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纤维-高钙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颖辉 蔡祎 欧明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8-985,共8页
为改进单一方法改良膨胀土存在的不足,选用木质素纤维和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提升改良土强度和破坏韧性,抑制膨胀变形。分别开展了自由膨胀率、有荷膨胀率(50 kPa)、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低应力直剪试验获得单掺粉煤灰时的最优掺量,再... 为改进单一方法改良膨胀土存在的不足,选用木质素纤维和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提升改良土强度和破坏韧性,抑制膨胀变形。分别开展了自由膨胀率、有荷膨胀率(50 kPa)、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低应力直剪试验获得单掺粉煤灰时的最优掺量,再掺入木质素纤维进行力学强度试验、水稳试验和微观试验,以力学特性变化结合微观结构特征分析复合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能够抑制膨胀土的膨胀特性,提升改良土强度,最佳粉煤灰掺量为20%;加入木质素纤维进行复合改良能够进一步提升土体强度,增强破坏韧性,水稳性也大大增强,20%粉煤灰和1.0%木质素纤维复合改良效果最好;复合改良能够很好地改善孔隙分布,抑制土体裂缝延伸,增强土体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膨胀土 粉煤灰 木质素纤维 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以浙江三门县蛇蟠岛景区为例
2
作者 高丙丽 周凯威 +3 位作者 蔡智云 李朗 杨志法 郑子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以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景区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勘察与数值分析等手段,全面分析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的影响因素,基于RHRS风险评分方法建立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洞室群围岩的严重扰动、岩石的风化作用... 以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景区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勘察与数值分析等手段,全面分析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的影响因素,基于RHRS风险评分方法建立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洞室群围岩的严重扰动、岩石的风化作用、相邻洞室公共墙体的凿去为落石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RHRS风险评分方法将落石灾害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工程实践表明,建立的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分析结果可靠,该评价体系可为落石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及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景区 落石灾害 数值分析 风险评估体系 RHRS 浙江三门
下载PDF
城市地表径流内涝关系与排洪道优化设计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3
作者 陈金林 李鑫 +1 位作者 余建平 李计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20,共7页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易涝路段与径流路径具有高度相关性,地表径流流经大部分内涝路段,导致内涝发生,且径流路径的密集程度与内涝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城关区最为严重,七里河区与西固区次之,安宁区相对轻微,符合兰州市现实情况,说明了该模型方法的正确性;内涝点集中分布在建筑用地、裸地(水泥地面等)区域,表明城市下垫面的高不透水率是造成道路积水的原因之一;优化后的排洪道使易涝区域的雨水就近排入洪道,减少了薄弱地区洪水冲入城市街道的可能性,减轻了地下排水设施的排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将山地原始沟渠巩固、加宽、延长为新建排洪道,减少了发生山洪的风险。因该研究区域黄河穿城而过,地表径流最终通过排洪道汇入黄河,故该方法可为我国后续整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河一盘棋”的整体防洪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ArcGIS 地表径流 排洪道 一河一盘棋 甘肃兰州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
4
作者 黄莉 徐凤凰 +2 位作者 张晨钰 宋月 王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目的]识别灾害的敏感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是复合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首先根据暴雨—滑坡灾害链特征构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 [目的]识别灾害的敏感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是复合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首先根据暴雨—滑坡灾害链特征构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OPGD-AHP)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评估。通过对暴雨和滑坡单灾种的敏感性分析,分别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和滑坡的敏感性分级图,并由统计分析得出暴雨诱发滑坡的阈值及其转换概率,以此对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分级图。[结果](1)粤港澳地区暴雨-滑坡灾害链高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广宁县、怀集县等西北部地区和惠阳区、惠东县等东部地区;(2)次高敏感性和中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封开、德庆、从化、龙门、博罗等区域;(3)低敏感区和次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南海、荔湾、禅城、顺德、南沙、番禺、三水、白云等中部地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防灾减灾、增强灾害链风险抵抗力和恢复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灾害系统 敏感性评估 CNN OPGD-AHP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级配与拦挡位置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影响研究
