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山前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驱动力
1
作者 左雪峰 侯新伟 +4 位作者 李向全 王振兴 桂春雷 高明 李金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0年以前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1960年以后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演化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下水源汇项逐渐发生变化;邯郸山前平原排泄项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大于补给项,降水入渗和地下水开采始终是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80.82%,2001—2019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75.79%,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山前平原 地下水流场 演变 驱动力 贡献率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小浪底水质反演
2
作者 郭荣幸 王超梁 +1 位作者 陈济民 韩红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102,共5页
多光谱遥感技术可根据遥感波段信息反演水质参数,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速度和质量,为大范围水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分析小浪底水库的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以及采样点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最佳光谱波段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 多光谱遥感技术可根据遥感波段信息反演水质参数,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速度和质量,为大范围水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分析小浪底水库的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以及采样点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最佳光谱波段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对小浪底水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_3-N)进行了遥感反演,验证了反演模型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并反演了各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种水质参数反演模型中,COD模型精确度和稳定性最高,其次是TP、TN,最低的是NH_3-N,水库出水口和部分边缘COD质量浓度较高,水库中心TN、TP和NH_3-N质量浓度高于边缘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水质反演 Sentinel-2 反演模型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LSTM网络的地下水位自适应鲁棒预测
3
作者 佃松宜 厉潇滢 +2 位作者 杨丹 芮胜阳 郭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地下水水位是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快速精准地预测地下水水位能有效提升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估算准确度,辅助优化管网病害治理与维护策略。针对目前城市复杂水文预测存在的准确度低、灵敏度低、泛化能力弱等问... 地下水水位是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快速精准地预测地下水水位能有效提升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估算准确度,辅助优化管网病害治理与维护策略。针对目前城市复杂水文预测存在的准确度低、灵敏度低、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水位预测算法。首先,对水文数据进行预处理,解决了数据时间跨度大、噪声多、缺失及异常、非平稳等问题。其次,针对不同输入特征对预测指标的影响,在模型训练阶段提出一种新的空间变量注意机制,可快速识别与水位关联的关键变量,并对输入特征赋予不同的影响权重。然后,针对不同序列长度对预测效果的影响,还设计了自适应时间注意力机制,帮助网络自适应地找出与不同时间序列长度预测指标相关的编码器隐藏状态,以更好地捕捉时间上的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上下文向量作为输入,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水文预测算法。最后,通过意大利Petrignano水文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与GRU、Elman、LSTM、VA–LSTM和S–LSTM等方法进行预测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LSTM网络在面临大规模、噪点多的复杂数据时有优于其它几种算法的预测效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强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市政排水策略合理调整、及时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预测 时间与空间注意力机制 LSTM网络 自适应预测 鲁棒预测
下载PDF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编制及应用系统设计
4
作者 吴春艳 祝丽萍 《江淮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37-40,45,共5页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人工统计计算已不能满足时效需求,建立基于GIS的水资源公报编制及应用系统,为水资源公报编制者提供可视化、一体化的分析计算平台,实现数据的准确高效输入、自动校验、自动运算,提高水资源公报编制的时效...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人工统计计算已不能满足时效需求,建立基于GIS的水资源公报编制及应用系统,为水资源公报编制者提供可视化、一体化的分析计算平台,实现数据的准确高效输入、自动校验、自动运算,提高水资源公报编制的时效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多年的水资源公报成果以及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建立水资源公报成果数据库,以便进行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和长系列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为水资源公报成果编制、日常水资源管理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公报 应用系统 数据库 GIS
原文传递
基于定额法和GM(1,1)模型对河南省2030年需水量的预测与情景分析
5
作者 马放 李治军 《吉林水利》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采用定额法和GM(1,1)模型对河南省2030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并设计了保持现状型、经济发展型、节水型和综合发展型四个发展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情境下的需水量分别为253.7亿m^(3)、278.5亿m^(3)、220.2亿m^(3)和260.7亿m^(3);农... 采用定额法和GM(1,1)模型对河南省2030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并设计了保持现状型、经济发展型、节水型和综合发展型四个发展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情境下的需水量分别为253.7亿m^(3)、278.5亿m^(3)、220.2亿m^(3)和260.7亿m^(3);农业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量近55%,提升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改善全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巨大作用,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也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综合考虑四种发展情景,河南省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向综合发展型社会靠拢,使经济、环境和社会协同发展;需水量受人口数量、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预测 定额法 灰色GM(1 1)模型 情景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和考核指标确定方法
6
