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
1
作者 秦超 周洪海 +2 位作者 贺帅 徐振邦 朱赫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4-703,共10页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采用主动阻尼方法抑制共振峰,微振动模拟采用基于线性系统频响函数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前六阶的模态频率分布均小于10 Hz,被动隔振系统能大幅抑制10~200 Hz频段内的地面微振动;主动隔振能够实现14 dB的隔振系统共振峰衰减效果。微振动模拟功能能够有效产生接近星上的单频和多频真实扰动线谱,在特定频谱的扰动模拟实验中,幅值最大误差为5.9%,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多功能一体化实验平台的各项功能均能满足地面模拟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实验 有限元分析 主动隔振 被动隔振 微振动模拟
下载PDF
碳膜原子氧传感器研制及地面性能测试
2
作者 把得东 刘凤琼 +8 位作者 王鹢 卢子伟 郭兴 冯展祖 柳青 田海 贺援际 赵伟利 陈桐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研制低地球轨道(LEO)原子氧(AO)探测器并且开展AO环境在轨监测对于LEO航天器设计及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阻分析法的碳膜AO传感器因工作时间较长、响应线性度较好且无污染,在国内外得到较多应用。为优化AO在轨监测手段,设计了一种矩... 研制低地球轨道(LEO)原子氧(AO)探测器并且开展AO环境在轨监测对于LEO航天器设计及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阻分析法的碳膜AO传感器因工作时间较长、响应线性度较好且无污染,在国内外得到较多应用。为优化AO在轨监测手段,设计了一种矩形碳膜AO传感器:采用阴极电弧放电工艺制备了厚约2.5μm的AO敏感碳膜;利用AO地面模拟设备,测试了传感器的性能,并表征了碳膜在AO作用前后的形貌。结果显示,传感器碳膜的初始电阻与AO试验过程中的实时测量电阻的比值R0/R与AO积分通量F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测试结果推导,该传感器能探测的最大AO积分通量约为2.29×10^(21)atom·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碳膜传感器 电阻测量 剥蚀率
下载PDF
新时期航天器环境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
作者 杨晓宁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空间事业的发展对航天器环境工程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为该专业技术进步和领域延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10年来,伴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领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回顾了... 空间事业的发展对航天器环境工程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为该专业技术进步和领域延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10年来,伴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领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围绕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行、深空探测新任务、低轨巨型星座建设等提出的新需求,分析了航天器环境工程将面对的挑战和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结合具体工作内容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LEO辐射环境在轨探测与数据应用、特殊空间环境效应与防护、火星探测器特殊力热环境试验技术和航天器产品环境试验ISO标准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过程中,航天器环境工程必将伴随着航天器整体技术的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环境工程 空间环境效应 环境试验 中国空间站 低轨星座 深空探测
下载PDF
舱外航天服除湿装置除湿及再生特性
4
作者 张震 杨润泽 +4 位作者 卞强 臧华兵 梁志伟 李广利 尚文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0,共6页
在舱外航天服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除湿装置能够对介质气体中湿气进行去除,可有效提高CO_(2)分压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为适应舱外航天服的使用模式、出舱时间,同时延长除湿装置在舱外航天服中的使用次数,提出了使用舱外航天服氧瓶... 