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7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官栈河大桥主桥主墩基础锁口钢管桩围堰加固
1
作者 钱骥 荚瑞馨 +1 位作者 宋世杰 杨纪鹏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重庆官栈河大桥主桥为(62+110+62)m三跨连续刚构桥,主墩基础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围堰施工正常水位+325.300 m,施工期控制水位+330.500 m。在该桥主墩围堰完成四周锁口钢管桩插打及前4道内支撑安装后,因极端天气原因,长寿湖水位上涨... 重庆官栈河大桥主桥为(62+110+62)m三跨连续刚构桥,主墩基础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围堰施工正常水位+325.300 m,施工期控制水位+330.500 m。在该桥主墩围堰完成四周锁口钢管桩插打及前4道内支撑安装后,因极端天气原因,长寿湖水位上涨到+332.200 m,危及围堰安全。为解决钢管桩围堰的安全问题,提出采用水下施工内支撑的加固方案。待围堰内部水头与外部保持一致后,将已经插打的锁口钢管桩加高至标高+334.000 m,拆除已安装好的4道内支撑,重新安装6道内支撑。采用MIDAS Civil软件分别建立加固前、后钢管桩围堰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钢管桩及内支撑的受力安全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施工控制水位+330.500 m下,围堰结构最大正应力由加固前的162.6 MPa下降到加固后的82.3 MPa,下降了49.3%;承载水位可从施工控制水位+330.500 m增加到目标控制水位+333.500 m,且强度和刚度等均留有一定储备。水下施工内支撑的加固方案可提升围堰的承载能力。该桥围堰加固后整体受力效果良好,已顺利完成承台浇筑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桥 锁口钢管桩围堰 加固 有限元法 桥梁施工
下载PDF
滑道不平顺对大跨度桥梁转体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树礼 杜明康 崔春锴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滑道是转体桥梁的关键部件,滑道不平顺将直接影响转体过程中桥梁的安全与稳定。为研究滑道不平顺对大跨度转体桥梁的动力性能影响规律及其合理取值问题,基于某大跨度跨线桥梁转体施工现场实时监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开展不同程度... 滑道是转体桥梁的关键部件,滑道不平顺将直接影响转体过程中桥梁的安全与稳定。为研究滑道不平顺对大跨度转体桥梁的动力性能影响规律及其合理取值问题,基于某大跨度跨线桥梁转体施工现场实时监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开展不同程度条件下滑道不平顺对转体桥梁关键部位受力、变形、振动等动力响应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测转体桥梁滑道不平顺差异性较大,其数值介于0~15 mm之间,滑道不平顺的存在会导致转体桥梁单侧发生较小程度的倾斜;转体过程中,滑道不平顺差异变化速率与转体箱梁梁端振动响应成正比关系,其变化速率越大,梁端振动越剧烈,且环形滑道不平顺的数值差异也引起转体桥梁端振动响应不一致;0,5,10,15,20 mm和22 mm六种滑道不平顺条件下,转体桥梁主梁线形、撑脚应力、梁端竖向加速度和梁端动挠度整体表现为随着滑道不平顺数值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滑道不平顺数值超过15 mm后,撑脚应力和桥梁振动响应明显增大,桥梁安全与稳定性降低,建议将转体桥梁滑道不平顺安全控制值确定为≤15 mm,以供类似转体桥梁结构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滑道不平顺 转体法 实桥监测 数值模拟 动力性能
下载PDF
不同防风设施过渡段接触网风场特性分析
3
作者 郭凤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研究目的:大风经不同防风设施过渡段后形成涡流区,在接触网及承力索附近形成大风增速区,加大接触网的风偏和振动,对接触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抗疲劳性产生更大影响。为研究不同防风设施过渡段接触网处的风场特性,根据兰新高铁明洞与路... 研究目的:大风经不同防风设施过渡段后形成涡流区,在接触网及承力索附近形成大风增速区,加大接触网的风偏和振动,对接触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抗疲劳性产生更大影响。为研究不同防风设施过渡段接触网处的风场特性,根据兰新高铁明洞与路基挡风墙防风过渡段的典型结构,基于数值计算及风洞试验,对列车在隧道、明洞、挡风屏和挡风墙等不同防风设施运行时的接触网处风场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不同线路结构风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来流风速经过车身绕流作用,风速先急剧增大,随着列车逐渐远离监测点,风速减小并最后趋于稳定;(2)防风设施过渡段承力索处风速较接触线处大;(3)不同防风设施过渡段隧道口及隧道与路基挡风墙过渡段风速峰值较大,运行时应给予重点关注,建议采用弹性定位器等措施,改善弓网的运行状态;(4)本研究成果可为防风设施过渡段的接触网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过渡段 风场特性 风洞试验 接触网 风致响应
下载PDF
大跨径刚性悬链桁架桥不带加劲弦顶推施工技术
4
