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空间改造策略——以三邻桥社区中心项目为例
1
作者 宋靖华 陈君洋 胡艺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减慢,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工业遗产建筑现有空间进行合理再利用是改造项目中的一大要点。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存在功能布局、空间可达性、空间序列多样性三个客观问题亟需解决,以上海三邻桥...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减慢,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工业遗产建筑现有空间进行合理再利用是改造项目中的一大要点。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存在功能布局、空间可达性、空间序列多样性三个客观问题亟需解决,以上海三邻桥社区中心改造项目为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三邻桥厂区空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对改造后的空间重新构建空间网络模型再次分析验证了厂区的空间结构得到优化。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为将工业遗产建筑改造为公共建筑提出了空间方面的策略,可以为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空间改造 社会网络分析 量化评价 改造策略 三邻桥社区中心
下载PDF
城市存量土地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2
作者 阳建强 孙丽萍 朱雨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城市存量土地更新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论文阐述了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分析了城市存量土地类型与基本特征,构建了“权力—资本...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城市存量土地更新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论文阐述了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分析了城市存量土地类型与基本特征,构建了“权力—资本—民生”三大驱动力交互作用影响的更新动力分析框架,重点分析讨论了居住类存量土地的“政府+社会”协作更新机制、产业类存量土地的“政府+市场”协作更新机制、公共设施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公共空间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以及历史文化类存量土地的多方协作更新机制等五种更新驱动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存量土地更新制度设计与治理优化路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的协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土地 城市更新 更新动力 动力机制 制度建设
下载PDF
我国百年住宅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
3
作者 李忠富 孟芊芸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推进我国百年住宅的应用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可持续性评估体系及相关标准规范,选取人口、资源和环境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采用COWA算子为评价指标赋权重,并结合云物元理论,建立百年住... 以推进我国百年住宅的应用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可持续性评估体系及相关标准规范,选取人口、资源和环境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采用COWA算子为评价指标赋权重,并结合云物元理论,建立百年住宅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为百年住宅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住宅 全生命周期 可持续性评价 COWA 云物元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场所营造的历史商业街区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估模型——以前门商业街区为例
4
作者 王璐 毕盈 《住区》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历史商业街区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日渐提升,将其营造为有意义的场所对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使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内外场所营造与历史街区评价的文献进行总体分析,发现基于场所营造的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模型研究较少。基于历史街区特... 历史商业街区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日渐提升,将其营造为有意义的场所对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使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内外场所营造与历史街区评价的文献进行总体分析,发现基于场所营造的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模型研究较少。基于历史街区特征与场所营造理论指出的优质公共空间品质,通过文献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等建立历史商业街区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应用于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对比评估结果,并提出反馈。建立的评估模型提供了系统尺度,可对比不同历史商业街,并可随时间衡量其变化,以期对未来历史街区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更新 场所营造 使用后评估 前门大街 大栅栏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研究--以大庆石油工业遗产为例
5
作者 孙志敏 张浩宇 李晓松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35-140,167,共7页
遗产的社会价值与遗产地的历史环境、社区居民的情感和记忆等因素相关,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因此最好将遗产的社会价值放到一定的地方情境中进行研究。基于此,文章从社区的研究角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大庆石油工业遗产为例... 遗产的社会价值与遗产地的历史环境、社区居民的情感和记忆等因素相关,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因此最好将遗产的社会价值放到一定的地方情境中进行研究。基于此,文章从社区的研究角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大庆石油工业遗产为例,基于遗产地居民对社会价值的认知,研究大庆石油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并讨论影响社会价值构成的因素。研究表明,大庆石油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由遗产认知、文化记忆、情感认同、文化环境、城市意象和遗产利用六方面构成,其价值构成会随着认知主体的社会背景、个体需求及认知主体与遗产时间间距的不同发生改变,具有多元、流动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扎根理论 大庆石油工业遗产 认知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春市宽城区工业遗产地景观重塑研究——以天兴福第一制粉厂为例
6
作者 周研 《北方建筑》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通过调研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现状,针对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早期的城市建设对于某些区域没有系统的规划,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存在景观肌理不够清晰、慢行空间杂乱... 本文通过调研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现状,针对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早期的城市建设对于某些区域没有系统的规划,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存在景观肌理不够清晰、慢行空间杂乱、景观绿化较少、缺乏景观设施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重塑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生态修复原则、新旧结合原则,从而进一步凝炼出重塑景观肌理、打造慢行空间、植物合理布局、构筑物功能重塑的策略,使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景观得以可持续发展。期望对城市工业遗产景观环境重塑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地 景观重塑 可持续发展 天兴福第一制粉厂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探析
