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轨倾斜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防遮挡设计与分析
1
作者 苏宝法 仇恒抗 +5 位作者 王凯 宋园 李沐昀 丁丕满 马聚沙 曹程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低轨倾斜轨道卫星轨道面光照角周期变化,太阳电池阵受照情况复杂,其输出电流呈现波动。为此,文章分析卫星各种工况下的本体遮挡面积,结合太阳电池阵遮挡工作特性分析及阴影遮挡试验结果,开展太阳电池阵防阴影遮挡设计,并采用投影法进行... 低轨倾斜轨道卫星轨道面光照角周期变化,太阳电池阵受照情况复杂,其输出电流呈现波动。为此,文章分析卫星各种工况下的本体遮挡面积,结合太阳电池阵遮挡工作特性分析及阴影遮挡试验结果,开展太阳电池阵防阴影遮挡设计,并采用投影法进行卫星本体遮挡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卫星本体遮挡时,电流损失预计值与在轨遥测电流损失值基本一致,分析误差小于2%。上述分析结果可为卫星复杂遮挡工况下电源系统能量平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倾斜轨道卫星 卫星本体遮挡 太阳电池阵 输出电流
下载PDF
一种高效星载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蔡晓东 杜青 +4 位作者 徐泽锋 张俊亭 杨袆 夏宁 王超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文章结合深空探测供配电分系统任务特点,提出功率调节、配电、火工控制等多功能模块轻小型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的研究现状、国产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研制的意义,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组成及功能设计,并通过... 文章结合深空探测供配电分系统任务特点,提出功率调节、配电、火工控制等多功能模块轻小型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的研究现状、国产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研制的意义,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组成及功能设计,并通过多母线融合设计、多路放电均流设计、单元集成化设计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深空探测器高可靠轻小型化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设计难题。在轨飞行结果表明: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功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能优良。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的国产化设计实现,可为其它航天器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高功率质量比 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
下载PDF
LEO航天器太阳电池阵激光诱导电弧放电试验与分析
3
作者 尉德杰 朱立颖 +5 位作者 武建文 刘业楠 王志浩 王思展 聂翔宇 杜嘉余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基于太阳电池阵空间电弧放电理论,对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机理进行分析,采用空间放电模拟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低地球轨道(LEO)等离子体环境下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的功率密度阈值及其放电特性。试验结果表... 基于太阳电池阵空间电弧放电理论,对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机理进行分析,采用空间放电模拟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低地球轨道(LEO)等离子体环境下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的功率密度阈值及其放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LEO等离子体环境下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的功率密度阈值约为1.08×10^(8)W/cm^(2),与无激光诱导相比,放电持续时间增加了20%,且每施加1次纳秒脉冲激光诱导电弧放电概率约为60%。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太阳电池阵损伤效应可得:纳秒脉冲激光诱导电弧放电破坏绝缘层最严重,容易造成太阳电池阵中部分PN结短路失效,其损坏程度远远大于空间环境太阳电池串间电弧放电烧蚀损坏效应和盖玻片表面热应力损伤造成的PN结断路失效。此结论可为航天器太阳电池阵放电试验的措施及试验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地球轨道航天器 太阳电池阵 纳秒脉冲激光 电弧放电特性
下载PDF
低纹波空间可调高压电源设计
4
作者 陈佳黎 邹鸿 叶雨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2,共8页
为了满足空间探测载荷(如质谱仪和能量粒子探测器等)对高压电源输出纹波的要求,设计一款小功率、低纹波、最大输出电压为10 kV的可调高压直流电源。设计中使用罗耶架构的逆变器和倍压整流电路,利用反馈回路,使纹波电压峰峰值小于2 V;使... 为了满足空间探测载荷(如质谱仪和能量粒子探测器等)对高压电源输出纹波的要求,设计一款小功率、低纹波、最大输出电压为10 kV的可调高压直流电源。设计中使用罗耶架构的逆变器和倍压整流电路,利用反馈回路,使纹波电压峰峰值小于2 V;使用51系列单片机控制电源输出电压,监测电源的工作状态。除在原理设计方面降低输出电压纹波外,还提出其他降低输出电压纹波的措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高压电源具有输出电压稳定可调、纹波低的特点,可以满足空间探测载荷对高压电源的基本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源 倍压整流 低纹波 可变输出 单片机
下载PDF
