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3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MRI的机器学习预测非小细胞肺癌T790M突变
1
作者 崔婀娜 杨春娜 +3 位作者 王晓煜 沙宪政 赵鹏 孙艺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脑部T_(1)C和T_(2)W MRI建立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靶向治疗中的耐药性T790M突变。方法:本研究收集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T_(1)C和T_(2)W MRI影像和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照2... 目的:本研究基于脑部T_(1)C和T_(2)W MRI建立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靶向治疗中的耐药性T790M突变。方法:本研究收集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T_(1)C和T_(2)W MRI影像和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照2∶1的比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无监督k-means算法将肿瘤区域划分为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提取不同区域的影像组学图像特征构建模型,评估每个模型的诊断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性和敏感性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分析模型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T_(1)C和T_(2)W MRI和临床特征融合的统计计算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T790M突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99和0.81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计算机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T790M突变,具有潜在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右心室功能
2
作者 许丹 王华 +3 位作者 霍换换 韩东刚 周琦 孙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纳入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S患者49例为OSA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度,轻度12例,中度9例,重度28例,同期...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纳入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S患者49例为OSA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度,轻度12例,中度9例,重度28例,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无打鼾史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2D-STI技术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组右房容积指数(RAVI)显著增大(P=0.04),三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tv)显著升高(P=0.02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三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减低(P=0.047),组织多普勒(TDI)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显著减低(P=0.014)。OSA组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P=0.036)和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P=0.039)显著减低。轻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重度组RV-GLS(P=0.002)、RV-FWLS(P=0.030)显著减低,重度组RVFW基底段纵向应变(P=0.033)、心尖段纵向应变(P=0.028)显著减低,两组RVFW中间段纵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S患者右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出现异常改变,2D-STI可早期发现OSA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收缩功能呈减低趋势,右心室纵向应变可作为临床重要的参数,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龄孕晚期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
3
作者 薛洁 王慧敏 +3 位作者 徐丽华 郑丽丽 姜静 王志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高龄孕晚期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45岁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女性102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用辛普森双平面法、2D-STI及...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高龄孕晚期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45岁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女性102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用辛普森双平面法、2D-STI及RT-3DE进行检查分析,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高龄孕妇与对照组受试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三种方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孕妇较高龄对照受试者左室LSapi减低,Tmsv-16-SD%及Tmsv-16-Dif%增高(P<0.05),高龄孕妇较适龄孕妇LSbas增加(P<0.05)。结论:高龄孕妇孕晚期LVEF处于正常水平,但可能已经存在左室壁局部纵向应变减低和心肌运动同步性减低,RT-3DE及2D-STI均可早期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改变,提示临床给予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孕妇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下载PDF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辅助生殖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
4
