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塑料和酮康唑对霍甫水丝蚓肠道的影响
1
作者 陆光华 喻叶庭 +1 位作者 薛琪 刘建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9-1686,共8页
采用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原始及不同官能团修饰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NPs)和环境相关浓度酮康唑(KCZ)共暴露条件下霍甫水丝蚓的生物累积、组织病理学及肠道微生物响应.结果表明,共暴露7d,3种NPs均能被水丝蚓吸收并累积在体内,氨基修饰... 采用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原始及不同官能团修饰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NPs)和环境相关浓度酮康唑(KCZ)共暴露条件下霍甫水丝蚓的生物累积、组织病理学及肠道微生物响应.结果表明,共暴露7d,3种NPs均能被水丝蚓吸收并累积在体内,氨基修饰NPs的累积水平最低(2.78ng/mg),羧基修饰NPs的累积水平最高(22.85ng/mg).共存NPs显著减少了KCZ的生物累积,抑制率在第7d达到最高(88.9%~94.8%).KCZ单独及与NPs共暴露诱导了霍甫水丝蚓的肠道损伤,出现表皮和肠细胞退化、表皮和肠细胞增生、表皮表面不规则和产氯组织变性等病理变化.3种NPs的共存都显著降低了KCZ对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而氨基修饰NPs的共存使D乳酸盐含量显著下降,羧基修饰NPs的共存使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KCZ单独暴露显著增加了水丝蚓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官能团修饰NPs的共存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并改变了门水平的丰度和优势菌属,尤其是氨基修饰NPs共存时优势菌属均为致病菌,增加了水丝蚓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酮康唑 霍甫水丝蚓 肠道损伤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某电子企业职业人群有机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2
作者 王丹璐 郭溪香 +6 位作者 王梦晨 朱婷婷 赵秀阁 申芝芝 胡蓉 齐秀娟 刘怡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625,共10页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调查企业各工位所检测的有机物浓度均低于其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但乙醛、三氯乙烯、二甲苯等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均大于1,仍会产生较高的潜在非致癌健康风险.②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喷码、丝印、封装和浸锡等工位污染物的危害指数在2.52~129.14之间,导致其从业人员健康风险水平较高.③受到污染物浓度和危害等级的影响,半定量风险评估与定量风险评估结果之间存在差异.④不同评估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会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研究显示:电子企业部分有机污染物低浓度可带来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应加强有效防护措施;同时,应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估结果,为实施高效的环境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企业 有机物 职业人群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双酚类化合物的生物代谢机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赫淑铭 潘文筱 +3 位作者 刘娴 傅建捷 张爱茜 江桂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1-721,共11页
以双酚A(bisphenol A,简称BPA)及其替代物为代表的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s,简称BPs)在各种环境介质、食品、消费品以及人类和动物体中被广泛检出,表明BPs存在全球性大规模污染趋势.除了BPs自身毒性外,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代谢产物可能... 以双酚A(bisphenol A,简称BPA)及其替代物为代表的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s,简称BPs)在各种环境介质、食品、消费品以及人类和动物体中被广泛检出,表明BPs存在全球性大规模污染趋势.除了BPs自身毒性外,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比母体化合物更复杂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和毒性效应,对于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就BPs生物代谢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方法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在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上对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类化合物 代谢转化 实验研究 理论计算化学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典型土壤中Co对生物的毒害及其阈值推导
4
作者 张竞元 王学东 +1 位作者 梁力川 段桂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随着人类对钴(Co)元素开发利用活动的增强,土壤Co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土壤Co的生态风险和阈值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筛选Co生态毒性数据,并结合毒理学实验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我国土壤Co的生态风险阈... 随着人类对钴(Co)元素开发利用活动的增强,土壤Co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土壤Co的生态风险和阈值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筛选Co生态毒性数据,并结合毒理学实验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我国土壤Co的生态风险阈值。研究结果显示,文献检索和生态毒性实验获得了不同土壤性质下Co对10种生物的10%效应浓度(EC 10),变化范围为7~4696 mg/kg。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建立了8个物种EC 10和土壤性质(pH、CEC、OC含量和Clay含量)以及这些物种自身敏感性k值的关系,得到8个物种的k值在-0.21~1.458,并通过种间外推模型获得无归一化模型的黑麦草及玉米渣矿化k值(-1.207和2.201)。最终获得包含土壤性质和k值的10个物种的回归模型,据此模型将预测的EC 10值归一化到4种土壤条件下。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得到4种土壤条件下Co的生态安全阈值(HC 5),经过老化淋洗因子的校正,在酸性、中性、碱性和石灰性土壤条件下分别为7.3、44、72.08和38.88 mg/kg,该结果可为土壤Co污染风险评价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种敏感分布曲线 种间传递 生态风险 阈值