5
作者 韩培锋 李兴凯 +2 位作者 田述军 樊晓一 刘之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2-1433,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级配的高位滑坡碎屑流经多级偏转后冲击不同拦挡结构的运动特性以及致灾效应,结合自然地形构建固定坡度和偏转角度均为45°的离散元模型,并利用DE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拦挡工况和不同级配对碎屑流颗粒运动过程中... 为了研究不同级配的高位滑坡碎屑流经多级偏转后冲击不同拦挡结构的运动特性以及致灾效应,结合自然地形构建固定坡度和偏转角度均为45°的离散元模型,并利用DE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拦挡工况和不同级配对碎屑流颗粒运动过程中能量耗散、最终堆积形态,以及碎屑流冲击挡板的作用高度的影响,进而建立相关冲击力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均设置挡板的工况能有效减缓碎屑流颗粒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且能有效降低颗粒流翻越挡板的数量,并降低颗粒流的最大运动距离从而减小致灾范围;随着颗粒组级配的增大,势能时程曲线分散点出现的时间越晚,颗粒流最终堆积面积中细颗粒组最大,粗颗粒组最小。(2)当滑槽底部反作用力位置取2/3静止堆积体长度时,计算所得碎屑流最大冲击作用高度与模拟试验结果相接近,力学模型计算的冲击作用高度在0.017~0.138 m。在实际工程中,可按研究相似比对此范围进行加强抗冲击防护。(3)由于侧板的切向力和“颗粒分选效应”,大颗粒会主要冲击挡板的中上部,小颗粒主要冲击挡板的下部,并受偏转角影响集中在一侧,因此工程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在沟道偏转方向的反向建设工程。研究结果可为高位滑坡碎屑流灾害的治理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山地灾害防治 滑坡碎屑流 分级拦挡 离散元法(DEM)
原文传递
基于GDEM的泥石流启动过程及成灾范围反演分析
6
作者 周平根 冯春 +1 位作者 武杰 王喜彦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降雨型泥石流形成过程是一个水力耦合的复杂非线性过程,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在文家沟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文家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于... 降雨型泥石流形成过程是一个水力耦合的复杂非线性过程,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在文家沟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文家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于GDEM力学分析软件,采用深度积分的有限体积法对“8·13”泥石流的启动过程和成灾范围进行反演分析:启动阶段物源变形模拟采用摩尔库伦准则,当松散物源摩擦角为8°、黏聚力为50 Pa时,降雨1 h后,泥沙浓度达到15%,泥石流初步形成;运动堆积阶段泥石流运动及铲刮效应模拟采用Savage-Hutter模型,综合摩擦系数为3°时的成灾范围与“8·13”泥石流的成灾范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EM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力学模拟 启动过程 成灾范围 文家沟
下载PDF
数字中国背景下城市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7
作者 陈苏超 闫绪娴 范玲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16,共6页
增强城市韧性既是城市提升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中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数字化对城市新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进而深度赋能提升城市韧性。该文运用组态思维和fsQCA方法对... 增强城市韧性既是城市提升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中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数字化对城市新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进而深度赋能提升城市韧性。该文运用组态思维和fsQCA方法对我国45个城市研究影响因素的协同联动机制,最后得出城市韧性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变量并不是城市韧性的必要条件;(2)实现高韧性城市的路径有3条,即数字经济与数字基础设施主导型、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主导型、“四轮”驱动型;(3)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两个条件变量对城市韧性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韧性较低的城市可以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因城施策,选择适宜的韧性提升路径,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城市韧性 组态路径 fsQCA
下载PDF
大同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8
作者 高林 张绍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本文以大同市为研究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选取高程、坡度、降水、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灾害点密度、NDVI、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距道路距离等11种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本文以大同市为研究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选取高程、坡度、降水、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灾害点密度、NDVI、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距道路距离等11种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将大同地区划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危险性分区,分别占研究区的7.97%、24.44%、51.02%和16.57%。其中,大同市以中危险和低危险地区为主;高危险地区分布较少且较为集中。运用ROC曲线验证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ROC曲线的AUC值为0.821,>0.5,说明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的评价结果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信息量法
