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3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林国就 揭斌华 +1 位作者 邹小芸 梁启源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文章在不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前提下,考察了基础油对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影响,并开展了基础油理化指标与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研究,掌握了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80W-90车辆齿轮油... 文章在不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前提下,考察了基础油对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影响,并开展了基础油理化指标与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研究,掌握了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80W-90车辆齿轮油生产过程控制指标,以降低低温表观黏度的质量风险,指导精益生产。结果表明:固定主剂和降凝剂的加入量,混合基础油的黏度指数、密度与成品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较高,可较好地反映80W-90车辆齿轮油的低温表观黏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W-90车辆齿轮油 低温表观黏度 黏度指数 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长寿命轻负荷柴油机油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杨超 邵腾飞 +4 位作者 王莉 谢平平 杨鑫 刘颖 韩健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节能环保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轻负荷柴油发动机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延长换油周期(1.5万km~3万km)的要求对润滑油提出较大挑战。本研究在ACEA轻负荷柴油机油技术平台上自主研制了5W-30 C3+长寿命轻负荷柴油机油,在国Ⅵ轻负... 节能环保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轻负荷柴油发动机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延长换油周期(1.5万km~3万km)的要求对润滑油提出较大挑战。本研究在ACEA轻负荷柴油机油技术平台上自主研制了5W-30 C3+长寿命轻负荷柴油机油,在国Ⅵ轻负荷柴油车上进行了两个3万km换油周期行车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自主产品可以在燃油稀释后保持较好的黏度稳定性,在长里程换油周期后抵抗氧化衰变,具备稳定的碱保持性,低含量的磨损金属数值表现了优异的抗磨性,满足3万km换油周期的技术要求,可为车主节约养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命机油 轻负荷柴油机油 行车试验
下载PDF
油基石墨烯纳米流体黏度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张丽秀 张营 +2 位作者 魏晓奕 王俊海 赵文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5-554,共10页
目的研究添加石墨烯纳米颗粒后润滑油的黏度变化规律,并确定超声时间等因素对石墨烯润滑油黏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两步法”制备石墨烯润滑油纳米流体,并采用XRD和静置观察等技术对石墨烯结构及油基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 目的研究添加石墨烯纳米颗粒后润滑油的黏度变化规律,并确定超声时间等因素对石墨烯润滑油黏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两步法”制备石墨烯润滑油纳米流体,并采用XRD和静置观察等技术对石墨烯结构及油基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通过旋转黏度计检测超声时间、石墨烯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及温度等因素对石墨烯润滑油黏度的影响。结果适当的超声时间有助于降低石墨烯团聚体尺寸和纳米流体黏度;石墨烯纳米流体的黏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加并非总是线性增加,主要归因于石墨烯的特殊二维结构造成层间摩擦和剪切层数量的减少;石墨烯纳米流体的黏度与温度具有强相关性,所有制备的样品黏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对于较高质量分数的石墨烯纳米流体,需要更高的超声时间及功率来对石墨烯团聚体进行分散;石墨烯的特殊层结构影响了纳米流体黏度的变化规律;流体黏度与温度的变化仍是负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黏度 表征方法 超声时间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润滑油中石墨烯分散方法研究现状
4
作者 熊磊 王良旺 +2 位作者 李爽 徐岩岩 周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1-46,共6页
因石墨烯具有自润滑和自修复性能,在润滑油领域引起了大家的研究兴趣。应用在润滑油中时,石墨烯的分散性是难点之一,也是提升润滑性能的前提条件。应用于石墨烯分散的方法有物理、化学两种,物理分散包括机械、超声、球磨分散,化学分散... 因石墨烯具有自润滑和自修复性能,在润滑油领域引起了大家的研究兴趣。应用在润滑油中时,石墨烯的分散性是难点之一,也是提升润滑性能的前提条件。应用于石墨烯分散的方法有物理、化学两种,物理分散包括机械、超声、球磨分散,化学分散包括表面改性、元素掺杂、纳米复合等。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润滑油中石墨烯均匀分散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简要分析了相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石墨烯 分散方法
原文传递
植物油作为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氧化稳定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容容 刘超 +2 位作者 杨驷承 刘婷 刘建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0,95,共8页
