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的优化配置及防沙效益
1
作者 王茂林 宋玲 +2 位作者 刘杰 王云飞 井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风速下的风速流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输沙率随高度和阻沙率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相同风速下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40%时,联合沙障弱风区面积最大;(2)随着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的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减小,相同风速和相同位置时,40%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值最大;(3)风速增加地表输沙率也增加,联合沙障内部与背风侧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输沙主要集中在0~12 cm高度内;(4)风速大小与沙障阻沙率呈现负相关变化;阻沙率与孔隙度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为40%的联合沙障具有较高阻沙率;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措施与草方格固沙措施联合之间还存在阻沙率叠加。[结论]40%孔隙度的双排高立式尼龙网和草方格的阻固联合可以实现较优的配置与防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结构 孔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输沙率 阻沙率
下载PDF
基于改进烟花优化算法的三维空间气体源定位
2
作者 冯崧 曾祥进 黄瑜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为探究三维空间中气体源定位及其源强反算问题,提出1种改进烟花爆炸算法(GWOFA)。将定位过程分为全局定位过程和局部定位过程。全局定位过程即结合灰狼优化算法和莱维飞行在三维空间中的全局搜索过程;局部定位过程是在全局定位的结果上... 为探究三维空间中气体源定位及其源强反算问题,提出1种改进烟花爆炸算法(GWOFA)。将定位过程分为全局定位过程和局部定位过程。全局定位过程即结合灰狼优化算法和莱维飞行在三维空间中的全局搜索过程;局部定位过程是在全局定位的结果上的进一步开发过程,其通过引入边界条件的爆炸半径选取方式和选择策略更加高效地改进烟花优化算法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比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LinearSVR)、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更高精确度,相比于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更低随机性;在气体源定位问题上,本文算法整体表现优于LinearSVR、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研究结果可为解决三维空间中气体源定位问题和相关参数估计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源定位 烟花爆炸算法 莱维飞行 灰狼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沙漠公路防沙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3
作者 李良英 吕乐乐 +3 位作者 尹文华 陶智忠 李琦 王振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4,173,共8页
[目的]对沙漠公路防沙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风沙区公路防沙工程的评价研究与后期运维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乌玛会(乌海—玛曲)高速公路沙漠区段的防沙工程为例,在分析沙漠公路防沙工程综合效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工程效益、... [目的]对沙漠公路防沙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风沙区公路防沙工程的评价研究与后期运维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乌玛会(乌海—玛曲)高速公路沙漠区段的防沙工程为例,在分析沙漠公路防沙工程综合效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工程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3个维度建立沙漠公路防沙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变权物元可拓模型,利用变权理论对固定权重进行修正,以体现指标值波动对指标权重的影响,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指出对综合效益影响显著的指标。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乌玛高速公路沙漠区段防沙工程。[结果]乌玛高速公路沙漠区段防沙工程的综合效益处于“较好”效益等级,但有大幅偏向“中等”效益等级的趋势,与传统的固定权重法相比,本研究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在众多评价指标中,防护效果、破损程度、施工质量、植被环境影响对评价结果影响最为显著。[结论]为进一步提升乌玛高速沙漠区段防沙工程的综合效益等级,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几项指标的变化趋势,针对性地开展维护工作,保证综合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公路 防沙工程 综合效益评价 变权物元可拓模型 乌玛高速公路
下载PDF
斑块状沙化草甸周围气流流场特性的数值风洞实验
4
作者 王之君 张开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87-5699,共13页
