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村落:传统村落全要素智慧化营建新范式
1
作者 冯晓刚 宋昆仑 +3 位作者 马启云 李萌 周在辉 李凤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工业与生态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不断侵蚀,导致了传统农耕文明的不断消亡。为了实现对传统村落全方位要素的保护目标,以数字孪生技术为驱动内核,就传统村落全要素保护的内涵与外延、体系架构、建设路径及关键技术等展开讨论。结果表明,... 工业与生态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不断侵蚀,导致了传统农耕文明的不断消亡。为了实现对传统村落全方位要素的保护目标,以数字孪生技术为驱动内核,就传统村落全要素保护的内涵与外延、体系架构、建设路径及关键技术等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村落的全要素智慧营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路径与示范应用四个维度进行深化研究;新型测绘耦合数字孪生技术为传统村落的全要素智慧化管控与运维奠定了数据与技术基础,结合实际保护需求与建设目标的“二阶段”体系划分,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保护、协同发展与综合利用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数字孪生 全要素 智慧营建 范式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被撤并乡镇驻地集镇打造城乡融合节点思路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
作者 柯敏 黄勇 +1 位作者 潘毅刚 罗成书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被撤并乡镇原政府驻地集镇作为“由镇变村”逆向城镇化发展的特殊类型,分布量大面广,是城乡融合、差异互动的重要节点。通过对浙江省不同地区50个被撤并乡镇原政府驻地集镇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其面临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两不... 被撤并乡镇原政府驻地集镇作为“由镇变村”逆向城镇化发展的特殊类型,分布量大面广,是城乡融合、差异互动的重要节点。通过对浙江省不同地区50个被撤并乡镇原政府驻地集镇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其面临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两不靠”的尴尬困境,未能发挥在特色产业、居住功能、文化价值、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有价值,发展严重滞后。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背景下,发挥好老集镇城乡融合节点作用,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对于消除新型城镇化发展盲区、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被撤并乡镇 驻地集镇 共同富裕 浙江省
下载PDF
传统村落街巷肌理综合定量解析研究——以西山传统村落为例
3
作者 刘澜 邱冰 +2 位作者 熊星 王军围 蔡润晖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贴线率,并创新提出正面率,作为量化街巷肌理形态的指标。以太湖西山多个典型传统村落的主要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指标对其进行肌理形态定量分析。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客观反映了传统村落街巷在空间形态上的丰富程度,从而为保护和传承街巷传统风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街巷肌理 综合解析 定量解析
下载PDF
旅游型传统村落用地与空间格局演变微尺度分析——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4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0,共7页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 用地演变 空间格局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下载PDF
洪涝风险与发展潜力视角下村庄居民点布局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5
作者 徐建刚 曾俊 +2 位作者 吴军 付博 明昊霖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使得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破坏性显著升高,为应对洪涝灾害利用风险评估指导村庄居民点布局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划定洪涝风险等级区,通过双重目标决策法对村庄灾害风险和发展潜...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使得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破坏性显著升高,为应对洪涝灾害利用风险评估指导村庄居民点布局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划定洪涝风险等级区,通过双重目标决策法对村庄灾害风险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引力模型确定村庄迁移方案。结果表明,长汀县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汀州镇与大同镇为主体的集中建设区及以部分村庄居民点,针对高风险村庄居民点,以“避灾”为导向提出了村庄迁移合并方案,实现了村庄居民点布局的适灾和减灾优化调整。对于区域防控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对山地村庄空间防灾减灾规划实施有较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法 发展潜力 村庄布局
下载PDF
主客共享视角下乡村文化景观要素的感知差异性研究——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为例
6
作者 李晓颖 陈佳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乡村文化景观代表着农业文明的精粹,保留了人类不断积累的传统农耕智慧,对增强村落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被看作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更新。文章运用IPA-KANO模型,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 乡村文化景观代表着农业文明的精粹,保留了人类不断积累的传统农耕智慧,对增强村落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被看作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更新。文章运用IPA-KANO模型,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在村民和游客不同视角下文化景观要素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出现的差异性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及原因解析,并依据象限图得到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先级类型,为该村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乡村内生性文化景观和外来文化景观的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共享 乡村文化景观要素 感知差异性 IPA-KANO 黄龙岘茶文化村
下载PDF
“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对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影响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例
