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9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RK重排子宫肉瘤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
作者 黄海建 王晨 +3 位作者 范大铬 何毅辉 陈新 郑松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NTRK重排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及会诊病例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1例,福州台江医院病理科1例,共7例NTRK重排子宫肉瘤,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并进行文... 目的探讨NTRK重排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及会诊病例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1例,福州台江医院病理科1例,共7例NTRK重排子宫肉瘤,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女性患者,年龄16~82岁(平均47岁,中位50岁)。镜下观察,均呈梭形细胞肿瘤,束状、交织状排列,细胞丰富,细胞异型不等,核分裂象(2~15)个/10 HPF(平均5个/10 HPF,中位3个/10 HPF),少数有上皮样细胞,5例(5/7)呈腺肉瘤表现,可见血管外皮瘤结构;间质可黏液变性、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玻璃样变性。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4(7/7)、S-100蛋白(7/7)及pan-TRK(7/7)阳性,CD10(2/7)、cyclin D1(1/7)及平滑肌肌动蛋白(2/7)灶性阳性,SMARCA4、FH、SDHB及H3K27me3蛋白无缺失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7例均见NTRK1基因分离而NTRK3基因无分离;行DNA二代测序检测,2例为TPR-NTRK1融合亚型,各有1例检测到TRIM67-NTRK1及TPM3-NTRK1融合;3例检测失败。结论NTRK重排子宫肉瘤属于一种罕见的子宫肉瘤,确诊依靠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靶向治疗可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福建省立医院 玻璃样变性 淋巴细胞浸润 上皮样细胞 瘤细胞 血管外皮瘤 腺肉瘤
原文传递
病理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和应用
2
作者 王国庆 王铭 +6 位作者 魏晓莹 狄峰 罗朝晖 凌夏珏 胡成俊 王志鹏 张丽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0,共2页
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统在病理设备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通过编码科室设备和生成二维码、录入设备相关信息、构建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模块建立科室设备档案,同时确立设备的责任人和所承担的工作,实现了设备的... 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统在病理设备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通过编码科室设备和生成二维码、录入设备相关信息、构建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模块建立科室设备档案,同时确立设备的责任人和所承担的工作,实现了设备的全流程日常管理。通过建立设备档案和确立责任人,完善了设备日常状态的管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记录,科室年设备故障率和所用费用等以统计报表形式呈现,实现了设备的全流程无纸化管理。信息化全流程设备管理系统摒弃了以纸质表格和纸质文件为依托的设备管理模式的弊端,使设备管理更简单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报表 管理模块 二维码 设备档案 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模式 日常状态 设备信息化管理
原文传递
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4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韩静 高献争 +4 位作者 许跃 刘恩杰 杜倩 陈珂 李晟磊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诊断为肺腺癌且伴有SMARCA4缺失病例42例,回顾性分析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诊断为肺腺癌且伴有SMARCA4缺失病例42例,回顾性分析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对部分病例进行二代测序。结果42例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穿刺标本35例,手术标本7例。男性3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9.5∶1.0。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岁。吸烟者33例,平均吸烟时长37年。有呼吸系统症状25例(59.5%)。TNM分期Ⅰ期4例(9.5%),Ⅱ期2例(4.7%),Ⅲ期18例(42.9%),Ⅳ期18例(42.9%)。肿瘤组织均为非黏液腺癌,无贴壁模式,大部分为低分化腺癌,组织形态多样,可见横纹肌样形态细胞、瘤巨细胞及坏死。肿瘤细胞胞质大部分嗜酸性,胞质内有嗜酸性小球,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胆固醇结晶。免疫组织化学:29例(69.0%,29/42)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0例(40.0%,10/25)表达Napsin A,20例(100.0%,20/20)INI1未缺失;40例(95.2%,40/42)肿瘤细胞BRG1完全缺失,2例(4.8%,2/42)为BRG1部分缺失;PD-L1(22C3)59.2%(16/27)阳性。二代测序检测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OS1、MET、RET及KRAS突变,6例(6/8)SMARCA4突变,7例(7/15)p53、4例(4/8)STK11及1例(1/8)KEAP1突变。驱动基因改变多见于女性患者(P<0.05)。随访1~25个月,4例死亡,20例进展。结论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缺乏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大部分表达TTF1,少数病例有驱动基因的改变,有必要对肺腺癌常规进行BRG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筛选出此类病例,以便采用更精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DNA突变分析 预后 SMARCA4缺失
原文传递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4
