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在内分泌干扰风险防晒剂的监管及其使用情况分析
1
作者 塔娜 冯孟鑫 +2 位作者 高家敏 张凤兰 王钢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欧盟对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风险的化妆品原料进行筛查并建立了化妆品原料优先评估清单,该清单包含了4个欧盟化妆品指令准用防晒剂。文章以优先评估清单中的防晒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的监管情况和在我国的使用情况... 欧盟对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风险的化妆品原料进行筛查并建立了化妆品原料优先评估清单,该清单包含了4个欧盟化妆品指令准用防晒剂。文章以优先评估清单中的防晒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的监管情况和在我国的使用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并汇总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的再评估结果。经研究调查发现,优先评估清单中防晒剂在我国的法规限值与美国、日本和韩国规定基本一致,但部分防晒剂限值较欧盟新修订限值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建议监管部门综合评估上述防晒剂的安全风险、实际使用情况和行业发展等因素,通过进一步评估和细化法规限值,以期更好地保障民众用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剂 内分泌干扰物 监管
下载PDF
异橙黄酮的抗衰老及抗氧化功效研究
2
作者 李瑶瑶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313-319,共7页
考察异橙黄酮(Isosinensetin,ISO)经皮给药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抗衰老和抗氧化功效。将小鼠分为6组(n=12):分别为C组、D-gal组、D-gal+L-ISO组、D-gal+M-ISO组、D-gal+H-ISO组和D-gal+H-ISO+ML385组。在小鼠背部连续... 考察异橙黄酮(Isosinensetin,ISO)经皮给药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抗衰老和抗氧化功效。将小鼠分为6组(n=12):分别为C组、D-gal组、D-gal+L-ISO组、D-gal+M-ISO组、D-gal+H-ISO组和D-gal+H-ISO+ML385组。在小鼠背部连续6周皮下注射1 g/(kg·d)的D-gal建立皮肤衰老小鼠模型。D-gal注射当天开始,C组和D-gal组小鼠背部脱毛区域涂抹雪花膏,D-gal+L-ISO组、D-gal+M-ISO组和D-gal+H-ISO组小鼠分别涂抹50,100和200 mg/kg的异橙黄酮乳膏。D-gal+H-ISO+ML385组小鼠涂抹200 mg/kg的异橙黄酮乳膏,并腹腔注射30 mg/(kg·d)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涂抹量为2 mg/cm^(2)。经皮给药6周后,检测小鼠的体重、皮肤含水量、皮肤抗氧化指标、羟脯氨酸(HYP)和透明质酸(HA)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形态。采用RT-qPCR检测皮肤中COL1A1、COL3A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3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肤中Nrf2(细胞核)、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3个剂量的异橙黄酮经皮给药均升高了皮肤衰老小鼠的皮肤含水量,改善了皮肤形态,升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降低了丙二醛(MDA)水平,升高了HYP和HA水平,升高了COL1A1和COL3A1转录水平,降低了MMP-1和MMP-3转录水平,升高了Nrf2(细胞核)和HO-1蛋白水平,降低了Keap1蛋白水平(P<0.05)。ML385减弱了异橙黄酮的抗衰老及抗氧化功效(P<0.05)。总之,异橙黄酮经皮给药通过激活Nrf2通路提高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抗衰老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橙黄酮 经皮给药 抗衰老 抗氧化 化妆品
下载PDF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李宁 李恩念 +3 位作者 陈红波 程芳 邹衡芳 陈鸿鹏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年第1期80-89,共10页
皮肤细胞中黑色素沉着过度会导致皮肤疾病,如炎症后色素沉着、日光性黑子、黄褐斑和雀斑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黑色素沉着过度,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 皮肤细胞中黑色素沉着过度会导致皮肤疾病,如炎症后色素沉着、日光性黑子、黄褐斑和雀斑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黑色素沉着过度,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美白原料,通过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酪氨酸酶,参与调控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还原黑色素或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作用机制达到美白的作用。随着市场对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需求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天然活性成分作为美白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存在着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缺失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现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并分类归纳讨论,旨在为皮肤色素沉着防治的临床策略以及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 酪氨酸酶
