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丹青 伦小秀 +3 位作者 王强 吴鞠 王璇 冯如帆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7-1497,共11页
山东省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为臭氧(O_(3)),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作为O_(3)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量的准确计算将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9个优势树种降雨前后的BVOCs排放速率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实地监测,采用G9... 山东省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为臭氧(O_(3)),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作为O_(3)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量的准确计算将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9个优势树种降雨前后的BVOCs排放速率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实地监测,采用G95光温模型-遥感叶生物量校正法,结合树种蓄积量信息,计算得到山东省BVOCs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山东省2021年BVOCs总排放量为256837.21 t,排放物质以异戊二烯(25.75%)和含氧VOCs(36.61%)为主,单萜烯(18.20%)、倍半萜烯(5.83%)和其他VOCs(13.61%)相对较少.(2)森林和农田是主要的BVOCs排放源,排放量占比分别为58.81%和32.07%.(3)BVOCs排放量较大的4个城市分别为临沂市(11.92%)、潍坊市(9.81%)、济南市(9.53%)和烟台市(9.09%).(4)针叶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赤松(Pinus densiflora),阔叶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杨树(Populus tomentosa)、栎树(Quercus mongolica)、柳树(Salix babylonica)7个树种BVOCs排放速率在降雨后均显著降低,降幅在20.71%~93.94%之间.研究显示,山东省夏季BVOCs排放量较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降雨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植被BVOCs排放量,夏季O_(3)污染高发期可通过人工降雨或洒水降低O_(3)前体物浓度,削减O_(3)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排放量 山东省 降雨影响
下载PDF
针对西北村镇生活灰水的多介质庭院生态处理技术
2
作者 曹思雨 狄彦强 +4 位作者 冷娟 刘建国 郑天龙 韩云平 申晋榕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作为非传统水源的生活灰水资源化利用率普遍偏低。针对我国西北村镇居民生活灰水的收集排放情况和水质特点,结合土壤和多介质滤料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设计多介质庭院生态处理技术,将处理后居民生活灰水作为农...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作为非传统水源的生活灰水资源化利用率普遍偏低。针对我国西北村镇居民生活灰水的收集排放情况和水质特点,结合土壤和多介质滤料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设计多介质庭院生态处理技术,将处理后居民生活灰水作为农田灌溉水进行利用。设计实验装置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村居民生活灰水为进水,连续运行28 d,对处理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置对COD_(Cr)的去除率维持在65%左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率维持在60%左右,SS去除率达到50%以上,并且灰水中的氮元素得到了保留,用于灌溉可为农作物增添肥效,论证了该技术在处理西北农村灰水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灰水 多介质滤料 生态处理 水处理技术 西北村镇
下载PDF
聚乙烯的生态影响及其生物降解
3
作者 王佩瑶 曹萌萌 +2 位作者 桑成琛 栗婷轩 朱利霞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73-75,共3页
聚乙烯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石油基塑料材料,被广泛作为农用地膜和包装材料。由于聚乙烯化学稳定性高,它可长期存留于土壤中,影响土壤中的生态过程,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的活动。目前,已有聚乙烯微生物降解的报道,但尚未实现聚乙烯的... 聚乙烯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石油基塑料材料,被广泛作为农用地膜和包装材料。由于聚乙烯化学稳定性高,它可长期存留于土壤中,影响土壤中的生态过程,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的活动。目前,已有聚乙烯微生物降解的报道,但尚未实现聚乙烯的完全生物降解,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快速降解聚乙烯仍不可行。基于目前的研究,本综述分析了聚乙烯的生态影响,总结了聚乙烯的降解过程及参与其中的微生物,并提出了今后聚乙烯降解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毒性 微生物 降解
下载PDF
聚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军 宋怡玲 秦小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5-1168,共4页
塑料废弃物是目前最严重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它正以每年4 000万t的速度在环境中积累,而塑料在自然界几乎完全不能被生物降解和参加物质循环,所以从不同方式提高其生物降解效率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聚乙烯塑料的改性及降解预处理... 塑料废弃物是目前最严重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它正以每年4 000万t的速度在环境中积累,而塑料在自然界几乎完全不能被生物降解和参加物质循环,所以从不同方式提高其生物降解效率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聚乙烯塑料的改性及降解预处理、生物降解途径、主要降解微生物及其酶,以及聚乙烯降解后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质的变化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聚乙烯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开拓聚乙烯降解的生物研究种类,分离并克隆能产生活性基团的关键酶及其基因,以及加强无添加剂的聚乙烯降解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塑料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松花江渔业生态环境特征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战培荣 刘伟 +1 位作者 郝兵兵 姜作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9-364,共6页
