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典型河段滩岸崩退特性研究
1
作者 高璐 彭秀竹 +2 位作者 李依杭 徐向舟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4,66,共7页
黄河下游局部河段滩岸崩退频繁,严重危害堤防及滩区安全。通过对黄河下游开展现场观测,结合已有断面地形实测数据,描绘滩岸崩退全过程及特点,评估土体特性及近岸水沙条件对崩岸的影响。研究表明:滩岸崩退引起黄河下游河道展宽,且崩岸规... 黄河下游局部河段滩岸崩退频繁,严重危害堤防及滩区安全。通过对黄河下游开展现场观测,结合已有断面地形实测数据,描绘滩岸崩退全过程及特点,评估土体特性及近岸水沙条件对崩岸的影响。研究表明:滩岸崩退引起黄河下游河道展宽,且崩岸规模具有时空差异性,2006年和2018年汛期重点河段平滩河宽分别增加了57.03 m和7.83 m,代表性横断面单侧滩岸最大崩退宽度高达207.20 m。黄河下游土体压实程度低,抗冲能力差,加之土体抗剪强度随含水量增大呈反向变化,致使在汛期崩岸频发。“大流量-小含沙量”的水沙组合易于造成崩岸,而在大含沙量下因泥沙在近岸河床淤积而降低了崩岸发生规模。建议对重点区域滩岸进行长期监测,并加强生态友好型护岸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岸崩退 现场观测 土体组成 水沙条件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弯曲分汊河道典型险段成因分析及治理思路
2
作者 练伟航 李海彬 +2 位作者 宫鹏杰 张广传 丘佳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共7页
西江下游沙口河段近年来出现多次较大岸坡塌方险情,在实施塌岸修复工程后,险段出险隐患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结合沙口河段1999~2016年水下地形数据开展了河床演变分析,并通过建立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开展典型频率洪水工况下险段河道水... 西江下游沙口河段近年来出现多次较大岸坡塌方险情,在实施塌岸修复工程后,险段出险隐患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结合沙口河段1999~2016年水下地形数据开展了河床演变分析,并通过建立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开展典型频率洪水工况下险段河道水流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口河段2010年后河床已趋于稳定,但在较大洪水条件下仍可能发生0.3~0.5 m幅度的冲刷;险段所在的左汊河道为主要泄洪通道,险段近岸流速较大;险段成因及发展主要受河势及堤基地质条件的影响,土体自重和坡内渗流是出险的主要因素,水流冲刷则有助推效应。结合实地调研成果,提出了河势调整和岸坡防护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可为后续险段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河床演变 水流特性 险段治理 西江
下载PDF
水闸下泄流量变化对下游河床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高栩昕 《四川水利》 2024年第1期24-26,60,共4页
由于大坝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季节性放水会导致挡水结构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从而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的功能使用。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流流量参数下,堰结构和水闸结构对河床下游侵蚀深度的影响... 由于大坝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季节性放水会导致挡水结构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从而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的功能使用。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流流量参数下,堰结构和水闸结构对河床下游侵蚀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小y/a和w/a(y为闸门顶部水头,w为闸门顶部和河床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a为闸门开口高度),h s/h u(h s为最大冲刷深度,h u为上游水深)的比值增加。此外,堰结构下河床的局部冲刷主要形成于结构物下游,且此结构下河床受侵蚀程度最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水结构 冲刷试验 河床侵蚀 水流流型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人工林对辫状河道洲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游宇驰 李志威 胡旭跃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近几十年雅鲁藏布江中游人工林的发育对辫状河道的洲滩形态及稳定性的影响尚缺少深入研究。以雅江辫状河道发育最充分的曲水-乃东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处理1988-2021年的遥感影像,获取人工林的空间分布和洲滩形态等数据资料... 近几十年雅鲁藏布江中游人工林的发育对辫状河道的洲滩形态及稳定性的影响尚缺少深入研究。以雅江辫状河道发育最充分的曲水-乃东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处理1988-2021年的遥感影像,获取人工林的空间分布和洲滩形态等数据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人工林对洲滩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洲滩上人工林的生长扩张,其分布面积逐年增加,雅江中游河段边滩和沙洲的平均面积趋于增大且数量减少。洲滩破碎程度与人工林分布面积呈分段关系,人工林分布面积愈大,洲滩的破碎度越小,即稳定性越大。水平方向上沙洲尾部的人工林分布的密集程度优于洲头,洲尾易发生延伸;靠近边滩的沙洲趋于与边滩合并,并且人工林的稳定促进了沙洲边界的稳定及扩展。垂直方向上的人工林通过主树干群、子树干群及冠层群对洲滩产生抑制冲刷和促进淤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道 沙洲 边滩 人工林 植被侵占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型二元结构河岸抗冲特性
5
作者 张玉 朱海丽 +1 位作者 李志威 李本锋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8,共8页