下载PDF
基于生信分析纳米银对斑马鱼的毒性和机制
5
作者 范子怡 宋杰 +4 位作者 杨正 冯晨 葛文浩 王慧利 钱秋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110,共10页
依托GEO数据库的GSE50718、GSE61186和GSE89653数据集,从中提取斑马鱼的转录组相关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不同粒径和涂层的纳米银对斑马鱼进行暴露产生的显著差异基因,并比较相关差异基因的数量和上、下调关系.研究发现,斑马鱼的... 依托GEO数据库的GSE50718、GSE61186和GSE89653数据集,从中提取斑马鱼的转录组相关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不同粒径和涂层的纳米银对斑马鱼进行暴露产生的显著差异基因,并比较相关差异基因的数量和上、下调关系.研究发现,斑马鱼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按从多到少的排序为:PVP-AgNPs-50nm> AgNO_(3)> PVP-AgNPs-150nm;Maltose-AgNPs> AgNPs.通过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本研究发现纳米银差异基因主要在免疫相关通路中有显著富集,而硝酸银则主要影响细胞周期及代谢途径.这一发现暗示纳米银与硝酸银在分子层面上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推测纳米银的毒性作用不仅源于释放的银离子,还与其“颗粒特异性”紧密相关.此外,纳米银的表面涂层亦对其毒性产生影响.这些发现为纳米银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策略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生物信息学 斑马鱼 粒径 表面涂层
下载PDF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6
作者 杨逸峰 陈文兴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与传统的治污模式相比,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染治理的成效,集中对污染治理的监管,有利于发展环保产业。第三方治理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面临相关立法缺失、责任划分不清晰、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配套制度不健全的困... 与传统的治污模式相比,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染治理的成效,集中对污染治理的监管,有利于发展环保产业。第三方治理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面临相关立法缺失、责任划分不清晰、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配套制度不健全的困境。提出应当完善第三方治理立法,明确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的责任分配,完善监管机制,健全配套制度,以优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 制度完善
下载PDF
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凡殊 曹妍 +7 位作者 张林丰 师伟萌 宋浩然 王浩骏 杨艳琳 赵群 李杰 李曼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4-481,共8页
选择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为代表性微塑料,探究了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LS)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VC和PE对LS活性组分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其对磷脂组分的吸附率可分别达到49.33%和47.00%,从而造成LS表面张力的升高和表面压... 选择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为代表性微塑料,探究了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LS)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VC和PE对LS活性组分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其对磷脂组分的吸附率可分别达到49.33%和47.00%,从而造成LS表面张力的升高和表面压力-表面积等温线(π-A)的内缩.与LS接触后,微塑料的表面形貌和Zeta电位也发生了变化,PVC和PE的Zeta电位绝对值分别降低了5.61和5.20mV,进一步影响了微塑料的分散状态和沉降能力.因此,当微塑料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环境时,其不仅能造成LS界面化学性质的显著变化,其自身性质也受到影响,可能诱导更严重的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肺表面活性物质 界面性质 肺健康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性能现场对比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航 吴宗臻 +2 位作者 马蒙 王文斌 张胜龙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196,共9页
为研究随机列车荷载作用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简称SSFST)上线运营后的减振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同一区间、同一曲线段内的普通无砟轨道及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典型测试断面,在同一天内开展了现场对比测试。... 为研究随机列车荷载作用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简称SSFST)上线运营后的减振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同一区间、同一曲线段内的普通无砟轨道及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典型测试断面,在同一天内开展了现场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线上评估结果与列车、轨道的实际运营状态直接相关;在不同列车的随机激励作用下,Z振级相对插入损失(ΔVL_(Z,max))相差超过10 dB,且部分测试样本无法满足特殊减振的设计需求;为获得保守的评价结果,应选择轮、轨平顺状态良好的运营区段开展对比测试;通过合理的养护维修,使运营列车及轨道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减振轨道区段满足振动控制需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减振效果 列车振动 地铁
