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渭河交汇处水流结构与河道演变实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林昊 张汇明 +4 位作者 张同强 徐磊 王平 万安 凌宇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黄河-渭河交汇处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大型河道交汇处之一,亦是中下游水动力和泥沙输移的重要控制节点。为进一步认识该处大宽深比、高含沙、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水流结构及河道演变规律,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5个横... 黄河-渭河交汇处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大型河道交汇处之一,亦是中下游水动力和泥沙输移的重要控制节点。为进一步认识该处大宽深比、高含沙、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水流结构及河道演变规律,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5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现场测量,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β)分析水动力调整过程。通过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河道平面形态,分析交汇处及上下游的河道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渭河交汇处可观测到明显的停滞区、最大流速区、流速恢复区等水动力特征区;拐角处未发现明显分离区,主要是因为该处河道过渡平顺。黄河与渭河交汇初期,由于流速差异大和河道缩窄导致流速不均匀性较强,α、β分别约为1.5、1.2,随着河道向下游展宽,流速不均匀性迅速减小。交汇处断面内存在较强的二次流,其流速可达主流流速的1/8,并向下游衰减。遥感研究表明交汇处所属黄河河段不稳定,且存在顶点的岸线淤长和对岸的岸线后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渭河 河流交汇 ADCP 水流结构 二次流 河道演变
原文传递
丁坝位置对河道水流交汇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贺博 《地下水》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为解决交汇河道处支流对主流堤岸冲刷及航道通航的不利影响。通过在交汇口下游支流对岸侧建立丁坝,改变水流交汇区的水流结构,实现河道治理的目的。对物理水槽实验模型进行验证后,基于三维k-ε紊流模型、VOF法自由液面捕捉技术和PISO压... 为解决交汇河道处支流对主流堤岸冲刷及航道通航的不利影响。通过在交汇口下游支流对岸侧建立丁坝,改变水流交汇区的水流结构,实现河道治理的目的。对物理水槽实验模型进行验证后,基于三维k-ε紊流模型、VOF法自由液面捕捉技术和PISO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建立关于丁坝对水流交汇区影响的数值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丁坝布置位置对水流交汇区水位、流速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流交汇区布置丁坝以后,丁坝下游出现回流区,回流区内流速值较小,可以对这一侧堤岸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交汇区 丁坝 水流结构 数值模拟 河道治理
下载PDF
太湖流域骨干行洪供水河道与航道交叉方式研究
3
作者 张舒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6-58,共3页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相互交叉,尤其是承担航运功能的骨干河道之间交叉方式与水利、航运等效益关系密切,是流域治理前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太浦河与京杭运河为例,采用太湖流域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太浦河与京杭运河不同交叉...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相互交叉,尤其是承担航运功能的骨干河道之间交叉方式与水利、航运等效益关系密切,是流域治理前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太浦河与京杭运河为例,采用太湖流域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太浦河与京杭运河不同交叉方式对太浦河及相关区域水量、水位、水质状况的影响,并从影响历时角度初步探索通航影响,为类似河道治理及多功能河道交叉方式研究提供思路。结果表明,平交、立交方式均能增加太浦河承泄太湖洪水水量,增加南岸地区入太浦河洪水、改善太浦河沿线水质;平交方式对水利的效果相对较好、影响相对较小,立交方式对航运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河道 交叉方式 京杭运河 太浦河
下载PDF
黄河上游高含沙支流入汇与交汇区淤积形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平 张原锋 +2 位作者 侯素珍 胡恬 吴保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42,共9页
黄河上游支流十大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干流,在交汇区形成沙坝淤堵黄河是一种特殊的干支流交汇现象。通过模型试验对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过程和交汇区沙坝淤积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水流入汇,高含沙水流入汇造成的交汇... 黄河上游支流十大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干流,在交汇区形成沙坝淤堵黄河是一种特殊的干支流交汇现象。通过模型试验对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过程和交汇区沙坝淤积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水流入汇,高含沙水流入汇造成的交汇口上游壅水程度更高,下游回流区范围更大;壅水区发生强烈的高含沙水流逆行扩散和异重流潜入运动,异重流运行长度是干流流量和干支流动量比的函数。壅水区形成具有倒坡降的楔形淤积体,回流区形成带状淤积体,水流偏转区和高流速带形成凹坑。支流总来沙量是影响淤积规模的重要因素,各部分淤积体几何特征与支流来沙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高含沙洪水 交汇区 沙坝 淤积形态
