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4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靶标技术在新污染物识别中的应用
1
作者 钱慧敏 刘艳娜 +3 位作者 姚林林 曲广波 史建波 江桂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63-376,共14页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来自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化学品不断进入环境,加之各类生物和非生物转化时有发生,导致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及复杂的转化产物.全面认识样品中的污染物是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前提.然而,大量的未知结构、复...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来自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化学品不断进入环境,加之各类生物和非生物转化时有发生,导致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及复杂的转化产物.全面认识样品中的污染物是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前提.然而,大量的未知结构、复杂的环境基质以及低环境赋存浓度都为厘清污染物暴露带来了挑战,亟需发展高灵敏度的未知污染物识别技术.非靶标分析(nontarget analysis,NTA)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手段,可以在化合物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对复杂基质中的有机物进行识别,有助于最大限度揭示环境样品中存在的污染物,为风险评价奠定基础.本文回顾了非靶标技术在新污染物识别中的应用,从样品前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三方面对目前使用的不同方法及策略进行讨论,讨论了各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标分析 高分辨质谱 环境分析 新污染物
原文传递
典型生态功能区臭氧生成敏感性及气象驱动力解析——以千岛湖地区为例
2
作者 余传冠 刘旭 +8 位作者 宋美真 蒋晓婷 刘雨姗 刘雪倩 李达 李欣怡 王子鹏 潘玉青 李鹏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运用O_(3)生成敏感性指示剂方法,即甲醛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和二氧化氮对流层垂直柱浓度的比值(FNR),量化解析了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FNR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杭州市主城区。千岛湖地区氮氧化物(NO_(x))控制区逐年扩张,自2019年开始,由西南向东北逐步蔓延。截至2021年,NO_(x)控制区已基本覆盖整个千岛湖地区。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在夏季基本属于NO_(x)控制区,在其他季节属于NO_(x)控制区或协同控制区。结合气象再分析数据发现,FNR与温度呈强正相关(r=0.8),与相对湿度呈较弱正相关,与风速和云液态水含量呈较弱负相关。当温度大于7.0℃、风速小于6.2 m/s、云液态水含量小于5.5×10^(-5)g/m^(3)、相对湿度大于57.5%时,O_(3)生成趋向于受NO_(x)控制。此外,与杭州市相比,千岛湖地区O_(3)生成对气象参数变化更为敏感。研究成果对我国典型生态功能区O_(3)污染防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地区 TROPOMI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氮氧化物(NO_(x))
下载PDF
滁河南京段环境介质中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的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评价
3
作者 张伟 古文 +3 位作者 范德玲 张冰 王蕾 石利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3-221,共9页
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cVMSs)因进入环境后存在潜在生态风险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样测定滁河南京段地表水、沉积物及周边土壤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3种cVMSs的浓度水平,并对其生态风... 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cVMSs)因进入环境后存在潜在生态风险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样测定滁河南京段地表水、沉积物及周边土壤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3种cVMSs的浓度水平,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中D4、D5、D6的检出率分别为38.1%、95.2%、100%,总含量范围为13.66~77.90 ng·L^(-1),平均值为47.82 ng·L^(-1);沉积物中D4、D5、D6的检出率分别为66.7%、86.7%、100%,总含量范围为0.56~49.74μg·kg^(-1),平均值为13.95μg·kg^(-1);土壤中D4、D5、D6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0%、100%,总含量范围为1.90~7.05μg·kg^(-1),平均值为3.57μg·kg^(-1)。地表水和土壤中D6的检出浓度最高,沉积物中则为D5,对比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相关结果,cVMSs处于中低水平。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滁河南京段水体中cVMSs存在中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硅氧烷 生态风险 浓度水平 滁河南京段
下载PDF
小型住宅厨房恒定自然补风下烹饪全过程室内环境数值模拟
4
作者 刘昱 李冲 +3 位作者 麻宏强 姜益强 董建锴 罗新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39-749,共11页
烹饪产生的热量和颗粒物对厨房和邻室环境存在着负面影响,为了定量研究整个烹饪过程中室内环境的变化,选取小型住宅厨房一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窗口恒定进风量工况下12 min烹饪过程中的室内环境。基于热源和颗粒物散发特性,建立颗... 烹饪产生的热量和颗粒物对厨房和邻室环境存在着负面影响,为了定量研究整个烹饪过程中室内环境的变化,选取小型住宅厨房一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窗口恒定进风量工况下12 min烹饪过程中的室内环境。基于热源和颗粒物散发特性,建立颗粒物散发强度和油温随烹饪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利用Fluent软件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油加热30 s后,热量向周围空间显著扩散;在10 min烹饪过程中,操作人员处空气温度上升约10.0℃;在烹饪进行4 min后,厨房颗粒物质量浓度显著增加,6 min后厨房邻室颗粒物质量浓度急剧增加。模拟结果为住宅厨房排油烟机的风机档位调换提供了合理的参考时间点,利于提升排油烟机的工作效率,优化其高效运行的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住宅厨房 恒定补风 数值模拟 室内环境
原文传递
好氧脱氮菌剂的制备及其强化餐厨废水脱氮研究
5
作者 武俊 文顺冬 +2 位作者 樊哙 杨虎 朱红旭 《云南冶金》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针对餐厨废水高有机物、高氨氮的问题,采用计算机辅助菌种选择技术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得到了好氧脱氮菌株。试验结果:在培养温度为35℃、间歇震荡和培养时间108 h的条件下,好氧脱氮菌株在培养液中的活菌数达到8.83×10^(7) cfu/mL。在... 针对餐厨废水高有机物、高氨氮的问题,采用计算机辅助菌种选择技术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得到了好氧脱氮菌株。试验结果:在培养温度为35℃、间歇震荡和培养时间108 h的条件下,好氧脱氮菌株在培养液中的活菌数达到8.83×10^(7) cfu/mL。在SBR反应器中加入自制的含有菌剂的污泥,反应器出水氨氮去除率达到82.10%~87.92%,与未加菌剂时的氨氮去除率62.37%~68.65%相比脱氮率提升了19.5%,表明本研究的好氧脱氮菌剂对废水脱氮具有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CADE技术 复合菌剂 好氧脱氮 SBR工艺 餐厨废水
