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6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球背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分析与要点设计
1
作者 盛瑞卿 孟占峰 +4 位作者 赵洋 谭志云 张弘 黄昊 张伍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嫦娥六号任务是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任务。针对月球背面整体地形崎岖、可选平坦采样区少的特点,通过开展采样区选址分析,选取了南极艾特肯盆地阿波罗坑内的主、备两块着陆区,确保月背安全可靠着陆、起飞和月面工作;针对嫦娥... 嫦娥六号任务是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任务。针对月球背面整体地形崎岖、可选平坦采样区少的特点,通过开展采样区选址分析,选取了南极艾特肯盆地阿波罗坑内的主、备两块着陆区,确保月背安全可靠着陆、起飞和月面工作;针对嫦娥六号在产品技术状态基本确定情况下实现新的任务目标,需要开展系统方案优化设计,减少系统的改动量,规避过多技术状态更改带来的工程实现风险,通过开展方案比较确定了逆行环月轨道飞行方案,在保证实现任务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了系统更少的更改;针对嫦娥六号中继测控时长相对嫦娥五号减少且不连续的特点,提出了分阶段、多自主、中继联合协同的月面工作时序设计方案,确保着陆、起飞和月面工作可靠、高效实施;针对载荷搭载需求,提出了以数据处理单元作为核心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系统信息接口、电气接口的安全性,并对不同载荷设计了定制式探测模式,在保证不影响主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实现探测收益的最大化。以上方法已经在嫦娥六号任务中得到了工程应用,确保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的圆满成功,并可为后续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六号 月球背面 任务分析 逆行轨道 载荷搭载
下载PDF
基于声振传递的飞行器噪声振动环境预示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炳蔚 朱红民 +1 位作者 刘时秀 陈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296,共7页
针对高速飞行器飞行条件下的噪声、振动环境恶劣、复杂、难预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声振传递的飞行器飞行条件下的噪声、振动环境预示方法。采用数值仿真、脉动压力风洞试验或工程分析等方法,获取飞行器在典型工况下的舱外脉动压力场;通... 针对高速飞行器飞行条件下的噪声、振动环境恶劣、复杂、难预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声振传递的飞行器飞行条件下的噪声、振动环境预示方法。采用数值仿真、脉动压力风洞试验或工程分析等方法,获取飞行器在典型工况下的舱外脉动压力场;通过噪声试验或声振耦合仿真分析的方法,得到飞行器声振传递特性;根据获得的舱外脉动压力和声振能量传递特性,结合具体飞行参数得到实际飞行条件下的飞行器声振预示环境。采用该方法对某飞行器开展了振动环境预示研究,经地面及飞行试验验证振动环境量级预示精度可达1.6 dB。提出的基于声振传递的飞行声振环境预示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在导弹、火箭等飞行器的精细化环境设计中,对于提高飞行器总体性能、环境适应性和飞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振传递 飞行器 声振环境 环境预示 飞行环境 脉动压力
下载PDF
碳膜原子氧传感器研制及地面性能测试
3
作者 把得东 刘凤琼 +8 位作者 王鹢 卢子伟 郭兴 冯展祖 柳青 田海 贺援际 赵伟利 陈桐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研制低地球轨道(LEO)原子氧(AO)探测器并且开展AO环境在轨监测对于LEO航天器设计及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阻分析法的碳膜AO传感器因工作时间较长、响应线性度较好且无污染,在国内外得到较多应用。为优化AO在轨监测手段,设计了一种矩... 研制低地球轨道(LEO)原子氧(AO)探测器并且开展AO环境在轨监测对于LEO航天器设计及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阻分析法的碳膜AO传感器因工作时间较长、响应线性度较好且无污染,在国内外得到较多应用。为优化AO在轨监测手段,设计了一种矩形碳膜AO传感器:采用阴极电弧放电工艺制备了厚约2.5μm的AO敏感碳膜;利用AO地面模拟设备,测试了传感器的性能,并表征了碳膜在AO作用前后的形貌。结果显示,传感器碳膜的初始电阻与AO试验过程中的实时测量电阻的比值R0/R与AO积分通量F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测试结果推导,该传感器能探测的最大AO积分通量约为2.29×10^(21)atom·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碳膜传感器 电阻测量 剥蚀率
下载PDF
卫星有源相控阵高热流微尺度器件热设计与验证
4
作者 卢威 李进 +3 位作者 周傲松 陈腾博 智国平 邹雷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5期574-580,共7页
为解决卫星有源相控阵高热流微尺度器件散热和热试验验证难题,首先,提出T/R模块低温共烧陶瓷热设计优化方案,选择热通孔面积比为11.4%,并建立尺度比为800∶1的跨尺度热模型;其次,进行地面常压热平衡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器件温度;再... 为解决卫星有源相控阵高热流微尺度器件散热和热试验验证难题,首先,提出T/R模块低温共烧陶瓷热设计优化方案,选择热通孔面积比为11.4%,并建立尺度比为800∶1的跨尺度热模型;其次,进行地面常压热平衡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器件温度;再基于热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自然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有关参数对器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特征长度为600μm的典型器件,接触热导对散热影响最大,而自然对流和热辐射影响均低于2%;基于常压热平衡试验数据修正热模型后的仿真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最大温度偏差1.7℃;高热流微尺度器件接触热导为16200 W/(m^(2)·K),预示真空下器件的最高温度为73.2℃,满足工程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卫星高热流微尺度器件热设计和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微尺度器件 T/R模块 热设计 自然对流
