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用于反无人机设备的三频段功率放大器
1
作者 陈鲤文 黄隆承 +1 位作者 张杰梁 肖庆超 《电工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现有双频匹配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同时工作在1.5/2.4/5.8 GHz三个频段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为满足对抗无人机的实际应用需求,首先匹配2.4 GHz和5.8 GHz两个频率,然后匹配1.5 GHz,并设计相应的三频段输入输出匹配网络,完成了三频... 在现有双频匹配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同时工作在1.5/2.4/5.8 GHz三个频段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为满足对抗无人机的实际应用需求,首先匹配2.4 GHz和5.8 GHz两个频率,然后匹配1.5 GHz,并设计相应的三频段输入输出匹配网络,完成了三频段功率放大器整体电路的设计。ADS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功率为28 dBm时,在三个频段设计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分别为39.88 dBm、40.94 dBm和39.25 dBm,效率分别达到了46.52%、60.54%和39.40%。该功率放大器可应用在基于信号抑制或信号欺骗的反制无人机设备中,提升放大器效率与设备集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功放 双频匹配 三频匹配 反无人机应用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先琼 邓凯 +2 位作者 张亚洲 马英博 夏毅敏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针对因工业应用成本限制,中、小盾构隧道成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迁移至大直径盾构隧道时精度、速度折损严重的问题,以巡检车为载体,集成二维激光扫描仪、编码器和计算机等设备,研制了大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车,并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 针对因工业应用成本限制,中、小盾构隧道成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迁移至大直径盾构隧道时精度、速度折损严重的问题,以巡检车为载体,集成二维激光扫描仪、编码器和计算机等设备,研制了大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车,并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盾构质量非对称巡检方法.分析大直径盾构的施工环境,滤除地面、车体点云,并采用邻域向量法提取中轴线,建立隧道中心坐标系.偏心布置巡检路线,按照点云密度将采样点云分为稠密侧和稀疏侧点云,通过不同方法实现对管片接缝特征的拾取:将稠密侧点云绕中轴线展开为二维灰度图像,并通过缩放、归一化、梯度阈值分割等方法实现接缝图像分割;基于直线方程对接缝进行分类,结合管片结构、布置点位,推导出稀疏侧接缝与稠密侧接缝的线性分布公式,间接拾取稀疏侧接缝.根据接缝特征点计算两侧管片边缘点云簇,计算管片错台量;剔除接缝点云簇,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隧道点云,计算隧道椭圆度.最后在某大直径盾构隧道进行巡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成型质量巡检车在十四米盾构隧道中巡检速度为3 km·h-1,与传统方法的错台量检测偏差小于2 mm,椭圆度检测偏差小于0.1%,可以满足大直径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的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隧道 激光扫描 阈值分割 错台检测 变形检测
下载PDF
锚杆张拉力无损测试原理与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天予 钟新谷 +1 位作者 赵超 程忠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基于锚杆锚固体系多接触面特征,建造室内模型研究其锚固体系振动特性。通过在锚杆无应力段顶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试时程信号,经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锚杆无应力段顶端振动频谱图,其频谱图的卓越频率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据此获得其卓越频... 基于锚杆锚固体系多接触面特征,建造室内模型研究其锚固体系振动特性。通过在锚杆无应力段顶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试时程信号,经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锚杆无应力段顶端振动频谱图,其频谱图的卓越频率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据此获得其卓越频率与锚杆张拉力、锚杆无应力长度的变化规律,其卓越频率并非锚杆张拉段横向多阶振动频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视锚固螺母为弹性基础的锚杆弹性振动模型、锚固螺母及锚杆相对螺母与球形垫圈接触面转动的刚体振动模型,分别获得其模型频率方程,基于其识别的卓越频率求解频率方程中的刚度参数,室内与现场试验表明其刚度参数—锚杆张拉力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和单调递增关系。进一步室内模型试验表明其刚度参数—锚杆张拉力关系特征与蝶形托盘接触不同介质、不同锚杆张拉段长度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提出了锚杆张拉力无损测试原理、方法与实现的技术路线,现场小规模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锚杆 振动特性分析 张拉力测试 无损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Bayes-LSTM的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智 李欣雨 +2 位作者 李震 孔宪光 常建涛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大。因此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控量测与准确预测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针对当前隧道围岩变形的预测精度较低以及泛化能力较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Bayes)优化长短...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大。