针对高寒草甸型二元结构河岸抗冲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原位冲刷装置在黄河源区弯曲河流典型二元结构河岸,开展0.4 m/s、1.0 m/s和1.6 m/s三种流速条件的上部根土层和下部砂土层的原位冲刷试验,分析冲刷后的剖面轮廓三维曲面特征。试验结... 针对高寒草甸型二元结构河岸抗冲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原位冲刷装置在黄河源区弯曲河流典型二元结构河岸,开展0.4 m/s、1.0 m/s和1.6 m/s三种流速条件的上部根土层和下部砂土层的原位冲刷试验,分析冲刷后的剖面轮廓三维曲面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当冲刷流速由0.4 m/s增加至1.6 m/s时,根土层、级配不良砂和级配良好砂河岸的淘刷深度增加幅度分别为19.9%、17.6%和27.2%。二元结构河岸的土体抗冲系数随冲刷时间增大呈指数函数增长,河岸抗冲能力依次为根土层>级配不良砂>级配良好砂。河岸上部的根土层,由于根系的缠绕和网结作用显著增强了土体抗冲能力,其平均抗冲系数分别是级配不良砂和级配良好砂的2.5倍和4.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高寒草甸 二元结构河岸 抗冲系数 河岸物质组成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砂卵石河段历史变迁及胶结卵石层分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 周成成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长江中游砂卵石河段枯水位稳定是河道与航道治理关注的重要问题,河床组成是其关键因素。在工程领域,一直重视长江中游砂卵石河段胶结卵石层对于维持节点河段稳定的作用,但胶结卵石层的分布问题,至今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系... 长江中游砂卵石河段枯水位稳定是河道与航道治理关注的重要问题,河床组成是其关键因素。在工程领域,一直重视长江中游砂卵石河段胶结卵石层对于维持节点河段稳定的作用,但胶结卵石层的分布问题,至今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系统回顾了长江中游砂卵石河段的历史变迁过程,归纳了当前河道的形成时间,并推测松滋口以下河道内以全新统沉积为主。根据胶结卵石层的形成条件,认识到枝城以上和松滋口以下河道的河底均难以形成胶结卵石层,而关洲下伏的卵石层则有可能局部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砂卵石河段 砾卵石淤积 胶结卵石
原文传递
深圳市龙岗区河道覆盖段安全隐患排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正平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5期13-16,21,共5页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龙岗区采用孔内电视和招聘排查等方法对覆盖河道内部、地表隐患及结构安全性检测等方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分析了隐患成因;结果发现龙岗区河道覆盖段存在诸多隐患。研究结果为龙岗区进行河...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龙岗区采用孔内电视和招聘排查等方法对覆盖河道内部、地表隐患及结构安全性检测等方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分析了隐患成因;结果发现龙岗区河道覆盖段存在诸多隐患。研究结果为龙岗区进行河道治理和隐患排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河道覆盖度 安全隐患 排查
下载PDF
基于简化毕肖普法的河道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金海 《陕西水利》 2023年第1期105-106,115,共3页
简化毕肖普法作为一种计算安全系数的常用方法 ,常被用来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嘉祥县梁山闸灌区供水项目穿心河河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简化毕肖普算法,通过AutoBank计算程序对河道边坡在稳定渗流期、施工期、设计洪水位骤降期、地震期四... 简化毕肖普法作为一种计算安全系数的常用方法 ,常被用来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嘉祥县梁山闸灌区供水项目穿心河河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简化毕肖普算法,通过AutoBank计算程序对河道边坡在稳定渗流期、施工期、设计洪水位骤降期、地震期四种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允许值进行对比,确保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边坡 稳定性 AutoBank 简化毕肖普法 安全系数
下载PDF
洪水治导线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李国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0,共5页
规划治导线是河流保护治理和岸线功能维护管理的重要依据,研究洪水治导线对科学合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和处理水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论证洪水治导线布设原则,研究提出了单宽流量、水流流速和水位升高值等多个治导线宽度控制参数... 规划治导线是河流保护治理和岸线功能维护管理的重要依据,研究洪水治导线对科学合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和处理水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论证洪水治导线布设原则,研究提出了单宽流量、水流流速和水位升高值等多个治导线宽度控制参数。以清漳河为例,细化了洪水治导线布设原则,结合清漳河水文资料等分析提出了洪水治导线具体的控制参数,并以此进行了成果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洪水治导线布设原则和控制参数适用于清漳河,以此布设的洪水治导线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治导线 控制参数 清漳河
下载PDF
长江口南港泥沙运动的水动力条件 被引量:9
10
作者 严以新 高进 +1 位作者 郑金海 童朝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应用流体运动最小阻力原理导出了分流角发育的理论计算公式 ,并在弓形断面假定条件下 ,对不同宽度比时的分流角作了计算 ,得出了与实测值相一致的结果 ;同时还定量地证明了长江南北港、南北槽分流角发育由小到大 ,直至极限而消亡的规律 ... 应用流体运动最小阻力原理导出了分流角发育的理论计算公式 ,并在弓形断面假定条件下 ,对不同宽度比时的分流角作了计算 ,得出了与实测值相一致的结果 ;同时还定量地证明了长江南北港、南北槽分流角发育由小到大 ,直至极限而消亡的规律 .分汊水槽试验表明推移质大多偏向支汊 ,原因是在分流口支汊一侧由于边界层脱离而“搓”出一个个旋涡以吸引底沙 .分析得知 ,从南港主槽下泄的落潮流 ,在扩散角增大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动 水动力 长江口 分汊河道 推移质 冲积河流
下载PDF
MIKE11模型在泗洪县城城区河网引水冲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梓嘉 董增川 +3 位作者 樊孔明 张凯铭 胡昊 王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03,共4页