在舱外航天服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除湿装置能够对介质气体中湿气进行去除,可有效提高CO_(2)分压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为适应舱外航天服的使用模式、出舱时间,同时延长除湿装置在舱外航天服中的使用次数,提出了使用舱外航天服氧瓶剩余氧气进行硅胶吹扫再生的方法,为分析除湿装置的除湿特性、再生特性以及使用模式对其性能影响,首先对比了氯化钙、变色硅胶和细孔硅胶等干燥剂的物理特性和除湿性能;其次,采用纯氧吹扫的方式对变色硅胶进行了除湿再生试验研究;最后,对比分析了除湿装置使用模式对其除湿性能的影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CaCl_(2)颗粒的除湿效果优于变色硅胶,但吸湿后CaCl_(2)干燥剂会出现坍塌短路的现象;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变色硅胶的连续除湿时间为32 h,而细孔硅胶的连续除湿时间为23 h;除湿过程经过暂停后,除湿特性发生变化,间断模式的出口绝对湿度随着除湿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并且高于正常模式下的出口绝对湿度。变色硅胶的物理特性稳定且在满足除湿要求下的除湿时间较长,更适用于该系统中的除湿装置;且变色硅胶经过纯氧吹扫后可循环使用,具备多次除湿功能;间断模式会造成硅胶内部含水量的重新分配,降低除湿装置内硅胶的整体吸湿能力。本研究为舱外航天服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除湿装置干燥剂的选择以及再生特性的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除湿装置 硅胶 除湿 再生
下载PDF
卫星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充放电效应试验
5
作者 陈益峰 王金晓 +5 位作者 冯娜 秦晓刚 杨生胜 季启政 韩炎晖 柳青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基二次表面镜 空间充放电效应 静电放电频次 表面充电电位
下载PDF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防热层温度测量方法
6
作者 邹昕 饶炜 +3 位作者 李莹 韩承志 张荣华 高阳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行在轨测温的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测温探头热电偶元件选取、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以及信号集中放大变换和自动冷端补偿等。开展全量程标定和风洞专项试验验证,证明所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1300℃以下烧蚀温度变化全过程测量,测量精度达到0.28%。该温度传感器已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上成功应用,可为进/再入航天器烧蚀温度在轨测量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进入过程 温度传感器 柱塞式结构 U形结构 热电偶
下载PDF
航天器多级自由边界模拟系统姿态平衡协调控制
7
作者 张大志 骆巍 +1 位作者 刘闯 朱万铖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了消除天地力学环境不一致对航天器在轨运行精度的影响,需要在地面开展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环境模拟试验,因此针对航天器的设施部分和平台部分,在航天器上、下两端建立了自由边界模拟系统和自动控制模块,通过力闭环和位移闭环对航天器重... 为了消除天地力学环境不一致对航天器在轨运行精度的影响,需要在地面开展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环境模拟试验,因此针对航天器的设施部分和平台部分,在航天器上、下两端建立了自由边界模拟系统和自动控制模块,通过力闭环和位移闭环对航天器重力卸载过程的平衡协调控制算法进行了设计和实施;并通过硬件设施搭建和软件程序编写完成现场试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也为未来航天器地面模拟试验中重力卸载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并积累了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自由边界模拟 自动闭环控制 姿态平衡协调控制
下载PDF
板壳结构在声振联合试验下的振动响应耦合分析
8
作者 张学成 阎金贞 +5 位作者 张保刚 秦旭峰 孙晓凤 吴君辉 张国军 刘陆广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板壳组合结构在声振联合作用下的响应预测方法。方法在噪声试验、振动试验和声振联合试验响应曲线的基础上,分析板壳组合结构在噪声和振动同时激励下的响应耦合规律,并根据噪声试验和振动试验的响应极值包络... 目的研究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板壳组合结构在声振联合作用下的响应预测方法。方法在噪声试验、振动试验和声振联合试验响应曲线的基础上,分析板壳组合结构在噪声和振动同时激励下的响应耦合规律,并根据噪声试验和振动试验的响应极值包络法,来预测在声振联合试验作用下板壳结构的响应分布。结果声振联合试验响应曲线近似于噪声试验和振动试验的最大值包络线,噪声的面激励和随机振动的基础激励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对结构响应起着主要影响。试验件的噪声试验和振动试验响应曲线在给定的频率点出现相交,小于交越频率的声振联合试验响应与振动试验高度吻合,高于交越频率的响应则以噪声试验为主。结论在工程实际中,可以直接利用振动试验和噪声试验的响应数据对声振联合试验的响应进行预测。由于交越频率难以事先获得,因此响应叠加法在实践中更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振联合试验 板壳结构 环境载荷 交越频率 响应预测 极值包络法
下载PDF
基于势能守恒的被动式微低重力模拟系统平衡因素
9
