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7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用活性炭滤芯与反渗透膜滤芯对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性能试验
1
作者 裴赛峰 俞超 +4 位作者 金玉娥 李玉白 邵俊珊 宋峻 张昀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54-59,113,共7页
饮用水中普遍检出全氟化合物(PFASs)。该研究以4种典型的PFASs,即全氟丁基羧酸(PFBA)、全氟己基磺酸(PFHxS)、全氟辛基羧酸(PFOA)及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目标物质,以活性炭滤芯及反渗透(RO)膜滤芯两种常用家庭净水部件为研究对象,测试... 饮用水中普遍检出全氟化合物(PFASs)。该研究以4种典型的PFASs,即全氟丁基羧酸(PFBA)、全氟己基磺酸(PFHxS)、全氟辛基羧酸(PFOA)及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目标物质,以活性炭滤芯及反渗透(RO)膜滤芯两种常用家庭净水部件为研究对象,测试两种净水材料对PFASs自来水加标水样的去除性能及过滤前后相关水质参数。结果表明,对于活性炭滤芯,PFHxS、PFOA、PFOS在7倍额定总净水量内去除率为72%~86%,PFBA去除率相对较低,且通水量超过2倍额定总净水量后,去除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FASs的去除率与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无机阴离子等水质参数不相关;对于RO膜滤芯,PFASs的去除率可达90%~100%,PFBA去除率在通水后期呈现缓慢下降趋势;PFHxS、PFOA及PFOS的去除率与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等无机阴离子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家用活性炭滤芯、RO膜滤芯对饮用水中的PFASs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研究可为家庭净水装置去除PFASs提供使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活性炭滤芯 反渗透膜滤芯 去除性能 饮用水 家庭净水装置
下载PDF
球黏土对单及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
2
作者 陈榕 王彪 +3 位作者 郝冬雪 高晋宁 王伟卓 高宇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3,共9页
重金属污染水的防范和治理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吸附法具有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最佳技术。球黏土具有潜在的高吸附性能,为进一步探索利用球黏土治理重金属污染水的可行性,该研究通过... 重金属污染水的防范和治理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吸附法具有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最佳技术。球黏土具有潜在的高吸附性能,为进一步探索利用球黏土治理重金属污染水的可行性,该研究通过单组分与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批式吸附试验,重点考察球黏土对Pb^(2+)、Cu^(2+)、Zn^(2+)、Cd^(2+)、Cr^(6+)的吸附效果和竞争吸附关系。单组分离子吸附试验表明,球黏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遵循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长,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直至吸附饱和的规律。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最佳溶液pH值为5。pH值对球黏土吸附5种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Zn^(2+)、Cd^(2+)、Cr6+、Cu^(2+)、Pb^(2+),当pH值从2增到5时,Zn^(2+)吸附量提高了184%。球黏土对5种离子Pb^(2+)、Cr^(6+)、Zn^(2+)、Cd^(2+)、Cu^(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11.847、301.437、263.213、195.435和179.635 mg/g。通过动力学模型和等温线模型拟合,吸附数据更加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Pb^(2+)(497.593 mg/g)>Cr6+(442.868 mg/g)>Zn^(2+)(339.376 mg/g)>Cd^(2+)(290.039 mg/g)>Cu^(2+)(194.941 mg/g)。多组分离子吸附试验表明,球黏土对4种离子的吸附量同样呈先快速后缓慢增长,直至平稳的趋势。各离子在球黏土的活性位点上表现出的竞争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r^(6+)、Zn^(2+)、Cd^(2+)、Cu^(2+)。通过等温线模型拟合,发现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吸附数据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方式和吸附过程与单组分一致,各组分的最大吸附量与单组分相比有所下降,但吸附总量却大大增加,说明球黏土对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与其他原生矿物材料相比,球黏土对重金属离子具有更大的吸附量,该研究成果可为球黏土作为吸附剂的利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等温线 动力学 球黏土 单组分吸附 多组分吸附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解体机制及修复策略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媛 冯思琪 +3 位作者 权晨妍 李家科 王新华 时文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720,共13页
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被誉为有望替代活性污泥法的下一代污水生物法处理技术,但其存在长期运行下颗粒易解体而造成系统失稳的瓶颈问题,未能大规模化工程应用.通过文献分析和整理,系统归纳了造成AGS解体的各类不利因素及其危害阈值与作... 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被誉为有望替代活性污泥法的下一代污水生物法处理技术,但其存在长期运行下颗粒易解体而造成系统失稳的瓶颈问题,未能大规模化工程应用.通过文献分析和整理,系统归纳了造成AGS解体的各类不利因素及其危害阈值与作用机制,梳理了解体AGS的现有修复策略,成效及其再颗粒化机理,并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实现AGS系统a解体-再颗粒化”的动态稳定运行,推动污水厂采纳AGS技术而低碳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影响因素 解体 修复 生物强化
