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6,7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1
作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兽医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 《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兽医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除草地学、草原学)类的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中国兽医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核心期刊 动物医学 草原学 专家评审 原理和方法
下载PDF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2
作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兽医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 《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兽医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除草地学、草原学)类的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中国兽医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核心期刊 动物医学 草原学 专家评审 原理和方法
下载PDF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3
作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兽医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 《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兽医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除草地学、草原学)类的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中国兽医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核心期刊 动物医学 草原学 专家评审 原理和方法
下载PDF
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吴静波 南文金 +2 位作者 胡鸿惠 黄健强 彭国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实现5种病原体的同时检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对117份猪临床样品(病变组织、粪便和肌肉等)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能够在1.5 h内完成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5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检测,与其他常见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极限值可达5个拷贝,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线性范围涵盖1×10^(1)~1×10^(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3.16%。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73%~1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17份临床样品中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17.95%、6.84%、5.13%和11.11%。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特异、稳定,能够同时、快速区分检测上述5种猪源消化道传播病原体,可为猪肉制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环节样品的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消化道传播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5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下载PDF
犬利什曼病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黄薇 张兆霞 +8 位作者 唐娜 刘钢 林嘉宝 李明亭 李一帆 李安琪 张琼 刘洋 吕艳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为了总结分析北京地区犬利什曼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等,本调查收集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的5例利什曼病患犬的病例资料,包括患犬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犬转... 为了总结分析北京地区犬利什曼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等,本调查收集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的5例利什曼病患犬的病例资料,包括患犬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犬转归情况进行电话追踪访问后汇总。结果显示,3例(3/5)患犬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所有患犬(5/5)均有不同的皮肤病症状,4例(4/5)患犬体表淋巴结增大;个别患犬症状还包括葡萄膜炎、眼睑炎和不同程度的消瘦等。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犬均呈利氏曼原虫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犬表现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和肾损伤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部分患犬出现肾皮质回声增强。电话回访后得知,4例(4/5)患犬预后良好,1例患犬死亡。结果表明,利什曼病患犬常见临床症状为皮肤病变合并体表淋巴结肿大,但具体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通过对皮肤病变组织或淋巴结穿刺物进行利什曼原虫形态学观察和/或PCR特异性核酸检测可确诊该病。利氏曼病为人兽共患病,本调查通过描述患犬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和诊治方法,为北京市门头沟及其周边区域利氏曼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提高疾病的诊治效率,保障伴侣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皮肤病变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1例梅花鹿狂犬病的病理学诊断及其病原遗传进化分析
7
作者 高雅 智宇 +5 位作者 张迪 乔蕾 邵国玉 丁玉林 葛金英 王金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了探明1例梅花鹿病例的死亡原因,本试验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进行诊断,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狂犬病病毒(RABV)核蛋白(N)和糖蛋白(G)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子进化和系统发... 为了探明1例梅花鹿病例的死亡原因,本试验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进行诊断,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狂犬病病毒(RABV)核蛋白(N)和糖蛋白(G)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患病梅花鹿临床表现出狂暴型神经症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在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海马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浆内均有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RABV包涵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均在小脑组织中检测到大量特异性的RABV阳性信号。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N和G基因分别长1424和1675 bp,均与2015年呼和浩特牛源毒株Rabies virus isolate CNM1101C(KC193267)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和99.3%。分离毒株N和G基因与从河南、甘肃、湖北、福建和山东等省分离的毒株位于同一分支,属于Asian谱系。结果表明,该梅花鹿感染狂犬病,RABV分离毒株属于中国地区流行的Asian谱系,与国内流行毒株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狂犬病 内基氏小体 病理学 遗传进化
