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5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丹、王永敏作品
1
作者 陈丹 王永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8-I0008,共1页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福建省域经济区划与协调发展研究
2
作者 简煊祥 《福建建筑》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在分析经济区划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选取城市规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4类13个指标,构建福建省地级市综合质量评价指数。运用引力模型和0-1规划模型,对福建省进行经济区划。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可... 在分析经济区划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选取城市规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4类13个指标,构建福建省地级市综合质量评价指数。运用引力模型和0-1规划模型,对福建省进行经济区划。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可划分为3大经济区,即闽北经济区、闽南经济区和闽西经济区。同时,就各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经济区划 引力模型 0-1规划模型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安茹作品
3
作者 安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7-I0007,共1页
下载PDF
苏菲、谭健楠、卢钰作品
4
作者 苏菲 谭健楠 卢钰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3期147-147,共1页
下载PDF
两个大都市景观的愿景:米兰和杭州的国土断面比较方法
5
作者 +1 位作者 严诗忆 谢雨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8,共16页
【目的】杭州及米兰均面临城市化蔓延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未来不确定性,对2个区域的大都市景观进行交叉比较,有助于界定它们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并吸取经验教训。而传统的平面视图囿于行政边界,将城市理解为一个中心辐射同心圆系统,存在局... 【目的】杭州及米兰均面临城市化蔓延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未来不确定性,对2个区域的大都市景观进行交叉比较,有助于界定它们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并吸取经验教训。而传统的平面视图囿于行政边界,将城市理解为一个中心辐射同心圆系统,存在局限性。【方法】因此,运用引入基于自然地理学和景观规划、城市形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国土断面比较方法,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米兰和杭州100 km×100 km框架、100 km国土断面及4 km×4 km样本区的水、生态、生产和文化景观主题层,以制定基于场地文脉的设计策略。【结果】在大都市尺度上形成的米兰-杭州镜像双联画,阐明了城市化与支持它们的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揭示了2个大都市区的景观特征、趋势、挑战和机遇的相似性及独特性。【结论】国土断面比较方法为大都市景观的系统性和批判性解读提供了新工具,生成的设计策略有助于实现《米兰2030年总体规划》和《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的关于绿地和粮食安全的定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景观 景观特征 国土断面 比较研究 通过设计的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李丹骏作品——“青云渚”黑茶包装设计
6
作者 李丹骏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4期146-146,共1页
下载PDF
朱雪作品
7
作者 朱雪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3期150-150,共1页
下载PDF
李娜作品
8
作者 李娜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3期145-145,共1页
下载PDF
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9
作者 孙施文 冷红 +5 位作者 刘博敏 阳建强 杨贵庆 张京祥 毕凌岚 曾鹏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解决问题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孙施文(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本学术对话主持人):当前规划教育和知识学习面临几个趋势:一是规划内容和知识领域在不断扩展,而且内容广泛;二是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 以解决问题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孙施文(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本学术对话主持人):当前规划教育和知识学习面临几个趋势:一是规划内容和知识领域在不断扩展,而且内容广泛;二是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三是ChatGPT之类的AI工具可以被广泛使用;四是实施大类招生和基础教育导致专业教学课时受到压缩,有些院校正在准备调整学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招生 教学课时 专业能力培养 互联网资源 基础教育 学会常务理事 同济大学教授 学术对话
下载PDF
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讨论:用途管制
10
作者 林坚 赵民 +3 位作者 田莉 段德罡 王富海 熊健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30,共5页
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空间规划改革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为“多规合一”而“合一”,其初衷是为统一用途管制职责而“合一”。2013年党的十八... 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空间规划改革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为“多规合一”而“合一”,其初衷是为统一用途管制职责而“合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明确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 多规合一 用途管制 学会常务理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基础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西咸新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11
作者 李林 曾磊 +2 位作者 董英 张戈 朱立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等特点,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利用三维精细化剖分的评估单元为载体,综合使用多种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要素地质模型中定量或定性提取各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开展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0m以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总体适宜开发建设。浅层空间易受文物保护区、地面水体、活动断裂影响,中层空间受城市建成区既有设施及地下构筑物影响较大,深部地下空间主要受断裂影响。该方法能够精细刻画地下空间在垂向上的差异,评估过程与结果能够立体透明化表达,能够定性、定量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以达到资源保护优先、协同开发的开发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质适应性评价 三维地质模型 西咸新区
