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浸没边界-大涡模拟的降落伞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1
作者 张扬 濮天梅 +2 位作者 周春华 欧阳弘扬 童旭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9,I0002,共15页
降落伞充气过程涉及复杂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现象,浸没边界(immersed boundary,IB)方法作为一种边界非协调方法,适合处理这种非线性大变形FSI问题。将Mittal等提出的尖锐界面IB方法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 降落伞充气过程涉及复杂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现象,浸没边界(immersed boundary,IB)方法作为一种边界非协调方法,适合处理这种非线性大变形FSI问题。将Mittal等提出的尖锐界面IB方法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相结合(LES/IB),应用于中高雷诺数(Re)降落伞绕流的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适合复杂外形非均匀湍流的动态Vreman亚格子(Vreman subgrid-scale,Vreman SGS)模型的FSI方法,用于模拟降落伞充气过程。最后,通过经典的圆柱绕流算例(Re=3900)验证所发展的LES/IB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LES/IB方法对平均阻力系数(C_(D))、后缘点平均背压系数(-C_(p,b))和斯特劳哈尔数(St)的计算结果与直接数值模拟、LES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均低于8%。此外,利用发展的Vreman SGS模型对典型的圆伞和十字伞充气过程中的气动性能和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Smagorinsky SGS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降落伞充气呼吸阶段,两者对阻力系数和投影面积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本文FSI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充气 流固耦合 浸没边界方法 大涡模拟 亚格子模型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高空风的火箭最大气动载荷适用性分析
2
作者 程胡华 康钊菁 +3 位作者 商临峰 杨春生 罗东升 韩琛锐 《航天控制》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以探空气球高空风资料为基准,对风廓线雷达、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报第1~4天的高空风及对应最大气动载荷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风精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风廓线雷达、预报第4~1天,风廓线雷达在高度7.6 km及以上的高空风精度明显偏低... 以探空气球高空风资料为基准,对风廓线雷达、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报第1~4天的高空风及对应最大气动载荷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风精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风廓线雷达、预报第4~1天,风廓线雷达在高度7.6 km及以上的高空风精度明显偏低,绝对差超过5 m/s;最大气动载荷精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风廓线雷达、预报第4~1天,风廓线雷达、预报第1~4天的最大气动载荷平均绝对差分别为326.72、126.53、162.26、183.15和212.59,单位为Pa∙rad,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76、0.98、0.96、0.95和0.92。因此,风廓线雷达高空风产生的最大气动载荷精度较低,不能用于火箭飞行的安全保障,需进一步改造提高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飞行安全 最大气动载荷 风廓线雷达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适用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主动式气膜冷却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的影响
3
作者 徐春光 张源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56,共7页
以钝锥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非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可压缩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对钝锥模型肩部台阶喷流和头部逆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不同喷流压强、喷口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式气膜冷却对等离子... 以钝锥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非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可压缩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对钝锥模型肩部台阶喷流和头部逆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不同喷流压强、喷口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式气膜冷却对等离子体鞘套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主动式气膜冷却技术时,喷口的数量、位置及喷流压强对等离子体密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肩部的切向喷流可有效抑制模型壁面附近的等离子体密度,进而可能对高频电磁波的传输和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产生影响。头部逆向喷流可显著改变等离子体的分布情况,不同的逆向喷流参数配置会导致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等离子体鞘套 主动式气膜冷却 热化学非平衡 双温模型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霍尔电场数值模拟方法
