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力发电生命周期评价及碳足迹区域化分析
1
作者 刘宇 任品桥 +3 位作者 郑焱 高峰 孙博学 龚先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典型水电站水力发电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他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分析讨论了不同区域水力发电碳足迹的差异性及原因。结果显示,三峡水电站单位水电碳足迹(以CO_(2)当量计)为12.7 g/(kW·h),主要来源于运...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典型水电站水力发电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他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分析讨论了不同区域水力发电碳足迹的差异性及原因。结果显示,三峡水电站单位水电碳足迹(以CO_(2)当量计)为12.7 g/(kW·h),主要来源于运行阶段,造成其他环境影响的主要阶段为土建工程阶段,其次为机电设备制造阶段;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单位水电碳足迹差距较大,与全国平均值相差±20%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24个;各省级行政区运行阶段碳足迹占比为47.94%~96.82%,占比超过80%的省级行政区有19个。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及省级发电清单编制与电网结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水力发电 环境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区域化分析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限产方案智能决策
2
作者 陈富赞 焦扬 +1 位作者 李敏强 田津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对工业排放源企业限产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有效手段.现行限产模式并未考虑扩散条件对限产效果的影响及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面向特定重污染天气预警,开发数据驱动最优限产方案智能决策方法(DID),用极限学习机预测特定扩散... 对工业排放源企业限产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有效手段.现行限产模式并未考虑扩散条件对限产效果的影响及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面向特定重污染天气预警,开发数据驱动最优限产方案智能决策方法(DID),用极限学习机预测特定扩散条件下限产方案的减排效果,并将决策者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经济效益目标作为约束对限产方案进行优化.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同样空气质量目标时,DID方案的经济效益和平均生产比例均高于现行预案;在实现相同经济产值时,DID方案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现行预案.DID方法能够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准性及科学性,管理者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重心设置不同的大气治理及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结论可为各级政府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水平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具有一定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 大气污染 减排 极限学习机 优化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2011-2022年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3
作者 王鑫 李玉华 +4 位作者 何立环 张震 王桂勋 金玲仁 贾曼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共11页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_(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_(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_(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_(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与氮氧化物减排趋势形成较大反差,碳污治理水平差距明显。熟料生产中石灰石分解和煤炭燃烧过程的CO_(2)排放合计占比为92.9%~93.8%,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熟料系数偏高、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不足、综合能耗仍然较高等原因,安徽等7个熟料产量大的省份的CO_(2)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建议实行碳酸盐熟料产量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熟料应用比例,加快建材市场熟料产品和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降低高标号水泥使用比例。应大力推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增效技术,加快熟料落后产能淘汰。对熟料产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碳排放特点,实行差别化降碳策略。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因地施策推进水泥行业减污降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水泥行业 减污降碳 综合能耗
下载PDF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空气污染治理——基于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1 位作者 李晶晶 焦建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空气污染治理 异质性分析
原文传递
氮氧同位素示踪湿沉降NO_(3)^(-)来源及氧化途径
5
