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4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的水厂加氯系统
1
作者 刘晓艳 宋浪 +2 位作者 汪恂 詹焕 谢世伟 《市政技术》 2024年第3期198-205,共8页
水厂加氯过程具有非线性、大时滞等特点,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难以实现消毒剂精准投加。因此,以某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水厂为例,首先通过分析该水厂加氯系统工作原理,结合工程经验和运行数据确定了加氯过程的近似数学模型。然后综... 水厂加氯过程具有非线性、大时滞等特点,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难以实现消毒剂精准投加。因此,以某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水厂为例,首先通过分析该水厂加氯系统工作原理,结合工程经验和运行数据确定了加氯过程的近似数学模型。然后综合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系统和传统PID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系统,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减少了89.36%,调节时间减少了46.63%,其抗干扰能力也更强,系统整体控制效果有了较大提升。最后使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控制法对水厂加氯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试运行后发现,新系统控制效果良好,出厂水游离氯值能够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厂 加氯系统 模糊控制 粒子群优化算法 PID控制
下载PDF
复合固相碳源材料强化生物绳脱氮效果
2
作者 李子如 王菲菲 +3 位作者 潘加郑 胡玉琳 何池全 黄鑫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总氮超标的微污染水体中有机碳源较少,投加外部碳源可促进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因能克服传统碳源缺点而备受关注.以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高分子材料作为碳源,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作为骨架载体,利用交联法制备2种复合固相碳源PSPC-Ⅰ和PSPC... 总氮超标的微污染水体中有机碳源较少,投加外部碳源可促进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因能克服传统碳源缺点而备受关注.以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高分子材料作为碳源,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作为骨架载体,利用交联法制备2种复合固相碳源PSPC-Ⅰ和PSPC-Ⅱ,并研究释碳特性及强化生物绳脱氮效果.结果表明,28 d内两种固相碳源持续释碳且未达到释碳平衡,最高释碳量分别达6.3和8.7 mg/g(以溶解性有机碳计);三维荧光结果显示释放碳源以微生物易降解的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芳香蛋白类物质为主;与不投加碳源的生物绳(生物量200 ng/g,以三磷酸腺苷计)相比,2种固相碳源均显著增加了生物绳挂膜生物量(PSPC-Ⅰ和PSPC-Ⅱ的生物量分别为400~600和300~500 ng/g,以三磷酸腺苷计);2种固相碳源均显著增强了反硝化作用,对照组未脱氮,2种固相碳源脱氮率达80.4%和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碳源 玉米芯 生物脱氮 反硝化 生物介质
下载PDF
饮用水中高分子量消毒副产物的检测识别方法
3
作者 韩亮亮 赵佳焱 +5 位作者 李梦媛 董慧峪 楚文海 周庆 施鹏 潘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3,共14页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为分子量小于800 Da的低分子量DBPs,目前对高分子量DBPs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高分子量DBPs检测方法,发现在基质为2,5-二羟基苯甲酸,阳离子化试剂为三氟乙酸钠,使用三明治法点靶,反射-正离子模式,90%激光强度时,信噪比和信号重现性达到最优,信噪比之和达到了136.2,变异系数(CV)则为4.77%.利用上述方法,在模拟饮用水中检测到5种新的高分子量DBPs.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位素模式分析、TOF/TOF串联质谱和数据库验证,建立了针对未知高分子量DBPs的分子式/结构式识别方法,确定新的高分子量DBPs为寡糖羧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消毒副产物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阳离子化试剂 检测 识别
原文传递
浅谈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计
4
作者 李娜娜 邢舒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135-0138,共4页
在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推行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成果反映出来,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自身利益,维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积极开展相应活动,能够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使农村生活质量稳步强... 在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推行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成果反映出来,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自身利益,维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积极开展相应活动,能够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使农村生活质量稳步强化。本文将重点结合滑县的情况分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设计思路,旨在发挥出一定的参考价值,让项目建设过程更加顺利,拥有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安全饮水 工程