下载PDF
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彦敏 高惠敏 +1 位作者 徐春祥 颜春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微塑料是一类全球性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对环境和食物链的影响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微塑料的结构特点使得对其的准确检测变得十分困难,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微塑料环境行为研究的关键。该文从微塑料研究现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 微塑料是一类全球性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对环境和食物链的影响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微塑料的结构特点使得对其的准确检测变得十分困难,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微塑料环境行为研究的关键。该文从微塑料研究现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综述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并展望未来微塑料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环境中微塑料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环境 前处理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污染物生物有效性评估研究进展
7
作者 谷彩文 朱一 +2 位作者 林瀚 张小凯 王震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环境污染是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环境中污染物的检测和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环境污染治理方案至关重要。全细胞生物传感器为环境中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灵活、快速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其在检测多种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环境污染是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环境中污染物的检测和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环境污染治理方案至关重要。全细胞生物传感器为环境中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灵活、快速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其在检测多种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构建因素,如调控基因、报告基因和宿主菌株;同时,试验条件也会对其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并综述利用全细胞生物传感器评估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环境生物技术
下载PDF
合肥市颗粒物和气象条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赵旭辉 张付海 +1 位作者 王含月 朱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利用2019—2021年合肥市气象参数、颗粒物浓度、颗粒物化学组分、颗粒物散射系数、颗粒物粒径谱等的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2021年,合肥市能见度呈逐年上升的总体特征,并且在季节... 利用2019—2021年合肥市气象参数、颗粒物浓度、颗粒物化学组分、颗粒物散射系数、颗粒物粒径谱等的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2021年,合肥市能见度呈逐年上升的总体特征,并且在季节变化上呈现为夏高冬低,在日变化上呈现为午后最高、夜间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比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程度高15.5%~219.2%。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合肥市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温度、风速对能见度的间接影响作用相对较小。能见度与颗粒物特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见度与水溶性离子的相关程度高于与碳质组分的相关程度;当能见度处于较低水平时,能见度与PM_(2.5)主要组分浓度的相关性明显减弱,相对湿度、超细颗粒物占比、水溶性离子含量和碳质组分含量等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逐渐凸显;在较高PM_(2.5)浓度环境条件下,颗粒物散射系数的显著变化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小粒径颗粒物对合肥市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应优先大幅度降低PM1.0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相对湿度 大气颗粒物 消光特性
下载PDF
山区公路施工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
9
作者 郑毅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随着山区公路的快速建设,公路施工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结合山区公路的施工内容和施工过程,详细分析了山区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并就产生的环境问题探讨了山区公路施工期间的环境治理对策。
关键词 山区 公路施工 环境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水环境微塑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章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62-65,共4页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因其体积小且易吸附环境中污染物,可能产生潜在生态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微塑料的特点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微塑料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微塑料监测分析方法,为今后开展水环...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因其体积小且易吸附环境中污染物,可能产生潜在生态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微塑料的特点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微塑料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微塑料监测分析方法,为今后开展水环境微塑料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微塑料 污染物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场地污染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伟 李莹莹 +2 位作者 单广波 王永剑 王刚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170-1175,共6页