下载PDF
低氨氮质量浓度废水DPR-SNAD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4
作者 周健 宋晔珂 +4 位作者 刘轶 曹猛 和雪杰 周炯 温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21,共9页
针对低氨氮废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副产物硝氮残留,有机物耐受能力差,以及缺乏除磷功能等问题,提出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DPR)-单级自养脱氮(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d... 针对低氨氮废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副产物硝氮残留,有机物耐受能力差,以及缺乏除磷功能等问题,提出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DPR)-单级自养脱氮(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AD)组合处理技术,重点考察氨氮负荷对单级自养脱氮工艺(Single-stage Nitrogen Removal Using Anammox And Partial Nitritation,SNAP)系统、泥龄对DPR系统构建的影响,以及低氨氮废水DPR-SNAD组合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与微生物种群。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氨氮质量浓度梯度递减方式,氨氮负荷为0.20 kg N/(m^(3)·d)的低氨氮质量浓度的SNAP系统构建时间为63 d,较负荷为0.05 kg N/(m^(3)·d)的系统缩短了37 d。泥龄对构建的DPR系统效能影响显著,泥龄为35 d的系统除磷脱氮效能较高,PO_(4)^(3-)-P、NO_(3)^(-)-N、COD去除率分别为86.25%、98.00%、92.00%,系统释磷、吸磷、反硝化脱氮速率分别达4.60 mg/(L·h)、4.13 mg/(L·h)、5.53 mg/(L·h)。DPR-SNAD组合处理系统的氨氮(NH_(4)^(+)-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分别为100%、98.64%、86.00%、93.30%。TN、TP去除率较对照组SNAP分别提高了19.20百分点和86.00百分点。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脱氮除磷功能菌属主要有Rhodobacter、Candidatus_Brocadia、Nitrosomonas、Gemmobacter,SNAD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OB)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SNAP系统,DPR促进SNAD提高了系统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低氨氮废水 单级自养脱氮 反硝化除磷 厌氧氨氧化
原文传递
好氧颗粒污泥资源化中类藻酸盐胞外多糖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沛 万俊锋 +2 位作者 马逸飞 黄陈明慧 吴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好氧颗粒污泥(AGS)资源化研究已成为AGS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从AGS中提取所得的类藻酸盐胞外多糖(ALE)被认为是好氧颗粒污泥中最具价值的可回收资源之一。在污水处理厂技术变革聚焦于高附加值产物回收的背景下,AGS中ALE的回收应用已... 好氧颗粒污泥(AGS)资源化研究已成为AGS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从AGS中提取所得的类藻酸盐胞外多糖(ALE)被认为是好氧颗粒污泥中最具价值的可回收资源之一。在污水处理厂技术变革聚焦于高附加值产物回收的背景下,AGS中ALE的回收应用已经形成一条较清晰的通路。首先基于AGS的形成机理及其组分,分析了AGS胞外聚合物(EPS)中所含有的ALE的独特结构和性质,总结了国内外回收和评价ALE的方法,并阐述了废水有机负荷率、碳氮比、盐度、污泥颗粒粒径、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ALE产量的影响,之后对同步回收ALE和其他附加值产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对ALE广泛应用范围和实际经济价值的讨论,提出了ALE在AGS资源化方面的潜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资源化 高附加值产物 类藻酸盐胞外多糖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对抗生素类污染物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李艳香 陈玖妍 +4 位作者 张文波 张玉强 马龙 栾日坚 祁志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3-641,共9页
本文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了氧化石墨烯(GO)纳米颗粒对3种典型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即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吸附动力学的结果,吸附速率可能受化学吸附控制.... 本文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了氧化石墨烯(GO)纳米颗粒对3种典型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即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吸附动力学的结果,吸附速率可能受化学吸附控制.吸附等温线的结果显示GO对3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且吸附能力依次为:CTC>OTC>TC.这主要是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通过π-π作用、阳离子-π键、疏水作用以及静电作用等机制与GO产生结合.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在GO上的吸附行为与背景溶液的水化学条件(如pH、离子强度和二价金属离子)密切相关.总体来讲,由于静电斥力的增强,抗生素在GO上的吸附量随着背景溶液pH值的升高或离子强度(NaCl)的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静电引力和吸附点位的减少所致;二价阳离子(Cu^(2+))可以通过表面桥连作用,显著促进抗生素在GO上的吸附.本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抗生素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背景溶液的水化学条件在GO去除抗生素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水化学条件 吸附
