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州湖特大桥主塔位置研究
1
作者 张广泽 余洪璋 罗勇 《贵州科学》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基于贵州瓮安至开阳高速公路开州湖特大桥主塔位置研究实例,提出主塔位置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岸坡稳定性分析、不同主塔位置所带来的治理难度、环保等因素出发,进行多个主塔位置比选,选择... 基于贵州瓮安至开阳高速公路开州湖特大桥主塔位置研究实例,提出主塔位置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岸坡稳定性分析、不同主塔位置所带来的治理难度、环保等因素出发,进行多个主塔位置比选,选择技术可靠、投资最优、长期稳定的主塔位置。研究表明:瓮安岸K35+525、开阳岸K36+625适合设置主塔,为最优方案。为复杂艰险山区公路桥梁主塔选址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塔位置 系统工程 因素 比选
下载PDF
清江某特大桥隧道锚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尹红梅 石谦 张宜虎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以清江某特大桥左岸隧道锚为例,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概化模型,利用不同软件实现对复杂岩体和隧道锚结构的近似网格化离散划分。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不同工况模拟,获得隧道锚的变形特征和承载能力,明确该隧道锚的潜在... 以清江某特大桥左岸隧道锚为例,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概化模型,利用不同软件实现对复杂岩体和隧道锚结构的近似网格化离散划分。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不同工况模拟,获得隧道锚的变形特征和承载能力,明确该隧道锚的潜在破坏模式为锚碇连同锚碇上部受结构面切割的岩体,在主缆拉力作用下发生沿锚碇底部岩/混凝土胶结面的整体滑移。该文采用的研究思路及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够为清江某特大桥隧道锚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有助于构建系统的隧道锚分析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后续隧道锚工程建设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隧道锚 三维数值模拟 承载性能 破坏模式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川坝大桥桥基岸坡岩体破坏模式分析
3
作者 张晴毅 邱恩喜 熊小田 《四川建材》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利用离散元法对拟建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盘关互通川坝大桥安顺岸进行桥基岸坡岩体破坏模式分析。分析了岸坡在成桥阶段各种工况下岸坡岩体位移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安顺岸岸坡岩体整体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 利用离散元法对拟建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盘关互通川坝大桥安顺岸进行桥基岸坡岩体破坏模式分析。分析了岸坡在成桥阶段各种工况下岸坡岩体位移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安顺岸岸坡岩体整体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但仍处于运动发展阶段);②桥基荷载、暴雨作用、地震作用下,岸坡岩体位移量仍维持在毫米级别,三种工况对岸坡的整体稳定状态影响较小,但其作用加剧了岸坡节理张开与滑移趋势,节理张开区域集中于坡顶拱座和坡脚附近;③相较于其他工况,暴雨作用下岸坡岩体位移量最大(拱桥方案位移量3.677 mm,T构方案为8.306 mm),岸坡局部岩块存在产生崩塌、落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基岸坡 跨谷拱桥 破坏模式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东岸岸坡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马威 俞顺 +2 位作者 王超 陈冠旭 苏珣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4期1-3,7,共4页
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为渑池至淅川高速公路淅川至豫鄂省界段控制性工程,该特大桥主塔位于东岸陡坡上,岸坡稳定性成为影响特大桥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文章以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东岸岸坡稳定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岸坡岩体岩性、结构面特征的分析,... 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为渑池至淅川高速公路淅川至豫鄂省界段控制性工程,该特大桥主塔位于东岸陡坡上,岸坡稳定性成为影响特大桥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文章以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东岸岸坡稳定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岸坡岩体岩性、结构面特征的分析,推演桥台岸坡的失稳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基于块体理论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详细分析岸坡稳定性,较为全面可靠地评价小三峡特大桥东岸岸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岸坡 稳定性 地层产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弄1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5
作者 郭彪 《北方交通》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以从江县停洞镇高弄1号大桥工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大桥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场地区的岩土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水文地质条件,桥址区未发现断裂通过和影响路线稳定的不良地质体发育。结果表明,场地区稳定性较好,适宜工程建设。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工程地质 岩土设计参数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回填土边坡支护方案优化与应用实践
