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热推进系统分析程序模型与计算方法初步研究
1
作者 毛晨瑞 吉宇 +2 位作者 孙俊 郎明刚 石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0-688,共9页
核热推进(NTP)系统具有高比冲、大推力和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在深空探测和轨道机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系统性能分析是NTP系统研发与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对国际历史上已开发程序的分析以及现阶段的研发需求,将系统性能分析划分为稳态... 核热推进(NTP)系统具有高比冲、大推力和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在深空探测和轨道机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系统性能分析是NTP系统研发与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对国际历史上已开发程序的分析以及现阶段的研发需求,将系统性能分析划分为稳态设计点性能分析与优化、稳态非设计点性能分析以及瞬态性能分析3个主要环节。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核动力发动机系统分析程序PANES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流网-热网”的系统分析程序框架,并建立了反应堆中子动力学与涡轮泵动态特性等数学模型,提出了对应的计算分析方法,拓展了原程序的功能。该工作为NTP系统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推进 系统性能分析 程序开发 点堆模型 涡轮泵
下载PDF
美军移动微型核反应堆建设发展及军事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阳 李达维 张昌芳 《国防科技》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便携式长效能源项目是美军重要的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研发计划,目前已经进入原型施工建造阶段。从发展沿革、项目进展、性能特点等方面对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从摆脱对传统化石燃料严重依赖、解决军事能源补给长尾问题、满... 便携式长效能源项目是美军重要的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研发计划,目前已经进入原型施工建造阶段。从发展沿革、项目进展、性能特点等方面对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从摆脱对传统化石燃料严重依赖、解决军事能源补给长尾问题、满足武器装备发展对高效能源的迫切需求、支持军事力量转型和作战概念创新等角度分析美军大力发展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的内在动因;从引领军事能源革命、支撑后勤保障转型、促进武器装备创新、加速作战体系变革等方面研判移动微型核反应堆发展对军事的影响;提出抓紧布局发展、深化应用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等启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微型核反应堆 Pele项目 军事影响
下载PDF
深空探测聚变推进装置技术路线与研究现状综述
3
作者 李凤臣 汤颖杰 +5 位作者 赵俊龙 李小斌 张红娜 周成 李永 郑金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共16页
聚变推进技术凭借其能量密度大和高比冲等显著优势,在深空探测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三种前沿聚变推进装置(反场构型感应驱动金属衬层压缩聚变推进探测器、梯度场内爆衬层聚变推进探测器和普林斯顿反场构型直接聚变驱动探测器... 聚变推进技术凭借其能量密度大和高比冲等显著优势,在深空探测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三种前沿聚变推进装置(反场构型感应驱动金属衬层压缩聚变推进探测器、梯度场内爆衬层聚变推进探测器和普林斯顿反场构型直接聚变驱动探测器)的研究进展,从聚变堆设计原理、深空探测任务参数与实验进展等角度,对三种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推进火箭 深空探测 直接聚变驱动 反场构型 磁约束聚变推进探测器 磁惯性约束聚变推进探测器 综述
原文传递
美俄核热推进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
4
作者 杨玉新 任全彬 +3 位作者 段艳娟 田维平 唐敏 张光喜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核热推进系统具有推力大、比冲高、能量转换效率高、长时间工作、推力可调、多次启动等优点,近年来再一次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全文全面介绍了核热推进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总结了美、俄两国核热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典型反应堆与燃料... 核热推进系统具有推力大、比冲高、能量转换效率高、长时间工作、推力可调、多次启动等优点,近年来再一次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全文全面介绍了核热推进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总结了美、俄两国核热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典型反应堆与燃料元件的设计方案和性能特点,梳理了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推进 核热冲压发动机 核热涡喷发动机 反应堆 燃料元件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气体管内流动热流固耦合及散热控制研究
5
作者 宋天 单智超 丁林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第22期82-84,共3页