作者 廖菲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针对悬链形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建造,提出不带加劲弦多点同步顶推施工技术,在边跨设置拼装平台,在中跨设置临时墩,分段拼装,顶推钢桁梁,最后吊装合龙加劲弦。在施工中,设置大临结构,以减小钢桁梁的悬臂长度,适应了钢桁梁拼装及顶推装置... 针对悬链形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建造,提出不带加劲弦多点同步顶推施工技术,在边跨设置拼装平台,在中跨设置临时墩,分段拼装,顶推钢桁梁,最后吊装合龙加劲弦。在施工中,设置大临结构,以减小钢桁梁的悬臂长度,适应了钢桁梁拼装及顶推装置布置的要求;采用同步控制系统与纠偏装置,解决了多点同步顶推与钢桁梁线性控制的难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顶推过程的可行性;采用落梁法,解决了钢桁主梁合龙及加劲弦合龙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桁梁 加劲弦 顶推 落梁法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截面损伤对双曲拱桥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林小雄 曾陆川 胡伟杰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4年第2期90-93,113,共5页
在役双曲拱桥在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会引起旧桥振动模式改变,加速结构损伤。为了精准评估截面损伤对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制订合理的维修加固方案,文章以某双曲拱桥为研究案例,在全面评估病害的基础上确定... 在役双曲拱桥在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会引起旧桥振动模式改变,加速结构损伤。为了精准评估截面损伤对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制订合理的维修加固方案,文章以某双曲拱桥为研究案例,在全面评估病害的基础上确定截面损伤折减系数,运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位置损伤对自振频率的影响,同时分析相同位置不同损伤程度下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靠近拱顶区域的截面损伤对自振频率及冲击系数影响显著;自振频率与截面损伤程度呈正比增大趋势,截面损伤对高阶频率的影响大于低阶频率;在动力加载情况下,截面损伤可导致桥梁结构所受的冲击力增大。文章最后通过桥梁动载试验验证了研究成果与实际状况相吻合,该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型双曲拱桥截面损伤动力性能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拱桥 截面损伤 自振频率 冲击系数 有限元分析 动力性能评估
下载PDF
高架桥梁和盾构隧道的相互影响研究
6
作者 杨进先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7期94-96,共3页
根据江阴滨江路快速化改造及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现场实际施工工序,在桥墩桩基部分完成情况下,隧道左线穿越高架节点,在隧道左线建成工况下完成桥梁剩余桩基及满堂支架上部结构施工,在桥梁完成施工后,隧道右线穿越高架桥梁节点。论文通... 根据江阴滨江路快速化改造及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现场实际施工工序,在桥墩桩基部分完成情况下,隧道左线穿越高架节点,在隧道左线建成工况下完成桥梁剩余桩基及满堂支架上部结构施工,在桥梁完成施工后,隧道右线穿越高架桥梁节点。论文通过Plaxis3D模型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已建桥梁的影响,提出施工方案优化及监测等保障措施以确保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隧道绝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盾构隧道 全套管旋转钻施工 沉降监测
下载PDF
梁的快速检测起振装置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赵芳芳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在桥梁检测中,振动试验是检测梁或板是否存在缺陷的主要实验手段。在桥梁的振动试验中,需要非常严苛的试验条件,以往的激振装置大多由于运输不便、成本昂贵、测试结果偏差等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研究设计一种桥梁的快速振动起振检测装置... 在桥梁检测中,振动试验是检测梁或板是否存在缺陷的主要实验手段。在桥梁的振动试验中,需要非常严苛的试验条件,以往的激振装置大多由于运输不便、成本昂贵、测试结果偏差等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研究设计一种桥梁的快速振动起振检测装置尤为重要。文章介绍的快速起振检测装置,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销钉剪断为基本思路,以液压支撑为实现手段,达到检测过程中快速、便捷、经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桥梁 起振装置
下载PDF
某高墩连续刚构组合桥梁施工控制研究
8
作者 孔祥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50-0153,共4页