基于随遇测控的轻量级卫星平台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
5
作者 王旭 常曦 +2 位作者 王健康 赵刚 姜宇鹏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由于轻量级卫星平台上资源紧张,为提高卫星上资源利用率,综合质量、体积和功能等多方面需求,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遇测控的一体化电气系统,将各功能做模块化设计,将各功能板卡集成在卫星的舱体内做机箱化构型,各系统通过标准化总线实现... 由于轻量级卫星平台上资源紧张,为提高卫星上资源利用率,综合质量、体积和功能等多方面需求,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遇测控的一体化电气系统,将各功能做模块化设计,将各功能板卡集成在卫星的舱体内做机箱化构型,各系统通过标准化总线实现信息交互。此外,在机箱内增加随遇测控功能,在实现电气一体化设计的同时,降低了测控功能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测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遇测控 轻量级 卫星平台 电气系统一体化
下载PDF
某型太阳翼伸展机构疲劳可靠性分析
6
作者 周瀛龙 咸奎成 +2 位作者 倪啸枫 吕箴 智鹏鹏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2期83-86,共4页
针对太阳翼伸展机构在服役过程中的疲劳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太阳翼伸展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其次,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对伸展机构进行疲劳损伤分析;再次,结合... 针对太阳翼伸展机构在服役过程中的疲劳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太阳翼伸展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疲劳强度分析;其次,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对伸展机构进行疲劳损伤分析;再次,结合Do E试验设计,建立以剪切载荷、轴压载荷和弯矩为随机变量,疲劳损伤值为响应的代理模型;最后,借助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太阳翼伸展机构的疲劳可靠度。结果表明:在考虑载荷不确定性时,太阳翼伸展机构的疲劳可靠度为0.996 9;与确定性分析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量化因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疲劳失效,可为其它工程结构的疲劳性能度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翼伸展机构 有限元分析 疲劳可靠性 代理模型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刚性太阳翼可靠性分析
7
作者 文洋 咸奎成 +2 位作者 倪啸枫 吕箴 智鹏鹏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为保证刚性太阳翼的服役安全性,探明其运动过程中可靠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可靠性分析流程。首先,对刚性太阳翼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剖析,明确了可靠性分析的评价指标;其次,对刚性太阳翼的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并建立了... 为保证刚性太阳翼的服役安全性,探明其运动过程中可靠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可靠性分析流程。首先,对刚性太阳翼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剖析,明确了可靠性分析的评价指标;其次,对刚性太阳翼的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以根部铰链阻力距、板间铰链阻力距、钢丝绳刚度以及时间为输入,帆板展开角度差为输出的响应面模型;最后,推导了刚性太阳翼帆板角度差阈值区间范围,并基于极限状态方程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量化刚性太阳翼帆板角度差随时间的波动规律以及运动过程中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为其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太阳翼 响应面法 可靠性分析
下载PDF
金属屏蔽设置对极端电子辐射下滑环绝缘构件深层充电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健 刘人郢 +3 位作者 肖若凡 刘继奎 黄旭炜 李庆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514,共10页
在太空极端电子辐射环境中,高能电子穿透金属屏蔽会引发滑环绝缘构件的深层充放电现象从而诱发功率传输部件(solar array drive assembly,SADA)的绝缘故障,甚至导致整星的失效。屏蔽外壳的材料、结构及配置方案等会对滑环绝缘构件的深... 在太空极端电子辐射环境中,高能电子穿透金属屏蔽会引发滑环绝缘构件的深层充放电现象从而诱发功率传输部件(solar array drive assembly,SADA)的绝缘故障,甚至导致整星的失效。屏蔽外壳的材料、结构及配置方案等会对滑环绝缘构件的深层充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外壳的屏蔽作用并提升其防护效用,从而降低放电事故的可能性。为此建立三维滑环绝缘构件深层充电模型,得到了滑环绝缘构件电场和电势的三维分布。研究了金属屏蔽材料、屏蔽结构以及双层屏蔽对电子辐照下滑环绝缘构件最大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面密度下高原子序数金属材料比低原子序数金属材料能更好地屏蔽高能电子,但高原子序数金属材料因韧致辐射具有更高的光子透射率,容易对绝缘材料造成损伤;局部加强的屏蔽结构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进一步降低滑环绝缘构件内部的电场畸变,在1 mm铝屏蔽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降低程度约25%;采用双层金属屏蔽时,高原子序数的金属材料在滑环绝缘构件内侧更有利于高能电子的屏蔽,其原因在于低原子序数金属材料在最外侧时会先降低高能电子的能量,从而更好利用高原子序数金属材料具有高背散射系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环绝缘构件 极端电子辐射 屏蔽外壳 深层充电 韧致辐射