原文传递
基于臭氧氧化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优化及中试验证
7
作者 杨培 杨立臣 +3 位作者 胡晓娜 祝金星 张亮 彭永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针对实际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优化开展中试实验。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工艺,针对垃圾渗滤液传统工艺过程中的MBR出水、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深度处理工艺... 针对实际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优化开展中试实验。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工艺,针对垃圾渗滤液传统工艺过程中的MBR出水、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深度处理工艺经过参数优化调整后,处理MBR出水时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7.3%、71.76%和42.26%,处理纳滤浓缩液时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8.82%、74.41%和22.53%。其中,臭氧氧化对有机物处理能力最强,深度处理后COD浓度可直接满足排放限值,但是氨氮在后续的臭氧氧化环节和生物活性碳吸附环节存在较大波动。长期成本核算分析表明:处理MBR出水的运行成本为约92.10元/吨;处理纳滤浓缩液的运行成本为约166.00元/吨。最后根据中试研究成果实现了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纳滤浓缩液处理工艺的工程转化,为该工艺市场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深度处理 高级氧化 臭氧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处理农村污水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冉冉 张帆 +5 位作者 齐凯 王光荣 张文娟 申小冉 樊梅娜 刘双喜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工业经济的不断升级,使得农村污水排放也愈加严重。这些来自生产生活污水、农田尾水以及养殖废水的农村污水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经济的发展。本文指出了传统生态法和生...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工业经济的不断升级,使得农村污水排放也愈加严重。这些来自生产生活污水、农田尾水以及养殖废水的农村污水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经济的发展。本文指出了传统生态法和生物处理法存在的处理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存在二次污染等局限性,进一步探讨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农村污水时应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填补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农业污水的空白。虽然等离子体的某些反应机理还不明确,对装置要求比较高,这些仍需不断改善,但未来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技术的效率和适用范围,使其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优化和改进发展中国家农村污水综合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农村污水 生态法 生物处理法
下载PDF
ZnS@CdS/HAP复合微球的SILAR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9
作者 杨莉 靳晓曼 +2 位作者 姜晓雪 王柯 罗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1-858,共8页
以酵母模板法制备的中空羟基磷灰石(HAP)微球为基底,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制备ZnS@CdS/HAP复合微球,利用XRD、SEM、UV-vis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能力等,同时结合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复合... 以酵母模板法制备的中空羟基磷灰石(HAP)微球为基底,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制备ZnS@CdS/HAP复合微球,利用XRD、SEM、UV-vis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能力等,同时结合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利用SILAR法成功实现了ZnS@CdS/HAP复合微球的制备,ZnS@CdS/HAP复合微球的直径约为3~5μm且分散性良好,在可见光区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催化剂添加量1g/L、pH=7、温度为25℃的条件下,对50mL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可见光催化100min时去除率高达93%.机理分析证实,ZnS@CdS/HAP光催化可能存在的Z型电荷迁移机制在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的同时有效抑制光生腐蚀的发生,提升了ZnS@CdS/HAP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ZNS 光腐蚀 HAP 光催化 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农业废弃物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机理研究