作者 王瑞芬 管雯斌 +3 位作者 李凌轩 乔萌 姜瑞琪 王立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诊断的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5例,分析其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等,并结合文献进行...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诊断的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5例,分析其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等,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纳入的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共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男女比1.0∶1.3。发病年龄范围8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4岁。除3例资料不详外,其余22例中18例为有功能性肿瘤(18/22,81.8%),其中临床表现为男性化或性早熟(15/18)、皮质醇增多相关症状(8/18)或两者混合的内分泌症状(5/18)。无功能性肿瘤4例,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和/或腹痛、步态不稳等。大体检查:肿瘤最大径平均9.4 cm,多呈结节状,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灰黄、灰褐,质软,部分有出血。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被丰富的薄壁血管网分隔,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或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常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伴大片坏死、钙化。常见血管内癌栓和/或包膜侵犯,部分病例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或肾。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突触素、SF1,部分表达α-抑制素、Melan A、Calretinin,不表达嗜铬粒素A,Ki-67阳性指数2%~90%。分子检测:7例行TP53基因检测,其中4例检测到点突变。治疗及随访:21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18例接受化疗,3例接受放疗。13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54.7个月。年龄≤5岁者总生存期预后较好(P<0.05),无进展生存期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Ki-67阳性指数<15%者总生存期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罕见,常为有功能性肿瘤,与Li-Fraumeni遗传综合征相关,预后较差。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结合形态、表型和临床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上腺皮质癌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六胺银工作液孵育方法及孵育时间对真菌染色效果的探讨
5
作者 罗娟 张世英 +3 位作者 罗雯 江丽丽 袁静萍 严丹丹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滴染和浸染2种不同孵育方法中六胺银工作液不同孵育时间对真菌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真菌感染的病理标本155例,每例标本切白片10张分成2组,每组5张切片,一组进行滴染,另一... 目的探讨滴染和浸染2种不同孵育方法中六胺银工作液不同孵育时间对真菌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真菌感染的病理标本155例,每例标本切白片10张分成2组,每组5张切片,一组进行滴染,另一组进行浸染。各组5张切片孵育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 min,染色完成后在显微镜下对比分析2种孵育染色方法在不同孵育时间切片染色背景、菌体、荚膜及周围组织颜色的差异。结果收集的155例真菌感染病理组织学标本,经过滴染和浸染处理,染色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滴染孵育六胺银显色在20~30 min最佳,而浸染孵育六胺银显色在30 min最佳,镜下示真菌形态清晰、菌壁呈浅棕至深棕色、菌体中间淡染,部分菌体荚膜清晰可见。结论六胺银染色滴染法可取得与浸染法相同的效果,而滴染法成本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育时间 切片染色 病理标本 真菌感染病 染色效果 深棕色 病理科 染色方法
原文传递
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分层应用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管文燕 郑金榆 +1 位作者 聂岭 吴鸿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基因BRAF V600E检测与多基因检测作为甲状腺结节诊断分子标志物的价值及分层应用的模式。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1117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患者,均行术前穿刺样本基因检测和细胞病理检查。以... 目的探讨单基因BRAF V600E检测与多基因检测作为甲状腺结节诊断分子标志物的价值及分层应用的模式。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1117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患者,均行术前穿刺样本基因检测和细胞病理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基因BRAF V600E检测和多基因检测的诊断性能,并结合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BSRTC)分类,分析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模式。结果1117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患者,男性285例,女性832例,中位年龄46岁(24~76岁)。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甲状腺癌1040例,良性结节77例。多基因检测的灵敏度、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基因检测(87.0%∶80.8%,P<0.01)、(87.9%∶82.1%,P<0.01)。多基因检测以检出BRAF V600E突变为主,其次是CCDC6-RET(E1-E12)融合突变、ETV6-NTRK3融合突变、KRAS突变。对于BSRTCⅠ~Ⅴ类结节,多基因检测相较于单基因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81.9%∶72.8%,P<0.01)、野生型恶性风险较低(47.6%∶57.7%,P=0.069)。其中,BSRTCⅠ类结节,两者灵敏度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RTCⅢ类结节,多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74.0%,P<0.01)。结论基因检测可作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有效辅助工具,且多基因的诊断性能更优。本文提出一种优化的基因检测分层应用模式:初次细针穿刺活检,推荐同时进行基因检测;对于初次细针穿刺活检选择单基因但未检测突变的BSRTCⅢ类结节,重复细针穿刺活检推荐进行多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甲状腺结节 分子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全流程数字化病理诊断平台的建设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探索