下载PDF
地磁感应电流多学科交叉研究进展
9
作者 余年 张学健 +1 位作者 孔文新 韦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7,共14页
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GIC)是指地球变化磁场在地球表面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可对电网、油气管道、高铁等人造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包括电力系统失效、通信干扰和电子设备损坏等,影响其稳定运行和功能。研究... 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GIC)是指地球变化磁场在地球表面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可对电网、油气管道、高铁等人造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包括电力系统失效、通信干扰和电子设备损坏等,影响其稳定运行和功能。研究GIC的意义在于深入理解其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在深入总结GIC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GIC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包括宇宙空间、地球环境和电力系统对GIC的影响;概述了GIC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和电气工程领域对GIC进行了综合评述;进而详细介绍了GIC估算的步骤,包括地磁场数据与建模、地电场和导体中GIC的计算;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参数对GIC估算结果的影响以及互相之间的差异;最后,对GIC研究面临的挑战、地球物理在相关问题解决中的潜在贡献以及研究未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感应电流 地球磁场 大地电磁 地磁灾害
下载PDF
城市生态防减灾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进展与逻辑框架
10
作者 戴代新 薄茗洋 戴开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传统工程防灾难以解决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问题。生态防减灾(Eco-DRR)作为国际韧性城市的前沿理论,对我国韧性城市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防减灾的不确定性问题,然而当前Ec...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传统工程防灾难以解决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问题。生态防减灾(Eco-DRR)作为国际韧性城市的前沿理论,对我国韧性城市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防减灾的不确定性问题,然而当前Eco-DRR理论研究与AI技术的实践应用存在断层。该文使用PRISMA2020框架调查城市Eco-DRR中AI技术应用的实践案例,通过质性研究总结城市Eco-DRR中AI技术的应用场景,从生态系统灾害调节服务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Eco-DRR方案决策以及Eco-DRR实施监测与后评估4个阶段剖析城市Eco-DRR中AI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最后基于案例研究提出城市Eco-DRR领域AI技术应用的逻辑框架,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工具选择和数据准备的实践经验,探讨城市防灾中Eco-DRR的智能实现途径,为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防减灾(Eco-DRR) 人工智能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城市防灾 案例研究
下载PDF
智慧应急赋能城市减灾:本土建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11
作者 闫绪娴 刘杨 +1 位作者 王俊丽 范玲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智慧应急既是城市减灾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个前瞻性概念,也是智慧城市在风险社会中需要不断探索的理论前沿。该文从城市减灾的视角,系统阐释智慧应急的技术内涵、治理内涵和价值内涵,实现智慧应急赋能城市减灾的本土建构;通过全景式观察... 智慧应急既是城市减灾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个前瞻性概念,也是智慧城市在风险社会中需要不断探索的理论前沿。该文从城市减灾的视角,系统阐释智慧应急的技术内涵、治理内涵和价值内涵,实现智慧应急赋能城市减灾的本土建构;通过全景式观察智慧应急赋能城市减灾过程中所存在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共享难题、技术驱动与制度变革间衔接问题以及技术与权力滥用引发“数字利维坦”之恶等现实困境;尝试从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和协调价值主体利益诉求等维度探索提升路径,以期为智慧应急在城市减灾应用与实践中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应急 城市减灾 自然灾害 城市安全 本土建构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受灾区灾后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研究
12
作者 骆毓燕 黄琳岚 +3 位作者 颜旭辉 景佳琪 梁心怡 刘俊林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地震的应对与灾后的恢复重建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点。为研究灾后区域经济韧性和恢复效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韧性测度模型、超效率SBM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四川省内5个受灾县及其周边4个县进行灾后经... 地震的应对与灾后的恢复重建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点。为研究灾后区域经济韧性和恢复效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韧性测度模型、超效率SBM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四川省内5个受灾县及其周边4个县进行灾后经济韧性指数和经济恢复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受灾地区经济韧性较高,在震后第2年恢复至震前水平;受灾区经济恢复以第三产业为主,发展其服务业是经济恢复的关键;各县的经济恢复效率在震后第2年开始上升,并逐渐超越震前水平,其中九寨沟相关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主要作用;技术进步是受灾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灾后经济 经济韧性 经济恢复效率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农业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13