下载PDF
不同消毒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悦 杨炯彬 +2 位作者 吴作栩 黎妍倩 温立华 《城镇供水》 2023年第5期87-92,96,共7页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保障饮水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论述了氯、臭氧和紫外线3种消毒技术分别对微生物、臭味、有机物、耐药基因等去除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分析了3种消毒技...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保障饮水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论述了氯、臭氧和紫外线3种消毒技术分别对微生物、臭味、有机物、耐药基因等去除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分析了3种消毒技术在新国标下的局限性;通过两两组合,探讨了安全高效的多级屏障组合消毒工艺在各方面的优势;最后展望了臭氧与氯联合工艺在我国饮用水消毒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消毒 臭氧消毒 紫外消毒 联合消毒 饮用水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氯胺投加量及氯氮比对生成卤乙腈的影响
6
作者 刘雨涵 员建 +2 位作者 许明媚 苑宏英 高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1,共5页
以两种原水中常见的含氮有机物酪氨酸和绿麦隆为前体物,研究了氯胺消毒时,氯胺投加量及氯氮比(Cl/N)的变化对消毒副产物卤乙腈(HANs)生成量的影响。结论表明:采用氯胺消毒时,HANs及其各组分含量随氯胺投加量的增大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 以两种原水中常见的含氮有机物酪氨酸和绿麦隆为前体物,研究了氯胺消毒时,氯胺投加量及氯氮比(Cl/N)的变化对消毒副产物卤乙腈(HANs)生成量的影响。结论表明:采用氯胺消毒时,HANs及其各组分含量随氯胺投加量的增大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当氯胺浓度为10 mg/L时HANs总量最大。在中性条件下,控制氯氮比(Cl/N)为4/1时HANs总量最大。结合不同条件下HANs的生成情况,应控制氯氮比在3/1~3.5/1内,以提高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消毒 消毒副产物 卤乙腈 氯胺投加量 氯氮比
原文传递
典型含氮有机物氯化消毒过程中碘代三卤甲烷生成特征
7
作者 刘豹 孙谦 +3 位作者 李鑫 王行通 徐康 郑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21-3224,共4页
碘代消毒副产物因其较强的细胞和遗传毒性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安全风险.本研究选取了水中常见的典型含氮有机物,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以及腐殖酸,对其氯化后碘代三卤甲烷(I-THMs)的生成规律予以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氯投加量... 碘代消毒副产物因其较强的细胞和遗传毒性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安全风险.本研究选取了水中常见的典型含氮有机物,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以及腐殖酸,对其氯化后碘代三卤甲烷(I-THMs)的生成规律予以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氯投加量和pH对I-THMs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碘仿是最主要的I-THMs,I-THMs的生成速率,种类和数量与前体物的结构相关.色氨酸、赖氨酸和蛋白质氯化后I-THMs产量分别达到47.40、37.64、65.04μg·L^(−1).pH主要影响水中HOI的分布从而影响I-THMs的生成.高氯投加量和Br-会抑制I-THMs的生成,但也增加其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有机物 碘代三卤甲烷 氯消毒 碘离子
原文传递
关于减少武汉市饮用水中藻源类消毒副产物的举措探讨
8
作者 邹伦妃 肖琛 +1 位作者 张启伟 郑琦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武汉市饮用水原水的含藻类情况已较为严重。藻类的主要危害之一在于增加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文章分析了武汉市饮用水原水中藻类的分布情况,通过总结除藻技术与消毒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一些减少藻类相关消毒... 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武汉市饮用水原水的含藻类情况已较为严重。藻类的主要危害之一在于增加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文章分析了武汉市饮用水原水中藻类的分布情况,通过总结除藻技术与消毒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一些减少藻类相关消毒副产物的举措。就当前状况而言,物理除藻技术结合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应该有助于抑制藻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藻类 氯胺消毒
下载PDF
自来水厂消毒工艺改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军 钟文辉 唐权昌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246-249,共4页
针对某水厂将消毒工艺由二氧化氯消毒改为次氯酸钠消毒,对比分析两种消毒工艺在工艺设计、安全管理、消毒效果、药耗成本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消毒工艺改造后,出厂水消毒达标;改造后厂区消毒工艺段危险源因素由4项减少为2项、运输与... 针对某水厂将消毒工艺由二氧化氯消毒改为次氯酸钠消毒,对比分析两种消毒工艺在工艺设计、安全管理、消毒效果、药耗成本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消毒工艺改造后,出厂水消毒达标;改造后厂区消毒工艺段危险源因素由4项减少为2项、运输与储存管理方式更为简便,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3项,安全管理得到显著改善;消毒效果较改造前有所提升,消毒剂利用率高,对水中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比消毒前要好;次氯酸钠消毒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改造后厂区吨水药耗成本下降0.0039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次氯酸钠 消毒效果
