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2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现状
1
作者 包申旭 周海林 +2 位作者 张一敏 黄慕洋 Dombon Enkhbat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地质聚合物是由硅铝酸盐原料经激发剂激发得到的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碳排放量低、高强耐久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介绍了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特点,对制备过程中的原料活化、激发剂、外加剂和养护制... 地质聚合物是由硅铝酸盐原料经激发剂激发得到的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碳排放量低、高强耐久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介绍了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特点,对制备过程中的原料活化、激发剂、外加剂和养护制度等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列举了地质聚合物在胶凝材料、隔热吸音、催化剂和固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评述了其在制备及应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制备 应用 激发剂 外加剂
下载PDF
助浸剂对草酸浸出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党晓娥 冯磊 +1 位作者 张婷 李林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_(4)浸出赤铁矿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e^(3+)的形态分布直接影响赤铁矿的浸出效果。H_(2)C_(2)O_(4)与K_(2)C_(2)O_(4)作为除铁剂,n(H_(2)C_(2)O_(4))/n(K_(2)C_(2)O_(4))摩尔比、(C_(2)O_(4)^(2-))_(T)过量倍数及浸出温度影响浸出pH,而pH和c(C_(2)O_(4)^(2-))_(T)应满足浸出的Fe^(3+)转化成Fe(C_(2)O_(4))_(3)^(3-),Fe^(3+)只有以Fe(C_(2)O_(4))_(3)^(3-)形态存在,才能缩短赤铁矿浸出时间、提高赤铁矿浸出效果。H_(2)C_(2)O_(4)-K_(2)C_(2)O_(4)除铁优化条件为:n(H_(2)C_(2)O_(4))/n(K_(2)C_(2)O_(4))=1.03、(C_(2)O_(4)^(2-))_(T)为理论量的1.37倍、浸出温度94℃、液固比L/S=5mL/g、时间30min。在优化条件下,实际值和预测值分别为98.42%和97.73%,相对误差为0.69个百分点。各因素对除铁效果影响大小排序为(C_(2)O_(4)^(2-))_(T)过量倍数、浸出温度、n(H_(2)C_(2)O_(4))/n(K_(2)C_(2)O_(4)),其中n(H_(2)C_(2)O_(4))/n(K_(2)C_(2)O_(4))与浸出温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H_(2)C_(2)O_(4)-K_(2)C_(2)O_(4)浸出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结果进一步证明,草酸-草酸盐混合浸出体系是一种高效除铁剂,且浸出液中的铁资源化利用工艺简单,其优势是现有除铁剂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氰化尾渣 浸出 赤铁矿 响应面法(RSM) 优化
下载PDF
湿法炼锌浸出渣中稀贵金属的富集和回收研究
3
作者 张恩玉 李志强 冶玉花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湿法冶炼锌浸出渣中稀有贵金属的富集和回收研究。通过对浸出渣处理方法的分析和浸出工艺的优化,使浸出渣中的贵金属得到富集和回收。结合理论,提出了更合理的工艺控制条件,对浸出渣的回收、环境保护及提升经济效益都起... 本文主要阐述了湿法冶炼锌浸出渣中稀有贵金属的富集和回收研究。通过对浸出渣处理方法的分析和浸出工艺的优化,使浸出渣中的贵金属得到富集和回收。结合理论,提出了更合理的工艺控制条件,对浸出渣的回收、环境保护及提升经济效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浸出渣 稀贵金属 富集
下载PDF
赤泥提铁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涛涛 荣嵘 +2 位作者 洪亚军 朱美庆 彭昌盛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3,共12页
我国赤泥堆存量已超过10亿t,主要类型为拜耳法赤泥,该赤泥中含铁量高达30%以上,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铁资源。目前回收赤泥中铁资源的方法主要是高温还原焙烧-磁选,还原剂以固态碳基还原剂和气基还原剂为主,需大量能耗和成本。我国是农业大... 我国赤泥堆存量已超过10亿t,主要类型为拜耳法赤泥,该赤泥中含铁量高达30%以上,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铁资源。目前回收赤泥中铁资源的方法主要是高温还原焙烧-磁选,还原剂以固态碳基还原剂和气基还原剂为主,需大量能耗和成本。我国是农业大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在7亿t以上,这些生物质具有碳中性、反应活性高、灰分含量低、储量高、可再生等优点,而且热解温度远远低于固态碳质还原剂,其还原三价铁的温度仅为300~800℃,属于低温热解,采用生物质还原焙烧赤泥可大幅降低能耗和成本。本文重点对固态碳质还原剂、气基还原剂和生物质还原剂还原三价铁的参数进行对比,并详细阐述了生物质热解过程及还原赤泥中Fe_(2)O_(3)的机理,认为生物质还原焙烧-磁选技术可以实现赤泥和农业秸秆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高值化利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最后对未来研究赤泥中铁资源回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探究技术耦合实现赤泥产业化处置;回收利用生物质热解产气及热量;探究尾渣综合利用途径;增强对铁铝矿物的分离研究,以实现铁精矿的连续动态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生物质 低温热解 低温还原 高值化利用 铁资源回收 农业秸秆 固废协同处理