作者 李艳利 李雪 +2 位作者 陶路 张新刚 王明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明:①TN、NH_(4)^(+)-N、NO_(3)^(-)-N浓度范围分别为2.52~13.27、0.11~1.70、1.64~8.31 mg/L,焦作市湿沉降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NO_(3)^(-)-N,占比为52.11%~83.92%.②δ^(18)O-NO_(3)^(-)、δ^(15)N-NO_(3)^(-)值的范围分别为54.9‰~93.9‰、-9.8‰~3.0‰,非雨季δ^(18)O-NO_(3)^(-)值(62.5‰~93.3‰)更接近于N2O5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100.9‰~103.1‰),雨季δ^(18)O-NO_(3)^(-)值(53.2‰~73.0‰)更接近于OH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50.9‰~60.9‰),说明非雨季大气湿沉降NO_(3)^(-)主要来自N2O5的氧化,而雨季主要来自OH的氧化.③雨季,OH和N2O5氧化途径对湿沉降NO_(3)^(-)的贡献率分别为80.32%和19.67%,非雨季,两种氧化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5.37%和34.62%;在考虑了同位素分馏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模型识别了湿沉降NO_(3)^(-)的主要来源,即土壤排放、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煤炭燃烧,其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1.70%±4.90%、28.30%±14.00%、22.80%±12.10%、17.20%±0.08%.该研究结果将为降雨中硝酸盐的来源及形成途径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湿沉降 氮氧同位素 氧化途径 来源
下载PDF
“两尘四气”空气污染数据的校准模型
6
作者 朱莹 姜道旭 +1 位作者 盛俊 李建龙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1期42-47,91,共7页
通过Excel软件对监测点收集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拆分及构造函数的方法,拟合了“两尘四气”的六个方程,这些方程可用于对自建点数据进行校准。在对所收集的数据标准化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尘四气”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 通过Excel软件对监测点收集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拆分及构造函数的方法,拟合了“两尘四气”的六个方程,这些方程可用于对自建点数据进行校准。在对所收集的数据标准化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尘四气”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方程显示:压强、温度和风速更容易导致自建点数据误差,可使用对上述三种因素不敏感的材质制造检测仪的传感器。以上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大数据进行比对处理及建模的方法可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促进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尘四气” Excel和SPSS 曲线拟合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济南市典型区夏季VOCs分布特征及臭氧生成机制
7
作者 张桂芹 樊联欢 +4 位作者 韩立钊 周梅 魏征 孙秀芹 魏小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7-310,共14页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PMF模型对市区夏季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化区VOCs浓度(158.29μg·m^(-3))明显高于市区(47.71μg·m^(-3))和南部山区(24.65μg·m^(-3)),VOCs中均以烷烃占比最大,其次为芳香烃,3个区域VOCs浓度均随污染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污染等级下均为石化区OFP(743.7—1474.9μg·m^(-3))大于市区(156.9—378.1μg·m^(-3))和南部山区(113.4—168.7μg·m^(-3)),3个区域均是芳香烃OFP占比最大,其次为烯烃,说明芳香烃和烯烃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其中OFP贡献最大的单体为间/对-二甲苯;MCM模拟结果表明石化区O_(3)净生成速率(33.51×10^(-9)·h^(-1))最高,其次为市区(22.97×10^(-9)·h^(-1))和南部山区(3.91×10^(-9)·h^(-1));石化区的1-戊烯、甲苯、异戊二烯、间-乙基甲苯和邻二甲苯,市区的1-丁烯、间/对-二甲苯和顺式-2-丁烯,南部山区的顺式-2-丁烯、异戊二烯、反式-2-丁烯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较大,对臭氧生成的影响较为明显.PMF模型解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夏季燃烧源、移动源和餐饮油烟源对VOCs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分布特征 不同污染等级 臭氧生成机制 夏季 PMF
原文传递
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时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严彦文 谢碧霄 +1 位作者 孟得新 范申 《应用数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基于描述性统计和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北京市2017年春至2020年冬的AQI (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和大气污染物的时间特征,及它们与温度和风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春夏季的空气质量相对秋冬季较差,夏季大气中污染物O3... 基于描述性统计和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北京市2017年春至2020年冬的AQI (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和大气污染物的时间特征,及它们与温度和风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春夏季的空气质量相对秋冬季较差,夏季大气中污染物O3的浓度偏高,春冬季PM2.5、PM10、SO2、CO、NO2的浓度更高;近四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在大气污染物O3和CO方面的工作仍需加强;可吸入颗粒物、CO、NO2和O3是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而大风不是北京市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物 非参数统计 气象因素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西安市空气质量时空特征研究
9
作者 吴雅睿 刘弘蕾 娄春辉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61,共15页