下载PDF
《护肤化妆品原料及配方实例》系列讲座——美白添加剂和美白类护肤化妆品(待续)
4
作者 姚琳 余丽丽 刘少静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是指用于减退皮肤表面色素沉着的护肤类化妆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开发安全、温和、有效的美白祛斑物质成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是指用于减退皮肤表面色素沉着的护肤类化妆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开发安全、温和、有效的美白祛斑物质成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的根本。存在于人体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能够合成黑色素,而黑色素是决定人体皮肤颜色的主要生物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生物色素 表皮基底层 黑色素 黑素细胞 皮肤颜色 原料及配方 化妆品
下载PDF
基于轮廓测量的牙膏磨损性测定法的研发概述
5
作者 孙东方 宋硕 +2 位作者 Eva Schneiderman 王莉江 施裔磊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牙膏中的磨料是提供牙膏清洁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恰当的磨料种类选择以及添加量的设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牙齿清洁效果,甚至达到较佳的外源性色斑的去除而美白牙齿。然而,不当的磨料添加会导致过度磨损牙齿,从而引起安全性问题。因此... 牙膏中的磨料是提供牙膏清洁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恰当的磨料种类选择以及添加量的设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牙齿清洁效果,甚至达到较佳的外源性色斑的去除而美白牙齿。然而,不当的磨料添加会导致过度磨损牙齿,从而引起安全性问题。因此,制定方便有效的牙膏磨损性测定法一直是业界的需求。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等限制,国际上惯用的示踪法(RDA)无法在国内实施。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后的基于轮廓仪测量法开发的RDA替代方法Radioactive Dentin Abrasivity–Profilometry Equivalent (简称RDA-PE),并对RDA-PE方法的建立、方法学验证以及与RDA方法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RDA-PE方法用于测定牙膏产品摩擦型性能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膏 磨损性 示踪法 轮廓测量法
下载PDF
应用DPRA替代方法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皮肤致敏性
6
作者 张红菱 程琳 +3 位作者 王海燕 罗飞亚 张会亮 孙磊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应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对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存在的蛇床子素、滨蒿内酯、东莨菪内酯3种未知致敏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模拟的皮肤蛋白共同孵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 应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对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存在的蛇床子素、滨蒿内酯、东莨菪内酯3种未知致敏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模拟的皮肤蛋白共同孵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化合物的多肽消耗率。在标准色谱条件下,蛇床子素和滨蒿内酯与两种多肽的反应体系峰型均正常,东莨菪内酯与赖氨酸反应体系峰型异常,以体积分数0.1%的甲酸水-乙腈流动相体系对标准流动相体系进行优化后检测。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与半胱氨酸反应体系在反应24 h前产生沉淀,致敏性结果为不确定;滨蒿内酯多肽消耗率均值为6.95%,判定致敏性为阳性,反应等级为弱反应;东莨菪内酯的半胱氨酸多肽消耗率为75.82%,优化色谱条件后的赖氨酸多肽消耗率为80.46%,判定致敏性为阳性,反应等级为中度反应。阳性和阴性对照化合物的结果均与小鼠淋巴结试验(LLNA)致敏性结果一致,实验结果可为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致敏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皮肤致敏性 高效液相色谱 香豆素
下载PDF
一款紧致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研究
7
作者 马月滢 刘琦 +3 位作者 加萌 王俊杰 王玮 赵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通过对以棕榈酰五肽-4为主要功能成分化妆品的功效进行评价,研究建立人体紧致功效评价方法体系。筛选31名20~50岁女性受试者,分别在使用产品0周、4周和8周,通过客观测试数据、图像方法及受试者自我评估方法对皮肤各项指标进行评估,采集... 通过对以棕榈酰五肽-4为主要功能成分化妆品的功效进行评价,研究建立人体紧致功效评价方法体系。筛选31名20~50岁女性受试者,分别在使用产品0周、4周和8周,通过客观测试数据、图像方法及受试者自我评估方法对皮肤各项指标进行评估,采集受试者脸颊、眼角部位的皮肤弹性、皮肤真皮密度等参数,以及TPEF图像及SHG图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8周后皮肤弹性、真皮密度(P<0.001)及真-表皮链接指数(DEJI)(P<0.01)有显著变化,与受试者自我评分结果一致,表明方法之间具有相关性。该研究方法可为建立化妆品紧致功效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 紧致度 双光子成像技术 超声 化妆品功效评价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下载PDF