7
作者 赵梅红 袁芑航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不断推进,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完成后,如何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发挥其最大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对当下废弃矿山生态保...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不断推进,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重塑完成后,如何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发挥其最大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对当下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废弃矿山在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布局、植物景观营造及文旅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后续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废弃矿山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文化基因视域下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8
作者 王立新 张成章 《重庆建筑》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随着文化的不断演进,一些跨学科理论应运而生,“文化基因”便是其中的典型。该文分析1980年以来我国文化基因理论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国内有关文化基因的研究,从概念与理论演变、研究对象、分类与研究方法... 随着文化的不断演进,一些跨学科理论应运而生,“文化基因”便是其中的典型。该文分析1980年以来我国文化基因理论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国内有关文化基因的研究,从概念与理论演变、研究对象、分类与研究方法、应用实践4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找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文化基因研究的质量,推动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人居环境视野下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模式探究
9
作者 宋冰晶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82-84,共3页
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是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转型的重要举措。研究从人居环境的理论层面出发,思考了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片区开发规划设计的“点、线、面”的具体操作,探讨了其运作模式及城市更新政策层面的一些具体模式,进而... 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是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转型的重要举措。研究从人居环境的理论层面出发,思考了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片区开发规划设计的“点、线、面”的具体操作,探讨了其运作模式及城市更新政策层面的一些具体模式,进而结合我院承揽的西安灞桥区及河北沧州城市更新项目,对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对TOD模式、POR公共资源导向型模式、产城融合型模式以及旅游资源型模式进行总结,对同类项目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视野 城市更新 片区开发
下载PDF
城市工业遗址改造分析——以淮南谢家集矿区为例
10
作者 周晖晖 滕宏斌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工业遗址是每一座城市工业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厂房、工业设备遭受淘汰,而工业遗址改造则成为每一座工业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面对的课题。通过对城市工业... 工业遗址是每一座城市工业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厂房、工业设备遭受淘汰,而工业遗址改造则成为每一座工业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面对的课题。通过对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现状分析,归纳总结了生态文化多样性、资源再利用、现代公共艺术场所性3种改造设计原则及其思路,并以淮南市谢家集矿区为例,结合淮南市发展规划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提出城市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以及生态改造方案,最终目的是为了设计出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向往和追求的工业遗址建筑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址改造 景观设计 谢家集矿区
下载PDF
南禅寺大殿尺度规律研究
11
作者 肖旻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对以材份制度为代表的中国中古时期木构建筑模数制研究,提出了以足材而不以份为模数单位进行探索的思路。基于前期尺度规律研究案例的经验,对南禅寺大殿给出了基于足材模数单位的尺度规律解释,与现有整数尺模数或份数模数的解释形成竞... 对以材份制度为代表的中国中古时期木构建筑模数制研究,提出了以足材而不以份为模数单位进行探索的思路。基于前期尺度规律研究案例的经验,对南禅寺大殿给出了基于足材模数单位的尺度规律解释,与现有整数尺模数或份数模数的解释形成竞争性观点。强调栱长指标在尺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研究潜力,将建筑开间、椽架、出跳、转角构造、立面比例等问题通过栱长尺度进行会通阐释。南禅寺大殿作为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其尺度规律研究有重要的史学标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模数 足材 栱长 南禅寺大殿
下载PDF
城市棚户区改造对周边舒适物的影响效应研究
12
作者 王昊 张晓煜 +2 位作者 高然 吴丹晨 沈伟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2020年末,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然而对改造项目产生的影响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 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2020年末,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然而对改造项目产生的影响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本文选择棚户区周边舒适物变化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为例,结合POI数据与ArcGIS缓冲区分析,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特征价格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棚户区改造对周边舒适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棚户区改造可以显著提高周边舒适物多样性,舒适物多样性的提高对周边小区房价有正向溢出效应,棚户区改造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发创新与消费活动,从而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研究结论为其他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 城市舒适物 双重差分模型 特征价格模型 经济效应
下载PDF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
13
