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监测SAA给予抗生素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学荣 张秀琴 +2 位作者 张欢 刘婷 高翠琴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给予抗生素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给予抗生素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抗生素治疗;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电子支气管镜及抗生素治疗;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电子支气管镜及根据SAA监测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观察统计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PCT水平,胶体金免疫层分析法测定SAA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患儿PaO_(2)/FiO_(2)、SaO_(2)、PaO_(2)、FVC、PEF、FEV_(1)水平升高,且观察2组PaO_(2)/FiO_(2)、SaO_(2)、PaO_(2)、FVC、PEF、FEV_(1)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1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随着时间推移观察1组、观察2组SAA水平降低,且观察2组SAA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CRP、IL-6、PCT水平降低,且观察2组CRP、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肺部湿啰音、咳喘、住院时间缩短,且观察2组肺部湿啰音消失、咳嗽、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观察1组(85.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1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0.00%)高于对照组(10.00%)、观察2组(2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SAA给予抗生素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重症肺炎具有抗炎功效,改善血气状态,缩短治疗疗程及住院时间,动态监测SAA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使患儿临床症状及指征显著缓解,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SAA 电子支气管镜 普米克令舒 重症肺炎 降钙素
原文传递
发热门诊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碧莹 路明 +3 位作者 陈静 苏元波 李美娇 沈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介绍发热门诊临床医生对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并于入院后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确诊的13例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介绍发热门诊临床医生对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并于入院后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确诊的13例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禽类接触史、发热及伴随症状、血常规和胸部CT影像。结果13例(100%)患者均有明确的鹦鹉或鸽子接触史。患者除了发热症状之外,6例(46.2%)伴干咳,8例(61.5%)伴明显头痛,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数时间为3 d。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6.92×10^(9)/L(5.04×10^(9)/L~8.4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76.4%(71.2%~84.8%)。胸部CT显示肺炎均位于一侧肺,绝大多数(12例,92.3%)只累及一个肺叶,以肺下叶更常见(10例,76.9%),肺外带比内带分布更为多见(76.9%比23.1%)。肺部实变最多见(7例,53.8%),其次为结节(4例,30.8%)和肿块(2例,15.4%),常同时伴周围磨玻璃影(11例,84.6%)和内部支气管充气征(11例,84.6%)。而支气管壁增厚(1例,7.7%)、小叶中心结节(1例,7.7%)和胸腔积液(1例,7.7%)为少见影像。结论发热门诊临床医生接诊患者符合发热伴干咳或明显的头痛、外周血象正常、胸部CT表现为单侧肺下叶外周实变等临床特征者,应询问鹦鹉或鸽子接触史,考虑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VWF基因突变导致混合痔术后大出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英杰 王阳 +2 位作者 王丽红 毕文静 刘卫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498,共3页
本文报告以混合痔术后反复大出血,常规凝血检查无异常,最终依据出凝血基因检测以及家系调查得以确诊为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血管性血友病的深层认知,开拓诊疗思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混合痔 术后出血 基因检测 VWF 血友病
原文传递
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合并Sertoli细胞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蔡芸莹 齐书武 +2 位作者 李利 虞艳芳 苏恒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66,共3页
患者,女性,15岁。因“15岁月经未来潮”就诊,患者系孕2产2,足月剖腹产,出生时无产伤,窒息史,出生体重正常。出生时外生殖器为女型,2年前自觉乳房发育,至今无月经来潮。既往2岁时曾行右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父母非近亲结婚,父母及姐姐体健... 患者,女性,15岁。因“15岁月经未来潮”就诊,患者系孕2产2,足月剖腹产,出生时无产伤,窒息史,出生体重正常。出生时外生殖器为女型,2年前自觉乳房发育,至今无月经来潮。既往2岁时曾行右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父母非近亲结婚,父母及姐姐体健。体格检查:身高157 cm,血压92/60 mmHg,无喉结、阴腋毛,双侧乳房发育(Tanner 4期),外生殖器男性化评分(EMS评分)1.5分,阴道及尿道分别开口,位置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近亲结婚 位置正常 双侧乳房 月经来潮 腹股沟疝修补术 窒息史 乳房发育 SERTOLI细胞
原文传递
基底鳞状细胞癌一例的皮肤镜表现及文献综述
5
作者 王媛 李薇薇 +2 位作者 吴雯婷 陈海龙 张春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36,共3页
