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1
作者 葛建华 丁雨薇 +4 位作者 李佳 张万 马东坡 任雪 张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2335,共9页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及丰度等赋存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中多为纤维微塑料和薄膜微塑料,类型主要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颜色以黄色和透明为主,粒径大多小于500μm.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水丰度范围为0.77~7.1pcs/L,沉积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540~2800pcs/kg,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380~2380pcs/kg.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进行评估,地表水和农田土壤的风险评估都为于Ⅰ级,属于轻微污染,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风险评估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表层水体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发泡聚苯乙烯微塑料中含锌添加剂的释放行为
2
作者 谢群 袁敏箐 +6 位作者 胡萱羽 王梓伊 林朗 李振良 徐向荣 朱广慧 吴民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6-2344,共9页
为了探讨微塑料重金属添加剂在环境中的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未老化和紫外(UV)老化发泡聚苯乙烯(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在3种模拟环境(淡水、海水和胃液)下,通过释放动力学、累积释放实验以及正交试验开展锌(Zn(Ⅱ))添加剂的释放行为研... 为了探讨微塑料重金属添加剂在环境中的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未老化和紫外(UV)老化发泡聚苯乙烯(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在3种模拟环境(淡水、海水和胃液)下,通过释放动力学、累积释放实验以及正交试验开展锌(Zn(Ⅱ))添加剂的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UV老化的EPS微塑料Zn(Ⅱ)的释放能力要大于未老化的EPS微塑料,淡水、海水和胃液中UV老化的EPS微塑料Zn(Ⅱ)的平衡释放量分别为(29.45±4.38),(87.41±5.18)和(109.94±3.18)μg/g,而未老化的EPS微塑料Zn(Ⅱ)的平衡释放量分别为(20.90±0.46),(85.89±0.51)和(108.92±1.17)μg/g,这说明UV老化可以促进其Zn(Ⅱ)添加剂的释放,胃液和海水环境更有利于Zn(Ⅱ)的释放.EPS微塑料中含Zn(Ⅱ)添加剂的释放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Zn(Ⅱ)从塑料中的释放受界面反应和塑料表面的扩散控制.3种模拟环境下,通过多次更换浸提液EPS微塑料中的Zn(Ⅱ)几乎可以被完全释放.pH值、粒径和老化时间是EPS微塑料Zn(Ⅱ)添加剂释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添加剂 释放动力学 正交试验
下载PDF
Mn掺杂Zigzag(8,0)型单壁碳纳米管吸附甲醛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3
作者 程婷 陈晨 +2 位作者 张晓 温明月 王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上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是一种稳定的分子构型。区别于在原始CNT上的物理吸附过程,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键长更短,吸附能更大,属于化学吸附过程。同时,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过程还伴随着明显的电荷转移。吸附过程发生后,吸附样品的光吸收曲线在580~705 nm以及365~447 nm的范围内出现明显的蓝移,在307~360 nm的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碳纳米管 甲醛 吸附
下载PDF
地西泮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含量变化及累积特征
4
作者 黄丽 高磊 +8 位作者 吴松 郝其睿 李晨辉 汤施展 白淑艳 陈中祥 杜宁宁 覃东立 王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DZP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给药后4组水体中DZP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A:(0.118±0.002)μg·L^(-1)、B:(0.117±0.004)μg·L^(-1)、C:(1.141±0.078)μg·L^(-1)和D:(1.142±0.039)μg·L^(-1),给药后第768小时水体中DZP质量浓度下降了29.71%~40.17%;DZP降解半衰期介于65.29~139.11 d。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给药768 h后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分别达到初始质量分数的17.99倍(1.384μg·kg^(-1))、14.81倍(0.918μg·kg^(-1))、4.77倍(7.848μg·kg^(-1))和5.30倍(7.763μg·kg^(-1)),富集系数介于9.79~18.80;B、D组蜈蚣草中DZP浓度峰值出现在给药后第216小时。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的DZP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可明显缩短高浓度DZP在水中降解的半衰期,在低浓度DZP水体中添加蜈蚣草可抑制底泥对DZP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模拟养殖环境 累计特征 半衰期 富集系数
下载PDF
丙烯酰胺-柠檬酸改性葵花秸秆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动力学
5
