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2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态系统韧性视角下热带雨林地区的蓝绿空间评价——以五指山市南圣河为例
1
作者 车乐 李媛钰 +1 位作者 赵渺希 叶鸿任 《热带地理》 CSCD 2024年第4期709-723,共15页
热带雨林地区因特殊的气候特点及空间特征,河流蓝绿空间面临的雨洪压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压力较大,其韧性建设对于整个生境具有关键性影响。国内外研究聚焦于韧性承洪实践与韧性评估量化,鲜有基于不同生态压力冲击对河流蓝绿空间开展多维... 热带雨林地区因特殊的气候特点及空间特征,河流蓝绿空间面临的雨洪压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压力较大,其韧性建设对于整个生境具有关键性影响。国内外研究聚焦于韧性承洪实践与韧性评估量化,鲜有基于不同生态压力冲击对河流蓝绿空间开展多维韧性评价。文章以南圣河为对象,基于雨洪等自然灾害的脉冲式压力与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施加的慢性压力两类情境,构建水生态系统的“压力-脉冲-韧性”模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叠合双维承压评价―解析吻合/冲突点―探析韧性策略”的逻辑方法实现特定地域蓝绿空间的评价与优化。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高,调节功能越高,蓝绿空间韧性越强。2)突发性脉冲方面,在极端日降雨量增加情景下,河流水系的缓冲半径与水源类型密切相关,水库受到水安全威胁的风险大于河流,地表的径流曲线数值(简称CN)一般与历史经验相关。3)慢发性压力方面,韧性压力与城市人口密切相关,人口越密集,韧性压力越大;且不同季候的游憩密度与丰枯期存在分异,丰水期雨洪威胁大,游憩密度低,枯水期雨洪威胁小,游憩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压力-脉冲-韧性 热带雨林地区 蓝绿空间评价 供需平衡 五指山市
下载PDF
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的适老化改造支付意愿研究
2
作者 张斌 马杰 +1 位作者 孙雯 冯颖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居民的支付意愿对于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的成功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扬州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约58.... 居民的支付意愿对于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的成功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扬州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约58.62%的受访者愿意支付,平均支付金额为343.69元/年/户。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扬州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总价值约为113421万元;支付意愿与投标值、学历、收入水平、家庭状况、户外活动频率和认知程度相关。了解居民的支付意愿可为改善适老化改造筹资机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推动更有效的改造实施,以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适老化改造 支付意愿 双边界二分式CVM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3
作者 张琳 贺家睿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绿色城市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载体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展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界定绿色城市的内涵,采用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济南市2018—2022年间的指标数据... 绿色城市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载体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展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界定绿色城市的内涵,采用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济南市2018—2022年间的指标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展开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济南市绿色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现已达到良好水平且进入优化发展阶段。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济南市绿色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新型城镇化 熵权法 TOPSIS模型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中植物配置研究——以沈阳为例
4
作者 杨毅 刘向宇 刘喜东 《花卉》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越发重要,其中,植物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植物配置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但其目前存在种类单一、缺乏地域特色等问题。从沈阳市植物配置的现状问题出发,总结适合沈阳市的植物... 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越发重要,其中,植物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植物配置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但其目前存在种类单一、缺乏地域特色等问题。从沈阳市植物配置的现状问题出发,总结适合沈阳市的植物配置策略,以达到对景观设计的指引,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植物配置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故乡性”与“异乡性”视角下的城市历史声景分析——以近代汉口为例
5
作者 肖曼雨 郭建 余泽阳 《风景园林》 2024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目的】历史声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是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历史见证。探究近代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发展变迁,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景观的人文属性,多维度拓展... 【目的】历史声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是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历史见证。探究近代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发展变迁,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景观的人文属性,多维度拓展历史城市保护的内涵。【方法】以近代汉口为例,通过历史文献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视觉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解读汉口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历史声景的氛围特点。【结果】揭示了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变迁与转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表明近代城市声景的历史性变迁是“故乡性”与“异乡性”的二元并立。【结论】引导城市更新综合考虑城市原有声音环境以提升城市归属感,有利于城市空间历史记忆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产 文化景观 声景 城市声环境 城市变迁 汉口
