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AT模型的岷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欢 付蔚 +4 位作者 邹瑜 梁丽娜 吴佳俊 索琳娜 王磊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7,共6页
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定量评估成都岷江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成都岷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构建CMADS驱动下的SWAT模型来展开逐月径流模拟,... 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定量评估成都岷江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成都岷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构建CMADS驱动下的SWAT模型来展开逐月径流模拟,并结合情景设置法,分别模拟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耕地是成都岷江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推移,仅有林地呈少量下降,草地面积保持不变,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少量提高,其中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速率最快;(2)构建了适用于成都岷江流域的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R2和NSE系数均在0.7以上,经过参数率定后的SWAT模型径流模拟效果较好,适用性高;(3)以202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年,排除其他干扰因素,采用极端土地利用情景法,结果表明耕地具有增加径流的作用,林地和草地均具有拦截径流的作用,其中林地的截流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指导该流域和类似流域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土地变化 径流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生态工程 被引量:33
2
作者 任雪梅 杨达源 +1 位作者 徐永辉 周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3,49,共3页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有高差达30m的库岸消落带。实施植被生态工程是减轻地质灾害、恢复生态、优化环境的有效措施。植被具有减灾功能,并能净化和美化环境。建议在178m以上种植果树,178~170m种植柳树,170m以下种植蔬菜、饲草等一年生的...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有高差达30m的库岸消落带。实施植被生态工程是减轻地质灾害、恢复生态、优化环境的有效措施。植被具有减灾功能,并能净化和美化环境。建议在178m以上种植果树,178~170m种植柳树,170m以下种植蔬菜、饲草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植被 植被生态工程 减灾 经济功能
下载PDF
生态恢复前后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刘志 王学雷 +5 位作者 厉恩华 蔡晓斌 陈世俭 邓帆 赵素婷 燕然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2-286,共5页
结合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借助RS和GIS技术,研究了2005年~2010年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和类型转换,以探讨生态恢复工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湖泊和草甸面积大幅增加,菜地和旱地面积大幅减... 结合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借助RS和GIS技术,研究了2005年~2010年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和类型转换,以探讨生态恢复工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湖泊和草甸面积大幅增加,菜地和旱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沼泽、草甸、林地向湖泊转化和菜地、旱地向草甸转化.大九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湿地类型和面积有所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一定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针对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的现状,需要加强对泥炭藓沼泽湿地的恢复和保护,规范对泥炭藓湿地的开发、经营和管理行为,最终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湿地 土地利用变化 大九湖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范小华 谢德体 魏朝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01,共7页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等特点。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人类活动对...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等特点。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且消落区自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它将影响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消落区的水、土环境变化特点,分析了消落区土壤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复合生态、坡地农业、流域生态学、人工湿地及生态河堤等技术来对消落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调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序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晓霞 张继贤 刘正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0,共4页
三峡工程的建设在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对库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选取库区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5年近30年共5个时间序列(1977、1988、1995、2000、2005年)的Landsat TM或MSS影像,对整个三峡库... 三峡工程的建设在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对库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选取库区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5年近30年共5个时间序列(1977、1988、1995、2000、2005年)的Landsat TM或MSS影像,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时序变化进行了动态遥感监测,并根据已有的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各时段的变化监测结果,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其它各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特征指数,从不同侧面研究与分析了三峡库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以期对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遥感监测 变化分析
下载PDF
水库消落区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元刚 孙锐锋 +1 位作者 李剑 秦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03,共2页