作者 李小菊 李惠成 +5 位作者 武芸 胡浩斌 李治军 王玉峰 王丽朋 张鹏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以农业废弃物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10%氨水、丙酮-环己烷、甲苯-乙醇对葵花秸秆预处理后,采用丙烯酰胺-柠檬酸酯化法对其改性,研究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改性葵花秸秆的吸油机理。结果表... 以农业废弃物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10%氨水、丙酮-环己烷、甲苯-乙醇对葵花秸秆预处理后,采用丙烯酰胺-柠檬酸酯化法对其改性,研究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改性葵花秸秆的吸油机理。结果表明,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油性能最强,其次为甲苯-乙醇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改性葵花秸秆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大小为:大豆油>柴油>原油;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原油的保油率最高,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大豆油的去除率最高;吸附热力学表明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的化学吸附,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研究为解决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农作物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秸秆 预处理 酯化改性 吸油动力学
下载PDF
全氟烷基酸在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肖璐 张尚伟 +5 位作者 程浩 于丹凤 姜晓满 胡蝶旋 文武 夏星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9-498,共10页
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一类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性和多种生物毒性.为探究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在浮游动物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通过比较典型长链PFAAs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暴露条件下短链PFAAs在大型... 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一类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性和多种生物毒性.为探究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在浮游动物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通过比较典型长链PFAAs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暴露条件下短链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生物富集,考察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u)、排出速率常数(ke)和稳态生物浓缩系数(BCFss)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典型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的竞争富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ku和BCFss值分别与全氟碳原子数、膜−水分配系数和蛋白质结合系数显著正相关,且长链PFAAs对短链PFAAs的生物富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导致短链PFAAs的BCFss值降低56%~80%.长链与短链PFAAs在蛋白质结合点位的竞争作用可能是短链PFAAs生物富集受到抑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 生物富集 竞争作用 大型溞 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污染物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重金属污染对牛枝子叶片—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虎学锋 米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探究荒漠草原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的生长状况,通过其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牛枝子叶片及土壤中碳(C)、氮(N)、磷(P)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明确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牛枝子对养分的利... 探究荒漠草原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的生长状况,通过其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牛枝子叶片及土壤中碳(C)、氮(N)、磷(P)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明确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牛枝子对养分的利用状况、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在不同污染梯度下牛枝子叶片总C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牛枝子叶片全N、全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总C、全N、全P含量在对照组CK下最高,随着重金属污染梯度的升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随着重金属污染梯度的升高,土壤速效P、速效K、电导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碱解氮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pH变化不显著。牛枝子叶片全N与全P与土壤总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总C与土壤全N、土壤C/N、C/P、N/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低浓度重金属下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元素,但过了其承载的重金属浓度时就会阻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重金属污染 C、N、P含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T2VOC对比分析LNAPL多种因素运移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侯岳岚 夏源 +1 位作者 程亚平 周正涛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52-57,63,共7页
