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7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频弯扭耦合强迫振动的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方法改进
1
作者 唐煜 杨源远 华旭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6-1666,共11页
为拓展强迫振动法在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领域中的应用能力,采取让断面做2次同频异相的弯扭耦合简谐运动模式,理论推导出任意非零相位差条件下的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公式。以理想平板的Theodorsen解为气动力数据源,对该方法的识别能力... 为拓展强迫振动法在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领域中的应用能力,采取让断面做2次同频异相的弯扭耦合简谐运动模式,理论推导出任意非零相位差条件下的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公式。以理想平板的Theodorsen解为气动力数据源,对该方法的识别能力进行数值验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弯扭耦合运动相位差、高斯白噪声、整数倍频有色噪声对平板颤振导数识别结果的影响规律。基于Fluent软件,将该方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结合,识别得到丹麦大带东桥主梁断面的颤振导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平板气动力不包含噪声时,在任意非零相位差取值条件下,按照该方法识别所得颤振导数结果与理论值完全吻合;当平板气动力含有高斯白噪声时,在考察的3个低水平噪声条件下(5%、10%、15%),颤振导数识别误差与高斯白噪声比例水平、折算风速均成正相关,但不同颤振导数对高斯白噪声敏感程度各异;当平板气动力包含整数倍频有色噪声时,3倍频、4倍频噪声对颤振导数的识别精度影响显著,其他低倍频噪声和超高倍频噪声的影响较小,在8个颤振导数的识别结果中,H_(2)^(*)、H_(4)^(*)、A_(2)^(*)、A_(4)^(*)对倍频有色噪声更敏感。应用该方法结合CFD数值模拟识别得到的大带东桥主梁颤振导数与既有文献结果吻合良好,经计算得到的颤振临界风速也较为接近。研究结果可满足同类桥梁颤振设计的工程计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颤振导数识别 强迫振动 弯扭耦合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风场中特高压换流站阀厅屋盖风压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汪之松 王宇杰 +3 位作者 余波 徐晴 何勇 李正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换流站阀厅的金属屋面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屋面表层风揭事故。为深入探讨该类建筑屋面的风压极值特性,基于风洞试验分别探讨了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BL)风、壁面射流、均匀湍流...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换流站阀厅的金属屋面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屋面表层风揭事故。为深入探讨该类建筑屋面的风压极值特性,基于风洞试验分别探讨了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BL)风、壁面射流、均匀湍流三种风场作用下的屋面风压特性,比较了平均风剖面、风速、风向、湍流强度等因素对屋面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阀厅屋盖迎风前缘负风压最大,且控制风向角在45°左右;壁面射流风场下平均风压系数与脉动风压系数均超过大气边界层风场的结果;风速对阀厅屋盖的负风压系数均值和极值影响较小,而湍流度对风压系数的极值影响较大;大气边界风场时,JGJ/T 481—2019《屋盖结构风荷载标准》的最不利风压系数建议值偏于安全;而在壁面射流风场下,阀厅屋盖全风向最不利风压系数在所有区域都大于JGJ/T 481—2019的建议值,设计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换流站阀厅屋盖 大气边界层(ABL)风 壁面射流 均匀湍流 极值风压系数
下载PDF
不同类风场雨滴冲击荷载对输变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辉 戴根 张鑫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0,共7页
输变电塔体系遭受风雨耦合作用破坏时常将原因归于风荷载,忽略了雨荷载耦合激励的放大效应。针对某输电线路“一塔两线”体系模型,以数值方法模拟良态风雨场与湿下击暴流场的风雨时程荷载,分别对塔线体系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降... 输变电塔体系遭受风雨耦合作用破坏时常将原因归于风荷载,忽略了雨荷载耦合激励的放大效应。针对某输电线路“一塔两线”体系模型,以数值方法模拟良态风雨场与湿下击暴流场的风雨时程荷载,分别对塔线体系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对输电塔线体系的响应,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雨强变大,塔线体系响应增大明显;在极值降雨条件下,湿下击暴流场塔顶位移增幅最大,在X向和Y向分别达到31.30%和33.93%;两种风雨场中塔顶位移及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均出现明显增幅,体系共振响应增强,塔身关键位置主材应力分别增大了11.64%、37.07%;在不同类风场中,强降雨时雨滴冲击对塔线体系产生的激励增大作用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线体系 风雨荷载 良态风雨场 湿下击暴流 动力响应分析
原文传递
骨架膜装配式节点设计与承载力分析