高墩连续刚构组合桥梁工程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目前的交通形势下,其所承担的重任日益凸显,并且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其工程建设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某高墩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中其主要结构主梁和高墩均为分节段现浇... 高墩连续刚构组合桥梁工程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目前的交通形势下,其所承担的重任日益凸显,并且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其工程建设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某高墩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中其主要结构主梁和高墩均为分节段现浇施工,其结构实际线形和施工内力受材料性能、现场施工操作等影响较多,通过建立全桥空间梁单元有限元顺序和倒序法计算与施工节段线形和内力控制,加强了施工过程控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实现了设计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连续刚构组合桥 有限元计算 施工节段线形内力控制
下载PDF
桥梁上跨涉铁工程邻营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9
作者 萧以苏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承载车辆、行人和货物的重要作用,然而上跨涉铁工程在桥梁建设中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包括施工风险、设计风险、环境风险等。文章以皖北某上跨国道及既有铁路线桥梁工程为例,探讨了在此类涉... 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承载车辆、行人和货物的重要作用,然而上跨涉铁工程在桥梁建设中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包括施工风险、设计风险、环境风险等。文章以皖北某上跨国道及既有铁路线桥梁工程为例,探讨了在此类涉铁工程中,上跨既有铁路线桥梁工程的风险及应对措施,通过对工程参数、地理环境、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施工安全措施,如加强地质监测、加强沟通与协调、重视封锁方案审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涉铁工程 邻营施工
下载PDF
基于DEM-FEM耦合方法的碎屑流对桥墩最大冲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陈勇 姚昌荣 +3 位作者 周迅 赵实达 陈庭宇 强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碎屑流是我国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山区桥墩常受到碎屑流冲击而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给山区桥梁建设、运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的三维数... 碎屑流是我国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山区桥墩常受到碎屑流冲击而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给山区桥梁建设、运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碎屑流对双柱式桥墩的冲击效应,并结合斜槽试验,验证了耦合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碎屑流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对桥墩冲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与碎屑流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分别呈幂函数(指数大于1)、幂函数(指数小于1)和线性正相关。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对最大冲击力的敏感度值分别为3.012、0.202、0.804,在桥梁碎屑流灾害防治时需重视冲击坡度和体积密度的影响。将冲击力的数值模拟值与流体动力学模型预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流体动力学模型理论公式能较好地预测桥墩所受的最大冲击力,最大预测误差低于23.6%。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桥梁碎屑流灾害防治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FEM耦合方法 碎屑流 桥墩 冲击力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跨线转体桥施工抗倾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1
作者 段海松 刘旭 +4 位作者 姚利军 吴红刚 赵建秋 关伟 朱兆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5,共9页
