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被引量:579
1
作者 顾东风 Reynolds K +17 位作者 杨文杰 陈恕凤 吴锡桂 段秀芳 蒲晓东 徐丽华 吴先萍 陈祥福 魏仁敏 陈娜萦 吴天一 王礼桂 姚才良 牟建军 马义峰 王晓飞 Whelton P 何江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提供关于我国35~74岁一般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及其主要组成成分患病率的最新资料。方法我们于2000~2001年在全国35~74岁的成年人群中代表性地选择了15540例个体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04年度推荐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提供关于我国35~74岁一般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及其主要组成成分患病率的最新资料。方法我们于2000~2001年在全国35~74岁的成年人群中代表性地选择了15540例个体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04年度推荐的有关中国人MS的标准诊断MS和进行组分分类。结果男女合计,年龄未标化的MS患病率为16.5%。年龄标化后的MS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0.0%和23.3%;年龄标化后的患病率,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为23.3%和11.5%,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3.5%和14.7%。我国北方居民的MS患病率高于南方居民,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结论我国成年人中有相当比例的个体患有MS。这些结果提示我国亟需制定面向全国的预防、检测和治疗MS的卫生策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成年人 代谢综合征 MS 糖尿病
下载PDF
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金文胜 潘长玉 +2 位作者 陆菊明 智光 杨波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连续性及颈动脉可视范围内斑块,根据三者计算 AS积分。将 FPG和 2 hPG五分位划分,比较不同分位之间的AS积分和 IMT。以稳健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探讨血糖对 AS积分、IMT、AS斑块发生和 IMT异常的相关关系。 结果 随着血糖升高,AS积分和 IMT逐渐增加,最高五分位血糖的 IMT和AS积分明显增高;同时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发现 FPG和2 hPG均为AS积分的独立预报因子。FPG对IMT的预报可独立于年龄、性别、或血压和血脂谱、或CVD的校正;2 hPG对 IMT预报能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 CVD的校正。两种血糖对斑块发生的预报独立于CVD,对 IMT异常增厚的预报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者CVD。 结论 FPG和 2 hPG是AS的独立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血糖升高 血压 性别 年龄 PG OGTT 斑块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的调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魏敬 蒋建东 +4 位作者 吴锦丹 王书奎 王自正 潘淮宁 戴苏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BBR)的降脂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68 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盐酸小檗硷(BBR)组34例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34例(舒降之16 例、立普妥 18 例),分别选用BBR 0.5 g日3次、立普妥10 mg日1次、舒降之20 mg日 1 次...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BBR)的降脂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68 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盐酸小檗硷(BBR)组34例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34例(舒降之16 例、立普妥 18 例),分别选用BBR 0.5 g日3次、立普妥10 mg日1次、舒降之20 mg日 1 次。疗程 8 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同时,以RT PCR和 Western杂交法检测人外周血和肝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 L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 结果 BBR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分别下降 21.41%、26.4%、28.2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TC下降较舒降之组更明显(P= 0.001), TG 的下降优于立普妥组(P=0 026),治疗后LDL-C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疗效与对照组等同。 结论 BBR有良好的调脂作用,某些方面可能较他汀类降脂药更具有优势。其调脂机制与促进细胞 LDLR-mRNA转录,增强LDLR蛋白的表达,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相关,是一种廉价、高效、安全的调脂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作用 舒降之 盐酸小檗碱 治疗后 治疗前后 LDL-C 立普妥 对照组 他汀类降脂药 TC
下载PDF
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7
4
作者 叶新华 杜云峰 +3 位作者 高剑波 薛云 李德 成金罗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对4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诺和锐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 目的 探讨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对4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诺和锐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和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 结果 诺和锐强化治疗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结论 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 诺和锐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T2DM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作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柳红芳 陆菊明 +4 位作者 母义明 陆祖谦 肖彧君 詹晓蓉 潘长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n-3脂肪酸对饱和脂肪酸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IR)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InsR)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n3脂肪酸组。