4
作者 李延民 黄瑞 +1 位作者 赵树森 王景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94,共8页
提出的骨架膜结构装配式节点具有构造简单、预制程度高、便于现场装配、可以调节消减加工误差、适应各种形状的骨架膜结构、传力清晰等特点。基于Hertz接触理论分析了该节点的关键承载结构——销轴连接的应力分布形式并与有限元分析相... 提出的骨架膜结构装配式节点具有构造简单、预制程度高、便于现场装配、可以调节消减加工误差、适应各种形状的骨架膜结构、传力清晰等特点。基于Hertz接触理论分析了该节点的关键承载结构——销轴连接的应力分布形式并与有限元分析相互印证。基于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该节点中杆件与耳板最佳的连接方式,对该节点的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该节点的极限承载能力,得到其破坏形式并与同规格的空间相贯焊接钢管节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装配式节点的失效由下弦杆控制,满足“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要求;该装配式节点的极限承载能力为设计荷载的2.95倍,与同规格的空间相贯焊接钢管节点几乎相同,有充足的安全余量,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骨架膜结构 销轴连接 HERTZ接触理论 有限元分析 承载能力
下载PDF
轴压下FRP管-混凝土-钢管组合柱可靠性分析
5
作者 高海洋 王连广 陈百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8,共9页
以85个FRP管-混凝土-钢管双壁空心柱(double-skin tubular column,DSTC)轴压试验数据作为统计样本,评估了几种现有FRP约束混凝土强度模型,最终选择Teng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并确定了强度模型误差和构件抗力的最佳概率分布.运用JC法对DST... 以85个FRP管-混凝土-钢管双壁空心柱(double-skin tubular column,DSTC)轴压试验数据作为统计样本,评估了几种现有FRP约束混凝土强度模型,最终选择Teng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并确定了强度模型误差和构件抗力的最佳概率分布.运用JC法对DSTC进行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可靠指标随着钢管强度、中空率和含钢率的提高而升高,而对混凝土强度的变化不敏感.FRP约束应力的增加会导致可靠指标的下降.基于可靠指标目标3.7,提出一个适用于DSTC的抗力分项系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C 强度模型 可靠性分析 JC法 抗力分项系数 FRP
下载PDF
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6
作者 陶宇宸 肖志斌 赵唯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为研究适用性强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近年来的RCS节点剪切破坏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将试验结果与中国规程方法、Nishiyama方法、Parra方法和ASCE指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各方法的参数适用性进... 为研究适用性强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近年来的RCS节点剪切破坏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将试验结果与中国规程方法、Nishiyama方法、Parra方法和ASCE指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各方法的参数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对比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其中Parra方法结果离散性最小,中国规程方法计算最为简便。参数分析表明:4种方法对不同配箍率和不同位置节点均有较好适用性,但对小轴压比节点(轴压比0~0.2)与柱贯通节点预测均偏于保守;中国规程方法对于混凝土强度高于60 MPa的节点预测结果偏于危险,同时对有直交梁节点承载力预测偏于保守。建议在公式中引入混凝土强度系数和直交梁约束系数,用以考虑两者对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框架结构 混合节点 抗剪承载力 高强混凝土 直交梁
下载PDF
基于大涡模拟的CAARC模型角区开槽气动优化研究
7
作者 徐洲洋 罗凯文 杨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133,167,共9页
超高层建筑属风敏感结构,对建筑外形进行适当气动优化可有效降低结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入口湍流生成方法——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进行超高层建筑标准模型(CAA... 超高层建筑属风敏感结构,对建筑外形进行适当气动优化可有效降低结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入口湍流生成方法——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进行超高层建筑标准模型(CAARC)角区开槽的气动优化研究。首先进行了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绕流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NSRFG方法的适用性;然后以CAARC模型为基础,设计了4种开槽气动优化方案,通过LES模拟得到基底弯矩功率谱,以估算建筑顶部位移响应和顶部峰值加速度响应。结果对比显示:对于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标模,无论原型还是4种开槽气动优化方案,横风向脉动响应和峰值加速度响应整体比顺风向大;与全封闭原型相比,采取不同开槽方案均能降低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响应,其中角区开槽对顺风向响应的优化效果最好,周向开槽对横风向响应的优化效果最好;4种开槽方案对于横风向响应的优化效果明显优于顺风向,其中相对而言周向开槽优化效果相对最好,使横风向脉动位移响应和横风向峰值加速度响应分别降低28.4%、32.8%。因此,从减小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结构横风向响应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周向开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LES) NSRFG方法 超高层建筑 风致响应 气动优化
