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6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技术对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阻控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刘婷 朱雯淅 +7 位作者 曹承进 王迪芳 都皓辰 李梦茁 黄民生 何岩 张亚婷 李心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156,共9页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在运行的两个周期(交替运行30 h,落干48 h)内,NH_(4)^(+)-N、NO_(3)^(-)-N、TN、PO_(4)^(3-)、TP和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47.0%、85.4%、56.4%、76.0%和65.5%,平均高出其余工况10.9%~18.8%,效果最优,性价比最高,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雨水径流污染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供水安全
下载PDF
微塑料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洁 仲蕾 +2 位作者 赵松建 蒋莉 陈超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微塑料污染已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阐述了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分析其可能的形成原因,剖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并解析微塑料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生物的危害,着重从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其他新方法等方面介... 微塑料污染已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阐述了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分析其可能的形成原因,剖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并解析微塑料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生物的危害,着重从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其他新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微塑料的有效去除技术。目前对微塑料降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早期阶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确定影响微塑料降解的关键参数和性能,促进微塑料污染去除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污染 成因 防治技术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对乙酰氨基酚机理研究
3
作者 叶朝兵 许子牧 +2 位作者 胡淑恒 兰彦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397,共6页
过硫酸盐(persulfate,PS)可被活化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活化PS降解水中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研究AP初始质量浓度、工作气体流量... 过硫酸盐(persulfate,PS)可被活化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活化PS降解水中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研究AP初始质量浓度、工作气体流量和PS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路径进行分析和推测。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PS能有效去除水中AP,AP的去除率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气体流量对降解效果影响较大,适当增加流量可促进AP的降解,当流量超过50 L/h后,促进效果逐渐减弱,PS的加入能加速AP的降解,当PS投加量为0.75 g/L时,处理效果最佳。实验处理废水过程中,AP会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CO_(2)和H_(2)O,在添加PS后,矿化率是单独等离子体处理的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对乙酰氨基酚(AP) 过硫酸盐(PS) 降解 低温等离子体
下载PDF
钯炭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乙酯和甲苯的研究
4
作者 张啸宇 包诗源 +1 位作者 吴科融 梁晓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以微孔球形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钯炭催化剂(PP),研究了钯负载量、气体空速和进气浓度对甲苯和乙酸乙酯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ICP、XRD、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随钯负载量的增加逐渐提升,钯负载量... 以微孔球形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钯炭催化剂(PP),研究了钯负载量、气体空速和进气浓度对甲苯和乙酸乙酯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ICP、XRD、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随钯负载量的增加逐渐提升,钯负载量为3.0%时所制PP催化剂在空速为12000 mL/(g·h)的条件下分别将乙酸乙酯和甲苯的T90降至276.8℃和198.1℃。同时,在模拟VOC催化氧化环境下运行168 h后,PP对乙酸乙酯和甲苯的T90分别升高了2.8℃和4.7℃,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乙酸乙酯 甲苯 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平行导洞压入式通风对特长隧道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刘红森 王方超 +1 位作者 陈长坤 焦伟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0-1009,共10页