下载PDF
百香果果壳提取物对热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周孝琼 张海燕 +4 位作者 郭水灵 王萌萌 陆元安 周华林 王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百香果果壳提取物对热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选取健康清洁级ICR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共4个组,每组10只。所有小鼠饲喂基础颗粒饲料,正常饮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100和200 mg/(kg... 为研究百香果果壳提取物对热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选取健康清洁级ICR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共4个组,每组10只。所有小鼠饲喂基础颗粒饲料,正常饮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100和200 mg/(kg·bw·d)剂量灌胃百香果果壳提取物,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灌胃14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个组小鼠每天热处理2 h,连续7 d,期间持续给药。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量小鼠体重;分析小鼠体重变化;采集血液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生化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细胞因子含量;收集小鼠肝脏和肾脏,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热应激结束后,4个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热应激组减重最多;与对照组比较,热应激组血清生化和细胞因子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生化和细胞因子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损伤有所减轻,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果表明,百香果果壳提取物对热应激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果壳 提取物 热应激 血清生化 细胞因子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沙门菌血清分型方法的比较
9
作者 张璐 徐锦涛 +1 位作者 赵琪 张纯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0,共5页
血清分型是沙门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造成的危害不同,快速准确地进行血清分型对于畜禽沙门菌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试验选择我国1971—2020年分离的51株沙门菌(13... 血清分型是沙门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造成的危害不同,快速准确地进行血清分型对于畜禽沙门菌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试验选择我国1971—2020年分离的51株沙门菌(13种血清型),分别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分型方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分型,并与玻片凝集法进行比较,分析3种分型方法的优劣。结果显示,玻片凝集法测得51株沙门菌的血清分型结果与原始结果一致;WGS分型方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分别测得34株和23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与玻片凝集法结果一致。3种分型方法相比,WGS分型方法可鉴定出玻片凝集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无法分型的菌株,在操作时间和成本上更具优势。本试验可为沙门菌的血清分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分型 玻片凝集法 全基因组测序分型方法 液相芯片分型方法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入侵宿主细胞途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睿 乔松林 张改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3,共4页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是其完成自身复制周期的首要步骤。全面解析病毒入侵宿主细胞途径可深入揭示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是其完成自身复制周期的首要步骤。全面解析病毒入侵宿主细胞途径可深入揭示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往研究报道PRRSV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CME)入侵宿主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除CME外,PRRSV还会采取其他途径入侵宿主细胞。本文通过总结PRRSV入侵宿主细胞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PRRSV的认识,并为防控该病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入侵 内吞 巨胞饮 膜融合
下载PDF
52例猫坏死性角膜炎病例报告
11
作者 李晶 刘畅 金艺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5,共4页
猫坏死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猫角膜疾病,我国针对该病的研究较少,治疗方案不一。本试验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的52例猫坏死性角膜炎病例(共56只患眼),对病例统计分析,总结该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讨论不同... 猫坏死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猫角膜疾病,我国针对该病的研究较少,治疗方案不一。本试验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的52例猫坏死性角膜炎病例(共56只患眼),对病例统计分析,总结该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讨论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结果显示,猫坏死性角膜炎高发品种为异国短毛猫(22/52,42.3%),高发年龄段为<7岁(50/52,96.2%),慢性角膜刺激是该病的常见病因。在52例患猫病例中,34例(共38只患眼)进行角膜切除术治疗,其中22只患眼同时进行了第三眼睑遮盖术,另外16只患眼同时进行了结膜瓣遮盖术。2例患猫病例术后出现坏死性角膜炎复发,均为年轻斯芬克斯猫。结果表明,角膜切除术是治疗猫坏死性角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坏死角膜的残留可能造成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坏死性角膜炎 角膜切除术 第三眼睑遮盖术 结膜瓣遮盖术
下载PDF
咀嚼型洁齿骨活性成分体外抑菌试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12