燃气取样分析技术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效率和温度测量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针对高温燃气取样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气体在取样管内流动换热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取样管内样气Ma数、压力、温度分布和出口温度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样气压力... 燃气取样分析技术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效率和温度测量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针对高温燃气取样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气体在取样管内流动换热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取样管内样气Ma数、压力、温度分布和出口温度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样气压力和温度在取样管入口处先骤降后上升,样气Ma数在入口段首先急剧上升然后大幅下降。通过改变出口压比可调节出口样气温度,可实现390~430K的温度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固耦合 燃气取样 可压缩气体 散热控制
下载PDF
航天器核动力推进系统热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致远 张昊春 +2 位作者 吉宇 程献伟 赵广播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6期797-804,共8页
作为未来航天能源重要候选的以C02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空间核动力系统,目前在热力循环分析的研究方面有待深入。以钠冷快堆超临界C02布雷顿循环作为分析对象,针对不同工质最高循环温度下的循环效率以及不同的增压比和低温回热器冷端温... 作为未来航天能源重要候选的以C02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空间核动力系统,目前在热力循环分析的研究方面有待深入。以钠冷快堆超临界C02布雷顿循环作为分析对象,针对不同工质最高循环温度下的循环效率以及不同的增压比和低温回热器冷端温差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C02实际气体的RK方程和焓表达式,得出了输出功率随增压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循环最高温度和增压比均能有效提升循环效率,但提高增压比将影响回热器的回热效果,而较低的增压比会使高温回热器热负荷显著增加,合适增压比范围为3.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布雷顿循环 超临界CO2 RK方程 增压比
下载PDF
核热火箭发动机循环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戈 郎明刚 +6 位作者 李家文 魏延明 周成 李泽光 孙俊 从云天 袁化宇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针对未来载人火星探测、大型星际货物运输等的空间动力问题,开展核热推进技术系统循环方案展开对比分析。根据文献调研结果,确定了热抽气循环、冷抽气循环和膨胀循环等3种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备选方案,根据自编核热火箭发动机参数平... 针对未来载人火星探测、大型星际货物运输等的空间动力问题,开展核热推进技术系统循环方案展开对比分析。根据文献调研结果,确定了热抽气循环、冷抽气循环和膨胀循环等3种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备选方案,根据自编核热火箭发动机参数平衡计算软件,针对10 t推力的核热火箭发动机应用背景,对上述3种方案进行系统参数平衡计算,得到各方案详细的热平衡工作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对3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初始设计条件下,膨胀循环方案推力和比冲均最高,性能最优越,可以作为今后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火箭发动机 热平衡计算 抽气循环 膨胀循环
下载PDF
国外空间核动力技术发展现状及启示
8
作者 薛翔 王浩明 王园丁 《中国航天》 2023年第11期23-32,共10页
为了满足未来太阳系边界探测、深空轨道转移和载人往返火星等空间任务的多元化需求,空间核动力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突破常规能源推进方式的限制,大大提高推进系统的比冲,同时克服太阳能受限于太阳距离的问题,在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广阔的... 为了满足未来太阳系边界探测、深空轨道转移和载人往返火星等空间任务的多元化需求,空间核动力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突破常规能源推进方式的限制,大大提高推进系统的比冲,同时克服太阳能受限于太阳距离的问题,在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空间核动力技术可以为航天器提供多种新型推进方式,主要包括核电推进、核热推进,以及核热、核电、化学能等的组合动力推进,还有一些正在论证的核能推进方式,如核裂变碎片、核脉冲、核冲压。空间核动力通常包括核反应堆、能量转换模块和配套的推进系统,以及热力和电力控制等辅助系统与桁架等结构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核动力航天器 核电推进 核热推进
下载PDF
