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0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度特邀审稿人名单
1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6,共1页
本刊除编委会委员担任审稿任务外,在2023年还特别邀请以下专家(以姓氏音序排列)审稿,对他们对本刊的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劳动,特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 审稿人 编委会委员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
2
作者 谭娟 刘媛媛 +2 位作者 朱永芳 李红 宋应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及罹患骨质疏松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内分泌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T2DM患者364例。根...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及罹患骨质疏松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内分泌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T2DM患者364例。根据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的股骨颈骨密度三分位数水平分为低值组、中值组及高值组。比较3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红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及罹患骨质疏松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eGF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血尿酸(uric acid,UA)进行交互作用和分层分析。结果调整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后,血红蛋白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罹患骨质疏松风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调整年龄、BMI、糖尿病病程、eGFR后,与血红蛋白<130 g/L组相比,血红蛋白≥130 g/L组50岁及以上男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β=0.057,95%CI 0.014~0.100,P=0.011),而与髋部骨密度、腰椎L1-L4骨密度及罹患骨质疏松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最后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BMI、糖尿病病程、eGFR、HbA1C、TC、TG、HDL-C、LDL-C、UA亚组中,交互作用未发现分层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50岁及以上男性T2DM患者,高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股骨颈骨密度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贫血 糖尿病 2型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143例高钙危象的临床诊疗
3
作者 刘洋 王先令 +7 位作者 郭清华 杜锦 裴育 巴建明 谷伟军 窦京涛 吕朝晖 母义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较大样本量高钙危象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急诊救治及病因治疗。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救治的高钙危象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因、影像学检查、急诊救治、病因治疗...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较大样本量高钙危象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急诊救治及病因治疗。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救治的高钙危象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因、影像学检查、急诊救治、病因治疗、治疗前后血清学检查对比、病理免疫组化结果、随访转归。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3例高钙危象患者(男性84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为(53.51±16.60)岁。最常见罹患的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62/143),其次是实体恶性肿瘤(57/143),再次为多发性骨髓瘤(12/143)。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占76.91%,神经系统症状占63.60%,泌尿系统症状占58.76%,骨骼系统症状占55.23%,心血管系统症状占32.91%。143例患者中,经水化补液、降钙素、双膦酸盐、血液透析等急诊降钙治疗后高钙危象好转率为100%(143/143),经病因治疗后高钙血症好转率为85.31%(122/143)。结论高钙危象的早期识别、急诊救治以及病因治疗非常重要。急诊有效的综合降钙措施可以使临床症状迅速缓解,为病因治疗创造条件。针对性病因治疗可以取得高钙血症的纠正或长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危象 急诊救治 病因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幼儿期应用布罗索尤单抗治疗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一例随访18个月分析
4
作者 王小红 陈琼 +3 位作者 杨海花 王会贞 陈永兴 卫海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幼儿期应用布罗索尤单抗治疗18个月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经父母同意后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确诊为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给予布罗索尤单抗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幼儿期应用布罗索尤单抗治疗18个月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经父母同意后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确诊为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给予布罗索尤单抗治疗18个月,每11~14 d检测空腹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计算钙磷乘积,每2~6周检测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每3个月测定膝间距、肝肾功能、尿钙/尿肌酐、心电图等,每6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持续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X染色体上与内肽酶同源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EX)存在c.1080_(1)081insCAATGTTA(p.T361Qfs*3)自发杂合移码突变,既往未见报道。患儿应用布罗索尤单抗治疗18个月,生化指标明显改善,佝偻病评分降低,无牙龈脓肿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PHEX基因c.1080_(1)081insCAATGTTA(p.T361Qfs*3)变异为该患儿致病原因,布罗索尤单抗作为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靶向治疗药物,治疗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罗索尤单抗 低磷性佝偻病 PHEX基因 空腹血磷
