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研究
1
作者 董彬 史舒琪 +1 位作者 张鑫 王亦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214-219,226,共7页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层面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1-2021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层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中,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可分为稳定上升阶段(2001-2004年)、波动式上升阶段(2005-2015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以后)。在21年间,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提高了3.06倍,达到了较高发展水平。分层评价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最高,其次是绿色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水平,循环发展水平最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迅速提升,增长幅度最大;绿色发展水平和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低碳发展水平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构建低碳发展新格局、提高循环利用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熵权TOPSIS 生态保护 山东省
下载PDF
关于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与用水权交易制度竞合的初步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郎劢贤 俞昊良 王海珍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已实行多年,对于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用水权改革的深入推进,两项制度在对公共供水管网内非居民用水户新增用水需求的管理上形成了竞合。文章基于对用水权权利范围边界的界定,提出了超... 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已实行多年,对于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用水权改革的深入推进,两项制度在对公共供水管网内非居民用水户新增用水需求的管理上形成了竞合。文章基于对用水权权利范围边界的界定,提出了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与用水权交易制度竞合的破解思路,并从持续深化用水权改革实践探索、深化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 用水权交易 制度竞合 用水权权利边界
下载PDF
黄河冰花冰晶体结构及内部气泡分析
3
作者 王娟 王少锋 +2 位作者 邓宇 张宝森 李志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黄河冰花冰物理性质独特,对冰凌的生消演变有很大影响。为深入认知冰花冰晶体结构的物理特性,利用冰样采样器对黄河头道拐河段的冰花冰进行采集,利用费氏台获取冰花冰的图像,分析冰晶体及气泡细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冰晶... 黄河冰花冰物理性质独特,对冰凌的生消演变有很大影响。为深入认知冰花冰晶体结构的物理特性,利用冰样采样器对黄河头道拐河段的冰花冰进行采集,利用费氏台获取冰花冰的图像,分析冰晶体及气泡细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冰晶体的平均等效直径范围为1.48~5.85 mm,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在同一水平面内,冰晶体粒径差别明显,微小晶粒占比较大;冰花冰主要由0.1~7.0 mm的晶粒组成,直径为0.1~1.0 mm的微小晶粒占比为47.54%;冰花冰气泡平均等效直径在0.3~0.7 mm之间变化,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气泡含量在1.90%~6.76%波动,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花冰 冰晶体 气泡含量 细观结构 黄河
下载PDF
砒砂岩区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技术与模式
4
作者 姚文艺 王文彪 +2 位作者 申震洲 姚京威 杨才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了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示范应用。1)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原理是行为互驱动、效应互补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双律适应、适地适生、三方意愿”;2)鉴于砒砂岩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分别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模式,以坡顶、坡面和沟道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3个地貌单元,选择兼具水土保持功能和饲用、药用、食用等经济开发价值的作物进行生物措施配置,配合注浆固结、抗蚀促生、砒砂岩改性等新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3)研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改良砒砂岩土壤、砒砂岩复配风沙土+生物改良提质、灌草优化平茬及饲料加工、煤矸石改性资源化利用、高陡边坡抗蚀+控渗+植生固稳、生态果园建植等关键技术;4)基于砒砂岩覆沙区“土壤改良固沙+”(如土壤改良固沙+经济林种植、土壤改良固沙+梭梭草套种甘草等)生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示范,探索实施了“政府支持,科技支撑,企业产业化+公益性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多元投资、多方参与、共同受益运行机制与模式。通过灌草平茬饲料加工、土壤改良、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化中试,以及矿区回填区生态恢复、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性实践,表明脆弱生态区治理中发展生态衍生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衍生产业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砒砂岩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体系及应用前景
5
作者 臧超 左其亭 李强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为促进黄河模拟器进入可操作阶段,尽快发挥黄河模拟器在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经济不平衡以及生态脆弱等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梳理并构建了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体系。基于对智慧化计算概念的理解,分别从数据存储及预处理、模... 为促进黄河模拟器进入可操作阶段,尽快发挥黄河模拟器在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经济不平衡以及生态脆弱等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梳理并构建了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体系。基于对智慧化计算概念的理解,分别从数据存储及预处理、模拟算力、迅速响应3个方面需求以及生态保护与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灾害评估与应对3个方面意义解析了黄河模拟器的智慧化计算的重要价值。依据黄河模拟器的建设框架,重点从模拟体系和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详细归纳了智慧化计算方法的仿生智能计算、机器学习、模糊计算以及融合计算4个分支,展望了黄河模拟器智慧化计算方法带来的时代变革,发掘其在发展规划、灾害处理以及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模拟器 智慧化计算方法 体系框架 黄河
下载PDF
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6
作者 王婷 王振凡 +2 位作者 李珍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9,共4页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的主要因素;入库水量越大,回水长度越短,排沙效果越好。通过多元回归得到了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影响因素为壅水指标和进出库流量比,通过研究量化了汛期洪水期排沙比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排沙 回水长度 壅水指标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流凌封河预报指标法及其在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应用
7
作者 陈冬伶 霍建伟 刘吉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估公式。指标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的预见期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河指标 封河流量 河槽形态 累积负气温 黄河内蒙古河段
下载PDF
龙羊峡水库后汛期入库径流特征及可蓄水量分析
8
作者 刘龙庆 刘玉环 +1 位作者 张献志 沈延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0,48,共4页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不均,以正常偏枯为主,多年平均后汛期径流量占汛期径流量的29.1%;2)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日平均流量在1000 m^(3)/s以上的径流量平均为8.96亿m^(3),年际变化极大,以1000 m^(3)/s发电流量运用,龙羊峡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的保证率仅为10%,多数年份汛期结束后水位无法达到正常蓄水位2600 m。建议根据后期来水,适时调整进入后汛期的时机,优化和调整龙羊峡水库年度调度方案,为高效合理利用黄河源区后汛期水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汛期 径流特征 水库可蓄水量 龙羊峡水库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下游灌区引黄涵闸引水能力变化原因分析