核热推进包覆燃料颗粒耐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良 曾强 +1 位作者 潘小强 李圆圆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为确定TRISO包覆燃料颗粒作为核热推进系统燃料的适用性,采用ZrO_2模拟TRISO核燃料中UO_2核芯,对包覆颗粒的耐高温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氩气环境中分别进行1800 K~2300 K耐高温性能研究,统计了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破损情况及压碎强度,并... 为确定TRISO包覆燃料颗粒作为核热推进系统燃料的适用性,采用ZrO_2模拟TRISO核燃料中UO_2核芯,对包覆颗粒的耐高温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氩气环境中分别进行1800 K~2300 K耐高温性能研究,统计了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破损情况及压碎强度,并利用体视显微镜、SEM等手段观察颗粒形貌。研究发现,2000 K时包覆颗粒出现破损,2200 K时颗粒破损率已高达70%;当温度不超过2000 K时,包覆颗粒压碎强度变化不明显,而2000 K以上时,SiC层断裂形式由以"穿晶断裂"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沿晶断裂"为主,颗粒压碎强度随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推进 TRISO包覆燃料颗粒 耐高温性能 压碎强度 破损率
下载PDF
D-^3He先进燃料聚变空间核动力推进器的可行性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志 冯开明 +1 位作者 邓柏权 袁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探索了一种高比推力、高有效载荷的D-3 He聚变燃料火箭的可行性,对化学燃料火箭、裂变燃料推进器与聚变燃料火箭发射时的有效载荷份额与飞行使命的时间之间的折衷关系做了比较。从能量守恒关系分析了D-3 He聚变燃料火箭先进性的基本原理... 探索了一种高比推力、高有效载荷的D-3 He聚变燃料火箭的可行性,对化学燃料火箭、裂变燃料推进器与聚变燃料火箭发射时的有效载荷份额与飞行使命的时间之间的折衷关系做了比较。从能量守恒关系分析了D-3 He聚变燃料火箭先进性的基本原理,以及运用D-3 He聚变反应作为空间飞行推进单元的优点。除了月球表层土中有丰富的氦-3资源外,也对地球外层空间中其余行星,如金星、水星和火星上的3He资源作了定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推进器 高比推力
下载PDF
大推力核热火箭运载器及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岩 马元 +2 位作者 南向谊 李光熙 张栋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8-393,399,共7页
根据大推力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背景要求,论证提出了一种百吨推力闭式循环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方案,完成了系统参数的分析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堆出口推进剂温度显著影响发动机比冲,当反应堆出口温度在2500 K^3000 K范围时,发动机真空比冲... 根据大推力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背景要求,论证提出了一种百吨推力闭式循环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方案,完成了系统参数的分析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堆出口推进剂温度显著影响发动机比冲,当反应堆出口温度在2500 K^3000 K范围时,发动机真空比冲为8000 N·s/kg^8800 N·s/kg。在此基础上,针对航天运输主动力火箭方案,对比分析了核热火箭与化学火箭的差异,评估了核热火箭弹道仿真及运载能力,结果表明,核动力火箭由于其高比冲的特性,运载系数远高于传统动力火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火箭发动机 百吨推力 性能分析 弹道计算 运载能力评估
下载PDF
基于AMTEC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热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怡晨 胡宇鹏 +3 位作者 王泽 朱长春 胡绍全 李思忠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2,共8页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不断推进,空间探测器对于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基于碱金属热电转换器(Alkali Metal Thermal to Electric Converter,AMTEC)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由于其自身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关注。基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结合...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不断推进,空间探测器对于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基于碱金属热电转换器(Alkali Metal Thermal to Electric Converter,AMTEC)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由于其自身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关注。基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结合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内部热力过程能量传递特性,建立了电源系统整体热力学分析模型和针对内部反应堆、蒸发器、BASE、冷凝器等6个控制单元的能量传递及㶲分析数学模型,讨论了反应堆堆芯温度和输出电流密度对整个电源系统和内部各控制单元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堆芯温度增加,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输出电功率和㶲效率增加;随着输出电流密度的增大,输出电功率和㶲效率先增大后降低,出现最大值;不同的堆芯温度对应了使系统性能最优的输出电流密度;经过对比分析各控制单元㶲损失的影响规律,发现㶲损失较大的部件为冷凝器和蒸发器。可为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前期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电源 碱金属热电转换器 热力学分析 㶲损失
下载PDF