7
作者 邱琰 尹丽娟 张红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病理行业存在病理从业人员严重短缺、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基于信息化新技术构建全流程及数字化病理诊断平台,对于新一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通过提出全流程病理平台构建的建议及探索病理... 病理行业存在病理从业人员严重短缺、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基于信息化新技术构建全流程及数字化病理诊断平台,对于新一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通过提出全流程病理平台构建的建议及探索病理科住院医师的培养新模式,以期在未来培养出集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高质量病理诊断医师,解决病理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提高病理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数字化病理 病理科 核心胜任力 病理诊断 整体水平 平台构建 作用及意义
原文传递
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1例
8
作者 杜明占 童星 +1 位作者 郭霞 郭凌川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本文报道1例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的病例。患者女,52岁。胆总管肿瘤根治标本,肿瘤大部分区域呈管状、乳头状、筛状、微囊性结构,偶见Schiller-Duval小体,细胞呈柱状、立方状,细胞质透明,内含有嗜酸性小体,部分区域呈滋养... 本文报道1例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的病例。患者女,52岁。胆总管肿瘤根治标本,肿瘤大部分区域呈管状、乳头状、筛状、微囊性结构,偶见Schiller-Duval小体,细胞呈柱状、立方状,细胞质透明,内含有嗜酸性小体,部分区域呈滋养层细胞形态,诊断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18、CK19,部分表达CK20、CD10、CDX2;p53弥漫强阳性,MSH2、MSH6、MLH1、PMS2均阳性。卵黄囊瘤成分部分表达SALL4、Glypican3,灶性表达甲胎蛋白。绒毛膜癌成分弥漫表达SALL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二代测序显示TP53、SMARCA4、U2AF1基因的突变,CDKN2A基因拷贝数缺失,微卫星稳定。术后短期肿瘤进展并伴有肝、肺转移,血清HCG水平显著增高(>12000 IU/L),肝转移肿瘤穿刺结果为绒毛膜癌,患者术后随访7个月,化疗7个周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卵黄囊瘤 胆总管 CK20 肿瘤进展 穿刺结果 甲胎蛋白 肺转移
原文传递
浆膜腔积液中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
9
作者 王维娜 刘雪婷 梁月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在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以浆膜腔积液细胞学为首次诊断依据的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在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以浆膜腔积液细胞学为首次诊断依据的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11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相应的原发或转移病灶的组织学标本病理特征,对部分病例进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7岁,中位年龄64岁,9例有长期吸烟史。多伴咳嗽、发憋、胸痛症状,均伴胸腔或心包积液。影像学提示原发部位肺部9例,纵隔1例,肺及胸壁均累及1例。其中3例有外院肺肿瘤手术史,1例有对侧肺腺癌手术史。浆膜腔积液肿瘤细胞大且异型性明显,核质比增大,核大圆形,核仁明显,部分核形不规则,胞质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SMARCA4/BRG1均失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7均阴性,SMARCB1/INI1均阳性;7例CD34阳性,4例突触素弱阳性,2例SALL4弱阳性。组织学标本瘤细胞黏附性差,不规则片状或巢状排列,横纹肌样,核分裂象多见,伴肿瘤性坏死。部分肿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部分细胞胞质空亮。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浆膜腔积液细胞一致,6例行PD-L1(22C3)检测均阴性。二代测序6例均有SMARCA4移码突变及TP53突变,部分病例检测到STK11、CDKN2A、MET突变及ERBB2扩增,BRCA2部分外显子缺失。随访时间2~24个月,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肝、肾、肾上腺、颅脑、骨转移,4例死亡,4例经手术根治性切除或射频消融的病例生存时间均超过13个月。结论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形态有横纹肌样特征。浆膜腔积液细胞诊断困难,选取针对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协助诊断。工作中应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性,避免漏诊及误诊,以达到早诊断、合理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细胞诊断学 胸腔积液 预后 SMARCA4缺失
原文传递
肺胎盘样转形3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10
