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5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丝制造3D打印CFRP层内损伤破坏机理与模型研究
1
作者 刘继 李珍 药天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桥梁工程中,以熔丝制造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锚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材料层内损伤失效机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首先,对锚环进行了张拉锚固破坏试验,明晰材料的损伤失效模式.其次,测试分析了材料的弹性参数及强度参数值... 为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桥梁工程中,以熔丝制造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锚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材料层内损伤失效机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首先,对锚环进行了张拉锚固破坏试验,明晰材料的损伤失效模式.其次,测试分析了材料的弹性参数及强度参数值,供后续仿真分析使用.最后,通过VUMAT子程序构建了材料的损伤失效本构关系,利用ABAQUS仿真分析软件模拟熔丝制造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锚环的渐进损伤失效全过程,分析其层内损伤失效机理.结果表明:熔丝制造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层内损伤现象;选用Hashin损伤起始判据与刚度瞬间退化模型作为熔丝制造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力学模型偏于安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锚环在高度方向产生纵向裂纹是由纤维拉伸失效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熔丝制造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 损伤失效机理 夹片式锚具
下载PDF
柔性层状石墨烯感应元件制备及其力敏特性
2
作者 吴志强 卫军 董荣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为了弥补现有传感器在混凝土非连续变形监测上的不足,采用特殊构型法,以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素(RGO-CNF)为传感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层,设计和制备了PDMS/RGO-CNF/PDMS层状感应元件,对其力学、电学和力敏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为了弥补现有传感器在混凝土非连续变形监测上的不足,采用特殊构型法,以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素(RGO-CNF)为传感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层,设计和制备了PDMS/RGO-CNF/PDMS层状感应元件,对其力学、电学和力敏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CNF能够有效地协助RGO在异丙醇中均匀分散,经化学溶胀和孔隙填充构建的传感层与基底层紧密结合,能够承受超过100%的拉伸应变.感应元件经过约10次循环拉伸后,应变电阻响应达到稳定状态,表现出良好的可回复性和可重复性.在0~10%应变下,感应元件的电阻变化率近似呈线性变化,灵敏系数可达15,随应变继续增大,电阻变化率呈指数型增长.应变电阻响应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提高,利用建立的考虑应变率效应的应变电阻响应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感应元件的力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层状感应元件 力敏性 应变电阻响应模型 纳米纤维素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与增韧分析
3
作者 许泽宁 鲍犇 +2 位作者 姚华彦 沈筠 孙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314,共5页
对不同体积掺量和不同长度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开展单轴抗压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混凝土各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在玄... 对不同体积掺量和不同长度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开展单轴抗压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混凝土各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在玄武岩纤维掺量0.05%和0.10%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玄武岩纤维掺量提高到0.20%时,则有所降低;混凝土各龄期的劈裂抗拉强度在不同掺量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玄武岩纤维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韧性。对养护龄期为28 d时的混凝土而言,长度12 mm的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韧度提升优于长度18 mm的纤维,其中体积掺量为0.05%时,对混凝土抗压韧度提升显著效果优于长度18 mm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体积掺量 纤维长度 单轴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抗压韧性
下载PDF
