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及其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
1
作者 王小彬 闫湘 +1 位作者 李秀英 涂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8,共17页
硅氧烷类助剂(或有机硅助剂)系硅油类有机硅产品,其结构是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因其具有超强渗透和扩散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日化和工业产品等助剂,并作为农用助剂在农业上得到推广使用。当前,我国有机硅制品产销量约200万t,生产... 硅氧烷类助剂(或有机硅助剂)系硅油类有机硅产品,其结构是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因其具有超强渗透和扩散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日化和工业产品等助剂,并作为农用助剂在农业上得到推广使用。当前,我国有机硅制品产销量约200万t,生产和消费量均占世界5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消费和原材料净出口国,聚硅氧烷产能占比已经达到全球60%以上。随着硅氧烷类助剂的广泛应用所导致的硅氧烷环境残留(尤其在水体、污泥/土壤等环境样本中、水生食物链以及人体组织中均被检出)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暴露,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的环境安全性(包括生态毒性及其环境安全风险)也引起诸多关注。近年来,挥发性环甲基环硅氧烷(如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D6(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因其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及潜在毒性等特性而被欧盟等国家认定为新兴有机污染物或被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本文通过对1991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硅氧烷类助剂(包括农用助剂)应用的环境残留及其生态环境安全风险相关文献检索调研,从两个方面综述分析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去向及其农用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主要包括:(1)硅氧烷的环境残留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包括污水处理过程中硅氧烷残留及去向,水体中硅氧烷残留及水生食物链污染风险,污泥中硅氧烷残留及土壤生态污染风险,以及食品中硅氧烷残留及人体健康风险等);(2)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现状及环境安全风险(包括硅氧烷类助剂农用后残留及其毒性风险,以及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的安全性管理问题)。本文并就国内外对环硅氧烷类产品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由于助剂成分多被视为“生物惰性”,通常硅氧烷类助剂农用无需毒理检测和环境监管等风险评估;此外,助剂成分往往被声称为“商业机密”而受到保护,其成分一般不会在产品标签上标明。目前,我国对硅氧烷类助剂作为农用助剂(如叶面肥添加剂等)添加使用尚无监管要求,农用助剂添加缺乏安全使用规范,存在环境安全风险。本文针对硅氧烷类农用助剂添加过量可能增加其在土壤-作物-水体中残留及其生态毒性风险,以及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等问题,建议有关管理和研究单位进一步重视硅氧烷类助剂使用过程中的残留和去向的监测,尤其加强硅氧烷类农用助剂残留对水体、土壤、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农用助剂 叶面肥添加剂 环境安全风险
下载PDF
高含卤阻燃剂污染特征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文睿 辛正豪 +3 位作者 曾冬娟 孙鹏飞 孔彪 梁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7-915,共19页
高含卤阻燃剂(highly halogenated flame tetardants,HHFRs)是指氯系或溴系阻燃剂中含卤量在60%以上的阻燃剂,因含卤量高,阻燃性能优越,HHFRs在塑料及高分子材料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常规阻燃剂相比,HHFRs在环境中更具持久性,浓度较... 高含卤阻燃剂(highly halogenated flame tetardants,HHFRs)是指氯系或溴系阻燃剂中含卤量在60%以上的阻燃剂,因含卤量高,阻燃性能优越,HHFRs在塑料及高分子材料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常规阻燃剂相比,HHFRs在环境中更具持久性,浓度较高时在室内外大气与灰尘、土壤、沉积物、生物体甚至人体血清、母乳中频繁检出,且降解后形成毒性更强的脱卤转化产物。毒理学证据表明HHFRs呈显著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造成神经发育损伤等。为科学评估及预测HHFRs的潜在环境与健康风险,获取准确可靠的定性定量数据是关键。然而,由于HHFRs具有沸点高且在光热作用下易发生脱卤等特性,使得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HHFRs的分析仍具有挑战性,从而阻碍了对其环境行为及毒效机制的深入认识。汇总了国内外近期关于十溴联苯醚(BDE-209)、十溴二苯乙烷(DBDPE)、得克隆(DP)、四溴双酚A/S衍生物(TBBPA/S-DBPE)、三(2,4,6-三溴苯氧基)-1,3,5-三嗪(TTBP-TAZ)及三(三溴新戊基)磷酸酯(TTBNPP)等几种典型HHFRs的样品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检测等方面的进展,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环境赋存特征等进行了评述,梳理出了当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卤阻燃剂 理化性质 环境赋存 样品前处理 分析方法
下载PDF
江苏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现状分析
3
作者 何婷婷 史志鹏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江苏省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危害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将农业面源污染划分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水产养殖、农村生活5个产污单元,分别计算每个单元的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排放量,分析... 江苏省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危害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将农业面源污染划分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水产养殖、农村生活5个产污单元,分别计算每个单元的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排放量,分析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农村生产生活的COD年排放量是最大的,其次是水产养殖,COD排放最少的是农田固体废弃物;种植业的TN和TP排放量是最大的,其次是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的TN和TP排放量最少。通过分析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制定和治理提供依据,也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田化肥 畜禽养殖 农田固体废弃物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水环境行为及水生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霞 王晨 +3 位作者 刘利 张新怡 魏健 宋永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1-691,共11页
