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结构的水利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菊良 王平 +4 位作者 周亮广 吴成国 崔毅 周戎星 袁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62,共7页
准确把握水利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实施新时代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系统梳理高质量发展和水利发展的研究进展,基于系统观,分析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体系和核心要义;基于系统结构及系统优化视角,构建了由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 准确把握水利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实施新时代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系统梳理高质量发展和水利发展的研究进展,基于系统观,分析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体系和核心要义;基于系统结构及系统优化视角,构建了由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条件三要素组成的水利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关系结构。结果表明:水利高质量发展既是水利系统优化的发展理念,也是实现系统治水的发展措施;将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解析为水旱灾害防御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生态保护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安全保障以及高质量水利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内化于水利高质量发展系统的关系结构之中,其中水资源禀赋和绿色发展是前提基础和约束条件,开放是其外在环境条件和内在体现,水利科技创新、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利系统现代化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安全系统功能协调是发展的重要优化途径,高质量水安全保障与满足人民需求的高质量水利共享是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基于系统结构及系统优化问题视角深入剖析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结构及其内在关系,可进一步深化对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识,为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综合定量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高质量发展 概念分析 系统结构 关系结构 系统优化
下载PDF
淠史杭灌区干旱推演及抗旱预案调控研究
2
作者 燕乔 程贝 +2 位作者 桑学锋 杨鑫 李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2,30,共9页
水资源干旱是限制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灌区的干旱防治能力,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在节水、减灾方面的作用,以淠史杭灌区为研究区,通过划分水资源配置子单元和设置调蓄节点,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总量控... 水资源干旱是限制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灌区的干旱防治能力,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在节水、减灾方面的作用,以淠史杭灌区为研究区,通过划分水资源配置子单元和设置调蓄节点,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基于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改进算法求解,构建区域General Water Allocation and Simulation Model(GWAS)模型;以2022年为现状基准年,与2023规划年组合,分为连续干旱与不连续干旱两大类,基于灌区水资源“应急干旱三次平衡”调控思想,分析灌区水资源在不同干旱情景下缺水的基础上,展开水资源抗旱配置研究,推演分析不同抗旱方案下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干旱年中,灌区2023规划年在情景Ⅰ(P=90%)、情景Ⅱ(P=80%)来水频率下,各乡镇配置单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区域总缺水率分别为35.1%、20.8%;不连续干旱年中,2023规划年在情景Ⅲ(P=50%)来水频率下,模型基准配置水量基本可以满足区域各乡镇水量需求,区域总缺水率为5.9%。经不同抗旱方案尾部泵站补水、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及外调水的优化配置后,三种情景下区域总缺水率最终都降为0%,优化后各配置单元供水改善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淠史杭灌区未来在应对不同干旱类型情景下水资源的合理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并且可为实现该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的统一调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淠史杭灌区 水资源配置 干旱推演预案 WAS模型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前景分析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3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3 位作者 包锡麟 徐步云 李磊 李谨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规水资源供水方向、开发利用模式和供水规模分类数据统计,依据各省(直辖市)非常规水资源供水规划及配置目标,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该区非常规水资源主要包括微咸水、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洪水,其中微咸水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等地,供水前景为5.43×10^(8)m^(3);再生水利用以北京、天津等大中型及工业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34.22×10^(8)m^(3);淡化海水利用以天津等滨海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4.19×10^(8)m^(3);雨洪水利用较分散。[结论](1)微咸水用于农业灌溉存在土壤盐渍化风险,需加强水盐调控。(2)再生水用于河流生态补水,沿线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体未受到明显污染;地下水浅埋区开展再生水灌溉,会增加硝酸盐污染风险;建议将高风险的新兴污染物纳入再生水利用监控体系。(3)海水淡化尾液浓盐水、冷却热水可能改变天然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构成与多样性,应予以关注。(4)雨洪水利用可降低污水入河的水质风险,但过度利用可能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城市区适度扩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水资源 微咸水 再生水 海水淡化 雨洪水 开发利用模式 供水规模 生态环境效应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京津冀平原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容量配置方案优选
