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3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实践与对策建议
1
作者 胡展铭 方海超 +2 位作者 杨永俊 林忠胜 孙家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要原因是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未取得突破,具体表现在江河污染物入海通量未得到有效掌握、江河入海水通量监管体系未得以构建运行、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未得到建立和规范。结合在辽河口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试验基地开展的江河入海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研究、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研发、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标准化研究、辽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等工作,建议总结分析我国已开展的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工作,深入开展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顶层设计,加强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入海水通量 感潮河段 江河入海污染物质通量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活性硅酸盐
2
作者 王云 赵立晶 +3 位作者 黄二全 陈洋 肖靖泽 谭心炜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52-157,171,共7页
采用流动注射法快速准确测定海水中硅酸盐,该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方法灵敏度和重现性问题。在优化好的实验条件下,灵敏度提高4倍,方法检出限为0.5μg/L,精密度0.18%,线性范围在0.0096~0.96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9),实际海... 采用流动注射法快速准确测定海水中硅酸盐,该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方法灵敏度和重现性问题。在优化好的实验条件下,灵敏度提高4倍,方法检出限为0.5μg/L,精密度0.18%,线性范围在0.0096~0.96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9),实际海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2.4%~92.5%,重复性为0.11%,检测频率为33样/h。方法具有分析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环境水中硅酸盐分析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海水 硅酸盐 灵敏度
下载PDF
海洋监测网络建设与数据共享机制研究
3
作者 田畅 张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45-0049,共5页
本文深入研究了海洋监测网络的建设与数据共享机制,旨在提升海洋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效率。文章明确指出,随着海洋科研的不断深入,对海洋环境的监测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监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建立起一套先进而高效... 本文深入研究了海洋监测网络的建设与数据共享机制,旨在提升海洋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效率。文章明确指出,随着海洋科研的不断深入,对海洋环境的监测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监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建立起一套先进而高效的海洋监测网络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数据共享机制的必要性,认为仅仅建设监测网络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开放、透明的数据共享体系,以便更多领域的科研人员能够共享并利用这些宝贵的海洋数据。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已有的海洋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机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优化方案,以期为未来的海洋科研提供更为可靠和丰富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网络 数据优化 环境监测 数据共享机制 海洋科研
下载PDF
2011—2021年黄海海域浒苔斑块时空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佳燕 吴孟泉 +3 位作者 郑龙啸 薛明月 刘龙兴 刘博文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近年来中国黄海海域频繁发生浒苔增殖所形成的绿潮灾害,对养殖业、旅游业等产生了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2011—2021年黄海海域浒苔信息进行提取,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斑块角度探讨温度及风对其生消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中国黄海海域频繁发生浒苔增殖所形成的绿潮灾害,对养殖业、旅游业等产生了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2011—2021年黄海海域浒苔信息进行提取,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斑块角度探讨温度及风对其生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浒苔最初于5月末在江苏盐城海域附近被监测,6月末至7月初覆盖面积达到峰值,7月末至8月初在青岛海域消亡;浒苔斑块在生长阶段连通性、聚集度逐渐增强,分离度降低,在消亡阶段,斑块零散,连通性、聚集度减弱,分离度增加;低于25℃时,随温度升高浒苔覆盖面积增加,高于25℃后,温度则是浒苔分布的非主导因素;此外,浒苔的漂移路径与风向高度契合。本研究通过探讨浒苔灾害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为制定有效预防和管理策略,减少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时空特征 斑块 生态因子 黄海
下载PDF
超声萃取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的石油烃
5
作者 秦晓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建立前处理超声萃取结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的石油烃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氢氧化钠溶液和无水乙醇皂化后,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过氧化铝柱去除肌肉组织干扰后,氮气吹至近干,环己烷定容,经荧光检测,计算出石油烃在生物体中的... 建立前处理超声萃取结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的石油烃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氢氧化钠溶液和无水乙醇皂化后,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过氧化铝柱去除肌肉组织干扰后,氮气吹至近干,环己烷定容,经荧光检测,计算出石油烃在生物体中的含量。结果表明: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17 mg·kg^(-1),在20.0~25.0 mg·kg^(-1)的质量分数范围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0.8%~95%、相对标准偏差为4.4%~4.6%。该方法更便于操作,重复性较好,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验需求,并归纳总结了此实验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超声萃取 回收率
下载PDF
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6
