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7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块式加筋挡土墙的筋板连接试验研究与强度分析
1
作者 刘泽 黄振华 +2 位作者 刘欢 楼华锋 陈建荣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9,共8页
筋材与面板的连接强度是影响模块式加筋挡土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模块式加筋挡土墙的合理连接方式,设计并制作了平面式、锯齿式和自嵌式3种筋板连接方式。通过拉拔试验测试了3种连接方式的连接强度发展规律和失效模式,再以... 筋材与面板的连接强度是影响模块式加筋挡土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模块式加筋挡土墙的合理连接方式,设计并制作了平面式、锯齿式和自嵌式3种筋板连接方式。通过拉拔试验测试了3种连接方式的连接强度发展规律和失效模式,再以此基础建立了摩擦型筋板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3种筋板连接方式的连接强度具有基本相同的发展规律,都属摩擦型连接;相同法向应力和表观接触长度下,平面式筋板连接的强度最低;自嵌式连接在线性段的强度高于锯齿式连接,而后者的强度极限高于前者;界面法向应力和筋材锚固长度对连接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并存在临界效应:当法向应力小于法向应力临界值且锚固长度小于临界长度时,界面强度与法向应力呈线性关系,筋板连接以筋材拔出而失效;当法向应力大于临界值或锚固长度大于临界长度时,强度包络线为一条水平线,筋板连接以筋材机械损伤后断裂而失效;平面式筋板连接的强度包络线线性段过坐标原点,而锯齿式和自嵌式筋板连接存在一种界面黏聚力;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摩擦型筋板连接的强度表达式和模块式加筋挡土墙筋板连接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强度特性 试验研究 筋板连接 模块式加筋挡土墙
原文传递
公路深路堑稳定性监测的关键问题探讨
2
作者 盖卫鹏 马玉杰 +3 位作者 刘军勇 黄亚飞 赵亚伟 贾德生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为明确公路深路堑施工及运营期稳定性监测的关键内容,通过广泛调研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公路深路堑监测等级划分、监测指标选择、监测点设置、监测频率选取、监测预警值确定等问题。综合考虑公路技术等级、工程阶段、边坡规模、工... 为明确公路深路堑施工及运营期稳定性监测的关键内容,通过广泛调研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公路深路堑监测等级划分、监测指标选择、监测点设置、监测频率选取、监测预警值确定等问题。综合考虑公路技术等级、工程阶段、边坡规模、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提出公路深路堑稳定性监测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路堑 稳定性监测 监测等级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 监测预警值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的深厚软基上部路堤沉降预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顾维 郭芳 郭一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有效预测某深厚软基上部公路路堤的沉降趋势,在部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N)对沉降进行预测分析,并与有限元法和分层沉降计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在总体趋势上与现场监测数据差异较大,... 为有效预测某深厚软基上部公路路堤的沉降趋势,在部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N)对沉降进行预测分析,并与有限元法和分层沉降计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在总体趋势上与现场监测数据差异较大,理论计算只能提供最终沉降量的预测,无法满足施工阶段性变形预测要求,而GM(1,N)模型对短时间段内的路堤的沉降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时间较长时,预测数据将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软基 路堤 灰色系统 沉降预测
下载PDF
炭质页岩路基填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孟金 黄亚飞 +4 位作者 吴谦 毛雪松 张建勋 陈欣怡 王悦月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炭质页岩用于路基填筑不仅能缓解炭质页岩分布区路基填料的供应难题,也符合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集约、节约”和“绿色化”的战略要求。然而,此类岩石性质软弱、易风化崩解、遇水强度衰减显著,充分利用须建立在深入认知其性质的基础... 炭质页岩用于路基填筑不仅能缓解炭质页岩分布区路基填料的供应难题,也符合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集约、节约”和“绿色化”的战略要求。然而,此类岩石性质软弱、易风化崩解、遇水强度衰减显著,充分利用须建立在深入认知其性质的基础上。该文研究炭质页岩原岩的基本性质;设计填料级配;进行填料的击实特性及击实后颗粒破碎特征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的RCBR(加州承载比)变化特征研究、干燥及浸水状态下填料的压缩性能及压缩后颗粒破碎特征研究以及浸水过程中路基回弹模量的现场测试。研究发现:随风化程度增加,原岩趋于黏土化,微观结构变得疏松。填料颗粒越粗,击实过程中越难调整自身位置来寻求稳定密实状态,颗粒破碎越显著。遇水后填料表现出较强的软化、崩解特性:初始RCBR为54%,随干湿循环呈现先快后慢的减小趋势,最终稳定在26%左右;压缩试验中,填料浸水后的湿化附加变形极为显著,颗粒破碎率大幅增加,最佳含水率状态下未发生破碎的粒组在浸水饱和后也发生了破碎;未浸水路基的回弹模量为140.4 MPa,浸水6 h后衰减至82.1 MPa,之后随浸水时间延长回弹模量衰减不再明显。实际应用时建议优化填料级配、控制最大粒径,采用能有效防水、控湿的路基结构,并避免将炭质页岩填料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页岩 路基填料 路用性能 浸水 干湿循环 颗粒破碎
原文传递
排水桩-网复合地基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5
作者 杨耀辉 辛公锋 +1 位作者 陈育民 李召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8-186,共9页
排水刚性桩融合了刚性桩基础承载力高和具有排水性能的双重优点。为研究排水刚性桩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采用7#硅砂作为路堤地基模型材料,3×5群桩布置形式,在水平向和竖直向施加双向动力荷载,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 排水刚性桩融合了刚性桩基础承载力高和具有排水性能的双重优点。为研究排水刚性桩处置可液化路堤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采用7#硅砂作为路堤地基模型材料,3×5群桩布置形式,在水平向和竖直向施加双向动力荷载,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和普通桩-网复合地基处理可液化路堤地基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从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沉降等动力响应对排水桩-网复合地基的抗液化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桩-网复合地基的处置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排水桩工况超孔压比峰值最大值为0.79,最小值为0.61,普通桩工况超孔压比峰值均达到1.0,处于完全液化状态。排水桩工况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沿路堤模型底部至顶部呈现明显的放大效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1.60。普通桩工况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一定的液化地基减震效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1.07。排水桩工况沉降平均值为11.4 mm。普通桩工况沉降平均值为25.7 mm,排水桩工况最终沉降量平均值较普通桩工况减小55.6%。排水桩能够有效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小路堤沉降量,是一种处置可液化地基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刚性桩 桩-网复合地基 可液化地基 振动台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竖向沉降