磺胺类药物(SAs)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大部分SAs以母体分子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甚至饮用水中都能检测到低浓度的SAs。因SAs排放量大、环境假性持久性强等特点,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针对SA... 磺胺类药物(SAs)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大部分SAs以母体分子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甚至饮用水中都能检测到低浓度的SAs。因SAs排放量大、环境假性持久性强等特点,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针对SAs在水环境中的归趋问题,总结了SAs在水环境中吸附、迁移、转化、降解、生物富集等典型行为规律,进一步分析SAs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水生微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SAs在水环境中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介质表面的吸附特性与规律,而对SAs依赖水动力条件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富集规律研究较少;SAs在环境介质表面的吸附主要以阳离子交换和分子结合的形式发生,吸附质表面的电荷密度是决定吸附量的重要因素;SA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虽然浓度水平较低,但对水生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会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干预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造成水生动物的特征性畸形,干扰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最终会对整个水环境及其循环造成宏观的影响。未来应加强SAs在水环境中衰减过程的浓度和贡献率研究以及对水生生物毒性标准化测试,以期深入研究SAs生态毒理学、解决SAs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SAs) 水环境行为 水生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哌虫啶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
5
作者 谢慧 李金玲 +4 位作者 刘瑞源 王世霖 黄炜 李旭龙 于世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1,共8页
为探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哌虫啶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及其生物有效性,本研究在室内模拟土壤生境,以赤子爱胜蚯蚓和哌虫啶分别作为受试模式生物和目标污染物,采用蚯蚓生物富集量和间接生物测量法,研究哌虫啶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 为探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哌虫啶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及其生物有效性,本研究在室内模拟土壤生境,以赤子爱胜蚯蚓和哌虫啶分别作为受试模式生物和目标污染物,采用蚯蚓生物富集量和间接生物测量法,研究哌虫啶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哌虫啶在棕壤、红壤和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45~12.62、12.42~14.38 d和5.19~10.21 d,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黑土>棕壤>红壤。哌虫啶在蚯蚓体内的生物累积量随其在土壤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10 mg·kg^(-1)哌虫啶处理下,棕壤、红壤和黑土中蚯蚓体内哌虫啶的含量分别为190、210 ng·g^(-1)和160 ng·g^(-1),生物富集法研究表明,哌虫啶在黑土中的生物有效性较低,在红壤和棕壤中的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不同处理的蚯蚓受到哌虫啶的氧化胁迫,其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各指标在黑土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棕壤和红壤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哌虫啶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黑土中生物有效性较弱,而在棕壤和红壤中生物有效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虫啶 蚯蚓 生物有效性 降解
下载PDF
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对Pb^(2+)的吸附研究
6
作者 胡鹏 贺龙强 +1 位作者 李艳梅 汤思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27,232,共6页
以来源丰富的玉米秸秆、高岭土为原料,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高吸水树脂,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合成的复合高吸水树脂对含Pb^(2+)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 以来源丰富的玉米秸秆、高岭土为原料,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高吸水树脂,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合成的复合高吸水树脂对含Pb^(2+)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复合高吸水树脂用量、Pb^(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溶液pH及对Pb^(2+)去除率的影响,最优条件下复合高吸水树脂对Pb^(2+)的去除率达88.57%,吸附Pb^(2+)后的复合高吸水树脂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复合高吸水性树脂 吸附 Pb^(2+)