4
作者 李恒 金科 +3 位作者 寇勇 李凯 王斌 叶柳青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电磁调控分析中霍尔电场高效数值模拟方法的需求,以磁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构造了双曲形式的霍尔电场控制方程.基于自行开发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求解框架,在非结构混合网格上通过格心有限体积方法建立了新的霍尔...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电磁调控分析中霍尔电场高效数值模拟方法的需求,以磁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构造了双曲形式的霍尔电场控制方程.基于自行开发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求解框架,在非结构混合网格上通过格心有限体积方法建立了新的霍尔电场数值模拟方法.迎风分裂格式基于Rusanov格式,时间推进基于LU-SGS隐式算法.以立方体区域泊松方程算例和分段电极流动通道霍尔电势算例为例对文章数值方法的准确性、收敛特性以及计算效率进行了考核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前数值方法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相同,且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对于立方体区域泊松方程算例,当前方法所需墙上时间为传统方法的28.76%,而对于分段电极流动通道霍尔电势算例,当前方法所需墙上时间仅为传统方法的0.61%.文章提出的新的霍尔电场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磁流体动力学 霍尔效应 泊松方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TDLAS多线吸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台架燃烧场二维分布测量
5
作者 夏晖晖 张顺平 +5 位作者 杨顺华 阚瑞峰 许振宇 阮俊 姚路 黄安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扩张段非均匀流场温度和水汽浓度二维分布的高分辨率测量需求,发展了先进的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TDLAS)燃烧场分布重建技术,该技术通过增加激光测量光路上扫描获得的水汽吸收谱线数目,实现场分布重建问题求... 本文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扩张段非均匀流场温度和水汽浓度二维分布的高分辨率测量需求,发展了先进的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TDLAS)燃烧场分布重建技术,该技术通过增加激光测量光路上扫描获得的水汽吸收谱线数目,实现场分布重建问题求解方程数量的增加;通过联立所有交叉光路下吸收光谱获得的吸光度方程,构建以温度和浓度为未知数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全局寻优模拟退火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实现温度场和水汽分压场的重建。发动机直连台架试验中,采用正交光路布局,设计共16条测量光路(水平5条、垂直11条)的方形光机结构,集成TDLAS测量系统。对5只DFB激光器采用分时直接吸收探测方式,测量频率4 kHz,每条测量光路下可扫描获得5条水汽吸收谱线(7467.77、7444.36、7185.60、7179.75和6807.83 cm),系统在高温炉上开展了多温度台阶标定测试,温度测量偏差在2.7%以内。外场试验中,对16条光路下同步采集到的吸收光谱数据进行离线处理,获得了发动机燃油点火、燃烧、熄火各个状态下的温度场和水汽分压场分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TDLAS多线吸收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场分布准确稳定测量,满足发动机复杂燃烧流场诊断和恶劣工况工程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诊断 场分布二维测量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 全局寻优重建算法
下载PDF
基于锥导理论的变体乘波体构型设计与研究
6
作者 陈丽娟 宋言明 +1 位作者 陈昕雨 祝连庆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章针对乘波体构型飞行器仅能在设计马赫数下表现出最佳气动特性的局限性,基于锥导乘波体设计理论,提出一种变体乘波体设计方案。采用固定的前缘线在不同的马赫数流场下构建乘波体外形,对不同马赫数流场下构建的乘波体外形进行比较,设... 文章针对乘波体构型飞行器仅能在设计马赫数下表现出最佳气动特性的局限性,基于锥导乘波体设计理论,提出一种变体乘波体设计方案。采用固定的前缘线在不同的马赫数流场下构建乘波体外形,对不同马赫数流场下构建的乘波体外形进行比较,设计一种通过改变乘波体下表面来改变自身气动特性,进而能够实现在多种流场条件下保持较高气动特性的变体方案。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构建变体乘波体的气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证明其在流场马赫数变化时升阻比能够始终保持2.4左右,对比变体乘波体同非变体乘波体在变马赫数流场下的气动表现,证明设计的变体乘波体比非变体乘波体对变马赫数流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特性 变体乘波体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劲松 张国栋 +2 位作者 王帅 葛立新 宋征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综合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燃气流地面排导需求及烧蚀风险分析,提出基于地面双面导流装置与高位挡流墙结合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利用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研究总结的燃气流膨胀特性以及导流型面设计方法,解决了地面低高度排... 