6
作者 罗桂发 唐振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7期0070-0074,共5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以前开发区域的弃土也在不断向外堆弃。当基础建设开发至之前弃土的位置时,就出现了以回填土为主要土质的基建开发,其开发建设难度会比常规高出许多。而因回填土的物理特性极不稳定,在项目...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以前开发区域的弃土也在不断向外堆弃。当基础建设开发至之前弃土的位置时,就出现了以回填土为主要土质的基建开发,其开发建设难度会比常规高出许多。而因回填土的物理特性极不稳定,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回填土边坡支护工作也成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安全事故易发的领域,边坡支护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案例对回填土边坡支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选择相应的边坡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填土 喷锚支护 坍塌 临时支护 永久支护
下载PDF
多层岩土环境的溶洞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巴泽群 周玉锋 +4 位作者 周其勋 周立成 刘逸平 刘泽佳 汤立群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1292,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神经网络的多层岩土环境溶洞三维定量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借鉴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原理,建立含有单个无填充球形孔洞的多层岩土结构模型,并计算桩锤激振下地...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神经网络的多层岩土环境溶洞三维定量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借鉴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原理,建立含有单个无填充球形孔洞的多层岩土结构模型,并计算桩锤激振下地表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其次,针对不同溶洞工况大量建模,以获取不同工况下的响应信号作为数据集;最后,基于BiLSTM设计了双数据通道分离架构网络模型,实现了对多层岩土环境下不同溶洞工况的定量识别。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能够对不同岩土体结构下溶洞的三维位置和直径进行定量识别,且在3 m容差范围内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勘探 有限元方法 深度学习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和InSAR技术在杜家山特大桥煤矿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
8
作者 石亮平 陶飞 +1 位作者 王开源 张大洲 《公路工程》 2023年第4期23-30,共8页
详细介绍了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及地表形变监测技术(InSAR)的理论与原理。通过对杜家山特大桥所处地段煤矿采空区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对深度为40~150 m范围内的煤矿采空区进行了两种方法的综合勘查。通过对两种手段所获... 详细介绍了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及地表形变监测技术(InSAR)的理论与原理。通过对杜家山特大桥所处地段煤矿采空区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对深度为40~150 m范围内的煤矿采空区进行了两种方法的综合勘查。通过对两种手段所获原始数据的处理并结合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有效查明了杜家山特大桥煤矿采空区的位置、形状、空间展布与地表变形特征。项目实践表明:采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与InSAR地表形变监测技术综合运用,可探测复杂条件下的煤矿采空区分布情况,并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从而为高速公路桥梁选址及基础设计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 INSAR技术 综合探测 煤矿采空区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梁营业线箱梁横移病害整治
9
作者 冶子伟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7期162-165,共4页
高速铁路既有线在开通运营后,下部结构经过长期的稳定变形,对部分上部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程的差异变化可通过抬梁顶升施工改善线路情况,平面的变化尤其是横向的位移,对轨道的平面位置影响较大,给行车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高速铁路既有线在开通运营后,下部结构经过长期的稳定变形,对部分上部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程的差异变化可通过抬梁顶升施工改善线路情况,平面的变化尤其是横向的位移,对轨道的平面位置影响较大,给行车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消除线路平面变化的问题,需要对箱梁进行横移,使变化了的轨道平面重新回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整治 高速铁路 箱梁 顶升 横移施工
下载PDF
岩溶发育区地质勘察及岩溶精准探测技术
10
作者 施伟 龚伦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8期19-22,共4页
为了确保盾构法在岩溶发育区隧道施工中顺利、安全、快速掘进,本次勘察在施工前试验了钻探(常规向下的钻芯及取样)及物探(采用地质雷达法、微动探测法、瞬变电磁法、跨孔CT法、管波和陆地声纳法等地表及洞内物探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 为了确保盾构法在岩溶发育区隧道施工中顺利、安全、快速掘进,本次勘察在施工前试验了钻探(常规向下的钻芯及取样)及物探(采用地质雷达法、微动探测法、瞬变电磁法、跨孔CT法、管波和陆地声纳法等地表及洞内物探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各探测方法间相互多次验证并综合工程数据实际进行推断和结果分析处理,最终选择用微动、陆地声纳法结合跨孔CT准确探测了大小1 m及以上的溶洞及溶蚀裂隙、含水构造等,探明了岩溶发育区等不良地质的岩土分界线、厚度及埋深等情况,基本上将线路沿线全部溶洞的大小规模、发育情况和与隧道洞身的相互位置关系都探明清楚并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成果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勘察 贵阳地铁 微动技术 陆地声纳法 跨孔CT法