下载PDF
基于冷流推力的变微过载控制方法研究
5
作者 高飞 马平昌 +2 位作者 王梦魁 王冲 杜雪琳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针对地面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微过载控制方法,以不同冷流压力以及二次流入射位置等因素,开展了基于冷流推力的流场仿真,分析了二次射流对主流流场影响。并研制了冷流推力系统,通过测试验证了冷流推力与总压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微重力落舱开... 针对地面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微过载控制方法,以不同冷流压力以及二次流入射位置等因素,开展了基于冷流推力的流场仿真,分析了二次射流对主流流场影响。并研制了冷流推力系统,通过测试验证了冷流推力与总压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微重力落舱开展了1s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微过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冷流流场型面设计,以及主流、二次流压力的控制可以控制作用于内舱的推力,从而改变内舱微重力环境下的微重力水平,满足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微过载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微过载控制 冷流推力 二次流
下载PDF
液氧甲烷重复使用运载器关键技术发展研究
6
作者 郑平军 赵胜 +1 位作者 王飞 蔡巧言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23,共5页
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在重复使用和使用维护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成本更低。世界各国正在加速开展相关研究及工程研制,典型代表包括火神运载火箭、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等。对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特点、... 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在重复使用和使用维护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成本更低。世界各国正在加速开展相关研究及工程研制,典型代表包括火神运载火箭、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等。对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特点、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后续重点研究内容,包括重复使用总体设计与评估技术、上升再入返回着陆一体化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大尺寸轻质结构与制造技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健康管理预测与重复使用运行维护技术、重复使用热防护技术等,为后续开展液氧甲烷重复使用运载器工程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液氧甲烷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月面建造结构的微流星体撞击防护分析研究与展望
7
作者 周诚 李雄彬 +1 位作者 高玉月 周燕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7-1349,共13页
为应对微流星体的超高速撞击对未来月球基地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威胁,概述了微流星体环境对月面结构所带来的潜在危害,梳理和归纳了不同的月面防护结构类型及其组成、建造方式和特点等,并重点分述了微流星体对月面防护结构撞击作用的3种分... 为应对微流星体的超高速撞击对未来月球基地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威胁,概述了微流星体环境对月面结构所带来的潜在危害,梳理和归纳了不同的月面防护结构类型及其组成、建造方式和特点等,并重点分述了微流星体对月面防护结构撞击作用的3种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月面防护结构抵御微流星体超高速撞击的防护效果,同时总结了不同的月面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未来月面建造结构的防护设计、模拟试验和分析计算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星体环境 月面防护结构形式 防护性能 超高速撞击
下载PDF
圆环筒贮箱液体绕横轴的有效转动惯量
8
作者 马斌捷 王丽霞 +2 位作者 马敬鑫 周畅 王竞男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航天器贮箱内液体绕横轴和纵轴的有效转动惯量参数是飞行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整理了航天器圆环筒形平底贮箱内液体的有效转动惯量计算方法,依据自由液面平底圆环筒贮箱平动和绕质心横向转动激励下的液体晃动力与力矩的... 航天器贮箱内液体绕横轴和纵轴的有效转动惯量参数是飞行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整理了航天器圆环筒形平底贮箱内液体的有效转动惯量计算方法,依据自由液面平底圆环筒贮箱平动和绕质心横向转动激励下的液体晃动力与力矩的解析表达式,推导了激励频率趋于无限大时,液体平动晃动合力作用点所在位置和绕质心的有效转动惯量表达式,并在平底圆筒条件下利用移轴定理,验证了与液体惯性中心所在位置和绕惯性中心有效转动惯量的一致性。分析了贮箱深度和内、外径比对液体转动惯量的影响规律,补充完善了液体转动晃动特性的理论分析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晃动 圆环筒贮箱 惯性中心 转动惯量
