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响应谱在炮击振动环境的谱编制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益萱 李凯翔 +1 位作者 白春玉 刘继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7-1033,共7页
机载航炮是军机结构振动/冲击最严酷的载荷源之一,基于实测数据得到真实的环境谱,对于军机结构及机载设备的设计与考核非常重要。基于某飞机航炮实测响应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得到炮振环境下单点单次响应的冲击响应谱,并结合国军标和相... 机载航炮是军机结构振动/冲击最严酷的载荷源之一,基于实测数据得到真实的环境谱,对于军机结构及机载设备的设计与考核非常重要。基于某飞机航炮实测响应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得到炮振环境下单点单次响应的冲击响应谱,并结合国军标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基于不同统计数据类型的机载设备炮振环境分类方法,对每一组炮振实测数据进行归纳,得到了炮击振动环境实测谱和规范谱,最后通过某飞机舱段地面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常用的位置区域分类和极值包络区域归纳方法更正确合理,且比行业内普遍采用的随机炮振通用谱更符合炮击真实环境。该方法可直接用于军机结构与机载设备的地面试验验证,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击振动环境 冲击响应谱 编谱方法 试验应用
原文传递
舰载机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参数敏感性研究
2
作者 张飞 白春玉 +2 位作者 陈熠 杨正权 王计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1,共7页
为了同时满足缓冲和突伸性能,舰载机前起落架常采用双腔缓冲器设计。以某型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动力学模型,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缓冲器高、低压腔初始... 为了同时满足缓冲和突伸性能,舰载机前起落架常采用双腔缓冲器设计。以某型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动力学模型,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缓冲器高、低压腔初始压力以及体积占比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压腔初始充填压力和体积占比对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有别于它们对突伸性能的影响,所以对舰载机前起落架缓冲器的设计需不断优化,同时兼顾缓冲和突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起落架 缓冲性能 双腔缓冲器 落震试验 落震动力学
下载PDF
带后掠桨尖旋翼/螺旋桨的悬停气弹特性分析
3
作者 黄薇 池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针对旋翼/螺旋桨的大负扭和后掠桨尖设计在桨叶内部所带来的严重应力应变集中问题,结合三维结构动力学模型、旋翼气动模型和旋翼配平方法,对复合材料旋翼/螺旋桨进行了综合建模与气弹载荷分析,并通过悬停实验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旋翼/螺旋桨的大负扭和后掠桨尖设计在桨叶内部所带来的严重应力应变集中问题,结合三维结构动力学模型、旋翼气动模型和旋翼配平方法,对复合材料旋翼/螺旋桨进行了综合建模与气弹载荷分析,并通过悬停实验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无负扭、大负扭和大负扭带后掠桨尖的桨叶气弹特性,发现大负扭导致桨叶应力集中区域扩大,后掠桨尖使桨尖过渡区域的应力集中区域扩大,集中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螺旋桨 复杂几何外形桨叶 旋翼气弹耦合 三维桨叶力学模型 三维应力应变
下载PDF
带内埋质量超声速悬臂板的颤振特性
4
作者 祁武超 俞浩洋 +1 位作者 田素梅 刘宏亮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提高具有内埋质量升力面的颤振速度,将其简化为带集中质量的矩形悬臂板。基于假设模态法和一阶活塞理论得到颤振模型,进而考察其颤振特性。首先,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建立矩形悬臂板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假设模态法得到带内埋质... 为提高具有内埋质量升力面的颤振速度,将其简化为带集中质量的矩形悬臂板。基于假设模态法和一阶活塞理论得到颤振模型,进而考察其颤振特性。首先,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建立矩形悬臂板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假设模态法得到带内埋质量时的模态属性。其次,引入一阶活塞理论近似求解在超声速条件下的模态气动力,代入结构动力学模型得到颤振方程的时域表达。最后,通过引入指数形式的模态位移将颤振方程变换至频域并通过p-k法求解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通过改变内埋件的位置、质量和数目等参数,得到其对超声速悬臂板颤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悬臂板前缘靠近翼梢区域内埋小质量物体可有效提高升力面的颤振速度,而在翼根附近,颤振速度对内埋质量的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内埋质量 活塞理论 假设模态法 超声速悬臂板
下载PDF
动力吸振器在直升机减振上的应用及效果验证
5
作者 陈浩 马小艳 王之瑞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无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原理和直升机实际指标需求设计了一种可变刚度和可调质量的动力吸振器,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吸振器进行了动特性分析和减振效率分析,最终通过飞行试验验证动力吸振器的实际装机效果。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 基于无阻尼动力吸振器设计原理和直升机实际指标需求设计了一种可变刚度和可调质量的动力吸振器,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吸振器进行了动特性分析和减振效率分析,最终通过飞行试验验证动力吸振器的实际装机效果。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为后续其它型号的动力吸振器研制积累了工程经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振动 动力吸振器 飞行试验