中药复方MHC-20的抗化脓性链球菌功效与作用机制探究
8
作者 胡翠翠 周代红 +2 位作者 陈欣菀 钟佳伶 茆灿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以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MHC-20的抑菌性能及作用机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及常量稀释法测得MHC-20对化脓性链球菌的MIC值为31.25μg/mL或0.31%,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均有较强杀伤... 以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MHC-20的抑菌性能及作用机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及常量稀释法测得MHC-20对化脓性链球菌的MIC值为31.25μg/mL或0.31%,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均有较强杀伤作用。瞬时杀菌活性结果表明:MHC-20在5 min时可以完全杀死化脓性链球菌。定量生物膜与疏水性测定结果表明:MHC-20能够极显著降低化脓性链球菌细胞表面疏水性(P<0.0001)以及极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P<0.01)。细胞膜通透性测定结果表明:MHC-20作用下菌液相对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均上升、蛋白严重泄露,并且呈浓度依赖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MHC-20对菌体形态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最后,构建了小鼠化脓性链球菌皮肤感染模型,结果表明:复方MHC-20可以促进创口恢复,极显著抑制创口的细菌(P<0.01),5%MHC-20与20%MHC-20均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以及创口炎症因子IL-6表达(P<0.001),20%MHC-20极显著降低白细胞的表达(P<0.01),综上所述,MHC-20有望成为广谱抗菌剂以及抗化脓性链球菌皮肤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链球菌 MHC-20 中药材 机制 皮肤感染
下载PDF
化妆品植物原料(Ⅶ)——抗真菌的植物原料的研究与开发
9
作者 柳婧璇 金建明 吴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文章介绍了皮肤真菌及其相关皮肤疾病,总结了植物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机理及其相应作用靶点。植物中具有抗真菌的活性成分主要为酚类、生物碱、黄酮、萜类、甾体和精油等。这些植物抗真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 文章介绍了皮肤真菌及其相关皮肤疾病,总结了植物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机理及其相应作用靶点。植物中具有抗真菌的活性成分主要为酚类、生物碱、黄酮、萜类、甾体和精油等。这些植物抗真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而产生抗真菌功效:破坏细胞壁结构的作用靶点是抑制β-葡聚糖合酶、几丁质合酶和甘露聚糖合酶活性;作用于细胞膜的靶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组分麦角甾醇和鞘脂,通过抑制其相关合成酶麦角甾醇合酶、丝氨酸软脂酰辅酶A转移酶、神经酰胺合酶和肌糖磷脂酰神经酰胺合酶,以及直接靶向结合麦角甾醇和鞘脂来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另外,酚类、生物碱、黄酮、萜类和精油也可以靶向作用于线粒体,通过诱导活性氧积累、抑制ATP合成和质子泵,破坏线粒体呼吸和代谢系统,而产生抗真菌作用。文章通过对植物中的不同抗真菌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阐述,希望能为抗真菌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开发提供借鉴,更好地维持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抗真菌活性 抗真菌作用机理 化妆品
下载PDF
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研究
10
作者 刘伟兰 李丽 +3 位作者 何春年 董银卯 凌霄 郭苗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研究了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通过制备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川赤芍总苷主活性成分含量;建立痤疮丙酸杆菌(Cropionibacterium acnes,C.acne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 研究了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通过制备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川赤芍总苷主活性成分含量;建立痤疮丙酸杆菌(Cropionibacterium acnes,C.acne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法快速检测细胞IL-1β、IL-8的分泌量,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表明: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川赤芍根提取物能显著抑制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IL-8(p<0.01)。从川赤芍根提取物中提取的川赤芍总苷,在相同浓度下对炎症因子IL-1β抑制率提高了20%。川赤芍总苷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0.64%,26.3%,1.17%。其中芍药苷的含量最高,且对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抑制效果显著(p<0.01)。此外,芍药苷还能降低C.acnes刺激引起的活性氧和乳酸脱氢酶。综上所述,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改善C.acnes引起的皮肤炎症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川赤芍总苷 芍药苷 抗炎