下载PDF
PFOS及其三种替代品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比较
9
作者 李登昙 卢成波 +6 位作者 王晓乐 杜仲坤 李冰 王金花 王军 张静文 朱鲁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0-1637,共8页
本研究从氧化应激、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3个方面研究了PFOS、6:2FTSA、PFHxS和PFBS以相同浓度(0.2mg/kg)暴露28d后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 S和PFBS均诱导ROS含量上升,并导致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此外,PFOS... 本研究从氧化应激、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3个方面研究了PFOS、6:2FTSA、PFHxS和PFBS以相同浓度(0.2mg/kg)暴露28d后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 S和PFBS均诱导ROS含量上升,并导致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此外,PFOS及其3种替代品还诱导与氧化应激、生殖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从而在基因水平上诱导氧化应激并引发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S和PFBS的IBR数值分别为36.4, 22.2, 34.1, 24.3.4种物质对蚯蚓的综合毒性大小依次为:PFOS>PFHxS>PFBS>6:2FTSA,表明3种替代品的综合毒性低于PFOS.本研究结果为6:2FTSA、PFHxS和PFBS作为PFOS替代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替代品 赤子爱胜蚓 氧化应激 发育毒性 毒性比较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中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模拟
10
作者 李婉文 杜宁宁 +3 位作者 周娟娟 秦俊豪 黎华寿 陈桂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ClO_(4)^(−)和Cr^(6+)及其复合污染的水体中,研究ClO_(4)^(−)和Cr^(6+)在单一和复合条件下对水葫芦、隆线溞和福寿螺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随着暴露时间增加,隆线溞的种群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02 mg·L^(−1)的Cr^(6+)可促进隆线溞生长,200 mg·L^(−1)的ClO_(4)^(−)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隆线溞生长起抑制作用。0.02 mg·L^(−1)的Cr^(6+)对福寿螺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单一的ClO_(4)^(−)(20和200 mg·L^(−1))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福寿螺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水葫芦各器官中的ClO_(4)^(−)和Cr^(6+)含量相应增加;相同浓度水平下,水葫芦各器官中ClO_(4)^(−)的含量高低顺序为:叶>茎>根,Cr^(6+)含量的顺序为:根>茎>叶。与水葫芦相比,隆线溞和福寿螺体内的ClO_(4)^(−)含量较低。【结论】ClO_(4)^(−)与Cr^(6+)的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了毒害作用。水葫芦对ClO_(4)^(−)和Cr^(6+)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富集ClO_(4)^(−)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富集Cr^(6+)的主要器官是根部,隆线溞和福寿螺对ClO_(4)^(−)也有一定的吸收,但吸收能力弱于水葫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六价铬 复合污染 水生生态系统 水葫芦 隆线溞 福寿螺
下载PDF
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
11
作者 李瑞瑞 周宁 +3 位作者 吴梦琪 徐文平 陶黎明 张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72 h-LC_(50)值为0.756μg/mL,属高毒。经氯氟醚菊酯不同剂量(0、0.2、0.4、0.8μg/mL)暴露72 h后发现:0.4和0.8μg/mL剂量处理组的仔鱼出现脊柱和尾部弯曲、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等畸形特征,且心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不完整(体长变短、头部和眼睛面积缩小);0.2、0.4和0.8μg/m L的氯氟醚菊酯还能够诱导仔鱼心房心室分化,心脏功能相关基因myl7、myh6、vmhc的表达水平下调,并引起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使仔鱼心脏处堆积活性氧(ROS)。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具有显著毒性,且与氧化损伤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杀虫剂 氯氟醚菊酯 环境风险 斑马鱼 发育毒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金属基吸附剂及其复合材料吸附除氟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自恒 李林波 +2 位作者 梁李斯 弥晗 马洪月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化工、冶炼、电池等行业所排放的氟废水引发的氟中毒现象备受关注,分析了沉淀、膜处理、离子交换、吸附等技术的优缺点,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经济高效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水体除氟方法。本文对铝基、铁基、稀土基、金属有机骨架吸附剂及... 化工、冶炼、电池等行业所排放的氟废水引发的氟中毒现象备受关注,分析了沉淀、膜处理、离子交换、吸附等技术的优缺点,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经济高效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水体除氟方法。本文对铝基、铁基、稀土基、金属有机骨架吸附剂及其改性材料在含氟废水中的除氟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分析了其制备过程、脱氟机制以及外界影响因素。发现材料晶型可以决定吸附过程的吸附能,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在吸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良好的孔结构可以降低吸附传质阻力,提高吸附性能;材料表面官能团的强化、不同金属材料的复合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吸附剂的脱氟效率,可为今后制备新型高效除氟材料提供参考。提出了目前吸附除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金属基吸附剂在除氟领域的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吸附法 氧化铝 复合材料 氟化物 水处理 金属材料