下载PDF
人群跳跃荷载时变协同性因子研究
8
作者 于秉仟 陈隽 李洋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协同性因子是跳跃人群中各单人间动作一致程度的度量指标,是人致结构振动分析中人群跳跃荷载建模的关键参数。现有协同性因子大都是定义在较长时段内的均值参数,其计算依据也是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获取的地反力或特征点轨迹等,不能准确反... 协同性因子是跳跃人群中各单人间动作一致程度的度量指标,是人致结构振动分析中人群跳跃荷载建模的关键参数。现有协同性因子大都是定义在较长时段内的均值参数,其计算依据也是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获取的地反力或特征点轨迹等,不能准确反映跳跃者个体差异的时变特性,也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场景下结构的振动监测。对此,提出了人群跳跃荷载的时变协同性因子,采用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技术对跳跃人群进行实时监测,并计算协同性因子。开展了佩戴无线测力鞋垫的多人跳跃实验,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时变协同性因子的合理性以及多目标跟踪技术的有效性,可用于工程结构的安全运维、人致结构振动分析和人群跳跃时变荷载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跳跃荷载 时变协同性因子 多目标跟踪 智能运维
下载PDF
井筒对特大跨越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
9
作者 余亮 吴锁平 +2 位作者 赵英能 李布辉 沈国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3,140,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井筒对特大跨越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提出钢管混凝土杆采用钢管杆等代的等效建模方法,采用时域法和频域法研究有无井筒输电塔在顺线路和横线路方向的风致响应,最后将风振系数结果与规范规定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井筒对特大跨越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提出钢管混凝土杆采用钢管杆等代的等效建模方法,采用时域法和频域法研究有无井筒输电塔在顺线路和横线路方向的风致响应,最后将风振系数结果与规范规定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利用截面刚度等效原则进行钢管混凝土杆等效为钢管杆的方法是可行的;考虑井筒后输电塔的前两阶自振频率降低明显,输电塔的位移和加速度均增大;时域法和频域法的计算结果接近;有井筒输电塔的整体风振系数比无井筒输电塔大11%~15%;风振系数计算结果与《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 5551—2018)的规定值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跨越输电塔 井筒 风致响应 有限元法 时域法
下载PDF
非高斯风荷载极值估计:基于HPM转换过程的经验公式
10
作者 赵衍刚 邹春岳 +1 位作者 冀骁文 黄国庆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风荷载极值概率信息对于结构抗风可靠性设计十分重要,基于Hermite多项式模型(Hermite polynomial model,HPM)转换过程方法由于在估计强非高斯性风荷载极值方面表现优异,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从而被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该方法的使用过... 风荷载极值概率信息对于结构抗风可靠性设计十分重要,基于Hermite多项式模型(Hermite polynomial model,HPM)转换过程方法由于在估计强非高斯性风荷载极值方面表现优异,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从而被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该方法的使用过程烦琐且有较强的理论性,不利于工程应用。为此,该文基于该方法提出非高斯风荷载极值估计的经验公式,首先系统地阐述基于HPM转换过程方法,接着对风荷载的极值分布函数模型展开讨论,之后通过回归分析提出风荷载极值分布函数的经验公式,并对其适用性和精确性加以验证。研究成果表明,仅需知晓风荷载若干统计特征的情况下,经验公式可快速估计风荷载极值,精度上与HPM转换过程方法基本相同,而在效率和便捷性方面显著提升,便于在工程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过程 风荷载极值 Hermite多项式模型 Gumbel分布 广义极值分布 经验公式
下载PDF
热带海岛典型地貌风场特性的无人机实测
11