下载PDF
航天器热辐射器MMOD击穿泄漏特性分析及验证
9
作者 黄磊 杨敏 +2 位作者 车邦祥 王岩 李振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针对空间站等长寿命载人航天器热辐射器在舱外受微流星体和空间碎片(MMOD)击穿后工质泄漏导致的热控系统失效风险问题,文章对热辐射器被击穿后漏孔的泄漏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漏孔孔径与泄漏容积速率关系。通... 针对空间站等长寿命载人航天器热辐射器在舱外受微流星体和空间碎片(MMOD)击穿后工质泄漏导致的热控系统失效风险问题,文章对热辐射器被击穿后漏孔的泄漏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漏孔孔径与泄漏容积速率关系。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泄漏孔径≤3 mm时,泄漏数学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泄漏的速率、压力等特性。可以为应用流体回路热辐射器进行热量排散的低轨航天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回路 热辐射器 穿孔 泄漏
下载PDF
一种运载火箭第一子级回收方案设计方法
10
作者 郭祖华 郭皓 董长虹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24,共7页
针对可回收火箭的总体设计,提出了一种用于运载火箭第一子级回收方案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火箭子级运动模型,为便于确定回收推力大小和调节范围,在模型中引入了推力比例因子和推力调节因子。然后,探讨回收推力和推进剂剩余量的对应关系... 针对可回收火箭的总体设计,提出了一种用于运载火箭第一子级回收方案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火箭子级运动模型,为便于确定回收推力大小和调节范围,在模型中引入了推力比例因子和推力调节因子。然后,探讨回收推力和推进剂剩余量的对应关系,并通过飞行时间给出剩余推进剂的约束条件。最后,从设计的角度确定回收基本过程,并通过仿真算例制定火箭子级的回收方案。所提方法详细给出了回收过程中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小、推力调整范围、工作时间、落点位置、最大速度以及着陆段的起始速度和高度的估计。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回收过程的关键参数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火箭子级回收 火箭设计
下载PDF
卫星低气压与真空放电安全性设计分析
11
作者 郭秉毅 李阳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5期581-588,共8页
卫星低气压与真空放电因客观环境因素诱发,危险源无法消除,风险无法避免;但开展相关安全性设计分析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故障致因理论的安全性设计方法,以问题导向为核心,推动挖掘导致卫星低气压与真空放电故障的不同原因... 卫星低气压与真空放电因客观环境因素诱发,危险源无法消除,风险无法避免;但开展相关安全性设计分析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故障致因理论的安全性设计方法,以问题导向为核心,推动挖掘导致卫星低气压与真空放电故障的不同原因,深入分析每一种放电防护设计的安全性要素和风险,以便制定有效措施,防范风险。最后结合实例,采用统计分析、工程分析和数学分析等方法,挖掘和查摆卫星低气压与真空放电原因,进行风险预评和控制措施设计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低气压 真空放电 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设计
下载PDF
泵入口参数对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动态特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珏 周闯 +2 位作者 朱平平 俞南嘉 蔡国飙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4期31-42,共12页
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性能高,并具备便于重复使用的优势,是未来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最佳选择之一。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过程中,泵入口推进剂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会对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动力系统的启动特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分析其影响规律... 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性能高,并具备便于重复使用的优势,是未来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最佳选择之一。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过程中,泵入口推进剂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会对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动力系统的启动特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分析其影响规律,建立了涡轮泵、预燃室、推力室、两相流和混合气体组件等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随着燃料泵入口压力升高或氧化剂泵入口压力降低,涡轮泵系统参数的波动将会逐渐增大,甲烷温度和液氧温度所产生的影响要强于甲烷压力和液氧压力,而液氧的影响则强于甲烷。为动力系统中泵入口推进剂状态参数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启动特性 敏感度 泵入口压力
