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9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序列导板技术用于"终末牙列"患者即刻种植即刻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勇 彭玲燕 赵一姣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为缺牙患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尤其是全口种植修复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咀嚼效率和美观。"终末牙列"患者可否真正做到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不再有全口缺牙的时间,成为医患共同的追求。本文针对"终末牙列&q... 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为缺牙患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尤其是全口种植修复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咀嚼效率和美观。"终末牙列"患者可否真正做到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不再有全口缺牙的时间,成为医患共同的追求。本文针对"终末牙列"患者使用数字序列导板进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进行综述和述评,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牙列 数字化技术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 序列导板
原文传递
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种植体在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李芸 乔栒柏 +1 位作者 邓华颉 游云华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种植体在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治疗的后牙缺失患者86例(缺失牙数87颗)。其中研究组43例(缺失牙... 目的探讨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种植体在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治疗的后牙缺失患者86例(缺失牙数87颗)。其中研究组43例(缺失牙数44颗),采用自行研制的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种植体行种植修复;对照组43例(缺失牙数43颗),采用B&B种植体(意大利)行种植修复。对两组种植修复术后6个月内种植成功率、种植体周骨组织变化、牙龈状态和咀嚼效能进行比较分析。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颗种植牙中,研究组44颗,种植术后植体无脱落,牙龈无红肿,修复后咀嚼功能正常,种植上部修复后2例出现边缘嵴崩瓷,种植成功率95.5%;对照组43颗,种植术后2颗植体脱落,1例基台螺丝反复松动而重新修复,种植成功率93%,两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05);研究组种植义齿修复后无咬合干扰和食物嵌塞,咀嚼功能良好,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例因螺丝松动导致咀嚼功能不良,总有效率97.7%,两组间咀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值<0.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4,P>0.05);两组种植牙修复后牙龈形态、牙龈色泽和牙龈乳头高度恢复满意度,按种植牙修复后牙龈形态恢复情况,≥1分为满意,<1分为不满意,研究组满意度为93.2%,对照组为9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05)。结论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种植体在后牙缺失修复中成功率、咀嚼功能及美学效果等方面达到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满足临床应用,远期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TI-6AL-4V 牙种植 牙缺失 牙修复 永久
原文传递
根管封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红艳 韦曦 凌均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根管治疗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其中根管封药是感染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将根管消毒药物充填于根管内,起到抑菌、促进修复和防止再感染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于根管封药的氢氧化钙、氯己定及抗生素制剂难以达到有效性... 根管治疗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其中根管封药是感染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将根管消毒药物充填于根管内,起到抑菌、促进修复和防止再感染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于根管封药的氢氧化钙、氯己定及抗生素制剂难以达到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理想预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以抗菌肽、纳米颗粒为代表的新型抗菌药物的发展。本文对目前临床根管封药的常用药物及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讨论根管药物消毒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封药 根管治疗 氢氧化钙 抗菌肽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三种龋风险评估方法在0~3岁儿童中的应用比较
4
作者 林靖雯 王佳佳 王洪萍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3种龋风险评估方法在0~3岁儿童中的应用,为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龋风险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53例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法、龋态法和pH值法评估同一个体的患龋风险。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比较30例无龋儿童和23例... 目的分析比较3种龋风险评估方法在0~3岁儿童中的应用,为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龋风险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53例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法、龋态法和pH值法评估同一个体的患龋风险。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比较30例无龋儿童和23例有龋儿童龋态值和口腔pH值是否存在差异,计算龋态法和pH值法判定儿童患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比较3种评估方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无龋儿童的龋态值[2.0(1.0,2.0)]低于有龋儿童的龋态值[2.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9,P=0.024)。无龋儿童的口腔pH值(6.45±0.48)高于有龋儿童(6.24±0.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3,P=0.134)。将龋态值≥2.0或≥3.0视为检测阳性时,龋态法判定儿童患龋的敏感性分别为82.61%、39.13%,特异性分别为26.67%、93.33%。将pH值≤7.0或≤6.0视为检测阳性时,pH值法判定儿童患龋的敏感性分别为95.65%、60.87%,特异性分别为3.00%、66.67%。量表法、龋态法和pH值法评估为高风险的儿童分别占81%、21%和45%,一致性较差(Kappa=-0.035,P=0.557)。结论量表法、龋态法和pH法作为龋风险评估方法,均有所局限,且三者的一致性较差。不宜单独采用一种方法进行龋风险评估,综合运用才较为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风险评估 低龄儿童龋 婴幼儿 量表 龋态 氢离子浓度指数