本文采用TOUGH2软件对LNAPL进行数值模拟,选取地下水流速率、LNAPL的泄漏强度、地下水位波动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上述几种因素对LNAPL溶解速率的变化及其敏感度,为LNAPL的溶解迁移模拟提供源强依据。结果显示NAPL相饱和度对研究溶解速... 本文采用TOUGH2软件对LNAPL进行数值模拟,选取地下水流速率、LNAPL的泄漏强度、地下水位波动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上述几种因素对LNAPL溶解速率的变化及其敏感度,为LNAPL的溶解迁移模拟提供源强依据。结果显示NAPL相饱和度对研究溶解速率变化起关键作用;影响LNAPL溶解速率变化因素:地下水流速率对溶解速率的敏感度最大,其次为地下水位波动的敏感度,泄露速率的敏感度最小。因此,对于地下水流速率较快与经常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污染源区,应当格外注意扩大液相的监测,对于渗透速率较快的污染源区,应当注意排查LNAPL的NAPL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APL 地下水污染 敏感度分析 单因素分析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纯水提取-草酸冷冻还原法修复Cr(Ⅵ)污染土壤
9
作者 孟美真 王楠 +2 位作者 秦雨菲 于舒弋 康春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472,共9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将纯水提取与冷冻法相结合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1000 mg/kg Cr(Ⅵ)污染土壤,利用纯水进行提取,总铬的提取率约为35%,该结果与常规的草酸提取法相近.向纯水提取液中加入草酸,使其浓度为500μmol/L...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将纯水提取与冷冻法相结合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1000 mg/kg Cr(Ⅵ)污染土壤,利用纯水进行提取,总铬的提取率约为35%,该结果与常规的草酸提取法相近.向纯水提取液中加入草酸,使其浓度为500μmol/L,冷冻结冰后,提取液中Cr(Ⅵ)的还原率达97%.NaCl,NaNO_(3),Na_(2)SO_(4)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作用原理为草酸提供H+,土壤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还原剂,通过冷冻浓缩效应使土壤提取液中六价铬被还原.可见,纯水提取与草酸冷冻法相结合可用于异位修复Cr(Ⅵ)污染土壤,并可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有利于维护土壤理化性质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纯水提取 草酸还原 冷冻 异位修复
下载PDF
碳布负载PEDOT在SPE电解池中高效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
10
作者 秦祺月 王佳蓓 彭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4,共6页
为了实现高效、实际规模的H_(2)O_(2)电合成,催化材料和电化学反应器设计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通过电沉积方式在碳布(Carbon Cloth,CC)上聚合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用于原位合成过氧化氢(H_(2)O_(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了实现高效、实际规模的H_(2)O_(2)电合成,催化材料和电化学反应器设计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通过电沉积方式在碳布(Carbon Cloth,CC)上聚合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用于原位合成过氧化氢(H_(2)O_(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电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将电极制作为膜电极组件(MEA)并应用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电解池,探究其合成H_(2)O_(2)的性能。结果表明,PEDOT/CC具有良好的催化氧还原合成H_(2)O_(2)的性能,并且在SPE电解池中表现出更短的极板距离、更高的H_(2)O_(2)产量(1152.38 mg/L)以及更优的电流效率(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过氧化氢合成 PEDOT
原文传递
滹沱河石家庄段浅层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11
作者 张书缘 张威 +6 位作者 董一慧 朱玉晨 刘雅慈 王妍妍 王平 李佳乐 孔祥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9,共10页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进行生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SAs总体污染程度较低,回补初期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SAs,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磺胺甲恶唑(93.75%)、磺胺嘧啶(37.50%)、磺胺氯哒嗪(18.75%)、磺胺吡啶(18.75%)、磺胺甲氧嘧啶(6.25%)、磺胺脒(6.25%)、磺胺醋酰(6.25%),平均检出浓度最高的为磺胺嘧啶(29 ng/L)和磺胺甲恶唑(9.2 ng/L)。在优质南水北调水回补的混合稀释作用下,地下水中SAs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历史污水处理厂排放及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局部区域下水中SAs污染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在回补初期属于中等生态风险,且磺胺嘧啶对人体健康具有中等风险。回补后期各SAs评价均无明显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浅层地下水 磺胺类抗生素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滹沱河
下载PDF
阜新城区夏季雨污特征及其主要污染源识别
12
作者 尹璐璐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182-184,192,共4页
采用室外试验方式对阜新城区夏季不同下垫面类型(交通干道、园林、居民生活区)下雨污形成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主要污染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交通干道、园林、居民生活区下雨污浓度最高的分布为氨氮、BOD_(5)、总磷。各类污染物中BOD_(5... 采用室外试验方式对阜新城区夏季不同下垫面类型(交通干道、园林、居民生活区)下雨污形成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主要污染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交通干道、园林、居民生活区下雨污浓度最高的分布为氨氮、BOD_(5)、总磷。各类污染物中BOD_(5)和氨氮Person系数最高,达到0.79,是夏季城区主要污染源。研究成果对于阜新城区面源污染治理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雨污分析 污染源识别 不同下垫面 阜新城区