松花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渔业生产水域,监测与评价其水质,掌握渔业生态环境特征和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松花江干流布设23个监测断面,通过现场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分析与调查,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依据国家地表水3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 松花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渔业生产水域,监测与评价其水质,掌握渔业生态环境特征和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松花江干流布设23个监测断面,通过现场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分析与调查,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依据国家地表水3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指数(P)、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A)及生物多样性指数(H)等对松花江水质及渔业生态环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在5.0 mg/L以下,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值在8.0 mg/L以上。浮游植物有102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占47.8%;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其中轮虫种类最多,占57.6%。冰封季节是鱼类生态脆弱期,经过多年的治理和污水截流,松花江干流水质逐渐好转,P值为1.05,A值为1.25,浮游植物H值为2.48,浮游动物H值为1.58,整体上已由中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渔业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逐渐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松花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了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松花江 水环境 渔业生态
原文传递
岱海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威 刘星 +4 位作者 赵丽 陈俊伊 郑朔方 姜霞 王书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94-2102,共9页
岱海沉积物及水体营养盐浓度较高,内源污染释放风险大,水体营养盐浓度逐年上升.通过分析岱海西南湖区、东北湖区及中心湖区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等温特征,计算沉积物NAP(native adsorbed phosphorus,吸附解吸态磷)浓度和EPC 0(e... 岱海沉积物及水体营养盐浓度较高,内源污染释放风险大,水体营养盐浓度逐年上升.通过分析岱海西南湖区、东北湖区及中心湖区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等温特征,计算沉积物NAP(native adsorbed phosphorus,吸附解吸态磷)浓度和EPC 0(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平衡磷浓度),明确岱海各湖区沉积物磷的“源-汇”转换机制.结果表明: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沉积物样品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且沉积物吸附磷的速率较快,最高吸附速率达11.45 g/(mg·min),在8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可趋于平衡状态.②修正后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 2为0.9076~0.9742)能较好地描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行为,且通过参数计算发现,岱海中心湖区的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磷吸附量,最大值为0.867 mg/g.③通过对比NAP含量、沉积物EPC 0与间隙水中SRP(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可溶性活性磷)浓度,发现岱海中心湖区沉积物有较大的磷释放风险,西南湖区和东北湖区磷释放风险较小.④岱海中心湖区沉积物较高的NAP含量及pH导致该区内源磷释放风险加大.根据岱海沉积物磷释放呈现的区域性特征,在内源磷释放控制方面,可采取轻重结合的防控方式对岱海湖区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吸附 释放 特征
下载PDF
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孟凡清 王德民 +3 位作者 张大年 高绪辉 唐振中 孙志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59-361,共3页
生物柴油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生物柴油的应用可以减少人类对矿物燃料的依赖,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试验分别利用精制大豆油和煎炸废油成功制得基本符合国外现有质量标准的的生物柴油。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制备
下载PDF
炭化温度对小麦秸秆炭化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晓帆 于晓娜 +4 位作者 周涵君 李志鹏 付仲毅 孟琦 叶协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1-207,共7页
研究了炭化温度对小麦秸秆生物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还田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低氧炭化法,以20℃/min的升温速度将小麦秸秆炭化至特定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然后对其炭化产率和理... 研究了炭化温度对小麦秸秆生物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还田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低氧炭化法,以20℃/min的升温速度将小麦秸秆炭化至特定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然后对其炭化产率和理化性质(孔隙状况、全碳及无机碳含量、CEC含量、表面含氧官能团情况及p H值、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炭化时小麦秸秆生物炭呈酸性,400℃之后呈碱性;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小麦秸秆生物炭的炭化程度逐渐增大,100~400℃产率自91.32%降至18.52%;炭化过程中,小麦秸秆生物炭孔隙增加,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孔径和比孔容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40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675 m2/g、13.992 nm、0.015 cm3/g;有机碳含量在200~400℃较高;CEC含量于400~800℃维持在较高水平,处于69.13~84.35 cmol/kg;FTIR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结果显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构也愈加稳定。