2019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西安市政府均采取了强有力的管控措施,为此对比研究了不同程度减排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采用特征雷达图、空间插值和HYPLIST轨迹模型等方法对西安市疫情期间(2019年12月—2020年2月、2021年12月—2022年2月... 2019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西安市政府均采取了强有力的管控措施,为此对比研究了不同程度减排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采用特征雷达图、空间插值和HYPLIST轨迹模型等方法对西安市疫情期间(2019年12月—2020年2月、2021年12月—2022年2月)和正常生产期(2020年12月—2021年2月)冬季空气质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人为减排情景下空气质量变化潜在原因。结果表明:(1)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西北劣东南优”特征。2020年疫情严控期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优良率达到53%;2022年疫情严控期空气质量未受管控措施明显影响。(2)2020年疫情严控期除O_(3)外污染物浓度均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PM2.5(42.90%)>NO_(2)(42.13%)>CO(35.37%)>PM10(32.58%)>SO_(2)(17.40%);2022年仅有SO_(2)和NO_(2)浓度下降,降幅为NO_(2)(31.86%)>SO_(2)(18.31%)。疫情期间污染类型属于偏二次型。(3)疫情期间,污染天气是在高湿静风天气条件和盆地地形的基础上,受人为源排放和区域污染物传输引起的,因此促进污染物协同减排和关中地区联防联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空气质量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静稳天气特征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
10
作者 董宁 赵京峰 王晓默 《河南科技》 202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目的】研究鲁西南地区静稳天气特征及其与主要污染物的关系。【方法】通过构建静稳天气综合指数,利用2014—2018年济宁、菏泽、枣庄三市的大气监测和气象资料,构建了鲁西南地区静稳天气指数(SWI),分析了SWI与空气质量指数(AQI)及PM_(2... 【目的】研究鲁西南地区静稳天气特征及其与主要污染物的关系。【方法】通过构建静稳天气综合指数,利用2014—2018年济宁、菏泽、枣庄三市的大气监测和气象资料,构建了鲁西南地区静稳天气指数(SWI),分析了SWI与空气质量指数(AQI)及PM_(2.5)浓度的关系,能较好地表征鲁西南地区大气对污染物的水平与垂直扩散及运输能力。【结果】济宁SWI与AQI相关系数为0.79,与PM_(2.5)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8;菏泽SWI与AQI相关系数为0.62,与PM_(2.5)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61;枣庄SWI与AQI相关系数为0.77,与PM_(2.5)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8。当SWI增大时,PM_(2.5)浓度与AQI值均增大;当SWI值减小时,PM_(2.5)浓度与AQI值均下降,其具备较好的对应关系。【结论】静稳天气指数的时间提前特征,说明静稳天气指数对下一日的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静稳天气指数在空气质量发生转折时有较好的指示作用;静稳天气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与大气污染程度的变化一致,且在一定范围内对分级空气质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稳指数(SWI) 空气质量指数(AQI)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区的跨界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11
作者 陶希东 《创新》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界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议题。实施跨行政区的功能区治理是解决跨界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跨界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但基于行政区的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的跨界...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界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议题。实施跨行政区的功能区治理是解决跨界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跨界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但基于行政区的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的跨界污染问题。文章在分析跨界大气污染及其在我国的区域表现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行政区的污染治理模式的固有弊端,提出了“功能区治理”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跨界污染 行政区 功能区 跨界污染治理
下载PDF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以扬州市为例
12
作者 吉丹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是反映城市环境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预测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选取扬州市2014-2022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采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先知模...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是反映城市环境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预测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选取扬州市2014-2022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采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先知模型(Prophet)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通过这些模型分析扬州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周期性、季节性和趋势特征,并对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于人工智能的长短期记忆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时间序列 扬州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空气质量监测
