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板加固H型钢梁抗剥离夹具研制及应用试验
1
作者 周朝阳 樊文华 +1 位作者 汪毅 周锦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35,共11页
外贴碳纤维板是钢梁抗弯加固的常用方法,但其端部易因界面应力集中导致剥离破坏,严重影响高性能材料的有效利用,特别是结构加固后的安全服役.为此开发出一种适用于H型钢梁的简易夹具——C形槽板夹,以加强碳纤维板的端部锚固.通过多根带... 外贴碳纤维板是钢梁抗弯加固的常用方法,但其端部易因界面应力集中导致剥离破坏,严重影响高性能材料的有效利用,特别是结构加固后的安全服役.为此开发出一种适用于H型钢梁的简易夹具——C形槽板夹,以加强碳纤维板的端部锚固.通过多根带夹碳纤维板加固梁的静力加载试验,验证了此夹具的可靠性,并考察了碳纤维板伸入剪跨段长度与剪跨段长度之比及锚固方式(纯粘、端锚和混锚)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端锚加固不同于纯粘,只要梁的控制截面仍在夹具之间,碳纤维板的极限应力、加固效果及利用效率均随其长度缩短而提高,当碳纤维板长度分别为600、750 mm时,前者极限应变和承载力比后者分别高27.3%和8.1%.由于钢梁表面处理质量较差,混锚加固梁均发生突然剥离,后期退化为端锚加固梁,因而相比端锚加固梁加固效果改善不大,需要提高表面处理质量再做类似研究.尽管如此,相比纯粘加固梁,混锚加固梁采用C形槽板夹后剥离破坏被延迟,抗弯性能大为改善.试验过程中还用压电阻抗法对界面剥离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板 抗弯加固 H型钢梁 剥离 C形槽板夹 压电阻抗法
下载PDF
灌浆料强度与灌浆套筒抗拉强度关系试验研究
2
作者 韩娇 陈真军 +1 位作者 杨林 王琦 《四川建筑》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针对不同灌浆料强度与灌浆套筒抗拉强度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灌浆料强度为40 MPa时套筒接头的破坏形式为钢筋拔出,当灌浆料强度大于50 MPa时套筒接头的破坏形式为钢筋拉断,且当灌浆料强度大于50 MPa时,套筒接头的力学性能基... 针对不同灌浆料强度与灌浆套筒抗拉强度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灌浆料强度为40 MPa时套筒接头的破坏形式为钢筋拔出,当灌浆料强度大于50 MPa时套筒接头的破坏形式为钢筋拉断,且当灌浆料强度大于50 MPa时,套筒接头的力学性能基本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料 半灌浆套筒 抗拉强度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基于CFD数值计算的大跨悬索桥碳纤维矩形截面吊杆风致振动研究
3
作者 张建国 张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9-205,共7页
以某大跨悬索桥的吊杆为对象,将其替换为碳纤维材料做成的矩形截面吊杆,通过FLUENT软件对截面边长比为1∶1,1∶2和1∶3时的矩形吊杆从0°到90°风攻角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得出了各自对应的风振特性参数,进而对吊杆产生驰振与涡激... 以某大跨悬索桥的吊杆为对象,将其替换为碳纤维材料做成的矩形截面吊杆,通过FLUENT软件对截面边长比为1∶1,1∶2和1∶3时的矩形吊杆从0°到90°风攻角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得出了各自对应的风振特性参数,进而对吊杆产生驰振与涡激共振的可能性进行深入研究,推算出相应的临界风速。同时还给出了对于不同截面比的吊杆相应的斯特劳哈尔数S t与风攻角的关系,为悬索桥矩形吊杆的抗风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杆 数值模拟 驰振 涡激共振 截面比
下载PDF
框架结构外围护墙酚醛板保温饰面层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赵考重 赵茜旺 +2 位作者 李雨恒 樊子甲 刘思红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24,共6页
制作了4榀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并砌筑填充墙和粘贴酚醛板保温饰面层。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砌体填充墙的框架,在采用不同粘贴方式和不同粘贴率时粘贴酚醛板保温饰面层的抗震性能及框架的受力特性。试验表明:1)酚醛板保温饰面层和... 制作了4榀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并砌筑填充墙和粘贴酚醛板保温饰面层。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砌体填充墙的框架,在采用不同粘贴方式和不同粘贴率时粘贴酚醛板保温饰面层的抗震性能及框架的受力特性。试验表明:1)酚醛板保温饰面层和填充墙与框架共同工作,形成斜撑效应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若框架的受力机理发生改变,将发生框架柱剪切破坏或节点破坏。2)由于酚醛板强度低,地震作用时,粘贴在框架梁柱上的酚醛板发生破坏,保温饰面层与基层脱离,粘贴在顶层梁和边柱上的饰面层,以及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且粘贴率为20%时粘贴在其他各层梁上的饰面层,地震作用时将会脱落,其余构件上饰面层虽然已与基层脱离但未脱落,应适当增加顶层梁及边柱上塑料锚钉或保持粘贴率不小于50%。3)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时,填充墙角部砌体受压破坏,粘贴在填充墙上的饰面层空鼓脱落。粘贴形式对饰面层的破坏程度影响不大,粘贴率越小破坏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墙保温系统 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 酚醛板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单向简支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赵考重 胡云哲 张涛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3-18,共6页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混凝土底板、钢筋桁架及现浇混凝土后浇层组成。制作了9块3种叠合层厚度的非预应力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中3块板进行耐火极限试验,3块板先进行90min的抗火试验,然后再进行静力加载试验,3块板仅进行静力加...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混凝土底板、钢筋桁架及现浇混凝土后浇层组成。