原文传递
泡沫混凝土在路堤填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庄伟福 《广东建材》 2024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结合福建某道路工程的路堤填筑项目,从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泡沫混凝土填充方案、泡沫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泡沫混凝土在路堤回填中的应用,总结了泡沫混凝土现场施工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要... 结合福建某道路工程的路堤填筑项目,从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泡沫混凝土填充方案、泡沫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泡沫混凝土在路堤回填中的应用,总结了泡沫混凝土现场施工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期望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填筑 泡沫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施工工艺
下载PDF
泡沫轻质土在深厚软土地基路堤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玲英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某软弱下卧层上的填方路堤为对象,阐述了应力补偿原理,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换填泡沫轻质土道路的沉降及应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传统路基填筑材料修筑路堤时路基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均较大,对软弱下卧层产生较大的附加应... 以某软弱下卧层上的填方路堤为对象,阐述了应力补偿原理,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换填泡沫轻质土道路的沉降及应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传统路基填筑材料修筑路堤时路基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均较大,对软弱下卧层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道路容易产生裂缝;利用泡沫轻质土换填处治软弱下卧层时,路基沉降和软弱下卧层顶竖向附加应力均随换填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综合考虑道路处治效果和耐久性等因素,拟推荐换填4 m方案为该填方道路的处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轻质土 软弱下卧层 沉降 附加应力 应力补偿
下载PDF
泡沫轻质土在既有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金宇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依托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改扩建工程,在路桥过渡段及一般纵断面抬升路段大规模采用泡沫轻质土进行路基帮宽,阐述泡沫轻质土的性能及施工特点,结合数值模拟手段,探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泡沫轻质土帮宽路基与软土地基处理后的沉降变... 依托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改扩建工程,在路桥过渡段及一般纵断面抬升路段大规模采用泡沫轻质土进行路基帮宽,阐述泡沫轻质土的性能及施工特点,结合数值模拟手段,探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泡沫轻质土帮宽路基与软土地基处理后的沉降变形特性,验证帮宽路基及路桥过渡段采用泡沫轻质土作为填料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帮宽 路桥过渡段 沉降 填料 泡沫轻质土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of mountain tunnel,bridge,and embankment along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to active fault based on model tests
9
作者 HUANG Beixiu QIAO Sijia +2 位作者 CHEN Xulei LI Lihui QI Sheng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82-199,共18页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is prone to numerous active faults and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While extensive studies have individuall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active fault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n di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is prone to numerous active faults and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While extensive studies have individuall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active fault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n differ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their combined effect remains unclear.This research employed multiple physical model 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including tunnels,bridges,and embankments,under the simultaneous influence of cumulative earthquakes and stick-slip misalignment of an active fault.The prototyp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was the Kanding No.2 tunnel,which crosses the Yunongxi fault zone within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unnel,bridge,and embankment exhibited amplifi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input seismic wave,with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gradually decreasing as the inpu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increased.The PGAs of differ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were weakened by the fault rupture zone.Nevertheless,the misalignment of the active fault may decrease 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leading to more severe damage,with a small contribution from seismic vibration.Additionally,the seismic vibration effect might be enlarged with the height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and the tunnel is supposed to have a smaller PGA and lower dynamic earth pressure compared to bridges and embankments in strong earthquake zones crossing active faults.The findings contribute valuable insights for evalu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rossing an active fault and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secure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ponse Engineering structur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Active fault EARTHQUAKE Model test