原文传递
三例成年发生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疗特点分析
5
作者 骆静 蒲美岑 +7 位作者 黄奕娟 王丹 邹梦晨 范新钊 何美男 谢翠华 薛耀明 曹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发生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AIHH)的诊疗特点并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3例男性AIHH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完整随访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 目的探讨成年发生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AIHH)的诊疗特点并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3例男性AIHH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完整随访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22~40)岁,2例以"乳房增大,性功能下降"为主诉入院,1例以"性功能下降"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阴茎长度6(5~6)cm,双侧睾丸体积7.96(4.70~8.82)mL;基础性激素水平:睾酮0.32(0.24~2.96)ng/mL、卵泡刺激素0.56(0.1~0.75)mIU/mL、黄体生成素0.69(0.1~1.03)mIU/mL;垂体前叶分泌的其他激素水平未见异常;下丘脑-垂体区域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其中1例患者存在垂体微腺瘤。3例患者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泵或促性腺激素序贯治疗,1例患者在使用GnRH脉冲泵治疗后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逆转并持续1年,但随后仍不可逆性降低。结论 AIHH同时具有成年起病及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的特点,生育力改善仍是此类患者的重要需求,GnRH脉冲泵或促性腺激素治疗对AIHH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疗效具有波动性,应及时进行生育力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发生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 生精治疗 生育力保存
原文传递
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理类型分析及其临床特征
6
作者 李佳渝 杨溢 +8 位作者 马林强 李俊龙 何文雯 宋颖 胡金波 杨淑敏 李启富 甄乾娜 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CONPASS)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明确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病理类型分布,并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的单侧原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纳入经肾上腺手术的单侧原醛症患者241例,搜集其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对其术后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醛固酮合酶... 目的明确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病理类型分布,并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的单侧原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纳入经肾上腺手术的单侧原醛症患者241例,搜集其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对其术后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醛固酮合酶染色。根据染色结果,对241例患者进行分型,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单侧原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结果根据国际单侧原醛症病理共识,241例单侧原醛症患者中,有223例为经典型(92.5%),17例为非经典型(7.1%),另有1例为醛固酮癌(0.4%)。在经典型中,189例为醛固酮瘤,34例为醛固酮结节;非经典型中,8例为多发性醛固酮结节,9例为多发性醛固酮微结节。与经典型组相比,非经典型组中的高血压病程较长(9.0对5.0年,P=0.062),基线血浆醛固酮浓度较低(273对305 pg/mL,P=0.147),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两组之间,术后获得完全生化缓解的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98%对92.3%,P=0.281),但非经典组中获得完全临床缓解的患者比例显著更低(23.1%对52.9%,P=0.046)。结论单侧原醛症的病理分型以经典型为主,其中醛固酮瘤最多见。经典型和非经典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生化缓解率无显著差别,但后者临床预后劣于经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合酶 病理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江苏高碘地区碘营养状态变化对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一项系列横断面调查
7
作者 张梦杰 张丽娜 +5 位作者 密玮诺 孙宇 沈统高 陈国芳 刘超 徐书杭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调查水源性高碘地区改水后≥65岁老年人碘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对老年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我国31省市甲状腺疾病、碘营养和糖尿病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TIDE研究)的江苏徐州姚集镇(水源性高碘地区)调查结果,选取2... 目的调查水源性高碘地区改水后≥65岁老年人碘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对老年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我国31省市甲状腺疾病、碘营养和糖尿病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TIDE研究)的江苏徐州姚集镇(水源性高碘地区)调查结果,选取2021年5月至8月对江苏省宿迁顺河镇(碘大于适宜量地区)及徐州姚集镇≥65岁老年人群甲状腺疾病的筛查、监控和干预(TOPS研究)的调查结果。每位受试者均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甲状腺超声检查。最终纳入≥65岁老年人2 717名,其中,组1为TIDE组,258名;组2为TOPS徐州组,1 313名;组3为TOPS宿迁组,1 146名。结果组2的尿碘浓度(UIC)显著低于组1[(235.16±67.09)μg/L对(491.58±384.93)μg/L,P<0.001],但与组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16±67.09)μg/L对(231.62±66.11)μg/L,P>0.05]。组2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显著低于组1[(2.92±5.14)μIU/mL对(4.15±9.19)μIU/mL,P<0.001]。与组2和组3相比,组1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患病率最高(22.48%对10.13%和8.12%,P<0.001)。无论是在高碘地区还是在碘大于适宜量地区,TSH水平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TSH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增龄和碘营养状态与老年人TSH水平改变显著相关。高碘地区老年人碘营养状况恢复正常后可显著减少老年人甲减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营养状态 碘过量 老年人群 促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