制作了9块3种叠合层厚度的非预应力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中3块板进行耐火极限试验,3块板先进行90min的抗火试验,然后再进行静力加载试验,3块板仅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叠合层厚度的单向简支叠合板在高温-荷载耦合作用下的火灾行为及火灾后的剩余承载力。结果表明: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在高温-荷载耦合作用下,会产生跨中垂直裂缝和端部斜裂缝,预制底板与叠合层产生分离,但不明显,火灾时叠合板仍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不同叠合层厚度的叠合板火灾行为基本相同,叠合层(板)越厚,其耐火极限越长,对于叠合层厚度不小于50mm的钢筋桁架叠合板,其耐火极限可达145min以上;在相同的受火条件下,叠合层厚度越大,试件变形越小,变形恢复量越大;叠合板受火90min仍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承载力,在荷载相同的情况下,叠合层厚度越厚,跨中位移越小,火灾后的剩余承载力越大,受火试件的跨中位移要大于未受火试件的跨中位移,叠合层厚度为50mm的叠合板受火90min的剩余承载力仍能达到未受火叠合板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 钢筋桁架 火灾试验 耐火性 剩余承载力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试验及计算方法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柳青 姚昌荣 +2 位作者 周雅宁 强斌 李亚东 《四川建筑》 2023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及计算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分析了其承载力、挠度和破坏形态,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梁符合适筋梁的弯曲破坏形态;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了钢...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及计算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分析了其承载力、挠度和破坏形态,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梁符合适筋梁的弯曲破坏形态;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了钢筋混凝土梁从开始加载至完全破坏的全过程,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中国、美国及欧洲规范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结果相差不大,但其计算值均小于试验值和有限元模拟值,说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可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综合对比来看,3种方法皆存在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可基于实际研究对象来针对性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承载力 受弯性能 有限元 计算方法
下载PDF
HRB650E高强钢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7
作者 房大力 孙得璋 戴君武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20-1424,共5页
随着建筑材料的进步与发展,高强度钢筋因其强度高、延性好、性能稳定、焊接性能好以及绿色低碳等优点,被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加快推行应用。但目前,我国现行规范对于强度在500MPa以上的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尚未作出明确规定。钢筋与... 随着建筑材料的进步与发展,高强度钢筋因其强度高、延性好、性能稳定、焊接性能好以及绿色低碳等优点,被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加快推行应用。但目前,我国现行规范对于强度在500MPa以上的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尚未作出明确规定。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粘结锚固性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验算指标确定的基础,因为钢混结构的承载力与使用性能以及钢混构件的延性及耐久性都与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粘结锚固性能密切相关,所以研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对于相关规范的制定以及材料的应用推广都十分重要。目前对于强度大于600MPa的高强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的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对16组共64个试件的拉拔试验,分别探究了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与配箍率对HRB650E高强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高强钢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B650E 高强钢筋 粘结锚固 本构关系