10
作者 许兵 郭培勋 +4 位作者 刘佳 张旭 姚兴洁 杨晓彤 张新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18,共8页
为研究3种典型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脱氮的可行性,利用三维荧光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植物碳源在人工湿地中促进废水脱氮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材料可以很好地释放有机碳,累计碳释放量... 为研究3种典型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脱氮的可行性,利用三维荧光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植物碳源在人工湿地中促进废水脱氮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材料可以很好地释放有机碳,累计碳释放量为119.78~172.84 mg·g^(-1),同时分解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s)主要由腐植酸和黄腐酸组成。在添加农业废弃物的人工湿地中,TN去除效率提高了30.8%~41.2%,并且脱氮菌属Pseudomonas、Thauera等的相对丰度提高了16.38%~22.02%。添加玉米秸秆的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研究表明,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人工湿地外部碳源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可以显著降低尾水中TN,这也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 人工湿地 农业废弃物 植物碳源 碳排放量 尾水
下载PDF
棉秆和油页岩共热解生物炭的氨氮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亚力昆江·吐尔逊 张凯悦 +5 位作者 高志伟 王珂 钟梅 代正华 李建 刘洋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使用棉秆(CS)和油页岩(OS)为原料,采用共热解的方式制备了共热解生物炭,探究了对氨氮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热解时间、CS和OS比例、热解温度、CS的粒径对共热解生物炭的氨氮吸附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 使用棉秆(CS)和油页岩(OS)为原料,采用共热解的方式制备了共热解生物炭,探究了对氨氮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热解时间、CS和OS比例、热解温度、CS的粒径对共热解生物炭的氨氮吸附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表明,棉秆和油页岩共热解后生物炭的结构特性和表面形貌有较大改善,对氨氮的吸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最佳的制备条件是热解温度为500℃、m(棉秆)∶m(油页岩)=3∶1、热解时间为30 min和CS的粒径为0.20~0.30 mm。在投加量为10.0 g/L、pH 9.0时,最佳条件所制备炭的吸附量为4.89 mg/g,是棉秆生物炭的2.2倍。吸附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吸附机制主要包括为离子交换、静电吸附和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共热解 油页岩 棉秆 氨氮吸附
下载PDF
过碳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肖鹏飞 路晓岩 +2 位作者 王凯 丁慧文 张国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91,共15页
近年来,活化过碳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具有低成本、安全、稳定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处理水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该文介绍了活化过碳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系统综述了均相活化、非均相活化、物理活... 近年来,活化过碳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具有低成本、安全、稳定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处理水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该文介绍了活化过碳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系统综述了均相活化、非均相活化、物理活化、其他活化过碳酸盐的活化方法与活化反应机理;总结了过碳酸盐高级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过碳酸盐高级氧化法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膜污染控制、污泥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目前水处理研究领域活化过碳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过碳酸盐 高级氧化技术 机理 水处理 氧化降解 自由基
原文传递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产电性能提升策略
13
作者 蒋进元 张月 +4 位作者 何绪文 谭伟 宋浩洋 石冬妮 赵洪兵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9-709,共11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解决其他能源在环境方面不足的新技术,目前低能量输出是MFC实际应用的关键瓶颈。基于MFC工作原理,提出微生物活性差、电子迁移阻力、质子传输阻力及阴极还原反应缓慢是MFC能量输出的限制因素,并从以下5个方面...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解决其他能源在环境方面不足的新技术,目前低能量输出是MFC实际应用的关键瓶颈。基于MFC工作原理,提出微生物活性差、电子迁移阻力、质子传输阻力及阴极还原反应缓慢是MFC能量输出的限制因素,并从以下5个方面综述了提升MFC产电性能策略:调节pH和选择最佳盐度,加强微生物代谢活性;改性阳极材料,降低电子迁移阻力;增强电解液电导率、优化隔膜材料及缩短电极间距减小质子传输阻力;制备高效阴极催化剂和选择优异电子受体加快阴极还原反应速率;改进MFC反应器构型,提高整体产电性能。未来,可在合成新型阴极催化剂、降低膜污染、优化微生物生长环境、制备优异的电极材料和改进MFC反应器配置5个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产电性能 输出功率 微生物活性 策略
