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机器视觉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预测型能量管理策略
1
作者 王姝 韩琪 +1 位作者 赵轩 谢鹏辉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针对传统模型预测控制下车速预测不准确和SOC适应性差的问题,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速预测模型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相结合,实现PHEV的实时SOC参考轨迹规划和最优动力分配控制。构建基于... 针对传统模型预测控制下车速预测不准确和SOC适应性差的问题,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速预测模型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相结合,实现PHEV的实时SOC参考轨迹规划和最优动力分配控制。构建基于改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SOC参考轨迹规划模型,并构建基于机器视觉的级联式长短时间记忆网络车速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最优控制器,实现SOC参考轨迹精确跟踪及功率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DDPG,本文提出的策略使得整车经济性提高了5.66%,达到了全局最优算法的97.93%。同时较不使用机器视觉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了2.92%的整车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 能量管理策略 机器视觉 车速预测 参考轨迹
下载PDF
垃圾收运车辆驾驶循环构建及燃油消耗量估算
2
作者 郝艳召 张毅 +3 位作者 马宁 李鹏龙 刘意立 孙祎美(译) 《环境卫生工程》 2025年第2期128-128,共1页
1研究亮点*识别了垃圾收运过程中的5个不同工作阶段,构建了垃圾收运车辆在4种典型场景下的驾驶循环;*分析了垃圾收运车辆在不同收运模式和工作阶段下的行驶差异,估算了垃圾收运车辆燃料消耗。2背景驾驶循环是车辆领域用来描述行驶特性... 1研究亮点*识别了垃圾收运过程中的5个不同工作阶段,构建了垃圾收运车辆在4种典型场景下的驾驶循环;*分析了垃圾收运车辆在不同收运模式和工作阶段下的行驶差异,估算了垃圾收运车辆燃料消耗。2背景驾驶循环是车辆领域用来描述行驶特性的有效工具,是量化能源消耗、排放乃至相关车辆设计的基础。但在当前针对垃圾收运车辆的驾驶循环研究缺失,使其实践中仅能借鉴普通重型卡车的标准循环,这不可避免地引入了研究误差。因此,本研究基于西安市垃圾收运车辆的实际运行数据,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垃圾收运阶段的车辆驾驶循环,深入分析了车辆行驶特征,评估了基于构建驾驶循环与普通重型卡车标准循环所预测的燃油消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循环 垃圾车 废物收集和运输 短途行程 运营阶段 燃料消耗估算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输出灵敏度分析
3
作者 黄晓婷 张海标 +2 位作者 李长玉 吕辉 上官文斌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6-754,共9页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PMS)研究参数较多且涉及多项性能设计,针对传统单输出灵敏度分析难以准确度量参数对系统综合性能影响的问题,开展了考虑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PMS多输出灵敏度分析研究。首先...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PMS)研究参数较多且涉及多项性能设计,针对传统单输出灵敏度分析难以准确度量参数对系统综合性能影响的问题,开展了考虑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PMS多输出灵敏度分析研究。首先,建立了PMS的13自由度分析模型,并采用随机变量描述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然后,基于协方差分解求和推导了系统多输出全局灵敏度分析的1阶指标和总体指标;进一步地,结合蒙特卡洛分析提出了一种求解多输出灵敏度指标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某电动汽车悬置系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单输出灵敏度分析可能无法准确地评估参数对系统响应的综合影响,且有可能得到矛盾结果;所提出的多输出灵敏度分析方法则能有效地评估系统参数对系统响应的综合影响,获得更为准确的参数敏感度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不确定性 灵敏度分析 多输出响应
下载PDF
5G技术在智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4
作者 刘红伟 丁明亮 《专用汽车》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将5G技术应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成为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构建分层网联架构,实现车路云协同和远程辅助控制。基于实际道路测试数据显示,5G网络环境...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将5G技术应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成为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构建分层网联架构,实现车路云协同和远程辅助控制。基于实际道路测试数据显示,5G网络环境下系统端到端时延降至10ms以内,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1Gbps,感知探测距离扩展至300m,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系统整体可靠性提升至99%。试验结果表明,5G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智能新能源汽车 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 远程辅助驾驶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
作者 林松 莫锡瑞 陈清华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5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具有便捷、高效和安全等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无线充电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主流方式之一。文章对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类型、优缺点、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在为...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具有便捷、高效和安全等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无线充电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主流方式之一。文章对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类型、优缺点、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全面参考,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无线充电技术 现状 趋势
原文传递
新能源汽车空调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探究
6