下载PDF
航天供配电系统舵机负载浪涌抑制策略研究
13
作者 潘江江 李洁 +2 位作者 赵岩 张翔 姜爽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随着航天器供配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大功率机电负载的使用逐渐增多,对其负载供电品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针对高压大功率舵机负载工作状态变化大、要求响应快、动态指标高,导致机电舵机负载在工作过程中会频繁出现换向、加减速的工作特点,... 随着航天器供配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大功率机电负载的使用逐渐增多,对其负载供电品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针对高压大功率舵机负载工作状态变化大、要求响应快、动态指标高,导致机电舵机负载在工作过程中会频繁出现换向、加减速的工作特点,对电动舵机高速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反灌能量进行供配电系统影响分析,提出供配电系统反灌浪涌抑制策略,提升供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确保航天器飞行任务中舵机负载的全程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负载 浪涌抑制
下载PDF
国外新一代飞船回收着陆系统设计综述
14
作者 余抗 尹钊 +3 位作者 马俊峰 罗太超 盛一诺 郝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0,共9页
为开展大规模的商业航天活动并瞄准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美国加紧研制了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猎户座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飞船和星际探索公司的载人龙飞船为代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该类飞船均采用由多个降落伞组成的群伞系统... 为开展大规模的商业航天活动并瞄准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美国加紧研制了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猎户座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飞船和星际探索公司的载人龙飞船为代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该类飞船均采用由多个降落伞组成的群伞系统进行着陆前减速、配置着陆缓冲气囊或倾斜飞船返回舱姿态实现低冲击着陆和无损回收,以达到飞船返回舱可重复使用并提升航天员着陆舒适度的目的。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调研了国外新一代飞船回收着陆功能的方案设计、技术指标体系、产品参数和技术验证情况,从系统层面对其设计思想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功能的研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开展相关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飞船 回收着陆设计 群伞系统 低冲击着陆
下载PDF
基于多纤维RVE和聚类分析的低温复合材料贮箱跨尺度计算
15
作者 贺丹 冯晨辉 常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箱可显著减轻运载火箭的质量,但贮箱在低温环境中机械-热载荷作用下的分析方法有待研究,尤其是要准确地考量纤维与基体间产生的细观热应力。采用包含多根纤维的代表体元模型,结合基体、纤维失效准则,建立了细... 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箱可显著减轻运载火箭的质量,但贮箱在低温环境中机械-热载荷作用下的分析方法有待研究,尤其是要准确地考量纤维与基体间产生的细观热应力。采用包含多根纤维的代表体元模型,结合基体、纤维失效准则,建立了细观应力场及失效预测模型,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开展降维计算,提出了一种高效、高精度复合材料贮箱跨尺度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根据纤维和基体的热、力学常数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弹性常数和破坏强度;结合某贮箱模型,模拟了机械-热载荷共同作用下复合材料贮箱渗漏失效的发生过程,给出了明确的失效载荷及失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贮箱 跨尺度计算 聚类分析 多纤维代表体元 渗漏失效
下载PDF
重复使用飞行器分布式连接结构振动及疲劳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民民 史锐 +3 位作者 郭鹏飞 杨旸 杨晓东 杨继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准确计算重复使用飞行器与发动机之间分布式连接结构的振动特性及疲劳寿命是确保航天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以分布式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用实验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从时域和频域探究了分布式连接结构的振动特性,计... 准确计算重复使用飞行器与发动机之间分布式连接结构的振动特性及疲劳寿命是确保航天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以分布式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用实验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从时域和频域探究了分布式连接结构的振动特性,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分布式连接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连接结构滞回曲线的有限元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不同激励频率的循环载荷作用下,连接螺栓发生应力增长或应力衰减,出现疲劳效应;分布式连接结构在第1、第5阶固有频率处激发较大的响应;降低激励幅度能够极大延长连接结构疲劳寿命,增大螺栓预紧力也能够延长疲劳寿命,但增大激励频率只能够稍微缩短时间寿命,周期寿命仍在同一量级上;引入热和蠕变影响之后,分布式连接结构最多只能承受5次热循环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飞行器 分布式连接结构 振动特性 疲劳寿命