下载PDF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优先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宗 苏玉婷 罗千买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解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资金短缺和改造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改造工作停滞等问题,从多要素、多群体、多目标角度入手,基于组合赋权和TOPSIS法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择优选择。从项目实施条件、实施风险、产生影响和项目协同性4个维度建... 为解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资金短缺和改造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改造工作停滞等问题,从多要素、多群体、多目标角度入手,基于组合赋权和TOPSIS法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择优选择。从项目实施条件、实施风险、产生影响和项目协同性4个维度建立改造项目优先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TOPSIS法的改造项目优先级评价模型,选取北京市某区10个改造项目进行实证研究;为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提出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储备库制度、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进连片改造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优先级评价 组合赋权
下载PDF
一种绿色勘察钻探泥浆回收装置的研究
7
作者 白鹏 李子隆 胥静 《山西建筑》 202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开的话题。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传统的城市勘察方式留下的泥浆池不仅造成污染,且影响市容市貌。通过提出一种绿色勘察岩芯钻探泥浆回收装置的概念,设计一种泥浆回收装置,起到泥浆不与土壤接触和封闭运... 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开的话题。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传统的城市勘察方式留下的泥浆池不仅造成污染,且影响市容市貌。通过提出一种绿色勘察岩芯钻探泥浆回收装置的概念,设计一种泥浆回收装置,起到泥浆不与土壤接触和封闭运行不使粉尘扩散的作用,最后统一集中回收处理,并为旋挖桩施工等类似工作提供一种解决环境保护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勘察 泥浆污染 回收装置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山地县域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及修复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8
作者 汪子茗 吕梁 汪峰 《热带地理》 CSCD 2024年第2期303-314,共12页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区,以生物多样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识别GI网络中心(hubs)和连接廊道(links),结合图论、电路理论及几何形态学划分重要性等级,提取廊道上的生态夹点区域,并针对山...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区,以生物多样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识别GI网络中心(hubs)和连接廊道(links),结合图论、电路理论及几何形态学划分重要性等级,提取廊道上的生态夹点区域,并针对山地城镇的典型生态问题提出对应的精细化保护与修复策略。结果表明:1)万州区内网络中心42处,总面积996.3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83%,总体“东密西疏”,形成“一屏三带、散点分布”的格局;2)连接廊道80条,总长度292.97 km,呈现“东强西弱、东短西长”的分布特征;3)生态夹点142处,占廊道长度的9.60%,主要分布于东部。据此,将网络中心分为连绵涵养区、重点保护区和独立修复区制定分区修复策略;将连接廊道分为关键廊道、重要廊道和一般廊道制定分级修复策略;对不同用地类型组合方式的生态夹点区域制定精准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电路理论 山地县域 重庆市万州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明斗 任衍婷 周亮 《干旱区地理》 CSCD 2024年第3期445-454,共10页
科学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对于塑造流域高质量发展优势与营造韧性宜居环境至关重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创新”四维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考察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 科学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对于塑造流域高质量发展优势与营造韧性宜居环境至关重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创新”四维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考察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序演进、空间分布及空间差异特征,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有效提升,上中下游各地区演进过程、极化特征不尽相同。(2)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呈“下游-中游-上游”梯度递减,空间集聚与区域分异特征明显。(3)城市生态韧性总体及区域内差异波动式下降,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主要来源,年均贡献率高达65.44%。(4)降水量、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安全建设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干预程度在提升当地城市生态韧性过程中也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土地开发强度、环境污染程度会抑制城市生态韧性提升,且环境污染程度还存在负向溢出效应。此外,黄河上中下游各地区影响因素效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高峰出行的非线性影响——以厦门主岛为例
10
作者 汪晴 崔珩 《南方建筑》 CSCD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旨在探究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高峰出行的影响,为解决单车供需时空不平衡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以厦门为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不同时段下建成环境要素对单车到达密度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土地利用因素对单车出行的影响最显著,且存在明显的阈... 旨在探究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高峰出行的影响,为解决单车供需时空不平衡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以厦门为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不同时段下建成环境要素对单车到达密度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土地利用因素对单车出行的影响最显著,且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交通站点对单车到达密度影响具有距离衰减效应;道路设计因素对单车到达密度存在明显的U型影响关系。在促进低碳出行的背景下,应当识别单车活动的重要区域和各时段单车流向,综合考虑街区尺度、骑行安全性与通行效率、站点驳接距离特点,提升公共交通与单车衔接度,科学规划骑行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骑行目的地 随机森林 建成环境 非线性影响 厦门岛
下载PDF
沈阳桥下空间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11