作者 赵禹 《汽车维修技师》 2025年第8期29-30,共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也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复杂的算法配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等,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能精确地感知车辆的状态和环境信息,实现高级别的智能决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调系统将整合更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也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复杂的算法配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等,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能精确地感知车辆的状态和环境信息,实现高级别的智能决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调系统将整合更多的控制单元,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更简捷的系统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空调 控制技术 智能化应用
原文传递
智能驾驶环境下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
7
作者 马思远 《汽车测试报告》 2025年第4期55-57,共3页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逐步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为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和续航里程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能量管理策略主要针对经典驾驶工况进行优化,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智能驾驶场景...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逐步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为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和续航里程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能量管理策略主要针对经典驾驶工况进行优化,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智能驾驶场景。该文概述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系统,分析智能驾驶环境下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需求,从基于智能预测的自适应能量管理优化、多源能源系统的智能协同控制优化方面进行能量管理策略优化,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智能驾驶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智能驾驶 能量管理策略
下载PDF
热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红 《南方农机》 2025年第8期138-141,共4页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新能源汽车发展备受关注,但电动汽车推广面临热管理难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热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热泵技术在空调调节、动力电池温控、动力系统冷却及余热利用...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新能源汽车发展备受关注,但电动汽车推广面临热管理难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热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热泵技术在空调调节、动力电池温控、动力系统冷却及余热利用四个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热泵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性能,改善了车厢升温速率和系统COP值,实现了电池温度的精确控制,在高功率输出时有效降低了电机温度,并提升了系统整体能效,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技术 新能源汽车 集成热管理系统
下载PDF
计及实时交通流的电动汽车灵活性多速率联合优化
9
作者 李春燕 赖伟彬 +3 位作者 刘杨 易德荣 杨坤 张谦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7,共8页
由于交通网-电网之间的耦合愈加紧密,电动汽车(EV)作为灵活性资源参与调度的潜力愈加明显。针对现阶段交通网-电网耦合网络对交通流实时性考虑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计及实时交通流的EV灵活性多速率联合优化(MRCO)策略。构建考虑交通拥堵... 由于交通网-电网之间的耦合愈加紧密,电动汽车(EV)作为灵活性资源参与调度的潜力愈加明显。针对现阶段交通网-电网耦合网络对交通流实时性考虑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计及实时交通流的EV灵活性多速率联合优化(MRCO)策略。构建考虑交通拥堵的动态交通模型,基于速度-流量实用模型建立道路实时车流量与等效道路邻接矩阵的关系,提出考虑拥堵的等效最优路径搜索算法;建立以电网侧为主体的EV灵活性实时调度模型,针对交通网-电网的EV调度时间尺度不同的问题,提出基于MRCO的实时滚动优化算法,以适应交通路况实时多变的要求。基于某区域路网及IEEE 33节点系统对所提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在满足用户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提高EV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灵活性 交通拥堵 实时调度 多速率联合优化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高速球轴承优化设计方法
10
作者 杨文 叶帅 +2 位作者 姚齐水 余江鸿 胡美娟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球轴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以轴承最大额定动载荷、最大额定静载荷和最小摩擦生热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进化操作,引入粒子寻优速度控制策略、交叉变异策略和罚函数机制,解决了带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和局部最优问题,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集探索能力;最后,在特定工况下对轴承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从Pareto前沿中优选了内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和节圆直径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6 kN径向载荷、15 000 r/min的高转速工况下,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型深沟球轴承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轴承接触应力下降了21.2%,应变下降了25.6%,摩擦生热下降了16.7%,体现了该方法在收敛性能、寻优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为球轴承的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结构设计 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 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层次分析法 6206型深沟球轴承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复杂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11