作者 兰超 韩大鹏 +1 位作者 王兆魁 陈力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针对势能守恒系统中的关节力矩和阻尼展开分析,依据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仿真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关节力矩、弹簧组件中阻尼是影响被动式微低重力模拟系统平衡的关键控制参量.同时,根据系统受激励后的特性提出一... 针对势能守恒系统中的关节力矩和阻尼展开分析,依据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仿真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关节力矩、弹簧组件中阻尼是影响被动式微低重力模拟系统平衡的关键控制参量.同时,根据系统受激励后的特性提出一种阻尼系数取值的单曲函数定量约束的方法,并进行案例研究,为相关系统的平衡性研究提供定量依据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补偿 被动补偿 关节力矩 阻尼 动力学建模
下载PDF
面向月球基地的自循环热管理及发电系统研究
10
作者 孙培杰 王长焕 +4 位作者 李双菲 王东保 吕小静 翁一武 卜劭华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3,共8页
针对月球基地热管理需求,根据月面热环境特点,设计了一种面向月球基地的新型自循环热管理及发电系统。系统将有机朗肯循环(ORC)和喷射制冷循环(ERC)相结合,以仪器设备散热和太阳能或核能废热为热源,以外部冷背景为冷源,系统内一部分的... 针对月球基地热管理需求,根据月面热环境特点,设计了一种面向月球基地的新型自循环热管理及发电系统。系统将有机朗肯循环(ORC)和喷射制冷循环(ERC)相结合,以仪器设备散热和太阳能或核能废热为热源,以外部冷背景为冷源,系统内一部分的工质吸收热源,通过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另一部分工质通过蒸发器吸收航天员日常工作环境中的热量,为航天服和科学研究提供冷量。系统不需要外部电力,可以独立运行,实现发电与制冷。经分析模型计算,在满足月球基地热量收集、传输和排散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最大废热制冷率40%以上,总废热利用效率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基地 有机朗肯循环 自循环热管理 喷射制冷循环 发电
下载PDF
基于微型空间相机的红外加热笼仿真与设计
11
作者 黄春玮 张旭升 郭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在航天器热控技术领域,常采用红外加热笼模拟各表面的到达外热流,但随着模拟表面特征尺寸的逐渐变小,需要重新评估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某微型空间相机,以对外热流最为敏感的散热面为研究对象,开展红外加热笼仿真分析... 在航天器热控技术领域,常采用红外加热笼模拟各表面的到达外热流,但随着模拟表面特征尺寸的逐渐变小,需要重新评估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某微型空间相机,以对外热流最为敏感的散热面为研究对象,开展红外加热笼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红外加热笼-黑片热流计的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传统红外加热笼控制方法对模拟表面总到达能量和热流密度均匀性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通过适当扩大加热笼尺寸和调整热流计粘贴位置,提高模拟表面的热流密度均匀性,保证总到达能量满足保守设计原则。对比分析得出,优化设计前后散热面热流密度的统计方差由102.0下降至27.0、均匀性提升效果显著。本文研究内容也可为其他空间微小表面外热流的准确模拟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加热笼 微型空间相机 黑片热流计 热流密度均匀性
下载PDF
空间目标轨道外热流计算及辐射特性研究
12
作者 郑鸿儒 马岩 +2 位作者 张帅 王建超 曲友阳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本文针对空间目标受到的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地球反照辐射,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法,基于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编写了仿真程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进一步地,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受到的轨道外热流,采用带帆板的网格对有无遮挡... 本文针对空间目标受到的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地球反照辐射,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法,基于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编写了仿真程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进一步地,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受到的轨道外热流,采用带帆板的网格对有无遮挡情况下各表面受到的轨道外热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地模式下考虑遮挡后,−Y表面平均热流值降低了53.79 W/m^(2),+Y−Z侧帆板表面平均热流值降低了32.05 W/m^(2)。结合表面材料属性,分析了各表面的温度特性,并结合帆板温度的在轨遥测数据,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最后,计算了两种模式下各方向的红外辐射强度。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模式下各表面受热流的影响不同,对地模式下各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而对日模式下各表面热流较为稳定。两种模式下,太阳能帆板的温度较高,辐射强度较大,具有明显的红外特征,便于开展红外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外热流 空间目标探测 红外辐射 蒙特卡洛方法