下载PDF
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协同利用技术评价方法:以包头铝业园区为例
5
作者 杜洪彪 梁扬扬 +1 位作者 李金惠 刘丽丽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为解决工业园区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固废)带来的环境挑战,筛选园区内工业固废协同处理技术方案,提升废物管理效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工业园区内的固废协同利用技术多维度评价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技术组合方案的方法,并针对... 为解决工业园区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固废)带来的环境挑战,筛选园区内工业固废协同处理技术方案,提升废物管理效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工业园区内的固废协同利用技术多维度评价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技术组合方案的方法,并针对包头铝业园区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专家打分法,筛选出在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维度表现优异的固废处理技术,满分10分的综合评分中得分在6.75分及以上的一般工业固废处理技术、6.95分及以上的二次铝灰处理技术、7.08分及以上的大修渣处理技术均通过筛选.(2)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最适用于包头铝业园区的固废协同利用方案,即大规模固废的综合利用、铝灰多层次的综合利用途径、大修渣与炭渣的协同利用方案.该方案层次总排序为0.4379,大幅领先于另外两方案(层次总排序分别为0.2645与0.2976).(3)由专家对每种技术、每个维度进行的详细打分衍生出的层次分析法中各因素重要性的数据更客观,容易通过一致性检验.研究显示,提出的针对园区工业固废协同利用技术组合方案为工业园区的固废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和实际操作方案,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此外,包头铝业园区的案例证实,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为工业固废的协同处理方案的筛选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 铝工业 工业园区 固体废物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二次资源中有价金属湿法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徐唐灿 钟怡玮 +2 位作者 谢佳俊 葛建邦 王明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5-876,共22页
金属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然而,随着金属矿产资源需求的快速增加,高品位一次金属矿产日益枯竭。一方面,在金属资源采、选、冶与产品利用过程,将产生大量种类繁多的复杂金属废弃物,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金属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然而,随着金属矿产资源需求的快速增加,高品位一次金属矿产日益枯竭。一方面,在金属资源采、选、冶与产品利用过程,将产生大量种类繁多的复杂金属废弃物,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典型金属废弃物(如电镀污泥、阳极泥、有色冶金渣、电子废弃物、废旧锂离子电池等)往往富含金、银、镍、钼、钴、铜、锌、铬等各种有价金属,是宝贵的二次金属资源。本文以二次资源为对象,分析介绍了典型传统和新兴二次金属资源的元素组成特点、高价值性及危害性,并从二次资源的湿法浸出、浸出液中金属的富集与分离和金属提取三个方面对二次金属资源湿法回收全流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资源 湿法冶金 浸出 金属提取 电化学冶金
下载PDF
改性电解锰渣-矿粉复合胶材料的制备及水化机理
7
作者 李成 许晔 +4 位作者 朱文云 李中林 彭彪 李义兵 何贵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3,共8页