下载PDF
Fe^(2+)活化过氧乙酸灭活水中细菌效能研究
10
作者 刘泓序 魏宏艳 陈丽珠 《水上安全》 2023年第12期88-90,共3页
取天然水体中的细菌为目标微生物,通过二价铁(Fe^(2+))活化过氧乙酸(PAA)产生自由基对微生物进行灭活实验,研究了Fe^(2+)/PAA体系对细菌灭活效果。分别探究了PAA浓度、初始酸碱值(pH)以及水体各基质对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Fe^(... 取天然水体中的细菌为目标微生物,通过二价铁(Fe^(2+))活化过氧乙酸(PAA)产生自由基对微生物进行灭活实验,研究了Fe^(2+)/PAA体系对细菌灭活效果。分别探究了PAA浓度、初始酸碱值(pH)以及水体各基质对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Fe^(2+)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活化PAA对细菌有高效的灭菌效果,相比于单独PAA处理,在10 min内对细菌的对数去除率提高了1.71。并且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灭菌,在pH值为3时效果最佳。有机物(腐殖酸)、碳酸氢根离子(HCO_(3)^(-))对Fe^(2+)/PAA体系灭菌效果存在一定抑制作用,氯离子(Cl^(-))对该体系灭菌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硝酸根离子(NO_(3)^(-))对该体系灭菌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羟基自由基 乙酰基自由基 灭菌
下载PDF
水厂扩建项目电解食盐水制备次氯酸钠工艺设计及运行实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伟超 王明辉 +1 位作者 王龙占 张小锋 《供水技术》 2023年第2期61-64,共4页
某水厂(老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3万m^(3)/d净水厂,设计生产工艺采用絮凝沉淀+Ⅴ型过滤的常规净水工艺,消毒工艺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二氧化氯进行水质消毒。该水厂扩建工程(新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3万m^(3)/d净水厂,设计生产工艺采用絮... 某水厂(老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3万m^(3)/d净水厂,设计生产工艺采用絮凝沉淀+Ⅴ型过滤的常规净水工艺,消毒工艺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二氧化氯进行水质消毒。该水厂扩建工程(新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3万m^(3)/d净水厂,设计生产工艺采用絮凝沉淀+Ⅴ型过滤的常规净水工艺,消毒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6万m^(3)/d,采用电解食盐水制备次氯酸钠消毒剂进行水质消毒,污泥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6万m^(3)/d,采用重力浓缩+机械离心脱水污泥处理工艺。新、老水厂并网统一运营后,采用新水厂次氯酸钠替代老水厂二氧化氯作为净水厂消毒剂,发挥了良好的水质消毒作用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工艺 二氧化氯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发生器
下载PDF
次氯酸钠消毒剂的分解特性及消毒副产物形成规律探讨
12
作者 黄蓉姿 陈霓彤 +2 位作者 林泽彬 陈冬毅 吴悦 《城镇供水》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针对净水过程中次氯酸钠消毒可能带来的水质风险,对汕头某水厂的次氯酸钠和出厂水进行检测,分析了次氯酸钠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的转化机理以及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对副产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氯酸钠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有效氯... 针对净水过程中次氯酸钠消毒可能带来的水质风险,对汕头某水厂的次氯酸钠和出厂水进行检测,分析了次氯酸钠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的转化机理以及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对副产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氯酸钠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有效氯持续下降,未启用的储罐内有效氯下降较慢,建议有多个储罐时各自独立使用;(2)次氯酸钠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氯酸盐,生成量与储存时间成正比,建议储存时间不超过10天,并且从混合了较多残液的储罐开始投加;(3)比较两种消毒剂产生的副产物发现,氯酸盐副产物只在次氯酸钠消毒后的出厂水中有检出,说明出厂水的氯酸盐主要来自次氯酸钠消毒剂,而三氯甲烷在氯气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后的出厂水均有检出,生成量没有呈现明显的大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有效氯 氯酸盐 三氯甲烷
下载PDF
次氯酸钠对磺胺二甲氧嗪的降解与风险评价
13
作者 丁朋飞 陆金鑫 +3 位作者 汤慧俐 郑璐 杜尔登 彭明国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6-214,共9页