下载PDF
耐高温阻硅垢荧光缓释微球的制备与缓释特征
13
作者 李养沛 陈友媛 +3 位作者 乔时轩 李佳兴 彭涛 刘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0,174,共9页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材和乳化剂,探究了制备工艺,并利用荧光技术测试了缓释效率和阻垢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和十六烷基磺酸钠分别适宜用作固相吸附材料和乳化剂;乳化剂浓度为2%,芯材浓度为50 mg/mL,搅拌速度300 r/min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微球静态释放时间长达100 h,动态释放时间超过20 h, 20 h阻垢率50%以上。本成果有望为高温循环水提供新型缓释阻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法 缓释特征 硅垢 阻垢剂 荧光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在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兰梓溶 清江 +5 位作者 陈有为 许宙 陈茂龙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鉴于此,该文对近年来MIL-101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MIL-101结构、改性修饰及其在水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的应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IL-101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吸附 改性修饰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土壤中铬的毒性阈值(EC_(x))及其预测模型
15
作者 孙晓艺 王萌 +3 位作者 秦璐瑶 俞磊 王静 陈世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毒物学资料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污染土壤中Cr生态风险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选取了我国7种不同性质土壤,分别以蚯蚓生物量、小白菜生物量和微生物基质诱导呼吸(SIR)为毒性测试终点,基于Log-logistic剂量效应关系... 毒物学资料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污染土壤中Cr生态风险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选取了我国7种不同性质土壤,分别以蚯蚓生物量、小白菜生物量和微生物基质诱导呼吸(SIR)为毒性测试终点,基于Log-logistic剂量效应关系及低剂量刺激效应函数模型对不同土壤中铬的毒性阈值(EC x)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质土壤中Cr的毒性阈值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土壤中Cr对蚯蚓、小白菜、土壤微生物毒性均随着土壤Cr含量的增加而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剂量效应关系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不同性质土壤中,基于微生物(SIR)、蚯蚓、小白菜毒性测试的EC 10分别为22.1~53.7、65.0~137.2和82.1~220.2 mg/kg,EC 50分别为50.3~103.7、103.9~369.0和159.9~441.9 mg/kg;不同物种Cr毒性阈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小白菜>蚯蚓>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对Cr毒性最为敏感;在土壤Cr低含量(<112 mg/kg)条件下,3种测试物种对Cr毒性表现出明显的低剂量刺激效应,其中,蚯蚓在不同性质土壤中最大刺激效应为102%~108%,小白菜为105%~112%,相对来说,土壤中Cr对微生物的低剂量刺激效应较小,最大刺激效应为104%;pH、黏土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可以较好预测不同性质土壤中Cr的毒性阈值。研究结果对土壤中Cr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土壤中Cr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 低剂量毒物刺激效应 毒性阈值
下载PDF
天然磁铁矿光催化转化水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共存离子的影响
16
作者 吴义婷 肖雪 +3 位作者 米慧荣 秦慧芳 黄应平 李瑞萍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s)在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但目前水环境中含量较高的无机离子对天然磁铁矿光催化转化CEPs的影响研究尚不全面.本研究发现可见光(λ≥420 nm)/天然磁铁矿体系对水中CEPs有一定去除能力,确定活性物种有空穴、电子及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s)在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但目前水环境中含量较高的无机离子对天然磁铁矿光催化转化CEPs的影响研究尚不全面.本研究发现可见光(λ≥420 nm)/天然磁铁矿体系对水中CEPs有一定去除能力,确定活性物种有空穴、电子及羟基自由基.以头孢哌酮钠(CFP)为代表性CEPs,重点考察了多种无机离子对可见光/天然磁铁矿体系催化降解水中CFP的影响.研究表明:共存的SO_(4)^(2-)、NO_(3)^(-)、HCO_(3)^(-)、Cl^(-)、Br^(-)及I^(-)通过改变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影响降解,SO_(4)^(2-)、NO_(3)^(-)、Br^(-)及高浓度I^(-)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HCO_(3)^(-)反应前期、Cl^(-)及低浓度I^(-)抑制降解.另外,高浓度HCO_(3)^(-)在反应后期会引起CFP发生碱水解而表现出促进.F^(-)、Ca^(2+)及Mn^(2+)通过改变磁铁矿活性而影响CFP降解,其中Ca^(2+)、Mn^(2+)及低浓度F^(-)不利于降解,但高浓度F^(-)有利于降解.共存的Mg^(2+)、Zn^(2+)及Cu^(2+)通过与CFP相互作用促进降解.各无机离子存在下的CFP降解中间产物相同,并分析了其在可见光/天然磁铁矿体系下的主要降解产物及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磁铁矿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可见光催化 无机离子
下载PDF