因此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控量测与准确预测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针对当前隧道围岩变形的预测精度较低以及泛化能力较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Bayes)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原始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而后构建公路隧道拱顶沉降与周边收敛的初始LSTM模型,并利用Bayes优化模型中的超参数,最终得出预测结果。利用该模型对某公路隧道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以均方根误差为评价指标与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回归(SVR)进行对比。预测拱顶沉降时,Bayes-LSTM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相较于CNN与SVR模型分别提高了1.0与1.26;预测周边收敛时,Bayes-LSTM模型平均精度相较于CNN与SVR分别提高了0.3与0.32。表明Bayes-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同时其能在训练模型过程中对历史信息进行判断和取舍,极大地提高了时序数据处理的效率,为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围岩变形 数据分析 LSTM 贝叶斯优化
原文传递
半封闭空间单侧冷风幕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王青松 任少强 +3 位作者 王平安 谢江胜 周扬 杨立燃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受外部冷空气影响,寒区隧道冻害问题日益严重,为阻止外部冷空气流入隧道,提出以外部空气为空气源的冷风幕隔冷方式,并开展半封闭空间单侧设置冷风幕阻隔外部冷空气流动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模型设置参考相关室内试验,通过... 受外部冷空气影响,寒区隧道冻害问题日益严重,为阻止外部冷空气流入隧道,提出以外部空气为空气源的冷风幕隔冷方式,并开展半封闭空间单侧设置冷风幕阻隔外部冷空气流动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模型设置参考相关室内试验,通过室内试验测试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后,利用数值模型研究风幕射流角度、射流速度、射流宽度对热压作用下冷风流入半封闭空间阻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角度为3°时,形成风幕形态较理想,半封闭空间平均温度较无风幕作用时有4~5℃的提高,此时增加风幕速度或宽度均会强化外部冷空气与半封闭空间内空气的换热,减弱风幕隔冷效果;射流角度为6°或9°时,风幕射流宽度需要与射流速度匹配,否则易出现风幕形态不理想,导致风幕隔冷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冻害 半封闭空间 冷风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建模思想的四心圆公路隧道洞形优化
6
作者 朱磊 郭萌 +2 位作者 郭金勇 沈才华 张涵怡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177-184,共8页
合理的四心圆公路隧道断面形式有助于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少复合式衬砌的开裂病害,提高隧道结构的耐久性。该文通过Ansys软件APDL参数化编程平台,基于“曲率连续”的设计思想,构建了拱脚区局部洞形几何尺寸参数化建模方程,建立了... 合理的四心圆公路隧道断面形式有助于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少复合式衬砌的开裂病害,提高隧道结构的耐久性。该文通过Ansys软件APDL参数化编程平台,基于“曲率连续”的设计思想,构建了拱脚区局部洞形几何尺寸参数化建模方程,建立了锚杆加固区等效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模型,揭示了四心圆公路隧道拱脚区域局部洞形参数设计对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工程研究显示:隧道拱脚弧与中墙弧的半径和长度对于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较明显,增大拱脚弧半径对于抑制衬砌结构内塑性区发展的效果最为明显;为了减小衬砌结构的开裂风险,提出采用衬砌拉应力为控制目标进行局部形状优化思想,通过中墙弧圆心角θ_(2)、拱脚弧圆心角θ_(3)及中墙弧半径R_(2)对衬砌结构内力极值的敏感性及影响规律分析为皮家岭隧道洞形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心圆公路隧道 参数化建模 复合式衬砌 第一主应力 塑性区
原文传递
长距离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工程实践与应用
7
作者 张磊 徐敏 +3 位作者 毕爽爽 葛民辉 章勤 成国华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随着地铁保护工程的监测范围越来越长,工况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高。长距离(>400 m)的监测范围,多台(>3)仪器串联的项目也屡见不鲜,对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某项目涉及杭州地铁1号线保护监测的工程实践,阐述了5+... 随着地铁保护工程的监测范围越来越长,工况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高。长距离(>400 m)的监测范围,多台(>3)仪器串联的项目也屡见不鲜,对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某项目涉及杭州地铁1号线保护监测的工程实践,阐述了5+2台测量机器人串联系统的监测技术实施及数据分析,证明了多台测量机器人串联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为后续同类型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隧道 测量机器人 自动化监测技术 串联系统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high-embankment settlement combining joint denoising technique and enhanced GWO-v-SVR method
8
作者 Qi Zhang Qian Su +2 位作者 Zongyu Zhang Zhixing Deng De Che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317-332,共16页