作者 吴娟 朱飞虎 +3 位作者 栗河舟 要迎春 刘云 李亚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Q)技术在辅助生殖技术(ART)胎儿心脏功能及形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ART受孕胎儿(ART组),冻胚移植与鲜胚移植各30例,67例自然受孕胎儿(对照组)。应用fetal HQ软件计算得出整体球...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Q)技术在辅助生殖技术(ART)胎儿心脏功能及形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ART受孕胎儿(ART组),冻胚移植与鲜胚移植各30例,67例自然受孕胎儿(对照组)。应用fetal HQ软件计算得出整体球形指数(GSI)、左右心室整体应变值(GS)、面积变化分数(FAC)、24节段球形指数(SI)。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孕妇年龄、孕周、胎儿预估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胎儿心率与心脏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RT组孕妇年龄更大、产次更少(P<0.05),其它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RT组胎儿与对照组比较GSI、GS、FAC、右室2~24节段S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移植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冻胚组与对照组GSI及右室GS、右室FAC存在差异;鲜胚组与对照组GSI、GS、FAC存在差异;冻胚组与鲜胚组右室GS、右室FAC存在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胎儿预估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胎儿心率、孕周与心脏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关系。结论:fetal HQ可以反映ART胎儿心脏心功能变化、整体及各节段形态变化,为中孕期ART胎儿心脏改变的早期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联合微波序贯消融治疗对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分析
5
作者 刘玉江 李佳 +1 位作者 徐瑞芳 钱林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序贯消融对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该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9个接受序贯消融治疗的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探究结节囊实性分类、囊液性质类型、术前症状评分及结节囊性...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序贯消融对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该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9个接受序贯消融治疗的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探究结节囊实性分类、囊液性质类型、术前症状评分及结节囊性部分有无分隔等对序贯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疗效的组间差异,并分析各组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结节囊实性分类、囊液性质类型等在不同疗效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囊液性质类型是影响序贯消融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有效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节囊实性分类及结节囊性部分有无分隔是影响序贯消融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治疗有效者治愈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序贯消融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疗效受到结节囊实性分类、囊液性质类型及囊性部分有无分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下载PDF
BSSFP序列三时相扫描在胎儿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6
作者 陈霞平 陈春霞 +4 位作者 董海平 施跃全 曹文婷 杨青霞 郑贤应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BSSFP序列三时相扫描技术在胎儿心血管系统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产前超声提示未见异常的胎儿心血管系统磁共振图像,均行BSSFP序列单时相及三时相扫描。由三位MRI医师分析两组图像中四腔心、主... 目的:探讨BSSFP序列三时相扫描技术在胎儿心血管系统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产前超声提示未见异常的胎儿心血管系统磁共振图像,均行BSSFP序列单时相及三时相扫描。由三位MRI医师分析两组图像中四腔心、主动脉弓层面解剖结构,并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38例图像中,对主动脉弓层面的显示,BSSFP序列单时相和三时相扫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对四腔心层面的显示,两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结论:BSSFP序列三时相扫描技术有助于提高胎儿心血管系统图像质量,尤其是主动脉弓层面,能更好显示胎儿心外大血管解剖结构,为胎儿心血管结构的显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心血管系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60°腔内三维超声在阴道周围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宋丹阳 牛菊敏 +1 位作者 闫峰 孙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360°腔内三维超声在阴道周围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阴道周围囊性病变42例,先利用二维超声观察阴道周围囊性病变大小、位置及与阴道、尿道和直肠的关系,再利用经阴道360°腔内三维... 目的:探讨经阴道360°腔内三维超声在阴道周围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阴道周围囊性病变42例,先利用二维超声观察阴道周围囊性病变大小、位置及与阴道、尿道和直肠的关系,再利用经阴道360°腔内三维超声获取矢状切面、横切面、冠状切面、任意切面图像,不同视角观察阴道周围囊性病变的空间关系,从而进行定位诊断。结果: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阴道周围囊性病变42例,经手术病理、尿道镜、肾盂输尿管造影证实阴道壁囊肿21例、尿道旁腺囊肿13例、尿道憩室3例、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骶尾部囊性畸胎瘤3例。经阴道360°腔内三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23%(40/42),经阴道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42%(30/42),经阴道360°腔内三维超声检查与经阴道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360°腔内三维超声是准确、方便、快捷诊断阴道周围囊性病变的影像学手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疾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Auto-kV技术联合AI深度学习算法(Clear Infinity)在冠脉“精准”双低成像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斌 高思喆 +1 位作者 郭文力 李雨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Auto-kV技术联合AI深度学习算法(Clear Infinity)在冠状动脉“双低”成像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2位行冠脉CTA检查者,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实验组)采用Auto-kV技术扫描,O-Dose=0.7;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120kV扫描,O-Do... 目的:探讨Auto-kV技术联合AI深度学习算法(Clear Infinity)在冠状动脉“双低”成像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2位行冠脉CTA检查者,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实验组)采用Auto-kV技术扫描,O-Dose=0.7;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120kV扫描,O-Dose=1.0。