下载PDF
短时大流量蒸汽引射用供汽系统方案设计与验证
13
作者 夏爽 朱昊伟 +3 位作者 超力德 徐勇 何勇 梁国柱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针对短时间大流量蒸汽引射系统的用汽需求,采用锅炉-蓄热器式供汽系统方案并进行该系统的方案设计和验证试验。从供汽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结合引射用汽要求,进行系统性能、结构与测控方案设计。系统性能与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热力计算... 针对短时间大流量蒸汽引射系统的用汽需求,采用锅炉-蓄热器式供汽系统方案并进行该系统的方案设计和验证试验。从供汽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结合引射用汽要求,进行系统性能、结构与测控方案设计。系统性能与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热力计算、结构选型和蒸汽管道设计,通过热力计算得到充放汽压力、蓄热器体积和蓄热量等参数,结合理论计算和规范系列进行锅炉和蓄热器结构选型,通过充放汽原理和现场情况进行蒸汽管道的布局、尺寸和压降设计计算;系统测控方案设计部分包括功能分析及方案选择、测点布置、阀门选型。以某液体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蒸汽引射用锅炉-蓄热器式供汽系统(用汽时间不大于300 s,最大蒸汽流量为94 t/h,用汽压力为0.8 MPa)为案例进行方案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工作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况下锅炉-蓄热器式供汽系统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引射 锅炉 蓄热器 供汽系统 高空模拟试验
下载PDF
空间环境控温热沉结构优化试验
14
作者 刘伟成 马跃兰 +2 位作者 闫格 李文昇 魏志斌 《价值工程》 2024年第9期81-84,共4页
以板式热沉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板式热沉的测温试验以及板式热沉与笼式热沉的数值研究。数值计算考虑管网内部气体介质为高雷诺数湍流流动,采用标准k-ε涡粘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额定工况点板式沿程压... 以板式热沉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板式热沉的测温试验以及板式热沉与笼式热沉的数值研究。数值计算考虑管网内部气体介质为高雷诺数湍流流动,采用标准k-ε涡粘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额定工况点板式沿程压力损失约为50865Pa,笼式热沉压力损失约为80692Pa。流量越大,沿程阻力损失越大,两种热沉表现为同样的分布规律。热沉几何参数接近的情况下,流量对热沉内部流速有决定作用,布局方式基本不影响。在进口介质温度相同时,同一热沉流量越大,进出口温度差越小,增加流量能减小热分布不均匀性,使温差减小,温度趋于均匀的物理事实。笼式热沉进出口温差普遍高于板式热沉,说明板式热沉有较好的热均匀性。研究结果对今后热沉结构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沉 数值模拟 优化试验 环境控温
下载PDF
中量级冲击试验机砧台台面量级分布及规律研究
15
作者 连张亮 丛爽 +1 位作者 兴效鸣 闫旭东 《环境技术》 2024年第1期69-73,86,共6页
中量级冲击试验机是模拟水下爆炸、考核舰船及舰船设备抗冲击波的能力重要设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中量级冲击试验机锤头高度与砧台台面量级大小及量级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摆锤高度与砧台台面各测点的最大响应量级呈现二次关系,砧台台面... 中量级冲击试验机是模拟水下爆炸、考核舰船及舰船设备抗冲击波的能力重要设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中量级冲击试验机锤头高度与砧台台面量级大小及量级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摆锤高度与砧台台面各测点的最大响应量级呈现二次关系,砧台台面的响应量级梯度密度、与砧台中心点的等距测点间距的响应量级差值随着摆锤高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量级冲击试验机 响应量级 摆锤高度
下载PDF
空间站电动工具开关按钮性能退化特性加速寿命试验与可靠性评估
16
作者 张兆霖 杨勇 +4 位作者 黄首清 王浩 何贝琛 杨艳斌 李冬梅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234-243,共10页
面向中国空间站在轨寿命评估与延寿需求,以舱外电动工具开关按钮为对象,开展综合考虑在轨长期贮存与短期作业交替影响的加速寿命试验,设置多温度水平,研究开关按钮性能退化特性和失效机理,并采用基于伪寿命分布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开展评... 面向中国空间站在轨寿命评估与延寿需求,以舱外电动工具开关按钮为对象,开展综合考虑在轨长期贮存与短期作业交替影响的加速寿命试验,设置多温度水平,研究开关按钮性能退化特性和失效机理,并采用基于伪寿命分布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工作。加速寿命试验结果显示:开关按钮在50℃和80℃温度下出现按压力松弛现象,按压力退化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在110℃和140℃温度下出现卡滞、卡死和润滑脂溢出现象,且按压力迟滞量在贮存后期显著增大。可靠性评估结果显示:开关按钮满足10年寿命末期可靠度0.9954的指标要求。文章所述研究方法可为空间站内其他长期贮存单机的可靠性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舱外电动工具 开关按钮 加速寿命试验 可靠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滑移流模型的真空容器内羽流流场数值仿真