作者 张昀昌 王茜 +2 位作者 牛敏 莫钧惠 孙兆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海洋环境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议程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扩展,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源过度开采、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海洋的健康。为了确保未来世代的生存和繁荣,我们必须... 海洋环境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议程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扩展,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源过度开采、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海洋的健康。为了确保未来世代的生存和繁荣,我们必须积极采取行动,建立有效的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机制。本文旨在探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国际合作与法律框架、国家层面的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参与与教育的重要性,以期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提供深刻洞察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监测管理 可持续发展 机制 战略
下载PDF
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7
作者 邢景峰 常建宇 +2 位作者 颜历 胡旋 郭泽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海岸带作为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个充满生态多样性和重要资源的地区。它的独特环境特征使得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河口海岸为陆海耦合作用敏感地带, 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 海岸带作为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个充满生态多样性和重要资源的地区。它的独特环境特征使得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河口海岸为陆海耦合作用敏感地带, 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 河口海岸环境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进行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就变得不可或缺。本文将综述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的方法与技术,并探讨它们在海岸带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环境分析 监测方法 监测技术
下载PDF
海洋监测在线监测技术探讨
8
作者 胡骏翔 张涛 张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101-0104,共4页
海洋监测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做好海洋监测工作,能够通过对监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但海洋面积广阔,传统的监测方法效率不高,难以有效提供生态环境保... 海洋监测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做好海洋监测工作,能够通过对监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但海洋面积广阔,传统的监测方法效率不高,难以有效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的必要信息。通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提升海洋监测质量,保证效率,为生态保护相关工作提供大量信息。本文将对海洋监测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 在线监测 技术探讨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分析
9
作者 刘佳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054-0057,共4页
在全球环境变化不断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和海洋生态系统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高效的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来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 在全球环境变化不断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和海洋生态系统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高效的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来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强调了标准化采样方法的重要性,分析了通过专业人员培训以及加强数据管理和机构间合作来提高监测效率的策略。文章旨在为应对全球环境的变化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可行的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 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南太平洋典型岛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对汤加火山爆发的响应
10
作者 龚芳 朱伯仲 +4 位作者 李腾 王雨馨 李鸿喆 何贤强 张清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南太平洋岛国大多四面环海且国土面积狭小,多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于此,本文利用多源卫星数据,对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四国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结果的回溯,分析了其时空变化,并对比分析了汤加火山爆发... 南太平洋岛国大多四面环海且国土面积狭小,多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于此,本文利用多源卫星数据,对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四国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结果的回溯,分析了其时空变化,并对比分析了汤加火山爆发前后,各国生态环境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1)在气候态时空分布上,南太平洋岛屿国家周边海域海表温度和透明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叶绿素和净初级生产力则随离岸距离增加快速下降;2)升温、酸化和海平面升高是四个岛屿国家周边海域面临的共同问题;3)汤加火山的爆发对于南太平洋四岛国的沿岸悬浮物质量浓度、海表温度等无明显影响;4)火山爆发前半个月海岛地表温度以及周边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对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灾害预警预报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南太平洋岛国 汤加火山爆发 遥感 Sentinel-2 Landsat-8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海洋站(点)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11
作者 王鹏 王斌 +1 位作者 郭海 张翼飞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针对目前海洋观测网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站(点)缺少评价体系的现状,首次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海洋站(点)观测能力、运行质量等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判断矩阵,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模型。对... 本文针对目前海洋观测网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站(点)缺少评价体系的现状,首次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海洋站(点)观测能力、运行质量等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判断矩阵,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模型。对海洋站(点)的特点和影响其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海洋站(点)的布局、观测环境代表性、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设计了海洋站(点)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权重合理准确,可为海洋站(点)的综合评价和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海洋站(点) 综合评价