13
作者 张茜 《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黑龙江省属于国界,位于中国的北部。由于冬季的燃煤采暖和秸秆燃烧,造成了冬季严重的雾霾状况,近几年随着锅炉改造和禁止秸秆燃烧的相关措施实施出台,黑龙江省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还是存在各种状况。本文对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202... 黑龙江省属于国界,位于中国的北部。由于冬季的燃煤采暖和秸秆燃烧,造成了冬季严重的雾霾状况,近几年随着锅炉改造和禁止秸秆燃烧的相关措施实施出台,黑龙江省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还是存在各种状况。本文对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2020年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月份、季度、以及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角度,主要对各个城市的AQI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PM2.5等污染指数利用GIS可视化,揭示黑龙江省全年空气质量的时间及地区差异,为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PM2.5 空间可视化 采暖期 非采暖期
下载PDF
简析氯化钾气溶胶发生法在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测试中的应用
14
作者 沈浩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文章研究了氯化钾气溶胶发生法在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测试中的应用。首先,概述了当前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测试的状况,并详细讨论了氯化钾气溶胶发生法在该测试中的可行性。随后,详细介绍了氯化钾气溶胶发生法的应用和测... 文章研究了氯化钾气溶胶发生法在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测试中的应用。首先,概述了当前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测试的状况,并详细讨论了氯化钾气溶胶发生法在该测试中的可行性。随后,详细介绍了氯化钾气溶胶发生法的应用和测试方法,并分析了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具有较大粒径跨度的颗粒物,氯化钾气溶胶在细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测试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净化器 氯化钾气溶胶 颗粒物洁净空气量 测试方法 细颗粒物
下载PDF
混合策略在水泥窑炉煅烧NO_(x)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延信 刘玄芝 +1 位作者 贺宁 姚艳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0-758,共9页
NO_(x)体积分数是反映水泥窑炉煅烧过程中氮排放的一个关键环保指标。水泥煅烧过程具有大噪声、大时滞和非线性等复杂特性。为了解决以上难点,提出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 NO_(x)体积分数是反映水泥窑炉煅烧过程中氮排放的一个关键环保指标。水泥煅烧过程具有大噪声、大时滞和非线性等复杂特性。为了解决以上难点,提出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熵原理的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和天牛须搜索算法(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优化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混合策略,并用于NO_(x)体积分数预测。首先,CEEMD和中值平均滤波用于处理大噪声。同时,利用熵原理的MI和mRMR进行时滞分析和变量选择,解决大时滞问题。其次,利用BAS提高多层前馈(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并解决非线性工况问题。最后,将该策略进行工业应用。结果显示,在25900个工业测试样本中,两组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仅为0.3024、0.2059和0.2153、0.2013。预测模型结果可指导水泥脱硝操作人员精准喷氨,减少NO_(x)排放并降低氨水用量和氨逃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NO_(x)排放 互信息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最大相关最小冗余 天牛须搜索算法
原文传递
Cu/Ce负载对赤泥脱除中低温烟气中NO的促进作用
16
作者 李扬 徐博 +2 位作者 杨赫 靳立军 胡浩权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72,共11页
本研究对酸洗赤泥催化剂进行Cu、Ce、Cu/Ce浸渍负载,并研究了金属改性赤泥对烟气中NOx的催化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负载催化剂中的Cu+与Cu^(2+),有效促进了赤泥对低温烟气(200–300℃)中的NO转化率,Cu的负载量达到6%时,赤泥的最高N... 本研究对酸洗赤泥催化剂进行Cu、Ce、Cu/Ce浸渍负载,并研究了金属改性赤泥对烟气中NOx的催化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负载催化剂中的Cu+与Cu^(2+),有效促进了赤泥对低温烟气(200–300℃)中的NO转化率,Cu的负载量达到6%时,赤泥的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0.7%;而Ce负载催化剂中的Ce^(3+)与Ce^(4+),有效促进了赤泥对中温烟气(200–400℃)中的NO转化率,Ce的负载量达到8%时,赤泥的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4.0%;Cu/Ce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比单金属负载催化剂更好的低温NO转化率,最佳的负载Cu:Ce比例为1∶1,双金属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比Cu负载催化剂更好的中温(300–400℃)中的NO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5.5%。其原因是,在Cu/Ce协同作用下,Cu+以及Cu^(2+)的还原过程分别从229、302℃降至201以及247℃,同时使发生Fe2O3→FeO的还原过程的温度降低,促使ACRM-Cu1Ce1具有更强的低温氧化还原能力,同时,双金属负载使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弱酸性峰,也使催化剂的强、弱酸性峰都向低温偏移,并使负载后的赤泥具有了较高的Fe离子平均氧化态以及较高的Cu+含量,促进了赤泥催化剂对低温NO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SCR CU CE 负载