作者 周游 付贵 +2 位作者 夏琴 李香香 许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肺胎盘样转形(P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以及过度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3例PTL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PTL患者... 目的:探讨肺胎盘样转形(P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以及过度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3例PTL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PT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4、46、50岁。3例患者均有吸烟史。影像学显示为囊性或囊实性病灶。形态学均为类似于胎盘的绒毛状结构,包含致密绒毛状结构及水肿绒毛状结构2种不同的形态。病例2术中冷冻切片中见病变由卵圆形的透明细胞组成,绒毛状结构不明显。免疫表型:表面被覆上皮广谱细胞角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D2-40弥漫阳性,间质成分CD10及波形蛋白阳性,CD34显示2类绒毛状结构的间质毛细血管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Menlan A、HMB45等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1%。3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患者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PT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在临床和影像表现上无明显特殊性。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识别2种不同类型的绒毛状结构,术中冷冻切片诊断该疾病较为困难,需要与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肺细胞糖瘤以及淋巴管肌瘤病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1 间质成分 组织学形态 影像表现 淋巴管肌瘤病 阳性指数 透明细胞 过度治疗
原文传递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及淋巴组织间质源性肿瘤解读
11
作者 尹为华 李小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蓝皮书即将出版。关于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及淋巴组织间质源性肿瘤这两个章节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一些疾病进行了重新归类或命名。本文就更新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解读和总结,比较了与第4版分类准则的变化,...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蓝皮书即将出版。关于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及淋巴组织间质源性肿瘤这两个章节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一些疾病进行了重新归类或命名。本文就更新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解读和总结,比较了与第4版分类准则的变化,从临床病理诊断到治疗和预后,尤其是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等各方面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新纳入的几种疾病及作者参与编写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快地了解和掌握新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分子生物学 树突状细胞肉瘤 滤泡
原文传递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B细胞肿瘤分类解读
12
作者 饶慧兰 王哲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的B细胞肿瘤分类更新包括更新分类名称、强化诊断标准以及从临时分类升级为确定类型。本文主要关注B细胞肿瘤各章节内容重要进展和变化,方便国内从事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诊治的医师了解最新进展,指导日...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的B细胞肿瘤分类更新包括更新分类名称、强化诊断标准以及从临时分类升级为确定类型。本文主要关注B细胞肿瘤各章节内容重要进展和变化,方便国内从事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诊治的医师了解最新进展,指导日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分子生物学 淋巴瘤 B细胞
原文传递
重视数字病理整体效益 加快数字化病理科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建国 步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国外全数字化病理科的成功运行,标志着全数字病理流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内数字病理起步晚、进展慢,至今尚未有真正意义的全数字病理科出现。业界对数字病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对数字病理流程的时间效率和成本效益还存有疑虑。因... 国外全数字化病理科的成功运行,标志着全数字病理流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内数字病理起步晚、进展慢,至今尚未有真正意义的全数字病理科出现。业界对数字病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对数字病理流程的时间效率和成本效益还存有疑虑。因此,作者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感受对全数字化病理的流程、整体优势和成本效益等进行了全面的解析,以期促进我国的数字化病理科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科 医院 病理学 临床 数字病理
原文传递
肺移植物失功能病肺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4
作者 陈炜洁 武春燕 +5 位作者 张莉萍 侯立坤 董正伟 黄焰 谢晓枫 谢惠康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物失功能后接受再次肺移植患者病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4例患者共6次再次肺移植物失功能病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急性排异反应、闭塞... 目的:探讨肺移植物失功能后接受再次肺移植患者病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4例患者共6次再次肺移植物失功能病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急性排异反应、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i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结论:肺移植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AFOP及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出现,尤其是AFOP提示预后不良。AFOP患者再移植后可复发,其发生可能与急性排异反应具有相关性。早期开展计划性肺活检有助于AFOP的检出,对并发症进行及时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提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异反应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肺移植 临床病理学特征 再移植 预后不良 肺活检 肺实质