4
作者 黄显峰 周引航 +3 位作者 张启凡 李大成 李旭 吴迪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优选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容量配置方案,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技术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云模型方法对容量配置方案进行评价。改进云模型方法以基于层次分析法改进的云模型求解主观权重,以熵权... 为优选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容量配置方案,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技术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云模型方法对容量配置方案进行评价。改进云模型方法以基于层次分析法改进的云模型求解主观权重,以熵权法求解客观权重,组合赋权得到指标权重,再利用条件云发生器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最后根据级别特征值法计算容量方案等级评分,确定最优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西南某清洁能源基地水光互补系统容量配置方案的优选,优选结果与集对分析法优选结果和实际选择方案均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系统 容量配置方案 改进云模型 组合赋权 集对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污水资源化利用经济可行性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洪昌红 刘达 +4 位作者 黄本胜 邱静 赵寒燕 陈诗凌 邱颂曦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我国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方针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是集水资源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于一体的系统治水措施。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价值认识偏差问题,文章通过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的费用...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我国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方针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是集水资源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于一体的系统治水措施。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价值认识偏差问题,文章通过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的费用与效益量化计算模型,建立了适合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的费效比经济可行性评价方法。以广东省为例,定量计算了广东省实施污水资源化项目费效比,从经济角度评价了广东省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广东省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的费效比为0.67,产出效益明显高于投入费用,具备较强的经济可行性。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可以为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资源化 费效比 经济可行性 广东省
下载PDF
长江泰州段引排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6
作者 王胜艳 王品勇 马林敏慧芝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呈现波动趋势;受区域降水、季节性农灌用水和长江潮位等因素影响,沿江口门引排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对区域水资源的分配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优化口门调度方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计划用水等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泰州段 引排水量 高港水利枢纽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径流序列多尺度小波分析
7
作者 轩党委 张献志 +5 位作者 刘龙庆 严昌盛 白钰 虞航 郭强 刘玉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6,42,共6页
基于黄河源区15个地面站点日降水数据、唐乃亥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1961—2020年汛期降水和径流的周期规律、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近60 a汛期降水、径流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基于黄河源区15个地面站点日降水数据、唐乃亥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1961—2020年汛期降水和径流的周期规律、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近60 a汛期降水、径流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且不同时间尺度汛期降水、径流丰枯变化趋势均不同;2)汛期降水、径流序列均具有63 a左右、35 a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主周期,两个时间尺度下的平均周期分别为41、25 a左右,汛期降水、汛期径流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3)在63 a特征时间尺度可预测2020年之后未来5~10 a内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径流整体均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汛期径流 小波分析 黄河源区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及空间非均衡性
8
作者 蒋国栋 左其亭 +2 位作者 赵晨光 马军霞 张志卓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分析(CEEA)方法计算了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的16种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EE),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水资源行为CEE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结... 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分析(CEEA)方法计算了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的16种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EE),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水资源行为CEE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水资源行为CEE总量为13 819.84万t,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水资源行为CEE总量分别为21 297.68万、4 371.45万、-3 141.71万、-8 707.58万t;水资源行为CEE整体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江苏和广东是水资源行为CEE最大的省份;多数水资源行为CEE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其中水力发电行为CEE的Dagum基尼系数为0.73,其CEE空间非均衡性最强,地区间净值差异是水资源行为CEE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贡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行为 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非均衡性