自来水原水中新兴污染物的存在对饮用水水质安全提出新的挑战。采用氯消毒对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二甲氧嗪(Sulfadimethoxine,SDM)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余氯初始浓度、pH值、氨氮(NH4-N)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探究SDM氯氧化降解机理,评估其... 自来水原水中新兴污染物的存在对饮用水水质安全提出新的挑战。采用氯消毒对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二甲氧嗪(Sulfadimethoxine,SDM)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余氯初始浓度、pH值、氨氮(NH4-N)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探究SDM氯氧化降解机理,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SDM初始浓度为15μmol/L、余氯初始浓度为60μmol/L的条件下,120 s内SDM去除率达到95.9%,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随着余氯初始浓度增大而增大,随着NH_(4)^(+)-N浓度增大而减小,背景阴离子Cl^(-)、NO_(3)^(-)、SO_(4)^(2-)对反应影响甚微,HCO_(3)^(-)、CO_(3)^(2-)对反应有抑制作用,中性条件下有利于SDM氯氧化反应。基于高分辨质谱HRMS Orbitrap解析出9种降解中间产物,降解过程中发生氯代反应、脱甲基反应和羟基加成反应等。在消毒过程中,SDM的完全去除并不意味着生态风险的有效削减,对饮用水水质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氧嗪(SDM) 氯消毒 反应动力学 降解机理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两种电解槽电化性能和工作参数探究及其消毒性能对比
14
作者 铁子涵 杨金星 +3 位作者 齐丽红 左国民 张雨 张建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87,共4页
为获得一种更加经济和安全的活性氯消毒剂在线制备方法,本文以间歇式电解槽为实验装置,优选阳极极板材料、检测装置电化性能和制备条件;以此为依据设计连续式电解装置、根据能斯特公式确定外加电压,探索其工作参数;以苯酚为对象对比产... 为获得一种更加经济和安全的活性氯消毒剂在线制备方法,本文以间歇式电解槽为实验装置,优选阳极极板材料、检测装置电化性能和制备条件;以此为依据设计连续式电解装置、根据能斯特公式确定外加电压,探索其工作参数;以苯酚为对象对比产品消毒剂、间歇式电解槽和连续型电解槽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钌铱涂层钛基极板的电化性能优于其他涂层;间歇式电解槽可在电解时间30 min、极板间距3 mm、电解液浓度为3%、pH为8、电流密度为20 A/dm^(2)的条件下以6.43元/kg的制备成本获得有效氯浓度1.4%的消毒剂;连续式电解槽在电解电压6 V,蠕动泵转速为30 r/min、电解液浓度在3%的条件下,140 min内工作性能稳定,可以21.19元/kg的制备成本获得有效氯浓度为0.4%的消毒剂。连续型电解装置的产品有效氯输出持续稳定,适用于大量的污染水处理,间歇式电解槽可获得较高浓度的有效氯,适用于重度污染的水处理,均优于产品消毒剂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槽 间歇式 连续式 消毒 活性氯
原文传递
山塘水源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及控制效能评估
15
作者 李贤舟 韩立 +2 位作者 何军民 李元 张孝洪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1,共7页
选取典型山塘水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组成及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生成特性,并就实际工艺对DBPs前体物削减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山塘水源DOM含量较高,且呈现富... 选取典型山塘水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组成及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生成特性,并就实际工艺对DBPs前体物削减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山塘水源DOM含量较高,且呈现富营养化特征,类腐殖质及类蛋白为DOM的主要成分;其含碳消毒副产物产率与其他典型地表水接近,但含氮消毒副产物(Nitrogenous DBPs, N-DBPs)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4.1±0.6)μg/mg DOC],卤乙腈为DBPs毒性的主要贡献物种;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N-DBPs前体物,预氧化-常规工艺的组合方式提高了DBPs前体物的去除效能,其DBPs相关毒性控制率较之常规工艺提升了24.9%;深度处理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DBPs潜在风险,基于预氧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DBPs毒性削减率约为56.5%,显著高于常规处理工艺(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副产物 山塘水源 富营养化 卤乙腈 臭氧氧化
下载PDF
太湖蓝藻AIO打捞技术及藻泥高值化工程应用
16
作者 钱盘生 谢琤琤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太湖蓝藻的打捞、无害化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目前仍存在未达到“日产日清”、藻水分离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施不成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全天候、智能化、离岸式蓝藻打捞系统技术(AIO打捞技术),通过全自动... 太湖蓝藻的打捞、无害化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目前仍存在未达到“日产日清”、藻水分离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施不成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全天候、智能化、离岸式蓝藻打捞系统技术(AIO打捞技术),通过全自动收集、藻水浮选分离及破壁薄层高温压榨等设施处置后,可得到含水率低于50%的藻泥,然后通过藻泥与秸秆等发酵生产有机肥,或者进一步通过太阳能复合膜低温蒸发干化系统制作含水率低于10%、具有更高价值的藻粉,实现蓝藻治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AIO打捞技术不仅对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对未来发展方向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蓝藻打捞 AIO打捞技术 藻水分离 藻泥资源化
下载PDF
