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0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泮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含量变化及累积特征
1
作者 黄丽 高磊 +8 位作者 吴松 郝其睿 李晨辉 汤施展 白淑艳 陈中祥 杜宁宁 覃东立 王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DZP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给药后4组水体中DZP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A:(0.118±0.002)μg·L^(-1)、B:(0.117±0.004)μg·L^(-1)、C:(1.141±0.078)μg·L^(-1)和D:(1.142±0.039)μg·L^(-1),给药后第768小时水体中DZP质量浓度下降了29.71%~40.17%;DZP降解半衰期介于65.29~139.11 d。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给药768 h后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分别达到初始质量分数的17.99倍(1.384μg·kg^(-1))、14.81倍(0.918μg·kg^(-1))、4.77倍(7.848μg·kg^(-1))和5.30倍(7.763μg·kg^(-1)),富集系数介于9.79~18.80;B、D组蜈蚣草中DZP浓度峰值出现在给药后第216小时。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的DZP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可明显缩短高浓度DZP在水中降解的半衰期,在低浓度DZP水体中添加蜈蚣草可抑制底泥对DZP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模拟养殖环境 累计特征 半衰期 富集系数
下载PDF
丙烯酰胺-柠檬酸改性葵花秸秆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动力学
2
作者 李小菊 李惠成 +5 位作者 武芸 胡浩斌 李治军 王玉峰 王丽朋 张鹏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以农业废弃物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10%氨水、丙酮-环己烷、甲苯-乙醇对葵花秸秆预处理后,采用丙烯酰胺-柠檬酸酯化法对其改性,研究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改性葵花秸秆的吸油机理。结果表... 以农业废弃物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10%氨水、丙酮-环己烷、甲苯-乙醇对葵花秸秆预处理后,采用丙烯酰胺-柠檬酸酯化法对其改性,研究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改性葵花秸秆的吸油机理。结果表明,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油性能最强,其次为甲苯-乙醇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改性葵花秸秆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大小为:大豆油>柴油>原油;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原油的保油率最高,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大豆油的去除率最高;吸附热力学表明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的化学吸附,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研究为解决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农作物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秸秆 预处理 酯化改性 吸油动力学
下载PDF
耐高温阻硅垢荧光缓释微球的制备与缓释特征
3
作者 李养沛 陈友媛 +3 位作者 乔时轩 李佳兴 彭涛 刘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0,174,共9页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材和乳化剂,探究了制备工艺,并利用荧光技术测试了缓释效率和阻垢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和十六烷基磺酸钠分别适宜用作固相吸附材料和乳化剂;乳化剂浓度为2%,芯材浓度为50 mg/mL,搅拌速度300 r/min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微球静态释放时间长达100 h,动态释放时间超过20 h, 20 h阻垢率50%以上。本成果有望为高温循环水提供新型缓释阻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法 缓释特征 硅垢 阻垢剂 荧光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4
作者 陈优 肖方景 +3 位作者 谢民生 崔小梅 布多 张强英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本研究首次通过CiteSpace分析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热点和前沿。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了2008—2023年与水环境中汞有关的研究,检索到相关文献697篇。使用CiteSp... 本研究首次通过CiteSpace分析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热点和前沿。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了2008—2023年与水环境中汞有关的研究,检索到相关文献697篇。使用CiteSpace生成了作者/国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图谱,获得了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图谱。结果表明:1)论文最高产者所发表的文章为8篇,截至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2)中国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是该领域的领先国家和机构,分别发表了450篇和21篇论文;3)研究热点集中在汞离子、甲基汞、沉积物、原子荧光法、吸附以及水生生物。基于CiteSpace的研究结果,发现了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密切合作。目前主要研究趋势为水环境中汞的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因此,未来应更加重视高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汞离子监测网络的完善,建立更加完善的汞离子监测预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水环境
下载PDF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工艺研究
5
作者 翁启暄 林英姿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89-492,共4页