患者女,65岁,因右鼻部肿物2年余,反复破溃出血就诊。患者2年前发现右鼻部出现红斑,常破溃出血,后皮损逐渐增大、隆起,遂就诊。既往史:右肾盂癌、膀胱癌术后5年。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及恶性肿瘤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 患者女,65岁,因右鼻部肿物2年余,反复破溃出血就诊。患者2年前发现右鼻部出现红斑,常破溃出血,后皮损逐渐增大、隆起,遂就诊。既往史:右肾盂癌、膀胱癌术后5年。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及恶性肿瘤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查体:右侧鼻旁直径1 cm左右暗红色结节,部分伴有黑色色素,中央角化增生,边缘略光滑隆起,边界较清(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癌 皮肤镜 角化 膀胱癌术后 浅表淋巴结 基底鳞状细胞癌 体格检查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水解南珠液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节细胞自噬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岑妍慧 高月 +7 位作者 林江 刘鹏 贾微 杨瑞 黄威 刘鑫 黄泽萍 宁志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为研究对象,采用H_(2)O_(2)诱导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水解南珠液调节细胞自噬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法建立人微血管内... 目的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为研究对象,采用H_(2)O_(2)诱导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水解南珠液调节细胞自噬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法建立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自噬情况和Wnt/β-catenin通路变化情况。水解南珠液作用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3a和β-catenin基因的mRNA水平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Wnt3a、β-catenin和LC3-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改变。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NO分泌量。最后采用TUNEL法检测水解南珠液对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使用200μmol/L浓度的H_(2)O_(2)作用HMEC-16 h,成功建立了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损伤组细胞LC3-Ⅱ/LC3-Ⅰ表达上扬,但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却下降(均P<0.05)。经透射电镜观察,氧化应激损伤组细胞内还可见较多明显的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水解南珠液处理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含量越来越少且Wnt3a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越来越高(均P<0.05)。且在Wnt3a和β-catenin呈时序性表达上扬的同时,LC3-Ⅱ蛋白表达则呈相对应的时序性减少。经水解南珠液处理后,细胞SOD活性与氧化应激损伤组相比,呈显著增加趋势。水解南珠液组细胞NO分泌量为(121.78±0.17)μmol/L,明显高于氧化应激损伤组的(70.43±0.74)μmol/L(P<0.05)。氧化应激损伤组的TUNEL阳性细胞为20.3±2.8,水解南珠液作用组则减少为10.4±2.3(P<0.05)。结论水解南珠液能促进氧化损伤HMEC-1细胞的SOD活性、NO分泌和减少氧化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程度,这些作用与水解南珠液能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南珠液 WNT/Β-CATENIN 细胞自噬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24小时尿蛋白、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
7
作者 曾书燚 梁祥文 +3 位作者 林智海 黎艺毅 凌政 王正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分析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压变异性(BPV)与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EH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降压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检测患者24 h-U... 目的分析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压变异性(BPV)与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EH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降压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检测患者24 h-UTP,检测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系数[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治疗1个月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并分组,分析治疗前24 h尿蛋白、血压变异系数与EHT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EHT患者治疗前24 h-UTP为44.01(42.41,45.50)mg/24 h,SCV为11.53(10.87,12.22),DCV为7.75(7.38,8.10);治疗1个月PSQI评分为6.50(3.00,7.0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 h-UTP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763,P<0.05);SCV、DCV分别与PSQ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15、0.759,P<0.05);经1个月治疗,200例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有49例,发生率为24.50%;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SCV(OR=1.580,P=0.021)、DCV(OR=1.592,P<0.001)、24 h-UTP(OR=1.403,P<0.001)高可能是EHT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SCV、DCV、24 h-UTP分别预测EHT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风险的AUC分别为0.822(95%CI:0.757~0.888)、0.856(95%CI:0.783~0.928)、0.863(95%CI:0.787~0.938),预测价值均较理想。结论24 h-UTP、BPV与EHT患者睡眠质量有关,可能是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因子,对预测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风险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4 h尿蛋白定量 血压变异性 睡眠障碍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一例特别的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8
作者 李忠清 黄春妮 +3 位作者 罗琳 姚奕斌 许玉玲 罗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33,共2页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B-CLP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中心曾接诊1例B-CLPD的患者,因肿瘤细胞存在毛刺,BRAF V600E突变阳性,未能除外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B-CLP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中心曾接诊1例B-CLPD的患者,因肿瘤细胞存在毛刺,BRAF V600E突变阳性,未能除外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后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确诊为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NMZL)。该患者“艰难的”确诊过程,对这类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白血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边缘区淋巴瘤 反复推敲 BRAF 淋巴结