原文传递
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发展现状及趋势
9
作者 杨淑利 梁潇 +4 位作者 邵立民 马静雅 成志忠 江雪凝 蔡建国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0-1819,共10页
从3个方面分析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发展现状,包括折叠式、卷绕式柔性太阳电池阵总体构型的发展历程;铰接桁架式、折纸式、充气式、形状记忆材料、薄壁管状及圆周展开机构6种伸展机构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硅电池片、砷化镓电池片、柔性薄... 从3个方面分析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发展现状,包括折叠式、卷绕式柔性太阳电池阵总体构型的发展历程;铰接桁架式、折纸式、充气式、形状记忆材料、薄壁管状及圆周展开机构6种伸展机构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硅电池片、砷化镓电池片、柔性薄膜电池片及聚光太阳电池片等常用电池片材料性能的发展现状。指出面对未来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大尺寸、高功率、模块化的发展需求,采用薄壁管状伸展臂及多结砷化镓薄膜电池片的卷绕式柔性太阳电池阵在质量、功率、收拢体积及成本上达成了较好的平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空间柔性太阳电池阵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太阳电池阵 总体构型 展开机构 太阳电池片
下载PDF
人工蜂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太阳电池阵电流预测
10
作者 闫国瑞 韩延东 +2 位作者 王啟宁 林博轩 苏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通过对卫星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预测方法。将太阳入射角、卫星太阳电池阵工作温度、卫星星时等遥测量变换后作为神经网络输... 通过对卫星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预测方法。将太阳入射角、卫星太阳电池阵工作温度、卫星星时等遥测量变换后作为神经网络输入,进行输出电流预测。考虑到神经网络对初始权值及偏置敏感的特点,采用ABC改进算法对神经网络初始参数进行优化。该模型可用于卫星太阳电池阵电流输出能力分析、太阳电池阵预警及异常检测等。实验测试表明,模型能够取得较高预测精度,同星预测均方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为0.10 A,跨星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2 A,其精度明显优于传统数据拟合方法。利用该模型及本文提出的预警策略进行预警,对于7年5个月的正常卫星数据没有发生误报,对于某异常卫星数据能够及时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太阳电池阵 BP神经网络 预测 人工蜂群
下载PDF
卫星太阳电池阵研制标准体系建设及与国外ECSS对标分析
11
作者 姜东升 井元良 +3 位作者 马静雅 杜红 濮海玲 王磊 《航天标准化》 2023年第2期20-23,共4页
近几年卫星在地面试验中以及在轨运行中出现多次太阳电池阵相关的异常问题,通过对地面试验和在轨数据的分析,确认属于频繁高发的同一类型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新技术、工艺条件发生变化,而相关的太阳电池阵设计标准、地面试验... 近几年卫星在地面试验中以及在轨运行中出现多次太阳电池阵相关的异常问题,通过对地面试验和在轨数据的分析,确认属于频繁高发的同一类型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新技术、工艺条件发生变化,而相关的太阳电池阵设计标准、地面试验验证手段没有适应该变化,导致出现异常。本文针对卫星太阳电池阵研制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研究,对国外ECSS(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卫星太阳电池阵研制标准进行对标分析。重点研究标准体系在太阳电池阵、结构机构、太阳电池电路以及太阳电池片的设计、生产、装配、测试、验收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太阳电池板研制标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太阳电池阵的研制过程及试验提供参考,对确保卫星安全可靠供电,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太阳电池阵 标准体系 ECSS标准 对标
下载PDF
等离子体源型航天器主动电位控制方法
12
作者 银鸿 李得天 +3 位作者 柳青 刘海波 秦晓刚 杨生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11-3818,共8页
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高能粒子、地磁场等相互作用,会引起充放电效应,严重影响其空间任务。通过等离子体源发射人为等离子体可有效控制航天器表面电位,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且较其他电位控制方法更灵活、高效,但国内对此研究相对基础... 航天器与空间等离子体、高能粒子、地磁场等相互作用,会引起充放电效应,严重影响其空间任务。通过等离子体源发射人为等离子体可有效控制航天器表面电位,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且较其他电位控制方法更灵活、高效,但国内对此研究相对基础薄弱。为此,基于航天器电流平衡方程进行航天器带电理论分析,并结合球对称模型对等离子体源电位控制理论进行阐述;进一步通过SPIS(spacecraft plasma interaction system)仿真平台模拟分析空间等离子体和人为等离子体对航天器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GEO轨道空间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航天器不同材料表面存在不等量带电,且电位可达−14000 V;等离子体源工作可高效地将航天器控制在−10 V以内,控制器适合安装于卫星东侧面,其净发射电流直接影响着控制效果;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地面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源控制器可将−6000~−5000 V的航天器模拟件在数秒内控制至0 V左右,等离子体源电位控制技术对航天器表面高电位及不等量带电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上研究成果将为其空间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带电 空间等离子体 人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源 主动电位控制