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范炜林 王闻 +3 位作者 余艳鸽 亓伟 王树加 孔德安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生物质活性炭是一种功能性多孔碳材料,以高碳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加工制成,具有原料来源广、表面官能团与孔结构丰富、吸附性能与改性潜力优良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功能多样的活性炭,实现了活性炭在... 生物质活性炭是一种功能性多孔碳材料,以高碳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加工制成,具有原料来源广、表面官能团与孔结构丰富、吸附性能与改性潜力优良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功能多样的活性炭,实现了活性炭在多种有机废水处理场景的应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综述了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常用的炭化和活化方法,对比分析了表面酸碱改性、氧化与还原改性、金属负载改性、微生物负载改性等活性炭改性方法,总结了活性炭在吸附净化、絮凝沉降、厌氧消化、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过滤等有机废水处理场景的应用,并对活性炭制备技术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有机废水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基于重力过滤法的污泥比阻公式推导和实验研究
18
作者 梁梓恒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调理的污泥能快速释放出污泥的自由水,并可以形成直径为几毫米的絮团。为评价这种絮凝污泥的脱水性能,行业内多采用重力过滤法,但目前尚缺乏科学便捷的评价方式。通过公式推导,得出重力过滤的基本方程和污泥比... 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调理的污泥能快速释放出污泥的自由水,并可以形成直径为几毫米的絮团。为评价这种絮凝污泥的脱水性能,行业内多采用重力过滤法,但目前尚缺乏科学便捷的评价方式。通过公式推导,得出重力过滤的基本方程和污泥比阻的计算公式。实验数据线性拟合的结果显示,各组数据的拟合度均高于96%,证明了该方程的适用性。通过研究絮凝剂的技术参数和比阻值关系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适合该污泥样品的CPAM摩尔离子度和分子量范围分别为20%~25%、800万~1000万;CPAM的分子量越高,最佳投量越低,越不利于污泥脱水,在实际上机使用时操作难度越大;效果最佳的两种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3.16 kg/t,此时比阻值分别为7.05×10^(8) m/kg和6.95×10^(8) m/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过滤法 比阻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19
作者 陈优 肖方景 +3 位作者 谢民生 崔小梅 布多 张强英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本研究首次通过CiteSpace分析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热点和前沿。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了2008—2023年与水环境中汞有关的研究,检索到相关文献697篇。使用CiteSp... 本研究首次通过CiteSpace分析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热点和前沿。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了2008—2023年与水环境中汞有关的研究,检索到相关文献697篇。使用CiteSpace生成了作者/国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图谱,获得了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图谱。结果表明:1)论文最高产者所发表的文章为8篇,截至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2)中国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是该领域的领先国家和机构,分别发表了450篇和21篇论文;3)研究热点集中在汞离子、甲基汞、沉积物、原子荧光法、吸附以及水生生物。基于CiteSpace的研究结果,发现了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密切合作。目前主要研究趋势为水环境中汞的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因此,未来应更加重视高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汞离子监测网络的完善,建立更加完善的汞离子监测预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水环境
下载PDF
镉基MOFs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20
作者 文桂林 王静蕊 +2 位作者 刘道富 童悦 王尧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工业废水处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发新的污水处理剂,实现污染物催化降解是从根本上解决废水问题的有效方案。基于此,从晶体工程原理出发,以选材广泛、结构可调的MOFs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选用亚甲基双... 工业废水处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发新的污水处理剂,实现污染物催化降解是从根本上解决废水问题的有效方案。基于此,从晶体工程原理出发,以选材广泛、结构可调的MOFs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选用亚甲基双羟萘酸(H_(2)pam)和2,5-双(4-吡啶基)-1,3,4-噻二唑(bpt)作为构件,成功制备了一例MOFs材料,即[Cd(bpt)(H_(2)O)4]n·n(pam)·2nH_(2)O(MOF-1)。结构分析和性能表征说明,MOF-1具有一维共价链状和复杂的超分子构型,其合成方法简单、品质好,且形貌较为单一,尺寸为0.5~2μm;主体框架在310℃以下稳定存在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强酸和中性水溶液中可保持完整形貌不少于60 d和163 d;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作为分子发光温度计。催化降解工业染料废水的模拟研究显示,MOF-1材料的禁带宽度E_(g)=2.85 eV,带隙值小,对罗丹明B的脱色率达到了85.94%,可显著降解。因此,MOF-1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染料污水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材料 晶体结构 理化性能 染料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