综合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燃气流地面排导需求及烧蚀风险分析,提出基于地面双面导流装置与高位挡流墙结合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利用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研究总结的燃气流膨胀特性以及导流型面设计方法,解决了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涉及的地面导流装置导流型面气动设计以及尺度控制两个关键问题。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设计与燃气流场瞬态仿真多轮叠代,实现了燃气流排导烧蚀范围合理控制,避免了燃气流低高度排导烧蚀反溅影响箭体。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采用专利支撑的喷水冷却防护方案实现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强烧蚀环境发射系统、发射设施综合防护。基于喷流缩比试验相似性控制方法研制了1∶10比例喷流缩比试验系统,通过喷流缩比试验验证确认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能够实现地面低高度安全、顺畅排导,同时与发射台、导流装置结构融合的阵列喷水方案能够行之有效解决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地面低高度排导强烧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燃压运载火箭 地面排导 低高度排导 燃气流场 喷水防护 喷流缩比试验
下载PDF
攻角影响下的椭锥中心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8
作者 郑文鹏 陆小革 易仕和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攻角变化是真实飞行条件下常见的飞行变量之一,由此引起的流动结构、热力分布等特征变化不可忽视.为研究攻角对于流向涡失稳相关的三维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选用长短轴比为4:1的椭锥模型,针对其迎风面中心线边界层转捩机制及其随攻角变化... 攻角变化是真实飞行条件下常见的飞行变量之一,由此引起的流动结构、热力分布等特征变化不可忽视.为研究攻角对于流向涡失稳相关的三维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选用长短轴比为4:1的椭锥模型,针对其迎风面中心线边界层转捩机制及其随攻角变化规律开展了风洞试验研究.采用温敏漆(TSP)技术与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得到了不同攻角时沿流向方向温升曲线以及流向、横切向的边界层精细结构图像,分析了转捩起始点、扰动波特征频率以及边界层精细结构随攻角的变化规律,并基于由脉动压力测试得到的边界层扰动波特征频率和幅值信息对所得规律做了进一步论证与解释.主要结论如下:在0°~2°攻角变化范围内,椭锥中心线边界层均经历了由层流至湍流的演化过程,边界层转捩过程由低频特征频率主导,随攻角增大扰动特征频率增大但幅值不变,且转捩起始点对于攻角的变化不敏感,而当攻角增大至5°时,在观测范围内边界层能维持扰动波的稳定增长,边界层未演变至湍流阶段,转捩明显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 椭锥 流动显示 压力频谱 转捩
下载PDF
内外流一体化气动热模拟一致性研究
9
作者 张旭辉 王兆伟 姚冉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为Roe的FDS,时间格式为LU-SGS。在FD-20a激波风洞中开展风洞试验,来流马赫数Ma∞=6,单位雷诺数ReL=1.14×10^(7)~2.98×10^(7) m^(-1),迎角α=0°~8°。仿真与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沿流向流动干扰复杂程度增大,热流模拟一致性降低;压缩面流动以附着流和小分离为主,仿真与试验一致性较好,平均差异约22.3%;在分离与激波边界层干扰等作用下,与压缩面相比,内流的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其中喉道平均差异约43.5%,隔离段平均差异约31.8%。受Edney型激波干扰的作用,唇口的仿真与试验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最大差异达到100%。从网格、数值方法、非定常特性和不确定度评估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沿流向气动热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流一体化 气动热 激波风洞 数值仿真 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激光散斑背景纹影的高焓等离子体流场测量
10
作者 石伟龙 张子俊 +1 位作者 李晓辉 甘才俊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是一种重要的高焓流场模拟设备,因其存在高焓、极低密度和强自发光等极端流场条件,传统流场显示和测量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流场结构。本文针对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的流场特性,研究了基于激光散斑的背景纹影技术。激... 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是一种重要的高焓流场模拟设备,因其存在高焓、极低密度和强自发光等极端流场条件,传统流场显示和测量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流场结构。本文针对高频感应等离子体风洞的流场特性,研究了基于激光散斑的背景纹影技术。激光散斑背景相比于传统打印/喷涂散斑背景,其散斑成像质量与相机焦距无关,且具有高亮度、短脉冲时间和单色性等优点,系统灵敏度和抗杂光干扰能力显著提高。本文采用光流算法计算背景散斑位移,提高了低密度流场微小位移的计算精度;在高频感应风洞测量获得了球头模型脱体激波结构,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的激波形状和位置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背景纹影技术在极端流场条件中的测量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流场 等离子体 背景纹影 激光散斑 光流算法
下载PDF
基于伪谱法的有限推力远程交会轨迹优化
11