下载PDF
不同酚类成分及其组合对P.aeruginosa PAO1的抑制效果研究
11
作者 刁春华 杨秀芳 +4 位作者 涂云飞 宋鹏鹏 左小博 苏小琴 孔俊豪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研究茶叶酚类成分及其复方对P.aeruginosa PAO1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用药量最低的最佳抑菌组方,采用倍比稀释法结合刃天青显色测定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较... 为研究茶叶酚类成分及其复方对P.aeruginosa PAO1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用药量最低的最佳抑菌组方,采用倍比稀释法结合刃天青显色测定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最佳配伍。结果表明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种茶叶活性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抑菌性大小为:EGCG>TF60=ECG>EGC>EC。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EGCG、EGC、ECG、TF60这4种酚类成分以1.0∶4.0∶4.81∶4.0的比例配伍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最佳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酚类成分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酚酸类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原料制备与应用
12
作者 石梦瑶 赵薇 +3 位作者 杨安全 王菁 谢敏 黄超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5-256,276,共13页
酚酸类化合物不仅具有药理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美白、抗糖化、收敛性等护肤功效,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步开展。该文分别介绍了植物提取法和生物合成法制备酚酸类化合物作为化妆品原料,全面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酚酸类化合物不仅具有药理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美白、抗糖化、收敛性等护肤功效,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步开展。该文分别介绍了植物提取法和生物合成法制备酚酸类化合物作为化妆品原料,全面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酚酸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抑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加速分解肌肤中的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等途径起到的美白淡斑、抗衰老、抗炎、屏障修护等多重护肤功效;阐述了目前酚酸类化合物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安全性问题,提出了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低等实际应用问题,采用生物基纳米颗粒负载酚酸类化合物可使部分实际应用问题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类化合物 原料制备 抗氧化性 抗炎 抑菌 化妆品
原文传递
滨海刺芹愈伤组织提取物中4种多酚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抗炎活性研究
13
作者 肖雪 张慧荣 +3 位作者 李硕雯 李孙华 郭苗苗 李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采用热水回流法制备滨海刺芹愈伤组织提取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滨海刺芹愈伤组织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四种多酚含量的方法,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 采用热水回流法制备滨海刺芹愈伤组织提取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滨海刺芹愈伤组织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四种多酚含量的方法,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通过CCK-8法检测筛选样品给药浓度,建立痤疮丙酸杆菌诱导HaCaT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其抗炎功效。结果表明,提取物中隐绿原酸含量最高,为5.23 mg/g;迷迭香酸、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金丝桃苷的含量依次为1.30,0.50,0.08 mg/g。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炎能力,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0.3239,0.2965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HaCaT细胞分泌IL-1β,IL-8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刺芹 高效液相色谱 多酚 抗氧化 抗炎
下载PDF
蓝光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的发生机制研究
14
