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CO2通量对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32
1
作者 朱咏莉 吴金水 +2 位作者 童成立 王克林 王勤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40-1044,共5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随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天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对光强的响应过程可以用直角双曲线方程进行描述.随光强的增加,CO2通量(绝对值)...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随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天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对光强的响应过程可以用直角双曲线方程进行描述.随光强的增加,CO2通量(绝对值)呈增加趋势,当光强大于1 000μmol/(m2.s)时,CO2通量变化比较稳定.早、晚稻间以及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晚稻的光量子利用效率(0.046 5-0.099 9μmol/μmol)高于早稻(0.017 6-0.054 1μmol/μmol),并以水稻生长旺盛期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最高.夜间稻田生态系统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5 cm土层温度可以作为反映稻田呼吸速率变化的温度指标.早稻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变化明显较晚稻生长季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光强 温度 稻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济南市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对老年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P组分影响的定群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琼 方建龙 +6 位作者 刘园园 周敬文 孔凡玲 邓富昌 符元证 董皓冉 施小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9-234,共6页
为了解济南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老年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P组分(SAP)的急性影响,评估大气颗粒物暴露对人群神经系统的健康风险,以山东省济南市甸柳社区为研究地点,采用定群研究设计,对社区76名健康老年人进行5次重复测量,结合社区... 为了解济南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老年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P组分(SAP)的急性影响,评估大气颗粒物暴露对人群神经系统的健康风险,以山东省济南市甸柳社区为研究地点,采用定群研究设计,对社区76名健康老年人进行5次重复测量,结合社区附近(<2 km)环保监测超级站的PM2.5和PM 10浓度数据,在控制年龄、性别等协变量情况下,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分析PM2.5和PM 10暴露对SAP的效应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与老年人群SAP的升高呈正相关;PM2.5累积滞后0~6 h,每升高1个四分位数间距(IQR),SAP水平升高18.73%(95%CI为9.20%~29.08%)(FDR H-P<0.05)(其中,CI为可信区间,FDR H-P为经多重校正后的P值);PM 10累积滞后0~6 h,每升高1个IQR,SAP水平亦升高,但变化不显著(FDR H-P>0.05).研究显示,大气颗粒物暴露可以引起人群反应神经退行性病变的SAP指标升高,提示大气颗粒物对人群神经系统具有潜在威胁;PM2.5对SAP的效应高于PM 10,提示小粒径颗粒物具有较高的健康危害,应加强对小粒径颗粒物的健康影响和干预防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污染 PM2.5 PM 10 短期暴露 神经系统损害 累积滞后效应
下载PDF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向东山 谭建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工业"三废"的排放加速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应对更大数量的样品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因此现代化的检测方法成为环境监测的必由之路.对光谱法、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电感... 工业"三废"的排放加速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应对更大数量的样品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因此现代化的检测方法成为环境监测的必由之路.对光谱法、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流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技术 环境监测 现代化
下载PDF
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土壤环境及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何铁光 韦昌联 +3 位作者 卢家仕 王灿琴 杭玲 黄卓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8-699,713,共3页
于2005-2006年研究了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的土壤环境厦罗汉果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使罗汉果园土壤容重降低83%。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19.5%、12.5%、11.7%、14.5%和9.4%... 于2005-2006年研究了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的土壤环境厦罗汉果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使罗汉果园土壤容重降低83%。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19.5%、12.5%、11.7%、14.5%和9.4%,土层(0~20cm)的水分含量也增加了11.0%,并能调节罗汉果土壤温度变化,抑制杂草的生长,促使罗汉果提前7d上棚;改善了罗汉果品质,增加了罗汉果产量,罗汉果的总糖、Vc和甜甙V含量分别提高了27.8%、7.0%和24%,单株产量增加了67,1%,大果率是对照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稻草覆盖 土壤环境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氮效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巩杰 王玉川 +1 位作者 谢余初 赵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408-8411,8419,共5页
通过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林地、灌丛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土碳、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转化为农田将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60.9%和-54.... 通过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林地、灌丛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土碳、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转化为农田将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60.9%和-54.3%),草地转化为林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降低(-21.5%和-31.3%);草地转化为灌木林地将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33.6%)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5.9%)。可见,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为强烈的农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低,而草地、灌木林地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保持功能。