下载PDF
黄河上游干支流交汇区沙坝淤堵形成条件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原锋 王平 +1 位作者 侯素珍 吴保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9,共7页
针对黄河上游干、支流交汇区形成的沙坝淤堵事件,利用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支流高含沙洪水特性及交汇区沙坝淤堵特点,探讨了汇流比(支流流量与干流流量之比)、支流洪水水量、支流洪水沙量等因素对沙坝淤堵形成的影响;根据动量原理建立了... 针对黄河上游干、支流交汇区形成的沙坝淤堵事件,利用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支流高含沙洪水特性及交汇区沙坝淤堵特点,探讨了汇流比(支流流量与干流流量之比)、支流洪水水量、支流洪水沙量等因素对沙坝淤堵形成的影响;根据动量原理建立了交汇区形成沙坝淤堵的判别关系,结合黄河上游干、支流洪水输移特性,得出了基于汇流比与支流洪水水量关系及支流洪水沙量与支流洪水水量关系的沙坝淤堵判别条件。由此,可根据汇流比、支流洪水水量及沙量判断交汇区能否形成沙坝淤堵,可为暴雨洪水期黄河上游交汇区形成沙坝淤堵灾害的预报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支流高含沙洪水 交汇区 汇流比 沙坝淤堵
下载PDF
长江口滞流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云平 李义天 +1 位作者 王冬 孙昭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系统整理长江口滞流点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实测资料、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等角度总结滞流点研究主要进展。并以时间顺序分析滞流点位置在各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多年来滞流点位置活动范围基本不变,但不同流量级下存在一定的... 通过系统整理长江口滞流点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实测资料、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等角度总结滞流点研究主要进展。并以时间顺序分析滞流点位置在各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多年来滞流点位置活动范围基本不变,但不同流量级下存在一定的上溯或下移。该项研究对认识工程影响下长江口河段水动力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变化趋势 滞流点 长江口
下载PDF
三峡蓄水后枝江-江口水道演变趋势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玲玲 李义天 +1 位作者 孙昭华 葛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5,共8页
利用三峡蓄水后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河床可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河床可动性较强,洲滩以及河槽的冲刷变化将会导致枝江上浅区的水浅问题加剧,而枝江下浅区和江口... 利用三峡蓄水后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河床可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河床可动性较强,洲滩以及河槽的冲刷变化将会导致枝江上浅区的水浅问题加剧,而枝江下浅区和江口浅区的碍航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同时冲刷将引起昌门溪枯水水位较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卵石河段 浅滩 可动性 极限冲刷
下载PDF
黄河口尾闾河道断面形态的萎缩调整规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治昊 戴清 +1 位作者 李敬义 聂莉莉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340-346,共7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黄河口尾闾河道断面形态萎缩调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口水沙过程发生显著变异,尾闾河道断面形态萎缩十分明显,平滩面积大幅度减小,平滩宽深比有所增大;2...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黄河口尾闾河道断面形态萎缩调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口水沙过程发生显著变异,尾闾河道断面形态萎缩十分明显,平滩面积大幅度减小,平滩宽深比有所增大;2002年后,小浪底水库实施调水调沙运用,黄河口水沙过程变异有所缓解,尾闾河道断面形态萎缩有所恢复,平滩面积明显增大,平滩宽深比大幅度减小,断面形态朝着窄深方向调整。通过引入尾闾河道断面形态萎缩的判别指标,可解决治理尾闾河道萎缩缺乏控制标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过程变异 尾闾河道萎缩 断面形态 判别指标 黄河口
下载PDF
钱塘江洪水顶托对浦阳江洪水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国建 丁涛 +1 位作者 尤爱菊 王淑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4,共4页
基于浦阳江洪水与钱塘江洪水历史遭遇的统计资料,构建了浦阳江二维定床数学模型,并引入弹性系数作为敏感性指标,分析了闻堰站洪水位对浦阳江下游段洪水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浦阳江湄池、临浦站洪水位对闻堰站水位的弹性系数均值分别... 基于浦阳江洪水与钱塘江洪水历史遭遇的统计资料,构建了浦阳江二维定床数学模型,并引入弹性系数作为敏感性指标,分析了闻堰站洪水位对浦阳江下游段洪水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浦阳江湄池、临浦站洪水位对闻堰站水位的弹性系数均值分别为0.35、0.74,即闻堰站洪水位相对增大1%,湄池站洪水位相对增大0.35%,临浦站洪水位相对增大0.74%。可见钱塘江闻堰站水位对浦阳江湄池、临浦站顶托作用显著,且对临浦站的影响远大于湄池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位 顶托 遭遇 浦阳江 钱塘江河口