为了预防通过饮用水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消毒已经成为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然而,消毒工艺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消毒副产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特性而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本文聚焦于消... 为了预防通过饮用水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消毒已经成为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然而,消毒工艺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消毒副产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特性而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本文聚焦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条件与危害两方面,考察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并对现阶段消毒副产物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消毒副产物未来的控制策略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处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6
作者 李德军 吴八一 李梅秀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为了探究磺胺类抗生素对污水生物脱氮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运行模式,投加不同剂量磺胺甲恶唑(SMX),评估了SMX对全程生物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 mg/L)SMX对生物脱氮性能污泥特征影响不显著,而... 为了探究磺胺类抗生素对污水生物脱氮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运行模式,投加不同剂量磺胺甲恶唑(SMX),评估了SMX对全程生物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 mg/L)SMX对生物脱氮性能污泥特征影响不显著,而高浓度SMX(>0.5 mg/L)降低了生物脱氮效率,提高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降低污泥浓度、抑制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SMX在生物脱氮系统内去除受初始SMX浓度影响,且初始SMX浓度越高,SMX的去除效率越低。当SMX为2.0 mg/L时,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氮(TN)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76.5%~79.2%,80.6%~84.6%和71.6%~73.4%,EPS含量提高至89.8~91.3 mg/g,污泥蛋白质与多糖比值提高至2.91~2.97,污泥浓度降低至3.41~3.52 g/L。高浓度SMX显著抑制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从而导致生物脱氮效率下降。研究结果丰富了SMX在水体内全程生物脱氮系统内影响行为,为SMX风险管控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磺胺甲恶唑 胞外聚合物 硝化 反硝化
下载PDF
滹沱河石家庄段浅层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7
作者 张书缘 张威 +6 位作者 董一慧 朱玉晨 刘雅慈 王妍妍 王平 李佳乐 孔祥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9,共10页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进行生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SAs总体污染程度较低,回补初期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SAs,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磺胺甲恶唑(93.75%)、磺胺嘧啶(37.50%)、磺胺氯哒嗪(18.75%)、磺胺吡啶(18.75%)、磺胺甲氧嘧啶(6.25%)、磺胺脒(6.25%)、磺胺醋酰(6.25%),平均检出浓度最高的为磺胺嘧啶(29 ng/L)和磺胺甲恶唑(9.2 ng/L)。在优质南水北调水回补的混合稀释作用下,地下水中SAs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历史污水处理厂排放及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局部区域下水中SAs污染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在回补初期属于中等生态风险,且磺胺嘧啶对人体健康具有中等风险。回补后期各SAs评价均无明显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浅层地下水 磺胺类抗生素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滹沱河
下载PDF
聚酰胺微塑料吸附水环境中对氯间二甲苯酚和卡马西平的行为研究
8
作者 姜清荣 高梦婕 +4 位作者 蔡园 王梦瑶 肖耀东 薛婷丹 胡纯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了评估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载体效应,以聚酰胺(PA)微塑料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水环境中对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和卡马西平(CBZ)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PA微塑料的吸附过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说明... 为了评估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载体效应,以聚酰胺(PA)微塑料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水环境中对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和卡马西平(CBZ)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PA微塑料的吸附过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说明整个吸附过程是为非均匀表面多层吸附,同时涉及颗粒内扩散、疏水分配作用多阶段共同作用;不同的pH值和盐度会影响静电作用或离子交换程度,使吸附效率发生改变。该研究可为微塑料作为载体迁移有机物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氯间二甲苯酚 卡马西平 吸附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在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兰梓溶 清江 +5 位作者 陈有为 许宙 陈茂龙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鉴于此,该文对近年来MIL-101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MIL-101结构、改性修饰及其在水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的应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IL-101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吸附 改性修饰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0