为探究横通道开启方式对平行导洞压入式通风的特长隧道内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横通道开启方式下的隧道内纵向风速、风压损失及污染物分布规律。所建立的隧道模型包含17个横通道,其中5个为车行横通道,12个为人行横通道,横通... 为探究横通道开启方式对平行导洞压入式通风的特长隧道内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横通道开启方式下的隧道内纵向风速、风压损失及污染物分布规律。所建立的隧道模型包含17个横通道,其中5个为车行横通道,12个为人行横通道,横通道均匀布置。考虑了5种不同的车行横通道开启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导压入式通风时,主隧道内的纵向风速呈分段式分布,隧道中心风速最小,越靠近隧道出口的风速越大。当对称开启偶数个横通道时,由于风压平衡,隧道中心两个横通道之间的纵向风速几乎为0,无法有效稀释CO;当对称开启奇数个横通道时,隧道内风速为从隧道中心往两侧洞口方向,当平导通风风量足够大时,可将隧道内CO体积比稀释到符合规范的要求。此外,当对称开启奇数个横通道时,在相同的平导通风量下,横通道开启个数较多反而不利于降低隧道中心区域的CO体积比。所研究隧道模型中对称开启3个横通道的临界通风量最小,临界通风风量为631 m^(3)/s,与根据规范计算得到的所需通风量相差不大。因此,在进行此类隧道通风设计时,可参考规范进行通风量的计算。研究结果可为此类隧道的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平行导洞 隧道通风 污染物
原文传递
La/Al天然沸石对水中F^(-)的吸附及再生
6
作者 钱程 张峰榛 +1 位作者 曾奇 龚长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以天然沸石为原料,制备La/Al负载天然沸石,用于水中F^(-)的吸附,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再生能力和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F^(-)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298K温度条件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 以天然沸石为原料,制备La/Al负载天然沸石,用于水中F^(-)的吸附,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再生能力和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F^(-)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298K温度条件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9.2mg/g。pH的升高不利于F^(-)的吸附。Cl^(-)、NO_(3)^(-)对F^(-)的吸附影响较小,而HCO_(3)^(-)和H_(2)PO_(4)^(-)的存在不利于F^(-)的吸附。在0.5mol/L NaOH条件下,经过5次循环再生,吸附剂对F^(-)的吸附量降低16.7%。SEM、BET、EDS-mapping和XPS分析表明,F^(-)的吸附机理主要为配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Al 天然沸石 F^(-)吸附 再生
原文传递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中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珂 辛晓东 +3 位作者 许伟颖 刘红 逯南南 贾瑞宝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共8页
针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污染日益严峻且难以去除的现状,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及污染物去除技术等,总结吸附法、超声降解法、... 针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污染日益严峻且难以去除的现状,对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赋存特征与去除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环境行为、生态风险及污染物去除技术等,总结吸附法、超声降解法、光化学法、电化学氧化法、微生物降解法等去除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优缺点,指出未来研究重点是结合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特点将去除技术进行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赋存特征 去除技术 水环境 污染特性
下载PDF
赤铁矿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晶面效应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胜男 李玲一 +2 位作者 胡立鹃 李俊学 程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07-318,共12页
赤铁矿(α-Fe_(2)O_(3))是热力学最稳定的氧化铁矿物,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并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赤铁矿颗粒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形貌和暴露晶面.不同原子排列和电子结构的暴露面赋予赤铁矿特... 赤铁矿(α-Fe_(2)O_(3))是热力学最稳定的氧化铁矿物,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并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赤铁矿颗粒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形貌和暴露晶面.不同原子排列和电子结构的暴露面赋予赤铁矿特定的表面电荷性质和活性位点密度,使其反应性表现出晶面依赖性.综述了产生具有特定晶面的赤铁矿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重点探讨了赤铁矿在还原溶解、吸附、催化和水解反应中的晶面依赖效应以及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还总结了赤铁矿晶面耦合Fe(Ⅱ)对污染控制的最新进展,并对赤铁矿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研究赤铁矿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影响提供依据,并为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纳米晶体 暴露晶面 晶面依赖效应 环境修复