原文传递
江苏某地区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下养殖水和产品中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价
7
作者 徐志华 任娣 +4 位作者 刘崇万 刘熠 葛筱琴 胡月 朱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μg·kg^(-1)(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 稻-蟹 综合种养模式 农药残留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降解氢氯噻嗪性能研究
8
作者 叶晓冬 胡淑恒 +2 位作者 许子牧 兰彦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1,463,共6页
文章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对常用药物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在水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锰铁氧体MnFe_(2)O_(4)作为非均相芬顿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 文章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对常用药物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在水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锰铁氧体MnFe_(2)O_(4)作为非均相芬顿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HCTZ模拟目标废水,分别研究不同的HCTZ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电源输入功率和MnFe_(2)O_(4)投放剂量等因素对体系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药物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会使降解效率持续下降,不断提升放电功率将更利于HCTZ的降解,且碱性环境会对处理过程产生抑制效应。同时研究发现,DBD/MnFe_(2)O_(4)体系下的最佳MnFe_(2)O_(4)投放剂量是50 mg,并且经5次循环使用后,体系仍能在25 min内将99%的HCTZ去除,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MnFe_(2)O_(4) 氢氯噻嗪(HCTZ) 芬顿反应 高级氧化工艺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的功能单体筛选用于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
9
作者 王斌 李玉珍 +2 位作者 肖怀秋 刘畅宇 王维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以毒死蜱(Chlorpyrifos, CPF)为模板,采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Molecular simulation, MS)软件及紫外光谱法分析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间相互作用,并通过吸附实验验证最优功能单体。在测试的5种功能单体中,4-乙烯基苯甲酸(4-Vinyl... 以毒死蜱(Chlorpyrifos, CPF)为模板,采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Molecular simulation, MS)软件及紫外光谱法分析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间相互作用,并通过吸附实验验证最优功能单体。在测试的5种功能单体中,4-乙烯基苯甲酸(4-Vinylbenzoic acid, VBA)与CPF相互作用能最小(-12.063 3 kcal/mol),预组装所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最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以VBA为功能单体制备的MIPs相比于以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及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制备的MIPs拥有更优异的吸附容量,VBA与CPF物质的量比为1∶2时所制备的MIPs对CPF有高效的特异性识别能力。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和识别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模拟 功能单体 筛选 吸附
下载PDF
盘锦红海滩湿地农药残留研究
10
作者 宋莹莹 吴成映 +9 位作者 宋颖玲 李博 赵长亮 梁中华 王志刚 宏瑾靓 徐明晗 迟承业 赵安东 魏海峰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为了解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系统水体和土壤中农药残留对翅碱蓬退化的影响,于2018、2019、2020年在红海滩风景区A、B、C、D、E、F、G不同监测站位采集水样和土壤样品,对农药的种类及含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并初步探讨主要农药残留对湿地翅碱... 为了解盘锦红海滩湿地生态系统水体和土壤中农药残留对翅碱蓬退化的影响,于2018、2019、2020年在红海滩风景区A、B、C、D、E、F、G不同监测站位采集水样和土壤样品,对农药的种类及含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并初步探讨主要农药残留对湿地翅碱蓬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水体中共有14种农药被检出,其中禾草敌、毒草胺、速灭磷和特丁硫磷的检出率较高。各监测站位土壤中总农药的检出量均比水体中高,土壤中共有11种农药被检出,其中莠去津、扑灭津、西草净和扑草净的检出率较高;2019年水体中共有8种农药被检出,从时间分布来看,7月农药检出量最高,3、4、5月农药检出量稍低;2020年水体中共有7种农药被检出,土壤中有2种农药被检出,水体中西草净含量最高,土壤中莠去津含量最高。因此推测监测站位的翅碱蓬退化现象极有可能是由农药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翅碱蓬退化 水体 土壤
下载PDF
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去除煤气化细渣中重金属
11
作者 王常艳 刘东方 +3 位作者 龙宇涵 纪元 陈云峰 吴蔚然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对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效果,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并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煤气化细渣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CA)和草酸(OA)配制复合淋洗...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对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效果,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并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煤气化细渣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CA)和草酸(OA)配制复合淋洗剂,在复合淋洗剂浓度为0.05 mol/L、淋洗液固比为10∶1、淋洗剂pH为3,淋洗时间为1.0 h、淋洗次数为3的条件下,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1%、70.1%和79.4%;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可促进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形态的转变,并有效降低易迁移态占比。表征结果显示,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不会破坏煤气化细渣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Cu PB CR H_(2)O_(2)氧化 复合淋洗