作者 帅官印 崔伟哲 +4 位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张秋兰 张喆 徐树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了有效管控地下水超采区,从区域控制和漏斗区控制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选取地下水控制井以及确定控制水位和考核水位指标的方法。对于整个超采区,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划定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将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 为了有效管控地下水超采区,从区域控制和漏斗区控制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选取地下水控制井以及确定控制水位和考核水位指标的方法。对于整个超采区,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划定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将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出区域面积加权平均水位,进而根据与该平均水位的接近程度,选出一口区域水位控制井,并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今后的控制和考核水位。但是,当评价年为枯水年时,需要在控制水位的基础上减去松弛量确定考核水位。对于地下水漏斗区,利用水位等值线图,判断漏斗分布情况,进而从漏斗中心附近选取一口控制井,同样也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控制和考核水位。以河北省馆陶县为例,选取的区域和漏斗控制井分别为监测井W16和W17;当政府未制定水位恢复规划时,区域控制水位确定为17.13 m;当政府制定了水位恢复规划时,比如5 a内水位恢复0.5 m,那么区域控制水位需要在17.13 m的基础上每年增加0.1 m;丰水年、平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枯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减去0.93 m(松弛量);漏斗区控制和考核水位均确定为12.1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采区 地下水漏斗区 控制水位 考核水位 馆陶县
下载PDF
中山南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优化配置论证研究
7
作者 苏植生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本文针对中山南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问题,对中山南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结合中山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水资源计算分析、优化配置方案可靠性论证以及水功能区纳污分析。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南区水量供需及纳污能力满足发展要求,且规划... 本文针对中山南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问题,对中山南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结合中山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水资源计算分析、优化配置方案可靠性论证以及水功能区纳污分析。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南区水量供需及纳污能力满足发展要求,且规划实施后对区域水量、水功能区和水生态环境、退水的水量基本无影响,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平衡 水资源优化 纳污能力 规划实施影响
下载PDF
基于GIS的扬州水资源分布与承载力研究
8
作者 沈沛 许龙祥 《陕西水利》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为综合评价经济快速发展区水资源情势,以扬州市为例,应用近5年来GPM卫星降水数据经降尺度后得到区域详细降水资源分布图;另基于开源数据集搜集并确立水资源承载力指标因子,结合熵权法和GIS技术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空间评价。结果表明,近5... 为综合评价经济快速发展区水资源情势,以扬州市为例,应用近5年来GPM卫星降水数据经降尺度后得到区域详细降水资源分布图;另基于开源数据集搜集并确立水资源承载力指标因子,结合熵权法和GIS技术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空间评价。结果表明,近5年来扬州市降水量介于791 mm~914 mm,呈现自动向西减少格局,总体降水资源丰度较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平均值为0.54,反映了该地水资源供需紧张态势;另外水资源承载力呈斑块状异质性分布,与区域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降水量 水资源承载力 GIS
下载PDF
铜川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分析评价方法研究
9
作者 靳姗姗 杨咪 石军孝 《陕西水利》 2024年第2期39-41,44,共4页
监测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贯彻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优质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要求而开展的一项工作。以铜川市为试点,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分析评价方法研究,为全面... 监测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贯彻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优质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要求而开展的一项工作。以铜川市为试点,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分析评价方法研究,为全面推进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分析工作和提高监测分析水平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川市 水资源承载能力 监测 分析评价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
10
作者 刘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208-0211,共4页
水文变化与影响机制颇为复杂,水文模型的出现与应用使得水文研究以及水资源规划更为便捷。其中分布式水文模型更是地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则借助水文模型分析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简述分布式水文模型,重点结合... 水文变化与影响机制颇为复杂,水文模型的出现与应用使得水文研究以及水资源规划更为便捷。其中分布式水文模型更是地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则借助水文模型分析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简述分布式水文模型,重点结合实例探究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旨在丰富此类水文模型的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文水资源效应
下载PDF
扬州市古运河片区河道的水质检测与分析
11
作者 吴艳 张宏宇 +3 位作者 王阳 伍显 杨婷 栾逸 《吉林水利》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城镇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通过扬州市古运河片区河道水质情况的监测与分析,得到晴天和雨天分别对应的各河道溶解氧、透明度、氨氮、高锰酸钾和总磷等参数的具体数值,进而对各河道水质进行判别。研究发现,古运河片区... 城镇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通过扬州市古运河片区河道水质情况的监测与分析,得到晴天和雨天分别对应的各河道溶解氧、透明度、氨氮、高锰酸钾和总磷等参数的具体数值,进而对各河道水质进行判别。研究发现,古运河片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雨天时各水质指标较晴天均有所下降,部分河流两岸存在农田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影响了古运河片区水质整体达标的稳定性。监测数据为古运河沿线片区河道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运河 水质检测 对策分析
下载PDF
我国水资源动态演变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志峰 刘鹏程 +1 位作者 马艳 郑飞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0,共4页