17
作者 高文 林博颖 +4 位作者 吴东亮 李西园 陶东兴 柳晓宁 杨晓宁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预示真空容器内羽流的力、热分布规律是制定大型真空羽流试验方案、提升试验环境模拟有效性的关键前提之一。针对“嫦娥七号”飞跃器点火试验,利用考虑H_(2)O与CO_(2)吸附的滑移流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真空容器内羽流流场压力、温... 预示真空容器内羽流的力、热分布规律是制定大型真空羽流试验方案、提升试验环境模拟有效性的关键前提之一。针对“嫦娥七号”飞跃器点火试验,利用考虑H_(2)O与CO_(2)吸附的滑移流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真空容器内羽流流场压力、温度及气体组分时空分布的初期变化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流场整体温度与H_(2)O组分质量分数均随时间推移呈急剧上升后平稳下降趋势,而压力则随时间推移呈波动上升趋势。基于该结论提出了试验优化建议。该方法为真空容器内羽流流场仿真提供了新思路,可为后续相关试验方案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容器 羽流流场 滑移边界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悬吊式重力卸荷系统的主动式缓冲控制
18
作者 晏慧星 卢鸿谦 +2 位作者 尹航 黄显林 陈泰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针对索驱悬吊式重力卸荷系统被动缓冲器带来的欠驱动问题,提出了基于气动人工肌肉(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PAM)主动式缓冲器控制方法。首先,分析用于地面微/低重力模拟的悬吊式重力卸荷系统,为了克服PAM高度非线性特性,提出基于... 针对索驱悬吊式重力卸荷系统被动缓冲器带来的欠驱动问题,提出了基于气动人工肌肉(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PAM)主动式缓冲器控制方法。首先,分析用于地面微/低重力模拟的悬吊式重力卸荷系统,为了克服PAM高度非线性特性,提出基于块结构的非线性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其次分析吊索与航天器相互作用过程中挠性引起的力扰动,最后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相比传统PID控制方法,该方法具有参数调节简单,实时跟随性能好,以及对卸荷系统目标惯性参数的摄动具有控制性能不变性等优势。实验结果表明,设置不同扰动情况跟随力误差都能保证在3%以内,实验证明了基于PAM主动缓冲器的可行性,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挠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实现力跟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式重力卸荷系统 气动人工肌肉 主动缓冲器 非线性模型预测跟踪控制
下载PDF
FinFET器件单粒子翻转物理机制研究评述
19
作者 王仕达 张洪伟 +2 位作者 唐民 梅博 孙毅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器件由于其较高的集成度以及运算密度,已成为未来航天应用领域的重要选择。FinFET器件的辐射敏感性与其制作工艺和工作条件息息相关。为了解FinFET器件的单粒子翻转(SEU)敏感机制,文章结合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器件由于其较高的集成度以及运算密度,已成为未来航天应用领域的重要选择。FinFET器件的辐射敏感性与其制作工艺和工作条件息息相关。为了解FinFET器件的单粒子翻转(SEU)敏感机制,文章结合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从SEU机理出发,分析了器件特征尺寸、电源电压和入射粒子的线性能量传输(LET)值等不同条件对器件SEU敏感性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对FinFET器件SEU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单粒子翻转 软错误率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下载PDF
航天器公路运输包装箱环境监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京锋 喻虎 +1 位作者 王冲 李亚男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掌握运输过程中航天器的环境状态,确保过程受控,研制了一套运输环境监测系统,以NI cDAQ和LabVIEW为软硬件平台,设计软硬件架构与软件工作流程,能实现加速度、温湿度、车速多种类型信号的协同监测、实时超差警示与数据回放;并可利用北... 为掌握运输过程中航天器的环境状态,确保过程受控,研制了一套运输环境监测系统,以NI cDAQ和LabVIEW为软硬件平台,设计软硬件架构与软件工作流程,能实现加速度、温湿度、车速多种类型信号的协同监测、实时超差警示与数据回放;并可利用北斗定位实现车速测量,针对高频采集的加速度信号,实现全程低速存储与触发高速存储。在实际运输道路上进行测试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功能完善,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包装箱 公路运输 环境监测 车速测量 硬件选型 软件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