Reliable long-term settlement prediction of a high embankment relates to mountain infrastructure safety.This study developed a novel hybrid model(NHM)that combines a joint denoising technique with an enhanced gray wol... Reliable long-term settlement prediction of a high embankment relates to mountain infrastructure safety.This study developed a novel hybrid model(NHM)that combines a joint denoising technique with an enhanced gray wolf optimizer(EGWO)-n-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n-SVR)method.High-embankment field measurements were preprocessed using the joint denoising technique,which in-cludes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and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Furthermore,high-embankment settlements were predicted using the EGWO-n-SVR method.In this method,the standard gray wolf optimizer(GWO)was improved to obtain the EGWO to better tune the n-SVR model hyperparameters.The proposed NHM was then tested in two case studies.Finally,the influences of the data division ratio and kernel function on the EGWO-n-SVR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and predic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HM suppresses noise and restores details in high-embankment field measurements.Simultaneously,the NHM out-performs other alternative prediction methods in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robustness.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NHM is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high-embankment settlements with noisy field mea-surements.Moreover,the appropriate data division ratio and kernel function for EGWO-n-SVR are 7:3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embankment Settlement prediction Joint denoising technique Enhanced gray wolf optimizer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模型的地铁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检测方法
9
作者 陈霆 雷洋 +1 位作者 白堂博 许贵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针对地铁隧道内部光线昏暗,诸多附属设备与衬砌表观病害纹理及灰度近似,病害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You Only Look Once v7)的地铁隧道衬砌表观病害与附属设施的检测方法。在原YOLOv7模型的骨干部分引入混合卷积模... 针对地铁隧道内部光线昏暗,诸多附属设备与衬砌表观病害纹理及灰度近似,病害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You Only Look Once v7)的地铁隧道衬砌表观病害与附属设施的检测方法。在原YOLOv7模型的骨干部分引入混合卷积模块(Mixed Convolutional Module,ConvMixer)并增加了微小物体检测头,降低网络复杂度并提高对微小病害的敏感度;在原YOLOv7模型的颈部将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替换为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用于捕获全局特征信息,在隧道复杂环境下精确定位;在最大池化卷积(MaxPooling Convolution,MPC)模块中引入无参注意力机制(Simple Parameter Free Attention Mechanism,SimAM),给检测目标的特征矢量赋予三维权重,以增加检测精度。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的检测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89.1%、87.8%,且权重文件大小仅为59.6 MB,检测速率为89帧/s。该模型在保证较高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权重文件大小,提高了检测速率,适用于隧道巡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检测精度 深度学习 衬砌病害 YOLOv7 ConvMixer BiFPN SimAM
下载PDF
敞开式小直径TBM隧洞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黄斌 章龙管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TBM在掘进过程中面临复杂地质、超小直径、超小转弯半径以及坡度大、隧洞长等诸多技术难题,卡机和突水突泥时有发生。为解决TBM在小半径隧洞施工中所面临的重大风险,提出基于TBM隧洞的双震源系统与激电二极三维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 TBM在掘进过程中面临复杂地质、超小直径、超小转弯半径以及坡度大、隧洞长等诸多技术难题,卡机和突水突泥时有发生。为解决TBM在小半径隧洞施工中所面临的重大风险,提出基于TBM隧洞的双震源系统与激电二极三维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以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自流排水洞TBM项目为例,实现预报设备与小直径TBM相搭载;通过智能图谱识别及全空间多场信息融合与深度学习反演成像,实时预报掘进过程中掌子面前方地质状况。该应用切实解决了小直径TBM隧洞超前地质探测难题,可为同类工程TBM高效掘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敞式小直径 TBM 地震波法 电法 隧洞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下载PDF
浅埋大跨度隧道大变形演化特征与防治方法
11