分析水资源动态演变及开发利用现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有重要意义。选取我国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长江区、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等10个水资源一级区1997~2020水资源公报数据,运用Ke... 分析水资源动态演变及开发利用现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有重要意义。选取我国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长江区、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等10个水资源一级区1997~2020水资源公报数据,运用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各区水资源动态演变及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动态演变具有空间差异性,黄河区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松花江区呈显著增加趋势,淮河区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其余区域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松花江区和长江区呈弱显著上升趋势,辽河区、海河区、淮河区和东南诸河区为不显著下降趋势;其他水资源区均为不显著上升趋势。我国供水结构中供水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增速变缓;地表水占比最大,地下水次之,其他用水占比最小。我国用水结构中2013年后农业、工业用水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与之对应的是工农业用水效率增加,生活用水保持平稳水平,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动态演变 供水量 用水量
原文传递
基于AHP-熵权法的鄞西平原河网水环境改善效果综合评价
13
作者 宋炳坤 刘俊 +2 位作者 尹文昊 张晓峰 黄星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流间原有的联系被打断,水动力条件变差,继而引发水质污染、水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以鄞西平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估方法,在水动力、水质参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感官参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流间原有的联系被打断,水动力条件变差,继而引发水质污染、水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以鄞西平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估方法,在水动力、水质参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感官参数,全面评估水环境改善方案的效果。量化比选研究区提升效果,最终确定方案3为研究区改善效果最优方案。研究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仅考虑水动力、水质或其他单一因素的评价方法,能够克服定性数据和主观赋权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加全面地评价不同连通方案的提升效果,实现了方案综合评价与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水系连通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原文传递
基于用水负效益的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
14
作者 刘铭璐 郭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2,108,共6页
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 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率、社会失稳率、生态负载率为指标,运用能值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分析了2012—2017年郑州市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2016年郑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损失率约为0.25%,2017年上升至0.29%;社会失稳率由2012年的21.46%下降到2017年的7.04%;2012—2016年生态负载率基本稳定为11.7%,2017年上升至13.7%;系统损耗度主要受社会失稳率和生态负载率影响,系统损耗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轻度不可持续转变为临界不可持续,逐渐趋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损耗 负效益 郑州市
下载PDF
基于和谐论的黑河流域“水-经济-生态”发展结构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婕 丁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和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协调流域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水土资源配置为目标,建立地表水过度开发区“水-经济-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隶属度方法将不同和谐程度划分5个等级。根据...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和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协调流域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水土资源配置为目标,建立地表水过度开发区“水-经济-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隶属度方法将不同和谐程度划分5个等级。根据黑河流域“水-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目标并结合未来规划,确定可以反映水资源现状、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农业灌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等的14项评价指标,为流域和谐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黑河流域不同水平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体系综合和谐度,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整体和谐度虽均呈现上升趋势,但2020年和谐度均低于0.4,均达不到一般和谐;2030年情景Ⅰ、Ⅱ和谐度小于0.6,而情景Ⅲ、Ⅳ和谐度大于0.6,情景Ⅲ、Ⅳ和谐程度明显优于情景Ⅰ、Ⅱ,达到和谐等级。情景Ⅲ、Ⅳ通过继续调整政策,将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控制在阈值75.0%以内,到2030年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分别为70.7%、68.3%,比2015年分别降低了60.57%、62.97%,使得黑河流域退出地表水过度开发区。为确保黑河流域未来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共同发展,针对该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的现状,推荐在保持规划GDP增速不变的情况下,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三条红线”,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加大工业节水力度等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大幅度降低农业耗水量,有效降低地表水利用率,可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流域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的和谐性评价数学模型虽处于探索阶段中,但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如何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描述,为治理流域提供数据支撑,为黑河流域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和谐论 地表水过度开发区 水-经济-生态
下载PDF
改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在周口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治军 王涛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现如今对我国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需求迫在眉睫。目前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多样,成果众多,但仍没有最优评价方法。周口市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现如今对我国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需求迫在眉睫。目前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多样,成果众多,但仍没有最优评价方法。周口市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污水排放较多,水体污染严重且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十分匮乏。针对以上问题,选取适合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利用乘法合成计算出组合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周口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周口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良好状态,其承载力总体处于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乘法合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与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动态及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世涛 吴凯 赵文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4,51,共5页