为构建和谐的泗洪县城区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有必要研究改善水系水环境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以泗洪县城区水系为例,利用MIKE11模型中的HD和AD模块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分析了各种引水冲污工程措施调控对水系水量水质的影响,并利... 为构建和谐的泗洪县城区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有必要研究改善水系水环境的可行性技术方案。以泗洪县城区水系为例,利用MIKE11模型中的HD和AD模块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分析了各种引水冲污工程措施调控对水系水量水质的影响,并利用水动力学模块对泗洪水文站实测水位、水质资料进行了率定,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洪县城区河网 水环境 MIKE11模型 水量水质计算
原文传递
长江口北槽优良河势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严以新 高进 +2 位作者 诸裕良 茅丽华 郑金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2,共5页
长江口南港北槽具有稳定的分流比和相对较小的分沙比 .其优良河势的机制在于 ,北槽与南港主槽衔接顺直 ,利于水流下泄 ;南。
关键词 分流比 分沙比 水动力 输沙 北槽 长江口
下载PDF
不同含沙量水流对河床形态调整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欧阳 马怀宝 +2 位作者 张红武 董占地 徐向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水沙条件变化后河床形态的调整是河流地貌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但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含沙量变化范围得出的结论刚好相反。采用过程响应模型实验方法,研究和验证了河床形态调整对于不同含沙量水流过程的复杂响应现象,从实验的角度... 水沙条件变化后河床形态的调整是河流地貌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但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含沙量变化范围得出的结论刚好相反。采用过程响应模型实验方法,研究和验证了河床形态调整对于不同含沙量水流过程的复杂响应现象,从实验的角度部分地修正了Schumm关于水沙条件变化后河床形态调整方向的定性预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形态调整 不同含沙量水流 模型实验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河岸稳定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姚仕明 何广水 卢金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9,共6页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水沙输移变化,河道冲淤变化以及典型险工段近岸坡度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河岸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河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少,荆江河段普遍发生冲...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水沙输移变化,河道冲淤变化以及典型险工段近岸坡度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河岸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河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少,荆江河段普遍发生冲刷,部分地段近岸河床的水下岸坡冲刷变陡,河岸稳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隐患,局部河段甚至发生了崩岸险情,已影响防洪安全与河势稳定等;建议加强荆江险工段的监测,对已发生的崩岸险情进行及时治理,对以往护岸工程的薄弱地段或可能发生崩岸险情的地段需及时加固守护;建议加强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道演变与治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荆江河段 河岸稳定 崩岸
下载PDF
最小能耗率理论在分汊河段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严以新 葛亮 高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2-697,共6页
 运用最小能耗率理论,研究了分汊河流的河相关系,得到了冲积河流支汊在自由发展或受制状况下的河流各几何要素和水动力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为进一步理解河道发展规律,制定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提供了有用参考,也可与其它理论的数模计算...  运用最小能耗率理论,研究了分汊河流的河相关系,得到了冲积河流支汊在自由发展或受制状况下的河流各几何要素和水动力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为进一步理解河道发展规律,制定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提供了有用参考,也可与其它理论的数模计算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角 偏转角 最小能耗率 河相关系 分汊河流 河流动力学 航道整治
下载PDF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后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会超 何文社 +1 位作者 袁杰 曹叔尤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1-695,共5页