下载PDF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作为柱的冲击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邝梦芳 徐采薇 +1 位作者 徐其功 董鹏程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3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探究适用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作为柱的冲击力计算方法,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进行了冲击试验,测得了4根PHC管桩试件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分析了撞击过程中的冲击力变化特点及冲击高度对冲击力峰值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使用4... 为探究适用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作为柱的冲击力计算方法,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进行了冲击试验,测得了4根PHC管桩试件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分析了撞击过程中的冲击力变化特点及冲击高度对冲击力峰值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使用4种冲击力计算方法计算了试验工况,并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各计算方法的结果。研究表明:PHC管桩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可定义为脉冲段、次脉冲段1和次脉冲段2这3个阶段;单、双自由度模型法的冲击力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较小,有限元模拟所得冲击力时程曲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采用单、双自由度模型法或有限元模拟计算冲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力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抗冲击性能 ABAQUS仿真分析
下载PDF
增强现实(AR)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徐佳琦 王卓琳 陈玲珠 《建筑科技》 2023年第2期15-18,共4页
随着结构服役年限的延长,结构健康监测在结构安全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增强现实(AR)技术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之一,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总结了当前AR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基础设施的安... 随着结构服役年限的延长,结构健康监测在结构安全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增强现实(AR)技术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之一,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总结了当前AR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监测、结构的损伤识别,以及目前较为成熟的AR辅助监测系统,包括应用手持式AR系统的“一见BIM+AR·施工助手”、应用AR摄像头系统的OpenSpace,以及应用AR眼镜的房智通系统等。最后提出了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应用AR技术的建议,可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增强现实(AR) 头戴式设备 手持式AR系统
下载PDF
不同运动模式下单人竖向足底力实测研究
10
作者 董华 崔航 +2 位作者 张义 孔凡 何卫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262,共10页
针对行人常见的运动模式,通过可穿戴式测力鞋垫开展单人步行、跑步、跳跃、左右摇摆、屈伸律动和上/下楼梯工况下的测力实验,获得不同运动模式下行人的竖向足底力。基于大量样本的数据统计分析,获得不同运动模式下的人致荷载模型。实验... 针对行人常见的运动模式,通过可穿戴式测力鞋垫开展单人步行、跑步、跳跃、左右摇摆、屈伸律动和上/下楼梯工况下的测力实验,获得不同运动模式下行人的竖向足底力。基于大量样本的数据统计分析,获得不同运动模式下的人致荷载模型。实验结果可丰富现有的人致荷载数据库,为构建特定工况下的人致荷载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人致荷载 足底力 跳跃 屈伸律动 上/下楼梯
下载PDF
大尺度开孔钢梁性能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童乐为 宋涛炜 +1 位作者 江蓓 王经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0-1056,共7页
研究了超出我国设计规范构造尺寸限制的大尺度、非等间距腹板开孔的钢梁性能,进行了2榀针对实际工程的长9 m钢梁的足尺静力试验,将试验数据与一般梁理论、空腹桁架理论、有限元等方法得到的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这种大开孔... 研究了超出我国设计规范构造尺寸限制的大尺度、非等间距腹板开孔的钢梁性能,进行了2榀针对实际工程的长9 m钢梁的足尺静力试验,将试验数据与一般梁理论、空腹桁架理论、有限元等方法得到的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这种大开孔钢梁只要设计得当,能够满足承载力和挠度要求;空腹桁架理论适用空腹截面正应力的简化计算;孔口附近的实腹截面应力分布受到开孔的显著影响,对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有影响的范围为距离孔口边缘分别约0.9倍孔口高度以内和1.0倍梁截面高度以内;在影响范围之内,正应力呈非线性分布,中和轴处的剪应力偏大,与梁理论有关弯曲应力和剪应力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钢梁 足尺试验 应力分布 挠度 空腹桁架理论 开孔对应力的影响
下载PDF
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试验研究与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46
12
作者 张素梅 刘界鹏 +1 位作者 马乐 邢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1,68,共9页