适用于混凝土的新型复合泵送剂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滕连军 于晓春 +2 位作者 武健 门志远 齐盘盘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碳达峰、碳中和”环保降碳政策对混凝土泵送剂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研究新型复合泵送剂对提高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聚羧酸作为减水剂,研究了不同缓凝剂、引气剂、增稠剂组分对混凝土泵送剂各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新型复合泵... “碳达峰、碳中和”环保降碳政策对混凝土泵送剂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研究新型复合泵送剂对提高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聚羧酸作为减水剂,研究了不同缓凝剂、引气剂、增稠剂组分对混凝土泵送剂各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新型复合泵送剂的最佳组分配比。结果表明:H7组、H5组缓凝剂组分具有良好的塑化效果和保坍作用,且泌水率均低于80%,优选缓凝剂组分1.5%葡萄糖酸钠+1.5%酒石酸钾钠+1.5%柠檬酸钠。引气剂塑化效果及含气量提升效果由高到低为SDBS、AEO、AES,但SDBS稳泡性较差,优选0.2%AEO。3种增稠组分均可促使混凝土泌水率降低为0,但CMC的保坍作用最差,PAM、PAA在最优掺量下保坍作用基本一致。考虑PAM对混凝土扩展时间的影响较大,增稠剂组分优选0.25%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泵送剂 流动性 复合配制
下载PDF
GFRP-轻木夹芯结构Ⅰ/Ⅱ混合型界面剥离试验研究
5
作者 严少聪 史慧媛 +2 位作者 唐柏鉴 夏志远 裴涛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1期9-14,51,共7页
为研究工程适用性轻木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界面粘结性能及剥离破坏机制,对不同跨高比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lsa轻木(GFRP-Balsa)夹芯结构进行了单臂弯曲试验(SLB),得到了此种界面的I/II混合型剥离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变化规律及裂纹... 为研究工程适用性轻木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界面粘结性能及剥离破坏机制,对不同跨高比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lsa轻木(GFRP-Balsa)夹芯结构进行了单臂弯曲试验(SLB),得到了此种界面的I/II混合型剥离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变化规律及裂纹扩展长度曲线,计算了界面裂纹应变能释放率,验证了界面裂纹线性扩展准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裂纹发展过程中会破坏玻璃纤维面层,界面剥离后芯材表面出现玻璃纤维的分层和断裂;试件跨高比越小,界面剥离裂纹萌生所需时间越长,裂纹扩展速率越小,且剥离极限荷载也越大;发生界面剥离后,随着裂纹的持续扩展,剥离荷载呈下降趋势;剥离界面应变能释放率随裂纹扩展呈上升趋势,且随跨高比的减小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芯结构 界面剥离 应变能释放率 裂纹扩展准则
下载PDF
竹纤维复合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6
作者 彭聪聪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竹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应用于绿色建筑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在概述竹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对竹纤维复合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 竹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应用于绿色建筑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在概述竹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对竹纤维复合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竹纤维复合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复合材料 绿色建筑 应用 性能
下载PDF
外界环境对水泥基材料黏结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高玉顺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考察磷酸镁水泥基材料修补体系中的界面黏结性能,通过改变水泥基材料外界环境的方法,考察了空气养护、淡水侵蚀、离子水侵蚀和侵蚀溶液条件下水泥基材料的黏结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磷酸镁水泥基材料(MPC)界面位置最高... 为考察磷酸镁水泥基材料修补体系中的界面黏结性能,通过改变水泥基材料外界环境的方法,考察了空气养护、淡水侵蚀、离子水侵蚀和侵蚀溶液条件下水泥基材料的黏结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磷酸镁水泥基材料(MPC)界面位置最高温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试件内部到达最高温度点的时间和初凝时间逐渐减小,龄期为2 h时MPC的抗压强度逐渐升高,而龄期1 d和7 d的MPC的抗压强度整体呈现逐渐减小特征。磷酸盐含量较高试件在早期阶段表现出更高的黏结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MPC的黏结强度和抗压强度都较为稳定;在水中浸泡不同时间后,MPC的黏结强度和抗压强度都低于空气养护试件;无论是在硫酸镁溶液还是在氯化钠溶液中,MPC-1试件的抗压强度都低于空气养护试件,而w(MgSO_(4))=10%溶液侵蚀条件下试件的黏结强度高于空气养护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淡水溶蚀 离子侵蚀 水泥基材料 黏结性能
下载PDF
GFRP-轻木断芯梁界面剥离静力及疲劳试验
8