为探讨沙化草地斑块状草甸下垫面条件下的风沙侵蚀机制,将草甸概化为多孔介质,通过附加源项改进湍流模型,以期精确表征草甸对来流的干扰作用,再基于Hesp(2019)现场试验中草甸覆盖度工况,验证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为探讨沙化草地斑块状草甸下垫面条件下的风沙侵蚀机制,将草甸概化为多孔介质,通过附加源项改进湍流模型,以期精确表征草甸对来流的干扰作用,再基于Hesp(2019)现场试验中草甸覆盖度工况,验证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模型并寻优后,结合黄河上游玛曲段近地面(2m高度处)风速,开展草甸覆盖度15.75%(稀疏)、31.05%(中度)和60.15%(稠密)和起沙风速7m/s(低)、11m/s(中)和15m/s(高)下单个斑块状草甸(1m×1m)周围正向来流条件下的流场特性数值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草甸水平向流场总体呈现迎风侧形成半圆形低速区、背风侧形成半椭圆遮蔽区并呈辐射状向顺风向拓展、两侧局部加速的绕流特征.垂向风速总体呈现为迎风侧风速减弱、正上方骤然加速、背风侧大范围减速规律.覆盖度一定时,草甸周围平均风速随来流风速增大而逐渐增大;来流风速一定,覆盖度增大时,草甸背风侧平均风速先增大后减小.草甸周围风速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迎风侧为高狭峰,背风侧为低阔峰;迎风侧风速分布可拟合为高斯模型的变异函数,背风侧风速变异函数与来流风速和覆盖度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提出的RNG k-ε改进湍流模型可作为精确表征柔性草甸周围复杂流场的数学模型,以期为进一步模拟中、大尺度草甸风沙流场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沙化 斑块状草甸 多孔介质源项 流场特性 数值风洞
下载PDF
建筑高度对建筑群行人高度处的风场及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谢海英 张天霄 杨怡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选取规则的高层建筑群,数值模拟了7种建筑高度布排下目标域内行人高度处的风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建筑高度对风场和污染物浓度场有显著的影响,当域内建筑与周围建筑高度相同时,行人高度处的风速较小而污染物浓度在所有工况中最大;当域内... 选取规则的高层建筑群,数值模拟了7种建筑高度布排下目标域内行人高度处的风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建筑高度对风场和污染物浓度场有显著的影响,当域内建筑与周围建筑高度相同时,行人高度处的风速较小而污染物浓度在所有工况中最大;当域内建筑高度采用渐次或交错变化的布排方式且至少有1排建筑高度是周围建筑的2倍时,行人高度处的风速明显增强而污染物浓度变小;在域内建筑高度渐次增加的工况下,地面附近风速均匀且最强而污染物浓度最低。行人高度处的主流方向大多与来流方向一致或相反,与来流垂直方向的流动相对较弱。对流情况基本决定了污染物的分布特点,受地面回流和污染源位置的影响,7种工况下污染物浓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高度 数值模拟 行人高度 风场 浓度场
下载PDF
壁面受热位置对非均匀街谷内流动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赵福云 高菡 +1 位作者 文雅冰 黄志荣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47,共9页
为探讨弱风条件下,街谷壁面受热位置给不对称街区的内部流动及扩散造成的影响,对具有不稳定热分层效应的非均匀街谷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3种街谷壁面受热位置对非均匀城市街区通风换气特性与远场气态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讨弱风条件下,街谷壁面受热位置给不对称街区的内部流动及扩散造成的影响,对具有不稳定热分层效应的非均匀街谷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3种街谷壁面受热位置对非均匀城市街区通风换气特性与远场气态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受热位置的改变会显著影响街谷内的气流形态与污染物分布;街谷壁面的热效应可以促进街谷内部的通风换气能力;在非均匀街谷内,远场污染物扩散路径的影响要大于气流特性的影响,上阶梯型街谷的大气弥散因子显然高于下阶梯型街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街谷 壁面受热位置 数值模拟 通风换气 远场污染物扩散
下载PDF
不同大气稳定度分类法及扩散参数方案对CALPUFF模拟结果的影响及拟合湍流方案的研究
7
作者 鲍昕杰 杨宗甄 +2 位作者 陶乃贵 张晓峰 王一川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通过沿海某核电厂址在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开展的示踪试验,验证了CALPUFF模式中三种大气扩散参数方案在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湍流方案的模拟效果受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的影响较小,综合评估结果最好。... 通过沿海某核电厂址在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开展的示踪试验,验证了CALPUFF模式中三种大气扩散参数方案在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湍流方案的模拟效果受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的影响较小,综合评估结果最好。在模式模拟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和基于气象塔实测数据的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一致的条件下,微气象方案模拟结果略差于实测湍流方案模拟,好于PG方案。在环评重点关注的不利天气条件下,采用微气象方案或PG方案的模拟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浓度分布结果有偏差。为了解决长期实测湍流数据不易获取的问题,将用于大气稳定度分类的气象塔实测数据及对应时段的湍流观测资料进行拟合,构造出各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湍流脉动标准差方程。统计结果表明,结合了大气稳定度指标的拟合湍流方案模拟效果良好,对于提高核电厂大气扩散模拟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UFF 大气稳定度 示踪试验 大气扩散参数 湍流观测