作者 黄斌 王文想 +3 位作者 李昊 刘金轲 潘月月 董金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利用双无人机测风系统实测海岛三类典型场地的风场特性,并与多国风荷载规范对比。结果表明,近海岸、低矮温室基地、多高层建筑群实测风剖面分别与中国规范A类、日本规范Ⅲ类、美国规范B类剖面较吻合。近海岸湍流强度小于各国规范,低矮... 利用双无人机测风系统实测海岛三类典型场地的风场特性,并与多国风荷载规范对比。结果表明,近海岸、低矮温室基地、多高层建筑群实测风剖面分别与中国规范A类、日本规范Ⅲ类、美国规范B类剖面较吻合。近海岸湍流强度小于各国规范,低矮温室、多高层建筑群实测值分别与日本规范Ⅲ类、Ⅳ类场地值较吻合。阵风因子随粗糙度、湍流强度提高而增大,近海岸、多高层建筑群阵风因子与湍流强度相关性分别接近Ishizaki、Cao建议模型。实测积分尺度随高度而增大,随粗糙度而减小,提出热带海岛典型地貌的积分尺度公式。同一地貌的风速竖向、水平相关性随高差、水平间距增大而减弱;同一高差的风速竖向相关性随粗糙度提高而减弱。von Karman谱能较好地描述热带海岛脉动风在频域内的能量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岛 近海岸 低矮温室基地 多高层密集建筑群 风场特性 无人机实测
原文传递
强风下导线的等效随机静风荷载概率模型
12
作者 唐亚男 段忠东 +4 位作者 徐枫 欧进萍 聂铭 罗啸宇 刘小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7,共14页
输/配电线路是典型的风振敏感结构,而且导线风荷载往往大于杆塔自身风荷载。结构风荷载常呈现强随机性,合理地考虑这种随机性是输/配电线路抗风设计与风险评估的基础。该文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为依据,结合随机风振反应基本理论,获得导线... 输/配电线路是典型的风振敏感结构,而且导线风荷载往往大于杆塔自身风荷载。结构风荷载常呈现强随机性,合理地考虑这种随机性是输/配电线路抗风设计与风险评估的基础。该文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为依据,结合随机风振反应基本理论,获得导线等效静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引入强风风场特性参数的随机性,推导并拟合得到导线的等效随机静风荷载概率模型;将建立的随机风荷载概率模型应用于配网结构的可靠度分析中,评估现有配网结构规范设计的可靠度水准。分析结果表明,导线风荷载效应占比大于5%时,按现有配网线路规范设计的构件可靠度指标低于构件呈现二级延性破坏所对应的目标可靠度水平。该文建立的随机风荷载概率模型,考虑了平均风荷载的随机性、脉动风荷载的随机过程性及其对结构的随机动力效应,同时引入了描述脉动风随机过程特性参数的随机性,可应用于强风下输/配电网的抗风设计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工程 导线 等效随机静风荷载 风洞试验 可靠性分析
下载PDF
钢结构受扭构件设计方法研究与探讨
13
作者 李佳睿 徐自国 李华峰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1,105,共7页
由于我国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对受扭构件的具体设计与计算方法没有详细介绍。为了对构件扭转的受力情况有更准确的把握及更合理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美国钢结构标准ANSI/AISC 360-16的H3.1节受扭杆件设计方法,对该标准中... 由于我国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对受扭构件的具体设计与计算方法没有详细介绍。为了对构件扭转的受力情况有更准确的把握及更合理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美国钢结构标准ANSI/AISC 360-16的H3.1节受扭杆件设计方法,对该标准中的扭转强度设计值Tc的计算公式进行剖析,推导并验证了扭转强度设计值Tc所对应的构件的应力分布与应力比;探究了翼缘与腹板的宽厚比、截面高宽比对构件的扭转强度设计值Tc的影响;提出了扭转强度设计值Tc计算公式适用的截面尺寸范围建议。结果表明,在纯扭状态下构件截面厚度一致时,可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设计较为经济,为实际工程中钢结构受扭构件的设计与计算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受扭构件 美国钢结构标准 扭转强度设计值 应力比
下载PDF
异型开敞屋盖风荷载与风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康佳鑫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以某医院的异型开敞屋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周围的流场分布及平均风荷载的分布情况。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根据屋盖的主要特征建立了相应的简化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异型开敞屋盖与主体建筑之间存在特殊的位置关系... 以某医院的异型开敞屋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周围的流场分布及平均风荷载的分布情况。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根据屋盖的主要特征建立了相应的简化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异型开敞屋盖与主体建筑之间存在特殊的位置关系,导致屋盖与后方建筑之间极易形成漩涡。当屋盖正面直接面对风向时,气流会受到堵塞效应的影响,使得屋盖迎风面的风荷载相对较小,此时体型系数约为0.1。当屋盖侧面朝向风向时,气流相对畅通,屋盖表面主要受到风吸力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建筑方案的早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开敞屋盖 体型系数 数值模拟 风荷载
下载PDF
框架梁不同截面位置荷载效应组合的取值研究
15