电解锰渣(EMR)是金属锰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其堆积量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电解锰渣中富含硫酸盐,依据其特性,可与矿粉(GGBFS)复合制备胶凝材料。以矿粉为主要原料,电解锰渣为矿粉的硫酸盐激发剂,熟石灰为碱激发... 电解锰渣(EMR)是金属锰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其堆积量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电解锰渣中富含硫酸盐,依据其特性,可与矿粉(GGBFS)复合制备胶凝材料。以矿粉为主要原料,电解锰渣为矿粉的硫酸盐激发剂,熟石灰为碱激发剂,制备电解锰渣-矿粉复合胶凝材料。探究电解锰渣、矿粉和熟石灰的最佳配比,并在此基础上对电解锰渣在不同温度下煅烧改性,通过力学测试确定最佳煅烧温度。利用XRD、FT-IR、TG-DTG和SEM等表征方式分析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及水化机理,同时对硬化体进行毒性测试。结果表明:电解锰渣对矿粉有良好的激发作用,复合胶凝材料中电解锰渣、矿粉、熟石灰最佳质量配比为2∶7∶1,其28 d的抗压强度达到27.2 MPa,电解锰渣经350℃煅烧所制备的复合胶凝材料抗压强度达到30.5 MPa。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28 d硬化体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均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标准限值内,复合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EMR) 复合胶凝材料 碱激发 硫酸盐 水化机理 毒性浸出
下载PDF
危废综合焚烧回转窑经济高效运行的技术难点及对策
8
作者 陈钦 尚辉良 +1 位作者 李登新 蒋太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随着国内危险废物处理产业化快速发展,回转窑综合焚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工业化应用存在回转窑工况不稳定、焚烧性能差、灰渣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焚烧效率和运行成本。以危废综合焚烧的灰渣率为切入点,从回转窑焚烧机理、工艺设计... 随着国内危险废物处理产业化快速发展,回转窑综合焚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工业化应用存在回转窑工况不稳定、焚烧性能差、灰渣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焚烧效率和运行成本。以危废综合焚烧的灰渣率为切入点,从回转窑焚烧机理、工艺设计、工艺控制、工艺运行等方面分析了灰渣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危废综合焚烧回转窑经济高效运行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综合焚烧 顺流式回转窑 逆流式回转窑 稳定工况 灰渣率 技术难点 对策
下载PDF
砷锑烟尘与冶炼污酸的联合处置
9
作者 钟擅兵 孙宝庭 +4 位作者 陈永强 杨裕东 张忠堂 马保中 李玉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基于砷、锑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差异性,结合砷锑烟尘和冶炼污酸的成分特征,提出氧化酸浸分砷—湿法还原固砷的砷锑烟尘与冶炼污酸的联合处置工艺。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加料系数1、过氧化氢质量分数30%、液固比5、温度30℃、浸出时间4 h... 基于砷、锑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差异性,结合砷锑烟尘和冶炼污酸的成分特征,提出氧化酸浸分砷—湿法还原固砷的砷锑烟尘与冶炼污酸的联合处置工艺。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加料系数1、过氧化氢质量分数30%、液固比5、温度30℃、浸出时间4 h、污酸酸度1 mol/L条件下,砷的浸出率可达99%以上,所得浸出渣锑含量高达90%,砷含量仅为0.2%,实现了高砷锑烟尘中砷和锑的初步分离;采用氯化亚锡二段还原工艺,在酸度12 mol/L、温度90℃、n(NaCl)/n(As)=3、还原剂系数1、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砷还原率可达99.75%,反应后液中锑浓度为6.72 g/L,砷浓度仅为0.17 g/L,实现砷和锑的二次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锑烟尘 酸浸 还原 金属砷 污酸 联合工艺
下载PDF
基于风险管控的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治理效果
10
作者 施灿海 刘明生 +4 位作者 常普 李连强 尚大奎 傅灿 蓝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1,共9页
为解决赤水河源头流域(云南段)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40多年无序堆积导致流域水体持续酸化的污染问题,通过对“自然衰减”“异位修复”“风险管控”等治理途径分析,提出“风险管控+生态修复”模式开展了该区域内酸性废渣和废水的示范工... 为解决赤水河源头流域(云南段)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40多年无序堆积导致流域水体持续酸化的污染问题,通过对“自然衰减”“异位修复”“风险管控”等治理途径分析,提出“风险管控+生态修复”模式开展了该区域内酸性废渣和废水的示范工程治理。在查明治理区域污染因子的基础上,采取“废渣防流失、复合阻隔控制、适生植物配比、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监测管理”的集成风险管控技术,分析工程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固废属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渣渗滤液中污染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加0.35%~0.65%比例生石灰条件下,固废属性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废改性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工程完工时,地下水pH即可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5.3倍削减至1.2倍;工程实施3个月后,渗滤液pH稳定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3.2倍削减至1.7倍;工程实施7个月后地表水pH达标。基于风险管控的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治理,能够满足管控目标,并初步完成了技术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控 历史遗留 冶炼废渣 集成技术 治理效果