A组对比剂用量依据Auto-kV技术给定管电压:140kV-0.9mL/kg;120kV-0.8mL/kg;100kV-0.7mL/kg;80 kV-0.6 mL/kg;70 kV-0.5 mL/kg;60 kV-0.4 mL/kg,B组对比剂用量统一为0.8 mL/kg。对比剂注射速率=对比剂用量/12 s。将A组原始数据采用迭代重建算法(Clear View)及AI重建算法(Clear Infinity)重建出两组图像,分别命名为A1组和A2组。迭代及AI算法的权重均设定为70%。B组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采用统计学分析图像质量、碘负荷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1、A2组图像冠脉各节段内CT值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1、A2组的噪声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1、A2组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B两组间CTDI、DLP、ED及碘负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组的碘负荷及辐射剂量均显著低于B组。主观评测中三组间对比度无统计学差异;A1、A2组的主观噪声及诊断置信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A1、A2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锐利度及细节显示上三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2组优于A1组优于B组。结论:Auto-kV技术联合AI深度学习算法(Clear Infinity)应用于冠状动脉CTA中可实现个体化扫描,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术后残留病灶检出率和复发的预测及与疗效的相关性
9
作者 杨维伟 王宁 吴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分析MS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C)术后残留病灶检出率和复发的预测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P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术后半年时对患者行M... 目的:分析MS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C)术后残留病灶检出率和复发的预测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P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术后半年时对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术后半年时行血管造影检查,术后半年时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MSCT影像表现与疗效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MSCT对病灶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金标准血管造影相比,MSCT扫描检测的术后残留病灶检出7例,血管造影检出9例;治疗后患者BV、BF、PS及HA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HAP、HPI及TL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VP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64例,稳定29例,无效2例,对治疗疗效不同患者进行分析显示,有效组患者BV、BF、PS及HAF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患者HAPHPI及TLP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PVP明显高于无效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SCT影像学检查BF、BV、PS、HAF、HAP、HPI、TLP与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VP与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利用MSCT扫描检查预测PHCC的敏感度为92.77%,特异度为84.21%;利用MSCT扫描预测PHCC术后复发的AUC为0.853,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0.05)。结论:MSCT扫描检查可有效检出PHCC病灶,且MSCT扫描检查指标与患者临床疗效高度相关,且MSCT扫描检查可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10
作者 王娟 朱虹全 +1 位作者 李元昊 朱文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RD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男12例,女5例,年龄12~71岁。结果:病变位于头颈部9例,胸部6例,腹部1例及下肢1例。研究发现部分RD... 目的:分析总结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RD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男12例,女5例,年龄12~71岁。结果:病变位于头颈部9例,胸部6例,腹部1例及下肢1例。研究发现部分RDD的发病与IgG4等免疫相关疾病或淋巴瘤密切相关。影像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信号,无坏死及囊变,中度弥散受限及18F-FDG高摄取,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及非中枢神经系统RDD影像表现有所不同。另外发现3例罕见病例:颅内外非沟通性RDD,全身广泛性腺体及淋巴结受累的混合型RDD,及MR表现类似“肝细胞癌”的肝脏RDD。结论:RDD发病部位广泛且影像表现多样,了解其共同特点及不同之处,有助于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
11
作者 赵宇明 侯鹏 +2 位作者 王爽 纪俊雨 赵树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狭窄程... 目的:研究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Ⅰ级病变患者33例,Ⅱ级病变患者22例,Ⅲ级病变患者41例。根据斑块性质分析,其中稳定性斑块患者55例,不稳定性斑块患者41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256排CT行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冠脉造影(IC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比较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以及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效能,研究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灵敏度为80.49%,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效能下降。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灵敏度为80.21%,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下降。结论: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灵敏度均超过80%以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患者,会造成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判定准确性以及灵敏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12