在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提升,交叉线路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跨越既有铁路开展桥梁工程建设时,为不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营,大多选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案。为保障转体桥梁施工的安全,亟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桥梁... 在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提升,交叉线路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跨越既有铁路开展桥梁工程建设时,为不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营,大多选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案。为保障转体桥梁施工的安全,亟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难点及现有抗倾覆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国内外平转型转体桥工程实例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桥梁结构不平衡因素、转体结构所受外荷载影响及转体桥梁的施工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跨线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抗倾覆难点,结合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先进的施工工法,总结专家学者提出的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关键技术。最后对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新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基于北斗技术下桥梁转体姿态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下,对转体桥梁的动态位移及结构损伤快速且精确识别的构思,为平转型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对平转型桥梁转体工程建设抗倾覆具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转体桥 平面转体 抗倾覆 北斗技术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Arduino的SMA丝材智能修复损伤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12
作者 何初生 王文炜 +1 位作者 姜进科 张吴桐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修复钢筋混凝土梁在使用阶段中由于材料老化、裂缝开展等原因造成的损伤,提出一种基于Arduino智能平台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特性)的智能修复控制系统,根据挠度及裂缝控制原理,设计智能修... 为修复钢筋混凝土梁在使用阶段中由于材料老化、裂缝开展等原因造成的损伤,提出一种基于Arduino智能平台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特性)的智能修复控制系统,根据挠度及裂缝控制原理,设计智能修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组成,当检测到钢筋应变超过限值时,输出模块升高SMA丝材温度对梁体进行修复。为验证该智能修复装置的修复性能,设计对比梁A(无修复装置)与试验梁B(加装智能修复控制装置),在加载过程中对试验梁B进行3次修复,对2根梁的跨中挠度、钢筋应变及裂缝宽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破坏时试验梁B的跨中挠度、裂缝宽度均小于对比梁A,并且在3次修复中试验梁B的跨中挠度、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变最大回复率分别为31.0%、47.0%和71.5%。说明该智能修复控制装置可以监测试验梁受损情况并激发SMA材料对试验梁实施修复,实现钢筋混凝土梁的智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形状记忆合金 智能修复控制系统 回复性 跨中挠度 钢筋应变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宽幅钢箱梁悬臂拼装横向线形匹配技术
13
作者 张晶 赵全成 戚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 m的双塔双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主跨整体式钢箱梁高4.5 m、全宽48 m,采用500 t架梁吊机分节段悬臂拼装架设。钢箱梁悬臂拼装时,架梁吊机站位节段、待架节段由于荷载及约束不同,横截面变形呈现出不...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 m的双塔双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主跨整体式钢箱梁高4.5 m、全宽48 m,采用500 t架梁吊机分节段悬臂拼装架设。钢箱梁悬臂拼装时,架梁吊机站位节段、待架节段由于荷载及约束不同,横截面变形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线形匹配难度大。为解决该问题,主跨钢箱梁悬臂拼装时选择上、下游分体式架梁吊机,减少架梁吊机自重;经比选选择横桥向27.7 m间距的架梁吊机站位,减小了架梁吊机荷载对横向线形匹配的影响;通过设置顶压装置(由顶压牛腿、支承底座组成),在架梁吊机站位节段、待架节段钢箱梁边腹板处施加1500 kN顶压力,配合少量马板,一次加载完成对接口竖向变形匹配调整。施工后,钢箱梁横向线形匹配精度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宽幅钢箱梁 悬臂拼装 分体式架梁吊机 吊机站位 顶压牛腿 匹配技术
下载PDF
沁伊黄河大桥主梁施工方案研究
14