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及其运行情况和河段特性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前后的入库水沙特性基本一致。探讨了库区冲淤变化特点、淤积量及其分布,冲淤过程及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对坝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冲淤量、达到冲淤平... 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及其运行情况和河段特性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前后的入库水沙特性基本一致。探讨了库区冲淤变化特点、淤积量及其分布,冲淤过程及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对坝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冲淤量、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以及河床粗化,河底高程历年变化及同流量水位降低的原因、降低量及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三峡水利枢纽与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运用后水库泥沙淤积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理论分析 冲淤 泥沙 葛洲坝 三峡
下载PDF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形态反演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励惠国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1855年黄河改夺大清河河道后于山东利津县东北入海。至今黄河尾闾河道历经10次大的改道变迁,塑造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形成了7个主要的亚三角洲堆积体。该文利用黄河尾闾河道改道资料,近、现代黄河河口流路变迁图,近、现代黄河三角洲... 1855年黄河改夺大清河河道后于山东利津县东北入海。至今黄河尾闾河道历经10次大的改道变迁,塑造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形成了7个主要的亚三角洲堆积体。该文利用黄河尾闾河道改道资料,近、现代黄河河口流路变迁图,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系图以及1985—1986年的水文工程地质钻孔资料,在研究黄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对工程地质钻孔数据进行沉积层序分析,将今论古,反推近、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貌,研究结果近似展示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二维平面的发育演变和其时其地的地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现代 黄河三角洲 发育反演
下载PDF
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在桥梁工程防洪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勇 袁鹏 王巧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2,共3页
为分析桥梁工程的修建对原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以小龙门大桥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5 a一遇设计洪水条件下工程修建前后河道内水位和流场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桥梁工程修建后在桥墩附近产生了一定的壅水与流场变化,... 为分析桥梁工程的修建对原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以小龙门大桥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5 a一遇设计洪水条件下工程修建前后河道内水位和流场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桥梁工程修建后在桥墩附近产生了一定的壅水与流场变化,有局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学模型 桥梁工程 防洪评价 流场
原文传递
基于安全监测系统的大坝安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郑付刚 游强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对大坝工作状态进行评判,从系统的角度把大坝作为一个模糊整体,充分结合大坝已有的监测设施,考虑由于监测仪器运行状态给评判带来的影响,综合分析大坝的工作性态,提出了一个基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大坝安全多层次模糊...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对大坝工作状态进行评判,从系统的角度把大坝作为一个模糊整体,充分结合大坝已有的监测设施,考虑由于监测仪器运行状态给评判带来的影响,综合分析大坝的工作性态,提出了一个基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大坝安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某大坝为例,对大坝的工作状态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可充分体现监测数据可靠性对结果的影响,评判结果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 监测系统 模糊综合评判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小型水电站引水建筑物模糊综合安全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双喜 蔡新 +2 位作者 徐锦才 舒静 李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针对小型水电站(简称小水电)引水建筑物的特点,根据安全评价指标构建原则,提出由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3个子目标及其指标集组成的引水建筑物安全评价体系。为有效挖掘引水建筑物安全评价体系中主、客观评价信息,克服传统赋权法的不足... 针对小型水电站(简称小水电)引水建筑物的特点,根据安全评价指标构建原则,提出由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3个子目标及其指标集组成的引水建筑物安全评价体系。为有效挖掘引水建筑物安全评价体系中主、客观评价信息,克服传统赋权法的不足,引入基于指标重要性分值与传递熵相结合的融合权重。在对模糊理论中隶属函数的确定、模糊评价结果的集化等模糊综合安全评价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水电引水建筑物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模型,设计模糊综合评价流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小水电引水建筑物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可行、有效,具有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 引水建筑物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理论 传递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