原文传递
Lnczc3h7a靶向CTHRC6对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9
作者 任鹏涛 郝英豪 +3 位作者 阮红训 秦晓宁 张苑 李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研究Lnczc3h7a靶向CTHRC6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以及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0、HCT-116、Lovo、COLO320DM和DLD-1)及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研究Lnczc3h7a靶向CTHRC6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以及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0、HCT-116、Lovo、COLO320DM和DLD-1)及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zc3h7a在结直肠癌细胞株及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根据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转染方式分为Lnczc3h7a mimics组、Lnczc3h7a inhibitor组和使用空白blank plasmid进行转染的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CRISP-Cas9技术敲除Lnczc3h7a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nczc3h7a对CTHRC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T-29、SW-60、HCT-116、Lovo、COLO320DM和DLD-1中的Lnczc3h7a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02、0.67±0.03、0.59±0.04、0.68±0.03、0.72±0.04、0.62±0.05,均显著低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的FHC(1.00±0.00),转染后,Lnczc3h7a mimics组中的Lnczc3h7a表达水平为(1.36±0.05)明显高于Lnczc3h7a inhibitor组(0.57±0.04)和空白对照组(1.0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1~3d后,3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不显著;转染第4、5d,Lnczc3h7a inhibitor组(0.84±0.06、1.08±0.06)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73±0.06、0.96±0.06)和Lnczc3h7a mimics组(0.67±0.05、0.91±0.04),同时,空白对照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高于Lnczc3h7a mimics组(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培养24 h、48 h时,Lnczc3h7a inhibitor组(447.96±46.19、467.23±45.36)的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416.57±59.48、425.17±58.34)和Lnczc3h7a mimics组(416.57±59.48、425.17±58.34),同时,对照组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高于Lnczc3h7a mimics组(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敲除的基因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上,Lnczc3h7a的表达已大幅度下降(P<0.01),同时Westerm botting结果显示已经完全没有Lnczc3h7a蛋白的表达。Westerm botting结果显示,Lnczc3h7a inhibitor组CTHRC6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THRC6在Lnczc3h7a mimics组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Lnczc3h7a敲除组的CTHRC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几组(P<0.05)。结论Lnczc3h7a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降低,同时Lnczc3h7a的过度表达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增殖和迁移,并且Lnczc3h7a可能通过对CTHRC6蛋白的靶向抑制,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zc3h7a CTHRC6 结直肠癌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S100β、缺血修饰白蛋白、热休克蛋白70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孔祥增 李艳敏 +3 位作者 孟莉 刘娜 邱会卿 王晓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清S100β、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69例,年龄55~80岁...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清S100β、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69例,年龄55~80岁,平均(67.5±9.4)岁。依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组和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根据影像学改变分为3个亚组:脑白质病变组(WML组)、腔隙性梗死组(LI组)和WML+LI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S100β、IMA、HSP70水平,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状况。将结果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多因素条件对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表达高于对照组,IMA、HSP70水平、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I组相比,WML组、WML+LI组患者S100β水平升高,IMA、HSP70水平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WML组相比,WML+LI患者S100β水平升高、MA、HSP70水平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100β与IMA、HSP70、MoCA呈负相关(r=-0.560、-0.579、-0.635,均P<0.001);IMA与HSP70、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04、0.645、0.584,均P<0.001);HSP70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100β[OR(95%CI)=0.713(0.704~0.831)]、IMA[OR(95%CI)=0.744(0.726~0.864)]、HSP70[OR(95%CI)=0.335(0.787~0.768)]为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随着患者病情加重,S100β水平逐渐升高、IMA、HSP70水平逐渐降低,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认知功能 缺血修饰白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致腹壁巨大缺损的一期修补经验(附13例报告)