原文传递
肥胖绝经后女性脂肪分布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相关性
8
作者 张万丽 王金娣 +4 位作者 路迪迪 刘盼 周文斌 徐晶晶 何畏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绝经后女性脂肪分布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相关性。方法选取非低体重绝经后女性293例,完善实验室检查、人体成分分析仪以及双能X线骨吸收仪检查,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BMI组(18.5 kg/m^(2)≤B... 目的探讨肥胖绝经后女性脂肪分布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相关性。方法选取非低体重绝经后女性293例,完善实验室检查、人体成分分析仪以及双能X线骨吸收仪检查,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BMI组(18.5 kg/m^(2)≤BMI<24.0 kg/m^(2),91例)、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115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2),87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绝经后女性肥胖组所有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均高于正常BMI组和超重组(P<0.005),肥胖组压缩强度指数(compression strength index,CSI),弯曲强度指数(bending strength index,BSI)和冲击强度指数(impact strength index,ISI)均显著低于正常BMI组(P<0.001,P=0.008,P=0.001)。肥胖组中腰围、腰臀比、总脂肪量、四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是CSI、BSI和ISI独立于年龄、空腹血糖、BMI的危险因素(P<0.05)。内脏脂肪等级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是LSI、BSI和I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肥胖女性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降低,此人群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均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绝经后女性 骨强度 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 脂肪分布 皮下脂肪 内脏脂肪
原文传递
硬骨抑素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邢婷婷 李燕 +4 位作者 文罗娜 李春蕾 刘岩 钟小仕 谭荣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脂质和葡萄糖代谢在能量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紊乱可诱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例如肥胖和糖尿病。研究表明,参与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骨骼属于一种内分泌器官,通过骨源性分子调节全身代谢。其中硬骨抑素(sclerostin)是一种主要由骨细... 脂质和葡萄糖代谢在能量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紊乱可诱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例如肥胖和糖尿病。研究表明,参与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骨骼属于一种内分泌器官,通过骨源性分子调节全身代谢。其中硬骨抑素(sclerostin)是一种主要由骨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具有抑制骨形成的能力,其抗体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靶点。最近的证据表明硬骨抑素在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紊乱中也发挥着作用。因此,本文基于体外和体内的研究证据,综述了硬骨抑素在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作用,以及与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硬骨抑素的研究进展,展望其未来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抑素 脂代谢 糖代谢 肥胖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布罗索尤单抗治疗儿童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疗效评估
10
作者 方韶晗 邓芳 +5 位作者 袁悦 李旭 赵振 朱颖 彭寅 张罗丹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评估布罗索尤单抗在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肾脏科住院确诊的9例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并接受布罗索尤单抗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临... 目的评估布罗索尤单抗在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肾脏科住院确诊的9例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并接受布罗索尤单抗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布罗索尤单抗治疗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9例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4例,确诊中位年龄为2岁,传统治疗后血磷波动在0.7~0.9 mmol/L。开始使用布罗索尤单抗治疗中位年龄为2.8岁,药物初始使用剂量为0.8 mg/kg,每2周皮下注射1次。布罗索尤单抗治疗6个月后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得到改善,1个月后血磷从开始平均(0.81±0.14)mmol/L上升到(1.02±0.10)mmol/L(t=3.85,P=0.001),6个月后上升到(1.14±0.25)mmol/L(t =3.58,P=0.002)。碱性磷酸酶(ALP)由治疗前平均(509.89±110.10)U/L,1个月后下降到(447.89±106.76)U/L(t=1.21,P=0.243),6个月后ALP显著下降到(385.89±60.33)U/L(t=2.96,P=0.009)。身高百分位由治疗前平均18.42±10.09到6个月后26.56±16.59(t=1.26,P=0.227)。双下肢佝偻病严重程度评分由治疗前平均(4.61±1.36)分到6个月后的(3.06±1.51)分(t=2.29,P=0.036)。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布罗索尤单抗治疗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 儿童 布罗索尤单抗 疗效
原文传递
绝经前后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基于开滦体检队列的研究
11