原文传递
Wind-sand flow simulation and radius optimization of highway embankment under different vertical curve radius
10
作者 LI Liangying LI Qi +2 位作者 WANG Xu XIN Guowei WANG Zhenq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2533-2546,共14页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valu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ertical curve radius of desert highway and the increase of sand accumulation in local lines,an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vertical curve radius fo...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valu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ertical curve radius of desert highway and the increase of sand accumulation in local lines,an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vertical curve radius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sand accumulation.In this study,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desert highway embankments with different vertical curve radii were constructed,and Fluent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wind-sand flow field and sand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of vertical curve embank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1)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road,the concave and the convex vertical curve embankments have the effect of collecting and diverging the wind-sand flow,respectively.When the radius of the concave vertical curve is 3000 m,5000 m,8000 m,10000 m and 20000 m,the wind velocity in the middle of the vertical curve is 31.76%,22.58%,10.78%,10.53%and 10.44%,higher than that at both ends.When the radius of the convex vertical curve is 6500 m,8000 m,10000 m,20000 m and 30000 m,the wind velocity at both ends of the vertical curve is 14.06%,9.99%,6.14%,3.22%and 2.41%,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The diversion effect also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dius.(2)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ncave and convex vertical curve embankments with different radii is greater than 1,which is the sediment transport roadbed.The conductiv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and gradually tends to be stable.When the radius of the concave and convex vertical curves reaches 8000 m and 20000 m respectively,the phenomenon of sand accumulation is no longer serious.Under the same radius condition,the concave vertical curve embankment is more prone to sand accumulation than the convex one.(3)Considering the strength of the collection and diversion of the vertical curve embankment with different radii,and the sand accumulation of the vertical curve embankment in the desert section of Wuma Expressway,the radius of the concave vertical curve is not less than 8000 m,and the radius of the convex vertical curve is not less than 20000 m,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and accumulation of the vertical curve embankment.In the desert highway area,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vertical curve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desert hig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way engineering Vertical curve Numerical simulation Embankment wind-sand flow Radius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U型峡谷悬索桥岸坡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王卫中 李春峰 李成强 《中国水运》 202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悬索桥作为跨越复杂地质峡谷的大跨径推荐桥梁之一,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在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大风环境、地震条件、水源保护区、施工技术等多方面进行选址,悬索桥的岸坡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乌江... 悬索桥作为跨越复杂地质峡谷的大跨径推荐桥梁之一,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在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大风环境、地震条件、水源保护区、施工技术等多方面进行选址,悬索桥的岸坡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古蔺岸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地质条件、破坏模式分析、不同工况稳定性比较分析等多方面评价古蔺岸稳定性,为桥梁勘察和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坡失稳主控因素 失稳模式分析 稳定性计算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土工格室加固高填路堤稳定性:以新疆G216线民丰段为例
12
作者 王燕 刘杰 +2 位作者 蔡延山 王艳坤 麻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46-5554,共9页