下载PDF
河口细颗粒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环境效应理论研究进展
9
作者 秦民 邱静 +3 位作者 陈志和 洪昌红 李旻 区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威胁已不容忽视,由于水环境与水动力条件改变,大量微塑料随水流迁移至河口会与细颗粒泥沙相遇碰撞而发生异质聚集,显著改变各自输移行为,进而影响颗粒物的归趋,并对环境中其他要素产生影响...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威胁已不容忽视,由于水环境与水动力条件改变,大量微塑料随水流迁移至河口会与细颗粒泥沙相遇碰撞而发生异质聚集,显著改变各自输移行为,进而影响颗粒物的归趋,并对环境中其他要素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梳理并明晰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驱动因素、聚集输移特征与机理及其环境效应,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动态,探讨并总结河口细颗粒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驱动因素及其环境效应,充实了泥沙及其聚集物的环境效应理论,拓展延伸理论研究维度,从宏观、介观、微观层面提出了异质聚集环境效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有助于丰富与深化环境泥沙及其环境效应的理论体系,可为强化河口水环境治理技术、提升水污染防控水平和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细颗粒泥沙 微塑料 异质聚集 环境效应 重金属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设计与开发
10
作者 李赫 刘进翰 +3 位作者 左其亭 甘容 王辉 冯跃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供需水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功能,实现水量分配可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和跨流域调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解决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流域调水的配置难题,为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调配系统 Spring Boot框架 Vue框架 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 水资源和谐配置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多目标水量优化调度
11
作者 宋志红 刘渊 +5 位作者 江生金 蒋恒 方俊 陈钊 王永强 王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涉及河道、闸泵、管道和调蓄水库,约束条件复杂,常规的优化调度算法难以搜索可行解,求解效率低。选用受水区缺水率平均值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和受水区缺水率标准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从供水保障、供水成本和公平...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涉及河道、闸泵、管道和调蓄水库,约束条件复杂,常规的优化调度算法难以搜索可行解,求解效率低。选用受水区缺水率平均值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和受水区缺水率标准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从供水保障、供水成本和公平性角度构建多目标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基于可行搜索思路,结合逆序演算和顺序演算过程对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引入决策系数,通过映射关系使搜索空间保持在可行域中,结合多目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NSGA-II)进行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并采用熵权法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基于可行搜索的NSGA-II算法能够有效求解复杂调度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最优方案相对单目标方案更加合理,结果可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可行搜索 多目标 水量优化调度 NSGA-II算法
下载PDF
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及特征研究
12
作者 郭心仪 张守红 王国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6,共9页
城市面源污染是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非点源污染,也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垫面改变导致城市河流洪峰增大,河流污染加剧。基于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四种典型城市下垫面的5场... 城市面源污染是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非点源污染,也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垫面改变导致城市河流洪峰增大,河流污染加剧。基于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四种典型城市下垫面的5场降雨径流监测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降雨径流污染水平、径流水质变化特征和初始冲刷效应。结果表明:(1)4种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总氮质量浓度均属于劣Ⅴ类水;四种下垫面的总磷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的降雨径流总磷质量浓度优于Ⅳ类水的频率分别为80%、16%、88.46%和5.56%;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的降雨径流总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范围分别是7~798、15~569、10~871和44~378 mg/L。(2)总氮和总磷的径流污染水平排序为:砖砌路面>绿地>沥青屋面>油毡屋面;总悬浮物的径流污染水平排序为:绿地>砖砌路面>油毡屋面>沥青屋面。(3)中雨情景下各下垫面不同污染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而小雨情景下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下垫面的各污染指标浓度较高。(4)各下垫面污染物的初始冲刷强度排序均为:总悬浮物>总磷>总氮;各下垫面的初始冲刷强度排序为:沥青屋面>油毡屋面>砖砌路面>绿地。(5)沥青屋面和油毡屋面降雨径流中的总悬浮物和总磷具有较好的同源性,而砖砌路面降雨径流中的总磷与总氮和总悬浮物都具有较好的同源性。综合而言,各下垫面总氮和总悬浮物的场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远超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会对城市水体造成污染,可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污染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城市典型下垫面 场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 变化特征 初始冲刷效应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收入水平与家庭水能耦合差异研究