下载PDF
海藻酸钠包埋污泥颗粒的耐磨性能研究
9
作者 郑威城 王忠泉 秦树林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了探究海藻酸钠(SA)包埋颗粒耐磨性的影响因素,以SA包埋活性污泥颗粒为研究对象,探究了SA添加量以及不同包埋强化剂对颗粒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SA添加量制备颗粒污泥的耐磨性能也随之增强,但是当添加量高于2.0%(质量分数)时... 为了探究海藻酸钠(SA)包埋颗粒耐磨性的影响因素,以SA包埋活性污泥颗粒为研究对象,探究了SA添加量以及不同包埋强化剂对颗粒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SA添加量制备颗粒污泥的耐磨性能也随之增强,但是当添加量高于2.0%(质量分数)时,耐磨性能增强效果不明显;颗粒耐磨性能增强对于水样的电导以及COD没有明显的影响;单独添加羧甲基纤维素(CMC)、卡拉胶等包埋强化剂不能增加颗粒的耐磨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PA)、聚乙烯吡咯烷酮-K30/-K90会降低颗粒的耐磨性;CMC/PA、卡拉胶/PA的复合添加对颗粒耐磨性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卡拉胶/PA的组合增强效果略优于CMC/PA,且增加卡拉胶的添加量对颗粒的耐磨性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包埋颗粒 耐磨性 聚丙烯酸树脂
下载PDF
木质钙钛矿型催化剂对柴油机尾气净化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迎辉 郭秀荣 +1 位作者 白曦龙 杜丹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为实现对柴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物(ST)、氮氧化物(NO_(x))、烃类(HC)和一氧化碳(CO)的四效净化,以木纤维为生物质模板,分别在600℃、700℃、800℃和900℃的焙烧温度下,制备了4种La_(0.8)Ce_(0.2)Fe_(0.3)Co_(0.7)O_(3)木质钙钛矿型催化剂... 为实现对柴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物(ST)、氮氧化物(NO_(x))、烃类(HC)和一氧化碳(CO)的四效净化,以木纤维为生物质模板,分别在600℃、700℃、800℃和900℃的焙烧温度下,制备了4种La_(0.8)Ce_(0.2)Fe_(0.3)Co_(0.7)O_(3)木质钙钛矿型催化剂(分别为LCFCO-600、LCFCO-700、LCFCO-800和LCFCO-900)。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并对LCFCO-800的元素构成与相应占比进行了能谱(EDX)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催化剂的典型化学键进行了分析;采用N_(2)吸/脱附对催化剂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实验评价了催化剂的四效净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明显的生物质结构,且钙钛矿相纯度较高,其中LCFCO-800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平均孔径最大,分别为3.270 m^(2)/g、0.017 cm^(3)/g和20.486 nm,并具有较好的四效净化性能。在模拟尾气温度为400℃、流量为1 L/min和净化时间为超过120 s的条件下,LCFCO-800对ST、NO_(x)、HC和CO的最大净化效率分别为92%、92%、98%和76%。此外,根据Mars-van Krevelen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和实验结果,对催化剂的四效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ST质量浓度的增加可抑制HC和CO的氧化,同时ST、HC和CO的氧化过程有助于催化剂表面产生更多的氧空位,从而促进NO_(x)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尾气 木纤维 钙钛矿型催化剂 四效净化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电力低碳发展研究
11
作者 张俊 程泓泽 沈靖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1期189-191,共3页
基于我国电力使用现状,从节能减排层面、环境保护层面、低碳排放层面、生态层面和资源循环层面阐述了绿色电力体系的架构组成,并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低碳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推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 基于我国电力使用现状,从节能减排层面、环境保护层面、低碳排放层面、生态层面和资源循环层面阐述了绿色电力体系的架构组成,并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低碳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推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绿色电力 低碳电力
下载PDF
天然矿物催化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庆宏 姜晨旭 +4 位作者 王鑫 余美琪 朱帅 李一鸣 陈春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7-434,共18页