7
作者 顾大治 吴金辉 杨震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文章基于空间三元论对文、旅空间维度进行划分,并结合耦合协同理论提出文、旅空间在文化信息、物质载体、社会行为3个维度的相互耦合协同。选取5个文化旅游型徽州传统村落(宏村、西递、龙川、唐模、呈坎)为案例研究样地,运用“刺激—有... 文章基于空间三元论对文、旅空间维度进行划分,并结合耦合协同理论提出文、旅空间在文化信息、物质载体、社会行为3个维度的相互耦合协同。选取5个文化旅游型徽州传统村落(宏村、西递、龙川、唐模、呈坎)为案例研究样地,运用“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构建“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地方依恋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三者影响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3个维度均对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为“社会行为层>物质载体层>文化信息层”,其中文化信息层对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无直接显著影响但可通过中介产生正向影响;(2)地方依恋在“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3个维度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地方依恋双维度均正向影响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 地方依恋 文化遗产保护行为
下载PDF
关中村落空间形态评判机制的量化策略研究
8
作者 王慧 杨蓓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推动关中地区村落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发展,对关中村落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可以为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发扬当地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色和优秀元素。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 目的:推动关中地区村落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发展,对关中村落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可以为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发扬当地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色和优秀元素。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探析关中村落空间形态评判机制的量化策略。结果:得出设计时要考虑的指标并计算出权重值,分别为历史沉淀(0.208)、自然环境(0.187)、社区文化(0.167)、交通便利(0.143)、功能布局(0.119)、建筑风格(0.101)、景观设计(0.075)。结论:关中地区的村落在建筑风格、材料选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为了保护和传承其特色,须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可以规定村落的新建房屋必须采用传统材料和建筑风格,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同时,鼓励居民修缮和保护传统建筑。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村落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文化活动等是否丰富多样,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村落 空间形态 设计量化策略
下载PDF
蜀道陕南段传统聚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定青 李霂芝 王宇鹏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蜀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蜀道陕南段地理位置特殊、7条主线汇集,沿线传统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线路密切相关。本文以历史地理学研究视角,结合文献研究、地图分析、统... 蜀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蜀道陕南段地理位置特殊、7条主线汇集,沿线传统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线路密切相关。本文以历史地理学研究视角,结合文献研究、地图分析、统计分析及田野调查,梳理传统聚落的时空分布信息;对传统聚落历史职能进行类型分析,从具体线路和地理空间2个维度探究其分布特征。通过蜀道线路历史变迁及地理环境层面的归因分析,揭示了蜀道线路功能特点与历史演进及地形地貌、农业耕作条件等影响传统聚落时空分布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传统聚落 时空分布 类型分析 陕南
下载PDF
“管控与指引”导向下的镇村两级规划传导特征辨析——基于6省份编制导则的比较
10
作者 彭恺 郑小雪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党的二十大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的乡村现代化推进对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而其空间治理问题的合理解决又是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通、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我国国土... 党的二十大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的乡村现代化推进对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而其空间治理问题的合理解决又是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通、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镇村两级规划与乡村地区空间治理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传导是否通畅,极大地影响规划实施与空间治理的效力。基于此,本文着重从“管控”与“指引”两维度比较研究6省份的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导则与实用性村庄规划导则,梳理出镇村两级规划传导的特征与问题,尝试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实用性村庄规划 管控 指引 规划传导
下载PDF
乡村古建筑史迹数字化保护设计
11
作者 彭玉元 高小涵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3期111-115,119,共6页
该文从乡村古建筑史迹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选取桂林全州县屏山渡红军古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到的图像和数据,构建出三维数字场景,再现当地建筑环境,达到对乡村古建筑史迹数字化保护的目的。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吸引更多... 该文从乡村古建筑史迹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选取桂林全州县屏山渡红军古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到的图像和数据,构建出三维数字场景,再现当地建筑环境,达到对乡村古建筑史迹数字化保护的目的。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保护,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也对于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数字化保护 古建筑史迹 数字技术 三维