作者 范炜林 王闻 +3 位作者 余艳鸽 亓伟 王树加 孔德安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生物质活性炭是一种功能性多孔碳材料,以高碳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加工制成,具有原料来源广、表面官能团与孔结构丰富、吸附性能与改性潜力优良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功能多样的活性炭,实现了活性炭在... 生物质活性炭是一种功能性多孔碳材料,以高碳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加工制成,具有原料来源广、表面官能团与孔结构丰富、吸附性能与改性潜力优良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功能多样的活性炭,实现了活性炭在多种有机废水处理场景的应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综述了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常用的炭化和活化方法,对比分析了表面酸碱改性、氧化与还原改性、金属负载改性、微生物负载改性等活性炭改性方法,总结了活性炭在吸附净化、絮凝沉降、厌氧消化、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过滤等有机废水处理场景的应用,并对活性炭制备技术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有机废水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红柳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对Cr(VI)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11
作者 辛世纪 易校石 +1 位作者 王江涛 祁宝川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以废弃红柳为原料,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nZVI@TBC),研究不同投加量、pH、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对nZVI@TBC吸附Cr(VI)的影响.通过SEM、BET、FTIR、XRD及XPS等技术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nZVI@TBC材料对... 以废弃红柳为原料,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nZVI@TBC),研究不同投加量、pH、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对nZVI@TBC吸附Cr(VI)的影响.通过SEM、BET、FTIR、XRD及XPS等技术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nZVI@TBC材料对nZVI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Cr(VI)的初始浓度为50 mg/L、初始pH为3、吸附时间为120 min及投加量为4 g/L的条件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32.53 mg/g,nZVI@TBC对Cr(VI)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Cr(VI)的去除机理涉及静电作用、还原、共沉淀、络合作用以及与SiO_(2)的“π-π”相互作用.因此,nZVI@TBC复合材料具有应用于含Cr(VI)废水处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 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机理
下载PDF
山东省地下水中三氯甲烷不确定度评定
12
作者 马鲁霞 矫桂丽 刘洪林 《陕西水利》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鉴于山东省对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重视,实验室特别增加了有机物项目检测。以水中三氯甲烷为对象,对其不确定度进行评价,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内标法作为实验方法 ,来对实验的质量进行评价,以达到提高有机物检测准确性的目的。通过... 鉴于山东省对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重视,实验室特别增加了有机物项目检测。以水中三氯甲烷为对象,对其不确定度进行评价,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内标法作为实验方法 ,来对实验的质量进行评价,以达到提高有机物检测准确性的目的。通过描述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所用到的仪器、设备、试剂,分析整个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确定不确定度来源。通过分析重复测定、自动进样器体积引入、标准溶液的配制、内标物的加入、校准曲线回归等不确定的分量来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最后获得扩展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三氯甲烷 内标法 不确定度评定
下载PDF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13
作者 王姝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216-0219,共4页
近些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水源地突发性遭到污染的概率也在持续升高,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突发性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尽可能控制污染范围,为百姓的用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本文对突发性水... 近些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水源地突发性遭到污染的概率也在持续升高,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突发性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尽可能控制污染范围,为百姓的用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本文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类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其特点以及应急处理流程,提出了具体的处置措施,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水污染事故 应急处置
下载PDF