作者 柳明星 冯彦军 +1 位作者 连晓斌 王彦革 《计算机仿真》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针对末端时间自由的有限连续推力航天器远程交会问题非线性强,计算量大,优化过程复杂,难以得到收敛的数值解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求解的远程交会轨迹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末端时间自由的共面轨道航天器远程交会模... 针对末端时间自由的有限连续推力航天器远程交会问题非线性强,计算量大,优化过程复杂,难以得到收敛的数值解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求解的远程交会轨迹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末端时间自由的共面轨道航天器远程交会模型,通过高斯伪谱法将该优化模型转化为一组可以迭代求解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以任务燃料消耗最优作为代价函数,求解得出航天器共轨道面远程交会优化轨迹与推力控制序列。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计算速度较快,实时性好,能够准确快速实现远程交会的目标,可为航天器远程交会任务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谱法 有限推力 远程交会 轨迹优化
下载PDF
上层大气层气固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陶瑞灵 王智慧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8,共14页
海拔100~300 km的上层大气层内,主要成分之一的原子氧化学活性高,容易在超低轨飞行器表面材料上发生吸附和侵蚀现象,显著改变壁面的物理化学状态和气固相互作用特征,进而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性能.由于时空尺度差异和成本限制,目前的地面试... 海拔100~300 km的上层大气层内,主要成分之一的原子氧化学活性高,容易在超低轨飞行器表面材料上发生吸附和侵蚀现象,显著改变壁面的物理化学状态和气固相互作用特征,进而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性能.由于时空尺度差异和成本限制,目前的地面试验手段和模拟方法很难复现上层大气层真实空间环境的气固相互作用过程.针对这一难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分子动力学等效模拟方案,让气体分子在短时间内高频入射材料表面,来反映真实环境中长时间低频率的气固相互作用过程,从而研究上层大气层不同海拔高度的空间环境中,原子氧在典型航天材料壁面的吸附/侵蚀状态演化过程以及动量适应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等效原则时,这种模拟方案能够合理地反映相关的真实物理图像,展示了洁净壁面从少量吸附到大量吸附原子氧,再到原子氧侵蚀壁面表层结构形成松散氧化物的3阶段演化过程,同时也给出了高速入射的气体分子在相应壁面状态下的动量适应特征.另外,本文也研究了上层大气层另一主要组分N_(2)的存在对原子氧吸附、侵蚀和适应过程的影响.这一研究可加深人们对上层大气层气固相互作用过程的认识,并为新一代飞行器的气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大气层 气固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 适应系数 超低轨 大气阻力
下载PDF
一种贝叶斯网络的卫星姿态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强 刘恩雨 +1 位作者 何旭 张伟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姿态控制系统是卫星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高昂的造价,发生故障会引发恶劣的影响。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也逐渐复杂,其可能发生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大。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故障诊断结果缺少置信度、鲁棒性较差以及易... 姿态控制系统是卫星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高昂的造价,发生故障会引发恶劣的影响。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也逐渐复杂,其可能发生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大。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故障诊断结果缺少置信度、鲁棒性较差以及易发生过拟合的缺点,在对贝叶斯统计和深度学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线性层与贝叶斯卷积层的Bayesian Le Net结合的网络模型。通过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飞轮部件的故障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而采用该模型对故障仿真,并与贝叶斯全连接神经网络与传统Le Net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飞轮可能发生的三种故障前提下,上述网络模型准确率较高,过拟合现象较轻。验证了上述网络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故障诊断 贝叶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高速平板边界层中定常条带的前缘感受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洋 赵磊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6,I0001,共14页
来流湍流度较高时,自由流涡波可在边界层内激发流向条带结构,并引起边界层的旁路(bypass)转捩。本文采用调和线性化Navier-Stokes方程(harmonic linearized Navier-Stokes,HLNS)方法模拟平板边界层条带对自由流涡波的前缘感受性,并通过... 来流湍流度较高时,自由流涡波可在边界层内激发流向条带结构,并引起边界层的旁路(bypass)转捩。本文采用调和线性化Navier-Stokes方程(harmonic linearized Navier-Stokes,HLNS)方法模拟平板边界层条带对自由流涡波的前缘感受性,并通过直接数值模拟验证了HLNS方法的可靠性。针对马赫数4.8的高速平板边界层,分析了零频涡波激发定常条带的前缘感受性过程及定常条带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外的自由流涡扰动对边界层条带的发展存在持续的激励作用;对于固定展向波数的自由流涡波,法向波数为0时激发的条带幅值最大;自由流涡波的法向波数在小于临界角度时仅影响条带的幅值,而不影响条带扰动的形函数剖面。随着当地雷诺数的增加,条带的幅值演化和形函数剖面呈现出很好的相似性;当地无量纲展向波数β=0.18时,归一化幅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常条带 前缘感受性 自由流涡波 HLNS方法 高速边界层