原文传递
三级淋巴结构在口腔癌中的特征及意义
5
作者 李晨曦 谭小容 +2 位作者 魏巍 李慕秋 龚忠诚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5期315-321,共7页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出生后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的免疫细胞有组织的聚集体。TLS不存在于生理条件,而是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和癌症等慢性炎症环境下出现。在癌症进展情况下,TLS促进免疫细胞涌入癌症发生部位,因此作为提高患者...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出生后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的免疫细胞有组织的聚集体。TLS不存在于生理条件,而是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和癌症等慢性炎症环境下出现。在癌症进展情况下,TLS促进免疫细胞涌入癌症发生部位,因此作为提高患者抗癌免疫力和良好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但其形成的驱动因素,以及这些结构对肿瘤内免疫反应的贡献仍不完全清楚。笔者综述了TLS的生物学表现并概述了TLS在口腔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在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张辉 蔡敏 黄湘雅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44-252,共9页
上颌后牙区域骨量严重不足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骨增量技术,但该手术操作困难、技术敏感性高,常发生窦膜穿孔、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及人工智能(AI)应用于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域骨量严重不足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骨增量技术,但该手术操作困难、技术敏感性高,常发生窦膜穿孔、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及人工智能(AI)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术前设计、手术流程和术后管理等多个环节,有效地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将总结和回顾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介绍数字化技术和AI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底增高术 数字技术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设计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化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7
作者 尹娟 杨兴 +4 位作者 李平 徐旻馨 鲍玉 张志鹏 薛慧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对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脂多糖(LPS)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向M1和M2型极化,45 mW/cm2强度LIPUS对巨噬细胞处理25 min。采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对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脂多糖(LPS)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向M1和M2型极化,45 mW/cm2强度LIPUS对巨噬细胞处理25 min。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氧化应激活性氧(ROS)水平、M1分化标志物CD80和CD11b,以及M2分化标志物CD163的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CD80、CD11b、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p65、p-p65、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和IL-6表达水平。结果LIPUS可明显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ROS水平。LPS诱导后,RAW264.7细胞M1分化标志物CD80和CD11b表达和转录水平均上调;LIPUS可抑制LPS对RAW264.7细胞向M1的诱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LIPUS可促进IL-4诱导的巨噬细胞M2分化标志物CD163表达。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NF-κB p65、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上调,LIPUS可下调这些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IPUS抑制了LPS对RAW264.7细胞因子蛋白p65和p-p65、IL-1β、TNF-α和IL-6蛋白表达上调的作用。胰酶可以通过激活ROS-NF-κB通路,回复LIPUS促进巨噬细胞M1分化的作用。结论LIPUS可通过ROS-NF-κB抑制RAW264.7向巨噬细胞M1型分化,促进RAW264.7向巨噬细胞M2型分化。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被抑制。LIPUS可能在牙周疾病中起到抑制氧化和炎症的作用,从而发挥对牙周疾病的治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 氧化应激活性氧 炎症 巨噬细胞分化 牙周疾病
原文传递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赵宏 崔红 +1 位作者 宋雪杨 曾敏敏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DF)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4~12岁患儿及其家长,征得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调查父母与患儿的人口社会学资...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DF)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4~12岁患儿及其家长,征得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调查父母与患儿的人口社会学资料,教养方式采用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DF采用“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中文版”问卷,由调查者指导患儿根据面部表情填写。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频数、率、构成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DF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DF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找出DF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7份,有效回收率89.25%。其中男孩168例(畏惧症74例)、女孩189例(畏惧症90例),DF发生率为45.94%。相关性分析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与儿童DFA无相关性(P>0.05),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维度(r=0.18,95%CI=0.023~0.318,P=0.003)与过度保护维度(r=0.27,95%CI=0.138~0.392,P<0.001)与儿童DF正相关,而情感温暖维度与儿童DF负相关(r=-0.12,95%CI=-0.238~0.016,P=0.04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是否存在牙科恐惧(95%CI=-2.685~-0.889,P<0.001)、照顾者是否关注口腔健康(95%CI=1.078~3.544,P<0.001)、患儿第几次看牙(95%CI=0.840~4.831,P=0.005)、谁是主要照顾者(95%CI=-4.897~-0.732,P=0.008)、父母年龄(95%CI=0.031~0.402,P=0.022)、儿童年龄(95%CI=-0.859~-0.108,P=0.012)及母亲的过度保护维度(95%CI=0.039~0.570,P=0.025)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影响儿童DF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除了患儿本身的年龄、看牙次数、照顾者是谁、照顾者的年龄、是否存在牙科恐惧和对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都是影响儿童DF的因素。同时,临床中应关注母亲教养方式对DF的影响,提倡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不提倡拒绝及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畏惧症 牙科焦虑症 儿童口腔医学 父母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牙周炎与系统性疾病之间关系的应用思考:2022年EFP和WONCA欧洲分部联合研讨会共识报告的解读及启示