作者 孙会昭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梁一般有左端、跨中、右端3个控制截面,每个控制截面上对应抗震情况下的荷载效应组合和非抗震情况下的荷载效应组合两种工况,荷载效应组合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对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性设... 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梁一般有左端、跨中、右端3个控制截面,每个控制截面上对应抗震情况下的荷载效应组合和非抗震情况下的荷载效应组合两种工况,荷载效应组合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对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得出框架梁不同截面位置起控制作用的荷载效应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截面 抗震情况 非抗震情况 荷载效应组合
下载PDF
不同规范之间荷载效应组合对比研究
16
作者 孙会昭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取值、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及荷载效应组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对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建筑与...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取值、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及荷载效应组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对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得出采用不同规范进行荷载组合的误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设计状况 短暂设计状况 永久荷载控制 效应设计值
下载PDF
火灾后某框架结构承载力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赵航 董再春 《建筑安全》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通过对火灾后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仓库进行检测,得到结构不同部位的受损情况,以及过火后结构构件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依据实测检测数据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火灾作用后结构的动力特性、承载力及安全性,并分别针对不同安全评... 通过对火灾后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仓库进行检测,得到结构不同部位的受损情况,以及过火后结构构件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依据实测检测数据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火灾作用后结构的动力特性、承载力及安全性,并分别针对不同安全评级的构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过火温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过火温度的升高,材料强度及承载力下降得越多。由于材料强度的下降,导致火灾后结构的刚度减小,自振周期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钢筋混凝土结构 承载力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吨位登高消防车等效荷载取值研究
18
作者 郭志文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51-54,58,共5页
我国现行《工程结构通用规范》仅对满载总重不大于300 kN消防车的等效活荷载有做规定,对大吨位登高消防车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且业内对登高消防车等效荷载的研究也缺乏权威资料。依据江西省某消防部门引进的49 t登高消防车辆技术参数,综... 我国现行《工程结构通用规范》仅对满载总重不大于300 kN消防车的等效活荷载有做规定,对大吨位登高消防车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且业内对登高消防车等效荷载的研究也缺乏权威资料。依据江西省某消防部门引进的49 t登高消防车辆技术参数,综合考虑楼板跨度、覆土厚度等因素影响,采用有限元法得出消防车在最不利工况下的等效荷载值,并得出等效荷载取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高消防车 楼板跨度 覆土厚度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微波养护车在沥青路面坑槽修补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雷鸣 《河南科技》 2024年第6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微波养护车在坑槽修补中的应用。【方法】以普通国省道日常养护坑槽修补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模拟与现场应用的方法对微波养护车的关键技术参数及技术亮点进行研究。【结果】探明了微波坑槽修补的作用机理,提高了热挖热补的... 【目的】研究微波养护车在坑槽修补中的应用。【方法】以普通国省道日常养护坑槽修补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模拟与现场应用的方法对微波养护车的关键技术参数及技术亮点进行研究。【结果】探明了微波坑槽修补的作用机理,提高了热挖热补的界面黏结强度,计算得出微波辐射值平均为0.57 mW/cm^(2),安全环保。依托徐州S344新徐大道进行微波养护车坑槽修补应用,坑槽修补可节约时间15 min,可实现快速恢复交通。【结论】研发的JCM100E微波热风养护车在苏州、徐州等地区开展了工程应用,提高了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M100E微波养护车 沥青路面 坑槽修补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