浅谈核动力航天探测器现状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艳青 周阳 +1 位作者 郭宗帅 郭鹏飞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36期12-13,共2页
航天探测中,由于无法使用太阳能或者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太低,需要使用空间核电源。当前用于月球表面、火星表面、木星及以远的飞行任务中的核动力航天探测器,均利用的同位素核源衰变能。近纵观核动力航天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同位素电源依然... 航天探测中,由于无法使用太阳能或者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太低,需要使用空间核电源。当前用于月球表面、火星表面、木星及以远的飞行任务中的核动力航天探测器,均利用的同位素核源衰变能。近纵观核动力航天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同位素电源依然在航天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功率空间核电源结合电推进将成为未来航天探测的重要关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动力航天探测器 同位素 电源反应堆
下载PDF
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方案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吉宇 毛晨瑞 +2 位作者 孙俊 郎明刚 石磊 《火箭推进》 CAS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核热火箭发动机是未来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首选动力方案,其具备高比冲、大推力和长工作寿命等优点。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较少,亟需开展核热推进技术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分析与设计是关键问题之一,对推进系统总体设计... 核热火箭发动机是未来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首选动力方案,其具备高比冲、大推力和长工作寿命等优点。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较少,亟需开展核热推进技术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分析与设计是关键问题之一,对推进系统总体设计有重要意义。分析了3种可用于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的方案特点,基于闭式膨胀循环设计了比冲为910 s的氢气核热推进系统和比冲为390 s的氨气核热推进系统方案,对比发现氢气系统更适合于载人深空探测,而氨气系统在推进剂长期在轨储存和对涡轮泵及反应堆的设计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胜任轨道高度变化相对较小的长期多次空间探测任务,作为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补充和替代。此外,结合设计过程以及核火箭发动机与化学火箭发动机的差异,围绕系统循环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几点研究内容,为我国核热推进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火箭发动机 氢气 氨气 系统循环 载人火星探测
下载PDF
小型核反应堆自主控制及其深空探测应用设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建文 徐瑞 赵宇庭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空间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自主控制问题,提出自主控制体系结构,降低反应堆控制对人的依赖程度,满足了深空探测任务对空间堆自主控制的需求。首先介绍了核反应堆自主控制技术和空间探测自主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空间小型堆的自主控... 针对空间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自主控制问题,提出自主控制体系结构,降低反应堆控制对人的依赖程度,满足了深空探测任务对空间堆自主控制的需求。首先介绍了核反应堆自主控制技术和空间探测自主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空间小型堆的自主控制需求,然后阐释了自主控制及核反应堆近自主控制的内涵。最后基于空间堆的运行特点,给出小型堆近自主控制分层体系结构的组成元素,并进一步建立了融合决策层和功能层的小型堆多智能体自主控制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自主控制 深空探测 多智能体
下载PDF
核热推进反应堆燃料元件发展概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房玉良 刘林 +5 位作者 孙海亮 王成龙 章静 苏光辉 武俊梅 田文喜 《宇航总体技术》 2020年第1期63-70,共8页
深空探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性能更高的推进系统提供动力。核热推进系统具有高比冲、大推力、长运行寿命、可重复启动等优点,可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撑。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核热推进固态堆芯燃料... 深空探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性能更高的推进系统提供动力。核热推进系统具有高比冲、大推力、长运行寿命、可重复启动等优点,可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撑。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核热推进固态堆芯燃料元件被研制出了多种类型,如六棱柱石墨基燃料元件、扭曲条带燃料元件、六棱柱金属陶瓷燃料元件、球形包覆颗粒燃料元件、MITEE型燃料元件、SLHC型燃料元件、Grooved Ring型燃料元件等。总结归纳了核热推进固态堆芯燃料元件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发展核热推进固态堆芯燃料元件的关键技术,可为我国核热推进系统燃料元件的研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推进 核热火箭 核材料 燃料元件