作者 李芹 李方正 +2 位作者 于海童 吴莎莎 牛庆亮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完成乳腺常规与合成MRI检查。采用ICC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不同观察者获得合成MRI定量参数的一致性。单、多因素l...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完成乳腺常规与合成MRI检查。采用ICC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不同观察者获得合成MRI定量参数的一致性。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TNBC与非TNBC的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基于3D-ROI获得的T_(1)、T_(2)和PD值的一致性ICC_(3D)(0.994、0.996和0.989)优于2D-ROI (0.848、0.850、0.898)。T_(1)-均值、T_(2)-均值联合模型区分TNBC与Luminal A型乳腺癌ROC曲线的AUC值为0.79(95%CI:0.65~0.88),敏感度为56.67%,特异度为88.00%。T_(2)-均值区分TNBC与Luminal B型乳腺癌ROC曲线的AUC值为0.74(95%CI:0.64~0.82),敏感度为63.66%,特异度为80.88%。PD-均值区分TNBC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ROC曲线的AUC值为0.70(95%CI:0.55~0.82),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55.00%。结论:不同观察者基于3D-ROI获得的合成MRI定量参数的可重复性高于2D-ROI;合成MRI定量参数可以为区分TNBC与非TNBC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13
作者 王建利 阴晓婷 郑利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AIS患者,以CT血管造影(CTA)作为诊断“金标准”,按照侧支循环建立状况分为良好组(15例)、一般... 目的 :探讨CT灌注(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AIS患者,以CT血管造影(CTA)作为诊断“金标准”,按照侧支循环建立状况分为良好组(15例)、一般组(38例)与不良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P检查,对比三组受试者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CTP参数对AIS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上述CTP参数与侧支循环建立分级的相关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评估AI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P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BV、CBF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MTT、TTP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IS侧支循环建立评估均有一定的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672、0.654、0.664、0.896,其中联合检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4.09%,特异性为92.1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BV、CBF与侧支循环等级呈正相关(P<0.05),MTT、TTP与侧支循环等级呈负相关(P<0.05)。NIHSS、mRS评分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IS患者CBV、CBF与NIHSS、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MTT、TTP与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TP参数中CBV、CBF与AIS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介入治疗预后呈正相关,MTT、TTP与AIS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介入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CTP参数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以及介入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MRI扩散参数与Ki-67、PCNA表达的相关性
14
作者 王国光 孟令平 +3 位作者 胡明秀 官兵 梁爽 洪玉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ADC值和eADC值与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0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5只,对照...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ADC值和eADC值与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0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5只,对照组15只,实验组腹腔定点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对照组替代采用生理盐水,300 mg/kg,3次/周。MRI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取b=300 s/mm^(2)、600 s/mm^(2)两组,生成ADC图及eADC图并测量ADC及e ADC值;按组织病理学进行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分级,并与ADC值、eADC值和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有55只大鼠(实验组41只,对照组14只)成功获取DWI参数数据,成功率55%(55/100)。随着肝纤维化逐步进展,DWI显示实验组大鼠肝内信号逐渐增高,高b值图像较明显,但图像质量较差。ADC值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P<0.05),而eADC值则为正相关(P<0.05);Ki-67、PCNA在肝纤维化、肝硬化期表达不明显,在小肝癌期相对较为明显,ADC值与Ki-67、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5),eADC值与Ki-67、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DWI参数ADC、e ADC值能够反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逐步发展的规律,与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能够为临床预测小肝癌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右支气管腔髓脂肪瘤1例
15
作者 苏海燕 杨帆 +2 位作者 王琦 杨丽 时高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7,共2页
病例男,72岁。咳嗽、咳黄痰1月余;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肺CT(图1,2):肺窗:右支气管中间段内见一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清楚,大小约2.0 cm×1.3 cm×0.9 cm,完全阻塞管腔,致右中下叶肺不张。纵隔窗:结节密度... 病例男,72岁。咳嗽、咳黄痰1月余;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肺CT(图1,2):肺窗:右支气管中间段内见一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清楚,大小约2.0 cm×1.3 cm×0.9 cm,完全阻塞管腔,致右中下叶肺不张。纵隔窗:结节密度不均,大部分呈脂肪密度,CT值约-60 HU,增强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相邻支气管管壁未见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对肺循环压力和引流静脉狭窄的判定
16