作者 裴涛 史慧媛 +2 位作者 唐柏鉴 夏志远 严少聪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以工程适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轻木夹芯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含界面和芯材裂纹的“断芯梁”试件;通过三点弯静力及疲劳试验研究了GFRP-轻木夹芯结构界面剥离破坏的规律,获得了不同跨高比、应力比及荷载等级下试件的a-N曲线... 以工程适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轻木夹芯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含界面和芯材裂纹的“断芯梁”试件;通过三点弯静力及疲劳试验研究了GFRP-轻木夹芯结构界面剥离破坏的规律,获得了不同跨高比、应力比及荷载等级下试件的a-N曲线,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界面疲劳剥离破坏的影响;基于帕里斯理论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断芯梁试件能够获得稳定的界面裂纹扩展;疲劳试验中,界面剥离破坏出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疲劳裂纹剥离速率分别随应力比减小、荷载等级增大呈现增加趋势;以应变能释放率变程为控制参量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界面剥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芯结构 界面剥离 疲劳 a-N曲线
下载PDF
建筑施工中木塑复合材料(WPC)的实际应用
9
作者 王宾 《建材发展导向》 2024年第7期15-17,共3页
建筑工程的材料需求量大,为解决传统木材存在的资源消耗多、危害环境等问题,提出木塑复合材料(WPC)应用策略,在了解此类材料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性能测试,从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冲击性能多个方面评价木塑复合材料(WPC)的... 建筑工程的材料需求量大,为解决传统木材存在的资源消耗多、危害环境等问题,提出木塑复合材料(WPC)应用策略,在了解此类材料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性能测试,从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冲击性能多个方面评价木塑复合材料(WPC)的物理力学性能,肯定了材料的性能优势,进而研究木塑复合材料(WPC)在建筑工程室内外装饰中的应用要点,该文根据材料应用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木塑复合材料(WPC)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水平,达到提高建筑质量、保护环境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木塑复合材料 性能测试 施工技术 改进措施
下载PDF
新型曲面CFRP板锚具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侯苏伟 翁永峰 周颖 《市政技术》 2024年第3期8-17,50,共11页
为解决传统CFRP板夹持式锚具中出现的张拉应力不足和螺栓预紧力难以控制的问题,根据其受力机理并以双曲面CFRP板锚具设计为基础,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尺寸的锚具性能,确定了最优的锚具尺寸并进行了相应的加工,然后对双曲面... 为解决传统CFRP板夹持式锚具中出现的张拉应力不足和螺栓预紧力难以控制的问题,根据其受力机理并以双曲面CFRP板锚具设计为基础,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尺寸的锚具性能,确定了最优的锚具尺寸并进行了相应的加工,然后对双曲面CFRP板锚具进行了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内夹板厚度为5 mm时,挤压应力分布最均匀;外夹板厚度的最优范围为25~30 mm,弧度最优解为0.75~1.00 mm;当双曲面CFRP板锚具可以承受的最大张拉力为499.96 kN、最大锚固效率为104.16%、CFRP板的最小滑移量为1.93 mm时,锚具的锚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面锚具 CFRP板 静载试验 锚固性能 滑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超强 许鹏 吴娇 《佛山陶瓷》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使用性能,在抗拉强度、抗震性能、耐久性、抗侵蚀能力等多个方面十分突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同时,碳纤维的价格持续降低,增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经济性,从而被人们在...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使用性能,在抗拉强度、抗震性能、耐久性、抗侵蚀能力等多个方面十分突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同时,碳纤维的价格持续降低,增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经济性,从而被人们在建筑、道桥、航空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应用优势,并积极探讨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装配式建筑 施工 应用
下载PDF
建筑工程中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12
作者 徐卫东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建筑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防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文章对当下常用的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建筑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防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文章对当下常用的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特点以及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纤维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下载PDF
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曹洪贵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8期37-39,共3页