下载PDF
核热推进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5
17
作者 解家春 霍红磊 +1 位作者 苏著亭 赵泽昊 《深空探测学报》 2017年第5期417-429,共13页
核热推进具有比冲高、推力大,及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在载人深空探测、大型星际货物运输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前苏联的核热推进技术研发历程和技术发展状态,归纳总结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推力水平中等化、堆芯构成... 核热推进具有比冲高、推力大,及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在载人深空探测、大型星际货物运输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前苏联的核热推进技术研发历程和技术发展状态,归纳总结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推力水平中等化、堆芯构成模块化、燃料元件高性能化、试验手段非核化和多功能模式化的发展趋势,并初步分析了核热推进研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堆设计技术、核安全防护设计技术、燃料芯块制备技术、燃料元件成型技术、排气处理技术,及发动机启动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核热推进技术发展提出了核与航天部门合作研发、借鉴美俄经验教训、及早并持续开展研究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推进 核热火箭发动机 载人深空探测 核反应堆
下载PDF
核热推进系统热工过程及堆芯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吉宇 孙俊 石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71-2176,共6页
核热推进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裂变能将氢气加热到高温高压状态,然后从喷管高速喷出产生巨大推力的新型推进方式,具有大推力、高比冲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实现载人深空探测的技术之一。历史上有固体堆芯、液体堆芯以及气体堆芯... 核热推进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裂变能将氢气加热到高温高压状态,然后从喷管高速喷出产生巨大推力的新型推进方式,具有大推力、高比冲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实现载人深空探测的技术之一。历史上有固体堆芯、液体堆芯以及气体堆芯等主要设计,其中固体堆芯技术最为成熟。总体来说,核热推进系统中反应堆尺寸较小、堆芯功率密度大、温度较高,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热工水力设计来保证堆内的热量安全导出。本文通过对美国的NERVA、PBR和MITEE、CERMET堆芯以及苏联的RD-0410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归纳总结了主要热工过程,并对这些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堆芯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我国空间核热推进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热推进 热工过程 关键技术 固体堆芯
下载PDF
应用于核能衰变微推进控制的驱动设计
19
作者 徐飞 夏彦 +2 位作者 何世熠 肖文磊 刘国青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0,共5页
利用放射性元素α衰变发射高速粒子产生反推力,研究了的核能衰变的推进技术。考虑到α粒子的弱穿透性,运用面积遮挡的方式改变推力。采用超声电机实现α粒子推力薄膜的精确控制,针对直线型与环形超声电机设计了2种驱动方案,分别是旋转... 利用放射性元素α衰变发射高速粒子产生反推力,研究了的核能衰变的推进技术。考虑到α粒子的弱穿透性,运用面积遮挡的方式改变推力。采用超声电机实现α粒子推力薄膜的精确控制,针对直线型与环形超声电机设计了2种驱动方案,分别是旋转超声电机驱动光阑和直线型超声电机驱动对开式开关,详细描述了原理和结构,并对其矢量合成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设计 超声电机 Α衰变
原文传递
高温高压氢气在三角凹槽及管内流动换热研究
20
作者 刘林 房玉良 +3 位作者 武俊梅 王成龙 马元 田文喜 《火箭推进》 CAS 2020年第6期35-44,共10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温高压条件下氢气在均匀热流密度加热的长直圆管道和带三角凹槽强化圆管内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模拟中考虑了氢气的物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湍流模型采用SST k—ω模型。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圆形通道...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温高压条件下氢气在均匀热流密度加热的长直圆管道和带三角凹槽强化圆管内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模拟中考虑了氢气的物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湍流模型采用SST k—ω模型。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圆形通道内的实验数据吻合度较高。分析结果表明,氢气在通道中的流动属于亚音速湍流,冷却通道壁面温度沿轴向先逐渐上升在靠近出口时略微下降;圆管内壁上的三角凹槽作为扰流元对氢气流动时的强化换热作用明显,同时增加了流动阻力;增大槽深、减小凹槽间距和非对称三角凹槽使得综合换热性能降低;内凹型带三角凹槽强化圆管的强化换热能力优于外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流动换热 三角凹槽 数值模拟 高温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