作者 谭捷 笪耀文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52-54,共3页
我国疆土辽阔,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国。然而区域的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农业自然灾害,我国的农业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影响区域广、发生频率高,呈季节性的特点。分析出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大幅... 我国疆土辽阔,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国。然而区域的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农业自然灾害,我国的农业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影响区域广、发生频率高,呈季节性的特点。分析出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大幅度削减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民的收入,打击农民耕种的信心,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探讨如何有效抵御农业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就江西省农业自然灾害趋势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业经济 季节性
下载PDF
基于IBES-XGBoost的高速铁路沿线风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建军 江相君 +1 位作者 孟高阳 李德仓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保证高速铁路沿线风灾预警信息具有较高时效性,需要进行高速铁路沿线超短期风速的提前多步预测。针对众多预测模型在预测中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采用Tent混沌映射和BFGS拟牛顿法对秃鹰搜索算法进行改进,并用改进的秃鹰搜索算法(IB... 为保证高速铁路沿线风灾预警信息具有较高时效性,需要进行高速铁路沿线超短期风速的提前多步预测。针对众多预测模型在预测中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采用Tent混沌映射和BFGS拟牛顿法对秃鹰搜索算法进行改进,并用改进的秃鹰搜索算法(IBES)对XGBoost的初始参数进行优化。在构建IBES-XGBoost模型时,加入风速以外的其他气象特征,以提高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1)改进的秃鹰算法相比其他智能优化算法有更好的寻优能力,与其他模型相比IBES-XGBoost在超短期风速的提前多步预测上有着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拟合效果。(2)Tent混沌映射和BFGS拟牛顿法对秃鹰算法有着较好的改进效果。(3)IBES-XGBoost能为高速铁路规范下的大风预警提供可靠的提前多步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风灾 风速预测 机器学习 秃鹰搜索算法
下载PDF
陕西三次强致灾性初夏区域性暴雨动力诊断对比分析
15
作者 高菊霞 李文耀 +1 位作者 武麦凤 马晓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资料,对综合评价强度指数300以上的三次陕西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从水汽、动力垂直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强致灾性初夏区域性暴雨发生前,中高层水汽输送来自...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资料,对综合评价强度指数300以上的三次陕西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从水汽、动力垂直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强致灾性初夏区域性暴雨发生前,中高层水汽输送来自西南气流,低层来自偏东气流,低层水汽辐合发展加强,动力强迫主要表现为700 hPa以下正涡度区发展加强并向高层延伸,对应200 hPa附近出现强负涡度中心;②暴雨开始后,低层偏东水汽输送在暴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水汽辐合持续加强并向高层持续输送,散度场出现低层强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而关中有双重辐合-辐散特殊结构,且正涡度区继续向高层延伸、动力抬升促使上升运动延伸至400 hPa及以上;③初夏暴雨陕南动力强迫相比关中较弱,但水汽输送、水汽含量比关中好,降水效率更高、降水总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夏 区域性暴雨 水汽辐合 涡度 散度 垂直运动
下载PDF
输水工程中淡水壳菜侵蚀混凝土的机理研究
16
作者 张社荣 闫军涛 +3 位作者 马梓奡 张吉康 王超 王枭华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淡水壳菜附着在输水建筑物内壁会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研究淡水壳菜附着规律与侵蚀混凝土的微观机理对建筑物防护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了淡水壳菜在输水建筑物内部附着规律、足丝入侵机制、体长空间差异性;通过原位混凝土硬... 淡水壳菜附着在输水建筑物内壁会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研究淡水壳菜附着规律与侵蚀混凝土的微观机理对建筑物防护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了淡水壳菜在输水建筑物内部附着规律、足丝入侵机制、体长空间差异性;通过原位混凝土硬度、侵蚀深度测试,分析了淡水壳菜对混凝土物理性质的影响;基于侵蚀前后混凝土微观形貌、化学元素变化及XRD衍射图谱,解析了淡水壳菜对混凝土侵蚀的微观机理,提出了侵蚀后混凝土的物相转化机制。结果表明:淡水壳菜附着密度在渡槽内部自入口到出口呈现出衰减规律;在倒虹吸内部附着密度呈现出沿程波动特点,但总体稳定。淡水壳菜平均垂向分离力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淡水壳菜体长在大尺度空间上表现为“南方长,北方短”特点,相差10 mm,体长分布形式符合高斯分布。淡水壳菜长期附着下,混凝土硬度降低、侵蚀深度有所增加;微观形貌疏松多孔,Ca、Fe等元素流失;混凝土的侵蚀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壳菜 附着规律 侵蚀深度 元素变化 物相变化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大型高位滑坡成灾动力过程模拟研究
17