下载PDF
ZnMnCr-LDHs的制备及其对磷酸盐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畅 李阳 +2 位作者 张晓静 崔宝玉 崔节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三乙醇胺为碱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元金属元素ZnMnCr-LDHs纳米材料,用于磷酸盐的吸附;通过使用多种表征仪器,证明纳米材料的成功制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ZnMnCr-LDHs纳米材料吸附磷酸盐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 以三乙醇胺为碱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元金属元素ZnMnCr-LDHs纳米材料,用于磷酸盐的吸附;通过使用多种表征仪器,证明纳米材料的成功制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ZnMnCr-LDHs纳米材料吸附磷酸盐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为自发的吸热反应。考察各种条件下的吸附能力,在25℃、初始pH的条件下,向20 mL(100 mg/L)磷酸盐溶液中投加15 mg的ZnMnCr-LDHs纳米材料,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9.5%、99.5%、99.2%;对磷酸盐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5.2、714.8、714.7 mg/g;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ZnMnCr-LDHs纳米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率分别为81.8%、76.4%、76.1%,循环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nCr-LDHs 三乙醇胺 磷酸盐 水处理技术 循环再生
下载PDF
改性铁基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d(Ⅱ)的吸附
12
作者 付君浩 李振兴 +4 位作者 田志国 曾礼强 邓朝政 吴江岳恩 韩海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0-652,共13页
本文通过氨性浸出方式处理吸附Cd(Ⅱ)之后的零价铁材料(Fe≡Cd),使表面吸附的Cd(Ⅱ)脱附同时对材料改性,获得了一种新的改性铁基磁性材料(MFe)。基于紫外光谱、溶液化学和量子化学分析,证实了Fe≡Cd上的Cd(Ⅱ)与游离NH_(3)结合形成Cd-NH... 本文通过氨性浸出方式处理吸附Cd(Ⅱ)之后的零价铁材料(Fe≡Cd),使表面吸附的Cd(Ⅱ)脱附同时对材料改性,获得了一种新的改性铁基磁性材料(MFe)。基于紫外光谱、溶液化学和量子化学分析,证实了Fe≡Cd上的Cd(Ⅱ)与游离NH_(3)结合形成Cd-NH_(3)配合物从而实现脱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NH_(4))_(2)SO_(4)和NH_(3)·H_(2)O浸出可以有效脱附Fe≡Cd表面的Cd(Ⅱ)。脱附改性后材料的结构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生成了大量吸附活性强的铁(羟基)氧化物,且—NH_(2)基团成功修饰在材料表面,为Cd(Ⅱ)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改性磁性材料(MFe)对Cd(Ⅱ)的吸附量较Fe^(0)(Q_(e)=23.5 mg/g)明显提升,达47.0 mg/g,且循环再生性能良好,可高效循环6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 改性铁基磁性材料 氨性浸出 Cd(Ⅱ)吸附 吸附机理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的赤泥综合利用现状
13
作者 胡明慧 郄志鹏 +4 位作者 张新翰 刘忠宝 胡庆银 孙晔 邹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作为氧化铝工业过程伴生的固体废弃物,赤泥的规模化消纳与高值化利用一直以来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有必要对赤泥的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重新归纳与审视。首先从赤泥的基本理化性质出发,面向不... 作为氧化铝工业过程伴生的固体废弃物,赤泥的规模化消纳与高值化利用一直以来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有必要对赤泥的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重新归纳与审视。首先从赤泥的基本理化性质出发,面向不同CO_(2)浓度的应用场合,分析了赤泥直接在CO_(2)捕集中的利用现状,对捕集装置、技术及赤泥组分的转化进行了综述。其次,基于赤泥自身丰富的多孔结构与碱金属类的化学组分,论述了以赤泥为原料的高值固体多孔材料(如沸石分子筛)合成与应用的相关研究,涉及材料制备工艺、CO_(2)捕集效果等。最后,从赤泥基固体催化剂的角度,论述了其在CO_(2)加氢、化学链燃烧等领域的催化效果。为赤泥在CO_(2)捕集转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提供了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吸收法 碳中和 二氧化碳捕集 固体催化剂