下载PDF
气象扩散耦合模型对经典示踪试验ETEX-1的模拟分析
8
作者 郭欢 张俊芳 +2 位作者 李鸣野 黄莎 赵多新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10,共8页
将中尺度气象模型WRF和扩散模型FLEXPART-WRF相耦合,对经典欧洲长距离示踪试验(ETEX-1)的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结合示踪试验数据和MVK(Model Validation Kit)中的统计验证方法,将气象和扩散模拟结果分别与气象观测和浓度监测数据... 将中尺度气象模型WRF和扩散模型FLEXPART-WRF相耦合,对经典欧洲长距离示踪试验(ETEX-1)的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结合示踪试验数据和MVK(Model Validation Kit)中的统计验证方法,将气象和扩散模拟结果分别与气象观测和浓度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象风分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系数平均为0.43,均方根误差平均为3.4 m/s;粒子扩散趋势与风场匹配程度较高,近地面过境浓度覆盖大部分监测站点;指标统计结果也表明,模拟与监测一致性较好,模拟结果能够有效反映当时的流场和扩散特征。气象扩散耦合模型可用于辅助评价核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污染物扩散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耦合模型 示踪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能源策略下北京市私有机动车辆CO_(2)排放系统仿真模拟
9
作者 何沭纬 韩颖慧 +3 位作者 徐文斌 张元勋 单玉龙 余运波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8期26-35,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减少北京市私有机动车辆的碳排放,需要研究不同能源策略下北京市私人所有车辆碳排放趋势。对北京市私有车辆的碳排放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收集北京市私有车辆数量、车...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减少北京市私有机动车辆的碳排放,需要研究不同能源策略下北京市私人所有车辆碳排放趋势。对北京市私有车辆的碳排放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收集北京市私有车辆数量、车辆能源消耗、能源排放因子以及电力生产排放等数据,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市私人乘用车、私人货运车辆以及其他用途车辆碳排放模型,重点研究了2030—2060年的碳排放情况。模型计算了基准情景、燃料替代情景、清洁能源情景和燃料替代与清洁能源双重实施情景下2010—2060年间北京市私有机动车辆的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4种情景下都能实现碳达峰,但在现有规划下,基准情景很难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而其他情景则能加速碳达峰的到来;到2060年时,与基准情景相比,清洁能源情景减少了5.7%的碳排放量,燃料替代情景减少了20.0%的碳排放量,燃料替代与清洁能源双重实施情景减少了34.3%的碳排放量;单独从能源消费端实施燃料替代行动比单独从能源生产端实施清洁能源行动更有效,但双重实施情景的碳减排效果超过了两者单独实施情景之和,产生了协同效应。敏感性分析显示,能源消费端燃料替代、能源生产端清洁能源发电以及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燃烧效率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提供有启发的信息,推动北京市未来的能源和交通领域实现低碳发展,为北京市能源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私有机动车辆 系统动力学 能源政策 情景模拟 碳达峰 清洁能源 燃料替代
下载PDF
两种典型大气扩散指数在新疆的分布特征及其适用性对比
10
作者 赵克明 孙鸣婧 +3 位作者 李霞 施俊杰 安大维 许婷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1-702,共12页
为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利用2010—2020年新疆14个气象探空站及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和静稳指数,对比分析两者在新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新疆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静稳指数呈反位相分布... 为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利用2010—2020年新疆14个气象探空站及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和静稳指数,对比分析两者在新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新疆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静稳指数呈反位相分布,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9。