作者 张亚亚 代巧云 +5 位作者 吴寿岭 陈朔华 杨雪莹 吴云涛 马旭 王建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参加开滦体检队列首次体检并在第7次体检结束时获得绝经年龄的≥18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749例女性的22057人次体检记录进行分析。将空腹血糖(FPG)进行自然对数转...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参加开滦体检队列首次体检并在第7次体检结束时获得绝经年龄的≥18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749例女性的22057人次体检记录进行分析。将空腹血糖(FPG)进行自然对数转换,采用分段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分析绝经前后lnFPG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基线年龄和基线体重指数(BMI)与绝经前后时间对lnFPG的相乘交互作用。结果本研究女性的首次体检平均年龄为(45.63±4.52)岁,中位绝经年龄为51(50~53)岁,体检次数的中位数为6(5~7)次。分段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LnFPG从绝经前1年开始增加,平均年增长量为0.021 mmol/L;在绝经至绝经后5年持续增加,平均年增长量降为0.007 mmol/L;在绝经5年以后,LnFPG趋于平稳。基线年龄会影响lnFPG在绝经前后的变化,基线年龄≥45岁与绝经前6年至绝经前1年的时间分段对lnFPG有负向交互作用(P=0.032),基线年龄≥45岁的女性在绝经前1年至绝经后5年,LnFPG的年平均增长量均高于基线年龄<45岁的女性(均P<0.05)。基线BMI与绝经前后时间对lnFPG有正向相乘交互作用,即肥胖女性在绝经前6年至绝经前1年和绝经至绝经后5年这2个时间分段,LnFPG的年平均增长量均高于基线BMI<24 kg/m2的女性(均P<0.05)。结论绝经对FPG会产生不良影响,不良变化主要发生在绝经前1年至绝经后5年,年龄和BMI会影响绝经前后FPG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空腹血糖 队列研究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miR-182-5p调控初级纤毛的缺失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的迁移
12
作者 马承旭 马小妮 +1 位作者 马丽华 傅松波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miR-182-5p调控初级纤毛的缺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系TPC-1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PTC组织和癌旁组织,qPCR检测癌旁组织、PTC组织和TPC-1细胞中miR-182-5p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初级纤毛的形成;过表达m... 目的探讨miR-182-5p调控初级纤毛的缺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系TPC-1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PTC组织和癌旁组织,qPCR检测癌旁组织、PTC组织和TPC-1细胞中miR-182-5p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初级纤毛的形成;过表达miR-182-5p,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PC-1细胞中PI3K的表达量,Transwell实验检测TPC-1细胞迁移数量,免疫荧光检测初级纤毛的形成;siRNA-IFT88干扰TPC-1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TPC-1细胞迁移数量,免疫荧光检测初级纤毛的形成,吉姆萨染色检测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PTC组织中初级纤形成受损;miR-182-5p表达量显著上调。与Nthy-ori3-1相比,TPC-1细胞中初级纤毛的频率减少;miR-182-5p表达量显著上调(P=0.001);miR-182-5p mimic治疗后的TPC-1细胞中PI3K的表达量降低,迁移数量增加(P=0.001),初级纤毛频率降低为27%(P=0.002);siRNA-IFT88治疗后的TPC-1细胞表面初级纤毛变短变细,频率减少(P=0.001),迁移数量增加(P<0.001)。结论miR-182-5p通过PI3K通路调控初级纤毛的缺失有助于TPC-1细胞的迁移,初级纤毛的丢失对PTC预后具有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迁移 初级纤毛 miR-182-5p TPC-1
原文传递
Vaspin通过调控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13
作者 庞少博 刘师伟 +1 位作者 段瑞雪 赵宇翔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7,共13页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pin,Vaspin)对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为Vaspin改善糖代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周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pin,Vaspin)对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为Vaspin改善糖代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周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不同浓度Vaspin干预组(V1:480 ng/kg、V2:960 ng/kg、V3:1440 ng/kg)。Vaspin腹腔注射干预大鼠8周,干预结束后采集外周血分析糖脂代谢相关指标,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insulin tolerance test,IPITT)、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各组大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通过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测定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pididymal white adipose tissue,eWAT)中CD11c、CD206、PPARγ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eWAT CD11c和CD20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10的浓度;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eWAT中iNOS、Arg-1、p-Akt、Akt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8周后,各组的体重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GTT、IPITT及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显示Vapsin干预组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IF及RT-PCR显示Vaspin可下调eWAT中CD11c、IL-1β、TNF-α的表达,上调CD206、IL-10、PPARγ的表达,且与Vaspin干预浓度相关(P<0.05);ELISA显示Vaspin干预可下调血清中IL-1β、TNF-α的浓度,上调IL-10的浓度(P<0.05);WB显示Vaspin可下调iNOS蛋白的表达,上调Arg1、p-Akt及PPARγ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Vaspin通过上调巨噬细胞PPARγ通路,使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改善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谱,从受体后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T2DM大鼠的糖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炎症 巨噬细胞极化