作者 刘峻辰 孟宪瑶 +3 位作者 凌霄 虞旦 郭苗苗 李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蓝光是一种波长为400~500 nm的可见光,其对人体主要危害有损伤眼周及眼部结构、加速皮肤老化、抑制褪黑素分泌、造成皮肤色素沉着等。当前,关于蓝光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的研究较少,文章首次系统地整理了蓝光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的发生机制,其... 蓝光是一种波长为400~500 nm的可见光,其对人体主要危害有损伤眼周及眼部结构、加速皮肤老化、抑制褪黑素分泌、造成皮肤色素沉着等。当前,关于蓝光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的研究较少,文章首次系统地整理了蓝光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的发生机制,其主要包含蓝光对视蛋白3、α-MSH-MC1R通路、黑皮素受体、细胞因子等产生影响最后导致黑素生成增加,引发皮肤色素沉着。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黑素细胞 视蛋白 黑皮素受体 色素沉着
下载PDF
丹参素对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安娜 方梦婕 +1 位作者 唐超 岳天翔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研究丹参素(DSS)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SP)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机制。建立了UVB诱导的SP小鼠模型,使用3个剂量的DSS(20,40和80 mg/(kg·d))治疗小鼠8周,结束后分别测定了各组小鼠的表皮含水量。通过HE染色评价皮肤组... 研究丹参素(DSS)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SP)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机制。建立了UVB诱导的SP小鼠模型,使用3个剂量的DSS(20,40和80 mg/(kg·d))治疗小鼠8周,结束后分别测定了各组小鼠的表皮含水量。通过HE染色评价皮肤组织形态,Masson三色染色评价胶原蛋白沉积。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皮肤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SOD、CAT、GSH-Px和MDA)和炎症指标(TNF-α和IL-6)水平。通过RT-qPCT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皮肤组织中MMP-1、Collagen I、Nrf2、Keap1、HO-1、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mRNA或蛋白水平。结果显示,DSS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了UVB诱导的SP小鼠表皮含水量,减轻皮肤损伤,促进胶原形成(P<0.05)。DSS抑制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MMP-1的转录和表达,促进了Collagen的转录和表达(P<0.05)。DSS升高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SOD、CAT和GSH-Px的水平,降低了MDA的水平(P<0.05)。DSS降低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和IL-6的水平(P<0.05)。DSS促进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和HO-1的转录和表达,抑制了Keap1的转录和表达(P<0.05)。DSS抑制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p-NF-κB p65的表达(P<0.05)。本研究表明DSS可有效改善UVB诱导的小鼠SP,其机制与Nrf2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紫外线B 皮肤光老化 小鼠 抗氧化
下载PDF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Ⅴ)——Janus乳液
16
作者 韩旭 吴槚佳 +1 位作者 武娜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Janus乳液是内相由两种互不相溶、彼此独立、界面分明的液相组成的单液滴形式的多分散体系,其内相两腔室的物质组成不同,两腔室的性质和形状具有不对称性,是一类特殊类型的各向异性乳液。Janus乳液不但保持了传统乳液的基本性质,其两腔... Janus乳液是内相由两种互不相溶、彼此独立、界面分明的液相组成的单液滴形式的多分散体系,其内相两腔室的物质组成不同,两腔室的性质和形状具有不对称性,是一类特殊类型的各向异性乳液。Janus乳液不但保持了传统乳液的基本性质,其两腔室、多样的界面和灵活的结构、较大的界面面积和独立的空间等独特的结构优势使其对诸多功能性物质的选择性增溶、隔离、保护以及缓释等作用优于传统乳液。Janus乳液具有结构多样、定量可调的特点,可通过改变乳化剂种类、含量及各相的比例等实现对体系内界面的种类、数量和相对面积的调整,进而调控体系性质,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Janus乳液在化妆品、食品、生物医药以及微反应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Janus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总结了影响Janus乳液性质的关键因素,概况了Janus乳液的性能优势。并基于目前对Janus乳液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展望了Janus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并简单介绍了另外一种新型各向异性乳液——Cerberus乳液。同时,指出了Janus乳液在化妆品中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对有必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个人观点,旨在为性能优异的Janus乳液的开发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乳液 拓扑结构 各向异性乳液 化妆品
下载PDF