作者 闫生龙 张波 +1 位作者 王健 宋松林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沁伊黄河大桥主桥采用85m+25×100m钢混组合梁,主梁采用整体槽型箱组合截面,主梁总高4.8m,桥面总宽16.56m。为了减少对河道的施工干扰,经综合比选,主桥施工时不在水中设置临时墩,采用无支墩顶推法施工。主梁采用多点自平衡分联顶推... 沁伊黄河大桥主桥采用85m+25×100m钢混组合梁,主梁采用整体槽型箱组合截面,主梁总高4.8m,桥面总宽16.56m。为了减少对河道的施工干扰,经综合比选,主桥施工时不在水中设置临时墩,采用无支墩顶推法施工。主梁采用多点自平衡分联顶推工艺,标准步距0.35m。钢主梁顶推到位后,分别对中支点和边支点设置20cm和25cm的预抬升,再按“皮尔格”法进行混凝土桥面板架设。计算结果表明,顶推过程中主梁各关键部位受力及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组合梁 顶推法 施工技术 方案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梅葵花 王凤轩 孙胜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1,共21页
为总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的研究成果,拓宽FRP加固桥梁的思路,推动其在桥梁加固领域的广泛应用,阐述了FRP加固方法的发展及其特点,系统梳理了FRP加固方法在混凝土桥梁的研究进展。根据加固机理的不同,从抗弯加固... 为总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的研究成果,拓宽FRP加固桥梁的思路,推动其在桥梁加固领域的广泛应用,阐述了FRP加固方法的发展及其特点,系统梳理了FRP加固方法在混凝土桥梁的研究进展。根据加固机理的不同,从抗弯加固、抗剪加固、抗压加固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FRP加固方式、影响因素、破坏模式及其设计理论;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由此提出了一些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外贴FRP法、预应力FRP技术、表层嵌入法、FRP网格加固技术,其在不同的设计参数和使用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外贴FRP片材容易过早发生剥离破坏,可以通过一些锚固措施提升界面黏结性,其中HB-FRP加固技术的锚固效果最好;预应力FRP加固技术因具有较高的材料强度利用率而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后续应深入研究FRP加固设计理论,综合考虑各参数对加固结构性能的影响,建立统一可靠且实用的计算模型;应进一步研究既有混凝土加固结构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完善FRP加固混凝土桥梁设计方法和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FRP加固 混凝土结构 加固方式 设计理论 综述
下载PDF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16
作者 李盛 贾云翔 +3 位作者 郭铮 吕文达 于本田 李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1,共13页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 为探究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翼缘和腹板的弯矩比,通过对3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的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连接节点接触面滑移特征和力学传递机理的分析,进行Ⅱ型截面组合梁螺栓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滑移和力学传力过程可分为翼缘外接触面未完全滑移和完全滑移以及翼缘内接触面完全滑移3个阶段;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承担弯矩与无连接板截面弯矩之和等于该梁截面处的理论弯矩,腹板接触面承担的弯矩主要由其上的水平摩擦力承担;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上的摩擦力随节点滑移而重新分配,腹板螺栓布置形式对连接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影响明显;根据推出的组合梁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计算式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13%,该计算可用于优化螺栓连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截面双层组合梁 摩擦型螺栓连接节点 滑移 弯矩分配系数
下载PDF
基于PCL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技术
17
作者 朱爱珠 王佳盟 +2 位作者 潘文铭 崔冰 朱宏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针对目前工程应用中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主观性强、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处理过程较为复杂等缺点,首次提出将PCL应用于基于点云数据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技术。首先根据钢箱节段截面特征设计一套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控制点提取方法;然... 针对目前工程应用中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主观性强、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处理过程较为复杂等缺点,首次提出将PCL应用于基于点云数据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技术。