9
作者 李琛 张惟佳 潘亚萍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5期322-327,共6页
基于2017年及2019年研讨会内容,2022年第三次欧洲牙周病联合会(EFP)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欧洲分部联合研讨会探讨并总结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口腔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影响,以及口腔医生和家庭... 基于2017年及2019年研讨会内容,2022年第三次欧洲牙周病联合会(EFP)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欧洲分部联合研讨会探讨并总结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口腔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影响,以及口腔医生和家庭医生在管理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本次研讨会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多学科医生合作诊疗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以始为终:数字化导板在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序列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焱 王烟岚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牙列重度磨耗伴随着咀嚼效率下降和美观受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咬合重建是恢复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功能和美观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操作复杂、技术敏感性高。随着数字化技术用于咬合重建治疗,如何将治疗的重点转移到... 牙列重度磨耗伴随着咀嚼效率下降和美观受损,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咬合重建是恢复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功能和美观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操作复杂、技术敏感性高。随着数字化技术用于咬合重建治疗,如何将治疗的重点转移到治疗前初始设计阶段以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预测性,并在整个流程中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最终实现咬合重建治疗的精准化和微创化是临床医生始终在探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各种数字化导板的使用使得上述目标逐步成为现实。本文对咬合重建治疗中使用的数字化导板的分类、设计、一般制作和常规应用流程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在不同阶段使用各类数字化导板,包括咬合板、冠延长术导板、牙体预备导板和修复体粘接导板等引导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序列治疗的标准完整流程,以期实现以始为终和微创修复的治疗目标,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导板 咬合重建 重度磨耗牙列
原文传递
牙及牙槽外科:舒适治疗的先锋
11
作者 张伟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牙及牙槽外科作为最经典的口腔学科,伴随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递进,在国内舒适化治疗开展伊始即以吸入和静脉镇静为切入点参与其中。舒适治疗作为诊疗理念是指:以现代医学的核心模式为基础,以技术结合人文关怀和心理舒缓为手段,... 牙及牙槽外科作为最经典的口腔学科,伴随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递进,在国内舒适化治疗开展伊始即以吸入和静脉镇静为切入点参与其中。舒适治疗作为诊疗理念是指:以现代医学的核心模式为基础,以技术结合人文关怀和心理舒缓为手段,努力达成使患者轻松、舒畅和愉悦地接受诊疗及康复全过程。舒适化治疗是为使患者能够达到舒适治疗目标的临床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行为管理技术、无痛注射技术、局部麻醉技术、镇痛技术、镇静技术、全身麻醉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牙及牙槽外科今后在舒适治疗领域应全流程引入舒适治疗理念;以围手术期为轴,采用各种无痛、局部麻醉和镇静技术,实施微创化手术,运用术后疼痛管理策略,注重术后康复以期达到患者舒缓放松地接受诊疗。同时亦应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工作风险,对符合人体工学的体位、心理状态疏解给予重视。使牙及牙槽外科在舒适治疗领域作为先锋学科,为口腔医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及牙槽外科 舒适治疗 舒适化治疗
原文传递
根管治疗器械分离的临床管理
12
作者 王祥柱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153-161,共9页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困扰口腔医生的临床难题。本文就根管治疗器械分离发生的原因、处理决策、临床处置流程、常用取出技术要点和处理后的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以期探讨根管治疗器械分离的合理处置方案,探索器械分...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困扰口腔医生的临床难题。本文就根管治疗器械分离发生的原因、处理决策、临床处置流程、常用取出技术要点和处理后的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以期探讨根管治疗器械分离的合理处置方案,探索器械分离取出操作规范,提高患牙保留率与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器械分离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种植体颊侧软组织开裂的研究进展及分类诊疗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晓琼 邓飞龙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种植体颊侧软组织开裂(PSTD)是种植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指种植体颊侧软组织边缘相对对侧同名牙或基线水平(最终修复完成时)根向退缩≥1 mm;在无对侧同名牙或基线水平数据情况下,定义为种植修复部件、基台或植体表面的不利暴露。PSTD... 种植体颊侧软组织开裂(PSTD)是种植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指种植体颊侧软组织边缘相对对侧同名牙或基线水平(最终修复完成时)根向退缩≥1 mm;在无对侧同名牙或基线水平数据情况下,定义为种植修复部件、基台或植体表面的不利暴露。PSTD会影响种植治疗的美学效果,并可能增加生物学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针对PSTD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临床研究对于PSTD的定义标准仍存在差异,且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临床上对于软组织开裂的治疗也存在较大争议;随着患者对于口腔治疗的美学要求逐渐提高,发生PSTD后通过治疗改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本文拟结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相关研究,明确PSTD定义,评估PST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应证和治疗目标,提出PSTD的临床改良分类和相应治疗建议,为防治种植治疗中软组织开裂提供临床建议,提高患者对种植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颊侧软组织开裂 牙种植 黏膜边缘 美学 龈乳头