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与水土资源匹配状况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当量因子法、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 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与水土资源匹配状况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当量因子法、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8年我国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总体增加了21444.5亿元;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且除上海市外的所有省份均得到了提升。我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持续减小,在空间上大致以青海省为端点呈现顺时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2010~2018年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与水土资源匹配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先增后减,整体属于基本协调类型,处于转型期,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协调生态保护与水土资源利用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土资源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中国
原文传递
洮滆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物变化趋势
18
作者 宦娟 张浩 +3 位作者 徐宪根 史兵 蒋建明 孙文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为探究当前洮滆流域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该流域污染物未来变化趋势,以洮滆流域主要出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2021年洮滆流域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动态度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为探究当前洮滆流域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该流域污染物未来变化趋势,以洮滆流域主要出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2021年洮滆流域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动态度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差分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对中干河和锡溧漕河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洮滆流域水质总体好转,2021年10月洮滆流域综合污染指数相较2020年7月下降了9.88%;洮滆流域水环境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4.57%、9.36%和14.78%,但磷元素依然是制约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以河湖连通关系为依据划分水系,长荡湖-滆湖和京杭运河-新孟河水系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7.26%、9.99%,滆湖-西太湖水系综合污染指数上升了13.14%;ARIMA模型能够较为准确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河流污染物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污染指数 动态度分析 差分移动平均自回归 水质时空分析 洮滆流域
下载PDF
三门峡库区湿地水体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研究
19
作者 王富强 普隽泽 康萍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湿地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三门峡库区湿地是典型的多泥沙河流湿地,对黄河中游河道水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三门峡库区湿地的水文循环特征,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采集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样品,测定各类水... 湿地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三门峡库区湿地是典型的多泥沙河流湿地,对黄河中游河道水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三门峡库区湿地的水文循环特征,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采集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样品,测定各类水体中稳定氢氧同位素δD和δ^(18)O的含量,分析三门峡库区湿地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三门峡库区湿地内土壤水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含量最高,河流水中的次之,地下水中的最低。②河流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含量2018年蓄水期的最高,2020年泄水期的最低,地下水和土壤水泄水期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均高于蓄水期的。③河流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中δ^(18)O和δD的相关关系分别为:δD=6.342δ^(18)O-2.873、δD=4.928δ^(18)O-19.425和δD=6.390δ^(18)O-3.588,各类水体拟合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当地大气降水线,说明这些水体均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该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水循环理论和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库区湿地 氢氧同位素 变化特征 大气降水线
下载PDF
鄱阳湖湖泊与陆地水储量变化及相关分析
20
作者 李晓英 童泽淳 +1 位作者 王必磊 雷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3,57,共7页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了改变,掌握鄱阳湖水储量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EE平台分析2003-2020年长系列逐月湖泊面积变化趋势,结合实测水位计算鄱阳湖湖泊水储量变化;利用GRACE的Mascon产品...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了改变,掌握鄱阳湖水储量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EE平台分析2003-2020年长系列逐月湖泊面积变化趋势,结合实测水位计算鄱阳湖湖泊水储量变化;利用GRACE的Mascon产品数据计算湖区陆地水储量变化,分析湖泊水储量与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基于GEE平台提取的湖泊面积、利用GRACE数据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的长期趋势与星子站实测水位变化一致,遥感影像显示湖区南部水体面积变化较小,常年有水范围面积更大,GRACE数据也表明南部多年平均陆地水储量较北部略高;湖区陆地水储量变化与星子站水位突变检验表明二者突变点一致,小波分析表明体积法计算的湖泊水储量变化与陆地水储量变化相关性显著,鄱阳湖陆地水储量受湖泊水储量变化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湖泊水储量 GRACE GEE 小波分析 鄱阳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