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在夏季最大[9.4 t·(d·km^(2))^(-1)],冬季最小[0.9 t·(d·km^(2))^(-1)],南疆[6.2 t·(d·km^(2))^(-1)]普遍大于北疆[6.0 t·(d·km^(2))^(-1)];静稳指数在冬季最大(5.1),夏季最小(0.7),南疆(1.6)普遍小于北疆(3.8),即南疆的大气扩散条件较北疆好,北疆较南疆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通过分析2015—2020年大气环境监测站逐日污染数据发现,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和静稳指数在天山北坡对PM2.5和PM10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阿勒泰两个指数对PM2.5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阿克苏静稳指数与PM2.5的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和田自净能力指数与PM1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于首府乌鲁木齐,当污染物排放严重时,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在0~20 t·(d·km^(2))^(-1),则易出现重污染天气;静稳指数范围参考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扩散指数 静稳指数 大气污染 分布特征 新疆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物输送对南京臭氧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康佳 李琳 +2 位作者 史之浩 谢晓栋 胡建林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3-712,共10页
近年来南京O_(3)污染逐渐加剧,为了了解本地及周边城市排放对南京O_(3)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源导向的WRF/CMAQ区域空气质量模型对长三角2018年3—10月O_(3)污染季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模拟。通过追踪长三角41个城市的排放,探究了长三角地区... 近年来南京O_(3)污染逐渐加剧,为了了解本地及周边城市排放对南京O_(3)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源导向的WRF/CMAQ区域空气质量模型对长三角2018年3—10月O_(3)污染季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模拟。通过追踪长三角41个城市的排放,探究了长三角地区对南京O_(3)的传输特征以及不同风向下的来源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京O_(3)非污染日和污染日的本地贡献差异不大,分别为56.8%和49.5%;而污染发生时周边城市对南京O_(3)的贡献由36.4%增加至46.3%,长三角以外地区的贡献由6.8%减少至4.7%。;南京O_(3)污染日江苏省内对其贡献占73.1%,而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分别贡献了10.8%、10.5%和0.95%。污染期间南京本地分别由NO x和VOCs作为前体物生成O_(3)(分别记为O_(3)N和O_(3)V)的贡献比率约为7∶13,说明南京本地VOCs对O_(3)生成贡献较大。污染日期间东南风和东北风占比分别为38.0%和35.9%,当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上风向城市扬州对其贡献达13.6%;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时,上风向城市常州(7.3%)、镇江(7.0%)和无锡(6.5%)对南京O_(3)的贡献较大。因此,南京O_(3)污染控制应考虑根据不同风向对上风向城市群的区域联防联控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南京 区域输送 源导向模式
下载PDF
改进高斯烟团模型的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
12
作者 冯崧 曾祥进 黄瑜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13619-13625,共7页
针对高斯烟团模型在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建立上的欠缺问题,提出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根据气体源位置和环境风速信息,对坐标轴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构建变换后坐标和变换前坐标的数学转换公式,将多气体源的泄露扩散过程建模为... 针对高斯烟团模型在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建立上的欠缺问题,提出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根据气体源位置和环境风速信息,对坐标轴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构建变换后坐标和变换前坐标的数学转换公式,将多气体源的泄露扩散过程建模为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过程,建立适用于预测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趋势的改进高斯烟团模型。最后,以研究多个氯气气体源泄漏扩散问题为例,基于改进高斯烟团模型,根据毒物浓度时间伤害准则对其泄漏后的危险区域进行划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高斯烟团模型 多气体源 危险区域划分 仿真
下载PDF
气溶胶干沉积速度风洞模拟实验研究
13
作者 吕思博 刘武胜 +2 位作者 李若洁 李云鹏 张俊芳 《四川环境》 2023年第4期35-42,共8页
气溶胶是污染物质扩散与传播的重要介质,干沉积是影响气溶胶沉降到地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借助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新建环境风洞,对某部分厂址进行了研究,分组开展气溶胶干沉积特征风洞模拟实验,使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 气溶胶是污染物质扩散与传播的重要介质,干沉积是影响气溶胶沉降到地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借助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新建环境风洞,对某部分厂址进行了研究,分组开展气溶胶干沉积特征风洞模拟实验,使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并计算气溶胶粒子的干沉积速度,通过控制变量法对结果分组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变量时,在相同的下垫面和风速下,0~2μm和2~5μm的气溶胶粒子的干沉积速度几乎相同,而粒径大于5μm的气溶胶粒子与其有较大差别,重力是影响大粒子干沉积速度的主要因素;当在相同的风速下,与对照试验相比,粒径大于5μm的气溶胶粒子的干沉积速度相较于粒径为0~2μm和2~5μm的气溶胶粒子,所受下垫面地形的影响更加明显,为后续所关注的放射性气溶胶沉积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洞 相似准则 气溶胶 干沉积速度