进行6组共18个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在循环或单调轴压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试验中的主要参数为混凝土强度(fcu=88.14~94.17)和钢管径厚比(D/t=21.62~43.01)。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高于同条件的普... 进行6组共18个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在循环或单调轴压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试验中的主要参数为混凝土强度(fcu=88.14~94.17)和钢管径厚比(D/t=21.62~43.01)。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高于同条件的普通钢管混凝土构件,但两种构件的延性无显著差异;随钢管中纵向应力的降低,构件的轴压承载力提高。对构件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峰值荷载点对应于钢管的屈服点。在应力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圆钢管约束混凝土的轴压承载力公式,公式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试验结果对Mander约束混凝土模型进行修正,使模型适合于约束高强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 循环轴压荷载 径厚比 轴压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相对位移的铰缝传力性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晓春 卫军 +1 位作者 李沛 余志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77-3383,共7页
在超载运输及严酷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装配式混凝土板梁桥的铰缝损伤诱发的铰缝开裂、渗水及桥面铺装错台等病害现象非常普遍。基于板梁桥铰缝的受力状态和变形形态的分析,提出采用铰缝处板梁间的相对位移与板梁挠度的比值来描述铰缝... 在超载运输及严酷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装配式混凝土板梁桥的铰缝损伤诱发的铰缝开裂、渗水及桥面铺装错台等病害现象非常普遍。基于板梁桥铰缝的受力状态和变形形态的分析,提出采用铰缝处板梁间的相对位移与板梁挠度的比值来描述铰缝的损伤度的构想,建立考虑铰缝损伤的板梁桥的铰缝传力模型。结合板梁桥静载试验中多点加载及荷载偏心情况,提出以铰缝的损伤度为评价指标的板梁桥铰缝损伤及其横向传力性能的定量评估方法。实桥静载试验资料的验证结果证明,提出的铰缝损伤度评价指标及传力性能评估方法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板梁桥的受力状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梁桥 铰缝 损伤 相对位移 传力性能 评估
下载PDF
刚性杆弦支穹顶实物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志华 秦亚丽 +3 位作者 赵建波 郭云 窦开亮 李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7-53,共7页
介绍了弦支穹顶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半刚性弦支穹顶结构的优缺点,以半刚性弦支穹顶的概念为基础,以天津博物馆贵宾厅屋盖为工程背景,按照二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结构特性提出并设计了刚性杆弦支穹顶结构。设计了实物加载试验方... 介绍了弦支穹顶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半刚性弦支穹顶结构的优缺点,以半刚性弦支穹顶的概念为基础,以天津博物馆贵宾厅屋盖为工程背景,按照二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结构特性提出并设计了刚性杆弦支穹顶结构。设计了实物加载试验方案,对该刚性杆弦支穹顶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得到了刚性杆弦支穹顶结构内力及位移随加载历程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表明刚性杆弦支穹顶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对刚性杆弦支穹顶和结构条件相同的天津博物馆多功能厅屋盖单层网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刚性杆弦支穹顶具有受力性能优越,用钢量少,施工方便和造价低的优点,为其在工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支穹顶 刚性杆弦支穹顶 实物加载试验 结构特性 单层网壳
原文传递
CFRP拉索斜拉桥模态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荣桂 周士金 +2 位作者 许飞 蔡东升 陈蓓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环境脉动法对CFRP拉索斜拉试验桥进行模态试验。联合采用峰值拾取法和互功率谱(PSD)法来识别模态参数,并将其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按等轴向刚度准则将CFRP索替换为钢索,比较不同索模型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实测结果... 采用环境脉动法对CFRP拉索斜拉试验桥进行模态试验。联合采用峰值拾取法和互功率谱(PSD)法来识别模态参数,并将其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按等轴向刚度准则将CFRP索替换为钢索,比较不同索模型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相对钢索,CFRP索斜拉桥自振频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CFRP 斜拉索 脉动测试 模态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钢管铅阻尼器耗能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卢德辉 周云 +1 位作者 邓雪松 张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51,共7页