下载PDF
ICP-MS/MS直接测定海水中12种痕量金属元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敏强 张君 +3 位作者 任妍冰 郭朝 朱晨华 沙鸥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建立一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直接测定海水中12种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加入法及配置超高基体进样系统实现基体匹配,应用ICP-MS/MS的多种分析模式测定海水中钒(V)、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锌(... 建立一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直接测定海水中12种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加入法及配置超高基体进样系统实现基体匹配,应用ICP-MS/MS的多种分析模式测定海水中钒(V)、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锌(Zn)、砷(As)、钼(Mo)、镉(Cd)、铊(Tl)、铅(Pb)12种痕量元素。用该方法测定海水标准参考物质,结果准确。测定实际海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5.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5%~5.4%。12种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3~0.085μg/L,定量下限为0.012~0.340μg/L。该方法运行成本低,操作便捷,可作为实验室海水元素分析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痕量金属元素 直接测定 多种分析模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下载PDF
南海北部有机碳垂向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估算
13
作者 姜广甲 史华明 +7 位作者 张纯超 庄泽彬 王伟平 冯艳青 王欣睿 邓伟 吕向立 谢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海洋水体中的有机碳包括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边缘海有机碳分布特征、来源等研究较多,而对于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2021年5月在南海北部的有机碳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POC和DOC的... 海洋水体中的有机碳包括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边缘海有机碳分布特征、来源等研究较多,而对于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2021年5月在南海北部的有机碳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POC和DOC的垂向变化特征,估算了该海域不同样点的有机碳储量,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有机碳垂向分布多样,总体来看,表层有机碳含量高于底层。由于水深的变化,近岸有机碳储量低于离岸水域,但其有机碳含量水平较高。同时发现,南海北部海域颗粒有机碳含量(储量)与溶解有机碳含量(储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动力变化机制或源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颗粒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南海
原文传递
应用机载高光谱与机器学习法的绿藻识别算法研究
14
作者 孙琳 毕卫红 +6 位作者 刘桐 武家晴 张保军 付广伟 金娃 王兵 付兴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37-3643,共7页
绿潮是一种海洋大型藻暴发性生长聚集形成的藻华现象,严重影响沿海的生态环境。绿潮覆盖面积的精准监测对绿潮灾害预防、监测和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光谱方法进行遥感监测拥有非接触、成本低和损耗小等优势,其中机载高光谱遥感凭借其... 绿潮是一种海洋大型藻暴发性生长聚集形成的藻华现象,严重影响沿海的生态环境。绿潮覆盖面积的精准监测对绿潮灾害预防、监测和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光谱方法进行遥感监测拥有非接触、成本低和损耗小等优势,其中机载高光谱遥感凭借其光谱和空间分辨率高及成像通道多的优势,在海洋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大疆M300 RTK专业级无人机搭载410 Shark高光谱成像系统对秦皇岛市金梦海湾海域的绿藻暴发区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提取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基于该特征构建了容量为30000的光谱特征数据集,随机的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占比75%,测试集占比25%。通过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和三输入的投票分类器五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高光谱绿潮反演模型。对基于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地面分辨单元(GRC)计算绿潮暴发区的绿潮覆盖面积,并基于数据集内准确率、Kappa系数和预设标准面积误差验证法测试反演模型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在对高光谱数据进行绿藻像元和其他地物像元的二分类和利用所构建的分类器进行大数据预测时,先进行波段选择可节约大量时间;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增强谱间差异后再构建分类器模型,可有效提高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基于随机森林、SVM和KNN的三输入的投票分类器建立的高光谱绿潮反演模型的反演精度最高,数据集准确率达到98.95%,Kappa系数为0.9789,预设标准面积误差验证法得到的分类误差为6.06%。通过对实验区高光谱图像的预测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大数据时仍保持较高准确率,且对混合像元区的水中绿藻像元也能给出定义,证明了该方法在绿潮遥感监测领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绿潮面积监测领域具有普适性,在海洋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 无人机 高光谱 绿潮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石油烃前处理方法优化
15
作者 付丹 严力 +3 位作者 袁广旺 吕赢 孙琦 王荟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3期58-62,共5页
海洋生物体中的石油烃质量分数是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现行分析方法标准为《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 17378.6—2007)荧光分光光度法,该标准方法中前处理操作较为复杂,实际样品分析中存在样品平行性差、加标回... 海洋生物体中的石油烃质量分数是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现行分析方法标准为《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 17378.6—2007)荧光分光光度法,该标准方法中前处理操作较为复杂,实际样品分析中存在样品平行性差、加标回收率范围宽等问题。由于样品均匀性、皂化进程、萃取分离操作手法等因素均会影响样品测定结果的平行性和精密度水平。因此,对比了不同制备方式的样品(干样和匀浆样),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去除了皂化液中的非石油烃大分子干扰;并对比了不同皂化温度和时间,获得了最优的前处理方法,提升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对实际海洋生物体样品的分析表明,优化后的方法检出限为0.9 mg/kg,变异系数为7.02%~14.4%,加标回收率为67.4%~138%,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基本满足海洋生物体中石油烃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体 石油烃 荧光分光光度法 大分子干扰 过滤 离心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的海洋工程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