化妆品晒后修护功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许梦然 赵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人类的日常生活无法避免与紫外线的接触,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问题,如晒黑、晒红、老化等,成为人们常见的困扰,化妆品层面的晒后修护功效也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对“修护”的释义是有助于维护施用部位保持... 人类的日常生活无法避免与紫外线的接触,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问题,如晒黑、晒红、老化等,成为人们常见的困扰,化妆品层面的晒后修护功效也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对“修护”的释义是有助于维护施用部位保持正常状态。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具有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祛痘、滋养和修护功效的化妆品,应当通过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方式进行功效宣称评价。本研究简述了紫外线对皮肤的作用机理及晒后表现;晒后修护产品的作用机制;修护的定义及修护化妆品功效宣称的法规要求;化妆品晒后修护功效的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及辅助评价的体外试验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化妆品晒后修护功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晒后修护 功效评价
下载PDF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Ⅵ)——微乳液
18
作者 周康夫 支奕轩 +1 位作者 王飞飞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微乳液(ME)是水、油、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液粒径小,能自发形成,且具有优异的增溶作用,对增溶的成分能起到良好的保护、缓释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透皮吸收,改... 微乳液(ME)是水、油、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液粒径小,能自发形成,且具有优异的增溶作用,对增溶的成分能起到良好的保护、缓释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透皮吸收,改善其生物利用度。微乳液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活性成分的保存及输送体系,在化妆品、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微乳液及其形成机理;并简述了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影响微乳液形成及性质的关键因素;概括了微乳液的性能优势,并简单介绍了几种特殊微乳液,包括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离子液体微乳液以及低共熔溶剂微乳液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微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最后,对微乳液在化妆品领域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个人观点,希望能为微乳液在化妆品领域发挥其实际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也为性能优异的功效化妆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化妆品 增溶
下载PDF
新型载体化妆品安全防腐体系研究
19
作者 刘沛溢 洪树珠 +3 位作者 谢高峰 古颖霖 王峥 王中元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参照《化妆品防腐挑战试验》T/SHRH 017-2019,研究不同成型基质水凝胶防腐体系的防腐效能,结果显示,0.05%乙基己基甘油具有抑菌增效作用。实验分别采用0.05%乙基己基甘油复配0.5%对羟基苯乙酮和0.5%1,2-己二醇,0.05%乙基己基甘油复配0.2... 参照《化妆品防腐挑战试验》T/SHRH 017-2019,研究不同成型基质水凝胶防腐体系的防腐效能,结果显示,0.05%乙基己基甘油具有抑菌增效作用。实验分别采用0.05%乙基己基甘油复配0.5%对羟基苯乙酮和0.5%1,2-己二醇,0.05%乙基己基甘油复配0.2%对羟基苯乙酮、0.024%辛酰羟肟酸和0.020%甘油辛酸酯,0.05%乙基己基甘油复配0.1075%对羟基苯乙酮、0.0475%辛酰羟肟酸和0.00125%环庚三烯酚酮作为水凝胶防腐体系,实验结果显示:以上3组防腐体系具有良好的防腐效能。替代防腐成分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经化妆品防腐挑战试验证明可达到良好的防腐效能,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化妆品安全、温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新型载体 化妆品安全 防腐体系
下载PDF
化妆品中激素类组分靶向及非靶向分析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宝金 王海燕 路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抑制皮肤炎症,但激素长期暴露于人体皮肤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已经发布了化妆品中63种激素成分的检测方法,但... 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抑制皮肤炎症,但激素长期暴露于人体皮肤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已经发布了化妆品中63种激素成分的检测方法,但实际执法中发现有商家对已有激素结构基础进行修饰,合成新的激素类化合物以逃避监管。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激素类化合物的靶向和非靶向检测手段,旨在为化妆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非法添加物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靶向 非靶向 化妆品 质量 安全 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