下载PDF
收缩乡村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政策意义
12
作者 何艳冰 杜宇晴 周明晖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2期16-22,49,共8页
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正面临着收缩的现实发展状态,由此引发的脆弱性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而构建一套切合收缩乡村现状特征及演进规律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收缩乡村脆弱性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本文从厘清收缩乡... 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正面临着收缩的现实发展状态,由此引发的脆弱性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而构建一套切合收缩乡村现状特征及演进规律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收缩乡村脆弱性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本文从厘清收缩乡村脆弱性的概念内涵与演进逻辑入手,剖析了收缩乡村脆弱性在人居环境、经济产业、社会功能、传统文化方面的主要表征,在此基础上从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文化脆弱性4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构建收缩乡村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意义在于:有助于探明不同类型收缩乡村的脆弱程度;有助于实现收缩乡村社会资源的精准投放;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有助于促进匹配收缩趋势的村庄规划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乡村 脆弱性 指标体系 适应性治理
下载PDF
精明收缩视角下传统村落片区式保护应对——以邢台市为例
13
作者 白淑军 张雅迪 李军丽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传统村落由于资源要素短缺导致人口流失、空间荒废、文化失活等问题日益严重。国家近年来重视传统村落的发展并积极推进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针对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片区式保护及时响应国家政策指引,同时引入...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传统村落由于资源要素短缺导致人口流失、空间荒废、文化失活等问题日益严重。国家近年来重视传统村落的发展并积极推进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针对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片区式保护及时响应国家政策指引,同时引入精明收缩理念,通过剖析其与片区式保护的耦合关系,指导传统村落协调稳定发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利用现状和收缩态势进行研判,发现其现存的矛盾困境;在精明收缩的视角下,提出传统村落片区式保护对策并进行片区划分,针对各片区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化发展方向,分阶段、分重点、渐进式推动与周边村落形成资源共享和发展联动,以期实现传统村落文化有序传承、生态优化提升、产业稳步发展,为其他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片区式保护 精明收缩 邢台市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区研究
14
作者 王量量 向彦霖 +1 位作者 王元珍 韩洁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以闽西客家地区内6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化景观视角下对传统村落文化因子的信息整合,选取了地理分布、开基年代、地形环境、聚落形态、姓氏结构、代表建筑形式和传统产业与职能7类文化因子,构建出闽西客家地区中国传... 本文以闽西客家地区内6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化景观视角下对传统村落文化因子的信息整合,选取了地理分布、开基年代、地形环境、聚落形态、姓氏结构、代表建筑形式和传统产业与职能7类文化因子,构建出闽西客家地区中国传统村落GIS信息库。随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区分文化景观特征,将闽西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为3种聚类,进一步通过GIS空间分析进行可视化展示,在此基础上利用行政边界对文化区边界进行细化和划分整合,将闽西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划分为闽西客家文化核心区、闽西客家文化扩散区和闽西客家文化交融区,以期为今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聚类分析 闽西客家
下载PDF
基于身心康养视角的农旅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15
作者 卢渊 王琴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与农旅综合体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基于此背景,生态康养旅游开始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旅综合体快速发展的新风口。区别于传统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受众群体更多是一些选择到乡村进行生态康养活动...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与农旅综合体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基于此背景,生态康养旅游开始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旅综合体快速发展的新风口。区别于传统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受众群体更多是一些选择到乡村进行生态康养活动的亚健康人群或是残障人群。方法:文章从身心康养理念的内涵出发,在详细论述农旅综合体康养功能实现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农旅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路径,以期满足更多乡村旅游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并推动乡村旅游及农业综合体更好发展。结果:最初康复景观主要出现在一些规模化的养老场所,与城市的医疗机构、公园基地等进行联合,在后续的发展中才逐渐融合风景旅游区,最后演变为康复花园。农旅综合体康养项目属于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需要以科学的景观规划将康养理念与田园自然风光有效融合,以现代审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结论:基于农旅综合体景观的乡村康养是一种新型康养方式,是指人通过拥抱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实现从身体到精神的放松与健康养护,修身养性、享受人生,最终达到精神愉悦、调理身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康养 农旅综合体 乡村旅游 景观规划设计
下载PDF
安徽省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的若干思考
16
作者 潘爱丰 林小如 邵万 《安徽建筑》 2024年第4期3-4,10,共3页