小麦秸秆的制备以400℃左右的炭化温度条件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热解温度 生物炭 产率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固定剂对土壤中Cr形态变化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郭丽莉 李绪谦 +1 位作者 吕峰 可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为了考察固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r形态变化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用天然沸石、FeSO4、MgO质量比为2∶1∶1的物质组合作为固定剂,取一定量风干后的Cr污染棕壤土样,按照5%的比例加入固定剂。在封闭的体系里培养1周后,用Tessier序列提取法... 为了考察固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r形态变化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用天然沸石、FeSO4、MgO质量比为2∶1∶1的物质组合作为固定剂,取一定量风干后的Cr污染棕壤土样,按照5%的比例加入固定剂。在封闭的体系里培养1周后,用Tessier序列提取法提取土壤中添加固定剂前后不同污染程度时各形态的Cr,并对生物可利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残渣态比例最高,固定剂的添加使Cr向稳定的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方向转变,降低了碳酸盐结合态的比例,从而使Cr的生物利用性和迁移性降低,减小了Cr进入生物链的几率,一定程度保证了土壤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修复 Tesssier提取法 形态变化
原文传递
市政污泥堆肥对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查金 贾宇锋 +7 位作者 刘政洋 刘建国 罗云 华锐 周平 宗世荣 李云驹 祁光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01-1910,共10页
市政污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经堆肥处理后可用作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土壤改良基质.已有实验室模拟和场地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的施用可同步实现矿山废弃地土壤基本理... 市政污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经堆肥处理后可用作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土壤改良基质.已有实验室模拟和场地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的施用可同步实现矿山废弃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活性提高、植被的快速生长和生态功能的快速重建.污泥堆肥所含的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在降雨渗流、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共同作用下淋溶进入水体或被植物富集,已有淋滤柱试验和短期植物种植研究结果表明,矿山有短期的二次污染风险,但风险可控.国外污泥/污泥堆肥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案例证明,市政污泥经稳定化处理可促进矿山生态恢复,形成有效碳汇,而长期生态影响未来需要开展不同地域的场地跟踪监测并进行系统定量评估,从而进一步探讨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步实现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双重目标,这也将成为未来评估市政污泥堆肥用于矿山生态恢复可行性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堆肥 稳定化 矿山废弃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才志 曹卉 邹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51,共6页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海岸线、海岸滩涂面积、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沿海6市的上地类型变化信息,从自然、人文两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与动态层次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海岸线、海岸滩涂面积、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沿海6市的上地类型变化信息,从自然、人文两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与动态层次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辽宁省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辽宁省海岸带中的大连市海岸带环境脆弱性呈波动增强趋势,海岸带其他地区的环境脆弱性呈波动减弱趋势;空间上各地区海岸带环境脆弱性差异显著,其中,大连市海岸带环境脆弱性投影值最大,海岸带环境最优,而盘锦市的投影值最小,海岸带环境承受最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辽宁省海岸带 环境脆弱性 投影寻踪模型 动态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镁法脱硫浆液SO_3^(2-)氧化及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晓玥 李多松 田立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上进行了湿法氧化镁脱硫试验,研究了影响脱硫浆液中SO2-3氧化的条件如浆液pH值、曝气强度、浆液温度以及SO2-4质量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氧化镁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在保证脱硫效果的情况下,SO2-3的氧化... 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上进行了湿法氧化镁脱硫试验,研究了影响脱硫浆液中SO2-3氧化的条件如浆液pH值、曝气强度、浆液温度以及SO2-4质量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氧化镁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在保证脱硫效果的情况下,SO2-3的氧化效率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降低;曝气强度是影响SO2-3氧化的主要因素,随着曝气强度的不同,氧化率从77.6%上升到93.5%,而浆液温度以及浆液pH值对SO2-3的氧化效率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较轻;脱硫浆液中SO2-4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脱硫效率并无有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氧化镁 烟气脱硫 强制氧化 MgSO4
原文传递
超细化拜耳赤泥制备PAFC及其絮凝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翌 李龙 +1 位作者 崔永进 褚衍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1,共5页