9
作者 李自明 卞艳丽 白昀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受河床下切、河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引水条件与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变化,造成部分河段涵闸引水困难,影响农业适时灌溉和生产。为给应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基于黄河下游2000—2016年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和河道断面实测数据,分析引黄涵闸引水水位变化、河槽冲刷、引黄渠道淤积变化等因素对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6年黄河来水300~900 m^(3)/s时,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实际引水能力仅为设计引水能力的13.63%~39.43%,引黄涵闸引水能力明显下降;2)相较2000年,2016年的引黄涵闸设计值对应黄河流量的水位,高村以上河段下降了2.95~3.35 m,高村以下河段下降了1.55~2.95 m;3)从河段河床平均冲刷厚度看,花园口—夹河滩、夹河滩—高村、高村—孙口、孙口—艾山、艾山—泺口、泺口—利津河段的冲刷厚度分别为3.88、3.06、1.84、1.88、1.88、2.02 m,河槽连续冲刷导致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河南和山东段引黄涵闸正常引水;4)涵闸前后引、输水渠道淤积会导致引黄涵闸引水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涵闸 引水能力 引水水位 河槽冲刷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研究
10
作者 朱小勇 王晶 +3 位作者 张帆 杜亚娟 李远航 李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为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满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特点,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立的... 为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满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特点,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立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的水土保持国家标准体系,广泛征集有关省(区)业务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了包括基础类、规划设计类、治理类、淤地坝类、监测类、监管类、信息化类、试验示范类等8类73项标准(其中沿用原有标准48项、建议新增标准25项)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标准体系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和永定河治与管的异同及战略思考
11
作者 江恩慧 张向萍 +3 位作者 曹永涛 李军华 屈博 郝林钢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黄河和永定河自然禀赋相似,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战略实施中地位重要,在治理中存在相通之处。系统阐述了黄河、永定河自然禀赋的相似和差异,分析了二者系统治理的战略需求,对标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战略布局和成效,提出了... 黄河和永定河自然禀赋相似,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战略实施中地位重要,在治理中存在相通之处。系统阐述了黄河、永定河自然禀赋的相似和差异,分析了二者系统治理的战略需求,对标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战略布局和成效,提出了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的战略思考,以期为促进黄河和永定河流域系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永定河 治理管理 战略思考
下载PDF
初论黄河下游河道的河槽线
12
作者 胡一三 曹常胜 夏修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67,共6页
黄河白鹤镇至陶城铺河段两岸堤距宽,历史上河道冲淤变化迅速、河势游荡多变,经多年河道整治,总体上河势得到基本控制,滩槽逐步稳定。在此条件下,为促进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滩区发展,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将河道粗分为河槽与滩地,首次提出河槽... 黄河白鹤镇至陶城铺河段两岸堤距宽,历史上河道冲淤变化迅速、河势游荡多变,经多年河道整治,总体上河势得到基本控制,滩槽逐步稳定。在此条件下,为促进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滩区发展,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将河道粗分为河槽与滩地,首次提出河槽线的概念,明确了河槽线的含义及绘制河槽线的原则,强调绘制河槽线要以防洪安全为前提,给出了河槽线的绘制方法及其现场标示办法,分析了河槽线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线 河道整治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基于OWBEI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时空评价
13
作者 李政隆 樊彦国 +3 位作者 王雪怡 李薇 张治梅 管青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受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环境遭破坏,及时准确地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于生态保护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为解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植被要素精确监测的问题,将改进的高光谱植被指数(IHSVI)与顾及水...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受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环境遭破坏,及时准确地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于生态保护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为解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植被要素精确监测的问题,将改进的高光谱植被指数(IHSVI)与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WBEI)相结合,提出优化的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OWBEI),以提高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反演精度。选取2000年、2006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的Landsat影像基于优化的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评价。结果表明:优化的顾及水效益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高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反演精度,反演精度提升至90%;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在内陆农村地区优于黄河沿岸及沿海城市地区,且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以2012年为转折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治理 植被指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田雨欣 田美荣 冯朝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117,共6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受人类高强度开发建设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评估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明确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22个指标构建压力-承载力-维护力(PCM)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受人类高强度开发建设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评估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明确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22个指标构建压力-承载力-维护力(PCM)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黄河流域除四川省外各省(区)生态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生态安全指数从2000年的0.295上升为2020年的0.343,各省(区)生态安全指数青海>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宁夏;人均水资源量、投入矿山修复资金占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是影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安全水平具有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估 时空变化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及其主要障碍因子识别
15
作者 吴旭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2,共8页