作者 李睿 刘妍严 《山西建筑》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基于高品质推动沈阳城市更新背景,以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活力、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为着眼点,对沈阳市东西快速路段桥下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以崇山东路段为例,通过对其现状、交通、使用人群及优劣势等的分析,提出桥下空间环境... 基于高品质推动沈阳城市更新背景,以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活力、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为着眼点,对沈阳市东西快速路段桥下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以崇山东路段为例,通过对其现状、交通、使用人群及优劣势等的分析,提出桥下空间环境营造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并以此为基础,从城市发展与人文角度出发,重视桥下空间的利用与更新,提升城市活力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下空间 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 空间营造
下载PDF
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估——以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为例
12
作者 胡亮 徐亚龙 尚正永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61-63,93,共4页
生态科技城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是评估生态科技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扬州生态... 生态科技城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是评估生态科技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的耦合度C=0.97,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耦合协调度D=0.66,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和谐共融。最后,进一步结合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规划基期年和2022年的建成区面积、路网密度、公园绿地覆盖率、水面率、水系连通度等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阐明了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和谐共融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 水环境 耦合协调 生态科技新城
下载PDF
基于低碳经济的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研究
13
作者 杨子野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设生态环保城市成为当今社会的紧迫任务。低碳经济模式为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该文将深...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设生态环保城市成为当今社会的紧迫任务。低碳经济模式为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该文将深入研究基于低碳经济的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旨在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城市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生态环保 城市建设
下载PDF
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空间评估及其驱动力——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飞 张念慈 +4 位作者 夏楚瑜 张健 王楚玥 李淞 周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810-6823,共14页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不堪,增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城市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以韧性的核心内涵为基础评估城市生态韧性水平,探究城市防范化解生态风险能力在空间上的差异,从而制定分区生态治...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不堪,增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城市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以韧性的核心内涵为基础评估城市生态韧性水平,探究城市防范化解生态风险能力在空间上的差异,从而制定分区生态治理制度,是提升城市防范化解生态风险能力的有效办法。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三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空间评估模型,以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行政边界、土地利用、重点排污单位、人口等数据为例,评估了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分区生态治理进行研究。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模型(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进行驱动力分析,探讨社会经济层面对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空间的影响,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在空间结构上,通州区生态韧性低值区域最多,占比为52.80%,主要分布于通州区北部、东北部、中部偏西及东南部;高值区域最少,占比0.83%,零星分布于偏西部地区和偏南部地区。通州区由于缺乏相对适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使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受到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东南地区抵抗力弱。同时,近年来降水点的南移使得大量水资源在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下流失,通州区东南部及通州大运河沿线区域内恢复力呈现出大范围低值水平。(2)通州区中心偏西北地区为副中心的核心地带,呈现低韧性水平-高排污企业密度的集聚分布情况,且生态韧性低值区域主要集聚于新华街、中仓街、玉桥街等区域,说明这些区域的环境生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比较低,需要因地制宜地对生态危机做出可持续的分区生态治理,增强区域对生态风险的调节能力。(3)结合GWR模型的驱动力分析,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主要被城市功能多样性驱动,且城市功能多样性越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越低,在通州区西北部的城市副中心负向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发展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城市生态韧性水平 空间自相关分析 分区生态治理 人本视角
下载PDF
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问题和策略——来自《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兵 严学新 +1 位作者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5-1062,共8页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作 空间规划 支撑服务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生态规划思考——内容、方法和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逊 姜瑞 +1 位作者 张远景 高春义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8,共10页