下载PDF
养殖废水中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12
作者 蔡航 沈梦楠 +3 位作者 陈涛 张明 刘青宇 樊闯宇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而这些抗生素不能被生物完全吸收,重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动物养殖的饲料中添加了重金属,其不规范地使用也会造成重...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而这些抗生素不能被生物完全吸收,重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动物养殖的饲料中添加了重金属,其不规范地使用也会造成重金属的污染。介绍了目前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现状和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并对今后植物修复养殖废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抗生素 复合污染 去除机制
下载PDF
中国西沙海域永兴岛—七连屿海域鱼体内有机污染物含量特征与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
13
作者 姚慧敏 陆天启 +3 位作者 钟奕昕 寻看雨 颜巧丽 黄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5,共14页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有机污染物在全球海域鱼体内普遍检出,且长期食用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为研究中国西沙海域鱼体内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来源及生态风险,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有机污染物在全球海域鱼体内普遍检出,且长期食用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为研究中国西沙海域鱼体内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来源及生态风险,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测定了永兴岛和七连屿鱼体内有机氯农药(OCPs)、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采集了包括蜂巢石斑鱼、红裸颊鲷、黑身蓝子鱼在内的17种鱼类共50条。结果表明:鱼体内OCPs、PAHs和PCBs的总含量均值范围分别为2.23~91.57ng/g ww、2.11~31.70ng/g ww和1.55~54.04ng/g ww,平均值分别为32.50ng/g ww、17.29ng/g ww和18.79ng/g ww,中位数分别为16.92ng/g ww、13.34ng/g ww和7.61ng/g ww。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类农药在美欧沿海鱼体内的含量分别为0.65~107.6ng/g ww和763~5357ng/g lw,中国浙江沿海水域鱼体内PAHs含量为10.4~140ng/g ww,地中海、意大利沿海和美国查尔斯顿港口采集的鱼体内PCBs含量分别为1234~12327ng/g lw、56.8~4791ng/g lw和5.02~232.20ng/g ww,研究区DDTs和PAHs含量水平处于全球海域的低端,推测由于研究区远离污染源。利用DDTs/[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烯(DDE)+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烷(DDD)]比值来判断DDTs的来源,研究区50%鱼体内DDTs/(DDE+DDD)>1,表明中国西沙海域有部分新近输入的DDTs,研究区沉积物来源为陆源,推测中国西沙海域DDTs为陆源DDTs和永兴岛农业活动的综合作用。利用蒽(ANT)/[ANT+菲(PHE)]比值>0.1或该比值<0.1来判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还是石油源,研究区88%鱼体内ANT/(ANT+PHE)>0.1,表明PAHs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鱼体内OCPs和PCBs生态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沙海域 海鱼 有机污染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含量特征 来源解析 生态评价
下载PDF
工程纳米材料抵抗作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敏 郝毅 +2 位作者 许鑫鑫 商和平 马传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纳米技术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纳米级农化品(纳米肥料和纳米农药)展现出的缓释和高效低剂量特性减少了传统农用化学品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该研究着重介绍了工程纳米材料(ENMs)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防治作物病... 纳米技术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纳米级农化品(纳米肥料和纳米农药)展现出的缓释和高效低剂量特性减少了传统农用化学品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该研究着重介绍了工程纳米材料(ENMs)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防治作物病害的内在机理,重点阐述了ENMs通过调控植物营养、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和改善植物光合作用的方式来抵抗病原入侵对植物造成的氧化胁迫;同时,研究亦指出ENMs能够通过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性(SAR)的方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对ENMs抗病机理的深入探究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病害管理,实现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增加,并极大程度减轻传统农药化学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纳米材料 植物病害 系统获得性抗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光合作用