原文传递
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13
作者 裴照宇 彭兢 +6 位作者 张明 杜红 刘治钢 王琼 赵春阳 胡古 马季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689-8700,共12页
该文调研国外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研究现状,在未来月球科研站总体框架下,对我国未来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能力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能源系统总体目标、建设阶段和总体思路,按照局部能力提升、全面任务能力提升、长期维护和功能拓展3个... 该文调研国外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研究现状,在未来月球科研站总体框架下,对我国未来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能力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能源系统总体目标、建设阶段和总体思路,按照局部能力提升、全面任务能力提升、长期维护和功能拓展3个阶段开展需求分析,提出“集成化设计、模块化构建、智能化运行、数字化研制”的研制理念;按照“工程验证、技术突破、创新引领”的标准对能源技术进行划分,针对性的分类提出解决途径和发展策略;对近场/远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高效轻质热电转换技术、核反应堆发电与防护技术、大规模储能阵列技术、空间燃料电池技术、月面电网系统构建与管理技术等,分析应用场景,提出应用指标,并给出实施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型、中型和小型3种规格的能源系统概念设想,并对其进行简要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能源系统 任务分析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MEO卫星有源微波天线机电热一体化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杜博然 施哲栋 +4 位作者 毕建峰 曾凡健 顾燕萍 张好 翟载腾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3,共6页
针对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微波天线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带来的温度一致性问题,兼顾卫星减重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天线机电热一体化设计方法。从分析MEO热环境出发,筛选出极端低、高温工况,采用纳米膜、高导热石墨板和分布式测控温系统相结... 针对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微波天线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带来的温度一致性问题,兼顾卫星减重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天线机电热一体化设计方法。从分析MEO热环境出发,筛选出极端低、高温工况,采用纳米膜、高导热石墨板和分布式测控温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线热控方法,节省了传统的有源安装板,优化了2/3的测控温线缆。经过有限元仿真和模块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电热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满足温度一致性要求,对短时高热耗的天线热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球轨道 机电热一体化 分布式控温 天线散热 均温设计
下载PDF
北京三号A/B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
15
作者 颉萌 江国强 +3 位作者 赵淑莉 柴逸 黄晓 郝春晓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北京三号A/B卫星供配电分系统为满足卫星敏捷机动及高功率的特点与需求,将传统电源控制器与配电器合为1台电源调控器单机(PCDU)。它采用42.0 V半调节母线拓扑结构,选用容量衰降速度更低、寿命循环性能更好的高比能量镍钴铝(NCA)锂离子... 北京三号A/B卫星供配电分系统为满足卫星敏捷机动及高功率的特点与需求,将传统电源控制器与配电器合为1台电源调控器单机(PCDU)。它采用42.0 V半调节母线拓扑结构,选用容量衰降速度更低、寿命循环性能更好的高比能量镍钴铝(NCA)锂离子蓄电池单体,以及平均效率不低于32%的太阳电池片,大大减小了质量。此外,任务规划软件中还加入了卫星电源系统仿真计算模型,为规划任务的可行性提供决策依据。供配电分系统在轨运行稳定,在轨数据与仿真计算模型运行结果相符,其设计可为类似功率等级的卫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三号A/B卫星 供配电分系统 仿真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宽输入高功率密度电源变换拓扑
16
作者 吴志辉 华明 朱永亮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3,共5页