下载PDF
桥梁桩基荷载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汪华斌 刘志峰 +2 位作者 赵文锋 周博 李纪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655-3662,共8页
基于Hoek-Brown准则,考虑溶洞顶板和桩基相互作用受力特性,针对岩溶地区溶洞地质条件的固支、简支圆板和矩形板4种模型,应用弹性力学推导溶洞顶板在桩基荷载下的最大应力计算式;引入Hoek-Brown准则作为判定顶板破坏的依据,得出顶板在不... 基于Hoek-Brown准则,考虑溶洞顶板和桩基相互作用受力特性,针对岩溶地区溶洞地质条件的固支、简支圆板和矩形板4种模型,应用弹性力学推导溶洞顶板在桩基荷载下的最大应力计算式;引入Hoek-Brown准则作为判定顶板破坏的依据,得出顶板在不同简化模型下的顶板厚度理论计算公式以及在冲切、剪切破坏下的安全厚度计算公式。以江肇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南引桥5号墩C桩桩基为研究对象,结合Hoek-Brown准则参数到Mohr-Coulomb准则参数的等效转换方法,得到不同板模型和抗剪切、冲切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结果。此外,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不同板模型顶板安全厚度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比较理论验算和数值模拟结果不难发现:引入Hoek-Brown准则可以准确地分析溶洞顶板稳定性;所得到的4种不同简化力学模型下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荷载下溶洞顶板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可以进一步充实现有规范的内容,有效地服务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Hoek-Brown屈服准则 溶洞顶板稳定性 安全厚度
下载PDF
GPS桥梁高程控制测量 被引量:22
12
作者 岑敏仪 瞿国万 +3 位作者 刘成龙 卓健成 路伯祥 林荣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7-223,共7页
本文提出利用江河每边岸上相邻水准点间的高程异常差进行GPS高程拟合,避免了两岸未统一高程系统对拟合参数的影响,经虎门大桥实验验证,在海面宽3km多的两岸上获得的高程系统差的精度满足特大型公路桥梁的高程控制要求,这对沿... 本文提出利用江河每边岸上相邻水准点间的高程异常差进行GPS高程拟合,避免了两岸未统一高程系统对拟合参数的影响,经虎门大桥实验验证,在海面宽3km多的两岸上获得的高程系统差的精度满足特大型公路桥梁的高程控制要求,这对沿海平坦地区的铁路桥梁跨河水准测量都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桥梁 跨河水准测量 高程测量 控制测量
下载PDF
管波探测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及思考
13
作者 马鑫磊 《河南科技》 2023年第21期73-77,共5页
【目的】岩溶作为一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在广东省内分布面积较广,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因此,岩溶勘察的准确性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管波探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孔内岩溶探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方法】... 【目的】岩溶作为一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在广东省内分布面积较广,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因此,岩溶勘察的准确性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管波探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孔内岩溶探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方法】在介绍管波探测工作原理和解译、判别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花都区某交通枢纽安置区岩溶勘察项目,对比分析钻探和管波探测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管波探测技术与钻探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讨论管波探测技术的工程推广及应用价值。【结论】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管波探测的重点注意事项及限制条件,为管波探测技术的工程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管波探测 嵌岩桩 应用
下载PDF
蓉遵高速马家沟1号桥穿越沙溪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曹欣宇 《交通世界》 2023年第27期127-130,共4页
为应对采空区引发的不良地质问题,保证为公路桥梁稳定运行,以位于贵州省的蓉遵高速公路仁怀至赤水段为例,在概述蓉遵高速马家沟1号大桥穿越沙溪煤矿段病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技术和模型分析法,对C5老采空区地表变形的... 为应对采空区引发的不良地质问题,保证为公路桥梁稳定运行,以位于贵州省的蓉遵高速公路仁怀至赤水段为例,在概述蓉遵高速马家沟1号大桥穿越沙溪煤矿段病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技术和模型分析法,对C5老采空区地表变形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包括采空区开采深度、开采厚度和开采层数、公路路基和桥梁桩基等结构物加载方面。分析结果可为蓉遵高速马家沟1号桥梁桩基穿越C5老采空区后采空区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数值模拟 地表变形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CPTU的土分类方法在港珠澳大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松玉 邹海峰 +2 位作者 蔡国军 祝刘文 杜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4,共4页
