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水管网中管内壁腐蚀管垢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牛璋彬 王洋 +3 位作者 张晓健 何文杰 韩宏大 阴沛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0-1154,共5页
使用扫描电镜(SEM)、X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X光电子能谱(XPS)对给水管网中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上的管内壁腐蚀管垢进行微观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化合物构成等物理化学特征分析.发现管垢外部平滑而致密,内部为... 使用扫描电镜(SEM)、X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X光电子能谱(XPS)对给水管网中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上的管内壁腐蚀管垢进行微观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化合物构成等物理化学特征分析.发现管垢外部平滑而致密,内部为多孔结构.铁是管垢最重要的化学组成,管垢基本上是含铁的化合物.外层管垢可能的化学组成是-αFeOOH、γ-FeOOH、-αFe2O3、-γFe2O3、FeCl3等三价铁化合物,而内层管垢则为Fe3O4、FeCl2、FeCO3等二价铁及二价铁与三价铁共同存在的化合物.管垢的特征取决于管网水力条件、水质条件和管材本身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腐蚀管垢 扫描电镜 X荧光光谱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X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被引量:96
2
作者 彭海清 谭章荣 +1 位作者 高乃云 孟长再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 ,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 ,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 ,并介绍了部分工程实例。
关键词 给水处理 除藻方法 直接过滤 沉淀 净水厂 预氧化 气浮 微滤机法 慢滤池 生物滤池
下载PDF
用纤维 TiO_2 作光催化剂降解饮用水中腐殖质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福平 孙德智 +3 位作者 王俊辉 姜兆华 苏彤 赵寿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21-24,共4页
用纤维状TiO2作为光催化剂,采用间歇和连续两种操作方式,在O3/TiO2/UV体系中处理含腐殖质的饮用水,使腐殖质去除率达97%,纤维TiO2可过滤回收,易于实际应用。
关键词 光催化剂 饮用水 腐殖质 二氧化钛 降解 水处理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陈繁忠 傅家谟 +1 位作者 盛国英 闵育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6,共3页
通过阳极反应直接降解有机物,或通过阳极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臭氧一类的氧化剂降解有机物,这种降解途径使有机物分解更加彻底,不易产生毒害中间产物,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有机物的电催化氧化过... 通过阳极反应直接降解有机物,或通过阳极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臭氧一类的氧化剂降解有机物,这种降解途径使有机物分解更加彻底,不易产生毒害中间产物,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有机物的电催化氧化过程[1]。长期以来,受电极材料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法 降解 有机物 水处理
下载PDF
给水管网中金属离子化学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牛璋彬 张晓健 +3 位作者 韩宏大 胡健坤 张振中 王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共4页
为防止给水管网结垢和腐蚀造成的危害,对北方某市给水管网中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镁离子、铝离子和铁离子等的化学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在温度<12℃时是稳定的,在温度>18℃时CaCO3 有沉淀的趋势;镁离子与铝... 为防止给水管网结垢和腐蚀造成的危害,对北方某市给水管网中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镁离子、铝离子和铁离子等的化学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在温度<12℃时是稳定的,在温度>18℃时CaCO3 有沉淀的趋势;镁离子与铝离子是稳定的;铁离子是不稳定的,Fe(OH)3 有较强的沉淀趋势,是水质化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管垢的主要成分是铁,管网中的铁不稳定是由于管垢向水中释放铁引起的。在给水管网中铁的不稳定会引起用户水浊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金属离子 化学稳定性 判断方法
下载PDF
HS—SPME—GC法测定水中典型嗅味物质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锡辉 伍婧娉 +1 位作者 王治军 向修传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2,共5页
研究了气相色谱仪(GC)测定水中典型嗅味物质(土臭素、2-甲基异茨醇、2-甲氧基-3-异丙基吡啶、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和2,4,6-三氯苯甲醚)的改进方法。采用新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方法对... 研究了气相色谱仪(GC)测定水中典型嗅味物质(土臭素、2-甲基异茨醇、2-甲氧基-3-异丙基吡啶、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和2,4,6-三氯苯甲醚)的改进方法。采用新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方法对水样进行前期富集处理,然后利用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进行测定。在优化试验条件下对嗅味物质的测定结果显示,5种嗅味物质的峰面积与其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0.87;该方法对5种嗅味物质的检出限值较低,其中对土臭素的检出限为0.4 ng/L。改进后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气相色谱仪,操作简单省时,对于推广嗅味物质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景观水 嗅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微电解水处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德胜 高廷耀 +2 位作者 李国建 吴星五 周群英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7,共3页
报导了用微电解方法对水进行杀菌处理的部分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灭菌率与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循环次数以及不同菌种等因素的关系。经多次灭菌实验表明,微电解灭菌器对水中细菌的杀灭效果是相当理想的。带菌水一次通过灭菌器处理,其... 报导了用微电解方法对水进行杀菌处理的部分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灭菌率与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循环次数以及不同菌种等因素的关系。经多次灭菌实验表明,微电解灭菌器对水中细菌的杀灭效果是相当理想的。带菌水一次通过灭菌器处理,其灭菌率>99%,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法 处理菌水 灭菌器 给水处理