作者 彭颖慧 胡原 +3 位作者 刘倩君 唐菊 刘金桥 向永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鉴别诊断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及对肺循环压力和引流静脉狭窄的判定。方法:以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诊断的120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71例,完...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鉴别诊断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及对肺循环压力和引流静脉狭窄的判定。方法:以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诊断的120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7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49例,所有患儿均行CT血管成像(CTA)及CDE检查。比较CTA及CDE联合诊断效能、两组患儿伴引流静脉狭窄的情况及肺循环压力之间的差异。结果:CTA判定肺静脉异位引流分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DE(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A及CDE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CTA及CDE联合检查对于引流静脉狭窄的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强,其中完全型患儿中,25例与金标准诊断一致(Kappa值=0.556),部分型患儿中,24例与金标准诊断一致(Kappa值=0.618);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三尖瓣反流峰值压差显著高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t=3.153,P=0.002),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显著低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t=9.123,P=0.000)。结论:CDE及CTA联合诊断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强,通过对肺循环压力和引流静脉狭窄的有效判定,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肺静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颌面部木村病超声特征、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唐瑾 原韶玲 +3 位作者 苗润琴 郭荣荣 连婧 张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2,173,共4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本... 目的:探讨颌面部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本研究共入组KD患者26例,男20例,女6例(性别比3.3∶1)。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5岁6月。血常规显示所有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值均增加。超声声像图结果显示26例患者均检出病灶,淋巴瘤可能5例(19.23%),恶性病灶6例(23.08%),多形性腺瘤4例(15.38%),性质待诊建议穿刺活检11例(42.31%)。单纯淋巴结型8例(30.77%),单纯累及腮腺+周围软组织型11例(42.31%),同时累及腮腺+周围软组织+淋巴结型7例(26.92%)。对不同类型KD患者病灶的超声特征进行比较,其在边界、形态、混合回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发生浸润,部分生发中心坏死或者形成嗜酸性微脓肿。结论:KD以中青年男性居多,病变多累及头颈部,KD的超声及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吴锶凯 徐文杰 +5 位作者 王健 黄美春 杨光钊 敖炜群 魏福全 茅国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51例AAV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RCT表现分为AAV合并ILD(AAV-ILD)... 目的: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51例AAV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RCT表现分为AAV合并ILD(AAV-ILD)组15例与AAV未合并ILD(AAV-NILD)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胸部CT表现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AV合并ILD相关危险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相比,AAV-ILD组肺部受累症状明显,中位发病年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ILD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AAV-NILD组(Log rank,χ~2=4.331,P=0.037);年龄>65岁为AAV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HR=6.446,95%CI 1.380~30.113,P=0.018)及肺部蜂窝影(HR=6.302,95%CI 1.174~33.817,P=0.032)是AAV合并ILD患者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AV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如以肺部受累为主时要警惕合并ILD可能,尤其是老年患者;吸烟及出现肺部蜂窝影是AAV合并ILD患者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俯卧与坐姿下籽骨轴位的X线影像质量的比较
19
作者 高亚岭 封雪菲 +4 位作者 陈思 韩雪 王毅 张晔 蒋书昆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评估在坐姿下行籽骨轴位X线投照的影像质量。方法:收集2023年3—6月由于足部不适前来就诊的50例患者,对同一患者进行俯卧与坐姿两种姿势下籽骨轴位的DR检查,将获取的两组影像进行质量评估与比较。结果:俯卧与坐姿两种姿势下的影像... 目的:评估在坐姿下行籽骨轴位X线投照的影像质量。方法:收集2023年3—6月由于足部不适前来就诊的50例患者,对同一患者进行俯卧与坐姿两种姿势下籽骨轴位的DR检查,将获取的两组影像进行质量评估与比较。结果:俯卧与坐姿两种姿势下的影像合格率、EI、DAP在统计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拍摄籽骨轴位X线时,对于不能进行传统体位(俯卧)投照的患者,可在坐姿下进行投照,所获取的X线影像也能满足影像医生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骨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优势及对血清CEA和CA125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马磊 柳标 +1 位作者 唐屹青 孙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优势及对血清CEA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优势及对血清CEA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乳房外观美观度,血清CEA与CA125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块残留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24h疼痛程度评分与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乳房外观美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与CA125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CEA、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畸形率较对照组低(P<0.05),且未发生肿块残留及复发情况。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实施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轻疼痛,还能提高患者乳房外观美观度,降低血清CEA、CA125水平,同时肿块无残留及复发情况,不良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