由孔压静力触探测试(CPTU)所提供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等参数能直观地反映地下土类的变化,目前,国内外基于CPTU的土类划分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国内工程场地土类划分的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本研究在港珠... 由孔压静力触探测试(CPTU)所提供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等参数能直观地反映地下土类的变化,目前,国内外基于CPTU的土类划分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国内工程场地土类划分的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本研究在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进行了大量CPTU贯入试验和平行钻孔取样与室内试验,将6种CPTU土分类与室内试验的土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未经过上覆应力修正的土分类图判别准确率较低,但整体准确率也可达到80%左右;经过应力修正的归一化土分类图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土类判别结果,然而所给出的土类分区与实际土分类数据点存在一定的不符,且并未给出各类土所一一对应的土类分区,导致准确率被高估;而经过由国内试验资料修正的中国CPTU实用土分类方法能够提供最为精细且准确的土类判别结果,整体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土分类 孔隙水压力 土类指数 归一化锥尖阻力
原文传递
旁压试验在苏通大桥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6
作者 汪稔 胡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7-891,共5页
详细介绍了旁压试验的使用方法,以及受潮汐影响的大桥勘察旁压原位测试中的特殊处理措施,分析了旁压试验中各强度参数指标的处理方法和原则,并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处理了苏通大桥旁压试验的强度参数指标,为大桥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强度参数... 详细介绍了旁压试验的使用方法,以及受潮汐影响的大桥勘察旁压原位测试中的特殊处理措施,分析了旁压试验中各强度参数指标的处理方法和原则,并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处理了苏通大桥旁压试验的强度参数指标,为大桥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强度参数,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压试验 强度参数 原位测试 苏通大桥 地质勘察工程 地质评价 地基勘察
下载PDF
杭州湾大桥南岸工程地质特征与浅层气分布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瑶宏 黄燕庆 +1 位作者 曾洪贤 孔令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15-219,共5页
杭州湾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全长36 km,其中海域部分长31.5 km。通过桥址南岸浅层气区工程勘探,分析了其工程地质条件与浅层气的分布特征,为大桥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充实的工程地质依据。
关键词 杭州湾大桥 工程地质 浅层生物气
下载PDF
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隧道锚模型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文丽娜 程谦恭 +1 位作者 程强 郭喜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9,共8页
研究目的:以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隧道锚碇为研究对象,为获取大桥隧道锚实桥锚的设计参数及判断成桥后锚塞体的变形情况,在实桥锚附近开展1∶10比例尺模型锚碇变形试验研究,包括监测表面变形、深部变形、锚碇与围岩接触面的位... 研究目的:以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隧道锚碇为研究对象,为获取大桥隧道锚实桥锚的设计参数及判断成桥后锚塞体的变形情况,在实桥锚附近开展1∶10比例尺模型锚碇变形试验研究,包括监测表面变形、深部变形、锚碇与围岩接触面的位错变形、锚体应变等,分析隧道锚在1P、3.5P、7P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研究结论:(1)在1P、3.5P、7P荷载下,锚碇体平均变形分别为0.40 mm、2.19 mm、5.81 mm;(2)围岩变形(拉力方向和铅直方向)分别为小于0.25 mm、0.21~1.86 mm、-0.42~6.59 mm;(3)锚体与围岩之间错动最大值分别为0.12 mm、0.32 mm、0.77 mm;(4)锚体及围岩的受荷瞬时变形较明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隧道锚与围岩的错动变形和围岩的变形稳定性问题;(5)该项成果可为桥梁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与支撑,同时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模型锚 变形试验监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合遗传算法在砂土液化势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明武 李丽 +2 位作者 章杨松 罗国煜 金菊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05-509,共5页
基于历史地震液化实例资料和现场实测 SPT值 ,建立了应用混合遗传算法的砂土液化势智能评价模型 ,并实际评判了特大型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区的砂土液化 ,且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了桥址区潜在液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概率统计特征 ,并与规范... 基于历史地震液化实例资料和现场实测 SPT值 ,建立了应用混合遗传算法的砂土液化势智能评价模型 ,并实际评判了特大型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区的砂土液化 ,且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了桥址区潜在液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概率统计特征 ,并与规范判定法结果作了对比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例应用表明了该法是可行和可靠的 ,为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评价 混合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液化势 智能评价模型 基础工程 抗震设计 桥梁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