下载PDF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物理化学性质及重金属风险分析
14
作者 黎永伦 陈维芳 +1 位作者 王叶贵 方贵琳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对7种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针对飞灰中重金属成分复杂的特点,对重金属含量、形态分布和浸出毒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重金属风险评估指数和风险指数计算。飞灰的化学组分和晶相结构分析显示,城市垃圾焚烧飞灰... 对7种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针对飞灰中重金属成分复杂的特点,对重金属含量、形态分布和浸出毒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重金属风险评估指数和风险指数计算。飞灰的化学组分和晶相结构分析显示,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大量的CaO、CaSO_(4)、SiO_(2)、Al_(2)O_(3)、NaCl和KCl等化合物,具有资源化利用的潜力。但同时飞灰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其中Pb和Cd的生态风险高,浸出毒性高于飞灰直接处理和处置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焚烧飞灰需进行处理至达到一定要求后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化学组分 重金属 浸出毒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15
作者 韩志伟 杜世勇 +2 位作者 雷孝恩 鞠丽霞 王勤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206,共5页
介绍了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济南市空气污染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预报与实测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空气质量级别的预报效果更好,对SO2、PM10和NO2 3项污染物的级别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4.... 介绍了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济南市空气污染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预报与实测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空气质量级别的预报效果更好,对SO2、PM10和NO2 3项污染物的级别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4.6%,83.2%和94.6%,其总体级别预报准确率达到87.5%.研究结果还显示,济南市的SO2污染已得到明显改善,机动车尾气污染相对较轻,而PM10的污染比较严重,已上升为首要污染物,其来源、扩散、转化机制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是目前济南市面临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系统 城市空气污染 数值预报 空气质量级别 三项污染物 准确率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对局地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78
16
作者 陈燕 蒋维楣 +4 位作者 郭文利 苗世光 陈鲜艳 季崇萍 王晓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10,共11页
为探讨城市群发展对局地气象环境和污染物输送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下垫面为例,选取有利于和不利于污染扩散的较典型的气象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模拟并分析比较该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对城市气象环境、污染物分布、城市间... 为探讨城市群发展对局地气象环境和污染物输送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下垫面为例,选取有利于和不利于污染扩散的较典型的气象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模拟并分析比较该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对城市气象环境、污染物分布、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气象条件下出现长时间逆温现象,凌晨3 :0 0到6:0 0间逆温最强,强度约为2 1℃·hm- 1 ,逆温层厚度达3 0 0m .城市群的发展使得城市夜间的逆温强度增强,逆温持续时间增长;城市群的发展使得城市地区风速减小,重污染气象条件下广州小风区面积约增加2 8% ,佛山约增加45 2 % ,轻污染气象条件下增加较小;重污染气象条件时广州和佛山二氧化硫浓度一般大于45 μg·m- 3,城市群的发展使污染物扩散范围变小,对本地贡献率增大,对其它地区的贡献率减小;地区间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输送基本量级为10 0 t·d- 1 到数10 1 t·d- 1 ,城市群的发展使污染物不易向外输送,在重污染气象条件时广州二氧化硫输出量由5 1 3 7t·d- 1 减小为42 81t·d-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数值模拟 污染物输送与扩散 城市气象环境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55