针对航空电子设备供电系统输入母线范围宽,需求功率大,尺寸受限的需求,文中提出一种两级式直流-直流(DC-DC)变换拓扑,该拓扑采用谐振变换器(LLC)+交错降压式变换器(Buck)两级变换拓扑,为保证电路处于最优转换效率状态,LLC为定频开环控制... 针对航空电子设备供电系统输入母线范围宽,需求功率大,尺寸受限的需求,文中提出一种两级式直流-直流(DC-DC)变换拓扑,该拓扑采用谐振变换器(LLC)+交错降压式变换器(Buck)两级变换拓扑,为保证电路处于最优转换效率状态,LLC为定频开环控制,工作频率略低于电路的谐振频率。两路Buck工作于闭环调压模式,采用相同占空比,相位差180°交错控制方式。主功率变压器采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工作方式。针对用电单元存在脉冲取电的工况,设计电压环和电流环串联的控制方式,实现同时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有效控制。针对该拓扑的工作方式、控制模式、参数设计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Saber仿真验证拓扑、搭建实物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降压式变换器 环路控制
原文传递
星载非耗散型锂离子电池管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17
作者 宋鼎 张龙龙 +3 位作者 康庆 张文佳 刘鹏 王磊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针对空间长寿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管理,文章提出了双向DC/AC变换的非耗散型均衡拓扑,计算了均衡电流与压差的关系,设计电池均衡管理电路和工作模式,完成非耗散型锂离子电池管理研制,并随某大容量通信卫星平台实现了在轨飞行验证。相对... 针对空间长寿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管理,文章提出了双向DC/AC变换的非耗散型均衡拓扑,计算了均衡电流与压差的关系,设计电池均衡管理电路和工作模式,完成非耗散型锂离子电池管理研制,并随某大容量通信卫星平台实现了在轨飞行验证。相对于传统的电池管理技术,该技术的效率、均衡精度和自主管理能力等指标均得到提升。在轨试验数据表明:东、西锂离子电池组的均衡精度分别达到6.3 mV、7.8 mV,满足了空间锂离子电池组对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技术 非耗散型 大容量 长寿命
下载PDF
大型航天器电位控制系统设计及验证
18
作者 梁晓锋 仪德英 高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分析了大型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及执行特殊任务等需求,提出了针对不同供电电压等级航天器交会对接、机械臂操作和航天员出舱等任务中的舱体不等电位问题,给出了被动电位控制及主动电位控制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及关键... 分析了大型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及执行特殊任务等需求,提出了针对不同供电电压等级航天器交会对接、机械臂操作和航天员出舱等任务中的舱体不等电位问题,给出了被动电位控制及主动电位控制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及关键参数的确定,完成了被动电位控制地面验证方案,给出了试验验证结果,完成了主动电位控制在轨实际运行,并给出了实际运行结果情况。可为后续类似航天器的相关设计及地面试验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航天器 电位控制 出舱 交会对接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使用温度对输电装置接触特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胡银苹 康军 +2 位作者 陈松屾 尚峰 白岚升 《质量与可靠性》 2023年第3期23-26,共4页
输电装置可实现从固定部件到旋转部件的信号和功率传输。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输电装置在给定压力、约束和相同的转动圈数下,因不同合金材料热膨胀系数区别导致的摩擦副接触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与Bruker高精度三维光学轮廓... 输电装置可实现从固定部件到旋转部件的信号和功率传输。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输电装置在给定压力、约束和相同的转动圈数下,因不同合金材料热膨胀系数区别导致的摩擦副接触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与Bruker高精度三维光学轮廓仪下检测的导电杆试验件接触区坐标偏移量及磨损程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可有效揭示在使用温度变化时,刷环接触区的位置和应力变化,并根据试验结果针对性地采取工艺措施,进而提高输电装置在不同使用温度中的接触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装置 仿真分析 温度变化 接触点位置 压应力
下载PDF
空间环境下在轨卫星太阳电池阵可靠性建模研究
20
作者 王照久 王岩 《质量与可靠性》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围绕在轨卫星高可靠的需求,充分考虑太阳电池阵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空间环境下的退化失效特点,以经典单二极管电池单元模型为基础,推导形成电池阵的伏安特性关系,形成电池阵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的解析模型,再根据失效阈值理论提出了... 围绕在轨卫星高可靠的需求,充分考虑太阳电池阵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空间环境下的退化失效特点,以经典单二极管电池单元模型为基础,推导形成电池阵的伏安特性关系,形成电池阵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的解析模型,再根据失效阈值理论提出了空间环境下电池阵可靠性建模方法,并结合Simulink仿真通过了对模型的检验,并用蒙特卡洛方法完成了可靠度的计算。本文所提出的太阳电池阵列可靠性模型比之传统的串并联模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可为卫星太阳电池阵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阵 空间环境 可靠性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