作者 钟华 梁崇辉 +1 位作者 陈璐 高山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为解决浅埋大跨度隧道在施工中常出现的初期支护大变形及冒顶病害等问题,本研究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某隧道工程,分析了该隧道的大变形及冒顶灾害特征。基于PFC离散元软件,分析了隧道失稳演化规律,提出了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处治技... 为解决浅埋大跨度隧道在施工中常出现的初期支护大变形及冒顶病害等问题,本研究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某隧道工程,分析了该隧道的大变形及冒顶灾害特征。基于PFC离散元软件,分析了隧道失稳演化规律,提出了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处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时,容易受围岩条件及支护强度等影响,从而引起围岩大变形或塌方灾害。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或临时仰拱与洞内反压等技术处理后,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场施工时,应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设置安全通道,安排安全人员,强化安全意识,建立评估与预警机制等保障措施,降低安全风险。该研究成果可为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大跨度隧道 施工病害 治理方案 初期支护大变形
下载PDF
新建铁路隧道上穿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影响分析
12
作者 臧万军 梁亚茹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15,共8页
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两隧道间距为2.76、4.76、6.76 m时,新建铁路隧道上穿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对比分析既有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3种不同间距下,随着新建隧道开挖,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向上隆... 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两隧道间距为2.76、4.76、6.76 m时,新建铁路隧道上穿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对比分析既有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3种不同间距下,随着新建隧道开挖,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向上隆起,水平位移在两隧道交叉点前向左偏移,两隧道交叉点后向右偏移,既有隧道横断面竖向位移大于水平位移,既有隧道应力变化趋势以两隧道交叉点为界,先波动增长后波动递减,且最大拉应力位于既有隧道左边墙处;既有隧道位移与应力变化和两隧道间距呈反比,以两隧道间距2.76 m为基准,间距每增加2 m,既有隧道最大竖向位移依次降低了21%、36%,最大水平位移依次降低了57%、53%,最大拉应力依次降低了11%、21%;基于既有隧道位移结果,总结了不同间距下既有隧道关键部位的位移预测公式,且间距为2.76 m时,既有隧道位移及围岩应力数值模拟结果均接近现场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上穿施工 数值模拟 监控量测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界限和平整度分析中的应用
13
作者 孙磊 《建筑安全》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隧道初支、二衬界面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直接影响衬砌厚度和隧道安全,同时如果初支不平整有可能刺破防水板,直接影响隧道防水排水系统的安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初支平整度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通过三维扫描采集... 隧道初支、二衬界面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直接影响衬砌厚度和隧道安全,同时如果初支不平整有可能刺破防水板,直接影响隧道防水排水系统的安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初支平整度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通过三维扫描采集了某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轮廓,根据初支和二衬径向相对高程沿着横截面环向分布,进行隧道界面界限分析。另外,基于径向相对高程进行平整度分析,计算出初支平整度数值并且绘制出等值线分布图,较好地定量反应了隧道初支平整度,能够提高隧道测量效率,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平整度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石膏质岩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14
作者 赖万松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基于室内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干湿循环作用后石膏质岩的破坏特征及力学特性演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石膏质岩经干湿循环作用劣化后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力学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石膏质岩破坏时剪切面减少,且岩... 基于室内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干湿循环作用后石膏质岩的破坏特征及力学特性演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石膏质岩经干湿循环作用劣化后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力学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石膏质岩破坏时剪切面减少,且岩样表面出现大面积岩块剥落;同时,泊松比增加,弹性模量和峰值偏应力降低,其中弹性模量劣化最为严重,同比降低约49%。在11次干湿循环后,水平位移于边墙最大,同比提高约1.5倍,竖直位移峰值出现在拱顶,同比提高1.2倍;初期支护各位置安全系数均降低,其中拱顶、墙脚和边墙出现大幅下降,分别下降约63%、36%和53%;初期支护结构的拱顶、墙脚和边墙为薄弱点,需重点进行加固和补强,以保证隧道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石膏质岩 干湿循环 衬砌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