为了探讨工业废渣——拜耳赤泥的综合利用新途径,以超细化拜耳法赤泥为原料,用盐酸浸取的方法将赤泥中的铝和铁溶出,并经聚合制备高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olymeric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PAFC),对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的酸浸工艺参数... 为了探讨工业废渣——拜耳赤泥的综合利用新途径,以超细化拜耳法赤泥为原料,用盐酸浸取的方法将赤泥中的铝和铁溶出,并经聚合制备高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olymeric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PAFC),对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的酸浸工艺参数和絮凝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酸浸的最优工艺参数分别为:盐酸浓度6mol/L,液固比5mL/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5 h。在浊度的去除上,自制PAFC与市售PAC、PFC对综合污水有相当或更优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为66.9%;在COD的去除上,自制PAFC的去除效果介于市售PAC及PFC之间,最高去除率为52.1%;在总磷和磷酸盐的去除上,自制PAFC稍逊于市售PAC、PFC,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3.8%和7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拜耳赤泥 超细化 酸浸 聚合氯化铝铁 絮凝效果
原文传递
微波Sol-Gel制备TiO_2的研究及其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海燕 刘红玉 代喜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微波Sol-Gel法在石英表面制备了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X衍射分析表征了TiO2溶胶的变化过程及锐钛型TiO2的生成。以活性艳红X-3B为模拟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探讨了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波Sol-Gel法制备... 采用微波Sol-Gel法在石英表面制备了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X衍射分析表征了TiO2溶胶的变化过程及锐钛型TiO2的生成。以活性艳红X-3B为模拟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探讨了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微波Sol-Gel法制备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由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400W,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TiO2催化剂对活性艳红X-3B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30 min的脱色率达93%,TOC去除率为55%。采用中空纤维膜三相液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HF-LLLME-CE)联用技术对降解生成的小分子有机物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SOL-GEL 微波 TIO2 活性艳红X-3B 降解产物 测定
原文传递
病毒对地下水的入侵风险与防控对策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瑞 徐从超 +6 位作者 姜玉 郝艳 杨予宁 李鸣晓 姜永海 许秋瑾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04-1610,共7页
病毒可能会成为人类未来的“头号公敌”,全球地下水病毒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病毒对地下水的影响和防控逐渐受到国际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病毒入侵,通过文献检索调研,分析了病毒进入含水层的途径、在地下水中迁移的限制性因素、在... 病毒可能会成为人类未来的“头号公敌”,全球地下水病毒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病毒对地下水的影响和防控逐渐受到国际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病毒入侵,通过文献检索调研,分析了病毒进入含水层的途径、在地下水中迁移的限制性因素、在多孔介质中的转化过程,总结了地下水病毒入侵防控相关方法、技术、政策,探讨了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地下水病毒科学研究存在短板、应急防控与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及挑战.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初步提出地下水病毒入侵风险防控对策建议:①源头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补给区,排查防疫类污染源渗漏情况,经过化学或高温消毒后再使用农村地下水饮用水、生活用水.②加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病毒调查研究.研究病毒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存活能力、迁移转化机制、环境行为特征、模拟预测技术、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制定相关规范、指南.③筹划应急防控对策.做好地下水应急监测预警、饮用水消毒处理、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等相关准备工作,制定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病毒应急防控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地下水 入侵风险 防控对策
下载PDF
哈尔滨核辐射现状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丽娜 张思冲 +2 位作者 杨丹 宫晓磊 王明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为了对哈尔滨核辐射环境质量作出评价,从2001年起连续监测5 a,每年对哈尔滨市进行4次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对3个空气监测点的空气、6个地表水体监测点的地表水体、4个土壤监测点的土壤进行监测,并对市区核辐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为了对哈尔滨核辐射环境质量作出评价,从2001年起连续监测5 a,每年对哈尔滨市进行4次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对3个空气监测点的空气、6个地表水体监测点的地表水体、4个土壤监测点的土壤进行监测,并对市区核辐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土壤和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保持在1989年全国本地调查水平涨落范围之内,空气中氡浓度与往年无显著变化,哈尔滨市核辐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哈尔滨 核辐射 评价
原文传递
太湖新城湖滨带的缓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卜卫志 张光生 +3 位作者 张明 周昱宏 杨浩飞 成小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4,共6页