下载PDF
Phlorizin alleviates deltamethri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brine shrimp Artemia
15
作者 Dandan MA Qingli ZHOU +5 位作者 Liying SUI Qingbin GUO Huanhuan LIU Honghe LIANG Zhenjing LI Zhongna S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Deltamethrin(DEL),a commonly used pyrethroid pesticide,results in highe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levels in aquatic animals,which consequently unbalance the redox state.Phlorizin(PHL)is a flavonoid and a natural pr... Deltamethrin(DEL),a commonly used pyrethroid pesticide,results in highe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levels in aquatic animals,which consequently unbalance the redox state.Phlorizin(PHL)is a flavonoid and a natural product promising to prevent or reduce pesticide-induced oxidative stress.Artemia is a micro-crustacean widely used in marine hatcheries and an experimental aquatic organism for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research.This research aimed to evaluate the toxicity of DEL on Artemia and the antioxidative effect of PHL against the toxicity.Results show that 0.08-mg/mL PHL exerted its antioxidative effects on hatching percentage of the cysts in 24-h incubation and on body length and survival rate of Artemia in 12-d culture.After 12-d culture,12-,24-,and 36-h DEL exposure showed significant drops in SOD,CAT,and GSH-Px enzyme activities,an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ROS and malondialdehyde(MDA)levels in Artemia(P<0.05).On the contrary,0.08-mg/mL PHL application improved the enzyme activities and decreased the ROS and MDA levels(P<0.05).Moreover,0.08-mg/mL PH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Cu/Zn SOD,CAT,GST,HO-1,NQO1,and Nrf2,and decreased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Keap1 in the DEL-exposed Artemia(P<0.05).Therefore,DEL is toxic to Artemia,while PHL alleviates DEL-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by possibly regulating the Nrf2signaling pathway.This stud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HL to reduce pesticide-induced toxicity in aquatic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A DELTAMETHRIN PHLORIZIN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萘普生与Cu^(2+)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影响
16
作者 徐超 姚雨霖 +4 位作者 宋继红 张礼治 童新 孙晓慧 牛丽丽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6,共7页
萘普生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环境中持续输入与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金属离子Cu^(2+)虽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是萘普生和Cu^(2+)的联合毒性效应目前尚不清楚。开展了毒性预实验,根据Cu^(2+)和萘普生96 h LC 50值(毒性单位比4... 萘普生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环境中持续输入与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金属离子Cu^(2+)虽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是萘普生和Cu^(2+)的联合毒性效应目前尚不清楚。开展了毒性预实验,根据Cu^(2+)和萘普生96 h LC 50值(毒性单位比4∶1,2∶1,1∶1,1∶2,1∶4)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混合暴露,采用相加指数(AI)法评价联合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萘普生和Cu^(2+)单独暴露对斑马鱼胚胎产生发育毒性,萘普生和Cu^(2+)所有毒性比例的联合暴露实验都对斑马鱼胚胎致死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红外光谱结果对比表明:萘普生和Cu^(2+)之间能发生配合反应,所产生的配合物使二元体系联合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联合毒性 混合暴露
下载PDF
三维Al-TCPP MOF纳米片对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去除研究
17