下载PDF
环境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令楠 李艳博 郭彩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4-1143,共10页
基于文献报道,首先着眼于大气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进入人类呼吸系统的证据,重点介绍大气微塑料的丰度、成分、形状和大小等分布特征;其次归纳总结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对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最后对今后研究中需重视并完善微塑料或更小尺... 基于文献报道,首先着眼于大气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进入人类呼吸系统的证据,重点介绍大气微塑料的丰度、成分、形状和大小等分布特征;其次归纳总结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对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最后对今后研究中需重视并完善微塑料或更小尺寸纳塑料的潜在危害、进一步加强大气微塑料的呼吸道暴露特征分析、健康风险评估、毒性机理研究等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毒性效应 呼吸道暴露 分布特征 健康危害
下载PDF
微塑料对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累积及生长生理的影响
14
作者 侯晨丽 于晟乾 +3 位作者 于越 于玲红 樊才睿 李卫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为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 为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联合处理下鲤鱼肠道中的PS-MPs含量随时间呈线性增加,且随投加的微塑料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S-MPs累积速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在BPA+PS(L)处理(1 mg·L^(-1)BPA+20μg·L^(-1)PS-MPs)下,0.25 d时鲤鱼肠道中PS-MPs累积速率达到峰值(373.81μg·g^(-1)·d^(-1)),BPA+PS(H)处理(1 mg·L^(-1)BPA+100μg·L^(-1)PS-MPs)下,则是在0.125 d达到最高(644.00μg·g^(-1)·d^(-1))。与单一BPA暴露相比,联合暴露下鲤鱼肠道中BPA累积量增加,与BPA(1 mg·L^(-1)BPA)处理相比,BPA+PS(L)和BPA+PS(H)处理下鲤鱼肠道中BPA含量分别提高了6.13%和9.74%,BPA累积速率分别增加了190.01%、373.80%。相较于对照处理,BPA处理和MPs与BPA联合处理均引起鲤鱼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使体质量下降幅度减缓,其中BPA、BPA+PS(L)和BPA+PS(H)处理下鲤鱼体质量(21 d)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1.22%、3.90%、4.33%。当微塑料投加量达到100μg·m L^(-1)时,联合处理会增加鲤鱼肠道中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抑制MDA产生,从而缓解MPs和BPA联合作用对鲤鱼造成的氧化损伤,并且减缓鲤鱼体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的累积,且两者联合作用对鲤鱼产生了协同毒理效应,导致鲤鱼生长速率减缓,体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双酚A 肠组织 抗氧化酶活性 生物标志物响应
下载PDF
生物体内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迁移转化及毒性
15
作者 韩淼 李泽楷 +6 位作者 许淋 李昭燕 文欣雨 侍卿 胡小婕 秦超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8-1647,共10页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和富集能力密切相关.PFASs毒性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环境介质和器官的毒性效应差异,研究方向由对动植物的毒性评价转变为人体健康风险预测.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总结了PFASs毒性效应,提出关于PFASs的多层级毒性效应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利用定量构效关系阐明生物毒性的层级效应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展望了未来有关PFASs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阐明新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开展相关毒理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迁移转化 毒性
下载PDF
环境激素的危害
16
作者 柯秀锐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139-140,146,共3页
环境激素是一种改变内分泌的外源性有机污染物,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环境激素的摄取,会引起女性的性早熟、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引起男性不育症增加等[1]。基于此,讨论了环境激素对人... 环境激素是一种改变内分泌的外源性有机污染物,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环境激素的摄取,会引起女性的性早熟、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引起男性不育症增加等[1]。基于此,讨论了环境激素对人类主要产生的四种危害,并表明需要进一步探讨环境激素对人类危害的具体机制,以及控制环境激素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作用机制 危害
下载PDF
“环境暴露组学与生命健康专辑”引言
17