水库建成后,在校核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由于季节性水位的变化,将形成一定面积的消落区。对水库消落区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用模式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水库消落区,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它。... 水库建成后,在校核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由于季节性水位的变化,将形成一定面积的消落区。对水库消落区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用模式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水库消落区,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它。对水库消落区的利用管理,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法律法规或文件规定。因此,全国各地在水库消落区的开发利用管理上,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水库建设管理单位(业主)与当地政府的权力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出台鼓励库区农民利用消落区土地的优惠政策;制定统一的规划等,将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消落区 利用 管理 环境保护 综述
下载PDF
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以昆明市松花坝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允锋 董铭 +1 位作者 赵继杰 陈晓慧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10期888-889,932,共3页
以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为典型区,选取1992年、2001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发现从1982—2001年林地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最后进行驱动力分析,为... 以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为典型区,选取1992年、2001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发现从1982—2001年林地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最后进行驱动力分析,为今后该区的水源地保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松花坝水源保护区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云州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的特征参数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蕾娜 李秀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文效应 特征参数 水库流域
下载PDF
沙漠渠道防风固沙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万金平 王远超 刘晓鹏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5年第2期29-32,共4页
新疆额河供水工程沙漠渠道在防风固沙和生态环境建设上采取各种工程、生物、管理等措施减少风沙危害,恢复和改善沙漠生态环境,强调人、工程和沙漠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平衡发展.施工期植护芦苇草方格防沙,同时分段分期在草方格内人工种植... 新疆额河供水工程沙漠渠道在防风固沙和生态环境建设上采取各种工程、生物、管理等措施减少风沙危害,恢复和改善沙漠生态环境,强调人、工程和沙漠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平衡发展.施工期植护芦苇草方格防沙,同时分段分期在草方格内人工种植原生植物固沙.无灌溉条件下育苗造林示范区的近期观测结果表明:在恢复生态环境和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额河供水工程 沙漠渠道 防风固沙 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抬田工程设计——以贺庄水库增容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传栋 王志真 《海河水利》 2018年第2期33-34,42,共3页
结合贺庄水库增容工程介绍了抬田工程设计。抬田不但保住了珍贵的土地资源,降低了移民征迁费用,减少了工程总投资,而且改造了良田,增进了社会和谐,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抬田工程 耕作层 淹没占地 水库
下载PDF
乌江梯级电站库区织金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目标规划
11
作者 林国钧 石明奎 李湘黔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5-68,共4页
本文以乌江梯级电站水库库区织金县为例介绍了由于建造水库、电站而引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变化,以及用多目标最优化的方法作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农业生态经济 库区 农业
下载PDF
豹子洞水库流域土壤演化和土地利用
12
作者 王金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豹子洞水库流域土壤形成、演化及分布和土地利用的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滇池 土壤形成 土壤演化 水库
下载PDF
富水水库消落区土地开发试验及其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朝禧 赵绪福 韩桐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5-439,共5页
在对湖北富水水库资源利用调查基础上,根据水位变化规律和水库调度实际,将消落区分成上、中、下3个层次,并探索不同分层的资源特征和利用途径,上区带、中区带、下区带分别采用综合开发利用、渔业开发和两栖林业开发模式。以林业开发为主... 在对湖北富水水库资源利用调查基础上,根据水位变化规律和水库调度实际,将消落区分成上、中、下3个层次,并探索不同分层的资源特征和利用途径,上区带、中区带、下区带分别采用综合开发利用、渔业开发和两栖林业开发模式。以林业开发为主,结合几年来的开发实践和消落区两栖林业带的初步形成,认为合理开发与利用消落区资源是缓解库区人地矛盾、转变库区农户增收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消落区 开发试验 生态可持续发展 土地 水位变化规律 综合开发利用 开发与利用 资源利用 富水水库 水库调度 利用途径 开发模式 渔业开发 林业开发 人地矛盾 结构优化 特征和 区带 库区 增收 农户 经济
下载PDF
浅议大兴安岭地区水库防护林的重要性
14
作者 林海鹰 高玉华 +1 位作者 付景春 徐广军 《黑龙江水利科技》 1999年第3期101-102,共2页
大兴安岭地区地势较平缓,植被覆盖度大,水土流失轻微,但在水库蓄水后往往冲淘库岸,破坏岸边不耐水湿植被,带来较强水土流失。通过分析没有水库防护林带来水土流失的可能,种植防护林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 水库防护林 水土流失 新库岸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申怀飞 田庆久 吴国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08,347,共5页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占水...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76.00%左右,占有绝对优势。2)1990—2010年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耕地、草地三者之间,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林地则呈现先大幅增长后趋稳定,建设用地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而这些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多的低海拔、低坡度的河谷地区。3)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20%左右,整体上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大,水源区土地利用稳定性整体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川东万开地区移民环境容量探讨