以快速城市化新区园林绿地型缓冲带——太湖新城太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测定湖滨带内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Cr)等水质指标,通过比较和分析湖滨带水质空间变化及不同降水时期湖滨带的水质变化来评价其缓冲效... 以快速城市化新区园林绿地型缓冲带——太湖新城太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测定湖滨带内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Cr)等水质指标,通过比较和分析湖滨带水质空间变化及不同降水时期湖滨带的水质变化来评价其缓冲效果。结果表明,湖滨带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TN,尤其是CODCr。在雨季,各采样点水体的TN平均质量浓度在III^IV类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达到I类水,TP平均质量浓度维持在III类水,CODCr平均值在V类水到劣V类水之间。在旱季,各采样点水体的TN平均质量浓度维持在III类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达到I类水,TP平均质量浓度维持在II^III类水,CODCr平均值为IV^V类水,除CODCr外,试验区出水口水质指标都可达到IV类水水平。雨季的时候,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物输出质量浓度显著增高,最为突出的是TN、TP和NH+4-N。对于TN、TP来说,X9点和其他各点差异性显著;对于可溶性无机正磷酸盐(PO3-4-P)来说,X1、X2、X3、X4点与X6、X7、X8、X9点之间差异性极显著,X5点是分界点。旱季,X9点的NO-2-N质量浓度高于其他点,尤其是X2点与X3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不同指标下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小,整体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湖滨带 缓冲效果 面源污染
原文传递
高氨氮浓度对产甲烷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及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传钊 李香真 +1 位作者 肖洪文 章淼 《中国沼气》 2019年第4期3-10,共8页
高氨氮浓度会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考察高氨氮浓度条件下厌氧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菌群及代谢途径的差异。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氨氮浓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高氨氮浓度... 高氨氮浓度会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考察高氨氮浓度条件下厌氧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菌群及代谢途径的差异。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氨氮浓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高氨氮浓度条件下,主导微生物由Ruminofilibacter和Lactobacillus向Clostidium和Peptostreptococcus转变;代谢过程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与孢子形成和细胞结构相关的代谢过程基因,如休眠与孢子形成(Dormancy and Sporulation)和细胞壁与荚膜(Cell Wall and Capsule)等相对丰度增加;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代谢基因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过程中相应酶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少。这些结果表明,高氨氮浓度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新的生态位,同时会改变各功能基因的表达活性,降低细胞生长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休眠和孢子形成,基因表达提高,有助于微生物抵抗高氨氮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厌氧发酵 产甲烷 微生物群落 转录组
下载PDF
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及含铁双金属颗粒降解氯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芳 王向宇 +1 位作者 祝敏平 高袖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1-755,共5页
零价铁及含铁双金属颗粒因对氯代有机物降解效率高,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纳米铁的改性研究。主要对零价铁及含铁双金属颗粒的负载改性、降解氯代有机物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了介绍。对颗粒负载改性技术存... 零价铁及含铁双金属颗粒因对氯代有机物降解效率高,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纳米铁的改性研究。主要对零价铁及含铁双金属颗粒的负载改性、降解氯代有机物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了介绍。对颗粒负载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并且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氯代有机物 负载
下载PDF
毒死蜱在香蕉、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恩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2,共4页
为了监测香蕉中毒死蜱的残留量,科学、安全地使用毒死蜱防治香蕉上的害虫,确保产品质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香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香蕉中,毒死蜱的原始沉积量较高,残留降解规律符合一级... 为了监测香蕉中毒死蜱的残留量,科学、安全地使用毒死蜱防治香蕉上的害虫,确保产品质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香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香蕉中,毒死蜱的原始沉积量较高,残留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处理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1.0724e-0.1449t和y=1.7840e-0.1468t,半衰期(T1/2)为4.8 d,降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31.4~31.8 d;在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降解动态方程为y=6.4365e-0.1412t,T1/2为4.9 d,T0.99为32.7 d。距第2次施药后60~68 d,最终在香蕉与土壤中均未检出毒死蜱残留量(检出限为0.005mg/kg)。研究表明,漳州蕉区在香蕉生产上科学、合理地施用毒死蜱,其最终残留符合NY/T 750—2011规定的MRL要求,不会对蕉园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毒死蜱 香蕉 土壤 残留动态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