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氧化性强、矿化效率高等优点,是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最有效的处理技术之一,催化剂的应用和研究是关注的热点,天然矿物催化剂储量大、价格低,在使用成本方面具有其他催化剂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天然矿物催化... 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氧化性强、矿化效率高等优点,是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最有效的处理技术之一,催化剂的应用和研究是关注的热点,天然矿物催化剂储量大、价格低,在使用成本方面具有其他催化剂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天然矿物催化剂在Fenton法、催化臭氧氧化法、活化过硫酸盐催化氧化法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反应条件、处理效果和催化活性位点等,指出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的天然矿物可作为芬顿氧化和过硫酸盐氧化的催化剂,有些天然矿物可作为金属负载载体参与氧化反应,而存在表面羟基等活性位点的天然矿物可催化臭氧氧化和芬顿氧化反应,天然矿物催化剂能明显提高Fenton、臭氧、过硫酸盐氧化难降解有机物(ROCs)的能力,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以期能够为今后天然矿物催化剂的开发和在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矿物 催化剂 催化作用 有机化合物 自由基
下载PDF
粉煤灰基膏体充填脱氨方法研究综述
13
作者 李亚娇 鱼郑 +3 位作者 鞠恺 任武昂 唐仁龙 金鹏康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5-274,共10页
在论述粉煤灰基膏体充填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粉煤灰基膏体充填中氨气释放所引起的井下空气环境恶化问题。通过分析氨气产生机理,发现由于粉煤灰中吸附的NH4 HSO4和(NH4)2SO4易溶于水且会生成NH4+,其在碱性环境下会转换为NH3... 在论述粉煤灰基膏体充填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粉煤灰基膏体充填中氨气释放所引起的井下空气环境恶化问题。通过分析氨气产生机理,发现由于粉煤灰中吸附的NH4 HSO4和(NH4)2SO4易溶于水且会生成NH4+,其在碱性环境下会转换为NH3释放出来。研究表明,现有的粉煤灰固体中吸附氨的去除方法,如加碱法、氧化法和加热法,都可将氨去除到合适范围,满足粉煤灰正常使用。但由于加碱法与氧化法需添加药剂且后续要将脱氨处理的粉煤灰加热干燥,加热法对热源有较高要求,高昂的成本使这些方法不能在粉煤灰基膏体充填脱氨处理中广泛应用。将粉煤灰制成浆液,并借鉴污水中物理化学脱氨的基础理论,提出用吹脱法、折点加氯法和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浆液中氨的技术措施。其中,吹脱法脱氨效果稳定且不需额外添加药剂,折点加氯法和磷酸铵镁沉淀法理论上可将浆液中的氨完全去除,但所需加药量大,且对加药量难以控制,影响氨的去除效果以及粉煤灰的性能。通过综合比较上述脱氨方法的技术特点,结合经济评价认为用吹脱法处理粉煤灰浆液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后续研究可通过试验或模拟的方式,优化吹脱法去除粉煤灰浆液中氨的操作条件,以期获得更好的脱氨效果。此外,还需持续关注脱氨后的粉煤灰浆液所配制充填膏体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膏体充填 氨气 脱氨 吹脱法
下载PDF
电化学耦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施工期生活污水
14
作者 祁建民 张玉峰 +3 位作者 邱勇军 傅高健 杨柳燕 缪爱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针对施工期临时宿营地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含量高的特点,研发出电化学耦合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技术,以电解曝气生物滤池为核心工艺,用电絮凝和电催化技术强化脱氮除磷,并定制了一套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对其处理效... 针对施工期临时宿营地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含量高的特点,研发出电化学耦合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技术,以电解曝气生物滤池为核心工艺,用电絮凝和电催化技术强化脱氮除磷,并定制了一套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对其处理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中COD、氨氮、总氮、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可降到50、1、15、0.5 mg/L以下,去除率分别为90%、99%、80%、98%,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组合工艺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用于高浓度污水的处理,可供相关污水处理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曝气生物滤池 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
下载PDF
MOF膜对金属离子的去除性能及机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贺武明 胡文彬 +1 位作者 许辉 孔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具备高渗透性、高选择性、孔径可调及拓扑结构等特点,在金属离子的吸附、还原方面展现出极大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MOF膜合成.本文综述了MOF膜的合成方法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去除性能,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具备高渗透性、高选择性、孔径可调及拓扑结构等特点,在金属离子的吸附、还原方面展现出极大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MOF膜合成.本文综述了MOF膜的合成方法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去除性能,重点探讨了MOF负载量、温度、pH值、膜通量及膜孔径等因素对MOF膜去除金属离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MOF膜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过滤机理,并对MOF膜在金属离子去除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OF膜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膜 合成方法 金属离子 吸附 过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16