原文传递
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口腔本科正畸教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振霞 郑小雯 +4 位作者 纪芳 夏伦果 陈荣敬 游清玲 房兵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教学大纲的讲座授课模式与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口腔本科正畸教学中的效果差异,探讨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方法建立规范化的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将两种教学模... 目的研究基于教学大纲的讲座授课模式与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口腔本科正畸教学中的效果差异,探讨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方法建立规范化的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将两种教学模式分别应用于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和2019级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口腔正畸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对学习目标的理解程度、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和学习兴趣等,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2018级和2019级有效填写问卷分别为58份(应答率93.5%)和74份(应答率97.4%)。相较于2018级基于教学大纲的讲座授课模式,2019级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评分提高了10.3%,由(7.3±1.3)分提高到(8.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P<0.001)。学生考试成绩提高了19.0%,由(7.1±2.2)分提高到(9.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8,P<0.001)。同时学生对教学目标、思政与人文目标、医德医风的理解和领悟都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6.2%(t′=2.230,P=0.028)、8.0%(t=-2.667,P=0.009)和8.2%(t=-3.309,P=0.003)。学生对教学模式、预习方式、教学大纲和课堂时长的满意度都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6.0%(t=-2.530,P=0.013)、8.0%(t=-3.195,P=0.002)、7.0%(t=-2.521,P=0.013)和9.6%(t=-3.638,P<0.001)。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3.6%(t=-1.576,P=0.117)。课前预习的时长两种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020,P=0.310),但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缩短课后复习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433,P=0.15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Bloom目标分类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化教学流程,结合思政与人文教学目标,能提升教学效果,值得在口腔医学本科理论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医学教育 翻转课堂 微课 目标分类
原文传递
靶向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对兔唇裂术后瘢痕增生的影响
15
作者 葛盈盈 岳金 +4 位作者 薛令法 许尧祥 赵浩然 崔明雪 肖文林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研究运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基因重组腺病毒靶向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后不同时间段兔上唇瘢痕增生受到的影响,来探讨疗效最佳的基因治疗时间。方法对90只2.0~2.5 kg的上唇裂新西兰白兔... 目的研究运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基因重组腺病毒靶向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后不同时间段兔上唇瘢痕增生受到的影响,来探讨疗效最佳的基因治疗时间。方法对90只2.0~2.5 kg的上唇裂新西兰白兔进行唇裂修复术,选取术后第0、1、2周对其瘢痕正中注射重组病毒,将第3周的瘢痕组织制成标本。通过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p38MAPK及瘢痕形成相关因子与Smad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使用SPSS 24.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较于术后第0、2周,术后第1周瘢痕组织中ColⅢ(1.373±0.073,F=8.027,P=0.002)、MMP1(1.715±0.028,F=9.262,P=0.001)表达明显升高,ColⅠ(0.424±0.015,F=7.794,P=0.003)和TIMP1(0.464±0.025,F=6.196,P=0.007)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的Smad2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降低(F=14.123,P=0.029),Smad3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降低(F=3.796,P=0.037),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p38MAPK表达可能通过Smad依赖型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兔上唇唇裂术后第1周瘢痕形成过程中靶向敲低p38MAPK对瘢痕增生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基因沉默 腺病毒 增生性瘢痕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腭裂伤口延迟愈合规律的初期研究
16
作者 陈泽华 吴敏 +3 位作者 刘颖蒙 龚彩霞 石冰 黄汉尧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行一期腭裂整复术,并且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150例,分析腭裂伤口在延迟愈合的情况下,术后6个月内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及其影...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行一期腭裂整复术,并且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150例,分析腭裂伤口在延迟愈合的情况下,术后6个月内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当伤口延迟愈合的部位分别发生在硬腭、硬软腭交界和软腭时,其最终形成的腭瘘分别占各部位延迟愈合总病例数的38.1%、9.8%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62,P<0.001)。当伤口延迟愈合的伤口面积分别为≤0.5 cm^(2)、>0.5~≤1.0 cm^(2)、>1.0~≤1.5 cm^(2)和>1.5 cm^(2)时,其最终形成的腭瘘分别占各伤口面积总病例数的5.6%、14.8%、35.8%和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68,P<0.001)。其余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腭裂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腭裂术后出现延迟愈合的伤口,其最终是否形成腭瘘受伤口发生部位及伤口大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伤口 延迟愈合 规律