文章以安徽省实用性村庄规划为研究对象,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基于新时期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面临的普遍困境,提出了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四步法”,分别是定底图、落项目、优布局、强支撑。在布局过程中,针对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的重难点,... 文章以安徽省实用性村庄规划为研究对象,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基于新时期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面临的普遍困境,提出了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四步法”,分别是定底图、落项目、优布局、强支撑。在布局过程中,针对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的重难点,分别对三调用地细化和基数转换、村庄分类和用地管控、居民点重构和用地保障、目标定位和特色凝练、产业发展和空间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和入市、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详细设计、近期建设项目(工程)谋划、留白用地弹性管控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实用性村庄规划布局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实用性村庄规划 布局 思考
下载PDF
宗族结构影响下晋东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以西社村为例
17
作者 梁变凤 王钰鑫 王金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归纳宗族发展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合宗族结构影响下聚落的两个空间特征,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社村 宗族结构 传统聚落 空间形态
下载PDF
流乡村视角下浙江省淘宝村发展要素分析
18
作者 张静 张杰 《四川建筑》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被明确提出以来,就被作为国家长期的奋斗目标,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要素流”的聚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乡村发展,助力“淘宝村”...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被明确提出以来,就被作为国家长期的奋斗目标,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要素流”的聚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乡村发展,助力“淘宝村”“网红村”等新型乡村的形成,这些新型乡村及乡村经济形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将浙江的淘宝村作为研究对象,以淘宝村的时空分布、人口流强度为基础数据,综合信息流、物质流视角分析浙江省的淘宝村发展壮大的原因,从流乡村视角,总结浙江省淘宝村的发展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乡村 要素流 淘宝村 浙江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东矾硫村为例
19
作者 赵学强 张海妍 +1 位作者 司佳卉 许洪瑞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218-220,249,共4页
目的:传统古村落不仅是当地文脉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地域文化脉络、特色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是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的活态化遗存,极具传承意义。在社会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 目的:传统古村落不仅是当地文脉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地域文化脉络、特色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是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的活态化遗存,极具传承意义。在社会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的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村落正面临空心化、保护与发展措施冲突、发展落后等窘境。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理念,古村落既需要保护其特有的地域文脉和历史风貌,又需要兼顾发展商业经济,改善民生。文章以东矾硫村为例,旨在研究古村落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加以走访调查、文献村志资料分析等,对东矾硫村的村落概况、村域环境、传统建筑布局等进行优劣势分析,研究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结果:东矾硫村的保护与发展可以从可持续性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创新着手,利用自身优势推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维护民族传统村落的原真性,有效传承和保护传统古村落文化遗产,合理利用资源。结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和发展策略,才是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发展切实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古村落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探究
20
作者 吴静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方法:通过分析越后妻有和甘川洞文化村的案例,总结公共艺术在乡村空间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乡村空间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公共艺术设计策略,包括社区参与、文化记忆、环境融合和可持续发...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方法:通过分析越后妻有和甘川洞文化村的案例,总结公共艺术在乡村空间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乡村空间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公共艺术设计策略,包括社区参与、文化记忆、环境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等。同时,讨论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的实施和管理。结果:通过加强研究和实践,公共艺术可以为乡村带来美学享受,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结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需要注重地方文化与创意的融合,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社区参与和合作。设计应充分考虑乡村的特点和环境,注重文化传承和环境融合,促进乡村社区的参与和合作,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要开展资金支持和维护工作,建立相关管理机构和制度,确保公共艺术的长期发展。研究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拓展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乡村空间 设计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