作者 卢玲 尹一茹 +4 位作者 李向宝 许灵 毛新 王媛媛 魏学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为了评估咀嚼型洁齿骨对成年犬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定性检测咀嚼型洁齿骨中主要活性成分对变异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嗜酸乳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核亚种的抑菌活性;... 为了评估咀嚼型洁齿骨对成年犬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定性检测咀嚼型洁齿骨中主要活性成分对变异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嗜酸乳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核亚种的抑菌活性;并选取30只临床健康成年犬,经超声波洁牙后,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添加不同品牌的洁齿骨,每间隔30 d由同一名兽医对试验犬的牙菌斑、牙结石和牙龈炎进行医学评分并测定犬口气值。结果显示:咀嚼型洁齿骨中活性成分茶多酚、厚朴酚、杜仲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溶菌酶和保鲜复合酶对5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相对较好;洁牙后90 d,试验1组和试验2组犬牙菌斑和牙结石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洁牙后30和90 d,试验2组犬牙龈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洁牙后饲喂咀嚼型洁齿骨明显改善了犬口臭情况,试验2组犬口气测定值均低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咀嚼型洁齿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犬口腔健康状况,且添加活性成分的洁齿骨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型洁齿骨 抑菌活性 口腔健康 口臭
下载PDF
综合洗消体系对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入猪场的作用
13
作者 张韵 金睿妍 +2 位作者 何佳蔚 程光胜 丁红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F0003,共6页
切断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某种猪场建立综合洗消体系以阻断ASFV传入。对拟进入猪场的车辆在出发前和距猪场1 km处清洗和消毒,在猪场门口进行第3次消毒;人员进入猪场前洗澡和隔离,并将... 切断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某种猪场建立综合洗消体系以阻断ASFV传入。对拟进入猪场的车辆在出发前和距猪场1 km处清洗和消毒,在猪场门口进行第3次消毒;人员进入猪场前洗澡和隔离,并将其衣物消毒;输入物资进场前消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洗消的车辆、人员、物资和猪场内猪只携带ASFV核酸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猪只的ASF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2019、2020、2021和2022年,车辆ASFV检出率分别为2.6%、1.3%、0和0,人员ASFV检出率分别为3.0%、1.1%、0和0.9%,物资ASFV检出率分别为12.5%、0、5.9%和0;4年间,猪场内猪只的ASFV核酸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通过建立完善的洗消体系并开展ASFV检测,能有效阻断ASFV传入猪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车辆 人员 物资
下载PDF
2019—2021年皖南地区地方品种鸡源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检测
14
作者 吴萍萍 贺绍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了分析皖南地区地方品种鸡(淮南麻黄鸡、淮北麻鸡、霍邱鸡和五华鸡)来源沙门菌的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本试验于2019—2021年采集该地区地方品种鸡养殖场疑似沙门菌感染病死鸡的肝脏组织、肛拭子和死胚等病料组织456份,采用细... 为了分析皖南地区地方品种鸡(淮南麻黄鸡、淮北麻鸡、霍邱鸡和五华鸡)来源沙门菌的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本试验于2019—2021年采集该地区地方品种鸡养殖场疑似沙门菌感染病死鸡的肝脏组织、肛拭子和死胚等病料组织456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特异性invA基因的PCR检测进行沙门菌鉴定,采用Kauffmann-White法、PCR法和K-B纸片法分别检测分离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127株沙门菌,分属于13种血清型,其中以鸡白痢沙门菌、禽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6.0%、20.5%和17.3%;127株沙门菌中携带的4种毒力基因(spvA、spvB、spvC和spvR)检出率介于7.1%~74.8%,携带的4种毒力岛基因(SPI-1 SPI-2、SPI-3和SPI-5)检出率介于38.6%~81.1%;127株沙门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磺胺二甲氧嘧啶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介于56.7%~99.2%,以耐10(12.6%)、9(15.0%)和8(20.5%)种药物为主,耐药基因sul 1、sul 2、sul 3、tet(A)、tet(M)和tet(R)检出率介于32.3%~89.8%;经分析,地方品种鸡流行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安徽省皖南地区4种地方品种鸡中分离的沙门菌具有多种血清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地区 地方品种鸡 沙门菌 血清型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下载PDF
百里香酚对犊牛源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
15
作者 赵红霞 顾珂瑞 +5 位作者 宋晨 李培锋 孙月 樊宏亮 郭宇 徐文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犊牛病料中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情况及百里香酚对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4份犊牛病料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犊牛病料中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情况及百里香酚对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4份犊牛病料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法检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选取2株生物被膜强阳性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百里香酚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行百里香酚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显示,在104份犊牛病料中共分离鉴定获得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到50.0%以上;74.4%(32/43)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中、弱和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分离株分别占比23.3%(10/43)、16.3%(7/43)、32.6%(14/43)和27.9%(12/43);生物被膜阳性株中83.9%(26/31)为多重耐药株。百里香酚对2株生物被膜强阳性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6 mg/mL,经百里香酚处理后均恢复了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生物被膜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消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多重耐药性 百里香酚 耐药消除
下载PDF
犬脂血性葡萄膜炎的病例报告
16