因此,开展灌草植被恢复和农田弃耕(自然恢复)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碳、氮存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氮 干旱半干旱区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及泥沙沉积对黄河三角洲碱蓬生物量分配及抗氧化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晓蝶 宋红丽 +2 位作者 王岩 郭婧 安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氮输入及泥沙沉积对黄河三角洲碱蓬生物量分配及抗氧化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先锋植被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基于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氮输入(0、3、6、9 g/m^2)和泥沙沉积(0、3、6、12 cm)对... [目的]研究外源氮输入及泥沙沉积对黄河三角洲碱蓬生物量分配及抗氧化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先锋植被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基于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氮输入(0、3、6、9 g/m^2)和泥沙沉积(0、3、6、12 cm)对碱蓬生物量分配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度的埋深会使植物根系所占的比例增加,也使碱蓬叶绿素含量增加,利于碱蓬生长。适当的N输入,会促进碱蓬的生长,使蛋白质含量和总生物量增加。而过度深埋和N输入则会对碱蓬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泥沙沉积和外源N输入对抗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泥沙沉积为0和3 cm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但随着泥沙沉积厚度的增加,3种酶的活性减弱。当外源N输入量为6和9 g/m^2时,随埋深深度的增加,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POD和SOD活性均在N 3M 3(N为9 g/m^2,泥沙深度为12 cm)时明显降低,分别比对照低41.77%和34.08%,CAT活性在埋深深度为6 cm和最大N输入(9 g/m^2)时出现最小值(2.38 U/mg)。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输入、泥沙沉积及其交互作用对碱蓬总生物量及CAT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而N输入、泥沙沉积对POD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调水调沙带来的外源N输入和泥沙沉积对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先锋植被碱蓬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碱蓬能够通过自身的生理变化,适应多变的环境,但当环境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碱蓬的正常生长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输入 泥沙沉积 碱蓬 生物量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AHP-FUZZY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永利 费贤俊 马占琴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A01期29-31,共3页
以丹通高速公路K55+560~K120+000路段为例,通过对现场调查资料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适合研究区地质灾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区进行... 以丹通高速公路K55+560~K120+000路段为例,通过对现场调查资料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适合研究区地质灾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一评价单元的危险性评价结果,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对研究区进行了划分:危险性大的区域基本分布在K55+560~K56+000、K58+500~K60+000、K65+000~K66+300及K69+000~K70+300区段内;危险性小的区域一般位于较为平缓的山间平原或山前平原,其它区域属危险性中等。该评价结果为该段公路建设及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隶属函数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迁移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颖 庾从蓉 +1 位作者 孙钰峰 段佩怡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6,共5页
通过人工降雨条件下胶体在10 m长度植被过滤带中的运移试验,建立耦合降雨的胶体迁移模型,以探究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随运移距离呈幂指数下降趋势... 通过人工降雨条件下胶体在10 m长度植被过滤带中的运移试验,建立耦合降雨的胶体迁移模型,以探究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随运移距离呈幂指数下降趋势,并在6 m左右趋于稳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增大,在较大降雨强度下的去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迁移 沉积吸附效率系数 降雨强度 植被过滤带
下载PDF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测定土壤中的六六六、滴滴涕
9
作者 张益文 刘铭扬 +1 位作者 何国成 李盛安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建立超声萃取-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方法,实验表明:六六六、滴滴涕在0.02~0.1mg/kg下有较好的回收率,均在75%~90%之间,标准曲线在浓度0.02~0.5mg/L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通过分析土壤中不同的酸碱... 建立超声萃取-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方法,实验表明:六六六、滴滴涕在0.02~0.1mg/kg下有较好的回收率,均在75%~90%之间,标准曲线在浓度0.02~0.5mg/L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通过分析土壤中不同的酸碱性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加标回收,得出在中性条件下六六六、滴滴涕的回收比较稳定,强酸或强碱性土壤对六六六、滴滴涕加标回收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 六六六 滴滴涕 强酸强碱
下载PDF
生物滴滤降解氯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卿伟 朱润晔 +2 位作者 胡俊 张丽丽 陈建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73-3679,共7页
采用定向驯化活性污泥接种生物滴滤塔(BTF)处理氯苯废气,考察BTF稳定运行阶段的运行性能、微生物平均代谢活性(AWCD)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当进口浓度低于0.6 g·m-3时,EBRT高于45 s时,BTF对氯苯总去除率维持在80%以上,因此,BT... 采用定向驯化活性污泥接种生物滴滤塔(BTF)处理氯苯废气,考察BTF稳定运行阶段的运行性能、微生物平均代谢活性(AWCD)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当进口浓度低于0.6 g·m-3时,EBRT高于45 s时,BTF对氯苯总去除率维持在80%以上,因此,BTF在处理中低浓度(≤0.6 g·m-3)氯苯废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当进气负荷>80 g·(m3·h)-1时,去除负荷趋于稳定,为70 g·(m3·h)-1左右;CO2的生成量与氯苯的去除负荷的比值为1.92,表明BTF对氯苯较高程度的矿化(考虑部分有机碳用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BTF对氯苯的降解行为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单位体积最大降解速率rmax为35.6g·(m3·h)-1·AWCD值分析表明塔内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物膜PCR-DGGE指纹图分析表明,在稳定运行阶段塔内微生物种群结构具有较高程度的稳定性和复杂性,而微生物种群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促进BTF对目标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 生物滴滤 动力学 微生物种群 PCR-DG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