原文传递
成人多发性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
15
作者 庄丽春 付尧 +5 位作者 陈洁宇 吴鸿雁 杨军 张标 陈骏 樊祥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偶有发生于成人的病例报道且预后极差。由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非特异性,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低,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偶有发生于成人的病例报道且预后极差。由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非特异性,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低,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成人多发性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重点从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提高对成人UESL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术前诊断 病例报道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非特异性 侵袭性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及其伴发肺癌间的临床病理学和基因特征分析
16
作者 梁琳 武春燕 +5 位作者 张莉萍 侯立坤 董正伟 吴伟 黄焰 谢惠康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及其伴发肺癌间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异同并探索其基因特征性改变。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6月至2023年5月诊断的13例成人肺... 目的探讨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及其伴发肺癌间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异同并探索其基因特征性改变。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6月至2023年5月诊断的13例成人肺CCAM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对其病理分型、组织学特点以及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并对这13例病例的良性及癌变区域分别进行二代测序。结果13例成人肺CCAM的病理分型均为1型,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6例伴发肺癌且均为黏液腺癌。发生癌变的病例囊壁内可见黏液腺上皮增生,周围可见黏液腺癌。二代测序结果显示,13例病例中仅2例未检测到基因突变,在7例具有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突变的病例中6例伴发黏液腺癌,且同一病例中无论是癌变区域还是良性区域均具有相同位点的KRAS基因突变。结论成人肺CCA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中成人患者最常见的病理分型为1型,且常可伴发黏液腺癌,基因突变较为常见,其中KRAS基因突变最为常见且与癌变高度相关,其发生在黏液腺上皮增生/黏液腺癌之前,可能是驱动癌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腺癌 黏液 DNA突变分析 基因 ras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17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肺癌协作组、分子病理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6 位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 杨欣 袁培 林冬梅 应建明 陆舜 周彩存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近年来,随着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中国获批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逐步增多,尤其是辅助免疫治疗及新辅助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应... 近年来,随着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中国获批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逐步增多,尤其是辅助免疫治疗及新辅助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应用,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适用人群也随之有所变化。另外,国产PD-L1检测试剂也获批作为伴随诊断。因此,本共识在整合2020版国内PD-L1检测共识基础上,纳入近3年有关临床诊治进展内容,为适应并满足临床应用现状和需求,通过共识会议最终形成8条更新意见,旨在更好地指导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对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检测的规范使用。随着后续更多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和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将会陆续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临床应用现状 免疫治疗 DEATH 临床实践 临床检测
原文传递
县级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经验与体会
18