作者 刘玥 庞茉 +1 位作者 胡瑭琦 金艺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葡萄膜炎是犬常见的复杂眼科疾病,潜在病因种类多,后遗症严重,若未能尽早做出明确诊断和积极治疗,该病可能导致动物长期疼痛和失明等并发症,甚至可能需要通过眼球摘除术来缓解动物的痛苦。因此,对于葡萄膜炎病例,需要尽快确定病因,有效... 葡萄膜炎是犬常见的复杂眼科疾病,潜在病因种类多,后遗症严重,若未能尽早做出明确诊断和积极治疗,该病可能导致动物长期疼痛和失明等并发症,甚至可能需要通过眼球摘除术来缓解动物的痛苦。因此,对于葡萄膜炎病例,需要尽快确定病因,有效开展对因和对症治疗。脂血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特殊的葡萄膜炎。由于大量脂蛋白通过血-房水屏障进入前房,使前房表现出特征性的乳白色外观。该病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临床诊断相对简单。治疗原则包括针对高脂血症的控制和针对葡萄膜炎的对症治疗,预后通常较好。2021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脂血性葡萄膜炎的病例,治疗后患犬恢复良好。本文通过论述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高脂血症 脂血性葡萄膜炎
下载PDF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报告
17
作者 刘玥 李浩运 +2 位作者 胡瑭琦 季玲西 李格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幼年动物,预后谨慎。目前国外报道的此类病例较少,国内报道的此类病例更为罕见。2021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右肾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手术治疗后患犬生存期为10个月。本文通过...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幼年动物,预后谨慎。目前国外报道的此类病例较少,国内报道的此类病例更为罕见。2021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右肾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手术治疗后患犬生存期为10个月。本文通过论述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上诊疗此类疾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肾脏
下载PDF
Brunn's巢致猫输尿管梗阻病例分析
18
作者 张晓远 刘涌男 +1 位作者 顾强 黄渭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猫输尿管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输尿管结石,此外还包括肿瘤、外伤、感染和纤维性增生等。本院接诊1例由非肿瘤性质病变的Brunn’s巢(Von Brunn’s nests)导致的猫输尿管梗阻,国内尚未见报道,现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雄性家养长毛猫,未去势,15月... 猫输尿管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输尿管结石,此外还包括肿瘤、外伤、感染和纤维性增生等。本院接诊1例由非肿瘤性质病变的Brunn’s巢(Von Brunn’s nests)导致的猫输尿管梗阻,国内尚未见报道,现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雄性家养长毛猫,未去势,15月龄,体重2.7 kg,免疫驱虫完全。主诉患猫出现呕吐、饮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和尿量减少的症状,于2021年8月10日至本院就诊。2临床检查患猫体温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欲 病例分析 临床检查 输尿管结石 驱虫 去势
下载PDF
山羊肺源肠外致病型大肠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毒力因子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19
作者 徐海军 张磊 +4 位作者 爨淑楠 张娅菲 贾哲 张圣尧 王书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为了确定1例成年山羊突然急性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病史调查、病理剖检、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明确细菌性病原,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其余未发病山羊进行给药预防;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 为了确定1例成年山羊突然急性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病史调查、病理剖检、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明确细菌性病原,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其余未发病山羊进行给药预防;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群分析和毒力因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死亡山羊剖检可见部分结肠肠段严重出血,心内膜有散在出血斑,瘤胃黏膜局部充血;从肺组织中分离获得大肠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小鼠的致死率为90%,粘质沙雷氏菌对小鼠无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敏感,粘质沙雷氏菌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和磷霉素中度敏感;使用头孢噻呋钠和恩诺沙星注射液对其余未发病山羊进行预防性注射给药后,未再出现发病死亡。系统进化群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大肠杆菌属于A群;毒力因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携带2种毒力标记基因(afa和iutA),因此属于肠外致病型大肠杆菌,该菌还携带其他毒力因子基因(ompA、ompT、traT、iss、iroN、iucD、fimH和gafD);本试验结果可为山羊大肠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大肠杆菌 粘质沙雷氏菌 毒力因子 感染
下载PDF
HPLC-ELSD同时测定腺梗豨莶草中6个二萜成分的含量
20
作者 殷玥 张璇 呼小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为了研究腺梗豨莶草中6个二萜成分(对映海松烯型二萜:奇任醇、Hythiemoside B和豨莶精醇;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对映-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和对映-16α氢-贝壳杉烷-17,19-二羧酸)的含量,... 为了研究腺梗豨莶草中6个二萜成分(对映海松烯型二萜:奇任醇、Hythiemoside B和豨莶精醇;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对映-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和对映-16α氢-贝壳杉烷-17,19-二羧酸)的含量,本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同时测定二萜类化合物含量。样品粉碎过筛加甲醇和乙酸乙酯回流提取,蒸发减压除去溶剂,甲醇溶解,0.45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RP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乙腈(v/v),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3℃,雾化气流速为3.0 L/min。应用该方法测定腺梗豨莶草样品不同部位中6个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同时比较叶、枝、茎中对映海松烯型二萜、对映贝壳杉型二萜和总二萜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6个二萜成分在其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5%;回收率介于96.5%~101.5%,RSD均小于2.3%;腺梗豨莶草不同部位(叶、枝、茎)的二萜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HPLC-ELSD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腺梗豨莶草药材全面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中最佳药用部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腺梗豨莶草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