下载PDF
基于CFD/CSD耦合的翼面抖振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周迪 张兴彬 +1 位作者 郭同庆 陆志良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发展一种考虑气动弹性效应的CFD/CSD耦合计算方法,对翼面抖振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抖振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较大尺度分离流动,采用脱体涡模拟方法提高湍流模拟的保真度。针对抖振响应模拟时间历程长、计算量大的特点,基于自主发展... 发展一种考虑气动弹性效应的CFD/CSD耦合计算方法,对翼面抖振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抖振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较大尺度分离流动,采用脱体涡模拟方法提高湍流模拟的保真度。针对抖振响应模拟时间历程长、计算量大的特点,基于自主发展的动态网格自动化生成方法以及非定常流动和气动弹性高效求解技术,从而提高响应计算效率。分别对大迎角三角翼和超临界机翼进行了抖振响应模拟研究,通过与文献或试验结果的比较以及时频特性分析,验证了所发展方法在大迎角抖振和跨声速抖振响应预测中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面 抖振 气动弹性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ACF旋翼主动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7
作者 朱棣文 胡和平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直升机的振动抑制一直是直升机设计和研究的重难点,围绕直升机主动控制技术中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Actively Controlled Flap,ACF)技术介绍了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点。从内外2个部分梳理归纳了ACF的发展历程,由内主要总结了几种国外设计验... 直升机的振动抑制一直是直升机设计和研究的重难点,围绕直升机主动控制技术中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Actively Controlled Flap,ACF)技术介绍了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点。从内外2个部分梳理归纳了ACF的发展历程,由内主要总结了几种国外设计验证的不同构型的压电驱动器,向外则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外环减振控制算法发展过程,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不同算法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结合ACF旋翼主动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脉络阐述分析了ACF振动控制方法的技术潜力及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控制算法 直升机 旋翼动力学
下载PDF
多站位襟翼结构支持刚度设计方法研究
8
作者 轩园明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刚度模拟试验技术经历了二力杆拉压变形模拟、简支梁弯曲变形模拟、铰支可调简支梁模拟、外伸梁变形模拟、主动施加交点支反力等多种方法,逐步解决了弯剪耦合干涉严重、刚度不能连续调节、铰支杆压杆稳定性差、刚度标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刚度模拟试验技术经历了二力杆拉压变形模拟、简支梁弯曲变形模拟、铰支可调简支梁模拟、外伸梁变形模拟、主动施加交点支反力等多种方法,逐步解决了弯剪耦合干涉严重、刚度不能连续调节、铰支杆压杆稳定性差、刚度标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但仍存在多交点刚度不匹配、站位接头变形误差大等问题。本研究以全尺寸前襟试验件静强度试验为对象,通过将静不定约束转化为静定约束,将其余约束变为主动施加的载荷或变形,解决了以往拉压变形模拟、弯曲变形模拟、梁变形模拟等试验方法存在的局部刚度和连接区刚度不匹配、交点位移变形误差大、局部变形过度、标定周期长、刚度模拟精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整套针对多站位、多方向刚度模拟结构试验的从试验载荷设计、载荷处理、载荷施加到试验控制的完整流程的设计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站位方向 刚度模拟 主动施加 设计方法研究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后变形机翼模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良丰 周兰伟 李向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1-349,共9页