影响钢管铅阻尼器性能的主要构造参数有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设计13个不同构造参数的钢管铅阻尼器,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传力机制、塑性分布状态和耗能机理的影响。分... 影响钢管铅阻尼器性能的主要构造参数有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设计13个不同构造参数的钢管铅阻尼器,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传力机制、塑性分布状态和耗能机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钢管铅阻尼器的钢管和铅芯协同工作,共同耗能,传力机制和耗能机理明确;②钢管铅阻尼器受力过程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三个阶段,但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很短,屈服位移很小,在1mm内即能进入屈服耗能;③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传力机制和协同工作性能影响不大;④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塑性变形分布影响很大;合理取值可以保证钢管铅阻尼器屈服耗能集中在阻尼器中部,且具有较合理的塑性分布模式;建议厚径比在满足加工前提下尽可能取小值,削弱比取0.3~0.4,高径比取2.3—2.6;⑤钢管铅阻尼器耗能时,铅芯先屈服耗能而钢管为弹性,耗能全部由铅芯承担;接着钢管屈服与铅芯共同耗能;钢管进入塑性后钢管和铅芯耗能比很快就趋于稳定,钢管耗能占总耗能80%以上,铅芯耗能占总耗能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铅阻尼器 阻尼器 消能减震 工作机理 耗能机理
原文传递
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性能与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周云 松本達治 +4 位作者 田中和宏 林绍明 吴从晓 张亚军 閻崇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共7页
对2个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进行不同应变幅值、加载频率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试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剪应力、存储剪切模量、损耗剪切模量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等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五单元模型模拟黏弹性阻尼器的滞回... 对2个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进行不同应变幅值、加载频率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试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剪应力、存储剪切模量、损耗剪切模量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等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五单元模型模拟黏弹性阻尼器的滞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具有较高的等效黏滞阻尼比,表现出良好的变形性能和耗能能力;黏弹性阻尼器力学性能与应变幅值的相关性明显,与加载频率相关性较小,抗疲劳性能较好;五单元模型模拟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尼 黏弹性阻尼器 力学性能 抗疲劳性能 五单元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力和位移混合控制的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刚 潘鹏 +1 位作者 聂建国 王宗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4-62,共9页
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试验中需对各自由度按照特定的力比例模式进行加载,因此力控制加载自然成为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试验的选择。然而,结构进入倒塌阶段后承载力急剧下降,采用力控制加载的拟静力加载试验难以实施。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 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试验中需对各自由度按照特定的力比例模式进行加载,因此力控制加载自然成为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试验的选择。然而,结构进入倒塌阶段后承载力急剧下降,采用力控制加载的拟静力加载试验难以实施。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试验的力和位移混合控制方法。采用此混合控制试验方法既能够保持结构各自由度的受力符合特定的力比例关系,又可以保证在结构进入倒塌阶段后实施稳定的加载控制。基于MTS公司的Flex-Test IIm平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多自由度力和位移混合控制拟静力加载试验控制软件TMPTG,并进行了具体试验,验证了混合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试验方法 拟静力试验 倒塌试验 多自由度 力和位移混合控制
原文传递
台风“梅花”近地风剖面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旭 黄鹏 顾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65-1171,共7页
基于10、20、30和40m高度处台风"梅花"影响下的上海浦东地区近地风现场实测数据,主要研究了平均风速、湍流度和阵风因子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边界层高度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平均值为2 063m,远远... 基于10、20、30和40m高度处台风"梅花"影响下的上海浦东地区近地风现场实测数据,主要研究了平均风速、湍流度和阵风因子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边界层高度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平均值为2 063m,远远大于我国规范(GB50009—2001,2002)规定的B类地貌下的边界层高度(350m).当平均风速较大时,大气稳定度参数z/L随平均风速变化较小,基本在区间[-0.1,0.1]内波动,此时大气近似趋于中性.指数率、对数率和Deaves-Harris模型与平均风速实测剖面均吻合较好.参考ASCE7-10中湍流度剖面的表达形式,通过拟合得到了纵向、横向和竖向湍流度随高度变化的经验表达式.另外,对实测阵风因子随高度的变化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可以为今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梅花" 现场实测 风剖面 湍流度 阵风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