为了给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黄河流域提供数据佐证和学理支撑,设置包括2个子系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7个维度(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黄河流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反熵值法计... 为了给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黄河流域提供数据佐证和学理支撑,设置包括2个子系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7个维度(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黄河流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反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及各子系统综合指数,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发展质量,采用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状况,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发展质量整体上稳步上升,但研究时段末仍相对较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从黄河流域发展质量各维度生态位适宜度看,环境治理、资源利用达到中等适宜,协调发展和环境质量为低度适宜,共享发展属于低度不适宜,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属于中等不适宜;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等级已由勉强协调上升到初级协调,二者一直处于生态保护领先的失衡或严重失衡状态;4)在发展质量的7个维度中,共享发展处于核心地位,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短板,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是生态保护子系统的弱项。在评价指标中,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人均进出口值、外资开放度、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农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是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质量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反熵值法 生态位适宜度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城市-产业协同演进研究
16
作者 宁朝山 李可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为考察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城市-产业协同的动态演进及其地区差异和来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76个主要地级市数据,采用协同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处于初级、中级和良好协同的城... 为考察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城市-产业协同的动态演进及其地区差异和来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76个主要地级市数据,采用协同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处于初级、中级和良好协同的城市数量分别为30个、33个和13个。各城市协同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城市间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除呼包鄂榆城市群外,其他六大城市群协同度绝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黄河上游和下游内部差异呈下降趋势,中游内部差异呈上升趋势;上游和中游间差异最大,且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上游和下游间差异逐渐缩小。呼包鄂榆城市群群内差异最小,关中城市群群内差异最大;关中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群间差异最小,晋中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群间差异最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要素协同、区域协同,发挥各地区动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水资源 生态环境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
17
作者 王嘉嘉 张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28,共6页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协调度并划分协调等级,计算相对发展度以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大都稳中有升、少数城市呈下降趋势,2020年协调等级整体上还较低,尚有37个城市处于失调状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任重道远;从空间上看,沿黄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格局,研究时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平均值大小排序前十位的城市多为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后十位的城市多为各省(区)的边缘城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程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对耦合协调度有重要影响;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为生态保护滞后型的城市有31个、为均衡型的城市有5个、为生态保护领先型的城市有24个,表明沿黄城市生态保护整体上滞后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度 协调度 沿黄城市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评价
18
作者 杨屹 解泽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108,共6页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交互状态是影响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探索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提供新思路。以黄河流域5个城市群为例,依据联合...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交互状态是影响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探索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提供新思路。以黄河流域5个城市群为例,依据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2010—2019年水足迹与城市发展指数的耦合协调度及水资源利用差异分析框架,采用Theil变异指数方法,对耦合协调结果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足迹年均减少0.43%,城市发展指数年均增长0.73%,二者耦合协调等级呈升—降—升的不稳定状态;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异是造成城市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在不同城市群发展阶段中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差异显著。建议构建跨域水资源共治体系、发挥城市群水资源公共政策的调节作用、系统规划城市群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城市发展指数 耦合协调度 Theil变异指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及障碍度研究
19
作者 史玉芳 张天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为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研究提供参考,以200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个系统之... 为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研究提供参考,以200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时序上发展态势良好,但各省(区)异质性明显;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水平仍较低,在时序上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基本协调的演变历程,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主要受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创新发展三重制约,且各省(区)的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探地雷达及红外热成像在渠道混凝土衬砌脱空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周海啸 王凯 +1 位作者 霍吉祥 李涵曼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2期23-26,共4页
为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输水配水能力,增加渠坡的稳定性,赵口二期工程渠道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为了解衬砌与渠坡土体之间的结合程度,首先采用探地雷达方法对总干及主要干渠、分干渠和支渠的渠道的混凝土衬砌进行抽样探测,结果依据脱... 为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输水配水能力,增加渠坡的稳定性,赵口二期工程渠道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为了解衬砌与渠坡土体之间的结合程度,首先采用探地雷达方法对总干及主要干渠、分干渠和支渠的渠道的混凝土衬砌进行抽样探测,结果依据脱空程度不同主要包括胶结紧密、接触不密实、轻微脱空等3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轻微脱空的重点部位采用探地雷达和红外热成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探测,对同一混凝土衬砌上的不同脱空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可极大地提高工程养护及补强等工作的针对性,保证工程安全、高效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空检测 探地雷达 红外热成像 赵口二期 混凝土衬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