各组饲养11周后测定有关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n-3脂肪酸对饱和脂肪酸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IR)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InsR)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n3脂肪酸组。各组饲养11周后测定有关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体内脂肪相对含量、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肝脏TC和TG含量、肌肉中T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肌肉组织中TC含量无显著改变,高脂组肝脏和肌肉InsR含量、肌肉GluT4蛋白的相对含量均明显下降。(2)n3脂肪酸组体内脂肪相对含量、FBG、Ins、TG、TC、IRI、肝脏TC和TG含量、肌肉组织中TG含量较高脂组均明显降低,肝脏InsR含量和肌肉GluT4较高脂组明显升高。结论适量n3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的一部分热量后,可增加IR大鼠肝脏InsR含量和肌肉GluT4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高脂 诱导作用 胰岛素抵抗 大鼠 肝脏 骨骼肌 胰岛素受体 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血清胰岛素
下载PDF
糖耐量受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翼飞 詹维伟 +8 位作者 洪洁 顾卫琼 杨义生 桂明辉 唐金凤 王卫庆 刘建民 赵咏桔 宁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11名正常人、1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新诊68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及2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MMM)...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11名正常人、1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新诊68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及2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MMM)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的IMT.结果(1)CCA-IMT在IGT组及IFG+IGT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肥胖组(P值分别为<0.01及<0.05),但前两组之间及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A-IMT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相关研究显示,在所有IGT患者中(包括IFG+IGT),CCA-IMT与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SI呈显著正相关,与体质指数(BMI)及腰围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ICA-IMT与年龄、TC及ISI呈显著正相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3)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CCA-IMT及ICA-IMT值与TC、LDL-C、BMI、腰围及ISI值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初发的IGT患者中颈动脉IMT值已有显著升高,而在校正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没有观察到包括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中心性肥胖在内的各种代谢异常状态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由此预示IGT是早期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IGT 患者 糖耐量受损 颈动脉内中膜 人群 BMI 代谢指标 LDL-C 腰围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的比较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万根 宫雅南 +2 位作者 林伟 武兆忠 区品中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是否低于正常人。 方法 肾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615例,与同一地区1116名正常人的BMD比较。 结果 (1)女性 T2DM患者各年龄组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BMD均与正常人近似; 男性 T2DM患者 40 岁和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是否低于正常人。 方法 肾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615例,与同一地区1116名正常人的BMD比较。 结果 (1)女性 T2DM患者各年龄组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BMD均与正常人近似; 男性 T2DM患者 40 岁和 60 岁以上年龄组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BMD与正常人近似,但是50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正常人(P<0.05)。(2)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T2DM患者 BMD的因素为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总胆固醇水平,而影响男性T2DM患者的 BMD的因素为 BMI和餐后胰岛素水平。 结论 肾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的BMD不比正常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患者 BMD T2DM 骨密度 股骨 肾功能 腰椎 2型糖尿病 BMI
下载PDF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下肢血管造影特点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6