为研究土工格室加固高填路堤的稳定性,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持续荷载作用下素土边坡和土工格室加固高填路堤边坡的沉降量和最大水平位移;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加固条件下的坡顶沉降量、最大水平位移及... 为研究土工格室加固高填路堤的稳定性,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持续荷载作用下素土边坡和土工格室加固高填路堤边坡的沉降量和最大水平位移;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加固条件下的坡顶沉降量、最大水平位移及土工格室应变,研究了土工格室高度、铺设间距以及不同铺设部位对高填路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土工格室能降低边坡土体的沉降量和最大水平位移,进而提高边坡的承载力;素土边坡剪应变自坡顶至坡脚形成贯通的滑移带,铺设土工格室后,滑移带的位置由边坡表层深入坡体内部,且滑移带未完全贯通;增加土工格室的高度,边坡的沉降量和最大水平位移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安全系数先增大后逐渐平缓;边坡的沉降量、最大水平位移随土工格室铺设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土工格室铺设间距0.6~0.7倍,最大水平位移降低1.5~2倍,坡顶沉降量减小1.5~1.8倍,安全系数增大1.1~1.3倍。高填土路堤的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边坡底部H/3处(H为边坡的高度),在边坡底部H/3处减小土工格室的铺设间距、增加土工格室的高度能更好约束侧向位移和沉降量,是提高路堤稳定性更为经济合理的加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边坡稳定性 土工格室 高填路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压实与干湿循环综合作用的粉土路堤稳定性演变规律研究
13
作者 骆红军 郭一鹏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为研究压实和干湿循环综合作用下路堤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基于室内三轴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以某高速公路路堤段粉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将参数导... 为研究压实和干湿循环综合作用下路堤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基于室内三轴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以某高速公路路堤段粉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将参数导入至数值仿真模型中开展计算分析,获取了干湿循环对潜在滑移面的影响规律,探索了粉土路堤长期稳定性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压实粉土的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以K=0.93为例,经历干湿循环2、4、6、8次后,黏聚力分别下降24.1%、38.4%、44.1%、51.0%,内摩擦角分别下降11.4%、17.5%、21.9%、25.4%;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粉土路堤边坡均存在明显的潜在滑移面,同时滑体上还出现了大量剪切裂隙;路堤边坡在填筑初期的安全系数可满足规范要求,但干湿循环会使路堤的稳定性会出现明显降低,K=0.96、0.93、0.90时,经历8次干湿循环后路堤的安全系数分别下降0.878、0.736、0.587,可见在路堤设计时留足安全储备十分必要,在极端气候偏多的环境下更是应该如此;为提升粉土路堤长期稳定性,提高抵抗病害的韧性,应当重视压实质量和排水。研究成果可为粉土路堤安全储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粉土 三轴试验 干湿循环 抗剪强度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泡沬混凝土换填厚度研究
14
作者 李舜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1期220-223,282,共5页
针对管道施工砂石基础回填施工效率低问题,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基于泡沫混凝土的管道回填数值模型,并设置了3项模型假设。此外,研究也对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并对泡沫混凝土的养护措施进行了介绍。结果显示,当断层位... 针对管道施工砂石基础回填施工效率低问题,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基于泡沫混凝土的管道回填数值模型,并设置了3项模型假设。此外,研究也对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并对泡沫混凝土的养护措施进行了介绍。结果显示,当断层位错分别为0.83m和2.41m时,砂土和泡沫混凝土回填方式下的压应变便开始迅速增加。泡沫混凝土回填能够减少管道的损坏,降低工程造价并保证工期,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泡沫混凝土 换填 厚度 管道
下载PDF
全风化软岩路堤变形监测与分析
15
作者 要文静 《交通世界》 2024年第18期87-89,共3页
为尽可能减少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大面积挖方弃方,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采用现场监测法对全风化软岩路堤变形进行监测与分析,检验全风化软岩路堤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地基顶面沉降在施工期间较大,工后增... 为尽可能减少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大面积挖方弃方,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采用现场监测法对全风化软岩路堤变形进行监测与分析,检验全风化软岩路堤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地基顶面沉降在施工期间较大,工后增幅逐渐下降并趋稳;路堤顶面中心部位沉降量最大,且工后监测初期增幅较大,最终沉降量未超过设计要求;路堤坡脚水平位移主要产生在施工期间,工后增幅较小,且很快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软岩 路堤变形监测 地基沉降 水平位移
下载PDF
高填方路堤沉降控制技术要点
16
作者 林康兴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0期128-130,共3页
高填方路堤由于填筑高度较高,施工难点之一就是控制其工后沉降。为研究高填路堤沉降控制技术,以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为对象开展研究。通过计算理论沉降值和实际沉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高填路堤沉降控制技术的有效性,从而得到了... 高填方路堤由于填筑高度较高,施工难点之一就是控制其工后沉降。为研究高填路堤沉降控制技术,以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为对象开展研究。通过计算理论沉降值和实际沉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高填路堤沉降控制技术的有效性,从而得到了高填路堤相关沉降控制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路堤 工后沉降 沉降监测 冲击补强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路堤拓宽工程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崔聚印 《交通世界》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以某路堤拓宽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路堤拓宽过程以及在运营期间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重点对压实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堤拓宽过程中,压实度取0.90和0.92时边坡不能保持稳定,在压实度取0.94时路堤边坡... 以某路堤拓宽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路堤拓宽过程以及在运营期间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重点对压实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堤拓宽过程中,压实度取0.90和0.92时边坡不能保持稳定,在压实度取0.94时路堤边坡稳定性系数最大、路堤坡脚最大应力最小;不同压实度对驻车荷载下的路堤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在压实度取0.94时路堤边坡最大水平位移最小,不同压实度对路堤边坡最大应力影响较小;不同压实度对行车荷载下的路堤边坡稳定性影响整体不大,在压实度取0.92时路堤边坡最大应力最小,最大应力约为驻车荷载的1.5倍,即拓宽路堤时土体最佳压实度应取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拓宽 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