黑龙江省海伦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丽君 刘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9-822,共14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农业氮肥过量施用,使得地下水中“三氮”(即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对人体带来潜在健康风险。通过地下水“三氮”污染分布及来源作出解析,对于开展污染源头防控...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农业氮肥过量施用,使得地下水中“三氮”(即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对人体带来潜在健康风险。通过地下水“三氮”污染分布及来源作出解析,对于开展污染源头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海伦地区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GMA)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地下水中“三氮”及其他金属元素的检出情况,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中“三氮”划分水质污染等级,综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等方法,识别和定量解析污染源及贡献。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含量范围在0.021~123.05mg/L之间,平均浓度为15.27mg/L;氨氮含量范围在ND~3.91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3mg/L;亚硝酸盐含量范围在ND~0.65mg/L之间。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指标对比,硝酸盐氮超标率为20.0%,氨氮超标率为12.5%。②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等级一级至三级中度污染地下水占比为92.5%,整体上水质“三氮”污染较轻。海伦地区“三氮”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氨氮、硝酸盐氮流域中心区近端含量高、远端含量低的趋势。硝酸盐氮及氨氮超标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人类活动密集区域。亚硝酸盐氮在空间分布上沿海伦河流向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③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源解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生活与工业复合源;亚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自然源;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与农业复合源。与中南部长三角武进地区太湖平原、西南部成都平原及东南部广花盆地地下水相比,海伦地区氨氮含量偏低,硝酸盐氮均值则均高于中南部地区。“三氮”的源解析结果呼应了东三省尤其是黑龙江部分地区“三氮”含量较高的分布特征。海伦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程度整体上相对较轻,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中“三氮”分布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地区 地下水 三氮 分布特征 源解析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镉基MOFs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15
作者 文桂林 王静蕊 +2 位作者 刘道富 童悦 王尧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工业废水处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发新的污水处理剂,实现污染物催化降解是从根本上解决废水问题的有效方案。基于此,从晶体工程原理出发,以选材广泛、结构可调的MOFs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选用亚甲基双... 工业废水处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发新的污水处理剂,实现污染物催化降解是从根本上解决废水问题的有效方案。基于此,从晶体工程原理出发,以选材广泛、结构可调的MOFs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选用亚甲基双羟萘酸(H_(2)pam)和2,5-双(4-吡啶基)-1,3,4-噻二唑(bpt)作为构件,成功制备了一例MOFs材料,即[Cd(bpt)(H_(2)O)4]n·n(pam)·2nH_(2)O(MOF-1)。结构分析和性能表征说明,MOF-1具有一维共价链状和复杂的超分子构型,其合成方法简单、品质好,且形貌较为单一,尺寸为0.5~2μm;主体框架在310℃以下稳定存在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强酸和中性水溶液中可保持完整形貌不少于60 d和163 d;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作为分子发光温度计。催化降解工业染料废水的模拟研究显示,MOF-1材料的禁带宽度E_(g)=2.85 eV,带隙值小,对罗丹明B的脱色率达到了85.94%,可显著降解。因此,MOF-1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染料污水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材料 晶体结构 理化性能 染料降解
下载PDF
生物炭对径流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16
作者 张瑞华 段友丽 楚文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径流雨水中的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可通过城市雨水系统进入自然水体,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并可能在后续水处理消毒工艺中与消毒剂反应生成具有三致特性的消毒副产物(DBPs)。研究选用生物炭为吸附剂,并通过酸碱改性,探究其... 径流雨水中的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可通过城市雨水系统进入自然水体,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并可能在后续水处理消毒工艺中与消毒剂反应生成具有三致特性的消毒副产物(DBPs)。研究选用生物炭为吸附剂,并通过酸碱改性,探究其对径流雨水中DOM的吸附效能。结果表明,竹子类生物炭对水样中的DOM具有优良的吸附去除效果,经KOH改性后的竹子生物炭吸附性能大大提升;其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率分别为63.1%和79.9%,对DBPs前体物的去除率高达63.2%。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未落地雨水成分不同,径流雨水的DOM荧光成分较为复杂,荧光响应强度依次为腐殖酸类、富里酸类、可溶性微生物产物类、芳香性类蛋白Ⅱ和芳香性类蛋白Ⅰ物质。经竹子类生物炭吸附处理后,腐殖酸类和芳香性类蛋白物质的响应值大大下降,是削减DBPs前体物的关键。改性增加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官能团,推测吸附机理有空隙填充作用、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总之,竹子类生物炭在快速削减城市径流雨水污染负荷方面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径流雨水 消毒副产物 溶解性有机物