8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6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学峰 崔世军 郭连瑞 李建新 张建 汪忠镐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3,415,共3页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膝以下血管的狭窄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42·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52·0%(χ2=5·66,P<0·05)。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膝下各血管受累几率相近(χ2<0·35,P>0·0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同名动脉受累几率相近(χ2<3·20,P>0·05),胫前动脉狭窄率为64·5%(χ2<0·80,P>0·05);胫后动脉狭窄率为59·9%(χ2<0·80,P>0·05),腓动脉狭窄率为31·6%(χ2>12·56,P<0·05)。结论下肢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均为双侧对称性发病,后者更易侵犯膝以下小动脉。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较少累及双侧腓动脉,这为膝以下小动脉搭桥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良好的流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糖尿病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被引量:87
9
作者 喻明 周健 +3 位作者 项坤三 李鸣 李青 周逸常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 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0 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连续71(43~90)小时的血糖监测。 结果 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 目的 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 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0 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连续71(43~90)小时的血糖监测。 结果 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 r=0.93, P均<0.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餐后2 h及中、晚餐后3 h。6 am~< 11 am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2.5%)的时间段,而62.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 am~ <6 am。血糖>7 8 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6(37~100)%和62(8~100)%。血糖>7.8 及11.1 mmol/L的时间百分比与HbA1c(9.8%±1.9%)均呈显著正相关(r=0.74, r=0.76,P均<0 001)。 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2型糖尿病 血糖 糖代谢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高伟 任瑞珍 +3 位作者 唐与晓 王秋灵 王玮 孟晓梅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伴脂肪肝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 方法 对400 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生化、瘦素、C肽与肝脏超声检查。 结果 T2DM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6%,该组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5),甘油...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伴脂肪肝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 方法 对400 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生化、瘦素、C肽与肝脏超声检查。 结果 T2DM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6%,该组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5),甘油三酯(TG)、1 h与2 h C肽、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1 h C肽、瘦素、TG水平升高,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T2DM患者脂肪肝患病率明显升高,且与BMI、TG、C肽、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肪肝 T2DM 病毒性肝炎 血管结构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糖的波动特点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郎江明 陈苹 +1 位作者 魏爱生 陈发胜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 h血糖的波动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T2DM患者48 h血糖变化,1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凌晨3时血糖(6.4±2.8)mmol/L,24 h血糖最低值(5.1±1.8)mmol/L,分...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 h血糖的波动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T2DM患者48 h血糖变化,1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凌晨3时血糖(6.4±2.8)mmol/L,24 h血糖最低值(5.1±1.8)mmol/L,分布在凌晨0~3时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7.1±2.5)mmol/L,晚上10时血糖(7.8±4.0)mmol/L,24 h血糖最高值(13.9±4.3)mmol/L(分布在早餐后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三餐后血糖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糖峰值延迟(P<0.05~0.0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凌晨血糖基本正常;空腹血糖(FBG)明显增高,考虑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进餐后血糖峰值延迟,表明患者负荷后胰岛素分泌模式已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餐后血糖 患者 2型糖尿病(T2DM) 对照组 凌晨 空腹血糖 2型糖尿病 增高 动态血糖监测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中老年人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2
12
作者 赵林双 陈玉石 +6 位作者 向光大 候洁 乐岭 蒋文 曹红燕 徐琳 郑敏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8-449,共2页
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武汉地区2600名40岁以上成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地区40~90岁一般人群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7.7%,糖耐量异常的标化患病率7.3%,从总体上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现象.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患病率 中年人 老年人
下载PDF