16
作者 舒仲英 张新华 《四川水利》 1996年第5期36-39,共4页
三峡库区中部万县、开县地区是淹没损失最大地区,移民安置是近期急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从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农业结构优化方面探讨土地生产力的人口容量承载力,发现近期能解决问题,远期需走多渠道综合开发道路,逐渐向城市化方向迈进。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环境容量 库区移民 移民安置
下载PDF
近25a来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康璇 王雪梅 柴仲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333-339,352,共7页
[目的]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为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研究区1989,2001,2013年Landsat TM/ETM+的影像数据,采用动态度模型及转移矩阵等方法,深入分析该绿州... [目的]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为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研究区1989,2001,2013年Landsat TM/ETM+的影像数据,采用动态度模型及转移矩阵等方法,深入分析该绿州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并结合气候因子、人口与经济要素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1)近25a来该绿洲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类型的面积及所占比例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研究期内,各地类面积呈二增四减趋势:耕地面积净增114.52%,主要是由草地及其他地类转化而来;盐碱地面积增加66.11%,林地、草地、水体与其他地类的面积均有所减少。[结论]近25a来,该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其中,林地、草地、水体及盐碱地受自然因素主导,而耕地与其他地类则受人口和经济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影响因素 渭-库绿洲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水库集水区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成茂 马履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7-272,共6页
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重大问题 ,该文评述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缺水地区水库的存在、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各方面的发展 ,因而对水库集水区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出可持续发展方案... 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重大问题 ,该文评述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缺水地区水库的存在、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各方面的发展 ,因而对水库集水区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出可持续发展方案是事关水库能否永久持续地为缺水地区提供水资源的关键措施 .首先对集水区进行各项资源的调查 ,然后在掌握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作出评价与分析 ,设计出管理信息系统 ,对集水区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调控以达到水库的永续利用 ,同时使集水区经济能得到协调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水库 集水区 地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遥感 水资源管理 环境管理
下载PDF
三峡库区腹地撂荒地动态演变及景观格局——以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竹园镇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文玥 李阳兵 +3 位作者 李媛媛 王维 李寒梅 周亚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分析撂荒地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形成机理,为撂荒地的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奉节县平安乡、竹园镇为研究区,基于2002,2012和2016年3期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运用GIS和RS软件结合人机交互解译得到土地利用数... [目的]分析撂荒地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形成机理,为撂荒地的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奉节县平安乡、竹园镇为研究区,基于2002,2012和2016年3期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运用GIS和RS软件结合人机交互解译得到土地利用数据,并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自相关和景观格局研究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撂荒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研究区2002—2016年撂荒地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撂荒地面积持续增长。(2)自2002年以来撂荒地破碎化异质化程度减小,斑块连接性更好,形状趋于简单,有向大而集中方向发展趋势。在不同坡度和高程等级下,斑块破碎化异质化程度有增减,撂荒情况也随之变化。(3)研究区撂荒地具有空间集聚特性,但局部的集聚情况存在差异,表现为同质化程度高且逐年扩散。[结论]研究区耕地撂荒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空间分布一方面与坡度、高程等自然原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与居民点的距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从侧面反映撂荒地空间分布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时空演变 GIS 三峡库区 景观格局
下载PDF
搞好水利绿化工作 加快国土绿化步伐
20
作者 陈雷 《国土绿化》 2002年第1期16-16,共1页
自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水利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年来共义务植树700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荒沙1260万公顷,完成庭院绿化3530公顷,湖泊、水库绿化面积7万多公顷,江河沿岸绿化8000公里,渠道绿化2.4万公里,... 自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水利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年来共义务植树700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荒沙1260万公顷,完成庭院绿化3530公顷,湖泊、水库绿化面积7万多公顷,江河沿岸绿化8000公里,渠道绿化2.4万公里,投入资金10亿多元。 20多年来,水利绿化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工作 国土绿化 水利部门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多种经营 “三个代表” 绿化委员会 基层水利 全民义务植树 水库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