下载PDF
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明功 周鑫 +2 位作者 赵彬彬 荣俊锋 路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综述了含油废水的定义、油的存在形态、油水分离技术以及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油水分离技术包括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以及组合工艺等。阐述了各种油水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和特点,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应依据含油废水中... 综述了含油废水的定义、油的存在形态、油水分离技术以及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油水分离技术包括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以及组合工艺等。阐述了各种油水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和特点,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应依据含油废水中油品的性质及存在形式选择合适的油水分离技术,并且兼顾经济效益。组合工艺是油水分离的发展趋势;高性能低成本油水分离材料以及油水分离设备的研发是未来油水分离技术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污染 分离 技术特点 组合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气泡雾化喷嘴的低能耗含油污水处理实验研究
15
作者 刘联胜 屈惠茹 +3 位作者 霍鑫鹏 李振祎 段润泽 解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微气泡气浮技术在低能耗下对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气泡雾化喷嘴作为微气泡发生器,搭建了低能耗微气泡射流气浮处理含油污水的实验系统,系统研究了气液质量流量比(ALR)和工作压力(p)对微气泡群尺度分布特征和除油效... 微气泡气浮技术在低能耗下对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气泡雾化喷嘴作为微气泡发生器,搭建了低能耗微气泡射流气浮处理含油污水的实验系统,系统研究了气液质量流量比(ALR)和工作压力(p)对微气泡群尺度分布特征和除油效果的影响,并计算了气泡雾化喷嘴的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气泡雾化喷嘴形成液下射流可以产生大量微气泡,其中尺度小于150μm的气泡数量占比在55%以上、小于600μm的气泡数量占比在98%以上;随着ALR的增加,微气泡数量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佳ALR=0.15;当p=0.2 MPa、ALR=0.15时,微气泡群的索特尔平均直径可降低至238μm,出水含油质量浓度为29.73 mg/L,微气泡射流气浮装置处理1 kg含油污水时能耗仅为6.53×10^(-4) kW·h,较溶气气浮能耗降低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耗 微气泡 射流气浮法 含油污水 气泡雾化喷嘴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杨阳 朱震霆 +4 位作者 杨翠萍 李世豪 张舒 范秀磊 万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9,共14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回收能源。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3—2023年间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对当前...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回收能源。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3—2023年间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对当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热点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剩余污泥成分、理化特性和厌氧消化预处理方法进行文献综述。研究表明,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甲烷是该处理技术的重要目的,预处理技术与剩余污泥处理存在重要关联性;物理、化学和生物酶等不同预处理技术对产沼气量有较大影响,针对污泥本身的理化性质而采用更加合适的预处理技术,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甲烷 预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铁路桥梁建设泥浆废水处理-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碳排放核算及综合评估
17
作者 周岩梅 赵一帆 +7 位作者 郭逸涵 史建国 强燕 郑美娜 王锦 丁国玉 吕向茹 张洁瑜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桥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水由于高悬浮物(SS)和高pH值较难处理达标,钻孔桩基产生的钻渣可用来生产砂石骨料,但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本研究设计了8种近零排放泥浆废水处理与砂石骨料生产组合工艺,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组合工艺碳排放... 桥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水由于高悬浮物(SS)和高pH值较难处理达标,钻孔桩基产生的钻渣可用来生产砂石骨料,但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本研究设计了8种近零排放泥浆废水处理与砂石骨料生产组合工艺,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组合工艺碳排放核算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混凝-pH值调节-棒磨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大,为2 974.29 tCO_(2e),机械分离-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碳排放量最小,约为1 038.75 tCO_(2e)。应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估8种组合工艺,发现机械分离-pH值调节-棒磨机制砂生产组合工艺与最优工艺贴近度最高。该研究结果支持铁路桥梁建造泥浆废水处理和钻渣综合利用组合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废水 机制砂 生命周期 碳排放 综合评估
