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9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刘爱春 梁耀先 +6 位作者 赵新菊 武蓓 王伊娜 燕宇 董葆 蔡美顺 左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且使用了RTX的PMN患者43例,根据RTX用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20例)和标准剂量组(23... 目的探讨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且使用了RTX的PMN患者43例,根据RTX用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20例)和标准剂量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及随访过程中临床指标和缓解率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RTX剂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PMN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标准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基线血红蛋白[(116.2±12.7)g/L比(132.6±16.2)g/L,P=0.014]更低,肌酐[124.0(113.0,142.0)μmol/L比77.5(69.0,94.8)μmol/L,P=0.00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缓解率为67.4%(29/43),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缓解率无差异(69.6%比65.0%,P=0.750)。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肌酐(OR 0.822,95%CI 0.684~0.987,P=0.036)和血红蛋白(OR 1.821,95%CI 1.028~3.225,P=0.040)是选择低剂量RTX的独立影响因素。尿蛋白≥8 g/24 h(OR 5.854,95%CI 1.247~27.482,P=0.025)是RTX治疗PMN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短期内低剂量RTX的疗效不差于标准剂量RTX。对于血红蛋白偏低、肾功能偏差的患者,医师倾向于选择低剂量RTX治疗P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低剂量 标准剂量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体外生命支持下超保护性肺通气的实施
2
作者 李敏 詹庆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旨在提供足够的通气需求,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随着对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深入认识,目前更多关注驱动压、应变、跨肺压、机械能等指标变化。超保护性...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旨在提供足够的通气需求,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随着对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深入认识,目前更多关注驱动压、应变、跨肺压、机械能等指标变化。超保护性肺通气能达到更低的潮气量和气道压力,达到更好的肺保护。由于超保护性肺通气的应用往往受到呼吸性酸中毒的限制,因此以体外膜肺氧合和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为代表的体外生命支持是保证超保护性肺通气实施的关键。文章简要阐述体外生命支持下超保护性肺通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总结其实施要点及目前存在问题,旨在提高对超保护性肺通气的认识,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生命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 超保护性肺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绿色电生理时代的新机遇
3
作者 张培 蒋晨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心脏三维标测技术的进展,尤其是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的出现,使心脏电生理手术摆脱了对X射线的依赖从而进入了“零射线”时代,实现了真正的“绿色电生理”。无需X射线的“绿色导管室”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心脏... 心脏三维标测技术的进展,尤其是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的出现,使心脏电生理手术摆脱了对X射线的依赖从而进入了“零射线”时代,实现了真正的“绿色电生理”。无需X射线的“绿色导管室”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心脏电生理手术的场所,不仅让医务人员摆脱了铅衣的负重,同时也助力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成为“日间手术”,绿色电生理时代还诞生了全球首份绿色导管室建设标准及操作技巧的中国专家共识和电刀房间隔穿刺一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零射线消融 绿色导管室 心腔内超声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支气管动脉栓塞联合气管镜介入治疗极危重大咯血1例
4
作者 侯海佳 代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7,234,共6页
致命性大咯血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合并严重气道阻塞和呼吸衰竭时单纯呼吸机支持往往无法维持患者氧合。随着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的发展,无抗凝或低剂量抗凝ECMO在大咯血中得到越来越多... 致命性大咯血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合并严重气道阻塞和呼吸衰竭时单纯呼吸机支持往往无法维持患者氧合。随着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的发展,无抗凝或低剂量抗凝ECMO在大咯血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而为后续的止血、清理气道血凝块等治疗创造时间。文章报道了1例由于支气管扩张导致大咯血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并在无抗凝ECMO辅助下通过支气管动脉栓塞联合气管镜介入治疗极危重大咯血的救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极危重大咯血患者的认知和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大咯血 气管镜介入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对腹膜透析患者感染事件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丁嘉祥 任晓英 +2 位作者 方晓完 王梅 杨清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3,8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对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感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治疗的患者126例,按治疗药物分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对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感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治疗的患者126例,按治疗药物分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组(59例)和罗沙司他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铁代谢等临床指标及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74例患者共发生90例次感染事件,总感染发生率58.7%。其中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腹膜透析导管外口和(或)隧道感染共45例次,占50.0%,呼吸道感染35例次,占38.9%。按照每1000患者月发生感染次数计算累计感染率,rHuEPO组和罗沙司他组的总累计感染率分别是31.1次/1000患者月、38.2次/1000患者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uEPO组和罗沙司他组PD通路相关感染率(18.7次/1000患者月比14.3次/1000患者月,P=0.461)和呼吸道感染率(10.6次/1000患者月比17.2次/1000患者月,P=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rHuEPO组相比,校正年龄和透析龄后罗沙司他组总感染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1.07,95%CI 0.65~1.76)。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罗沙司他组与rHuEPO组PD通路相关感染的累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罗沙司他组的感染时总铁结合力和不饱和铁结合力高于rHu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HuEPO相比,罗沙司他在治疗贫血过程中未增加PD患者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贫血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感染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透析血管通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建议