11
作者 王延召 牛鹏飞 +8 位作者 丁长民 高庆坤 高兆亚 安柯 翟志超 曾庆敏 黄文生 雷福明 顾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致腹壁巨大缺损一期修补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腹壁受侵犯的原发或复发结直肠癌病例,总结分析其手术修补方式、手术时间、...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致腹壁巨大缺损一期修补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腹壁受侵犯的原发或复发结直肠癌病例,总结分析其手术修补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区并发症及随访信息。结果腹壁肿瘤的最大直径约为15 cm,切除后的腹壁缺损平均约为15×15 cm2。腹壁组织的缺损修复,采用大腿外侧带蒂肌皮瓣2例,阔筋膜张肌筋膜皮瓣6例,腹壁筋膜皮瓣5例。有8例病例,应用了生物补片修补筋膜及腹膜缺损;2例病例因存在肿瘤部位的感染,采用了一期病灶切除并安装负压引流装置(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二期给予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时间180~700 min不等,平均为275±36.6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47.6±22.44 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病人出现皮瓣下脂肪液化;1例病人出现转移皮瓣坏死及感染。手术后留院时间10~34(19.23±5.89)d。术后2例存活不足1年,2例已经存活超过5年。结论对于腹壁巨大转移或受累的原发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病例,多学科讨论后认为从技术和及肿瘤学层面可以从手术获益的病例,是否选择手术治疗需要谨慎的从肿瘤学、人文关怀、社会经济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壁缺损 整形修复 皮瓣移植
原文传递
风湿病合并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12
作者 许瑛杰 朱佳 +5 位作者 康闽 侯俊 苏改秀 李胜男 张丹 赖建铭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8-654,共7页
目的总结风湿病(CRDs)合并消化道(DT)穿孔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合并DT穿孔的CRD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治及转归。结果男女比例... 目的总结风湿病(CRDs)合并消化道(DT)穿孔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合并DT穿孔的CRD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治及转归。结果男女比例为1∶1,其中幼年皮肌炎(JDM)7例,儿童白塞综合征(BS)2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1例,分别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3%(7/302)、1.2%(2/165)和0.4%(1/286)。起病年龄8个月至9.5岁,平均(5.2±2.7)岁。7例JDM患儿抗核基质蛋白2抗体(NXP2)均强阳性。6例JDM患儿儿童肌炎评定量表评分(CMAS)<5分。7例JDM和1例BS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原发病持续不缓解;1例BS和1例SJIA患儿尚未接受正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位DT穿孔时间为原发病确诊后的9个月(1~34个月)。临床表现均有不能缓解的腹痛,部分患儿伴发热。10例均存在腹膜炎,6例诊断为脓毒症,其中4例出现脓毒症休克,4例存在肺部感染,2例造瘘口感染,3例明确腹膜后脓肿或盆腔脓肿。穿孔后9例均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8例接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4例(例2、6、8、9)同时联合2种或3种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7例行DT穿孔修补或造瘘术。1例(例3)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随访时间为6~48个月,4例存活,6例死亡。结论CRDs治疗效果不佳,若出现持续腹痛,应该警惕DT穿孔,特别是NXP2阳性的JDM。该病死亡率高,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同时控制感染、外科对症、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白塞综合征 幼年型皮肌炎 消化道穿孔
原文传递
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13
作者 岳瑞雪 孔令欣 +12 位作者 郝鑫 杨进强 韩猛 崔国忠 王建军 张志生 孔凡庭 张维 何文博 李现桥 周新平 徐东宏 胡崇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预测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HP)为基础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为合理选择抗HER2靶向治疗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等河北省共11家三级甲等医院...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预测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HP)为基础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为合理选择抗HER2靶向治疗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等河北省共11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曲妥珠单抗及帕妥珠单抗配伍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后续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pCR)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80例患者,其中HER2 IHC3+组157例(87.2%),HER2 IHC2+/FISH+组23例(12.8%)。HER2 IHC3+组tpCR率显著高于HER2 IHC2+/FISH+组(65.0%vs 17.4%,P<0.001)。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状态相关,HER2 IHC 2+/FISH+组HR阳性率显著高于HER2 IHC 3+组(87%vs 49.7%,P=0.001),与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肿瘤临床分期、Ki-67增殖指数等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对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配伍化疗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ER2 IHC2+/FISH+患者疗效欠佳,有必要探索适合此类患者的抗HER2靶向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磁共振3D-T_(2)WI-FFE序列结合曲面重组观察直肠癌放疗对骶神经形态的影响
14