下载PDF
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亮星 董学舒 +2 位作者 程一 吴家航 王劲松 《轻金属》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二次铝灰是铝熔渣经提取金属铝后得到的固体废弃物,含有氮化铝以及盐类精炼剂,二次铝灰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双重属性,长期堆存会对环境构成威胁,而夹杂其中的铝化合物可用于二次回收利用,缓解环境危机。目前,二次铝灰的回收利用方法主要包... 二次铝灰是铝熔渣经提取金属铝后得到的固体废弃物,含有氮化铝以及盐类精炼剂,二次铝灰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双重属性,长期堆存会对环境构成威胁,而夹杂其中的铝化合物可用于二次回收利用,缓解环境危机。目前,二次铝灰的回收利用方法主要包括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主要是将二次铝灰进行溶解,提取里面的铝元素制备氧化铝、聚合氯化铝等;火法冶金主要是在高温条件下煅烧,制备微晶玻璃、耐火材料等。本文总结了二次铝灰的危害,概述了二次铝灰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以期提高二次铝灰的资源化利用效率,降低二次铝灰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危险废物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电解锰渣基活性胶凝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陈曦 代文彬 +2 位作者 祁永峰 王书晓 陈学刚 《绿色矿冶》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促进电解锰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提高电解锰渣在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大宗消纳水平,本文针对国内某厂的电解锰渣,探索了脱氨脱硫提铁工艺的系列参数,采用电解锰渣原渣、脱硫锰渣和还原提铁锰渣制备活性胶凝材料,并对比活性指... 为促进电解锰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提高电解锰渣在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大宗消纳水平,本文针对国内某厂的电解锰渣,探索了脱氨脱硫提铁工艺的系列参数,采用电解锰渣原渣、脱硫锰渣和还原提铁锰渣制备活性胶凝材料,并对比活性指数。结果表明,电解锰渣的氨含量和硫含量均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为400℃时,渣中残氨含量为0.09%,脱氨率大于90%,在温度600℃条件下保温焙烧10 min,脱氨率大于98%;在温度1 300℃条件下焙烧,电解锰渣含硫量可降至1%以下,脱硫率大于96%;该脱硫锰渣经配入辅剂后,在温度1 500℃条件下保温5 min,渣中Fe含量可降至1%以下,达到较为理想的提铁效果。电解锰活性较差,无法通过物理和化学激发的方法达到S75级矿渣粉标准;脱硫锰渣经提高比表面积或配加激发剂混磨后可满足S75矿渣粉的要求;还原提铁锰渣具备良好的活性,粉磨后可直接用于水泥混合材等建材产品,掺入量可达50%,有利于电解锰渣的大宗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电解锰渣 活性微粉 机械活化 化学激发
下载PDF
秸秆-磷石膏联用对赤泥的腐殖质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
作者 吴昊 朱轩郅 +7 位作者 唐崇俭 黄诗蔚 孙伟 江钧 朱锋 杨兴旺 RONAN Courtney 薛生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60-476,共17页
腐殖化过程是赤泥土壤化及堆场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采用腐殖质分级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秸秆和磷石膏联用对赤泥腐殖质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磷石膏联用显著增加赤泥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提高微生物群落多样... 腐殖化过程是赤泥土壤化及堆场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采用腐殖质分级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秸秆和磷石膏联用对赤泥腐殖质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磷石膏联用显著增加赤泥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提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赤泥腐殖化过程。施用秸秆后,赤泥中葡萄糖苷酶、纤维素水解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分别升高7.15~8.76倍、5.64~7.12倍、2.69~4.57倍和2.59~4.24倍,显著增加Devosiaceae、Rhizobiaceae、Flavobacteriaceae、Caulobacteraceae和Cellvibrionaceae等具有纤维素降解和固氮功能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提高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外源生物质促进腐殖质累积、驱动赤泥成土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秸秆 腐殖质组分 微生物群落 赤泥土壤化