下载PDF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微污染水中浊度色度强化去除效能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国仁 李圭白 +3 位作者 刘金钟 陈宏涛 史永茂 刘欣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共3页
在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强化去除水中色度、浊度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中发现: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对水中色度、浊度的去除效果理想,对微污染水中色度和浊度的强化去除效果要优于预氯化工艺和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混... 在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强化去除水中色度、浊度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中发现: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对水中色度、浊度的去除效果理想,对微污染水中色度和浊度的强化去除效果要优于预氯化工艺和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混凝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色度 浊度 高锰酸钾 复合药剂 水质
下载PDF
藻细胞特性对净水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余国忠 刘军 王占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59,共4页
以藻细胞的基本特征为基础 ,概括了目前净水工艺除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
关键词 藻细胞 特征 饮用水 净水工艺 除藻 物理法
下载PDF
高锰酸钾除污染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马军 李圭白 +2 位作者 陈忠林 柏蔚华 贾永新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5,共3页
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处理能有效地去除受污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并可显著地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使水的致突变性由阳性转变为阴性或接近阴性,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的生成量也有显著地下降。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有机污染质 致变性 饮用水 除污染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引滦水中藻类的去除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季民 吴昌敏 +2 位作者 贾霞珍 董广瑞 李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58,共3页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引滦水进行了除藻试验,研究了气水比、水力负荷、有机负荷、藻负荷以及藻种类对除藻效率的影响,并对生物除藻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除藻
下载PDF
抑制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琳 王宝贞 秦晓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利用强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改变了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性质,使原来具有催化还原能力的官能团,改性为具氧化能力的官能团,从而抑制了活性炭吸附水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使出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从未改性活性炭的2.0mg/L,降低为改性后的0.01 m... 利用强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改变了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性质,使原来具有催化还原能力的官能团,改性为具氧化能力的官能团,从而抑制了活性炭吸附水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使出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从未改性活性炭的2.0mg/L,降低为改性后的0.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饮用水 活性炭 改性 强氧化剂
下载PDF
煤矸石的改性及其对稀土生产废水中氨氮的吸附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杜明展 陈莉荣 +1 位作者 李玉梅 窦艳铭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0,共4页
采用热改性、盐酸改性、硫酸改性、碱改性的方法分别制备了4种改性煤矸石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工艺条件对4种改性煤矸石吸附剂对稀土生产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4种改性煤矸石吸附剂吸附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采用热改性、盐酸改性、硫酸改性、碱改性的方法分别制备了4种改性煤矸石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工艺条件对4种改性煤矸石吸附剂对稀土生产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4种改性煤矸石吸附剂吸附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剂加入量0.02 g/mL,振荡时间2.5 h,废水pH 7~8;4种吸附剂氨氮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碱改性煤矸石>硫酸改性煤矸石>盐酸改性煤矸石>热改性煤矸石;碱改性煤矸石的氨氮去除率最高,为59.19%;碱改性煤矸石吸附剂对含氨废水中氨氮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Temkin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改性 吸附剂 稀土 氨氮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生态组合技术净化景观水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戴栋超 黄廷林 +3 位作者 王震 解岳 钟建红 宋李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6-789,共4页
生态浮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是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性,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污染水体中的N、P等营养元素,同时利用在生物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对水体进行净化.从而实现改善水质,美化水域环境和... 生态浮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是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性,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污染水体中的N、P等营养元素,同时利用在生物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对水体进行净化.从而实现改善水质,美化水域环境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目的.通过对公园水体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对水体中N、P等的去除率要高于单一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生物接触氧化 景观水体 净化