文章以复合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领域中的应用作为论述核心,并以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木塑复合材料为例,论述了其性能特点、影响因素及制备要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 文章以复合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领域中的应用作为论述核心,并以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木塑复合材料为例,论述了其性能特点、影响因素及制备要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建筑装饰装修 建筑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晓红 薛世强 +6 位作者 郭天天 彭黎明 齐燕青 宋博 万沛 马富丽 韩鹏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0-715,共6页
【目的】为实现建材行业碳减排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目标。【方法】以赤泥和煤系偏高岭土为原料制备地聚合物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因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方差分析表明,水胶比对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混凝土强... 【目的】为实现建材行业碳减排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目标。【方法】以赤泥和煤系偏高岭土为原料制备地聚合物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因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方差分析表明,水胶比对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混凝土强度有显著影响,其次是N_(2)O/H_(2)O,养护条件和骨胶比的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地聚合物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数学模型,方程拟合效果良好。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地聚合物混凝土的优选配比,养护28 d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为43.6 MPa和2.87 MPa.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测试对不同水胶比的地聚合物混凝土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地聚合物混凝土内部以微孔为主,可蒸发的自由水含量增加使得孔隙率增大,孔隙结构粗化,宏观上表现为材料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可为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推广与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混凝土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孔隙
下载PDF
微胶囊相变材料对砂浆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文艳 孟琦 童浩然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将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加入水泥砂浆中制成建筑储能砂浆,研究了储能砂浆的微观形貌、相变特性、热稳定性、导热系数、储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储能砂浆的导热系数随MPCM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储能砂浆的MPCM芯材为固态时的导热系数大... 将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加入水泥砂浆中制成建筑储能砂浆,研究了储能砂浆的微观形貌、相变特性、热稳定性、导热系数、储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储能砂浆的导热系数随MPCM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储能砂浆的MPCM芯材为固态时的导热系数大于其为液态时的导热系数;当MPCM含量为20%时,储能砂浆的内表面峰值温度较水泥砂浆降低3.1℃,达到峰值温度的时间比水泥砂浆延迟20.5 min,其28 d龄期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为9.3 MPa;储能砂浆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储能调温能力,可用于建筑围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相变材料 储能砂浆 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水泥基混杂自修复微胶囊的二次修复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信刚 张轩哲 +1 位作者 邹府兵 朱街禄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1-2005,共5页
以水泥基混杂微胶囊为研究对象,采用环扫电镜(ESEM)、激光粒度分布仪(L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分别表征其微观形貌、颗粒特性和修复特征,采用强度恢复率、孔结构分析水泥基混杂微胶囊的二次修复能力。结果表明:缓释微胶囊囊壁孔洞分... 以水泥基混杂微胶囊为研究对象,采用环扫电镜(ESEM)、激光粒度分布仪(L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分别表征其微观形貌、颗粒特性和修复特征,采用强度恢复率、孔结构分析水泥基混杂微胶囊的二次修复能力。结果表明:缓释微胶囊囊壁孔洞分布均匀,具有缓慢释放和多次释放特点;普通微胶囊表面粗糙易破裂,具有快速释放和破裂释放特点。水泥基混杂微胶囊一次强度恢复率相比单掺缓释微胶囊提升28.72%,二次强度恢复率相比单掺普通微胶囊提升252.34%。水泥基混杂微胶囊具备快速修复能力且可以实现二次修复,二次修复主要是缓释微胶囊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微胶囊 混杂 水泥基材料 强度恢复率 二次修复
下载PDF