原文传递
汊道悬移质分沙模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秦文凯 府仁寿 韩其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9,共9页
本文在考虑了分汊河道分流时横向环流作用的基础上,求出了汊道悬移质分组泥沙分沙比与分流比、分汊口附近地形的关系,以及全沙含沙量和级配等.应用该模型对荆江分流道以及长江上的一些分汊河道作了定性分析和验证计算,并与用其它模... 本文在考虑了分汊河道分流时横向环流作用的基础上,求出了汊道悬移质分组泥沙分沙比与分流比、分汊口附近地形的关系,以及全沙含沙量和级配等.应用该模型对荆江分流道以及长江上的一些分汊河道作了定性分析和验证计算,并与用其它模型计算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级配 分汊河道 悬移质泥沙 全沙含沙量 分沙模型 分流比
下载PDF
两江汇流段(浔江)的水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继红 曹民雄 +1 位作者 韦巨球 唐存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1-53,56,共4页
对广西郁江与黔江汇合为浔江的汇流段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两江入汇段、汇流口以及汇流段的水面比降变化规律,结论为:两江入汇段的水面比降和两江汇流口的水面横比降受两江泄流量的影响较大,使得郁江口附近航道水流非常紊乱,航行... 对广西郁江与黔江汇合为浔江的汇流段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两江入汇段、汇流口以及汇流段的水面比降变化规律,结论为:两江入汇段的水面比降和两江汇流口的水面横比降受两江泄流量的影响较大,使得郁江口附近航道水流非常紊乱,航行条件恶劣,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挖深航槽,挖槽分流,在汇流嘴适当位置修丁坝的治理方案,以期改善航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汇流段 水力特性分析 浔江 广西
下载PDF
深溪沟与白沙河交汇区水流运动3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永胜 叶龙 +2 位作者 王以逵 许泽星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5,共8页
河流交汇区干支来流的混掺作用,致使该区域水流结构呈现显著的3维特征。基于都江堰深溪沟与白沙河交汇河段的物理模型资料,利用3维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深溪沟与白沙河交汇区的水流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干流汇口处断面的水面线在入汇右侧... 河流交汇区干支来流的混掺作用,致使该区域水流结构呈现显著的3维特征。基于都江堰深溪沟与白沙河交汇河段的物理模型资料,利用3维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深溪沟与白沙河交汇区的水流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干流汇口处断面的水面线在入汇右侧出现突变,下游附近水面线呈现左岸高于右岸的趋势;支流流量越大,交汇区下游断面的流速就越大,水位就越低;无论支流是否来流,在交汇区入汇下游右岸附近都会形成不同范围的水流分离区,各流量组合条件的分离区顶端形状变化明显,且分离区的几何尺寸参数随水位高程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水流结构 分离区
下载PDF
渭河下游冲淤临界流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志勇 李文学 张翠萍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17,共5页
利用非饱和输沙公式 ,探讨了以悬移质为主的冲积河流中冲淤临界流量与水沙以及边界条件的关系。该关系表明 ,冲淤临界流量主要与含沙量成某一次方的比例关系 ,同时受水沙搭配关系以及边界条件的影响。以渭河下游为例 。
关键词 冲积河流 冲淤临界流量 水沙搭配关系 渭河
下载PDF
黑龙江干流松花江汇口江段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志兴 郭志学 +1 位作者 陈刚 刘加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为了详细了解黑龙江干流松花江汇口河段的水流流场情况,采用三维数学模型方法对松花江汇口段进行模拟研究。并引进水气两相流的VOF模型,与k-ε模型结合的方法进行计算模拟。数值求解采用SIMPLE算法的改进形式SIMPLEC算法。网格划分则采... 为了详细了解黑龙江干流松花江汇口河段的水流流场情况,采用三维数学模型方法对松花江汇口段进行模拟研究。并引进水气两相流的VOF模型,与k-ε模型结合的方法进行计算模拟。数值求解采用SIMPLE算法的改进形式SIMPLEC算法。网格划分则采用了非结构化混合网格以增强对复杂边界的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汇合口 流场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黑龙江抚远水道河床演变数学模型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玉海 黄海 +1 位作者 关见朝 王大宇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6,72,共8页
抚远水道是连接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唯一水道,战略意义十分重要。通过构建抚远水道平面二维混合网格水沙数值模型,研究百年一遇频率洪水条件下抚远水道的水力特性,预测远期抚远水道的冲淤分布和河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百年一遇频... 抚远水道是连接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唯一水道,战略意义十分重要。通过构建抚远水道平面二维混合网格水沙数值模型,研究百年一遇频率洪水条件下抚远水道的水力特性,预测远期抚远水道的冲淤分布和河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百年一遇频率洪水条件下,抚远水道进出口水位分别约为42.2 m和41.0 m。抚远水道内流速沿程减小,入口和出口处流速分别约为1.2 m/s和0.4 m/s。抚远水道占黑龙江的分流比为13.7%~15.1%,且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抚远水道总体河势相对稳定,河道内河床基本处于微冲或冲淤平衡状态,圈河岛区域冲淤变化较为明显,圈河岛南汊淤积厚度普遍为1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乌苏里江 抚远水道 水沙数学模型 冲淤演变