为研究典型机翼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毁伤效应及其损伤后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爆炸当量、爆炸方位及爆炸距离等对典型机翼损伤程度的影响,并分析了机翼结构变形程度与模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强度和作用位置... 为研究典型机翼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毁伤效应及其损伤后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爆炸当量、爆炸方位及爆炸距离等对典型机翼损伤程度的影响,并分析了机翼结构变形程度与模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强度和作用位置的变化对机翼结构的损伤及模态频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冲击波强度的增加,机翼结构越早产生变形,对应的各阶模态频率下降越大,其中,二阶频率最大减少了15.02%;爆炸点位于机翼中心正上方时,机翼的变形最大;与无损伤机翼模态固有频率相比,爆炸冲击波作用在机翼中心位置时,各阶模态频率减小幅度最大,减少幅度为8.29%~1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冲击损伤 机翼 模态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弓形梁非等高式滑橇起落架着陆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杨伟超 杨鹏飞 +2 位作者 刘淑彦 张宇航 霍桂臣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76-78,96,共4页
弓形梁非等高式滑橇起落架前后弓形梁高度不同,无法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准确获得其着陆性能。为了准确获得其着陆性能,使用仿真分析方法对具有不同着陆速度和壁厚的起落架着陆过程中的重心过载系数和剩余强度系数开展了研究,并结合试验和... 弓形梁非等高式滑橇起落架前后弓形梁高度不同,无法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准确获得其着陆性能。为了准确获得其着陆性能,使用仿真分析方法对具有不同着陆速度和壁厚的起落架着陆过程中的重心过载系数和剩余强度系数开展了研究,并结合试验和理论分析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使用动力学方法,开展全机着陆冲击分析,得到了全机重心处着陆过载系数;结果表明,着陆速度较小时,随着着陆速度增加,重心处着陆过载系数几乎呈线性增加;而重心处过载系数随着壁厚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随后,基于着陆过载系数,使用静力学分析方法,获得了起落架剩余强度系数,发现起落架壁厚存在最优值。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起落架弓形梁中嵌入内管进行变壁厚设计的方法,相比初始不满足强度要求的设计,该方法大幅提升起落架剩余强度系数至0.2;同时,该方法实现了均匀壁厚起落架不能实现的设计目标,拓展了起落架的设计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橇起落架 着陆过载 强度 非线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考虑入水冲击过程的舱段结构优化
11
作者 何子懿 王晨 +4 位作者 胡奇 董松文 张雨 沈星 张军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3期359-371,共13页
水陆两栖飞机的舱段结构在入水过程中需要承受入水冲击力的作用,对水陆两栖飞机的结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水陆两栖飞机的初始舱段结构模型,基于该结构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获取了结构入水过程中的压强分布。建立了舱段结构的有限... 水陆两栖飞机的舱段结构在入水过程中需要承受入水冲击力的作用,对水陆两栖飞机的结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水陆两栖飞机的初始舱段结构模型,基于该结构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获取了结构入水过程中的压强分布。建立了舱段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了参数分析,探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舱段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虑舱段入水过程中的结构变形与应力分布,搭建了舱段结构优化设计框架;以舱段结构的应力和应变作为约束、减少质量为目标开展优化设计;根据优化后得到的舱段结构,进一步验证了单向耦合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优化结果表明,舱段结构的底面加强筋分布以及底面蒙皮厚度对入水过程中结构产生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舱段结构的设计参数开展优化设计,可以在满足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舱段结构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段结构 水陆两栖飞机 流固耦合 入水冲击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星载二维转台U型架结构轻量化与优化设计
12
作者 魏钰轩 王振宇 +3 位作者 李治国 黄乐弘 杨凯 马玉宝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6-908,共13页
星载二维转台是空间相机等光电设备的主要承载机构,U型架是转台的关键支撑部件。为了对星载二维转台U型架进行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研制高承载比和轻量化的星载二维转台,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星载二维转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U型架。首先,... 星载二维转台是空间相机等光电设备的主要承载机构,U型架是转台的关键支撑部件。为了对星载二维转台U型架进行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研制高承载比和轻量化的星载二维转台,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星载二维转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U型架。首先,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钛合金材料,结合考虑工艺性,设计了一种变截面管状结构U型架。接着,按照基于铺层工艺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对碳纤维U型架进行有限元建模与仿真分析。然后,试制U型架样机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提出一种理论分析法、遗传算法、有限元法相结合的三级优化方法对碳纤维U型架铺层角度、铺层厚度与铺层顺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模态试验与仿真得到的U型架振型完全一致,频率相差在5%以内。初始设计的碳纤维U型架比钛合金U型架质量减少了45.7%,通过对复合材料铺层的优化设计,使U型架质量进一步减少了13.8%,固有频率提升了10.14%。本文所采用的复合材料建模与优化方法正确,设计的碳纤维U型架满足星载二维转台轻量化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 碳纤维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星载二维转台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时变可靠性分析的高效近似最大可能轨迹法