13
作者 赵霞 朱永楠 +3 位作者 王艳朋 何凡 詹力炜 姚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家庭生活中用水和用能环节高度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水需求、相关器具及能耗呈差异化发展趋势。从居民生活水能耦合关系出发,构建了生活用水及相关能耗计算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生活用水及用能调查,分析了不同收... 家庭生活中用水和用能环节高度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水需求、相关器具及能耗呈差异化发展趋势。从居民生活水能耦合关系出发,构建了生活用水及相关能耗计算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生活用水及用能调查,分析了不同收入的用水量及能耗差异。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居民平均用水量为134.5 L/(人·d),相关用能量为3.7 kW·h/(人·d),能耗强度为32 kW·h/m^(3);日用水量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能耗呈负相关,低收入与高收入家庭日均用水及相关用能差异分别为9.3%和4.1%,能耗强度差异约12%。其中洗浴用水在不同收入人群间日均差异最大,达13 L/(人·d)。建议持续加强节水器具和节能型产品普及与推广,提高居民资源节约意识,促进资源综合节约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生活 水能耦合 差异 京津冀 收入水平
原文传递
四川省能源和粮食生产用水竞争及与经济关系研究
14
作者 康银红 贺帅 +2 位作者 王嘉驰 倪铁峰 王君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10,共11页
水-能源-粮食系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量化该系统的相互关系,对于合理配置和协调利用水、能源和粮食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模型、竞争指数模型、脱钩理论及锡尔... 水-能源-粮食系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量化该系统的相互关系,对于合理配置和协调利用水、能源和粮食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模型、竞争指数模型、脱钩理论及锡尔指数等方法,核算分析了四川省2009—2019年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的竞争关系,探究了水足迹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和粮食生产水足迹均呈上升趋势。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年均值为5.45×10^(9) m^(3),占能源生产水足迹的93.76%;粮食生产蓝水足迹年均值为1.06×10^(10) m^(3),占粮食生产水足迹的26.02%,绿水足迹的贡献率超过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之和,占比53.06%。四川省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的竞争指数呈上升趋势,增幅为42.69%。由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攀西经济区等地区兼顾粮食和水电生产,其竞争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四川省水足迹和地区生产总值的脱钩关系为弱脱钩,处于相对协调发展状态,说明经济发展对用水量的控制状态相对较好;水足迹强度总差异呈扩张趋势,说明四川省用水效率不均衡性逐渐扩大,但研究后期有所下降,发展逐渐趋同。该研究可为四川省水资源调配、能源开发和粮食生产提供建议,也可为该地区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用水效率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竞争指数 脱钩分析 锡尔指数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近40年降水数据的全国七大地理区屋面雨水利用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张宸 于江华 +2 位作者 凌长 盛善强 苏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6-344,共9页
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和缓解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降水特征和雨水利用可行性是衡量雨水利用工程可行与否的关键指标。基于全国各监测站点1980—202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全国七大地理区的降水特征;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日降水... 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和缓解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降水特征和雨水利用可行性是衡量雨水利用工程可行与否的关键指标。基于全国各监测站点1980—202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全国七大地理区的降水特征;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日降水量-用水量平衡模型,探究了屋面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全国七大地理区7座典型城市的雨水利用可行性。结果表明:1)我国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和气候差异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季节降水量和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各季节降水量以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降水集中度分布特征与降水量不同,年均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降水相对更加集中。2)降水特征、雨水罐设计容积、集雨面积、日用水需求量、节水效率和溢流率对不同地区雨水利用可行性具有显著影响。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雨水利用可靠性越高,不同地理区7座典型城市雨水利用可靠性顺序为广州>武汉>南京>昆明>哈尔滨>北京>西宁,但各城市的雨水利用可靠性均难以达到100%。3)雨水利用可靠性随雨水罐容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当雨水罐容积达到10m3时,其增加显著减缓;雨水利用可靠性与集雨面积成正比,与日用水需求量成反比;节水效率的曲线趋势变化与可靠性趋势变化基本一致,但是数值上高于可靠性;合理控制溢流率可以提高雨水利用效益,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可靠性和溢流率来确定雨水罐最佳尺寸。总体上,华南、华东、西南地区进行雨水利用的可行性较高,东北、华北地区次之,而西北地区的可行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降水特征 水量平衡模型 可行性分析 七大地理区
下载PDF
区间水优先的水库群引供水调度规则研究
16