依据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包气带挥发性石油烃、石油烃代谢气体产物快速检测的污染识别方法。与目前国家规范规定的“常规布点-钻探取样-实验室检测”流程相比较吻合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依据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包气带挥发性石油烃、石油烃代谢气体产物快速检测的污染识别方法。与目前国家规范规定的“常规布点-钻探取样-实验室检测”流程相比较吻合度高,操作简便、快速。两种方法结合,可大幅提升石化类场地土壤地下水现状调查、污染范围圈定等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污染捕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场地调查 土壤气体 包气带 快速识别
下载PDF
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佩佩 严忠雍 +3 位作者 黄丽英 何鹏飞 方益 张小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4-80,共7页
作为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微纳米塑料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分析检测和环境转化是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微塑料会通过某些吸附机制和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成为化学污染物的载体。文章综述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 作为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微纳米塑料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分析检测和环境转化是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微塑料会通过某些吸附机制和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成为化学污染物的载体。文章综述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作用机制(疏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孔隙填充、范德华力和π-π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微塑料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微塑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有机污染物 吸附 机制
原文传递
承德某钼尾矿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李思敏 赵子兴 +3 位作者 徐利 张炜 何立新 唐锋兵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淋出液pH值均逐渐上升,并稳定在7.2~7.7,钼尾矿具有一定酸性缓冲能力;固液比越大、环境温度越高,尾矿中的重金属越容易释放;Mo、Mn和Cu动态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抛物线方程更适合描述Zn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 重金属 淋溶 影响因素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南亚热带水库消落带土壤主要金属元素流失及其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14
作者 赵孟绪 唐鹊辉 +4 位作者 王灵紫 胡克武 吴杰 曹家瑶 彭亮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5,共8页
比较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探讨水相磷与沉积物固相磷和铁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库富营养化的贡献提供准确预测。结果... 比较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1座大型水库消落带裸露土壤、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磷和主要金属元素(Al、Ca、Fe和Mn)含量,探讨水相磷与沉积物固相磷和铁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库富营养化的贡献提供准确预测。结果显示:由南向北,水库消落带土壤铁含量逐渐下降,土壤钙含量逐渐上升;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比值依次为Mn>P>Fe>Al>Ca,与土壤铁和锰高的流失率相比,铝和钙基本无流失作用,铁和锰从流域土壤向水体和沉积物迁移可能是华南地区水体铁锰超标的重要原因;水库消落带土壤和表层沉积物中总磷与铁含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且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占总磷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土壤(P<0.05),表明磷主要与流域土壤中的铁结合并共同迁移、沉降,最终汇入沉积物中。当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达0.6mg/g时,沉积物总磷含量与铁含量相关,推测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磷的饱和滞留量可能在0.6mg/g左右。当Fe:P>70时,水体磷浓度基本低于20μg/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铁能吸附水体磷并抑制磷释放,此时沉积物是磷的“汇”。当Fe:P<70,总磷含量与铁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水体磷浓度与沉积物铁磷比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这些水库沉积物中铁对磷的吸附可能已开始饱和。沉积物铁磷质量比为70可能是南亚热带水库沉积物开始由磷汇向磷源转化的关键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南亚热带水库
下载PDF
“五双”制度下高校生命科学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践——以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为例
15
作者 薛璐 王富刚 +3 位作者 刘娟 张瑞益 崔长珍 景瑞 《环境与发展》 2023年第2期94-98,108,共6页
高校生命科学类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本文以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明确实验室特点以及危险化学品种类,发现在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分散、分类不明确以及... 高校生命科学类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本文以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明确实验室特点以及危险化学品种类,发现在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分散、分类不明确以及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危险化学品管理过程中,通过明确分类统一管理、完善流程管理明确安全责任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最终落实“五双”制度,达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目的。该研究为高校生命科学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实验室安全 信息化管理 “五双”制度 生命科学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四溴双酚A的检测进展
16