6
作者 孙雪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我国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也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产生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但目前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共识的建议不足,影响临床规范化应用。作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针对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我国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也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产生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但目前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共识的建议不足,影响临床规范化应用。作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针对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挽救或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球囊与支架的选择及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等临床常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血管内介入治疗 循证医学证据 建议
原文传递
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策略
7
作者 李绍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左心室乳头肌(left ventricular papillary muscles,LVPMs)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是临床工作中标测和消融的难点,文章对LVPMs起源VAs的射频消融策略的综合文献及临床经验做一总结,旨在总结并分析LVPMs起源VA... 左心室乳头肌(left ventricular papillary muscles,LVPMs)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是临床工作中标测和消融的难点,文章对LVPMs起源VAs的射频消融策略的综合文献及临床经验做一总结,旨在总结并分析LVPMs起源VAs的标测及消融策略。文章包括了LVPMs的多个关键方面,如LVPMs的相关解剖特点、体表心电图、消融策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乳头肌 心律失常 消融策略
原文传递
外科手术室无射线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临床效果回顾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方加圆 程晖 +6 位作者 于路 蒋汝红 刘强 林建伟 孙雅逊 张培 蒋晨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7,共8页
目的 评估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外科手术室进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外科手术室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以患... 目的 评估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外科手术室进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外科手术室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以患者年龄、性别、BMI为主要匹配特征,以1∶1配对的方式选取同时期行房颤消融的患者为导管室组做对照。最终149例手术室组及152例导管室组进入随访队列,观察患者房颤消融手术并发症以及1年房颤复发等临床终点。结果 两组间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心包积液2.01%(3/149)比1.97%(3/152)(P=0.980);食道损伤0%(0/149)比0.66%(1/152)(P=0.321)。术后1年成功率无差异,生存分析显示95.59%(130/136)比91.72%(122/133)(P=0.172)。多因素Cox回归示手术室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2,P=0.054)。同时手术室组术后发热及住院时间有优势,术后发热2.01%(3/149)比8.55%(13/152)(P=0.011);平均住院时间(3.3±1.2)d比(4.3±1.8)d(P=0.001),操作时间无差异(145.9±41.6)min比(154.6±45.1)min(P=0.139)。结论 与传统导管室相比,在无DSA的外科手术室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时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无射线射频消融 外科手术室 发热
原文传递
BTK抑制剂联合基础化疗治疗初诊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杨丹 李凤 +4 位作者 杨斐斐 赵有财 徐燕丽 张学忠 张秀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究BTK抑制剂联合基础化疗对初诊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5例初诊MYC和BCL2双表达DLBCL患者。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行常规检查以及PET-CT... 目的探究BTK抑制剂联合基础化疗对初诊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5例初诊MYC和BCL2双表达DLBCL患者。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行常规检查以及PET-CT、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测和组织学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荧光免疫杂交(FISH)等专科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并给予患者BTK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结果首次初诊5例MYC和BCL2双表达DLBCL患者,其中2例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HGBL,NOS),2例为CD5阳性双表达DLBCL患者;5例患者均给予BTK为基础的联合化疗,3个疗程后中期评估4例达完全缓解,1例患者2疗程后中枢复发而死亡;4例患者完成6个疗程联合治疗及2个疗程巩固治疗,其中1例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鞘内注药预防中枢侵犯,截止2023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4例患者均为完全缓解状态。结论MYC和BCL2双表达DLBCL患者使用BTK抑制剂联合基础化疗治疗效果尚佳且安全性高,但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双表达 BTK抑制剂
原文传递
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肖一凡 朱新旺 +5 位作者 徐春炎 韩莹雯 吴微 陈莹 孙亚南 姚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 观察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Nemonoxacin Malate capsule)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03-01—2021-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外口感染、隧道感染使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治... 目的 观察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Nemonoxacin Malate capsule)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03-01—2021-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外口感染、隧道感染使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治疗并规律随访的病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记录外口感染评分、感染相关指标,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患者应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应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的患者23例。23例患者发生29次导管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主要致病菌(52.2%)。21例患者(91.3%)外口感染评分在应用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后降至正常范围,2例患者(8.7%)治疗3周后外口感染评分仍未达标,23例患者(100%)外口感染评分均较用药前下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导管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 腹膜透析 导管感染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细胞焦亡相关分子焦孔素E研究