作者 吕喆 高庆坤 +4 位作者 常天静 董含微 王晓鹏 那曼丽 张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3D-T_(2)WI-FFE(three-dimensional T_(2)-weighted fast field echo)序列结合曲面重组观察直肠癌放疗对骶神经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顺序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 目的探讨磁共振3D-T_(2)WI-FFE(three-dimensional T_(2)-weighted fast field echo)序列结合曲面重组观察直肠癌放疗对骶神经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顺序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9人,平均放疗次数(23.26±4.27)次,放射剂量16~54 Gy。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6人。均使用飞利浦Ingenia 1.5TX磁共振机行盆腔扫描,包括T_(1)WI轴位、T_(2)W-3D-FFE序列冠状位扫描。将2组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中应用曲面重建技术(CPR)对骶神经神经重建,并根据骶神经成像质量进行评级计分。对2组骶神经评级计分、骶神经信号强度、梨状肌信号强度及两者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D-T_(2)-FFE序列原始数据经过曲面重组后,骶神经呈高信号的条索结构,周围肌肉骨骼呈低信号,骶神经与周围组织对比清晰。2组间骶1神经、骶2神经及骶3神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2组间神经信号强度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978,P=0.051),2组间梨状肌信号强度有统计学差异(χ^(2)=6.77,P<0.05),2组间骶神经与邻近梨状肌的对比噪声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78,P<0.05)。结论磁共振3D-T_(2)-FFE序列结合曲面重组技术,可直观、准确的显示出骶神经,并可显示放射治疗后骶神经形态的改变,为临床进一步制定手术方案或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 直肠癌 放射治疗 磁共振神经成像 曲面重组
原文传递
敲低IMPDH1对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飞飞 王光林 +6 位作者 孟泽松 李保坤 曹龙飞 张娟 周超熙 丁源一 王贵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4-890,共7页
目的探讨敲低IMPDH1后对人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法验证人体正常结肠粘膜细胞FHC及结肠癌细胞SW480、HT29中IMPDH1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敲低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 目的探讨敲低IMPDH1后对人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法验证人体正常结肠粘膜细胞FHC及结肠癌细胞SW480、HT29中IMPDH1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敲低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果;通过MTT、Transwell及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IMPDH1基因表达后,对SW480、HT29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IMPDH1在FHC、SW480及HT29细胞中均有表达,且IMPDH1在SW480、HT29细胞中的表达高于FHC细胞;siRNA转染SW480、HT29细胞后,IMPDH1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TT的实验结果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P<0.05);Transwell的实验结果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P<0.05);划痕愈合实验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P<0.05)。结论IMPDH1在SW480、HT2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FH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敲低IMPDH1表达后,在体表抑制SW480、HT29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肌苷一磷酸脱氢酶1 基因表达 生物功能
原文传递
股骨前皮质切割在前、后参考系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发生的对比研究及锯片摆动偏差分析
16
作者 刘新光 杨滨 +2 位作者 刘晨 王晓华 张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7-512,共6页
目的对比前、后参考系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股骨前皮质切割的发生情况,并通过计算截骨时因锯片在截骨导向器导槽内上下摆动产生的截骨偏差以探寻前皮质切割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因原发... 目的对比前、后参考系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股骨前皮质切割的发生情况,并通过计算截骨时因锯片在截骨导向器导槽内上下摆动产生的截骨偏差以探寻前皮质切割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因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TKA的连续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股骨假体的测量方式,将患者分为前参考组和后参考组,对比2组术后膝关节侧位X线的前皮质切割发生情况。测量截骨导向器的导槽深度和高度、摆锯锯片厚度和切入骨内长度,计算锯片的最大摆动幅度和前皮质最大切割深度。结果患者共纳入膝195例、239例,前参考组膝107例,后参考组膝132例。前、后参考组的前皮质切割发生率分别为26.2%、18.9%;Tayside分级Ⅲ级及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4.7%、6.1%。2组间前皮质切割发生率(χ^(2)=1.789,P=0.181)、Ⅲ级及Ⅳ级前皮质切割发生率(χ^(2)=0.221,P=0.6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锯片切入骨内长度为5 cm时,前参考组的锯片最大摆动幅度为2.98 mm,前皮质最大切割深度为0.75 mm;后参考组的锯片最大摆动幅度为3.15 mm,前皮质最大切割深度为0.80 mm。结论在避免前皮质切割方面,前参考系统并未比后参考系统更具有优势,原因在于后参考系统股骨假体的特殊设计。包括锯片在导槽内上下摆动在内的多种因素所引起的截骨偏差在前皮质切割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皮质切割 前参考系统 后参考系统 全膝关节置换术 截骨偏差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张赟辉 罗军 +2 位作者 刘栗丽 汪宏 耿克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黄山市人民医院的112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方式的不同分为PD组和HD组。PD组采用PD治疗,HD...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黄山市人民医院的112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方式的不同分为PD组和HD组。PD组采用PD治疗,HD组采用HD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PD组、HD组BUN、Scr水平均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PD组治疗后PCT、hs-CRP、WBC、中性粒细胞数量比HD组低(P<0.05);PD组治疗后Alb、Hb、TP、CD4+、CD3+、CD4+/CD8+比HD组高,CD8+比HD组低(P<0.05);P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4%,与HD组1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相较于HD在降低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上具有一定优势,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老年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P16、Ki67表达及病毒载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病变转归的影响