膨胀蛭石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白瑞雪 刘松阳 +1 位作者 王梦晴 高卫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文章以癸酸-棕榈酸(CA-PA)二元共晶物作为相变材料,膨胀蛭石(EVM)作为支撑材料,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CA-PA/EVM)。通过FT-IR,DSC,TG,热循环等测试方法对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化... 文章以癸酸-棕榈酸(CA-PA)二元共晶物作为相变材料,膨胀蛭石(EVM)作为支撑材料,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CA-PA/EVM)。通过FT-IR,DSC,TG,热循环等测试方法对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化学兼容性、储热性能、热稳定性及可靠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膨胀蛭石通过物理作用吸附癸酸-棕榈酸二元共晶物至其层状孔隙结构,且二者化学兼容性良好;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融化和凝固相变温度分别23.61,20.41℃,熔化和凝固相变潜热分别为67.22,64.87 J/g;膨胀蛭石中癸酸-棕榈酸的封装量可达52.22%,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经过100次热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热可靠性,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酸-棕榈酸 膨胀蛭石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建筑节能
下载PDF
新型FRP-金属组合T型梁桥及扭转刚度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
18
作者 莫昌金 袁辉 +1 位作者 孙峰 杨军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78,共8页
基于应急桥梁的轻量化、高强化和模块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金属组合T型梁桥。首先,介绍了该T型梁桥的结构尺寸、空间布置、杆件类型、连接方式以及现场快速架设方法。其次,基于开口、闭口薄壁截面杆扭... 基于应急桥梁的轻量化、高强化和模块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金属组合T型梁桥。首先,介绍了该T型梁桥的结构尺寸、空间布置、杆件类型、连接方式以及现场快速架设方法。其次,基于开口、闭口薄壁截面杆扭转理论,推导了该T型梁桥结构扭转刚度简化计算公式。最后,基于通用软件ANSYS开展了有限元分析,利用所推导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结构扭转刚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单车道钢结构应急桥梁,该组合T型梁桥达到了明显的减重效果;结构扭转刚度理论计算值与有限元值吻合较好,所建立的理论简化计算模型可便于单片T型梁扭转刚度的预测;单片T型梁的外扭矩主要由各纵向构件和斜腹杆共同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T型梁 理论分析 扭转刚度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有限元模型 应急桥梁
下载PDF
酸环境下石灰-偏高岭土改性遗址土的强度及色差分析
19
作者 李新明 武迪 +2 位作者 张浩扬 尹松 任克彬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3-791,共9页
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观测、色差分析和强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酸环境下石灰-偏高岭土(L-MK)及天然水硬性石灰(NHL)改性遗址土强度与色差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酸环境下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L-MK... 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观测、色差分析和强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酸环境下石灰-偏高岭土(L-MK)及天然水硬性石灰(NHL)改性遗址土强度与色差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酸环境下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L-MK改性遗址土强度先增后减,而NHL改性遗址土则单调递减,且经历20次干湿循环后L-MK改性遗址土强度为NHL改性遗址土强度的1.6倍以上;与原样遗址土相比,8%偏高岭土掺量下L-MK改性遗址土色差最小,且小于8%及10%NHL改性遗址土,L-MK与NHL改性遗址土强度变化规律的差异性与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CSH)的稳定性及CaSO_(4)·2H_(2)O等膨胀性物质的生成量有关,采用L-MK替代NHL应用于土遗址修复领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石灰-偏高岭土 天然水硬性石灰 酸环境 干湿循环
下载PDF
-50℃不同硅脂对桥梁支座性能影响研究
20
作者 夏俊勇 顾晓辉 +3 位作者 孙大斌 冷新云 左立良 孙湘民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前在轨道交通桥梁支座方面,国内相关文献未在-50℃低温环境下对硅脂性能进行研究.为研究-50℃低温下不同硅脂能否满足性能要求,文中以应用广泛的球型支座为例,通过-50℃低温下采用不同硅脂摩擦副的初始静摩擦系数、磨耗试验和整体支... 目前在轨道交通桥梁支座方面,国内相关文献未在-50℃低温环境下对硅脂性能进行研究.为研究-50℃低温下不同硅脂能否满足性能要求,文中以应用广泛的球型支座为例,通过-50℃低温下采用不同硅脂摩擦副的初始静摩擦系数、磨耗试验和整体支座的初始静摩擦系数试验,研究-50℃低温环境下采用不同硅脂对摩擦副以及整体支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欧标硅脂相对于国内标准硅脂在-50℃低温环境下具有更优的适应性,同时也说明在-50℃低温环境下支座更应该选用欧洲标准硅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桥梁支座 硅脂 -50℃低温环境 初始静摩擦系数 磨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