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昕 杨文英 +4 位作者 卜石 刘雪丽 帅瑛 巩秋红 李光伟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评价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69例2型糖尿病(T2DM)病人随机分为果糖注射液组(35例)和生理盐水组(34例),每日分别给予500 ml 5%果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3小时输入。于输液第0 h、1.5 h3、h测定静脉血... 目的评价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69例2型糖尿病(T2DM)病人随机分为果糖注射液组(35例)和生理盐水组(34例),每日分别给予500 ml 5%果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3小时输入。于输液第0 h、1.5 h3、h测定静脉血糖和胰岛素水平;0 h和3 h测血尿酸水平。结果两组输液过程中各输液时点的血糖、胰岛素及尿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生理盐水比较,果糖注射液对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血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输注 血糖 胰岛素 尿酸
下载PDF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75
14
作者 畅坚 许樟荣 +2 位作者 王志强 陈平 杨丽娜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 (DM组 ) 4 3例 ,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 (NDM组 ) 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胫前、胫后和...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 (DM组 ) 4 3例 ,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 (NDM组 ) 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共 10段 ,用分段积分法进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 结果 腹主、腹部内脏、股深及胫前动脉病变发生率在NDM组分别为 33/ 34(97% )、11/ 30 (37% )、11/ 6 9(16 % )和 2 5 / 4 2 (6 0 % ) ,在T2DM组分别为 2 6 / 36 (72 % )、1/ 36 (3% )、2 4 / 78(31% )和 6 1/ 75 (81% ) ;NDM组腹主动脉积分为 0 2 6± 0 6 7、髂总动脉积分为 0 5 5± 1 0 6、髂内动脉积分为 1 0 8± 1 2 9;T2DM组相应的动脉积分分别为 0、0 15± 0 5 8和 0 5 7± 1 0 5 ;这些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DM组股深、、胫前、胫后、腓动脉积分分别为 0 6 0± 0 6 1、1 15± 0 82、1 92± 1 39、1 72± 1 85和 1 99± 1 0 5 ,均明显高于NDM组的 0 17± 0 4 8、0 75± 1 2 2、0 81± 0 94、1 0 7±1 0 0和 0 98± 1 0 0。 结论 NDM组较T2DM组血管病变更常累及腹主动脉及腹部内脏动脉 ,T2DM组较NDM组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和胫前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T2DM 患者 非糖尿病 外周 腹主动脉 胫前动脉 血管造影 腹部 病变
下载PDF
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咏莉 叶山东 +1 位作者 陈燕 谈敏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8,共2页
胰岛β细胞功能自NGT到IGT再到T2DM呈进行性下降,所依证据是HOMA β,ΔI30/ΔG30、前胰岛素和C肽的比值(PI/CP)。PI/CP可能是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的较好指标。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功能 诊断 糖耐量受损 正常 病人 人群 2型糖尿病 CP 进行性 NGT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清华 陆菊明 +2 位作者 潘长玉 母义明 邹效漫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 观察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DN)时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的表达,并探讨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方法 Kkay糖尿病小鼠(KA)组和非糖尿病小鼠(KB)组各8 只,以PAS染色、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观察肾脏病变、MMP-9... 目的 观察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DN)时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的表达,并探讨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方法 Kkay糖尿病小鼠(KA)组和非糖尿病小鼠(KB)组各8 只,以PAS染色、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观察肾脏病变、MMP-9 表达水平。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分别以RT PCR 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MP-9表达;以凝胶阻滞电泳(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情况。 结果 KA组出现明显DN病变,其肾小球硬化指数(GI)明显高于KB组(P<0.05);KA组肾小球MMP 9阳性着色面积(11 14%)高于KB组(5 68%)(P<0.01),MMP-9 mRNA表达水平有类似变化。AGEs使HU-VECs MMP-9表达增强,并伴有NF-κB激活。抑制NF-κB活性可降低MMP-9表达。 结论 Kkay小鼠DN伴有MMP-9表达增高,推测MMP-9在DN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AGEs可能是通过激活NF κB使内皮MMP-9表达增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小鼠 肾组织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表达 细胞内信号 传导机制 MMP-9 NF-κB
下载PDF