下载PDF
逆向射流对高超声速升力体构型的减阻特性研究
15
作者 王林 王宇楠 +3 位作者 罗振兵 周岩 谢玮 刘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1-892,共12页
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阻力,严重限制了其飞行性能,并增加了飞行器表面的热负荷和材料应力。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射流孔数量、位置和攻角对升力体减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孔数... 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阻力,严重限制了其飞行性能,并增加了飞行器表面的热负荷和材料应力。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射流孔数量、位置和攻角对升力体减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孔数量的增加,整体减阻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升力体头部的高压区域,但也导致四周流场的不稳定性增强。射流孔位置对激波脱体距离和“气膜”厚度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增大攻角会导致整体减阻率下降,但对局部减阻率影响较小,同时会增加上下壁面之间的压差。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在20 km和55 km高空条件下,这3种因素对减阻性能的影响规律保持一致。研究结果为设计高效减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射流 减阻 升力体 高超声速飞行器 激波
下载PDF
高超声速火箭橇气动特性优化与风洞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学文 闫华东 +1 位作者 吕水燕 李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6,共11页
为研究如何在不额外增加稳定装置的基础上提高超声速条件下火箭橇的在轨运行稳定性,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高超声速火箭橇气动特性优化设计,并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后的橇体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基于SST湍流模型、N-S... 为研究如何在不额外增加稳定装置的基础上提高超声速条件下火箭橇的在轨运行稳定性,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高超声速火箭橇气动特性优化设计,并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后的橇体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基于SST湍流模型、N-S控制方程的火箭橇气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通过经典双椭球模型对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气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开展橇体气动外形设计,对整流板俯仰角、侧偏角以及前、后滑靴的位置进行优化。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后的橇体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研究,分析马赫数、雷诺数以及轨道和地面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箭橇高超声速气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的精度约为86.94%,可以用来模拟火箭橇在高超声速流场中的气动特性;在Ma=5时,优化后的模型相较于优化前的模型,气动阻力减小了约23.57%,气动升力减小了约38.49%;随着马赫数的增加,橇体阻力系数呈下降趋势,当Ma从4增加到6,橇体的阻力系数下降约19.98%;橇体升力系数与俯仰力矩系数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Ma=5,当雷诺数从1.80×10^(7)变化到3.60×10^(7)时,橇体的阻力系数与俯仰力矩系数分别增加约8.95%和13.09%;轨道和地面会导致橇体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同时增加,其中俯仰力矩系数的变化最为显著,3组对比试验的俯仰力矩系数平均增量约为992%。该研究可为高超声速火箭橇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气动特性 气动外形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基于现代试验设计的风洞天平校准方法
17
作者 刘春风 王瑞庭 +2 位作者 王雪枫 何啸天 张婷婷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风洞天平的校准精度直接决定了风洞试验的气动载荷测量精度,为了提升天平校准的质量和效率,以BCS-100天平校准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现代试验设计方法(modern design of experiments,MDOE)开展了风洞天平校准研究。针对单因子变量法(one f... 风洞天平的校准精度直接决定了风洞试验的气动载荷测量精度,为了提升天平校准的质量和效率,以BCS-100天平校准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现代试验设计方法(modern design of experiments,MDOE)开展了风洞天平校准研究。针对单因子变量法(one factor at a time,OFAT)天平校准中存在系统误差与响应量耦合的问题,采用MDOE的随机、重复和分块策略控制校准的系统误差,并选定响应面理论的中心复合设计方法生成校准矩阵。校准矩阵共计86个样本点,包括64个分级因子点、12个轴向因子点和10个中心因子点,其中所有样本点的加载顺序做随机化处理,并作为一个样本块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加载,中心因子点则用于满足重复原则。最后开展了OFAT和MDOE的对比校准,拟合载荷的残差正态概率分布显示MDOE校准中横侧向分量的样本点独立性更强,样本点残差最高可降低84%;检验载荷显示MDOE和OFAT两种方法中天平所有分量的综合加载重复性持平,MDOE校准中横侧向分量的综合加载误差最高可降低54%。研究表明MDOE能够有效降低校准的系统误差,提升横侧向小量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天平 校准 现代试验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 综合加载重复性 综合加载误差