下载PDF
底泥洗脱技术对潟湖水体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勇 肖逸凡 +3 位作者 李灿 冀凤全 詹宇 王慧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3期24-28,共5页
潟湖是海滨地区由于地形形成的咸淡水交界的半封闭水体,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万平口潟湖因历史原因与发展需要,亟需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厌氧环境。在水环境修复工程中,运用底泥洗脱技术对潟湖水体和底泥进行原位修复。经过洗脱修复后... 潟湖是海滨地区由于地形形成的咸淡水交界的半封闭水体,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万平口潟湖因历史原因与发展需要,亟需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厌氧环境。在水环境修复工程中,运用底泥洗脱技术对潟湖水体和底泥进行原位修复。经过洗脱修复后,潟湖水体溶解氧(DO)提高27%、透明度提高191.6%、总氮(TN)降低18.7%。底泥含水率降低44.2%,底泥氧化还原电位(ORP)提高36%。底泥洗脱工程通过修复水质、抑制底泥污染的释放,使潟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得以降低。底泥的团粒结构趋于紧实不易上浮,泥—水界面更加分明,底泥的厌氧环境得以改善,底泥洗脱后,发生水体黑臭问题的风险大大降低,有效控制了内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洗脱 原位修复 潟湖湿地 富营养化 内源污染
下载PDF
电化学阴极制氢耦合阳极废水污染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冯江涛 孙娅星 +2 位作者 林长征 朱金薇 延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58,共18页
电解水制氢是一种绿色制氢技术,但其能源效率受到阳极析氧反应(OER)动力学的限制。针对这一问题,系统总结和论述了一种将电化学制氢与治污耦合来降低能耗的系统,该系统的优势是以阳极氧化污染物取代OER反应,在降低电解水制氢能耗的同时... 电解水制氢是一种绿色制氢技术,但其能源效率受到阳极析氧反应(OER)动力学的限制。针对这一问题,系统总结和论述了一种将电化学制氢与治污耦合来降低能耗的系统,该系统的优势是以阳极氧化污染物取代OER反应,在降低电解水制氢能耗的同时实现污染物的处理,达到制氢与治污的有机结合。论述了制氢和治污耦合系统中的电解槽设计对耦合反应的关键作用,设计合理的电解槽有利于获得更高的制氢和治污效率;开发性能稳定的电极材料是实现高效制氢与治污耦合的另一关键方面,镍基、钴基、铜基材料及它们的复合材料都被作为电极材料用于电催化制氢和治污耦合系统,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制氢及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效率;醇类、酚类、醛类、尿素、肼、胺等有机物及液氨和含硫化合物等都被用于与制氢结合构成制氢和治污的耦合体系,这些物质的加入可以提高系统的电子利用率、防止O 2/H 2混合,不仅可以实现绿色产氢,还能够在制氢的同时降解污染物甚至生成更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对有机物去除耦合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影响因素、反应机理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电解水制氢与治污耦合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耦合系统投入实际应用所存在的机理、经济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解 制氢 阳极氧化 污染物降解 制氢与治污耦合
下载PDF
截渗墙渗漏对黄水河下游地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刘贯群 张淑琪 李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1,共10页
黄水河流域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海水入侵,地下水库截渗墙的修建有效阻止了截渗墙两侧的水力联系,同时使截渗墙以南地区残留了一定区域的咸水体,由于地下水库截渗墙建造年数已久,存在出现渗漏的可能性,仍会影响黄水河地区地下水资源... 黄水河流域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海水入侵,地下水库截渗墙的修建有效阻止了截渗墙两侧的水力联系,同时使截渗墙以南地区残留了一定区域的咸水体,由于地下水库截渗墙建造年数已久,存在出现渗漏的可能性,仍会影响黄水河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利用Visual MODFLOW中的SEAWAT模块建立变密度地下水流模型与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基于校准好的模型,预测了不同截渗墙渗漏位置对黄水河下游地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截渗墙东部渗漏对研究区地下水氯离子浓度的影响最大,海水入侵面积与现状年相比增加17.58%,中部渗漏和西部渗漏时海水入侵程度相近。(2)当截渗墙出现渗漏时,距离墙体越近的地下水井受其渗漏的影响越大,且靠近某一处渗漏位置的地下水井受其他两处渗漏的影响较小。(3)与截渗墙下部渗漏相比,上部渗漏时研究区地下水氯离子浓度更高。该预测结果可为黄水河下游地区未来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模块 黄水河下游 地下水水质 截渗墙渗漏 渗漏位置
下载PDF
光-Fenton氧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处理水中典型新污染物的应用
20
作者 张家鑫 马宁 +4 位作者 张辉 谷晶 杨国军 李章良 王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水产养殖水体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水质下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太阳光引入到传统Fenton反应中而构建的光-Fenton氧化技术具有pH响应范围广、自由基产量多、有机污染物矿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 水产养殖水体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水质下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太阳光引入到传统Fenton反应中而构建的光-Fenton氧化技术具有pH响应范围广、自由基产量多、有机污染物矿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光-Fenton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Fenton氧化体系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影响光-Fenton氧化体系效率的因素以及其在处理水中典型新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开发新型催化剂以实现H2O2原位光化学生成和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及可回收性是实现光-Fenton氧化体系工程化应用的关键,为该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水处理 光-Fenton技术 催化剂 有机污染物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