原文传递
男性和女性睾酮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4
作者 沈涛 黄鑫 +2 位作者 袁中尚 管庆波 王淑康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男性和女性睾酮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使...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男性和女性睾酮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使用女性、男性睾酮(总睾酮、生物有效性睾酮)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为主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基于其他模型假设下的6种单变量MR方法评估女性、男性睾酮(总睾酮、生物有效性睾酮)以及SHBG与NAFLD的因果关系。此外,应用芬兰生物银行(FinnGen)的NAFLD数据对探索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采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和留一法等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工具变量的异质性水平、基因多效性和稳定性。结果探索性分析IVW模型结果表明,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和SHBG与NAFLD具有因果关联,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NAFLD发病风险增高24%(OR=1.24,95%CI 1.07~1.43,P=0.004);女性SHBG每降低一个单位,NAFLD发病风险增高31%(OR=0.69,95%CI 0.57~0.83,P<0.001)。然而,男性睾酮(总睾酮,生物有效性睾酮)以及SHBG和女性总睾酮与NAFLD并未显示出因果关系。其他6种MR方法的结果与IVW法基本一致。外部验证数据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和SHBG与NAFLD的因果关系。结论较高的女性生物有效性睾酮水平与较低的SHBG水平可能会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睾酮 生物有效性睾酮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AW112010通过miR-204/POU2F2轴改善衰老小鼠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15
作者 王锐 王淑文 +12 位作者 张一凡 胡雅琪 原琪 温媛 陈晓玲 卢婷 郑颖 林志勇 薛梦珍 王雅琦 夏芳奇 朱蕾奇 袁成福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W112010(lncRNA AW112010)是否可能通过miR-204/POU类同源盒2(POU2F2)信号通路改善衰老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方法体内实验:将C57BL/6小鼠按体重分成年轻对照组(4月龄)、衰老模型组(18月龄);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W112010(lncRNA AW112010)是否可能通过miR-204/POU类同源盒2(POU2F2)信号通路改善衰老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方法体内实验:将C57BL/6小鼠按体重分成年轻对照组(4月龄)、衰老模型组(18月龄);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附睾脂肪组织中lncRNA AW112010、miR-204-5p、POU2F2、衰老相关指标(p16、p21)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量。体外实验:用阿霉素诱导3T3-L1衰老脂肪细胞模型,β-gal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成功构建miR-204抑制剂及miR-204模拟物的小干扰RNA,转染3T3-L1脂肪细胞。结果实时荧光PCR与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与年轻小鼠比较,衰老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AW112010的表达水平增高,而miR-204-5p的表达水平降低;衰老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POU2F2、p16、p21的表达水平增高,而INSR、IRS1、PI3K、GLUT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β-gal染色结果表明,阿霉素诱导的3T3-L1衰老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诱导的衰老脂肪细胞中AW112010、POU2F2、p16、p21的表达量增高,而miR-204-5p、INSR、IRS1、PI3K、GLUT4的表达量降低,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剩余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miR-204过表达后,衰老指标p16、p21及靶基因POU2F2的表达量降低;INSR、GLUT4的表达量增高。结论衰老小鼠脂肪细胞中上调的lncRNA AW112010可能通过靶向miR-204-5p/POU2F2/IRS1导致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LncRNA AW112010 miR-204-5p POU2F2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肢端肥大症合并妊娠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鞠姜华 朱惠娟 +3 位作者 王林杰 阳洪波 姚勇 段炼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文报道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妊娠期服用溴隐亭并成功分娩的诊治经过。回顾性总结了该患者2次妊娠前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该患者第2次妊娠期间口服溴隐亭,妊娠期病情较稳定,并足月剖宫产1女婴。本文提示肢端肥大症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妊... 本文报道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妊娠期服用溴隐亭并成功分娩的诊治经过。回顾性总结了该患者2次妊娠前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该患者第2次妊娠期间口服溴隐亭,妊娠期病情较稳定,并足月剖宫产1女婴。本文提示肢端肥大症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妊娠可获得良好结局,妊娠期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没有增加围产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 妊娠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血清维生素D状况对妊娠女性子代胎儿期长骨发育的影响
17