下载PDF
三维球状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脱汞性能
17
作者 张安超 张旭 +5 位作者 张倩倩 李海霞 王华 梅艳阳 郑海坤 陈国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目的为增强BiOBr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并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碘掺杂的三维球状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N2吸附-...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目的为增强BiOBr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并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碘掺杂的三维球状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等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开展光催化脱除单质汞(Hg0)性能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随着I含量升高,BiOBr衍射峰逐渐降低,BiOI衍射峰逐渐增强;BiOI/BiOBr复合光催化剂保留了BiOBr的三维微球形貌,BiOI均匀分散于BiOBr表面,且复合后比表面积有所提高,较大的表面积能提供更多的反应空间,促进活性自由基产生和提高光催化剂性能;与BiOBr相比,复合光催化剂的带隙能降低,可见光响应能力大幅增强。BiOI/BiOBr光催化脱汞性能高于单纯BiOI与单纯BiOBr;BiOI和BiOBr摩尔比为2∶8时,光催化剂脱汞效率高达98%,是单纯BiOBr的2.58倍;酸性条件下制备的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会与碱性溶液反应,引起光催化剂成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Hg0高效光催化氧化过程中,阴离子超氧自由基(•O_(2)^(-))和空穴(h^(+))是主要活性物质。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复合制备及其在脱汞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光催化剂 溴氧化铋 碘氧化铋 单质汞
下载PDF
基于毒理基因组学的工业废气颗粒物毒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18
作者 何剑 吴兴刚 +2 位作者 王珊珊 郑兴 刘玉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7,共9页
为了解决现有颗粒物毒性检测方法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过程复杂等问题,引入毒理基因组学分析方法,提出工业废气颗粒物样品预处理方法,基于酶标仪开展毒性测试,利用基因热图分析、应激模式反应和毒性终点深入探究颗粒物的毒性作用机制... 为了解决现有颗粒物毒性检测方法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过程复杂等问题,引入毒理基因组学分析方法,提出工业废气颗粒物样品预处理方法,基于酶标仪开展毒性测试,利用基因热图分析、应激模式反应和毒性终点深入探究颗粒物的毒性作用机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烧结机头电除尘器内4个电场(1号、2号、3号、4号)中颗粒物的毒性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有机组分,其主要诱导大肠杆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和潜在的蛋白应激反应,颗粒物有机组分毒性呈4号电场>3号电场>1号电场>2号电场的特征,4号电场的颗粒物毒性终点最小,为3.01×10^(−10) mg/mL.②对于无机组分,4个电场(1号、2号、3号、4号)主要诱导大肠杆菌细胞分别发生普遍应激、DNA应激、氧化应激和蛋白应激,颗粒物无机组分毒性大小呈4号电场>2号电场>1号电场>3号电场的特征,4号电场的颗粒物毒性终点最小,为8.44×10^(−6) mg/mL.研究显示,基于毒理基因组学的工业废气颗粒物毒性分析方法不仅具有准确性,还能更加全面地阐述潜在的毒性模式,实现了工业废气颗粒物毒性的快捷可靠分析,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气颗粒物 毒理基因组学 毒性分析 毒性机制
下载PDF
唐山市大气颗粒物和O_(3)多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韩力慧 兰童 +7 位作者 程水源 王慎澳 田健 齐超楠 肖茜 王海燕 韩登越 王迎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5-1194,共10页
采用KZ滤波法、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小波相干性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探究了唐山市2015~2022年间PM_(2.5)、PM_(10)和O_(3)的演变特征,并有效区分和定量估算了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揭示了气象因素对污染物不同尺度的影... 采用KZ滤波法、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小波相干性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探究了唐山市2015~2022年间PM_(2.5)、PM_(10)和O_(3)的演变特征,并有效区分和定量估算了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揭示了气象因素对污染物不同尺度的影响,以及颗粒物和O_(3)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唐山市颗粒物PM_(2.5)和PM_(10)的浓度长期分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周期波动.O_(3)浓度长期分量变化幅度较小,其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均在每年5~7月之间有明显变化趋势.颗粒物PM_(2.5)和PM_(10)浓度的长期分量变化主要由源排放因素控制,且源排放贡献占90%以上,而O_(3)浓度的长期分量变化则由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共同控制,且其贡献比例约为2:3.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地表垂直风速和降水量对PM_(2.5)主要表现为小时间尺度的正向作用和大时间尺度的负向作用.温度和短波辐射强度对O_(3)主要呈正向影响,而PM_(2.5)、PM_(10)和O_(3)之间存在小时间尺度的正向影响和大时间尺度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O_(3) KZ滤波 小波相干性 贡献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