下载PDF
气浮处理含藻水库水的工艺设计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永红 汪立飞 +2 位作者 李彦春 白华清 王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四川省资阳市二水厂的源水是水库水,因藻类增多使原处理工艺无法正常运行,为此在尽量保留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采用气浮除藻工艺进行了改、扩建。介绍了气浮除藻工艺的设计方法,并在总结与分析运行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工艺设计的新... 四川省资阳市二水厂的源水是水库水,因藻类增多使原处理工艺无法正常运行,为此在尽量保留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采用气浮除藻工艺进行了改、扩建。介绍了气浮除藻工艺的设计方法,并在总结与分析运行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工艺设计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气浮 除藻工艺
下载PDF
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简易制备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阮复昌 莫炳禄 +2 位作者 公国庆 卢燕玲 张民权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42,共2页
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简易制备方法1前言二氧化氯在常温下(10℃以上)是一种橙黄色的有毒气体,具有一种类似氯气和臭氧的窒息性辛辣臭味,在高浓度下容易发生爆炸;当温度低于10℃时,它液化变成红褐色液体;当温度降低到-59℃以... 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简易制备方法1前言二氧化氯在常温下(10℃以上)是一种橙黄色的有毒气体,具有一种类似氯气和臭氧的窒息性辛辣臭味,在高浓度下容易发生爆炸;当温度低于10℃时,它液化变成红褐色液体;当温度降低到-59℃以下时,它将变成橙黄色固体结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消毒剂 给水处理 稳定性 制备
下载PDF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粒状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范洁 李圭白 陈忠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较系统地研究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粒状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去除受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效能、机理及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良的除污染效能,充分发挥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和粒状活性炭二者的优势,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除污染技术,在饮... 较系统地研究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粒状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去除受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效能、机理及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良的除污染效能,充分发挥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和粒状活性炭二者的优势,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除污染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粒状活性炭 有机污染物 饮用水处理
下载PDF
磁场对水溶液结晶动力学影响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开学 卢贵武 宋吉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8-102,共5页
本文用蒙特卡罗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了水溶液的成核过程和晶体生长过程,研究了外加磁场对结晶过程的影响,较成功地解释了磁效应与磁感应强度的多极值关系和磁防垢的机理。
关键词 磁场 计算机模拟 水溶液 结晶动力学 防垢
下载PDF
气浮工艺中气泡-颗粒碰撞效率和理论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桑义敏 陈家庆 +1 位作者 韩严和 刘美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0,共6页
综述了气浮工艺气泡、颗粒特性及其碰撞、黏附效率的实验和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发现新模型考虑了微流体动力学参数、颗粒分形特征、湍流环境条件、气泡表面污染特征及其可滑动性等因素对碰撞效率的影响,以及表面张力动力学参数、多粒径气... 综述了气浮工艺气泡、颗粒特性及其碰撞、黏附效率的实验和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发现新模型考虑了微流体动力学参数、颗粒分形特征、湍流环境条件、气泡表面污染特征及其可滑动性等因素对碰撞效率的影响,以及表面张力动力学参数、多粒径气泡组合、颗粒多体交互作用、多粒径颗粒在气泡表面的堆积排列、诱导时间作为变量等因素对黏附效率的影响,更全面、客观地揭示了气泡-颗粒碰撞、黏附行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气泡 颗粒 碰撞效率 理论模型
下载PDF
硝酸盐浓度及缺氧好氧时段对反硝化聚磷诱导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燕 杨永哲 +2 位作者 王志盈 袁林江 彭党聪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9,共4页
在以厌氧 缺氧 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中 ,通过改变电子受体———硝酸盐的浓度、缺氧好氧时段 ,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的诱导条件及反硝化聚磷过程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聚磷菌 (PAOs)包括仅以氧作为电子受体的非脱氮聚磷菌 (non ... 在以厌氧 缺氧 好氧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中 ,通过改变电子受体———硝酸盐的浓度、缺氧好氧时段 ,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的诱导条件及反硝化聚磷过程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聚磷菌 (PAOs)包括仅以氧作为电子受体的非脱氮聚磷菌 (non DNPAOs)和既可以氧作为电子受体又可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脱氮聚磷菌 (DNPAOs)。影响脱氮聚磷菌所完成的反硝化聚磷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电子受体浓度和缺氧好氧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反硝化聚磷 诱导 缺氧好氧时段 除磷 脱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