17
作者 马锋敏 高庆先 +3 位作者 周锁铨 苏福庆 康娜 孙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6,共7页
利用区域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MM5)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4),对2002年10月7—13日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典型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揭示了该污染过程的形成机理和生消过程.结果表明:该污染过... 利用区域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MM5)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4),对2002年10月7—13日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典型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揭示了该污染过程的形成机理和生消过程.结果表明:该污染过程具有区域性特征,是由本地污染源和外来污染源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共同造成的混合型污染.HYSPLIT气流来向轨迹分析表明,北京周边地区的污染对北京有显著影响,南部周边城市污染物外源的输入是造成北京地区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空气污染 气象条件 区域
下载PDF
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定量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普生 冯银厂 +3 位作者 张裕芬 朱坦 金晶 张小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7-573,共7页
选择天津某建筑施工工地,现场采集大气中PM10气象、路面积尘及机动车数等数据,并确定施工扬尘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FDM模型。计算掩工扬尘排放因子,将计算得到的扬尘排放因子和各影响因素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施工扬尘PM10排放... 选择天津某建筑施工工地,现场采集大气中PM10气象、路面积尘及机动车数等数据,并确定施工扬尘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FDM模型。计算掩工扬尘排放因子,将计算得到的扬尘排放因子和各影响因素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施工扬尘PM10排放因子定量模型,并结合ISC3模型,模拟计算2003年11~12月间,天津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PM10排放浓度、结果表明,施工产生的PM10平均浓度为20.3μg/m^3,占大气PM10浓度的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 施工 排放因子 FDM ISC3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水平输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70
19
作者 王艳 柴发合 +1 位作者 刘厚凤 王永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环境污染规律.利用区域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MM5模拟2004年1,4,7和10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象场.结果表明: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地面及500 m高度层主要为西北风控制,输送气流主要来自西部内陆地...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环境污染规律.利用区域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MM5模拟2004年1,4,7和10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象场.结果表明: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地面及500 m高度层主要为西北风控制,输送气流主要来自西部内陆地区;春季,盛行东南风和偏东风,存在明显的东南向西北方向的输送气流;夏季,则以偏南输送气流为主,杭州湾地区海面向内陆方向以及太湖湖面风速较大,输送扩散能力较强;秋季则转为东北风,近地面杭州湾以北盛行北风,以南主要受海面东北风的影响.结合HYSPLIT-4三维轨迹模式计算分析该地区典型污染过程时污染物的输送气流轨迹,证实了污染过程伴随500 m高度处东北主频气流的"外源"输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 HYSPLIT-4模式 污染物输送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华北区域大气污染过程中天气型和输送路径分析 被引量:64
20
作者 陈朝晖 程水源 +1 位作者 苏福庆 高庆先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2003年10月2—12日一次大气污染过程为例,分析华北区域大气污染过程中主要天气型及污染物输送路径.结果表明:区域内大部分城市API上升阶段,以西南输送路径为主;API下降阶段,受纬向锋区影响,以东北气流为主,污染物从北向南扩散,区域内... 以2003年10月2—12日一次大气污染过程为例,分析华北区域大气污染过程中主要天气型及污染物输送路径.结果表明:区域内大部分城市API上升阶段,以西南输送路径为主;API下降阶段,受纬向锋区影响,以东北气流为主,污染物从北向南扩散,区域内各城市空气质量好转.统计2003年9—12月7次大气污染过程发现,当华北地区为大尺度高气压控制时,若高压中心位于山西南部,河北为弱的低气压区(地形槽)时,将导致西南风气流盛行该区域.受地形和天气型控制,西南方向的输送通道是引起北京大气污染过程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污染 大气污染过程 天气型 输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