作者 刘心昱 梅素容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及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回答“环境和人体中存在哪些污染物,这些‘暴露’因素如何影响健康”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暴露组学(exposomics)应运而生。暴露...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及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回答“环境和人体中存在哪些污染物,这些‘暴露’因素如何影响健康”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暴露组学(exposomics)应运而生。暴露组学关注个体一生所有暴露的测量及这些暴露如何与疾病建立联系,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可从代谢水平阐明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发现疾病风险因子和疾病标志物,二者结合促进了以组学为手段的暴露-疾病关系的研究,能很好地探讨污染暴露、生命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内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个体 疾病标志物 暴露组 代谢水平 代谢组学 风险因子 生命健康 内在本质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室内固体燃料导致的脑卒中疾病负担
18
作者 石宇婧 薛源 +2 位作者 李萌 程晓鸥 邓启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4-1100,共7页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描述疾病负担,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来源的室内空气污染(HAPSF)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描述疾病负担,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来源的室内空气污染(HAPSF)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ARIMA)预测未来五年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别为-6.56和-6.53(P<0.05).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为7.41/10万和163.08/10万,85~89岁的年龄区间内疾病负担达到峰值,其中男性比女性的疾病负担更重.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2020~2024)中国归因于HAPSF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仍呈下降趋势.尽管过去30年以及预计未来5年我国由HAPSF引发的脑卒中疾病负担有所减轻,但男性和老年人依然是高风险人群,建议针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干预策略,进一步降低HAPSF诱发的脑卒中造成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家庭空气污染 脑卒中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中国
下载PDF
镉菲交互作用对玉米吸收转运土壤中镉菲的影响特征
19
作者 高佳圆 张玉坤 +4 位作者 孟庆宇 张光伟 王小敏 杨志新 李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57,共9页
本研究以耐抗镉、菲(Cd、Phe)强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开展了土壤中Cd(0、2.5、5 mg/kg)和Phe(0、1、50 mg/kg)复合污染交互作用对玉米吸收转运土壤镉菲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株高受到了Phe单一污... 本研究以耐抗镉、菲(Cd、Phe)强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开展了土壤中Cd(0、2.5、5 mg/kg)和Phe(0、1、50 mg/kg)复合污染交互作用对玉米吸收转运土壤镉菲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株高受到了Phe单一污染胁迫的正向刺激作用;各处理间株高、生物量受Cd单一污染的影响变化不大。在Cd和Phe复合污染下,Cd和Phe共存不同程度抑制了‘郑单958’玉米幼苗的株高,与Cd单一污染相比,株高显著升高8.22%;与Phe单一污染相比,株高显著降低13.65%,而对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低高浓度Phe的存在抑制了玉米幼苗根部Cd的吸收积累,与低高浓度Cd单一污染相比,根部Cd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29.40%,32.70%,两者呈拮抗作用;而高浓度Phe的存在促进了玉米幼苗茎叶部Cd的吸收积累,与低浓度Cd单一污染相比,茎叶Cd含量显著提高22.22%,两者协同作用显著。Cd的存在促进了玉米幼苗根部和茎叶部对Phe的积累,与低浓度Phe单一污染处理相比,低浓度Cd的存在显著促进了根部Phe含量的升高,提高了61.84%;高浓度Cd的存在显著促进了玉米幼苗茎叶部Phe含量的升高,提高了187.53%,二者协同作用显著。另外,Phe的存在促进了‘郑单958’从根到茎叶对Cd的转运,同样Cd的存在也促进了对Phe的转运。因此,玉米‘郑单958’不适用在较高Cd和Phe复合污染土壤上种植食用,而更适宜作为两种污染物复合污染的土壤修复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交互作用 积累特征
下载PDF
硒缓解水稻镉胁迫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邓邦骏 张利超 +5 位作者 邱进 陈洁宁 郭修远 胡盛明 崔龄 胡良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Cd污染问题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稻米Cd污染防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任务之一,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Se是人与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Se对重金属可以产生拮抗作用,阻挡重金属... Cd污染问题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稻米Cd污染防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任务之一,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Se是人与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Se对重金属可以产生拮抗作用,阻挡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被誉为“重金属的天然解毒剂”。施用Se肥能减轻Cd对水稻生长的毒害,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然而其机理机制尚无定论。针对Cd对水稻的危害、Se对水稻中Cd含量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并论述现阶段Se对水稻Cd胁迫的缓解作用,以期制定相应措施降低Cd对水稻的毒害,进而提升稻米品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 CD 水稻 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