416名新诊断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敏感性表征的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璐璐 郑涓 +1 位作者 王咏波 张红梅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比较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中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敏感性表征的异同点.方法将416名40岁以上新诊断的T2DM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60岁(中年组)222例,60岁以上(老年组)194例.分别测量血压(BP)、体质指数(B... 目的比较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中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敏感性表征的异同点.方法将416名40岁以上新诊断的T2DM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60岁(中年组)222例,60岁以上(老年组)194例.分别测量血压(BP)、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分泌曲线、尿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按HOMA-IR和HOMA-β cell公式,计算糖负荷30 min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比值. 结果初诊的老年T2DM患者与中年患者相比,其WHR、收缩压明显较高(P<0.05~0.01),而BMI、葡萄糖刺激2 h后的胰岛素分泌明显较低(P<0.05~0.01),同时空腹血浆TC、TG、LDL-C、HDL-C的水平也明显低于中年组(P均<0.01).老年组有较高的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和较低的β细胞分泌指数(P<0.01)及初期分泌指数(P<0.01).结论与中年发病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其IR的主要表征为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患者 中年 T2DM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 中老年 LDL-C WHR HDL-C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汪艳芳 马书平 +4 位作者 张春玲 苏永 赵志刚 大石真理子 葛谷英嗣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日本人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异同。 方法 应用由日本国立京都病院国家糖尿病研究中心设计的登录系统文件,对确诊的T2DM进行登录,计中国人 1578 例(中国人组),日本人 1813 例(...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日本人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异同。 方法 应用由日本国立京都病院国家糖尿病研究中心设计的登录系统文件,对确诊的T2DM进行登录,计中国人 1578 例(中国人组),日本人 1813 例(日本人组)。用 HOMA IR评价IR,评价单纯性糖尿病者、糖尿病伴高血压者、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者 IR的异同,并将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在中国人组与日本人组随着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伴有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的叠加,空腹胰岛素(FIns)值增加,HOMA IR值增大。中国人各组的FIns、HOMA IR值与日本人相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指数(BMI)中国人组明显高于日本人组(t=2 61,P<0.01),患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的百分比中国人组比日本人组高(t=3.57、4.64, P<0.01)。以IR为因变量,以年龄、吸烟、饮酒、BMI、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为自变量,进行广义线形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组IR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有关(OR=1.384、1.253,P=0 0011、0.0049),日本人组IR与BMI、高血压有关(OR= 1.062、1.340, P< 0.0001、P= 0.0182)。 结论 在初诊的 T2DM 患者, IR 与BMI、高血压、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 IR 糖尿病 BMI 初诊 中国人 患者 胰岛素抵抗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糖尿病一级亲属脂联素和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庄向华 董砚虎 +3 位作者 许爱梅 王娜 周建博 唐彬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非糖尿病个体中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研究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 153 例糖耐量正常者,其中无家族史的正常对照(NC)者41例,单纯父亲为糖尿病的一级亲属 36 例,单...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非糖尿病个体中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研究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 153 例糖耐量正常者,其中无家族史的正常对照(NC)者41例,单纯父亲为糖尿病的一级亲属 36 例,单纯母亲为糖尿病的一级亲属 45例,双亲均为糖尿病的一级亲属31例。测定所有受试者血脂、血糖、胰岛素、瘦素、脂联素。 结果 T2DM患者一级亲属中3个亚组瘦素水平[(11±6)μg/L、(10±5)μg/L、(11±9)μg/L]高于 NC组[(8±6)μg/L](P<0 05),胰岛素抵抗指数(IRI)[(3.0±1.4)、(2.9±1.5)、(3 3±1 5)]高于 NC组[(2.0±0.8)](P<0.05),脂联素水平[(11±6)g/L、(10±6)g/L、(12±8) g/L]低于 NC组[(17±11)g/L](P<0.05)。一级亲属各组间的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指数、瘦素、腰围、腰臀比、脂联素是 IR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T2DM患者一级亲属 IR程度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脂联素与瘦素可能联合影响T2DM患者一级亲属的 IR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亲属 脂联素 瘦素 糖尿病 患者 T2DM 胰岛素抵抗 家族史 相关性 IR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22
20
作者 姚军 郭晓蕙 +2 位作者 张俊清 惠岩 陈澜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脂代谢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至盐酸吡格列酮...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脂代谢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至盐酸吡格列酮组及安慰剂组,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基线hsCRP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体质指数、性别均相关。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030)。而安慰剂组无改变。餐后血糖变化(P<0.01)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P<0.01)与hsCRP变化最相关,其次为LDLC(P<0.01)、HbA1c(P=0.033)及HDLC(P=0.047)的改变。结论T2DM患者慢性高血糖状态与炎症关系密切。吡格列酮治疗在改善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使hsCRP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 血清C反应蛋白 T2DM 血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