作者 陈吉清 张钰奇 +2 位作者 兰凤崇 周云郊 王俊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0,共8页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多项式混沌展开增强全局近似精度以及Kriging捕捉局部特征的优点,利用主动学习策略,自适应地选择最佳样本点,最大程度减少训练样本量,即减少结构性能分析的计算成本,提高分析效率。进一步构建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驱动的多软件协同设计框架,对前、后处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参数化建模、性能分析和后处理的无缝连接,形成一套自动化分析流程。最后,以电池包结构为例进行可靠性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靠性分析 主动学习 代理模型 PC-Kriging 多软件协同
下载PDF
柴油机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分析
12
作者 雷基林 杨雄专 +4 位作者 王伟超 邱越 杨钊乾 毕玉华 莫瑞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行扭振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讨论了轴系结构参数、电磁参数以及激励力矩的获取方法,对增程器轴系进行了解耦计算并与原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电机转子系统的加入使轴系固有频率降低了27.6 Hz,最大振幅降低约21%,共振转速在原机的基础上整体向前推移了约200 r/min,且在前12阶内会增加一个固有频率。并根据增程器工况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电磁参数对轴系的扭振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阻尼与扭振振幅呈线性负相关,但其并不改变轴系的固有频率和共振转速;电磁刚度对扭振振幅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零频的大小,会导致轴系出现低频滚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扭转振动 机电耦合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余热循环利用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动力电池预热研究
13
作者 丁鹏 张美娟 +2 位作者 顾骁勇 张鹏博 高粱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和发动机冷却液传热规律,构建了余热回收模型,搭建了基于废热循环利用的双向预热模型,利用ANSYS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了基于多级串联换热器的双向预热装置,实现了余热双向自动预热功能。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低温预热试验,结果表明:经电池废热预热后的发动机缸体温度保持在40℃,发动机冷却余热则可将电池内部温度保持在30℃,有效改善了其工作环境;同时发动机低温起动过程中,HC和CO排放量减少了40%以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发动机 动力电池 预热 余热利用
下载PDF
考虑驾驶风格与路面影响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14
作者 张冰战 边博乾 +2 位作者 杨梓恒 赵晓敏 邱明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增强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保持制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驾驶员风格和路面附着特性的能量回收方法。首先,根据不同驾驶员数据提取驾驶风格特征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训练驾驶风格辨识模型;然后,通过U-Net网络对路面图像... 为了增强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保持制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驾驶员风格和路面附着特性的能量回收方法。首先,根据不同驾驶员数据提取驾驶风格特征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训练驾驶风格辨识模型;然后,通过U-Net网络对路面图像进行预处理,并使用轻量级网络MobileNet V3训练路面高效辨识模型;最后,结合驾驶风格与路面辨识结果,对车辆前、后轴制动力的变比值进行分配,提出一种考虑驾驶风格与路面附着条件权重来确定再生制动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制定。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路面,制动效能与制动稳定性明显提升;在WLTC与NEDC循环工况中,电池SOC分别提高了2.13百分点、1.02百分点,使整车制动稳定性与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能量回收策略 驾驶风格 路面附着系数
下载PDF
电磁-机械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分析及优化
15
作者 葛帅帅 文一州 +2 位作者 张志刚 吴行 谢正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探究电磁-机械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电机电磁特性及辅助槽对电机电磁转矩脉动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电机、传动系统、壳体总成的电驱动系统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电磁... 为探究电磁-机械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电机电磁特性及辅助槽对电机电磁转矩脉动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电机、传动系统、壳体总成的电驱动系统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电磁激励和机械激励下电驱动系统壳体总成振动特性;研究了定转子开槽结构参数对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定子槽宽、转子槽宽、转子槽间距等敏感参数作为优化变量,构建Kriging响应面模型,对电机辅助槽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机24阶、48阶电磁激励对系统振动的贡献较大,优化后振动加速度频域幅值在24f、f z1、48f处分别下降了32.8%、56.6%、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驱动系统 振动特性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充电枪寻孔策略
16
作者 徐建明 胡浩海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与投票法,提出了一种寻孔接触位置状态识别方法。针对平面接触状态、倒角接触状态和内壁接触状态,分别提出相应的寻孔轨迹规划方法,并采用力/位混合控制将寻孔轨迹规划与力跟踪导纳控制相结合。最后基于机器人充电实验平台,通过寻孔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电 机器人 寻孔策略 支持向量机 力/位混合控制 轨迹规划