下载PDF
SMA解锁装置设计与分析
17
作者 王讯 关世玺 张孟轲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为解决武器装备中载体和分离体之间的连接和分离问题,设计了一套SMA解锁装置。利用Brinson本构模型进行SMA驱动器设计,通过实验对SMA本构参数进行标定;针对分瓣螺母解除预紧力后的径向分离问题,设计了平面涡卷弹簧分离机构;利用ANSYS对... 为解决武器装备中载体和分离体之间的连接和分离问题,设计了一套SMA解锁装置。利用Brinson本构模型进行SMA驱动器设计,通过实验对SMA本构参数进行标定;针对分瓣螺母解除预紧力后的径向分离问题,设计了平面涡卷弹簧分离机构;利用ANSYS对分瓣螺母进行了连接强度校核以及装置的预应力模态仿真。结果表明,分瓣螺母在连接状态下不会产生塑性变形,随机振动情况下解锁装置不会发生误解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锁装置 分瓣螺母 本构参数
下载PDF
新时期宇航产品化产品鉴定探讨
18
作者 范英哲 孙洁 刘克承 《航天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了加快推进新时期产品化工作模式建立并有效运行,自2019年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相关产品化工作方案及制度,要求推动科研生产模式从型号驱动向型号与产品驱动并重转变。面向产品的开发与管理模式转变,要求从传统的型号系统... 为了加快推进新时期产品化工作模式建立并有效运行,自2019年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相关产品化工作方案及制度,要求推动科研生产模式从型号驱动向型号与产品驱动并重转变。面向产品的开发与管理模式转变,要求从传统的型号系统工程过程(“V”型过程)向产品工程过程(“W”型过程)逐步转变,最终构建专业产品相对独立发展、型号系统集成创新的“V-W-O”型新系统工程。从“研制”向依靠产品平台为基础的“产品选用”转变,工程任务的完成以“满足单一需求”向“支撑和覆盖多个需求”转变。而要满足这一转变,产品开发成功的标志不再是单一型号工程任务的完成,需要从构建产品指标体系入手开展产品设计,以指标体系的充分验证为目的建立规范的产品验证程序,以确保面向不同任务领域所有使用边界条件下的产品具有较高置信度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化 指标体系 产品鉴定
下载PDF
基于串级模型预测控制的倾转旋翼机过渡段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超越 王彪 唐超颖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针对倾转旋翼机过渡阶段存在的纵垂向控制通道切换问题,基于串级控制框架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权重矩阵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策略。首先,通过分析直升机模态和定翼机模态的控制结构差别,构造了兼容全部飞行模... 针对倾转旋翼机过渡阶段存在的纵垂向控制通道切换问题,基于串级控制框架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权重矩阵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策略。首先,通过分析直升机模态和定翼机模态的控制结构差别,构造了兼容全部飞行模态的增广串级控制结构。然后,在确立了倾转旋翼机的模糊建模策略后,设计了MPC目标函数中权重矩阵的参数自适应变化律,从而使内环和外环中高度、前飞速度的跟踪误差惩罚项根据所处模态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惩罚占比。这样可以使在过渡阶段设计的增广串级控制结构能始终满足时标分离原则。该控制方案将2个飞行模态和过渡阶段的控制纳入一个统一的控制结构中,实现了各飞行模态间的自由切换。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控制量较为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机 串级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自适应参数
原文传递
火星表面微生物存活的潜力和限制因素分析
20
作者 马玲玲 袁俊霞 +3 位作者 党磊 徐侃彦 杨金禄 印红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评估微生物在地外行星表面的存活状况是深空探测活动中实施地外生命探测和行星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文章分析了火星表面环境特征及其对微生物存活的影响,以及在火星探测活动中微生物存活的潜力;归整出可用于微生物对火星环境适应性研究... 评估微生物在地外行星表面的存活状况是深空探测活动中实施地外生命探测和行星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文章分析了火星表面环境特征及其对微生物存活的影响,以及在火星探测活动中微生物存活的潜力;归整出可用于微生物对火星环境适应性研究的空间模拟平台和地面环境模拟设备,并指出要模拟真实火星环境仍需改进多功能模拟设备。研究微生物在火星环境中存活和适应机制对于地外生命探测、地外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及深空探测工程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表面环境 微生物存活 行星保护 空间火星环境模拟平台 地面火星环境模拟设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