13
作者 邹南征 龚春林 +3 位作者 张云伟 马梦颖 杜思怡 李春娜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现有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处理飞行器复杂时变可靠性分析问题时,具有求解效率过低的缺点。在基于近似最大可能轨迹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离散所得串联系统瞬时可靠度最小的组件决定整个系统可靠度的特点,在最大可能... 现有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处理飞行器复杂时变可靠性分析问题时,具有求解效率过低的缺点。在基于近似最大可能轨迹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离散所得串联系统瞬时可靠度最小的组件决定整个系统可靠度的特点,在最大可能轨迹自适应建模过程中同时考虑轨迹模型的预测误差和预估值增加样本,提出时变可靠性分析的高效近似最大可能轨迹法;采用解析算例验证最大可能轨迹法的有效性,并将该可靠性分析方法应用于水动力涡轮叶片和航天飞机机翼的时变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度相近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对极限状态函数调用次数不高于基于时间离散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可靠性 时间离散 最大可能轨迹 KRIGING模型 自适应采样
下载PDF
基于等几何刚度与质量扩散法的桁架结构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
14
作者 江旭东 牛乾成 +3 位作者 滕晓艳 武子旺 吴昊 连善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5-93,161,共10页
针对瞬态激励下桁架式结构的高承载轻量化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等几何刚度与质量扩散法的桁架结构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通过能量等效原理,将杆件单元的刚度与质量矩阵投影到弱材料等几何背景网格,构建桁架结构的等几何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 针对瞬态激励下桁架式结构的高承载轻量化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等几何刚度与质量扩散法的桁架结构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通过能量等效原理,将杆件单元的刚度与质量矩阵投影到弱材料等几何背景网格,构建桁架结构的等几何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无条件稳定的隐式Newmark时间积分方案求解结构的动态响应。以动柔度最小化为目标,以材料体积用量为约束,建立了桁架结构动力学布局优化模型。基于先离散-后微分敏度分析策略,推导了瞬态优化问题的伴随方程,在时-空离散的动力学系统上实施了一致性灵敏度分析。最后,通过2D和3D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桁架式承力结构的动刚度性能优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柔度最小化 弹性动力学 等几何分析 刚度与质量扩散法 桁架
下载PDF
直升机超临界尾传动轴干摩擦阻尼器碰摩响应边界特性分析
15
作者 金晟 宋立瑶 +4 位作者 曹鹏 李坚 游有鹏 朱如鹏 王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6-769,共14页
为最大化提高直升机功重比,越来越多的直升机设计中应用了超临界尾传动系统,这一系统会导致跨临界振动的产生。安装干摩擦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的抑制直升机尾传动轴跨临界剧烈振动的方法。以某装有干摩擦阻尼器的尾传动轴为研究对象,建立... 为最大化提高直升机功重比,越来越多的直升机设计中应用了超临界尾传动系统,这一系统会导致跨临界振动的产生。安装干摩擦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的抑制直升机尾传动轴跨临界剧烈振动的方法。以某装有干摩擦阻尼器的尾传动轴为研究对象,建立控制方程,并分析系统在传动轴偏心激励下各类碰摩响应的边界特性。建立传动轴/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控制方程;依据扫频获得系统典型碰摩响应特征,使用解析法针对无碰摩响应求解碰摩发生边界,并对同频全周碰摩响应求解其稳定性条件的边界;通过Runge-Kutta法验证了所推导的响应边界,并探讨了响应边界与系统参数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尾传动轴 干摩擦阻尼器 碰摩 响应特性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飞机复合材料蒙皮搭接结构电气性能分析与优化
16
作者 张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022-0025,共4页
本文旨在分析和优化飞机复合材料蒙皮搭接结构的电气性能。通过建立Comsol模型和Simulink等效电路模型,研究电流在结构中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并验证Comsol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电阻值的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蒙皮搭接结构能够提... 本文旨在分析和优化飞机复合材料蒙皮搭接结构的电气性能。通过建立Comsol模型和Simulink等效电路模型,研究电流在结构中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并验证Comsol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电阻值的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蒙皮搭接结构能够提高电气性能,使电流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结构中,从而提高整体的电导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复合材料 蒙皮搭接结构 结构件类型 电气性能