作者 葛梦圆 刘真真 +4 位作者 狄伟轩 王娇 王新全 丁伟 齐沛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0-389,共10页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最终通过环境介质传递进入水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铝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4-carboxyphenyl)porphyrin,TCPP)为功能单体制备三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metal...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最终通过环境介质传递进入水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铝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4-carboxyphenyl)porphyrin,TCPP)为功能单体制备三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纳米片,并以Al-TCPP纳米片为吸附剂,构建了水体中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高效吸附去除方法。探究了Al-TCPP纳米片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对其吸附三唑类杀菌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并获得最佳吸附去除条件;选取3种典型杀菌剂,研究了Al-TCPP纳米片对目标物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等吸附行为机制。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该反应进行。采用本方法吸附不同环境水体中的三唑类杀菌剂,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不同环境水体中的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综上所述,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去除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环境水体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去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CPP MOF纳米片 三唑类杀菌剂 吸附去除 环境水体
下载PDF
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综述
18
作者 史陈雪 武倩倩 +4 位作者 刘泉利 赵健 周俊丽 任加国 刘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5,共13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添加剂已被大量应用于农业投入品中,然而其却是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作用的环境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PAEs已成为我国农业土壤中残留最多的有机污染物,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了解当前...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添加剂已被大量应用于农业投入品中,然而其却是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作用的环境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PAEs已成为我国农业土壤中残留最多的有机污染物,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了解当前我国农业土壤中PAEs污染现状,对于选用恰当的土壤修复技术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各地区农膜使用量、农田土壤中PAEs污染调查数据及不同蔬菜中不同种类PAEs含量的基础上,综述了全国尺度农业土壤中PAEs污染程度和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PAEs浓度与农膜使用量、作物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PAEs污染,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同时,我国农业土壤中PAEs浓度普遍高于国外,且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含量较高。(2)不同种类PAEs单体化合物在我国农业土壤中的分布具有空间规律。(3)我国农业土壤中PAEs分布特征主要受农膜使用量和农用地类型等宏观因素影响,也与土壤环境和PAEs单体理化性质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酞酸酯 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含氟化合物PFBS长期作用厌氧氨氧化对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
19
作者 郭锦林 孙洪伟 +5 位作者 孙雪宁 李晓丽 舒泉城 徐心怡 高中鲁 刘玉灿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91-94,共4页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种合成的有机含氟化合物,以其优异的稳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而闻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产业。由于其持久性、对地球生命的毒性、生物蓄积倾向以及对健康和生态的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选择了PF...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种合成的有机含氟化合物,以其优异的稳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而闻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产业。由于其持久性、对地球生命的毒性、生物蓄积倾向以及对健康和生态的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选择了PFASs的典型化合物--全氟丁烷磺酸(PFBS),来研究anammox在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FBS时的反应。设置不同的PFBS浓度(200 ng/L、100μg/L、50 mg/L)对污泥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FBS浓度的增加污泥絮体被破坏,代谢产物发生变化,甚至是导致微生物的死亡凋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BS ANAMMOX 活性污泥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转化研究
20
作者 李骄阳 张素芬 +2 位作者 庞杏燕 余志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并明确了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主要降解产物、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培养条件下,环磺酮母体在红壤土、潮土、黑土和褐土4种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13.18、5.05、10.49和2.82 d;环磺酮在4种好氧土壤中均存在M1、M2和M3三种主要降解产物,并推断了其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途径;除潮土120 d采样点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4种土壤中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M2(0.5%~60.8%AR)>M3(0.0~10.0%AR)>M1(0.0~3.9%AR)。本研究结果为环磺酮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磺酮 ^(14)C示踪 好氧土壤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