下载PDF
电场耦合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耦合机构设计方法
17
作者 苏玉刚 檀竹斌 +2 位作者 胡宏晟 陈丰伟 邓仁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09,I0031,共12页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态EC-WPT系统,以双边LC补偿的动态EC-WPT系统为对象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接收极板在分段式导轨上方移动时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理论推导;给出一种分段式导轨的供电切换策略;以提升系统传输性能及耦合机构抗横向偏移能力等为目标,给出一种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参数设计方法;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接收极板运动过程中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分析;搭建一套实验装置对所设计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极板在相邻两段导轨过渡区域时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趋势与理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线充电 电场耦合 分段式导轨 输出功率波动 耦合机构参数设计
原文传递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逻辑、国际博弈与未来趋势
18
作者 行伟波 武文皓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9,共17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显著的减碳优势和对产业升级的巨大带动作用,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汽车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技术革命爆发和消费者认... 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显著的减碳优势和对产业升级的巨大带动作用,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汽车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技术革命爆发和消费者认同不断提高,中国通过产业政策培育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夯实市场基础后适时退坡,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充分结合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逻辑,体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最优政策路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全球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但传统燃油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出于自身短期利益考量,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制约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而且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不利影响。面向未来,中国政府应在制定行业标准、保护知识产权、提供研发支持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注重提升盈利能力,融合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通过公平竞争促进全球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财政补贴 贸易保护主义
原文传递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设计及多级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19
作者 杜常清 孙嘉豪 +1 位作者 李文浩 任卫群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基于热泵技术,设计了一种充分利用电机余热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采用换热器将各独立回路联系起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针对热管理系统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抗饱和积分模糊控制以及多级模糊控制两种优化型模糊控制。基于AMESim搭建了... 基于热泵技术,设计了一种充分利用电机余热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采用换热器将各独立回路联系起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针对热管理系统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抗饱和积分模糊控制以及多级模糊控制两种优化型模糊控制。基于AMESim搭建了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模型,并建立了工作模式切换及各关键部件的Simulink控制策略模型,对整车的热管理控制效果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0℃下,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与各回路相互独立的热管理系统相比驾驶室加热时间缩短约27.8%,能效比平均提升约31.3%,冬季续驶里程提升约9.57%。优化型模糊控制的控制效果显著提升,冬季驾驶室加热时间缩短约18.4%;夏季驾驶室温度的波动与超调减小,电池冷却时间缩短约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集成式热管理 余热利用 热泵空调系统 多级模糊控制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服务质量改进
20
作者 杜学美 荀伟 贾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4,共9页
针对大数据时代电动汽车企业分时租赁项目服务质量改进问题,基于用户网络评论数据,将文本挖掘技术和质量功能展开相结合,进行顾客需求识别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企业服务质量改进研究,并以上海典型企业EVCARD为例进行验证。首先对爬取的顾... 针对大数据时代电动汽车企业分时租赁项目服务质量改进问题,基于用户网络评论数据,将文本挖掘技术和质量功能展开相结合,进行顾客需求识别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企业服务质量改进研究,并以上海典型企业EVCARD为例进行验证。首先对爬取的顾客评论数据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处理,然后运用正则表达式提取特征情感词对并计算其词频和综合情感值,从中识别出8项需改进的顾客需求项;基于此,应用质量功能展开工具,在质量屋左墙建设中,制定了关注度与综合情感值相结合的顾客需求权重确定方法;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识别出17个服务质量要素并对其进行排序和分级,从定制个性化服务体系等角度为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服务质量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分时租赁 文本分析 情感分析 质量功能展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