作者 张钱丽 朱春茂 +2 位作者 薛丹 吴奇 魏杰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全球产量最高的溴化阻燃剂之一,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和水中。人体接触过量TBBPA会引起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紊乱,因此,高效灵敏地检测环境中TBBPA十分重要。该文综述了2012—2021年环境样品中...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全球产量最高的溴化阻燃剂之一,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和水中。人体接触过量TBBPA会引起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紊乱,因此,高效灵敏地检测环境中TBBPA十分重要。该文综述了2012—2021年环境样品中TBBPA的检测方法,重点关注新型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等在TBBPA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色谱法、光谱法及电化学方法检测环境样品中TBBPA的优势、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TBBPA)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分子印迹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淡水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现状、检测方法及毒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庆 牛清雨 +5 位作者 李鹏浩 李哲 王琼 郭林 万俊锋 郭笑盈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1-556,共6页
通过调研,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淡水体系中微塑料丰度以及国际上微塑料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微塑料的分析和鉴定方法仍然有较多局限性,完善技术方法对研究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的聚集和迁移过程有重要意义。建立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体系的... 通过调研,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淡水体系中微塑料丰度以及国际上微塑料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微塑料的分析和鉴定方法仍然有较多局限性,完善技术方法对研究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的聚集和迁移过程有重要意义。建立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体系的生态毒理学评估方法和丰富基础数据库将是未来该领域的热点。学者专家应结合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分析鉴定难点,完善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废物管理,加强环境中微塑料浓度的检测,探究微塑料污染物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和食物网中的转移,不断完善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生态毒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微塑料 丰度 采集与检测 毒性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艳 焦燕 +4 位作者 杨文柱 闫颖超 邬宏 灵灵 史月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51-6560,共10页
为了解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现状,引入降雨影响因子(α)和地形影响因子(β)对传统的输出系数模型(ECM)进行改进,量化该地区的农田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结合污染物入河系数(γ),对农田非点源氮磷入河(乌梁素海)量进行估算,并识... 为了解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非点源污染现状,引入降雨影响因子(α)和地形影响因子(β)对传统的输出系数模型(ECM)进行改进,量化该地区的农田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结合污染物入河系数(γ),对农田非点源氮磷入河(乌梁素海)量进行估算,并识别污染物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河套灌区2021年农田非点源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为3520.998和407.125t,分别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负荷总量的79.674%和89.201%;农田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空间分布一致,表现为靠近水体、排干的乡镇贡献量最高,依次为新华镇、新安镇和塔尔湖镇,TN、TP污染负荷分别为316.658, 236.725, 199.344t/a和36.615,27.371,23.050t/a;农田非点源TN、TP入河量为387.310t/a和16.285t/a,其中新华镇、新安镇、塔尔湖镇、隆兴昌镇、团结镇和蛮会镇是河套灌区的农田非点源污染重点防治乡镇;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的合理性,相对误差分别为-4.743%和19.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农田非点源污染 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 TN TP
下载PDF
基于复合LSTM模型的PM_(2.5)浓度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阔 焦瑞莉 +2 位作者 薄宇 刘帅强 王立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在对淄博市1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复合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改进的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ICEEMD)-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通过分析淄博市2019年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选用LSTM... 在对淄博市1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复合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改进的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ICEEMD)-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通过分析淄博市2019年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选用LSTM模型预测PM_(2.5)浓度。由于传统单一模块机器学习模型具有训练时间较长和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复合LSTM模型。该模型由3部分组成:GRA,用于PM_(2.5)浓度影响因素变量筛选;ICEEMD,用于PM_(2.5)分解、分量筛选和原始大气污染物及气象数据处理;LSTM,用于PM_(2.5)浓度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淄博市中部丘陵地带PM_(2.5)浓度高于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东部高于西部;淄博市逐月PM_(2.5)浓度呈“U”形分布,1月最高,8月最低;淄博市PM_(2.5)浓度受PM_(10)和CO影响较大,受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小。对比单一LSTM模型和GRA-LSTM模型,GRA-ICEEMD-LSTM模型能有效提升运算效率,减少训练时长,提升预测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浓度 灰色关联度分析(GRA) 改进的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ICEEMD)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建辉 孙钰 +2 位作者 郭昭鹏 何焱 范谋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9,49,共8页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 影响因素 异质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河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