下载PDF
臭氧氧化+A/O+臭氧氧化工艺在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中的运用
18
作者 赵海洲 羌金凤 徐芸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化工园区废水成分复杂,难降解物质多。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选用分质强化混凝沉淀+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工艺,同时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好氧(Anaerobic/Oxic,A/O)的二级处理工艺和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的深度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 化工园区废水成分复杂,难降解物质多。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选用分质强化混凝沉淀+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工艺,同时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好氧(Anaerobic/Oxic,A/O)的二级处理工艺和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的深度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5.7%,COD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分质处理 混凝沉淀 臭氧氧化 厌氧好氧(A/O)
下载PDF
高温改性钢渣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甲基橙和苯酚的反应机制
19
作者 苏冰琴 王健 +2 位作者 林昱廷 郭越 李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采用高温改性钢渣活化过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甲基橙(methyl orange,MO)和苯酚(phenol,AR)。考察了改性钢渣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对MO和AR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改性钢渣质量浓度为9.0 g/L、PMS物质的量浓度为... 采用高温改性钢渣活化过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甲基橙(methyl orange,MO)和苯酚(phenol,AR)。考察了改性钢渣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对MO和AR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改性钢渣质量浓度为9.0 g/L、PMS物质的量浓度为12.0 mmol/L、初始pH值为7.0、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反应90 min,30 mg/L MO和15 mg/L AR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0.5%和100%。材料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改性钢渣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率高、催化氧化PMS性能好,且重复利用仍有较好的原位恢复性能。自由基淬灭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实验说明,高温改性钢渣/PMS反应体系存在非自由基(1 O 2)和自由基(SO_(4)^(-)·和·OH),发挥了碱活化PMS和铁氧化物活化PMS的共同作用,最终将MO和AR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改性钢渣 过硫酸盐 甲基橙 苯酚 降解效率 反应机制
下载PDF
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藻菌球的制备及其对碱性橙Ⅱ的降解
20
作者 赵联芳 丁奎元 于雪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1-792,共12页
以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为包埋剂、CaCl_(2)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藻菌球,处理偶氮染料碱性橙Ⅱ.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藻菌球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并考察了其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藻菌球的最佳制备... 以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为包埋剂、CaCl_(2)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藻菌球,处理偶氮染料碱性橙Ⅱ.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藻菌球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并考察了其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藻菌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活性炭、CaCl_(2)质量浓度分别为2.58%、0.838%、2%;固定化生物量为1.139%(质量浓度),泥和藻的质量比为2:1;固定化时间为14h.当进水染料浓度在50~250mg/L,进水pH值在6~10.5范围内,脱色率均可达到90%以上,TOC的去除率在74%~90%之间.由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图谱和GC-MS扫描图谱可知,碱性橙Ⅱ中的氮氮双键、共轭体系以及苯环结构均被破坏,发生脱色降解反应,实现了对该偶氮染料的矿化.藻菌球经过5次重复利用,仍可保持较高的脱色率和TOC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系统 固定化 响应面法 碱性橙Ⅱ 降解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