作者 杨伟杰 李杰 +1 位作者 李艳霞 赵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451,共8页
将三乙烯四胺(TETA)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再与CS+(2)反应,制备得到基于TETA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GO-TETA-DTC).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TETA-DTC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该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 将三乙烯四胺(TETA)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再与CS+(2)反应,制备得到基于TETA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GO材料(GO-TETA-DTC).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TETA-DTC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该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值、Cu^(2+)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O-TETA-DTC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以及Langmuir方程;从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的GO-TETA-DTC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294.12 mg/g;吸附过程以吸热和熵增的形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铜离子 吸附
下载PDF
考虑环境影响的自由航路空域无冲突飞行规划
17
作者 魏志强 商谢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97-3306,共10页
为降低民航客机在自由航路空域飞行时排放的碳与尾迹云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建立基于飞行剖面的四维航迹模型与冲突识别模型;其次建立多目标综合成本模型,包括飞行时间、燃油消耗、碳排放、尾迹云成本、综合成本计算模型;之后建立自由航路... 为降低民航客机在自由航路空域飞行时排放的碳与尾迹云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建立基于飞行剖面的四维航迹模型与冲突识别模型;其次建立多目标综合成本模型,包括飞行时间、燃油消耗、碳排放、尾迹云成本、综合成本计算模型;之后建立自由航路空域中的冲突解脱模型,采用多参数组合编码对飞机进入自由航路空域的入口点、实际进入空域时刻、实际进入空域速度进行优化计算,并通过基于精英保留的遗传算法实现无冲突飞行规划;最后以典型空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的延迟进入空域时刻方案,多参数组合优化方法能在有效解脱空域内飞行冲突的基础上减少3.97%飞行时间、15.00%燃油消耗、13.83%碳排放、100%尾迹云成本或14.60%综合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飞行规划 遗传算法 飞行成本 自由航路空域 四维航迹
原文传递
教育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特征及减排策略——以莆田市25栋教育建筑为例
18
作者 佘洁卿 林荣慧 +1 位作者 陈巧雯 屈兵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确定教育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收集莆田市25栋教育建筑各类建筑材料的相关资料,并计算其重量及占比,确定砂、碎石、砌块、水泥、钢筋、粉煤灰、瓷砖、腻子粉、玻璃、石灰膏、铝作为碳排放计算的主要建筑材料,核算出这25栋教... 确定教育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收集莆田市25栋教育建筑各类建筑材料的相关资料,并计算其重量及占比,确定砂、碎石、砌块、水泥、钢筋、粉煤灰、瓷砖、腻子粉、玻璃、石灰膏、铝作为碳排放计算的主要建筑材料,核算出这25栋教育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为255.70~398.03 kg CO_(2)e·m^(-2),钢筋、水泥、砌块、铝和瓷砖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5.78%,是教育建筑在建材生产阶段节能减排的关键。应用箱线图法计算这5类主要建筑材料碳排放量的离散程度和变化阈值,结果表明钢筋、水泥和铝离散度较小,砌块和瓷砖的离散程度较大。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进一步推动教育建筑的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建筑 建筑材料 生产阶段 碳排放量 减排策略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应用探讨
19
作者 许生军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2期128-130,158,共4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以浙江省嘉兴市X区河湖水域为例,针对该流域水体水质恶化、污染底泥二次污染释放、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等问题,在进行污染源分区分类识别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以浙江省嘉兴市X区河湖水域为例,针对该流域水体水质恶化、污染底泥二次污染释放、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等问题,在进行污染源分区分类识别的基础上,探索生态拦截净化、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水质强化净化与水生态系统结构调整等技术进行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应用,以期能促进该流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污染 生态拦截 污染底泥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