作者 冯振 游杨 +1 位作者 陈亮 王立朝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白龙江流域山高坡陡,分布大量高位滑坡,是我国高位地质灾害风险极高的地区。舟曲县立节镇北山古滑坡位于白龙江左岸,滑坡剪出口与江面高差约700 m,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变形破坏。通过资料搜集、遥感调查与解译、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立... 白龙江流域山高坡陡,分布大量高位滑坡,是我国高位地质灾害风险极高的地区。舟曲县立节镇北山古滑坡位于白龙江左岸,滑坡剪出口与江面高差约700 m,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变形破坏。通过资料搜集、遥感调查与解译、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立节北山滑坡的地质环境与变形破坏特征,基于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与等效流体模型,开展滑坡后破坏运动过程模拟,对远程致灾危险进行预测分析。模拟分析表明,立节北山滑坡若发生失稳剧滑,将形成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灾害,滑动距离达1 600 m,最大运动速度45.7 m/s,沿途铲刮方量77.7万m~3,滑体扩容系数1.32。滑体约200 s后完全停止运动并堆积,堆积区面积2.2×10~5 m~2,覆盖坡脚立节镇一半的范围,最大堆积厚度17.8 m,最大冲击速度30 m/s。研究结果为立节北山滑坡开展风险评价与分区提供定量化数据,为白龙江流域大型高位滑坡精细调查与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变形破坏特征 高速远程 运动过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水循环全过程的旱涝级联效应研究框架
18
作者 郑帅 翁白莎 +2 位作者 严登华 任立良 王浩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背景下,亟须实现旱涝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从孕育机理、传播机制、事件评价、风险评估、影响效应等方面回顾了旱涝事件研究现状,明晰了当前在旱涝事件演变机理和评价指标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水循环全过程视...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背景下,亟须实现旱涝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从孕育机理、传播机制、事件评价、风险评估、影响效应等方面回顾了旱涝事件研究现状,明晰了当前在旱涝事件演变机理和评价指标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水循环全过程视角,分析了干旱和洪涝事件在坡面、河道、流域和区域4个尺度与水量和效应2个层面的本质内涵、影响效应及评价方式。基于地表-土壤-地下、坡面-河道、支流-干流及水网工程间的水力联系,分别从水量和效应层面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干旱和洪涝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干旱、洪涝及旱涝级联过程本质上受流域调蓄作用的影响。从旱涝级联效应的内涵、类型、表现形式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旱涝级联效应的研究框架。未来应从流域调蓄作用的视角量化不同空间尺度各要素调蓄能力变化,分层调蓄防范化解旱涝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水循环 旱涝级联 级联效应
下载PDF
城市洪涝风险的多方法组合评估与应用
19
作者 王德运 冀承泽 +2 位作者 张露丹 吴祈 郭海湘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城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常造成灾难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不同评估方法中指标赋权不同,评价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给风险评估...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城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常造成灾难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不同评估方法中指标赋权不同,评价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给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通过融合不同方法的权重构建一套复合权重,进而解决不同评估方法中结论非一致性的问题,这对于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该文以湖北省为例,旨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恢复性四个层面构建城市洪涝风险评估体系。首先,分别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之后,通过Kendall检验判断两套权重序列的一致性并给出相应的复合权重计算结果;最后以湖北省下辖8个城市的历史洪涝事件为例,对上述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与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比,基于复合权重的组合评价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风险 组合评估 复合权重 加权聚类
下载PDF
基于累积置信规则库推理的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
20
作者 张恺 杨隆浩 +1 位作者 高建清 郑晶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8,74,共6页
针对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大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或评估数据的预测模型,忽略了在建模过程中对历史数据的应用和模型的可解释性。鉴于此,该文将扩展置信规则库模型(EBRB)应用于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并针对可能... 针对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大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或评估数据的预测模型,忽略了在建模过程中对历史数据的应用和模型的可解释性。鉴于此,该文将扩展置信规则库模型(EBRB)应用于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并针对可能存在规则过量和组合爆炸问题,提出基于聚类方法与证据推理(ER)相结合的累积置信规则库(C-BRB)台风灾害经济损失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收集到的台风灾害数据进行直接经济损失预测,并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验证基于C-BRB的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预测 累积置信规则库 可解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