作者 姜楠 李美娟 +3 位作者 李欣 徐莹 韦婷婷 雷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维生素D状况对妊娠女性子代胎儿期长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第1胎妊娠女性1193例,均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根据第1次检测维生素D后的给药剂量分为... 目的探究血清维生素D状况对妊娠女性子代胎儿期长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第1胎妊娠女性1193例,均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根据第1次检测维生素D后的给药剂量分为基础剂量组(维生素D3,1600 IU/d,口服)、足量补充组(维生素D2注射液60万U/2周,肌肉注射),比较两组妊娠女性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血清25-(OH)D水平及妊娠女性其胎儿长骨生长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长骨长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足量补充组相比基础剂量组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24周均能明显提升妊娠女性血清25-(OH)D水平。两组妊娠女性在给予治疗12周[(4.93±0.75)cm对(4.61±0.73)cm,P<0.05]和治疗24周[(7.92±0.84)cm对(7.25±0.92)cm,P<0.05],足量补充组相比基础剂量组更能增加胎儿的长骨长度,尤以治疗24周时两组长骨的差异更为明显。母亲身高、基础维生素D水平、孕24周维生素D水平与胎儿长骨长度呈正相关。结论孕妇应保持相对较高的基础维生素D水平,并在孕期重视维生素D水平对胎儿的影响,足量补充维生素D对胎儿长骨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维生素D 胎儿 长骨
原文传递
体重指数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8
作者 任春蕊 刘建凤 +2 位作者 安向莲 杨栋梁 董肖肖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方法,探究体重指数(BMI)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中选取与BMI密切相关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采用MR-...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方法,探究体重指数(BMI)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中选取与BMI密切相关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采用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逆方差加权法、简单模式、加权模式进行MR分析,通过计算OR值和95%CI评价BMI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MR-APSS方法使基于MR的因果推断结果更加可靠,应用连锁不平衡评分(LDSC)回归评估遗传相关性,并进行水平多效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留一法评价结果是否可靠,通过MR-PRESSO异常值测试减少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21个SNP,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计算的OR值和95%CI为0.994(95%CI 0.992~0.997),表明BMI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保护作用,MR-APSS方法显示BMI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LDSC回归显示BMI和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MR-Egger回归截距显示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漏斗图显示工具变量不存在偏倚,留一法显示结果稳健。结论BMI和骨质疏松症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关系,BMI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骨质疏松症 孟德尔随机化
原文传递
甲状腺类器官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姚金玉 卢庆苗 鲁一兵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类器官作为来源于原代组织或干细胞的三维培养的细胞聚集体,可以自我组织,形成器官型结构,模拟组织的细胞微环境,并代表组织生理学。甲状腺滤泡组织是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的重要结构,虽目前来源于成体组织及多能干细胞的甲状腺滤泡已在... 类器官作为来源于原代组织或干细胞的三维培养的细胞聚集体,可以自我组织,形成器官型结构,模拟组织的细胞微环境,并代表组织生理学。甲状腺滤泡组织是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的重要结构,虽目前来源于成体组织及多能干细胞的甲状腺滤泡已在体外实现长期扩增,但甲状腺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建立更贴近人体真实情况的复合型甲状腺类器官依然是亟待解决的研究难点。现就甲状腺的发育过程、现有甲状腺类器官模型的相关应用及其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甲状腺 三维培养
原文传递
2024年Journal of Diabetes第1期中文导读
20
作者 J Diabetes编辑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论著/Original Article糖胖病表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和消退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Diabesity phenotype in relation to the incidence and resolu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i... 论著/Original Article糖胖病表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和消退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Diabesity phenotype in relation to the incidence and resolu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ijie Kong,Chaojie Ye,Yiying Wang,Chun Dou,Jie Zheng,Shuangyuan Wang,Hong Lin,Zhiyun Zhao,Mian Li,Yu Xu,Yuhong Chen,Jieli Lu,Min Xu,Weiqing Wang,Guang Ning,Yufang Bi,Tiange Wang【摘要】背景糖胖病是一个术语,用于强调糖尿病和肥胖双重流行及其合并带来的有害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糖胖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和消退的关联。方法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549例受试者,中位随访年龄为4.3年(2010~2015年)。根据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的血糖诊断的糖耐量状态[正常糖耐量(NGT),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HbA1C水平以及全身或腹型肥胖状态的组合,将糖胖病定义为6个类别。分别检验与糖胖病类别相关的NAFLD发病率和消退率的比值比(ORs)。结果对于NAFLD的发病率,与糖胖病类别中非肥胖的NGT组相比,糖耐量异常组或全身肥胖组与NAFLD的高风险相关。其中肥胖组,无论是否为糖耐量异常,相比于非肥胖组风险更高(ORs:3.19~4.49)。对于NAFLD的消退,糖胖病中糖尿病前期肥胖组或糖尿病肥胖组与NAFLD消退的可能性降低相关(ORs:0.40~0.58)。这些关联模式在各种对糖胖病的定义中是一致的,这些定义基于血糖参数和全身或腹型肥胖的不同组合所诊断的糖耐量状态。结论糖胖病与NAFLD发病率的关联模式主要由肥胖决定,而与NAFLD消退的关联模式由糖耐量异常和肥胖的联合表型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前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腹型肥胖 糖耐量异常 消退率 NAF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