11
作者 任晓彤 余顺杰 +4 位作者 郭欣雨 刘召云 邵宗鸿 付蓉 李丽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焦孔素E(GSDME)与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2例初治MDS患者与20例正常者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qRT-PCR...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焦孔素E(GSDME)与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2例初治MDS患者与20例正常者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qRT-PCR技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中GSDME与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初治低危组骨髓CD34+细胞中GSDME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水平[(64.90±15.74)%与(31.83±17.99)%]显著高于对照组[(41.39±14.07)%与(24.11±16.28)%,P<0.05]。初治高危组GSDME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水平[(30.69±14.62)%与(15.42±13.34)%]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初治低危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高危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GSDME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20±0.19比1.00±0.53,P<0.05),但Caspase-3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低危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内GSDME表达水平升高,细胞焦亡水平可能升高,导致骨髓造血衰竭;高危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内GSDME表达水平降低,细胞焦亡水平可能降低,细胞过度增殖,向白血病转化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焦亡 焦孔素E 胱天蛋白酶-3
原文传递
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研究进展
12
作者 肖蓉 何志义 +1 位作者 梁斯巧 王宏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抗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自身抗体相关的成人发病型免疫缺陷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常出现反复感染,尤其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等胞内菌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出现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 抗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自身抗体相关的成人发病型免疫缺陷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常出现反复感染,尤其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等胞内菌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出现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发病以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广西、广东、香港地区常有报道,而在北方地区则少见^([1])。我们总结了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国内临床医生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并为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 机会性病原菌感染 成人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篮状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原文传递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王鹏博 叶宁 +2 位作者 郭潇繁 吴静 孙英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残余胆固醇(RC)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轻度下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2013年中国东北农村地区26个村庄9043例受试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新...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残余胆固醇(RC)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轻度下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2013年中国东北农村地区26个村庄9043例受试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新型脂质指标与eGFR轻度下降风险之间的关系,使用再分类分析评估新型脂质指标对传统的肾功能不全预测模型的改善效果。结果与RC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RC最高四分位数组的eGFR轻度下降的发生风险为5.602倍。同时,RC可以筛选出潜在的eGFR轻度下降人群,并可以将传统模型的预测能力提高8.70%。结论RC与eGFR轻度下降风险有关,并且对其有较好的识别和改善效果,RC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轻度下降 农村人群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策略
14
作者 卢晓峰 陈松文 刘少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基石。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情况下双联抗血小板是治疗和预防该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当2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同时进行...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基石。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情况下双联抗血小板是治疗和预防该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当2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同时进行抗凝和双联抗血小板,即三联抗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抗栓治疗策略一直是临床实践中关注的热点。文章将结合临床试验、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对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策略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栓治疗
原文传递
罗沙司他治疗病毒性肝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5
作者 陈丽 张文玉 常文秀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对病毒性肝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肾性贫血且...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对病毒性肝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肾性贫血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30例,改用罗沙司他治疗12个月。比较调整用药前后纠正贫血的总达标率及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和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罗沙司他治疗12个月后,血红蛋白总达标率为93.3%。治疗后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血红蛋白[109.50(102.25,115.00)g/L比117.50(113.25,124.75)g/L,Z=4.329,P<0.001]、红细胞比容[(0.30±0.05)%比(0.38±0.06)%,t=3.670,P=0.001]及红细胞计数[(3.16±0.60)×10^(12)/L比(3.59±0.69)×10^(12)/L,t=5.540,P<0.001]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9.90(8.32,13.18)μmol/L比13.45(10.80,19.30)μmol/L,Z=3.451,P=0.001]及转铁蛋白饱和度[28.35(21.94,33.06)%比33.63(26.37,38.95)%,Z=3.211,P=0.001]较前提高;铁蛋白[(274.09±147.51)μg/L比(184.44±92.21)μg/L,t=-4.197,P<0.001]及铁调素[(120.48±18.61)ng/L比(83.42±16.92)ng/L,t=-3.432,P=0.002]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相关理化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罗沙司他能够很好地改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欠佳的病毒性肝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同时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及铁代谢,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慢性肾脏病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维持性血液透析 病毒性肝炎 肾性贫血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老问题新发现