18
作者 李秘 邱华娟 +1 位作者 纪燕琴 周明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多肿瘤抑制基因P16、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HR-HPV病毒载量对CIN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CINⅡ...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多肿瘤抑制基因P16、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HR-HPV病毒载量对CIN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CINⅡ合并HR-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51例CINⅡ未合并HR-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根据患者随访1年时CINⅡ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病变消退组、病变持续组、病变进展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检测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宫颈病变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P16、Ki67的表达及HR-HPV病毒载量对CINⅡ病变转归的影响。结果103例CINⅡ合并HP-HPV感染患者随访1年,病变消退66例,病变持续21例,病变进展16例;观察组患者P16、Ki67阳性表达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进展组P16、Ki67阳性表达程度最高,其次为病变持续组,病变消退组最低;病变进展组HR-HPV载量最高,其次为病变持续组,病变消退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16、Ki67表达及HR-HPV载量升高,宫颈病变持续、加重的可能性分别为6.987倍、4.928倍、1.009倍(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风险阈值0~1.0范围内P16、Ki67表达及HR-HPV载量联合预测CINⅡ患者宫颈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的净收益率均始终>0,有临床意义。结论育龄期女性CINⅡ合并HR-HPV感染患者P16、Ki67呈异常表达,且二者与HR-HPV载量均可能影响患者宫颈病变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P16 KI67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亚低温技术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李变 王莉娜 +8 位作者 桑田 李珊 杜雪燕 李春华 张兴云 管巧 王颖 冯琪 蒙景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特点、亚低温治疗过程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并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亚... 目的探讨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特点、亚低温治疗过程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并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胎龄36+6~40+6周,出生体重2520~4010 g。4例患儿于生后6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1例患儿于生后7 h进行亚低温治疗,5例患儿均采用头部+全身亚低温治疗模式,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为69.7~72.0 h。亚低温治疗期间给予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1例患儿亚低温治疗期间观察到11次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兴奋状态、肌张力增高,脑电图监测到数十次的电发作,1例患儿监测到电发作,均给予镇静药止惊处理。其余3例患儿未监测到临床发作和电发作。4例亚低温治疗后病情稳定,住院11~22 d出院,出院后随访结局良好。结论亚低温治疗技术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首选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脑电图监测,识别发作等,加强心动过缓、低血压、低血糖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脑电图
原文传递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远端切缘不足导致保肛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补救策略
20
作者 王光林 于淼 +7 位作者 孟泽松 胡旭华 王飞飞 李保坤 曹龙飞 冯鋆 张娟 王贵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因远端切缘不足导致保肛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补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为T_(1)-4aN_(0)-2M_(0),且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因远端切缘不足导致保肛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补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为T_(1)-4aN_(0)-2M_(0),且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203人。其中165人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Dixon组),38人因远端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1 cm导致保肛失败,再次行补救性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salvage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sISR),保留患者肛门功能(sISR组)。应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性别,BMI,肿瘤距肛门距离,肿瘤大小,肿瘤中心位置,直肠系膜脂肪面积(mesorectal fat area,MFA)及坐骨结节间距离(intertubercle distance,IT)与DRM<1 cm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导致DRM<1 cm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Wexner评分比较2组患者还纳后的肛门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2年的疾病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患者BMI,MFA,IT,肿瘤距肛缘距离及肿瘤中心位置可能是导致DRM<1 cm的危险因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纳术后应用Wexner评分评估2组患者肛门功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2年疾病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的BMI,IT,MFA,肿瘤距肛缘距离及肿瘤中心位置可能使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的DRM<1 cm,而导致保肛失败。sISR可在再次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未增加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术后2年的疾病复发率与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