下载PDF
基于DSM的城市公园对PM_(2.5)和PM_(10)的消减特征研究——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
12
作者 刘青 刘桢梦 +3 位作者 李雅平 孙怡 刘苑秋 黄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目的】PM_(2.5)、PM_(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 【目的】PM_(2.5)、PM_(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以点测定方式量化空间结构及植被类型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对固定外源污染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空间尺度上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方法】研究结合DSM与地统计学,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探索城市公园阻隔外源污染的空间梯度效应及空间结构类型差异。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模拟;利用Arcgis和R语言等软件分析不同空间结构PM_(2.5)、PM_(10)的浓度差异。【结果】人民公园PM_(2.5)、PM_(10)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约距外源点150~220 m处)消减效率最高,约为全园PM_(2.5)平均消减值的7.5倍,PM_(10)平均消减值的3.8倍;PM_(2.5)、PM_(10)受多种因子影响:与空气温度、距离(主导因子)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且PM_(2.5)、PM_(10)对不同因子响应特征存在差异;城市公园不同绿地空间结构对PM_(2.5)、PM_(10)的消减及扩散作用差异显著,受其双重影响,PM_(2.5)、PM_(10)的浓度表现为水体>广场>树林>草坪,其中PM_(2.5)受影响更显著;此外,受各因子和绿地空间结构耦合影响,部分区域PM_(2.5)、PM_(10)分布异常。【结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PM_(2.5)、PM_(10)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消减效率最高;PM_(2.5)、PM_(10)浓度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与距离显著负相关,其中PM_(10)对距离和相对湿度响应较为明显,而PM_(2.5)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大;在随距离变化基础上,不同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PM_(2.5)、PM_(10)消减和扩散作用差异导致了局部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空气颗粒物阻控 城市绿地 DSM 地统计学 南昌
下载PDF
多模式组合的居住区绿地对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13
作者 冯晓刚 杨永佺 +3 位作者 李萌 周在辉 李凤霞 王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158,共8页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同模式结构组合的绿地生态系统进行热效应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组合的绿地系统热环境效应特征,探寻多模式组合下的居住区绿地与局地热环境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中心+宅间”绿地组合模式的热环境效应最好,“组团+宅间”模式次之,“宅间”模式热环境效应最差;模拟区域内三种绿地组合模式的最高最低温度差分别为2.36、2.31和2.34℃,且温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多绿植类型的组合模式对局地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依次为:草+灌+乔>草+乔>草+灌>草,灌木对绿地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该研究能够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绿地 热环境 模拟 多模式
下载PDF
综合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的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14
作者 刘志强 丁吉逸 +1 位作者 洪亘伟 余慧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综合公园作为重要且稀缺的城市公共资源,其合理布局对城市存量更新背景下优化公园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布局优化模型常用于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问题,新重力P中值模型是一种综合多目标导向、设施供需匹配关系和复杂约束条... 综合公园作为重要且稀缺的城市公共资源,其合理布局对城市存量更新背景下优化公园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布局优化模型常用于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问题,新重力P中值模型是一种综合多目标导向、设施供需匹配关系和复杂约束条件的布局优化方法。在辨析新重力P中值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供给主体差异和模型求解难度,构建出面向城市综合公园布局优化的改进新重力P中值模型,主要修正内容如下:(1)通过细化供给主体,改良规模分配规则,改进新重力P中值模型未考虑现有公园和新建公园服务供给差异性的局限;(2)引入遗传算法寻优,解决非线性、多约束的复杂设施布局问题,实现模型求解以促进模型在公园实际规划中的推广应用。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以多源数据为支撑,将研究尺度下沉至居住区尺度,实证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居民至邻近综合公园最大出行成本、平均出行成本和可达性基尼系数等指标均有改善,综合公园空间布局更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综合公园布局规划提供有效决策工具,为公园绿地的精准化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公园 空间布局 新重力P中值模型 遗传算法 苏州
下载PDF
自然疗愈体系的当代发展及公共健康服务潜力
15
作者 薛滨夏 李同予 姜博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8,共16页