16
作者 钱子冰 李俊峰 +1 位作者 熊婉媛 毛小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2020年国际脂肪肝专家小组提出,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l-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取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且一致认为MAFLD相比NAFLD是更合适的研究术语... 2020年国际脂肪肝专家小组提出,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l-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取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且一致认为MAFLD相比NAFLD是更合适的研究术语。NAFLD的诊断需要排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MAFLD的诊断不需要,因此相当数量的HBV感染合并肝脏脂肪变性病例会被诊断为M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的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预后因素研究
17
作者 翁雪莹 吴慧敏 +3 位作者 陈宇珊 左金巾 罗芳 钟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2,共8页
目的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RSF)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晚期失功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AVF术的156例MHD患者作为随访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终点... 目的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RSF)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晚期失功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AVF术的156例MHD患者作为随访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成内瘘通畅组(116例)和内瘘失功组(40例),研究AVF晚期失功的预后因素。结果 RSF结果显示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预后因素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年龄、白蛋白、血钙、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HR 1.02,95%CI 1.012~1.030,P<0.001)及血钙(HR 8.84,95%CI 1.186~65.840,P=0.034)为AVF晚期失功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Brier分数绘制的预测误差曲线可知RSF的预测性能总体上优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通过RSF-Cox模型最终确定有效预后因素为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年龄、白蛋白、血钙。结论 RSF在分析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预后因素中有着良好的选择能力,本研究构建的RSF模型可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并进行对症干预,便于加强内瘘护理和及时干预以延长AVF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生存森林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动静脉内瘘 晚期失功 维持性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李恩泽 王珏 +1 位作者 何柳 马长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1,108,共4页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诊疗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其中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值得重点关注。文章着重阐述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预测及识别、心脏电生理设备研发与改良、心律失常疾病...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诊疗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其中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值得重点关注。文章着重阐述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预测及识别、心脏电生理设备研发与改良、心律失常疾病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展望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预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同时探讨其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律失常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心脏电生理
原文传递
心腔内超声指导可视可调弯鞘结合电刀房间隔穿刺探索
19
作者 薛建颖 谢航 +3 位作者 何璐 谢学刚 张苗 王海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 探索一种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新方法。方法 纳入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术的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回顾基线特征、房间隔穿刺特点、术后随访资料,... 目的 探索一种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新方法。方法 纳入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术的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回顾基线特征、房间隔穿刺特点、术后随访资料,以观察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法短期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05-01——2023-06-01住院的2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10例(50%),年龄(60.85±7.07)岁,体重指数(BMI)24.06±3.23,合并心肌病、瓣膜病各2例(10%),房间隔结构异常8(40%)例。左房前后径(34.00±7.19)mm。房间隔穿刺时间(6.10±3.46)min,穿间隔次数1次、2次分别为16(80%)例和4(20%)例。所有房间隔穿刺均成功完成。穿刺点与右下肺静脉最低点距离(18.95±2.56)mm,成功完成房间隔穿刺后所有鞘管及导丝头端均未发现血栓形成,鞘管头端未见损伤。术后24 h复查心脏超声发现1例患者少量心包积液,5个月后复查仍为少量心包积液。术后24 h及术后5个月随访均未见新发脑梗死及其他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法短期观察显示其安全、精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穿刺术 心腔内超声 可视可调弯鞘 高频电刀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移植临床研究进展
20
作者 麦子玲 常冰 李异玲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0,16,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成为全球肝脏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目前已发现几种常见基因变异与NAFLD密切相关。文章将从NAFLD的流行病学、遗传因素以及NAFLD相关的肝移植3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识别...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成为全球肝脏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目前已发现几种常见基因变异与NAFLD密切相关。文章将从NAFLD的流行病学、遗传因素以及NAFLD相关的肝移植3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识别NAFLD遗传易感因素,从而避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衰竭的发生,对于减少肝移植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行病 遗传 肝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