下载PDF
工业废盐中有机物脱除工艺
17
作者 邓雅清 曾宪坤 张胜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制药、农药、染料等行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副产工业废盐产生量逐年递增,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加重了很多企业负担。工业废盐既是一种危险废物,更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工业废盐的资源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制药、农药、染料等行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副产工业废盐产生量逐年递增,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加重了很多企业负担。工业废盐既是一种危险废物,更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工业废盐的资源化对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工业废盐中有机物的脱除是实现其资源化目标的关键。在总结国内工业废盐中有机物脱除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废盐中有机物脱除工艺存在的能耗高、有机物脱除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蓄热式熔融炉处理废盐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盐 资源化 有机物脱除 蓄热式熔融炉
下载PDF
砷酸铁@四氧化三铁磁性固砷材料的设计及稳定化研究
18
作者 汪洋 周开鸣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目前工业中的固砷的方法主要是铁法固砷,即使用稳定的晶型砷酸铁除砷固砷。为了对砷酸铁固砷进行优化研究,使用惰性四氧化三铁对砷酸铁晶体进行包覆处理,增强其耐酸碱能力,实现稳定化固砷的目的。通过对不同反应pH、铁砷摩尔比、反应温... 目前工业中的固砷的方法主要是铁法固砷,即使用稳定的晶型砷酸铁除砷固砷。为了对砷酸铁固砷进行优化研究,使用惰性四氧化三铁对砷酸铁晶体进行包覆处理,增强其耐酸碱能力,实现稳定化固砷的目的。通过对不同反应pH、铁砷摩尔比、反应温度所制备复合材料稳定性的研究,确定最优化固砷条件。最后通过毒性浸出试验(TCLP)评估了四氧化三铁包覆后的磁性固砷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四氧化三铁稳定化处理后的砷酸铁材料,能够达到国家危废处理相关标准,是合格的固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处理 固砷材料 砷酸铁 稳定化处理
下载PDF
不明来源工业固废鉴别及溯源技术研究——以疑似铝灰鉴别为例
19
作者 马保民 邴欣 +3 位作者 马良友 刘琪 王京敏 王迪迪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02-207,212,共7页
铝灰渣是在原铝冶炼、铝合金加工、铝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本案例为疑似铝灰非法倾倒物的危废鉴别,通过对疑似铝灰的表观特征及物相组成分析,发现与铝灰匹配度较高,判断鉴别物料为铝灰。通过对各类铝灰产生工艺... 铝灰渣是在原铝冶炼、铝合金加工、铝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本案例为疑似铝灰非法倾倒物的危废鉴别,通过对疑似铝灰的表观特征及物相组成分析,发现与铝灰匹配度较高,判断鉴别物料为铝灰。通过对各类铝灰产生工艺分析及浸出氟化物浓度、铝含量等指纹特征分析,推断倾倒物来源为再生铝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二次铝灰。因此,得出倾倒物属于危险废物的鉴别结论,为其他同类型鉴别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铝灰 危废鉴别 指纹特征
下载PDF
高盐脱硫废水零排放工程实例分析
20
作者 洪洲舟 吴财松 +2 位作者 闫虎祥 李超 蒋国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烟气洗涤会产生大量废液,它含有大量盐分,重金属含量高,成分复杂。某钼冶炼企业采用“生物制剂深度处理+膜分离+蒸发”工艺处理硫酸车间的两股含盐废水,新建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100 m^(3)/d。项目运行结果表明,净化废水...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烟气洗涤会产生大量废液,它含有大量盐分,重金属含量高,成分复杂。某钼冶炼企业采用“生物制剂深度处理+膜分离+蒸发”工艺处理硫酸车间的两股含盐废水,新建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100 m^(3)/d。项目运行结果表明,净化废水经反渗透浓缩后与高盐的干吸废水进入机械式蒸汽再压缩器(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蒸发,产出的钠盐妥善处置,膜淡水、蒸发冷凝水满足企业回用水要求。本套工艺消除高盐生产废水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做到零排放,为类似废水提供处置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废水 生物制剂 反渗透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VR)蒸发 零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