【目的】探讨自然疗愈(nature-based intervention,NBI)体系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辅助手段在公共健康服务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提出未来展望。【方法】通过对自然疗愈蕴含的人类思想脉络和历史发展的梳理,界定自发的疗愈行为与专业化的自然疗... 【目的】探讨自然疗愈(nature-based intervention,NBI)体系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辅助手段在公共健康服务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提出未来展望。【方法】通过对自然疗愈蕴含的人类思想脉络和历史发展的梳理,界定自发的疗愈行为与专业化的自然疗法(nature-based therapy,NBT)的界限,揭示自然疗愈体系由民间自发的、依靠自然医学的疗愈方法,演化成为现代专业化、系统化医疗技术辅助手段的社会动因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归纳不同国家医疗照护机构中自然疗愈体系的分布与特点。【结果】结合欧美国家自然疗愈重要理论模型,进一步解析自然疗愈作用机制和广泛的健康效能,以及实施场所和服务人群。从历史演变及当代发展趋势来看,自然疗愈体系源自朴素的自然医学和民间传统,有着广泛的社会实施基础,在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天然的“平医”结合的良好背景。【结论】自然疗愈体系充分地利用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和基因同源性,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均获得了人类的青睐,成为一种低成本、高产出且科学便捷的疾病恢复和健康促进手段。基于循证研究,建立科学的分类、分级体系,形成完善的园艺实操模块和干预流程,自然疗愈将具有巨大的优势,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潜在的非药物治疗或替代医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疗愈体系 园艺疗法 历史脉络 公共健康 服务潜力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包红光 闫晓云 +3 位作者 王波 侯秀娟 贾雨龙 秦嘉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及对照区(CK)空气负离子浓度及PM10、PM2.5、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强、噪声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日变化有所差异;同一季节,复杂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较高,不同结构绿地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差异不显著;同一结构绿地,夏、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显著高于春、冬季;不同结构绿地空气清洁度夏、秋季较高,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均值分别为0.58~0.78、0.52~0.80。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为主效应,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交互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相对湿度、PM10、PM2.5是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城市公园绿地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
下载PDF
短视频中的城市风貌感知特征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17
作者 袁青 李亚辉 冷红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随着新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承载了公众感知城市风貌的海量数据,为研究城市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抖音短视频的呈现形式、场景图像、背景音乐、字幕文本等多维度数据,利用视频内容分析、空间定量分析以及文本语义分析等方法,将... 随着新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承载了公众感知城市风貌的海量数据,为研究城市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抖音短视频的呈现形式、场景图像、背景音乐、字幕文本等多维度数据,利用视频内容分析、空间定量分析以及文本语义分析等方法,将客观环境、网络媒介和主观感知有机联结,构建从媒介感知、环境感知到情绪感知的网络社会城市风貌感知分析路径,挖掘城市风貌感知特征,提出短视频分析在城市风貌规划中的应用展望,以期为城市风貌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也为哈尔滨的城市风貌塑造和营销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貌 空间感知 抖音 哈尔滨
下载PDF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规划框架与建构方法
18
作者 李小龙 刘丫丫 +2 位作者 王树声 朱玲 王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 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包含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须以价值体系建构为引领。聚焦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与落实,以《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为例,探索与建构基于整体观及“三全一联动”策略的规划框架,总结了包涵“梳理历史脉络,提炼价值框架—建构空间格局,彰显省域价值—完善保护名录,夯实价值支撑—明确市(县)任务,落实价值传导”的规划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为增强省级层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体系 整体观 价值体系建构 陕西省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对策及实践——建筑及用地再利用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之颖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建筑和用地,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资源,其再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更新实施的关键对策和重要途径,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活化传承、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建筑和用地再利用的研究大量基于定性分析,定量评... 建筑和用地,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资源,其再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更新实施的关键对策和重要途径,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活化传承、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建筑和用地再利用的研究大量基于定性分析,定量评估研究较少,科学性不强,落地实施困难。因此要分析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街区更新突出问题、更新方法的特殊性,聚焦建筑再利用和用地功能置换两个要素的可行性定量评估和潜力识别,从方法论上探索街区品质提升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性更新 建筑再利用 用地置换 可行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北京休闲农业发展需求的唇形科蜜源植物筛选研究
20
作者 杨林 李琳 +5 位作者 朱莉 张智 时祥云 刘建军 李勋 田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需求,通过引进6种唇形科蜜源植物,结合观赏期、生长情况及访花昆虫等方面的观测,筛选适合北京休闲农业领域推广种植的蜜源植物种类。结果表明:荆芥和密叶牛至综合景观效果好,可以提供更长的持续花期,同时在吸引... 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需求,通过引进6种唇形科蜜源植物,结合观赏期、生长情况及访花昆虫等方面的观测,筛选适合北京休闲农业领域推广种植的蜜源植物种类。结果表明:荆芥和密叶牛至综合景观效果好,可以提供更长的持续花期,同时在吸引访花昆虫的总数和昆虫多样性方面理想,可以为自然观察、科普研学等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撑。因此,推荐这2种植物应用于北京地区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民宿及城市农园的美化和科普性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唇形科 蜜源植物 产业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