原文传递
牙槽外科相关舌神经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的应用
17
作者 岳志浩 王晶 +4 位作者 闫子玉 葛娜 许向亮 单小峰 崔念晖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413-417,共5页
舌神经损伤是牙槽外科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M3M)拔除术后,发病率约0.1%~22%。由于临床检查及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部分重症患者在损伤发生早期未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导致舌神经永久性损伤,大大影响生... 舌神经损伤是牙槽外科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M3M)拔除术后,发病率约0.1%~22%。由于临床检查及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部分重症患者在损伤发生早期未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导致舌神经永久性损伤,大大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逐渐用于神经损伤的检查中,多种新型磁共振成像序列对重度舌神经损伤均有很好的显像,使舌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可能。本文报道了1例拔牙所致舌神经损伤2周的患者,通过磁共振检查可见舌神经完全离断样损伤。随后进行了神经吻合术,术中观察到舌神经完全离断,证明磁共振影像与现实相符,术后随访显示舌神经功能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神经损伤 神经吻合 磁共振神经成像 牙槽外科
原文传递
截冠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张亚东 易晨 +4 位作者 刘湘奇 吴家顺 董茜 刘志国 唐海阔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拔牙与截冠术在高风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患者300例作为观察样本(均通过锥形束CT检查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接触、突入或贯穿下... 目的探讨传统拔牙与截冠术在高风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患者300例作为观察样本(均通过锥形束CT检查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接触、突入或贯穿下牙槽神经),告知治疗方案后由患者自行选择治疗方式,其中选择传统拔牙术者244例、选择截冠术者56例。传统拔牙组去骨分冠并取出牙根,截冠组完整去除牙冠并保留牙根。χ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下牙槽神经损伤、舌神经损伤、拔牙术后出血及干槽症发生率差异。同时评估截冠术后预后情况。结果传统拔牙组下牙槽神经损伤率(6.6%),高于截冠术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P=0.049);常规组舌神经损伤发生率(0.4%)、术后出血(2.9%)、干槽症发生率(2.5%)与截冠术组舌神经损伤发生率(0%)、术后出血(1.8%)、干槽症发生率(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舌神经损伤=0.230,P舌神经损伤=0.631;χ^(2)术后出血=0.206,P术后出血=0.650;χ^(2)干槽症=0.090,P干槽症=0.763)。截冠术组仅有1例因牙根萌出需要二次手术拔除牙根,其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持续存在。结论截冠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更加安全的选择,可作为智齿拔除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 磨牙 第三 牙槽外科 拔牙 截冠术
原文传递
应用骨盖技术拔除下颌低位骨性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易晨 张亚东 +2 位作者 董茜 唐海阔 刘志国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观察骨盖技术应用于下颌低位骨性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效果,评估其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4—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行下颌低位骨性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52例,包括骨盖组和对照组各26... 目的观察骨盖技术应用于下颌低位骨性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效果,评估其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4—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行下颌低位骨性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52例,包括骨盖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骨盖组采用超声骨刀手术制备骨盖,显露拔除患牙后将骨盖复位;对照组则采用超声骨刀去骨后拔除患牙,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下唇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及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骨盖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第3天肿胀反应与对照组比相对较轻(Z_(3 d)=2.088,P_(3 d)=0.037),而术后7 d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_(7 d)=1.866,P_(7 d)=0.062)。影像学检查显示骨盖整合情况及邻牙远中牙槽骨高度恢复良好。结论骨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骨组织缺损,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骨组织恢复,可作为下颌低位骨性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手术入路的一种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骨盖 超声骨刀 拔牙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下乳牙牙髓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廖心敏 李月梅 +1 位作者 陈婵婵 丁桂聪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随着临床需要及家长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患儿接受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疗。这类患儿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发生率较高,为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重复全身麻醉发生率,需慎重选择牙髓治疗方式。本文就全身麻醉下乳牙治疗特点及牙髓治疗方式选择进... 随着临床需要及家长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患儿接受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疗。这类患儿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发生率较高,为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重复全身麻醉发生率,需慎重选择牙髓治疗方式。本文就全身麻醉下乳牙治疗特点及牙髓治疗方式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口腔医学 全身麻醉 乳牙 牙髓治疗 冠部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