作者 温锋华 蒋雅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财政可持续性 空间生产 劲松模式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动力类型评价的更新模式研究——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
14
作者 贾艳飞 张智奇 +1 位作者 任帅 周梦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呈现粗放化的态势。通过对城市更新动力的分解,发现更新模式的选择与主导力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本文以研究区域内地块所受的主要动力作为更新类型的评判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更新单元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模式选择建议。研究表明,基于动力差异评价得到的单元更新类型,是客观选择更新模式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更新的精细化发展、促进更新规划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动力机制 更新类型 丹江口市
下载PDF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老街历史地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15
作者 马皎(图/文) 吴国源(图/文)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4,共2页
1.老街概况咸阳老街指由中山街、东明街、北平街三条历史文化街区构成的咸阳老城片区的代称,是咸阳明清文化遗产重要承载地。明清咸阳古城区建于明洪武年间,布局为“田”字形,有东、西、东南、东北四城门,设有三条东西街和四条南北街巷。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地段 古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街区 渭城区 陕西省咸阳市 老街
下载PDF
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思辨与超越——以上海武康路项目为例
16
作者 李杰文 王红扬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城镇化下半场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对城市空间高质量及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经过城市设计、旧城更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等方面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对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解决仍不尽人意。本文研究了上海武康路“同... 城镇化下半场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对城市空间高质量及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经过城市设计、旧城更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等方面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对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的解决仍不尽人意。本文研究了上海武康路“同质化—特色化—再同质化”的历程,提出将同质化和特色化分别作为空间发展要突破的问题和要追求的目标是走入了本末倒置的误区。应回归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一目标要求合理的同质化,排斥不合理的异质化,追求增益人类福祉的过程性的和永久性的特色。规划师尤其要围绕这一目标突破思维的贫乏和范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同质化 再同质化 武康路 贫乏
下载PDF
一种历史城区景观感知的有效途径——广州历史城区天台视点遴选及其眺望景观保护与运营
17
作者 吕昊男 高源 张莞涵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与景观感知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重点。针对公众实际观景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天台成为公众感知历史城区景观的重要视点,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地面视点,天台通过较高的视点高度,有效提升了视域面积和最远可视距离,... 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与景观感知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重点。针对公众实际观景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天台成为公众感知历史城区景观的重要视点,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地面视点,天台通过较高的视点高度,有效提升了视域面积和最远可视距离,创造出更好的观景体验。研究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筛选出6个待培育的天台视点,将其划分为高层天台和低多层天台两类;进而借助Arcgis软件对天台视点景观视野特征进行量化解析并制定视廊导控方案;最后从监测机制、法律保障、功能交通组织和产权配置角度思考天台运营管理模式,为历史城区景观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视点 风貌保护 眺望景观 广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景观结构与功能解析
18
作者 陈晨 徐桐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是世代定居于此的纳西族、藏族先民为顺应悬壁地形而错落开垦的食盐晾晒场,属于传统生产性场所。其中,作为古盐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达盐田至今仍维系着传统的生产场景。因此,文章以加达盐田为研究样本,从宏观、... 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是世代定居于此的纳西族、藏族先民为顺应悬壁地形而错落开垦的食盐晾晒场,属于传统生产性场所。其中,作为古盐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达盐田至今仍维系着传统的生产场景。因此,文章以加达盐田为研究样本,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空间维度解读盐田景观格局的形态、结构、功能,并结合盐的生产过程探析古盐田文化遗产物质空间及其内部运行机制,为芒康盐井古盐田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康盐井古盐田 生产性景观 景观格局 生产机制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更新治理模式迭代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态变迁研究——以惠州水东街为例
19
作者 张洁 刘卫斌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12-21,30,共11页
本文梳理了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下街区空间形态的变迁。通过对相关规划和更新文本的解读,研究根据更新治理模式中政府、市场、居民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相对应的更新措施,将水东街的... 本文梳理了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下街区空间形态的变迁。通过对相关规划和更新文本的解读,研究根据更新治理模式中政府、市场、居民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相对应的更新措施,将水东街的更新分为3个阶段—从基于复杂产权的碎片化维系,到房地产导向的局部重建,再到多维度的保护性更新,并从平面肌理、空间功能、立面风貌、公共空间形态等方面对街区形态的变迁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建立起与更新治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更新治理模式 形态变迁 惠州水东街
下载PDF
城市更新语境下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以成都玉林东路为例
20
作者 张驰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文章以成都玉林东路街区的更新为例,对玉林东路街区进行实地和网上调查研究,发现在街道绿化、后期协调管理以及公共空间营造等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街道空间形态、协调街区环境、再塑文化场所精神等可... 文章以成都玉林东路街区的更新为例,对玉林东路街区进行实地和网上调查研究,发现在街道绿化、后期协调管理以及公共空间营造等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街道空间形态、协调街区环境、再塑文化场所精神等可行性措施,旨在为成都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街区更新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