植物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润滑性可作为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旨在为评价不同使用功能的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从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两方面综述了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检测方法,讨论比较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植物油在... 植物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润滑性可作为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旨在为评价不同使用功能的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从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两方面综述了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检测方法,讨论比较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植物油在不同行业中氧化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和改善方式的差异。作为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和茴香胺值等理化指标以及氧化诱导时间是常用的评价指标;而对于工业润滑油,酸值、运动黏度和起始氧化温度是常用的评价指标。植物油的使用功能不同,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针对指标要求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或者联合应用多个方法,对于最大程度发挥植物油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食用油 工业润滑油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润滑剂改善柴油机缸盖与螺栓结合面接触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刘志刚 冀树德 +6 位作者 张兴刚 张科 贾伟 齐国栋 高巍 毛玉欣 陈卓群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7期28-31,共4页
针对缸盖与螺栓重复安装存在的结合面损伤问题,选用乐泰8008 C5-A铜基高温抗咬合剂、道康宁G-N plus paste和R P-4652D润滑油三种润滑剂,按照相同的缸盖螺栓安装工艺进行了安装,比较分析了三种润滑剂对于结合面性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缸盖与螺栓重复安装存在的结合面损伤问题,选用乐泰8008 C5-A铜基高温抗咬合剂、道康宁G-N plus paste和R P-4652D润滑油三种润滑剂,按照相同的缸盖螺栓安装工艺进行了安装,比较分析了三种润滑剂对于结合面性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道康宁G-N pluspaste具有最好的抗接触损伤性能,二氧化钼能发挥减磨作用;乐泰8008 C5-A铜基高温抗咬合剂的效果最差,运动黏度大、附着性差,不能很好地附着结合面,润滑剂起不到润滑作用;RP-4652D润滑油间于二者之间,在没有道康宁G-N pluspaste的情况下,也可作为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润滑剂 缸盖 螺栓 结合面 接触性能
下载PDF
我国柴油润滑性检测方法标准的发展与变化
7
作者 鲁怀利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2005年之前,我国一直参照国际标准ISO 12156-1-1997《柴油高频往复设备(HFRR)用润滑剂性能评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进行柴油润滑性试验,直至2005年9月发布实施了我国的第一个柴油润滑性试验方法:SH/T 0765-200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高频... 2005年之前,我国一直参照国际标准ISO 12156-1-1997《柴油高频往复设备(HFRR)用润滑剂性能评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进行柴油润滑性试验,直至2005年9月发布实施了我国的第一个柴油润滑性试验方法:SH/T 0765-200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高频往复试验机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第一版试验方法加以调整修改,于2022年5月实施了第二版试验方法NB/SH/T 0765-2021《柴油润滑性的评定高频往复式试验机法》。结合工作实际,对我国两次发布的试验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性 标准变化 注意事项 发展与变化
下载PDF
植物油基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维民 姜程 +1 位作者 王晓波 刘维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8-475,共8页
采用菜籽油与亚磷酸二正丁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制备了环境友好植物油基润滑油添加剂(PRO)。利用四球试验与SR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了PRO与磷酸三甲酚酯(TCP)在饱和多元醇酯基础油(3970)中的减摩、抗磨以及极压性能。结果表明,PR... 采用菜籽油与亚磷酸二正丁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制备了环境友好植物油基润滑油添加剂(PRO)。利用四球试验与SR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了PRO与磷酸三甲酚酯(TCP)在饱和多元醇酯基础油(3970)中的减摩、抗磨以及极压性能。结果表明,PRO在不同的载荷、浓度、温度等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均明显优于TCP。PRO优异的摩擦学特性主要得益于其在摩擦过程与金属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含有Fe2O3,Fe3O4,FeP与FePO4的边界润滑薄膜,从而起到极压、抗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压 抗磨 润滑添加剂 环境友好 植物油基 合成酯
下载PDF
含纳米石墨烯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董志辉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1期30-32,共3页
纳米石墨烯作为一种杂化轨道组成的多层结构材料,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推广。由于纳米石墨烯自身具备较强的抗摩擦能力,所以很多技术人员会将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润滑油中,如今的纳米石墨烯已经成为航空动力系统中常见的润滑... 纳米石墨烯作为一种杂化轨道组成的多层结构材料,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推广。由于纳米石墨烯自身具备较强的抗摩擦能力,所以很多技术人员会将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润滑油中,如今的纳米石墨烯已经成为航空动力系统中常见的润滑材料。基于此,本文站在摩擦学的立场对含纳米石墨烯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为纳米石墨烯润滑油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烯 润滑油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有机铜盐抗氧剂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俊彦 刘维民 薛群基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8,共4页