首先根据钢箱节段截面特征设计一套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控制点提取方法;然后基于PCL中的高效点云处理算法对待拼装截面初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控制点提取及匹配,输出拼装误差结果;最后将虚拟预拼装技术中使用到的算法串联成群,形成一套完整的钢箱节段虚拟预拼装程序,实现从数据输入到结果输出。将提出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应用于某钢箱结构桥梁相邻节段,并将计算所得最大拼装误差1.22 mm与规范规定误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基于PCL的虚拟预拼装技术可以有效完成钢箱节段的预拼装工作,具有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吊装有应力状态下的节段控制点竖向位移处于0.08~0.14 mm范围内,结果表明工厂扫描得到的控制点坐标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拼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箱节段 虚拟预拼装技术 PCL
下载PDF
融合虚拟仿真与信息技术的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18
作者 郭涛 周小龙 郑显春 《科技资讯》 202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新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云端”教学平台可以对课程全过程进行评价,形成... 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新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云端”教学平台可以对课程全过程进行评价,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从而实现对学生更全面、更公正的评价。为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课程创新教学的高质量教师队伍非常重要。融合虚拟仿真与信息技术的施工技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有利于培养新时代高等工程人才,为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信息技术 施工技术教学 课程评价
下载PDF
桥梁施工中钢抱箍滑移原因与防滑措施研究
19
作者 顾颖 彭勇军 +2 位作者 陈永 王强 古松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桥梁施工中钢抱箍滑移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钢抱箍受力进行理论分析。针对钢-混界面进水及螺栓施拧不足造成的滑移,进行钢-混界面摩擦系数和螺栓拧紧力矩系数测试及定量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现场经验提出钢抱箍防滑... 为研究桥梁施工中钢抱箍滑移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钢抱箍受力进行理论分析。针对钢-混界面进水及螺栓施拧不足造成的滑移,进行钢-混界面摩擦系数和螺栓拧紧力矩系数测试及定量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现场经验提出钢抱箍防滑措施。结果表明:实测干燥状态下钢-混界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62,大于常用设计值(0.3~0.4),钢抱箍偏安全;界面润湿后,静摩擦系数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常用设计值,说明钢-混界面进水会降低钢抱箍承载能力,但降低程度还不足以导致钢抱箍滑移。螺栓拧紧力矩系数取值不当是钢抱箍滑移的主要原因,拧紧力矩系数常用设计值仅为测试值的1/1.7~1/3.6,偏不安全;拧紧力矩系数取值跟螺栓轴线与承压板法线间的夹角有关,建议现场对其进行实测,以保证螺栓预紧力与设计相符。钢抱箍设计时,摩擦系数可偏安全地取0.45,螺栓拧紧力矩系数可在参考范围内取大值,并结合1.5~2.0的安全系数确定螺栓数量,以避免钢抱箍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抱箍 滑移 钢-混界面 螺栓预紧力 摩擦系数 螺栓拧紧力矩系数
下载PDF
装配式桥梁板玻璃纤维混凝土-U形钢筋湿接缝受力与变形分析
20
作者 杨三强 代泽煜 靳进钊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解决装配式桥梁板体系湿接缝处力学性能不稳定、易变形的问题,提出采用玻璃纤维混凝土-U形钢筋加强方案优化湿接缝性能,以雄安新区荣乌高速荣乌主线桥为背景进行研究。选取主线桥2个试验段(试验段A湿接缝采用普通混凝土-U形钢筋方案,... 为解决装配式桥梁板体系湿接缝处力学性能不稳定、易变形的问题,提出采用玻璃纤维混凝土-U形钢筋加强方案优化湿接缝性能,以雄安新区荣乌高速荣乌主线桥为背景进行研究。选取主线桥2个试验段(试验段A湿接缝采用普通混凝土-U形钢筋方案,钢筋点焊;试验段B湿接缝采用玻璃纤维混凝土-U形钢筋加强方案,钢筋满焊)进行梁板体系湿接缝性能试验,监测湿接缝处搭接钢筋力学响应及混凝土接触面变形特征,同时对长期运载及强降雨影响下的钢筋受力与混凝土变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长期运载下,试验段B横筋受力约为试验段A的一半,其中部纵筋承受外力远大于试验段A,边缘纵筋承受外力较少,试验段B稳定性更优;试验段B较试验段A在湿接缝部位变形量小,其稳定性及耐久性更优;强降雨阶段,试验段B较试验段A变形及力学响应波动程度更低,其抗渗能力、耐久性更优。由此可知基于玻璃纤维混凝土-U形钢筋加强方案的湿接缝构造在外力传导、抵抗变形方面具有较强稳定性,不易受恶劣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桥 梁板体系 湿接缝 玻璃纤维混凝土 U形钢筋 钢筋应力 混凝土应变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