作者 王燕霞 常春晖 +7 位作者 黄亚冰 雷大斌 徐阳 何惠华 孙雪 阎红琳 袁静萍 曾智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为了让更多基层单位了解数字化、接受数字化、肯定数字化病理科存在的必要性,本文分享了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县级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现路径。从数字化切片和远程病理会诊平台的适用场... 为了让更多基层单位了解数字化、接受数字化、肯定数字化病理科存在的必要性,本文分享了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县级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现路径。从数字化切片和远程病理会诊平台的适用场景、工作流程、系统集成、数据安全、落地条件、应用成效等方面分别阐述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的具体细节和使用体验,并通过评估扫描用时、存储容量等客观参数和用户主观感受来论证县级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将原有的手动显微镜升级为全自动扫描成像及多终端远程阅片系统,既能大幅降低数字化病理科的硬件投入,又可突破空间壁垒,实现远程诊断;(2)单张切片平均数字化耗时约(39.09±7.58)s,全切片扫描并不影响病理报告发放速度;(3)系统性能稳定,图像分辨率高,存储空间充足,阅片流畅;(4)将病理数据纳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有利于信息安全保障;(5)数字化病理科为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和打破基层病理科人员紧缺、外出进修难的困境提供了实现路径。房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数字化建设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战演练,将理论设想转换成为客观事实,其可行性强,建设周期短,资金设备投入少,值得推广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存储容量 数据安全 医院数字化 远程诊断 图像分辨率 系统集成 硬件投入
原文传递
儿童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1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9
作者 赵淑君 杨敏 +4 位作者 舒艳 黄婷婷 李传红 朱坤 汤宏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63例儿童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15例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15例横纹肌瘤样发育...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63例儿童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15例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15例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其中14例为1岁以下婴幼儿,中位手术年龄8个月;15例患者均为左侧叶外型,其中13例位于膈肌内。大体上,它可以类似于正常的肺组织。组织学均可观察到微囊性肺发育不良,间质区含有发育不良的横纹肌组织;横纹肌纤维可以呈多种形态,如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或缎带状,弥漫或散在分布;在缎带状横纹肌纤维内可以看到清晰的横纹。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66个月,平均35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预后极好;与膈肌和微囊性肺发育不良密切相关;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需要与胎儿型横纹肌瘤、横纹肌肉瘤肺转移、胸膜肺母细胞瘤和其他含有横纹肌样成分的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横纹肌瘤 肺发育不良 横纹肌纤维 横纹肌肉瘤 无病生存 组织学特征 肺转移
原文传递
干燥综合征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
作者 韩晓艺 张亮 +7 位作者 杨坤 陈佳敏 周新刚 陈香梅 马志园 齐立明 王鹏 孙磊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22年1月49例SS合并肝损伤患者,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所有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22年1月49例SS合并肝损伤患者,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所有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并进行病理指标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行细胞角蛋白(CK)7、CK19、CD38、MUM1、CD10染色,并进行网状纤维、Masson染色、罗丹宁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过碘酸-雪夫(PAS)及淀粉酶消化PAS等组织化学特殊染色。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46例,年龄31~66岁。SS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最多见(22例,44.9%),其后依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26.5%;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9例(18.4%),其他病变5例(10.2%;包括3例肝脏非特异性炎症,1例肝淀粉样变,1例肝脏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其中28例(57.1%)伴有较明显的小叶间胆管损伤,以SS合并PBC组及药物性肝损伤组为著;23例(46.9%)伴不同程度肝细胞脂肪变性。13例SS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其肝组织ISHAK炎症评分、纤维化程度、胆管损伤程度、胆管改建程度、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浆细胞浸润程度、MUM1表达、CD38表达、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IgM、球蛋白升高比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比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比例、IgM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5);SS合并药物性肝损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合胆红素、SSA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5);SS合并PBC组(P=0.006)及NAFLD组(P=0.01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SS合并肝损伤者病理表现多样,炎症病变以SS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最重,S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非特异性炎症最轻。综合分析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SS合并不同类型肝损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病理学 临床 临床实验室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