作者 张可 孙艳 +1 位作者 王晓鹏 李昱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目的】随着跨流域调水工程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没有调节能力的闸坝逐渐与水库共同参与到调度中来,对需要考虑多流域丰枯特性和多水库调节能力的调度规则制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方法】为此,提出在调水中相对于水库优先利用区间水的原则... 【目的】随着跨流域调水工程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没有调节能力的闸坝逐渐与水库共同参与到调度中来,对需要考虑多流域丰枯特性和多水库调节能力的调度规则制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方法】为此,提出在调水中相对于水库优先利用区间水的原则,以此构建系统总弃水量最小的调度模型,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得到调度规则。并且,以石湖-龙湾-碧流河水库与黑鱼汀闸坝联合的引洋入连引调水工程作为研究实例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调度,优先利用区间水的调度规则方案规避了系统深度破坏,满足95%保证率的城市供水需求,多年平均引水量增加了0.79亿m^(3),系统年均弃水量减少了2.1亿m^(3)。【结论】该研究方法较好地提高了区间水的利用率及系统的用水效率,可为有闸坝参与的跨流域调水系统的调度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调度规则 闸坝 水库群 区间水利用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XGBoost-SHAP模型的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邓梦华 张天舒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在对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SHAP分析了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最... 在对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SHAP分析了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最重要的3个因素为学历、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意愿;单个居民之间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呈现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的影响因素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增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大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可以提升流域居民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支付意愿 XGBoost SHAP 可解释机器学习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HHO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8
作者 宋致军 管玉朋 +2 位作者 马晓超 刁艳芳 曾圆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考虑受水区缺水量、工程输水能力及沿途分水口门设计流量等基础上,以受水区四市综合缺水率最小和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双目标,构建了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求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在50%、75%和95%频率时3种不同目标协调机制(以综合缺水率最小为主导、以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主导及两目标均衡)16个分水口门的调水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调水工程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使四市缺水量大幅减少;(2)当经济效益目标所占比重越大时,计量水价越高的分水口门供水量越大;(3)从三个调水工程利用程度来看,黄水东调工程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本文为山东省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东调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 胶东调水工程 水资源优化配置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辽河口湿地生态补水模拟
19
作者 秦丽佳 高真伟 谢云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辽河口湿地自然资源丰富、水土资源优渥,是众多濒危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污染严重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辽河口湿地的水资源禀赋能力有待提高,单纯依靠湿地自我恢复能力与天然来水,无法满足湿地用水需求。基于辽河口湿地... 辽河口湿地自然资源丰富、水土资源优渥,是众多濒危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污染严重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辽河口湿地的水资源禀赋能力有待提高,单纯依靠湿地自我恢复能力与天然来水,无法满足湿地用水需求。基于辽河口湿地保护目标,通过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长期补水模拟监测,补水效果实现预期目标后,计算出不同需水年份的水量区间,从补水路径、补水时间和补水来源3个角度出发,提出辽河口湿地切实可行的补水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生态补水使芦苇湿地的缺水问题得到缓解,芦苇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改善,通过生态补水为大批候鸟提供充足的水域面积和食物,提高了湿地的多种综合效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水资源禀赋能力 MIKE21 湿地补水方案 补水效益评估
下载PDF
工业用水计划动态核定方法及案例分析
20
作者 李野 秦国帅 +4 位作者 马淑敏 闫超 陈德业 苏莹 汪天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我国水资源短缺,提升工业用水效率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压力。针对现有工业用水计划中历史法和定额法的不足,通过探索不同时效因子组合对计划用水核定的影响,引入规模因子反映用水户的用水需求变化,采用动态标杆-定额限制法确定事务性、... 我国水资源短缺,提升工业用水效率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压力。针对现有工业用水计划中历史法和定额法的不足,通过探索不同时效因子组合对计划用水核定的影响,引入规模因子反映用水户的用水需求变化,采用动态标杆-定额限制法确定事务性、成效性因子赋值,提出年计划-季调节的动态管理模式,构建计划用水动态核定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某用水户实际用水占核定计划用水的93.0%,经过季调节优化后,该比例提升至99.1%。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滞后效应”和“鞭打快牛”的缺陷,还能够有效盘活计划用水与实际用水的差额,使工业用水分配合理化,实现了水资源在工业用水方面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计划用水 用水定额 动态核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