原文传递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9
16
作者 卢金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4-61,共8页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对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历年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成果对分析预测三峡水库兴建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趋势及其治理、江湖关系调整趋势及江、湖的治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分流分沙 江湖关系 荆江三口 变化规律 径流量
下载PDF
水沙条件对潼关高程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乃迁 侯素珍 +1 位作者 李文学 张翠萍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6-18,共3页
潼关高程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非汛期抬高、汛期降低。桃汛期洪水对潼关河床有明显的冲刷作用 ,桃汛期潼关高程的变化与来水量和潼关河段的水面比降关系密切 ;汛期潼关高程的冲刷幅度与来水量的大小密切相关。汛期第一场洪水大多产生冲刷 ;... 潼关高程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非汛期抬高、汛期降低。桃汛期洪水对潼关河床有明显的冲刷作用 ,桃汛期潼关高程的变化与来水量和潼关河段的水面比降关系密切 ;汛期潼关高程的冲刷幅度与来水量的大小密切相关。汛期第一场洪水大多产生冲刷 ;第一次较大的冲刷发生之后 ,下一场洪水的冲刷力度大大减弱 ,甚至产生淤积 ;以渭河为主的洪水大多对潼关河床产生冲刷 ,尤其是高含沙洪水冲刷幅度更大 ;以龙门为主的洪水使潼关河床冲、淤次数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汛期 汛期 潼关高程 水沙条件
下载PDF
港渠口门回流的泥沙淤积特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青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1-236,共6页
根据水槽概化模型试验现象和结果,分析了盲肠式港渠口门回流的淤积特性,包括淤积模式、淤积形态、淤积物级配分选以及河床变形特点等。讨论了影响回流淤积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回流淤积率的估算公式,并对防止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作了初... 根据水槽概化模型试验现象和结果,分析了盲肠式港渠口门回流的淤积特性,包括淤积模式、淤积形态、淤积物级配分选以及河床变形特点等。讨论了影响回流淤积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回流淤积率的估算公式,并对防止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式港渠 回流 泥沙 淤积 河床
下载PDF
正交曲线坐标系准三维全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木兰 金海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31,共7页
为了定量地预测规划河道特别是规划河堰附近的河床冲淤情况,做好拦河堰与河道的规划工作,建立了一个能考虑各泥沙粒径组的级配、流线曲率与流路曲率的差异以及能同时对推移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计算的正交曲线坐标系准三维全沙数学模型... 为了定量地预测规划河道特别是规划河堰附近的河床冲淤情况,做好拦河堰与河道的规划工作,建立了一个能考虑各泥沙粒径组的级配、流线曲率与流路曲率的差异以及能同时对推移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计算的正交曲线坐标系准三维全沙数学模型,用正规划重建倒伏式拦河堰的某河的现有河道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冲淤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以该河规划重建的倒伏式拦河堰为讨论对象,取其上下游一定的规划河道区间为计算河段,对设计洪水时的冲淤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水位计算结果与一维非均匀流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并更符合河道的地形特征,河道冲淤趋势符合河道及水流的特征;规划堰上下游附近的河床冲刷量最大为3.0m,整个计算河段的冲淤量也在-3.0~3.0m范围内.可见,规划河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规划堰的选址是比较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河堰 准三维模型 全沙 推移质 悬移质 流线曲率 SIMPLER法
下载PDF
干支流汇合处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木兰 西本直史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4期450-456,共7页
为了做好汇流处的河道规划,定量地预测出汇流处的河床变形情况是很重要的.本文建立了一个既能处理干支流汇流,又能考虑泥沙粒度分布以及流线曲率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学模型,并通过两个算例对汇流处的河床变形以及粒径分选情况进行了讨论.... 为了做好汇流处的河道规划,定量地预测出汇流处的河床变形情况是很重要的.本文建立了一个既能处理干支流汇流,又能考虑泥沙粒度分布以及流线曲率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学模型,并通过两个算例对汇流处的河床变形以及粒径分选情况进行了讨论.在算例1中,干支流的泥沙粒度分布被设定为相同,在算例2中,支流的泥沙被设定为比干流的细小,其平均粒径为干流的一半.计算结果表明,汇流处的冲淤情况两计算例子基本相同,受支流河床泥沙组成的影响不大,但汇流处的河床平均粒径,却深受支流来沙的影响,两算例差异较大.当支流泥沙细小时,受其直接流入影响,汇流处左岸未呈现出冲刷与河床粗化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汇合 二维河床变形模型 泥沙分选 流线曲率 SIMPLER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