下载PDF
压力影响硅基防热材料界面多相催化的微观机理研究
18
作者 李芹 杨肖峰 +1 位作者 董威 杜雁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5,I0002,共13页
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是阐明高温壁面效应微观致热机理、深化高速飞行器非平衡气动热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通过人为增加压力实现计算效率提升的微观模拟,往往会导致反应路径和速率系数差异,进而影响气动热,造成机理认知偏差。采用基于R... 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是阐明高温壁面效应微观致热机理、深化高速飞行器非平衡气动热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通过人为增加压力实现计算效率提升的微观模拟,往往会导致反应路径和速率系数差异,进而影响气动热,造成机理认知偏差。采用基于ReaxFF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方法,以离解氧原子在硅基防热材料表面的催化复合反应体系为对象,计算分析了不同气相压力条件下的基元反应速率、表面覆盖率和复合系数,用于获得基元反应速率常数与压力的量化关系,明确通过增压提高计算效率的上限范围。结果表明,增压可导致主导反应路径从吸附相间作用至气相-吸附相作用的转变,且使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压力的关系偏离实验/飞行条件下的规律。在1200 K条件下、单原子碰撞的压力范围内,各基元反应步骤的速率常数均随压力的降低而下降。其中,ER1~ER3复合反应的速率常数随压力呈近似线性变化,速率常数分别与压力的1.10179、1.01686和0.91654次方呈线性关系;LH1~LH3复合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压力呈对数关系,且对数前因子显著小于非单原子碰撞区;热解附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压力呈指数关系。根据气相压力影响催化反应机制的微观机理,以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压力关系可以稳定解析为判据,提出了人为增加压力的约束上限条件:以体系高度为特征长度的努森数应大于102量级,以保证气固单原子碰撞。相关研究为气固界面反应的分子模拟方法和防热材料微观催化数据的累积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作用 多相催化 气相压力 主导路径 反应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反无人机网捕发射参数误差可行域分析
19
作者 何举 竺伟梁 +2 位作者 庞兆君 赵真 杜忠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19,共9页
针对“低、慢、小”无人机网捕任务存在发射误差问题,基于弹簧质点法和Hertz碰撞理论建立了地面环境下绳网的展开碰撞动力学模型。提出理想工况和非理想工况绳网成功抓捕的判据,通过大量数值仿真分析绳网在给定发射距离、发射角度下牵... 针对“低、慢、小”无人机网捕任务存在发射误差问题,基于弹簧质点法和Hertz碰撞理论建立了地面环境下绳网的展开碰撞动力学模型。提出理想工况和非理想工况绳网成功抓捕的判据,通过大量数值仿真分析绳网在给定发射距离、发射角度下牵引体的发射速度误差和发射时间误差可行域;并采用一种带有激光测速机构的绳网地面发射装置验证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仿真和地面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发射距离、发射角度下,发射速度和发射时间存在一定误差时绳网仍具有较高的抓捕容错率;仿真结果和试验展开过程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对实际抓捕任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捕无人机 绳网地面试验 发射误差 可行域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平台协同观测的空间目标精密定轨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李子奇 汪洪源 李传恭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针对单星观测平台在仅测角条件下对空间目标进行定轨的不适定,导致定轨精度较低的问题,为提升定轨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平台协同观测的空间目标定轨方法。首先,通过将双平台观测视为双目观测系统,并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实现目标空间位置解... 针对单星观测平台在仅测角条件下对空间目标进行定轨的不适定,导致定轨精度较低的问题,为提升定轨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平台协同观测的空间目标定轨方法。首先,通过将双平台观测视为双目观测系统,并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实现目标空间位置解算;然后,将解算的目标位置与测角信息联合输入至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最后,通过目标状态预测、观测预测、无迹变换和状态更新等步骤实现目标轨道确定。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18 min内实现目标轨道参数精确反演,目标平均定位误差小于1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测量原理 多传感器目标位置解算 无迹卡尔曼滤波 目标轨道确定 双平台协同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