由于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催化剂转化器的中毒而减少磷含量,以及满足更长时间的运行和高温条件,润滑油需要在越来越苛刻的条件下使用。ZDDP已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特别是P的浓度限制在0.05~0.08%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新的无P... 由于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催化剂转化器的中毒而减少磷含量,以及满足更长时间的运行和高温条件,润滑油需要在越来越苛刻的条件下使用。ZDDP已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特别是P的浓度限制在0.05~0.08%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新的无P高温抗氧剂来补充ZDDP的作用。近来,有文献报道,过渡金属盐类,特别是铜能够抑制润滑油的氧化,比传统抗氧剂芳胺和酚具有更好的抗氧能力。但对有机铜盐高温抗氧剂的作用机理研究,是近几年来才进行的,时止今日对有机铜盐高温抗氧剂的作用机理仍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对一价铜与二价钢的作用机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本文拟就有机铜盐高温抗氧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润滑油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有机铜盐 抗氧剂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絮凝再生工艺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元虎 陈世江 +2 位作者 尹兴林 曹泰峰 王婷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6,共5页
针对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采用正交试验方案,优化设计絮凝试验,考察了硅酸钠溶液浓度、硅酸钠溶液加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沉降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废机油再生质量的影响;得出了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再生... 针对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采用正交试验方案,优化设计絮凝试验,考察了硅酸钠溶液浓度、硅酸钠溶液加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沉降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废机油再生质量的影响;得出了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再生的最佳工艺参数:硅酸钠溶液浓度为20%,硅酸钠溶液加量为10%,搅拌温度为75℃,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沉降温度为70℃~80℃,沉降时间为16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 废油再生 正交试验 絮凝
下载PDF
车用润滑油在线监测方法与监测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玉梅 王庆年 +2 位作者 曹晓宁 熊伟 李雪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41-1445,共5页
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介电常数作为润滑油品质衰变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发了准确检测润滑油介电常数的玻璃管型车载电容传感器及脉冲调宽式振荡检测电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润滑油综合性能在线监测系统,从而实现了车用润滑油... 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介电常数作为润滑油品质衰变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发了准确检测润滑油介电常数的玻璃管型车载电容传感器及脉冲调宽式振荡检测电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润滑油综合性能在线监测系统,从而实现了车用润滑油的按质换油,克服了'观察换油'或'按期换油'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润滑油 介电常数 电容式传感器 在线监测系统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更换周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纲 王成焘 +1 位作者 陈铭 陈关龙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众、日本尼桑、二汽东风等车辆上,使用15w/40或SD级汽油机机油,经过长期的跟踪试验,定期从试验车辆上抽取油样,在实验室里进行油品理化性能、铁谱和光谱分析,评判油品质量的衰变规律,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众、日本尼桑、二汽东风等车辆上,使用15w/40或SD级汽油机机油,经过长期的跟踪试验,定期从试验车辆上抽取油样,在实验室里进行油品理化性能、铁谱和光谱分析,评判油品质量的衰变规律,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润滑油的更换周期.结果表明,合理地确定换油周期,实行按质换油,才能保证科学地使用汽车发动机润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润滑油 换油周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噻二唑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宋吉亮 李宬学 +1 位作者 王娇 代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1-863,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噻二唑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含黄原酸结构的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含二硫键结构的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硼酸酯(盐)类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含酰胺结构的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噻二唑希夫碱添加剂、含酯或... 综述了近年来噻二唑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含黄原酸结构的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含二硫键结构的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硼酸酯(盐)类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含酰胺结构的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噻二唑希夫碱添加剂、含酯或醚结构的噻二唑衍生物添加剂等一系列单一噻二唑润滑油添加剂。此外,还介绍了纳米颗粒与噻二唑衍生物的复合润滑油添加剂,该类复合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摩擦性能。