表面接枝季铵盐型高分子材料抗菌过程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周轩榕 卢滇楠 +3 位作者 邵曼君 邢晓东 王晓工 刘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135,共5页
考察了一种表面接枝季铵盐型高分子材料对水溶液中大肠杆菌的抗菌过程特性 ,发现此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溶液中的大肠杆菌的活菌量 .用菌体耗氧测定法与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其抗菌过程 .结果表明 ,其抗菌过程由吸附和杀灭两个步... 考察了一种表面接枝季铵盐型高分子材料对水溶液中大肠杆菌的抗菌过程特性 ,发现此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溶液中的大肠杆菌的活菌量 .用菌体耗氧测定法与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其抗菌过程 .结果表明 ,其抗菌过程由吸附和杀灭两个步骤构成 ,其中吸附过程由纤维与大肠杆菌表面静电作用所控制 ,是一个快速过程 ,而杀灭过程则伴随着细胞壁在纤维表面的溶解 ,是一个慢过程 .菌体耗氧测定法与扫描电镜观察法所获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并可广泛应用于研究抗菌纤维的抗菌作用机理及过程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接枝季铵盐型高分子材料 抗菌过程 大肠杆菌 吸附 杀菌 耗氧速度 水处理剂 饮用水 净化
下载PDF
电生功能水在杀菌消毒方面应用进展
18
作者 毛澍洲 孟祥天 张波 《科技资讯》 2023年第20期150-154,共5页
电生功能水在杀菌消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在介绍电生功能水发生原理和杀菌消毒机理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在农业病害防治、食品加工、畜禽养殖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后续应在明确电生功能水杀菌作用机理和安全性评... 电生功能水在杀菌消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在介绍电生功能水发生原理和杀菌消毒机理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在农业病害防治、食品加工、畜禽养殖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后续应在明确电生功能水杀菌作用机理和安全性评价、优化电生功能水的稳定性制取工艺、与其他工艺消毒联合以及发生系统智能化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电生功能水更深入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功能水 杀菌 消毒 应用进展
下载PDF
氯胺消毒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焦中志 陈忠林 +3 位作者 陈杰 刘丽君 卢伟强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6-1488,1495,共4页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好;氯胺消毒增加接触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三氯乙酸的生成量4 h后基本稳定,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的生成量24 h后基本趋于稳定;升高pH有利于降低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副产物的种类,当pH至8时没有检测到一溴二氯甲烷,三卤甲烷的总量也比pH=7时减少82.3%,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都降低,二氯乙酸减少程度比三氯乙酸减少的程度略大;采用氯胺消毒能够很好的控制自由氯消毒所产生的溴代消毒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氯胺 消毒 消毒副产物 卤乙酸 三卤甲烷
下载PDF
臭氧活性炭工艺中卤乙酸生成潜能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伍海辉 高乃云 +3 位作者 贺道红 徐斌 芮旻 赵建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35-2039,共5页
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微曝气生物活性炭(O3/BAC和micro—aeration/BAC)2套工艺研究其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去除特点和不同相对分子量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及其去除特性.结果表明,O3/BAC工艺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30×10^3... 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微曝气生物活性炭(O3/BAC和micro—aeration/BAC)2套工艺研究其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去除特点和不同相对分子量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及其去除特性.结果表明,O3/BAC工艺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30×10^3的有机物去除率超过90%,O3/BAC与micro—aeration/BAC出水中,UV254值表示相对分子质量〈10^3的有机物超过50%,相对分子量区间在10×10^3~30×10^3的有机物占20%~30%;在O3/BAC和微曝气/BAC工艺出水中,以相对分子质量〈10^3的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最多,生成DCAA、TCAA、DBAA分别为97.00、38.55、2.10μg/L和104.00、42.75和2.92μg/L;采用各处理单元不同分子量有机物与氯反应生成的DCAA、TCAA、DBAA和THAAs与相对应的UV254值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27、0.8513、0.8157和0.878,UV254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出水中的卤乙酸生成潜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卤乙酸 生成潜能 臭氧 生物活性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