下载PDF
升力加载法在起落架落震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飞 马晓利 +2 位作者 白春玉 杨正权 陈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起落架仿升落震是采用直接在起落架上施加当量升力而非减缩当量质量的方法,考虑了升力对起落架落震性能的影响,更加真实地模拟了起落架的着陆/着舰过程。本研究以某型舰载机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升力加载方式(理论仿升和落震仿... 起落架仿升落震是采用直接在起落架上施加当量升力而非减缩当量质量的方法,考虑了升力对起落架落震性能的影响,更加真实地模拟了起落架的着陆/着舰过程。本研究以某型舰载机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升力加载方式(理论仿升和落震仿升),首先,建立起落架仿升落震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ALTLAS软件对起落架仿升落震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最后,在具有仿升动力模拟装置的落震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不同下沉速度下的结果验证对比,验证了升力加载法在起落架仿升落震中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落震仿升法通过对起落架仿升落震试验系统进行理论建模,实现起落架当量升力加载,是一种可有效辅助于起落架缓冲系统设计和缓冲性能验证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 升力加载法 数值仿真 落震试验 机翼升力模拟
原文传递
含纵向裂纹飞机内压壁板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18
作者 秦剑波 王锋 +2 位作者 吕品 侯成 范学领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7,共9页
飞机机身壁板裂纹扩展分析是飞机损伤容限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损伤容限试验与有限元仿真两方面分析了含纵向裂纹飞机机身内压壁板的裂纹扩展行为与剩余强度特征。采用卧式自平衡试验装置对机身壁板施加内压载荷,以分析壁板的损伤容... 飞机机身壁板裂纹扩展分析是飞机损伤容限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损伤容限试验与有限元仿真两方面分析了含纵向裂纹飞机机身内压壁板的裂纹扩展行为与剩余强度特征。采用卧式自平衡试验装置对机身壁板施加内压载荷,以分析壁板的损伤容限特性。并基于有限元方法模拟内压壁板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分布,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不同长度裂纹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扩展分析结果。将裂纹扩展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为飞机机身内压壁板的损伤容限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损伤容限 机身内压壁板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助飞运载器螺旋传动失效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永刚 王雪松 万志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33-2040,共8页
助飞运载器的螺旋传动缺乏摩擦及温升对其传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建立这种螺旋传动机构的热机耦合模型,并利用真实参数模拟传动接触面的热、力学等特性,通过分析应力、温升数据及其与摩擦系数之间的规律,揭示该螺旋传动的失效机制。数值... 助飞运载器的螺旋传动缺乏摩擦及温升对其传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建立这种螺旋传动机构的热机耦合模型,并利用真实参数模拟传动接触面的热、力学等特性,通过分析应力、温升数据及其与摩擦系数之间的规律,揭示该螺旋传动的失效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螺旋传动在大载荷的高速摩擦作用下,其传动接触面的温度能快速升至454.3℃,其接触应力可达699.4 MPa,高温降低了接触面的材料强度,因此高速滑动的摩擦力将对接触面造成持续破坏,计算结果和故障现象一致,研究成果也对该传动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器 螺旋传动 摩擦热 失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桨叶动力学/强度多学科优化设计
20
作者 余瑾 金坤健 +1 位作者 黄珺 陈艳红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解决板梁构型桨叶设计方案结构超重和疲劳寿命不足的问题,以旋翼桨叶剖面特性展向分布为设计变量,以桨叶频率配置、气弹稳定性和转动惯量为设计约束,组织多学科优化设计,实现减小桨叶结构重量,提高桨叶疲劳寿命并降低桨叶剖面动载荷... 为解决板梁构型桨叶设计方案结构超重和疲劳寿命不足的问题,以旋翼桨叶剖面特性展向分布为设计变量,以桨叶频率配置、气弹稳定性和转动惯量为设计约束,组织多学科优化设计,实现减小桨叶结构重量,提高桨叶疲劳寿命并降低桨叶剖面动载荷的设计目标。取桨叶动载荷最大的高速前飞状态为设计点,采用文中构建的方法,成功实现了该桨叶的调频/减重/减振/提高疲劳寿命优化设计,优化后桨叶结构减重近10%,桨叶控制剖面的动应变降到许用值以下,满足了重量和疲劳寿命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 减振 提寿 多学科优化 桨叶 直升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