提出了制备油酸型噻二唑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噻二唑类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及噻二唑纳米微粒润滑油添加剂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二唑衍生物 润滑油添加剂 抗磨减摩 抗氧化 极压性能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两用燃料发动机油抗劣化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元虎 尹兴林 王娇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根据润滑油组分中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出现和变化,研究了开发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与参比油在运行期间,润滑油的氧化值、硝化值、硫化值的变化程度,发现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运行18 000 km后...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根据润滑油组分中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出现和变化,研究了开发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与参比油在运行期间,润滑油的氧化值、硝化值、硫化值的变化程度,发现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运行18 000 km后,其氧化值变化范围为2.45(ABS/0.1 mm)、硝化值变化范围为2.03(ABS/0.1 mm)、硫化值变化范围为3.85(ABS/0.1 mm)。结果表明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有着良好的抗劣化性能,红外光谱技术是研究润滑油抗劣化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燃料发动机油 红外光谱 抗劣化
下载PDF
润滑油变质对发动机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安宇 魏长虹 陈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99,101,共3页
分析了发动机润滑油变质的原因 ,介绍了润滑油污染变质对发动机的寿命及其性能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止润滑油变质的措施。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润滑油 变质 危害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极压抗磨剂对高温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唯 董元虎 +1 位作者 许自立 王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180,共7页
试验采用单因素变化法检测了6种极压抗磨添加剂T405、T321、T306、MoDDP、T203、T205在不同加量、不同温度下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滴点计、锥入度计、四球机、钢网分油器测定加入添加剂后润滑脂的滴点、锥入度、摩擦系数、... 试验采用单因素变化法检测了6种极压抗磨添加剂T405、T321、T306、MoDDP、T203、T205在不同加量、不同温度下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滴点计、锥入度计、四球机、钢网分油器测定加入添加剂后润滑脂的滴点、锥入度、摩擦系数、极压性、抗磨性、钢网分油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向润滑脂中加入添加剂T321后,润滑脂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有显著变化;加入MoDDP对润滑脂75℃时的磨斑直径(D392N30min)影响较大;加入T306和MoDDP对润滑脂150℃时的磨斑直径(D392N30min)影响较大;而加入T405对润滑脂的滴点影响较小,加入T306和T321对润滑脂的锥入度和钢网分油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锂基润滑脂 极压抗磨剂 高温脂 锥入度 滴点
下载PDF
转向架测试6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正解解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玉梅 曹晓宁 +3 位作者 苏建 王秀刚 梁树林 王帆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5,共5页
为了实现转向架实际线路运行状态室内台架模拟,对转向架动态测试的6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正解进行了研究.根据6自由度模拟平台几何结构和参数,利用基于欧拉角的齐次变换矩阵及杆长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位姿变量为未知量、方程数等于作动器数的... 为了实现转向架实际线路运行状态室内台架模拟,对转向架动态测试的6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正解进行了研究.根据6自由度模拟平台几何结构和参数,利用基于欧拉角的齐次变换矩阵及杆长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位姿变量为未知量、方程数等于作动器数的6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正解非线性数学模型,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利用牛顿拉夫逊算法将以位姿元素为变量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转化为以位姿元素增量为变量、Jacobian Matrix为系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来求取近似解,结合实例,验证了6自由度模拟平台正解数学模型及算法的准确性及高效性,为转向架测试6自由度模拟平台的运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 6自由度模拟平台 牛顿拉夫逊迭代 位姿正解 MATLAB SIMULINK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可生物降解润滑油低温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慧智 张绪久 王毓民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传统矿物润滑油降凝机理不能很好地解释可生物降解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将降凝剂T803A分别加入到46#矿物油和可生物降解基础油中,测定了它们的倾点、表观粘度和边界泵送温度。结果表明,可生物降解基础油的低温性能优于传统矿物油。对T... 传统矿物润滑油降凝机理不能很好地解释可生物降解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将降凝剂T803A分别加入到46#矿物油和可生物降解基础油中,测定了它们的倾点、表观粘度和边界泵送温度。结果表明,可生物降解基础油的低温性能优于传统矿物油。对T803A与可生物降解基础油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低温性能 降凝机理 倾点 表观粘度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机油添加剂减摩节能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锐彬 石山 徐厚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0-31,共2页
本文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缸套与活塞环摩擦副试样在机油中含与不含添加剂的润滑条件下进行静摩擦系数测定与快速磨损试验以及发动机台架负荷特性对比试验,探讨了车用发动机机油添加剂的减摩节能效果.
关键词 润滑油 添加剂 摩擦损失 节能 汽车发动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