国土空间规划整合了各部门空间规划与管理职能,赋予了生态空间不可代替的地位,推动了生态规划由单一红线划定向全域空间综合管控演进。生态规划由于自身的学科复杂性,对传统规划体系产生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其内容、方法与实践有待梳理。... 国土空间规划整合了各部门空间规划与管理职能,赋予了生态空间不可代替的地位,推动了生态规划由单一红线划定向全域空间综合管控演进。生态规划由于自身的学科复杂性,对传统规划体系产生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其内容、方法与实践有待梳理。本研究提出,市域国土空间生态规划应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分析,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功能导向、以保护与修复全域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资源管控、系统服务与空间规划的联系。结合齐齐哈尔市的规划实践,从生态信息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到规划传导过程中的格局建立、分级分类分区管控落实,剖析当前生态规划各环节面临的问题与实践对策。为市域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内容范畴界定与操作流程再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资源 生态保护与修复 齐齐哈尔
下载PDF
城市微更新中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机制——以社区花园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悦来 谢宛芸 毛键源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20-26,共7页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4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 社区治理 共同体意识 社区营造 社区花园
下载PDF
双碳目标导向下的绿色生态空间碳汇能力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晶懋 高洁 +2 位作者 孙婷 韩都 王一凡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4期33-42,共10页
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从增汇减排的角度提出城市绿色空间低碳生境单元布局模式和提质增效设计途径,是当下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以西安白马河公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门花园及沣西绿廊等典型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植物群落-土壤下垫... 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从增汇减排的角度提出城市绿色空间低碳生境单元布局模式和提质增效设计途径,是当下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以西安白马河公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门花园及沣西绿廊等典型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植物群落-土壤下垫面-固碳效能-小气候适应性-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生态联系,从增加有机物输入和保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两方面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并总结出32种适宜性固碳植物。在此基础上,结合白马河公园实践项目,进一步探究低碳绿地具体优化设计流程,通过划分高固碳强减排、高固碳弱减排、低固碳强减排、低固碳弱减排4种碳汇单元类型提取相应的布局模式,并针对典型区域植物群落样方提出4种高固碳植物群落配置优化设计模式和方法路径,以期为合理布局城市低碳绿色空间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绿地碳汇 植物群落固碳 土壤固碳 西安白马河公园
下载PDF
高原湖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大理市为例
19
作者 吴映梅 李琛 +3 位作者 高彬嫔 王梦娇 武燕 郑可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53-8166,共14页
合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高原湖泊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大理市为研究区,将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统筹到生态安全评估,尝试采用土地发展概率修正生态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大理市生... 合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高原湖泊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大理市为研究区,将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统筹到生态安全评估,尝试采用土地发展概率修正生态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大理市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高-低-高”圈层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生态源地53块,生成顾及未来土地发展的生态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111条,筛选生态夹点23处,划分三级生态改善区。提出以洱海为一核,以苍山和南部林区为两屏,以大理市东北部生态保护区、海东生态修复区和满江—凤仪生态城市建设区为三区,以城镇区之间的多个生态修复区为多组团共同构成“一核、两屏、三区、多组团”的生态安全优化格局。将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统筹到生态安全评估及利用土地发展概率修正阻力面所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能更加真实的反映未来发展趋势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需要,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以期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理论提供借鉴,助力高原湖泊城市的生态宜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发展概率 电路理论 高原湖泊城市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态绿当量的城市绿色空间要素配置优化——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20
作者 王博娅 刘志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39-4548,共10页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强调生态、高效的内涵式发展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增长。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生态绿当量进行现状绿色空间的量化评价,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目标下的要...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强调生态、高效的内涵式发展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增长。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生态绿当量进行现状绿色空间的量化评价,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目标下的要素结构调整,为各区域提供可行的实施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除西城区和石景山区满足生态绿当量要求外,其他区域均不满足。(2)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后,东城区的生态绿当量满足要求,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提高了4.23%;朝阳区、丰台区和海淀区生态绿当量分别提高到了0.77、0.73、0.90,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分别提高了6.79%、10.49%和5.76%。(3)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域优先完善自然山水要素,加强西部浅山区绿化、增补温榆河、永定河、清河、南沙河等滨河绿色空间,大力推进两道绿化隔离带增量提质建设;东城区着重改善大面积斑块形成生态源地。研究探究了高密度建设的中心城区绿色空间配置的量化方法和优化路径,为北京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改进生态绿当量 线性规划模型 要素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