16
作者 于川洋 王林 +1 位作者 赵素芳 袁仲杰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17-21,52,共6页
悬浮物是诸多海洋工程建设期间主要的污染因子之一,其迁移扩散范围是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COMS GOCI、GF-1 WFV、Landsat 8 OLI 3种卫星影像红光与绿光波段比值的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各拟合模... 悬浮物是诸多海洋工程建设期间主要的污染因子之一,其迁移扩散范围是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COMS GOCI、GF-1 WFV、Landsat 8 OLI 3种卫星影像红光与绿光波段比值的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达到0.8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不高于17.58%,均方根误差(RMSE)均不高于8.15 mg/L;回溯反演了2014年9月8日大连港太平湾港区建设期间邻近海域的悬浮物浓度,发现不同卫星数据源的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施工区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显著,受潮汐、潮流等水动力因素的影响,自8点16分至15点16分高浓度悬浮物水体的面积呈减小趋势,较好反映了海洋工程施工引起悬浮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悬浮物现状或历史观测,可有效弥补船舶现场监测与数模预测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浓度 海洋工程 多源卫星影像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海水总磷高效快速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
17
作者 邝春议 韦明肯 +5 位作者 孙巍 李长秀 陈心如 朱颖 李嘉敬 卢勇杰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海水总磷(TP)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监测指标,传统的海水TP测定方法为国标法——《海洋调查规范海水总磷测定过硫酸钾法》(GB/T 12763.4—2007),目前许多海域水体TP质量浓度均超出国标法的检测范围,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稀释,过程烦琐且... 海水总磷(TP)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监测指标,传统的海水TP测定方法为国标法——《海洋调查规范海水总磷测定过硫酸钾法》(GB/T 12763.4—2007),目前许多海域水体TP质量浓度均超出国标法的检测范围,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稀释,过程烦琐且易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常用的其他方法也存在不适用于TP的快速连续测定且测定成本较高的问题。基于过硫酸根离子氧化磷化合物生成磷酸根离子的原理,探究海水TP测定的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钾质量浓度为40 g/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为54 g/L,钼酸铵质量浓度为37.5 g/L,酒石酸氧锑钾质量浓度为1.75 g/L,消解时间为30 min,为小体系海水TP测定新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通过正交验证及F与t检验,证明所建立的海水TP测定新方法与国标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此外,TP测定新方法的浓度上限为28.8μmol/L,与国标法相比,提高了4.5倍。新方法反应体系小,检测浓度范围广,能够减少检测过程中因梯度稀释步骤带来的误差,方法准确性高,为海水TP的测定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总磷 过硫酸钾消解法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海洋油气开发区在线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18
作者 司念亭 李耀如 +6 位作者 屈植 孙红栋 张蒙蒙 尹维翰 陈生涛 顾艳镇 宋鑫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8期36-39,共4页
本文立足于海洋油气开发区溢油风险预警防控能力提升工作需求,顺应立体化、多元化和实时化海洋科学观测发展趋势,研发了一种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攻克了实时在线观测数据/视频稳定传输技术,以解决当前石油平台溢油监测存在的发现不及... 本文立足于海洋油气开发区溢油风险预警防控能力提升工作需求,顺应立体化、多元化和实时化海洋科学观测发展趋势,研发了一种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攻克了实时在线观测数据/视频稳定传输技术,以解决当前石油平台溢油监测存在的发现不及时、泄漏点难定位、无法科学评估生态损害等问题。成果已应用于海洋油气资源安全生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部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业务化工作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常态化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溢油 在线监测 应急处置
下载PDF
福建近海漂移物漂移轨迹分析及模拟
19
作者 曾银东 郭民权 +2 位作者 方许闻 江毓武 郑祥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443,共9页
浮子漂移实验能够捕捉海域表面海流的特征,为提高海上漂移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的预测精度提供改进依据.通过在福建近海的浮子漂移实验,选取兴化湾、厦门湾与湾外近岸海域浮子的运动轨迹,对研究海域的表面流进行分析,并在业务化三维海洋... 浮子漂移实验能够捕捉海域表面海流的特征,为提高海上漂移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的预测精度提供改进依据.通过在福建近海的浮子漂移实验,选取兴化湾、厦门湾与湾外近岸海域浮子的运动轨迹,对研究海域的表面流进行分析,并在业务化三维海洋动力模型基础上,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建立了福建近海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利用浮子漂移实验对漂移模式在福建近海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湾内浮子运动主要受潮流作用,呈现往复运动的趋势;湾外浮子运动主要由外海环流驱动,有沿等深线迁移趋势,并受到潮过程作用局部形成回流.而本研究构建的福建近海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预测模式的模拟结果与浮子漂移结果基本一致,并且相对于湾内的轨迹预测,湾外的模拟有更高的可信度.同时浮子漂移实验还表明FES潮流模型在台湾海峡有较高的准确度,而湾内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近海 浮子漂移实验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 漂移轨迹预测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运环境石油污染范围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姬洪亮 白璐 +2 位作者 武可新 贺敬怡 王维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了减少海底资源开采活动对海洋的破坏,针对石油泄漏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运环境石油污染范围监测方法。构建油粒子模型,利用拉格朗日跟踪路线,确定油粒子的质点坐标。预设激光雷达遥感点污染源监测因子,选择污... 为了减少海底资源开采活动对海洋的破坏,针对石油泄漏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运环境石油污染范围监测方法。构建油粒子模型,利用拉格朗日跟踪路线,确定油粒子的质点坐标。预设激光雷达遥感点污染源监测因子,选择污染源后面的信号作为研究点,得到最佳的范围监测结果。通过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石油污染范围进行准确的监测。有助于敏锐感知石油污染范围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防止大面积扩散,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水运环境 石油污染范围 污染监测 溢油污染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